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告别教培班?“双减”之下暑假的变与不变

    暑假已经过去一半,这也是“双减”落地后的第二个暑假。从繁重的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脱出来后,过去家长操心的假期安排,孩子们现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培训班打着暑期托管名义继续经营,而该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孩子自己定暑期计划表   张秋月和女儿张雨萌生活在江苏某县城,距离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高铁一个多小时,接近优质教育资源。独生子女家庭居多,经济收入稳定,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并不低。   暑假开始前,几个家长拉着张秋月商量怎么安排。一位朋友打算让孩子提前学五年级的课程内容,她问对方为什么要提前,对方回答,怕跟不上。   孩子爸爸也打算让女儿在学科上再下点功夫。张秋月却想着,报班只是因为暑假没人带,而不是为了拔优。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尊重孩子的意见。   张雨萌给自己制定了一张暑期计划表,除了完成假期作业外,每周二、四、六安排了素描和写作课。“我喜欢挑战新鲜事物,没学过的都想去试一试。”她喜欢画画,对素描产生了兴趣。其他的时间,张雨萌给自己安排了阅读和体育锻炼。   这份计划表让张秋月和丈夫都感到很满意。现在,张雨萌每天会按照计划表执行,和妈妈微信打卡。上午八点多起床,十点看书,下午练习素描,和小伙伴打球,空闲时期还会去图书馆。   张雨萌的暑期计划表。 受访者供图   告别教培机构?   2021年7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今年2月,教育部一组数据显示,“双减”后,原12.4万个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   7月,据新华社报道,根据第三方对全国各省份75万名师生及家长的调查,79.42%的学生未参加学科类培训;93%的家长表示学科类培训支出减少,其中76%的家庭培训支出减少一半以上。   告别教培机构,家长们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家庭教育。“双减”要求,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张秋月和班上几位获得过“三好学生”荣誉的学生家长建了一个微信交流群,“我们几个小孩,平时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以,这方面顾虑就不多。”   张秋月一直希望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只让女儿按要求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按照“小考小玩,大考大玩”的心态对待考试。   披上托管“外衣”的培训班来了   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2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强调要严防暑期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发生。   为了躲避监管,一些隐形托管班在课程名称上体现素质教育,但课程内容依然围绕学科辅导,让孩子提前学更高年级的课本,并安排课外作业和教辅资料。比如张雨萌上的写作课也叫“小记者班”,宣称培养孩子与人沟通、自我表达的能力。正式上课后,老师会安排当堂写作,授课内容也是围绕应试作文。   托管班之外,家长们也成了家庭教师。放学后,张秋月身边许多朋友会给孩子布置额外的课外作业。考试前一个月,张雨萌每天作业也写到晚上9点多。“学校给他们准备了两本作业记载本,一本用于供检查,一本给家长看。”她说。   但这些“擦边球”现象并没有让家长感到排斥。张秋月记得,“双减”政策刚下来的时候,一些机构按照政策把学科培训班变成兴趣班,招生率立刻下降了一半。等到“换汤不换药”后,招生名额又满了,而且主要依靠家长相互介绍。   “大部分家长就是希望孩子成绩好,以后有更多选择机会,这一点不会变。”张秋月说。

    中国新闻网   20 阅读   2022-08-10 13:27
  • 重庆市关工委少儿农业科普夏令营走进武隆区

    近日,重庆市关工委在武隆区组织开展少儿农业科普夏令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培养提高青少年农业知识水平。市关工委主任何事忠、副主任韩国涛、科技创业指导团团长张洪松,武隆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林,以及出席渝东南片区关工委工作联席会的相关区县负责人前往活动现场参观考察。 本次夏令营共组织40个候鸟儿童家庭参加活动。孩子们先后参观武隆区高山蔬菜研究所、区关工委青少年农业科技教育体验基地等,深入田间地头,认识农作物,学习西瓜授粉过程、蔬菜品种分类、水果套袋等农作物种植科普知识,并亲身体验种菜、摘菜等生产劳动的乐趣。孩子们还体验了自制糖葫芦、创作水果画、鲜榨果汁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科普项目,在劳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提高了学习农业知识文化的兴趣。 夏令营学员杜念谦说:“今天我在这里学到了许许多多水果的知识,从中还知道了梨子的套袋技术和刷白技术。套袋技术是将梨子用一个袋子套住,这样能保证它的光滑度,然后能保证它的外观是黄黄的,口感不是那么粗糙,非常好吃,入口即化。” 韩国涛表示,市关工委首次组织候鸟儿童开展农业科普知识活动,通过“两天两批次”的模式对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知识教育、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了解农业、熟悉农事、掌握农技,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从小培养爱劳动、能劳动的劳动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农业的奥秘和农业科技的兴趣,实现了打造注重劳动、注重创造、注重科技的生动实践课堂。 下一步,市关工委将积极引导全市各级关工委及广大“五老”,针对青少年特点,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实效, 不断提高青少年创造性劳动能力、合作能力,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上游新闻   30 阅读   2022-08-09 21:44
  • 让历史文化浸润人心、培根铸魂

    “澳门与内地同宗同源,同享一片天,共饮一江水。华夏文明滋养着澳门,澳门以其独特的方式回馈着祖国。”谈及澳门与祖国内地,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澳门镜平学校(中学部)历史教师、科组长李结仁言语间饱含深情。 幼时由广东到澳门,后由澳门到上海求学,而后又回到澳门教书育人,李结仁的经历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澳门与内地同为中华大地,同被五千年华夏文明滋养。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李结仁对教育充满热情和理想,他不仅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参与开发爱国爱澳历史教材、带领学生赴内地考察交流,更是润物无声地将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心中的价值判断和家国情怀。 上海求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994年,李结仁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5岁时随家人到了澳门,并在澳门接受中小学教育。少小离开内地的他,对内地的印象逐渐模糊。而在中学阶段,李结仁开始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十分关心与中国历史文化、祖国内地发展相关的话题。 2010年,李结仁在澳门镜平学校(中学部)读初中三年级,当时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经由学校组织,他得以前往上海参观。这次考察交流带给李结仁很大震撼:道路四通八达,街市繁华热闹,立交桥上车水马龙,东方明珠塔在夜色下熠熠生辉。站在街头,一眼望去,那是洋溢着笑脸的人群,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国家,发自内心的从容自信让他印象深刻。 “这就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该有的样子吧。”李结仁想。内地的广阔、繁荣催生了他前来读书的念头。三年后,他顺利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历史专业。在上海读书的四年里,李结仁除了专攻历史专业外,还选修了中文、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不同学科的知识,让他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更加多元。 “我深知,知识的获取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应该亲自去历史发生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李结仁在内地求学期间,饱览了祖国的壮阔河山。手抚长城砖石,仿佛千年光阴在指尖流淌,每一块砖石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这既饱含他求证历史知识的热情,也饱含他对祖国的热爱。 投身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大学毕业后,李结仁带着在内地所学与一腔热忱,回到自己的母校镜平学校(中学部),成了一名历史老师。 在镜平学校(中学部),历史课程的设置很有特色,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在李结仁看来,历史教学模式应该是不拘泥形式的,历史教学应该“活”起来,只有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全方位、多层次需求,才能真正让历史文化浸润人心、培根铸魂。 李结仁尤其注重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创新教学。“参与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自由度高、灵活性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探求真知的热情被释放,这才是好的教育方式。”李结仁曾让学生在搜集历史材料和草拟采访大纲的基础上,对父母祖辈进行口述访谈,从老一辈的回忆和讲述中体悟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发展的紧密相连。 担任学校历史科科组长的李结仁,还与其他老师一同创办了学校的品牌活动——“历史文化日”。学生通过摆摊游戏等形式,将自己准备已久的节目向人们展示,有古筝、琵琶表演和历史话剧演出等。“历史文化教育的说教少了、互动多了,寓教于乐,学生们喜欢听、喜欢学,更加提升了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李结仁说。 “对历史教育来说,一套好的教材也很关键。历史教材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如果使用混乱,将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推进。”李结仁介绍,2017年,澳门教青局与人教社决定合作出版一套既能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方向,又能真实反映祖国内地与澳门历史发展的权威历史教材。作为评审委员会委员,李结仁和其他教师代表一起对新教材的结构设置、文字内容、图片等进行了全方位审核。新教材一经推出就受到澳门各界的欢迎和好评。“相信这套教材可以更好滋养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李结仁说。 甘当使者:让学生触摸历史见证发展 每当向学生们讲述悠久的中国历史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李结仁总想将自己双脚踏足过的地方、双眼看到过的历史天空告诉他们。在李结仁看来,书读一百遍,不如亲自走一遍。为此,从成为一名历史老师开始,他就着重推动学生前往内地考察交流。 多年来,李结仁甘当带领学生往返于澳门与内地的使者。从烟雨如画的细腻江南到苍茫雄浑的粗犷塞北,从东部的丘陵平原到西部的高山沙漠,学生们的足迹也因此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景点,以及各种科技创新城等成为学生们的生动课堂,而历史知识也走出课本,成为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景与物。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知教育的意义之一在于帮助学生纠正观念上的偏差,照本宣科无疑是最简单直接的,但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去触摸历史、去见证发展,能够更有效地纠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观念偏差。”李结仁说,实地考察交流还能让学生获得从书本上不能获得的体验和实践感受,从而开阔眼界、认识国情、升华爱国情感。

    光明日报   38 阅读   2022-08-09 13:28
  • 重庆巴南:把国防教育落实在基层一线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月31日,建军95周年前夕,重庆市巴南实验中学的150余名学生在工农坡革命烈士公墓举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入团宣誓仪式活动。在国防教育义务讲解员李明禄的带领下,他们庄严宣誓,并聆听老一辈先烈的战斗英雄事迹。“今天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团员,也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今后唯有努力奋进,才能报效祖国。”巴南实验中学八年级三班学生王晓南说。 7月,是巴南区国防教育暨征兵工作集中宣传月。“我们积极丰富国防教育形式,探索创新普及全民国防教育的有效方法,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巴南区委常委、人民武装部政委王恩平说。参加升旗仪式、观看擒拿格斗表演和国防教育情景剧、参与“勿忘国耻 爱我中华”签名活动……今年以来,巴南区面向群众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各项任务在基层一线落实落地。 巴南区还创新国防教育宣传形式,让国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巴南区在人流较多的街道、路口等处,安装有电子屏幕的国防教育宣传墙。每当夜幕降临,墙面电子屏幕就会滚动播放国防宣传图片,展示阅兵、训练、演习等画面。像这样宣传国防教育的视频、海报、横幅,在辖区内随处可见。“把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做在平常,是巴南区做好基层国防教育宣传工作的新思路。”王恩平说。 “我们充分利用辖区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传承红色基因,把国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把基层国防教育工作做深做实。”巴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舒朝斌说。为打通国防教育“最后一公里”,让国防教育进入基层社区、乡村,今年,巴南区委宣传部与区人民武装部联合遴选了一批国防动员宣传员,全方位展开国防教育。 巴南区“最美退役军人”刘斌今年被选聘为国防动员宣传员。“六一”儿童节那天,刘斌来到莲花街道为孤残儿童送去书包和文具等学习用品,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鼓励他们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刘斌表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为国防教育贡献力量是他应尽的责任,要把在部队学到的感恩图报、责任担当、爱国敬业的品质和精神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 “如今,在刘斌等一批爱心人士的带动下,街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加入爱心帮扶的队伍中来,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莲花街道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光明日报   41 阅读   2022-08-09 13:27
  • 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教授平志伟,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

    炎炎夏日,滹沱河畔,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演练大厅内,一场依托兵棋系统实施的指挥对抗演练正在上演。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学员按照指挥要素,被编入红方不同席位,与教员扮演的蓝、绿等多方,昼夜不间断开展指挥对抗。   “练谋略、研战法、练协同不足,新质新域力量体系支撑作用发挥不够……”演练结束后,作为评估专家,联合作战学院教授平志伟对演习背景构设、战场情况设置、演习导调组织等情况展开全方位评估,提出了问题和改正方法。   从教三十五载,平志伟坚守军事教育战位,在作战理论研究领域深耕细作,坚持围绕实战搞研究,为军事理论研究和军队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汗水。   只有拥有超前眼光,才能占据军事理论前沿。上世纪90年代,关于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刚起步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平志伟就已经开始相关研究。“他当时关于信息化战争基本作战形式的研究,非常超前。”平志伟的同学说。   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平志伟,曾为学员讲授过3年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军事运筹学。他非常注重科学思维和量化分析,学生们也总能从他的讲授中学到很多。   “身为教打仗的教员,必须着眼打赢育人才,部队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打仗需要什么就教授什么。”这是平志伟对待教学的态度。   平志伟每次在上课之前,都要精心准备,哪怕这堂课他已上过很多遍,也要针对不同授课对象,结合当前军事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部队演训活动的新成果,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力争给学员上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品。   “没想到前几天刚发生的战例,今天就进了课堂。”有一年国庆节刚过,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的学员发现,平志伟已对当时刚发生的一场国外战例展开剖析。学员不知道的是,平志伟为使教学更加贴近实战,紧跟现代战争新变化,一整个假期都泡在办公室潜心研究最新战例。   “学员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回去是要用来指挥部队打仗的。教员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追求尽善尽美。”平志伟对年轻教员说。   2017年,联合作战学院调整组建,平志伟选择从战术学科“跨界”到指挥学科搞研究,主动选择了指挥控制与作战评估这两个难啃的“硬骨头”。   教研室刚组建,战区机关就提出了人才培养需求。“部队需求就是命令,学员不能等、备战打仗不能等。”平志伟主动请缨担任一堂全新大课的首个讲授人,带领教学团队赴战区部队走访调研,查阅军内外相关资料。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研究,他和同事们攻克一个个难关,很快拿出了一整套高水准的课程理论教材。   学院调整组建以来,在平志伟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上千名能参善谋的联合参谋军官人才从这里被培养出来,在联合指挥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还有许多需要突破的隘口,为战育人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下。”平志伟说。

    人民网   33 阅读   2022-08-09 13:26
  • 中外青年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开启岭南之旅

    制作粤式点心、探索华南国家植物园、走访湾区青年创业基地、参观数字创新中心与人工智能企业……8月8日,50余名中外青年从广州开始开启了一场岭南之旅,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科技、生态进行沉浸式考察。   这是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中华青年精英项目主办的“创享大湾区”青年文化创客营活动,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中国青年与来自16个国家的留学生。   “青年人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是祖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未来。”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副书记、广东省青年联合会主席梁均达说,希望中外青年将这几天在广东的见闻和亲身感受分享给亲朋好友,向他们讲述广东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香港青年梁彦婷,如今选择在大湾区工作,同时也致力于青年发展及公益活动。“大湾区之魅力,在于青年人在努力发展个人事业、追逐梦想时,积极回馈社会,将个人的‘小梦’融入湾区、国家甚至世界发展的‘大梦’之中。”她说。   项目发起人、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郑志刚表示,希望通过活动深化年轻一代的交流,搭建对外沟通的桥梁,激发他们的创新创意,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心得体会为载体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

    人民网   38 阅读   2022-08-09 13:25
  • 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正值暑假,各地科技场馆陆续迎来参观热潮,许多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当地科技馆,近距离了解科技进展、感受科学魅力。鲜活生动的科技故事、妙趣横生的科普演示、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给孩子们带来乐趣,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科技馆是科普的重要场所,是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科学兴趣的第二课堂。“空间站上一天有十几次日出日落,向日葵会一直跟着太阳摇头吗?”“液氮倒进水里,为什么会呈现云雾缭绕现象?”……通过参观各类项目展陈、体验科普装置、参与科普游戏,解答这些有意思且有意义的科学命题,孩子们既能收获快乐,也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既能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也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此而言,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必要且重要。   今天,信息技术和媒介技术快速迭代发展,既对科普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新要求,也为科技馆创新服务带来新机遇。充分利用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性的科普展览,不断提高科技馆的吸引力,必能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人民日报   19 阅读   2022-08-09 13:23
  • 两部门严厉打击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

    针对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增多的情况,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深入清理网上涉诈有害信息,精准提示潜在受骗群众,从严从重打击不法分子,维护未成年人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今年以来,已处置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   暑假期间,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监测发现多起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有的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网站平台积极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处置涉诈有害信息、整治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同时,一些网站平台还存在责任认识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社交类平台、短视频平台要落实信息内容管理要求,持续排查处置涉诈信息、群圈、账号;建立完善账号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账号,落实账号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完善涉诈举报机制,及时处置和反馈网民涉诈举报;对现有应用、业务、技术进行安全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对相关企业未履行风险控制责任致使群众受骗的,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华社   27 阅读   2022-08-09 13:22
  • 用优秀的科学教师赋能未来

    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等诸多问题,教育部在今年五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旨在从源头上加强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素质专业化小学科学教师供给,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这项举措不仅是纾解我国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科学教师匮乏燃眉之急的“及时雨”,也是布局未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先手棋”,可谓正当其时。 科学教育:赋能未来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   “中小学老师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必须受到好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归国途中与一位中学教师的谈话,他富有远见地指出:“我只是蛋糕表面的糖衣,蛋糕要想味道好,里面的用料必须好。基础非常重要,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时至今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科学教育直接面向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对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发展高质量科学教育不仅有助于探索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内在规律,助力未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一点来说,高质量的科学教育将是我们送给下一代人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投资”和赋能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科学教育相比于其他学科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金字塔式”层层递进的学科知识结构。学生从童年到成年,持续不断地将自身的日常概念发展成为科学概念,一层一层地建构他们对于客观世界和影响其生活的复杂系统的基本理解。对于多数学生而言,科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在“学习科学”的指导下,依照认知与学习规律,逐步掌握复杂的知识、概念和方法。这使得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一件长周期、系统性的工作。二是与教育技术和教学装备深度融合。科学教育强调对知识内容的可视化呈现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例如,使用教育游戏或模拟仿真平台支持学生完成协作探究学习。此外,项目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方法都强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下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学习情境的构建也往往依赖于技术工具和教学装备支持。三是科学教育重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不仅注重科学知识,还渗透着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并且,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反映了人类社会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会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小学科学教师:发展科学教育的关键角色   科学教育的特点对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具备设计和运用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新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能力,还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实验设备和教育装备,丰富科学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在此基础上,科学教师还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所以说,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科学教师队伍。   在科学教育的整个链条中,小学科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小学科学面向的学生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也最为深远。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当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进小学,就踏上了科学启蒙之旅。在这个旅途中,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引领他们感受自然环境和人造物世界之间广泛而生动的联系,对于学生科学精神和观念的影响尤为巨大。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评价和育人方面分别发挥着“向导”“伯乐”和“传扬者”的作用:他们带领学生探索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告诉学生往哪看会有精彩的风景;他们与学生们朝夕相处,掌握学生发展的长期过程性信息,是最有可能发现学生科学家潜质的人;同时,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对于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毋庸置疑,小学科学教师就是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角色,其科学素质和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科学教育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未来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高度。教育部教师工作相关负责人曾提出,推进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时不我待的“小切口”,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从“小切口”做“大文章”,就是撬动解决一系列重要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问题的核心支点。 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不仅需增量,还需提质   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刻不容缓。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有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问题。首先,受小学科学课时增长和学龄儿童人数增长两方面因素叠加影响,未来五年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面临较大师资缺口。笔者使用“七普”数据和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结合《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小学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根据黄健毅等人的计算方法,估算2017-2027年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供需变化(见图表1)。可以发现,由于小学科学教师初始数量严重不足,按照当前的供给模式在短期内难以填补巨大的师资缺口。2017年到2023年间,年均师资缺口高达12.8万人;2023年后,师资缺口将会随学龄儿童人数的减少而逐年缩小,到2027年,师资缺口仍将有大约3.5万人。   其次,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面临结构性问题,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严重匮乏,教师学科专业素质也亟待提升。在教师学历层次上,根据2003年到202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小学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数据,可以得到历年小学科学教师学历水平变化情况(见图表2)。   从2009年到2020年,本科学历的小学科学教师快速增长,从23901人增长到129428人;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从182人增长为4617人,但占比仅达到2%;专科学历教师人数基本保持稳定;高中及以下学历教师呈现快速减少趋势。由此可见,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学历水平在过去十年间已经得到显著提升,本科学历教师成为中坚力量,但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较低,在高素质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教师专业背景上,具有科学学科背景的小学科学教师严重短缺。王晶莹等人在调研中发现,具有理科专业背景的小学科学教师占比很低,平均仅为27.5%。田伟等人发现:在1533名四年级科学教师中,仅有16.6%的科学教师持有科学教育相关的教师资格。在专业培训上,有26.6%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且国培、省培等较高层次培训机会仍然偏少。在教师专职化上,专职小学科学教师匮乏问题仍较为严重,多数教师都是兼职,而在专职小学科学教师中,还有约1/4同时要教授其他课程。以上情况均表明,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中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缺乏,已经成为限制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已经走到了关键节点。面对现代知识社会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速演进的宏观趋势,以及我国人口“低生育、老龄化、城镇化、高流动”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科学教师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工业母机”,建设高水平科学教师队伍就是在为科学技术创新蓄能,科学教育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要求我们充分把握历史机遇,下好这步面向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先手棋”。 培养高水平科学教师:从供需两侧双管齐下   当前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总量短缺和结构性供给不足。我们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双管齐下,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一方面,要在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扩大科学教师供给,优化小学科学教师人才队伍结构。另一方面,要在需求侧开展针对性优化,去除制约学校对科学教师需求的各种束缚。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要扩大科学教育及相关师范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同时鼓励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培养科学教师。一方面,要鼓励高水平师范院校新开设科学教育专业或科学教育辅修课程,加大科学教师供给量;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在综合性大学和理工大学中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培养模式是面向理工科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两年制的科学教育专业硕士项目,以“3+2”或“4+2”的形式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联合培养,拓宽高层次科学教育人才培养渠道。自2012年开始的科普硕士试点工作已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学教育人才与科普人才,为科学教育硕士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是要优化在职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教科研共同体建设,并在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学院校建立培训基地。具体来说,以各地教研系统和教育管理部门为纽带,根据当地科学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小学科学教师的真实需求,牵头组织高校、教研单位和中小学校之间密切合作,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此外,总结各地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基地的办学经验,依托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博物馆和科学中心,新建设一批科学教师培训基地,并将其纳入国培和省培专项计划,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和科学中心设备优势,定期组织覆盖全体在职小学科学教师的线上、线下短期培训。以科学教师培养为契机,构建“大学-地方政府-教研单位-中小学校”协同育人的科学教师培养机制,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教师培养的合理途径。   三是要建立小学科学教学支持体系,构建科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建设小学科学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教育专网等数字资源,通过数字行动助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数字素养提升。探索科学教育内容生产的激励机制,鼓励创作高水平科学教育课程作品和数字资源。以教育信息化推动科学教育现代化,促进科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四是要消除当前科学教师培养和招聘中的沉疴宿疾,探索优秀科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当前科学教师选聘中有三个主要痛点:一是部分地区中小学校受教师编制和户口指标限制,招聘科学教师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其实际教学需要;二是当前在科学教师招聘中,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岗位专业背景的不合理限制,影响了科学教师的有效供给。例如,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岗位招聘时仅招理科背景,使得大量工科背景和科学教育背景的求职者无法报名应聘;三是当前各地小学科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相比竞争力有限,难以吸引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理工科专业背景的高水平求职者,使得人才短缺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对此,一方面应当适度增加招聘名额和户口指标,释放学校的真实需求,并设立研究型教师专项招聘计划,提供具有区分度的岗位要求和薪资待遇;另一方面,可以请教育专家重新审定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的专业背景需求,将理工科专业、科学教育、教育技术等一系列与科学教育相关的专业纳入其中,避免因过度限制导致人才浪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请最优秀的科学教师来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才能让每个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孩子被充分发现、认真对待。只有现在把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提到战略高度上,有效解决当前高水平科学教师短缺的问题,才能在科学技术创新竞争中占据先机,赋能未来。

    光明网   13 阅读   2022-08-09 13:19
  • 解答普职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

     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新法发布以后,有人以新法中没有“普职分流”字眼为由,将其片面解读为取消初中后普职分流,这类误读在各类媒体上不断发酵,加剧了人们对初中后普职分流问题的焦虑。明晰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推动普职协调发展,需要系统回答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分不分—何时分—分多少—怎么分”等重要问题。 分不分:普职分流的根本论争   对于普职是否应该分流,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第一种观点主要来自非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他们认为应该取消中考后分流,因为过早分流人为制造了不平等,固化了阶层流动,限制了学生发展。第二种观点主要来自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其基本观点是应该坚持普职分流和普职比大体相当,且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完成基础性转向与定位。   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和争论,折射了社会各界存在的困惑与忧心。因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人们的认识有偏差,从而给中等职业教育打上了“二流教育”“被淘汰的教育”等负面标签。   普职究竟要不要分流?笔者认为应该分流,在类型明晰的基础上坚持普职协调发展。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具有丰富的普职分流实践。其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元的人才类型。社会人才可以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主要类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又细分为中间型、执行型、工艺型、操作型和技艺型等不同子类,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共同发挥作用。最后,中等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优势和其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定位,决定了新时代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普职分流的必要性。 何时分:普职分流时机的选择   在普职应该分流、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在什么阶段进行普职分流成为必须回答的问题。   首先,从现有实践来看,我国普职分流主要是在初中后进行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分流,以及高中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分流。其次,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在初中后、综合中学阶段或高中后进行分流。因此,笔者认为,在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层次不断高移的背景下,有必要进行多次普职分流。从时间维度来看,初中后、高中后、本科教育阶段后等不同阶段都可以进行普职分流,但分流后一定要坚持通道可选择、普职相协调的原则,坚决摒弃“一考定终身”的错误观念,让学生有多次分流的机会。分流机会的增加有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为后续的理性选择做好充分准备。 分多少:普职分流规模的确定   普职分流过程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规模应如何确定?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虽然世界各国普遍实行普职分流,但普职比例呈现多样化格局,整体来看,中职学生所占比例呈下降态势。其次,从我国不同时期的普职规模看,1978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仅为70.4万,普职比为10∶1。为进一步优化普职结构,国家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并明确提出“普职比大体相当”这一政策。到1993年,中职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数所占比例均超过50%,实现了普职比相当,到2000年,这一比例甚至达到60%左右。进入新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逐渐缩小,特别是2014年以来,中职学校数量连续7年下降,2020年跌破了1万所,但2020年以前中职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比例基本稳定在42%左右。到2021年,中职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比例降为35.0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普职规模依据经济社会的需求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新时代普职规模的确定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普职规模,不搞一刀切,确保普职协调发展。 怎么分:普职协调发展的方略   为确保分流不断流,多样不走样,在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前提下,促进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和普职协调高质量发展。   首先,应明晰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使命,科学回答什么是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什么、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独特性是什么等问题,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定位合理,与教育体系内其他教育类型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其次,完善普职分流的制度设计,强化制度供给,加强宣传。通过完善职教高考等一系列普职协调制度,不断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宣传不到位,认识有误区。盲目“加标签”,是人们对普职分流产生顾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各类职业教育政策文件,特别是职教法的宣传力度,营造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再次,丰富分流后的上升通道,设计多样化发展形式。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教育的规模,确保各级各类教育多元协同共生、协调发展,为不同阶段分流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权,扩大选择空间。同时,可以通过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分段、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自主招生等多元形式,拓宽分流后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的通道,确保上升有通道,形式可选择。   最后,坚持类型特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多样不走样。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多样化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多样化的学校分类、多样化的专业分类和多样化的课程选择等途径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职教普教化”等“走样”问题。应通过不断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布局,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三教”改革,推进信息化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举措,使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多样化高质量发展,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教育,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光明日报   16 阅读   2022-08-09 13:18
  • “机器替代人工”,中职教育为何依然有生命力

    新修订的职教法将“普职分流”的表述更新为“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之所以热议,是因为一方面确实存在普职教育发展不协调的现实问题,且重点表现为中职相对于普通高中存在弱势;另一方面却不时出现“缩减中职比例”的政策冲动,甚至持续发酵“取消普职分流”的观点。这显然不是“普职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为此,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充分理解普职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重新认识普职分流的意义和价值。 坚持国家与个人需求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普职分流”对我国实现经济腾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眼下人们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上:一是中职教育是否已不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需求,二是坚持分流是否牺牲了个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   首先,中职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蓄势、兜底作用依然不可替代。有人指出,随着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到来,“机器替代人工”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低技术技能型岗位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少。但事实上,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很不均衡。虽然在发达地区的确出现了“无人工厂”“无人码头”,但仍有广大欠发达地区需要大批一线技工和熟练劳动者,中职正是培养这类人才且赋能本地发展的主力军。近5年全国中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就是一个有力佐证。即使是在发达地区,中职也依然发挥着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蓄势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中职教育面向贫困地区、弱势阶层和特殊群体,还发挥着维护社会公平的“兜底”作用。   其次,坚持普职分流、协调发展是更好满足个体多样化发展需求的重要保证。有人指出,普职分流限制了学生读普高的机会,人人都能上普高才是公平。然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潜能,人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智能优势更好地完成认知或操作任务。由此形成两个重要教育启示:一是要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选择以适应不同智能类型儿童的需求。坚持普职协调发展,兼顾学术型和技能型教育,显然比一类独大的教育结构更能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二是好的教育不仅要“为了多元智能而教”,更要“通过多元智能而教”。即教育除了要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还要运用学生的优势通道帮助其学习知识技能。比如,一个数理逻辑智能不高、身体运动智能很高的学生,在职业学校里教师指导他反复操控仪器,除了能促进操作技能发展外,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巩固掌握复杂的物理学知识。 兼顾教育内外需求的必然选择   教育强国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统筹推进普职协调发展既是教育内部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就教育自身建设而言,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相对独立且完整的普教体系和职教体系缺一不可。从“分流”到“协调发展”的变化,重点在于强调普职教育“不同但无优劣之分”,体现两类教育“平等而且互补”。相对于成熟的普教体系,职教“中—高—本—研”一体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补齐发展短板,贯通培养通道,减少对普教的依赖,对于补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非常重要。   就外部对教育的要求而言,普教又需要与职教彼此融通、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若仅从基本任务来看,普教为了学术而教,职教为了职业而教,二者泾渭分明。但若从根本任务来看,普教通过学术而教,职教通过职业而教,更高层次的目标都是立德树人,二者是一致的。同时,知识快速迭代的当今,也要求普教和职教加强融通,普教需要补充职业启蒙和生涯指导、职教需要加强理论基础和创新培养。二者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方能完成使命。   综上可见,普职协调发展应该是综合研判国家需求、个人需求、教育自身需求和教育外部需求后,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结果,不再提一刀切的硬性比例而是更好体现基于区域实际的灵活性,绝不意味着取消分流、合二为一,否则协调二字将无从谈起。

    光明日报   16 阅读   2022-08-09 13:17
  • 家庭教育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我们处于一个不能与网络分离的时代,由此引发了很多儿童青少年与网络相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方式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网络问题以及提升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什么样的孩子网络问题更多,什么样的孩子网络素养更高,这与儿童青少年自身的生活状况密不可分。爱好阅读的人网络成瘾问题就少,有更丰富的爱好、喜欢运动的儿童青少年网络问题更少。前两年我们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每年对几十万孩子的调研进行分析,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亲子关系每增加10%,孩子网络成瘾问题能降低7%~8%,孩子的生活状况以及家庭关系跟孩子的网络素养以及网络问题密不可分。    家庭到底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跟儿童青少年成长需求有密切关系。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儿童青少年不仅仅有学习的需求,还有关系的需求、有胜任的需求、有自主的需求。当下的家庭教育或者当下的家庭生活样态,家长大多总会说一句话“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其他不用管”。但这并不能满足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需求。家庭教育、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儿童青少年网络问题减少以及提升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非常重要的途径和突破口。要让孩子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元的选择,而且是踩在真实土壤上的生活,这对儿童成长是特别必要的。    温暖、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也是家庭教育促进法所提倡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一种生活中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对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提升和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非常重要。

    光明日报   12 阅读   2022-08-09 13:16
  • 基于家庭影响因素的网络素养调研

    构建并完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体系,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方面齐发力,共同形成育人合力。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课题组认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是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信息、事件和情境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并首创了青少年Sea-ism信息海洋网络素养框架,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六大模块进行调研。结合青少年媒介素养和网络素养的相关研究,课题组把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六个维度: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能力。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自变量)具体分为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学校属性三种类型。    2022年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平均得分为3.56分(满分5分),略高于及格线,网络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平均得分最高(3.93分),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的平均得分最低(3.03分)。相较于2017年平均得分(3.55分),2020年平均得分(3.54分),处于基本稳定水平。    家庭属性影响因素分析回归模型显示:母亲学历、家庭收入、青少年与父母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与父母的亲密程度、父母干预上网活动的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母亲学历越高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越高,父亲在家庭网络素养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青少年与父母讨论网络内容的频率越高,网络素养水平显著越高;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越高,网络素养也显著越高;父母干预上网活动越频繁,青少年网络素养越低。    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的网络生活?    言传身教,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水平。家长尤其是父亲要承担起陪伴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责任,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水平。    注重沟通,构建良好家庭氛围。建议父母建立与青少年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和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方式。家长要多观察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时间和状态,善于倾听解决孩子对网络行为的困惑和问题,给孩子更多积极的反馈。    安全上网,引导孩子鉴别网络信息。青少年对于信息缺少足够的鉴别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在信息整理、分类技巧以及辨别垃圾信息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和礼仪。当孩子在上网过程中遇到有害信息时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孩子能够树立起安全上网的规范意识。    文明上网,引导孩子正确参与网络互动。家长要指导孩子合理地利用网络进行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交流沟通与娱乐休闲。教导孩子网络非法外之地,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不侮辱欺骗他人、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发表极端言论、不盲从站队等。    有效介入,适度干预孩子上网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网络体验,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网络上的信息,提高孩子分辨网络信息真伪的相应技能。    共同学习,建设网络素养家长课堂。学校可以建设网络素养家长课堂,为学生家长提供讨论与分享平台,开发家长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指导父母有效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家庭教育。

    光明日报   10 阅读   2022-08-09 13:15
  • 减负行动3.0为青年科研人员松绑解忧 让“青椒”们不再青焦

    “压力大得睡不着觉!”博士毕业留在高校工作3年多,不仅觉少了,于波(化名)笑言自己最大的变化还有“头发越来越少”。 身为青年科研人员,年纪轻资历浅、能证明研究实力的成果和资源少,在与资深科研人员同台竞争中难免处于劣势,自然很少有开展独立研究、获得稳定支持的机会;而许多事务性的繁杂工作又偏偏落在了像他这样的“小年轻”身上。每到考核关头,于波不禁慨叹:“我这个‘青椒’,真的很‘青焦’。” 这不是于波一个人的“压力”。中国科协创新院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39岁以下的科技人力资源占比达到了78.39%。数千万青年科研人员处于职业生涯早期和人生阶段的特殊时期,作为最富创造潜力的一支科研力量,他们普遍面临着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 8月8日,《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 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减负行动3.0”)正式出台。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五大方面近20条举措,直指青年科研人员的压力“痛点”和“难点”,松绑解忧,为他们潜心研究、积蓄发展“扶上马,送一程”。 减负,就是要把“不合理负担”减掉 “青年科研人员正面临着工作、生活、成长等各方面压力,既有职业发展需要和学术追求带来的‘合理负担’,也有因制度设计不完善造成的非学术性、不必要的‘不合理负担’。减负就是要把‘不合理负担’减掉。”谈起减负行动3.0的初衷,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汤富强这样说。而这一判断,正来源于此前扎实的调研。 据汤富强介绍,许多一线青年科研人员反映,他们在进入科研岗位之初,独立创建实验室和团队非常难,大多以“科研助手”的角色在团队中开展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很难获得独立承担项目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而获得经费难则是另一个突出问题。相对于庞大的青年科研人员队伍,目前已有的青年资助项目规模和范围相对有限,青年科研人员特别是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往往很难获得资助,稳定性也差,难以聚焦某一方向开展长周期的深耕研究。 而考核压力大和事务性负担重也成为青年科研群体的集中“痛点”。调研反映,青年科研人员普遍面临考核评价周期短、过于频繁等问题,科研人员短期内就要“达标”的压力负担重。但同时,在一些单位、团队中,跑签字、开证明等行政负担却常常摊派到青年科研人员身上,白天忙杂事、晚上搞科研成了很多青年科研人员的常态。“考核过于频繁,容易导致青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不利于科研积累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而许多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也占用了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汤富强说。 “减法”不断,对减负行动效果持续深化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实际上,针对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减法”不断。 打开手机摄像头,将纸质发票拍照上传,即可实现随时随地便捷报销。如今,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传统报销模式下平均耗时3小时的财务报销手续,只需10秒就能完成。“在智能财务系统的帮助下,报销效率大大提升,每年能节省科研人员的大量时间!”该所有关负责人说。而这只是减负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汤富强介绍,2018年12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减轻科研人员负担7项行动(以下简称“减负行动1.0”),直指“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突出症结;2020年10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印发《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减负行动2.0”),在深化减负行动1.0的基础上,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保障激励等方面暴露出的一些阻碍改革落地的桎梏,持续发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需填报的表格由57张精简为11张,精简比例达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基金项目中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反复准备汇报材料、疲累应对多头检查的情况大幅减少。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推动建立,也让科研人员收集整理发票、跑财务交材料的压力得到了缓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减负行动1.0和2.0已对青年科研人员的保障支持予以倾斜。“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有90%以上的重点专项设立了青年科学家项目,2021年支持300多个青年科学家团队。而本次的减负行动3.0正是对减负行动效果的持续深化。 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 “青年科研人员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要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充分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与活力。”汤富强说,这正是减负行动3.0的目标所在。 在挑大梁方面,行动明确提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新立项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中,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例不低于50%;在中科院新开工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指挥部中,新设立副总师岗位由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等。 在增机会方面,则主要是推动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然科学基金等加大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行动明确提出,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推动有条件的科研单位设立职业早期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对新入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给予不少于5年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等举措。 青年科研人员处在职业生涯中最具探索创新思维的阶段。在减考核和保时间上,行动提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优青”“杰青”项目考核评价中建立尽职免予追责机制;推动科研单位对青年科研人员减少考核频次,实行聘期考核、项目周期考核等中长周期考核评价;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等明确举措。 汤富强介绍,减负行动3.0为期1年。各科研单位是行动落地见效的关键一环,要切实落实科研单位主体责任,主动听取青年科研人员意见诉求,采取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为青年科研人员减压解难。

    光明日报   38 阅读   2022-08-09 13:14
  • 一高校学子赴闽宁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助力乡村振兴,绘梦塞上江南”社会实践团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开展以绘制人物组图、电商助农、公益支教等为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闽宁镇镇史馆和赵鸿农民文化大院,实践团成员了解了闽宁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到今日的“金沙滩”的沧桑巨变。随后,他们又前往富贵兰扶贫车间和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采访车间工人、产业园负责人,并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对闽宁共创东西扶贫协作模式和绿色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助力当地特色产品增收,实践团成员还化身“主播”,开展电商助农直播活动。1小时内,直播获得2万+点赞量,销售额达到5800余元。   为期8天的“童心相聚,筑梦闽宁”暑期夏令营活动也在闽宁镇福宁社区乡村“复兴少年宫”拉开帷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子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开展“筑梦冰雪,燃情冬奥”“石油科普入课堂”“法在身边、心随律动”等特色教育活动,带领闽宁镇的孩子开展旱地冰壶比赛、制作简易抽油机模型,在寓教于乐中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和铁人精神。此外,大学生们对接宁夏中元天方经贸有限公司,向闽宁镇捐赠10000元的物资,用于购买益智类教具,实践团所用教学用具也全部捐赠给闽宁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结合实践所见所闻,实践团还融合当地风土人情,自主设计了“助力乡村振兴、绘梦塞上江南”系列绘画,并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讲述闽宁两地人民共同开拓、齐心建设闽宁镇的山海情谊,展现当下闽宁镇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据悉,“助力乡村振兴,绘梦塞上江南”社会实践团主要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宁夏籍学生组成,主要通过暑期“返家乡”的方式,观察家乡变化,助推家乡发展。活动期间,实践成员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中国青年报   16 阅读   2022-08-08 18:34
  • 打造“金专”“金课”,锻造中国“金师”

    从“金专”到“金课”,从“金课”到“金师”,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革命”再一次升级。    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决定于2019-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019年计划遴选4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分3年实施,经高校申报、教指委推荐等程序,确定建设点名单。    从此,“金专建设”拉开帷幕。    除此以外,2019年10月,教育部还启动了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金课建设”计划。据介绍,教育部将建设1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万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    其具体任务是建设3000门左右线上“金课”、7000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线下“金课”、1000项左右虚拟仿真“金课”、1000门左右社会实践“金课”建设。此外还将围绕数学、物理学、化学等17个学科建设26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    7月3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出席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闭幕式时表示,要“锻造中国金师”。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决定力量。”吴岩说。他在报告中阐述了“金师”的4大条件:政治素质强、教育站位高、国际视野宽、五术要求精。    吴岩表示,政治素质强,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对高校发展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教育站位高,就是要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普及化)、锚定高等教育发展新目标(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课程思政)、把握高等教育培养新范式(“四新”)、聚焦高等教育教学新基建(专业、课程、教材、技术)。    “国际视野宽,广大教师要深切关注和研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国际视野中精准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五术要求精——道术要精,要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学术要精,要学科深厚、专业精湛;技术要精,要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艺术要精,要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仁术要精,要坚守仁心仁术、以爱育爱。”吴岩解释道。    此外,吴岩强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下大棋、推大招、布大局,为锻造“金师”提供政策保障和展示舞台。“一是树标杆,持续评选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二是建舞台,持续办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是改评价,持续推进教师教学评价改革。”    吴岩表示,要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两大平台和品牌,一个是以“互联网+”大赛为标志的全球最大的青年双创大赛,一个是以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标志的全国教师教学奥林匹克大赛,深刻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深刻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青年报   23 阅读   2022-08-08 18:33
  • 94.6%受访者会认真规划一日三餐

    疫情防控管理的背景下,人们的营养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更加重视科学饮食,提高免疫力。你会认真规划自己的一日三餐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受访者会认真规划自己的一日三餐,其中33.4%的受访者每天都会。40.4%的受访者非常注重营养均衡、合理搭配。    受访者中,00后占29.3%,90后占47.5%,80后占23.3%。    89.1%受访者会注意看食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80后宝妈王琴(化名)每天都会规划好自己和孩子的三餐,“宝宝一岁了,每天的辅食一定要吃好,我最近也在减肥,所以每天要单独做孩子的辅食和自己的减肥餐”。    调查中,94.6%的受访者会认真规划自己的一日三餐,其中33.4%的受访者每天都会。仅5.3%的受访者不会。    “早餐比较注重多样化,以煎为主,有助于增强孩子的食欲,例如煎鸡蛋、煎手抓饼等,有时候偷懒来不及做早餐,也会给孩子买着吃。午餐很注重荤素搭配,家里通常只有我和孩子两个人,我们会做4个菜,三素一荤,还会搭配一点水果,口味上比较清淡,尽量少油少盐,还会控制菜的分量,避免剩下。晚餐简单一点,煮些面条,孩子晚上9点半之后才放学,也会有吃宵夜的需求。”初三学生家长肖捷(化名)介绍。    “每天的辅食要包含十几种食材,涵盖各个类别,主食、薯类、蔬菜、水果、肉、蛋、奶都要有,还要把这些食材做得漂亮,在不添加盐的情况下不失口感。自己的减肥餐要求也很高,既要控制热量,还要注重营养,不能因为减肥导致营养不良,每天要摄入低热量的虾或瘦肉等蛋白质。”每天起床,王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好自己和孩子的三餐。    日常饮食,40.4%的受访者非常注重营养均衡、合理搭配,52.6%的受访者表示一般,7.0%的受访者不太注重。    “午饭以吃饱为主,晚饭吃得比较少并且偏向于素食。平常饮食会注重低热量,选择鸡肉、瘦肉等肉食,再搭配一些蔬菜。”90后职场人士杨晶(化名)说。    选购食材时,89.1%的受访者会注意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其中33.0%的受访者经常会,10.8%的受访者一般不会。    在选购食材方面,王琴也花费了很多工夫,“我的食材主要注重两点,热量值和蛋白质含量。宝宝的食材要注意的就更多了,用来烹饪的食材一定要新鲜,最好是当天的蔬菜水果和肉,如果要吃一些酸奶、零食,配料表一定要简单,钠含量越低越好,不含白砂糖”。    平常选购食品时,肖捷还是以需求和口味为主,不太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在这个方面我做得不够好,以后会更加注意”。    64.4%的受访者觉得需要在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方面加强    日前,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调查中,58.1%的受访者关注了新修订的膳食指南,41.9%的受访者没有关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新版膳食指南在2016版本的基础之上,主要增加了规律进餐、会烹会选、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饮食卫生这些内容,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背景:第一,我国的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基于这一背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首次根据年龄段制定老年膳食指南;第二,我国民众一直以来都注重膳食均衡和营养搭配,新版膳食指南中推广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推荐江南饮食为代表的平衡膳食模式,将我国的膳食文化发扬光大。    对比《指南》提炼出的平衡膳食八准则,杨晶觉得自己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规律进餐都做不到,需要加强的地方有很多,“下一步得在饮食上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学会选材和烹饪”。    “现在的年轻人一般有吃饭随性、暴饮暴食和吃垃圾食品的不良习惯。常常把吃当作压力释放的渠道和手段,而忘了吃原本是为了营养均衡。”朱毅说,年轻人所谓的“朋克养生”是不靠谱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自律。“但是我完全理解年轻人的这种做法,让他们完全遵照膳食指南饮食是不切实际的,并且还可能会造成年轻人的焦虑,因此年轻人也不用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我认为年轻人可以适当根据膳食指南,遵循“二八定律”,即八分自律两分放纵,两者相结合,不用对自己过于严苛。例如,可以选择吃烧烤,但选择比较健康的烤肉方式,不吃明火烤的,选择锡纸烧烤,选择烤的时间更短且温度更低的,同时搭配一些抗氧化的水果”。    对比《指南》提炼出的平衡膳食八准则,64.4%的受访者觉得需要在吃动平衡,健康体重的方面加强,63.2%的受访者觉得需要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其他方面的选择比例分别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58.4%),少盐少油,控糖限酒(55.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48.3%),规律进餐,足量饮水(47.1%),会烹会选,会看标签(25.8%),公筷分餐,杜绝浪费(24.1%)。    朱毅说,年轻人不要把吃当作一种释放压力的手段和渠道,应该什么都少吃一点,同时尽量保证健康食物的比例。    王琴觉得自己疏于管理的方面是运动,没有做到吃动平衡,“我不太喜欢也不擅长运动,这是我的短板。在体重降下来后,我会给自己制订一个运动计划,一方面配合饮食强健身体,另一方面也能巩固减肥成果”。    朱毅说,一个自律的人特别了不起,如果能逼自己一把,做好膳食管理,将来碰到任何事也能够逼自己一把,得到意外的收获。我们可以从吃这件小事做起,养成自律的习惯。

    中国青年报   18 阅读   2022-08-08 18:31
  • “限游令”之下 不少孩子钻漏洞玩网游

    跳伞、降落、伏击、正面交锋……7月30日,暑期一个寻常的下午,李阳阳(化名)紧盯手机屏幕,双手操作,口中念念有词,在网络游戏中带领队友冲锋陷阵,最终又拿下一局。而按照相关规定,这个时间段,本不该是这个开学即将升初中二年级的北京男孩的网游时间。   去年8月30日,暑期结束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限游令”后的首个暑假,《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网游平台防沉迷系统审核趋严,很多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游戏账号买卖租赁的管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同时,仍有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租号、买号等方式突破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一头扎进网游的世界,无法自拔。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虽然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对未成年人使用游戏的时长进行限制,但由于家长、学校、社会等对于防沉迷干预机制的运用仍存在不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网络黑灰产看中了这部分需求,提供相关服务,以谋求经济利益,亟待进行整治。   电商平台交易管制   租号买号不再容易   2020年至2021年,记者曾多次报道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发现一些电商平台出售、出租游戏账号,甚至出售身份证号码,成为未成年人躲避网游防沉迷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暑期,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出售、出租游戏账号的情况仍大量存在,但由于平台加强了监管,未成年人想以此“突破”防沉迷系统受到了限制。   记者尝试在某拼单电商平台上租赁游戏账号,但在该平台上下单这类商品需要先填写实名认证信息,符合“18岁以上用户”。在另一电商平台,如果直接搜索“租号”,页面上方会跳出“守护未成年绿网计划”,规定对于经实名认证≤18岁的用户,禁止购买网络游戏账号。   进入电商平台的多个相关店铺,记者发现,店铺的“宝贝详情”页面均有平台自动生成的“消费提醒”: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购买网游类商品需年满18周岁。   多个相关店铺显示,租号流程如下:玩家依据手机系统和运营商选择不同价位、不同起租时长的账号;玩家下载“上号器”即“游戏盒子”软件,用客服给的密码“解锁账号”后开始游戏。   但上述流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拦截”——使用“上号器”必须通过一次独立的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实名认证。当记者向客服咨询如何跳过实名认证时,平台均自动弹出“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提醒,有客服明确表示:不向未成年人出售此类服务。   哪怕通过成年人身份认证使用“上号器”跳转进入游戏,记者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现,网游平台也会跳出防沉迷系统进行拦截,要求人脸识别认证。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以往绑定“隔夜身份证”、“盗用”身份证号码来“突破”防沉迷系统的办法似乎也不再奏效。   在网络贴吧中,某工作室发文号称“能够破解人脸认证”。记者联系后得知,对方给出的破解方案为:做一个隔夜成年的信息覆盖。即把用户在游戏中用的身份信息改为隔夜成年的身份证信息,“改的话是150元”。   记者支付150元后,对方以网游平台审核严格,虚假身份证未能通过认证,需要使用真人身份证、对方认为价格太低等各种理由要钱。记者要求退款,对方直接将记者拉黑。   有业内人士称,所谓“破解”,实际上是改用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而非直接破解游戏系统本身,“说能破解系统的,可能是诈骗”。   而所谓“盗用”身份证,是一些网站平台提供大量身份证号码,或称可生成虚拟的身份证号码,用于游戏使用。不过,记者挑选了3个网站提供的多个身份证号码,在网游中输入后均无法通过实名认证。   社交平台暗藏玄机   以代练为名玩游戏   尽管当下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购买游戏账号之路被逐渐封死,但未成年人想要拥有一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也并非难事。记者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时兴的网游都有专供玩家们自行交易的渠道,用户不需身份认证就可以租号、买号,甚至有人在里面“求助”破解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   相较于电商平台购买、租赁需要通过重重“考验”,这种“1V1”的沟通方式让双方交易更“直接”。一位用户在某游戏超话中发帖称有两个账号可以出租,记者添加其联系方式后,对方称可以按小时、一天和一周租用,收费标准是每小时6元、包天20元、包周66元,直接转账和“走中介”两种形式均可。   对于记者担忧的实名认证问题,对方表示不需租号方进行任何认证:租号方只要在登录界面点击左下角的“扫码登录”,选择社交账号授权登录,将弹出的二维码截图发送给号主登录即可进入游戏。   记者租用了两小时,在登录和使用过程中未受到任何限制。   采访中,多位家长和未成年人告诉记者,有未成年人为他人提供有偿代练服务,花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网游人物升级,有的未成年人觉得这既玩了游戏还能赚钱,一举两得,为此洋洋得意。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找到一位未成年代练,个人信息栏显示其今年17岁。这位代练称,平时在校,只能晚上接单,放假期间可全天接单。收费要视“老板”的需求而定,一个段位从20元至40元不等,可以“走平台”,即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完成交易。   据业内人士透露,代练、陪玩目前已有较成熟的运转体系,即“俱乐部”——一个由多位具有自身特色和良好服务态度、玩相同的几款游戏的人聚集在一起,并由相应管理人员组成的社交群,管理员被称为“董事”,购买代练或陪玩服务的玩家被称为“老板”。“董事”会在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平台上找需要代练、陪玩的玩家,抽取一定提成后将订单派给代练者。   记者下载了两个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软件,发现注册这两个软件时并没有年龄限制。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俱乐部”一般仅允许成年人代练、陪玩,且明确要求不接未成年玩家的订单,否则将被踢出“俱乐部”,“不过确实有不少‘俱乐部’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一些家长蒙在鼓里   沉迷危害显而易见   李阳阳告诉记者,他和同学玩游戏不受限制各有“妙招”,他的方式简单直接——使用父亲的身份证注册游戏,玩的时候让父亲看一眼(人脸识别)就通过了,“我爸估计也不知道为啥老要他看一眼”。   北京市民刘敏(化名)的儿子开学上六年级,今年暑期也沉迷于网游。“他爷爷之前淘汰的手机被他拿过去,下载了好几个网游,还和同学一起联机玩。”让刘敏不解的是,孩子连身份证都没有,是如何避开防沉迷新规的,“不是都要实名认证吗?难道这些游戏平台有漏洞?”   仔细观察后,刘敏找到了答案——找爷爷,方式和李阳阳如出一辙。   记者采访发现,使用家长的身份证注册游戏是未成年玩家最常用、最方便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其中,一些家长对此放任不管,一些则并不知情,被蒙在鼓里。   有家长说,暑期孩子难得放松一下,多玩会游戏也未尝不可。有的孩子由老人照料,只管吃饱穿暖,不管上网问题。有的家长则喊“冤枉”称,孩子以学习需要为由,让刷脸认证,没想到是玩游戏。还有家长说并不知道青少年防沉迷的规定。   2021年11月5日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通知》落地后,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其中,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   此前有媒体报道,家住浙江杭州的虞先生称自己卡里少了7.5万元,查了消费记录才发现有200多笔游戏充值支出,一经盘问原来是自己年仅13岁儿子消费充值的。之前,每次儿子让他扫脸都会配合。   沉迷网游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曾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进行过深入调研。他告诉记者,一些游戏商家在开发网络游戏时会将上瘾机制设置在游戏中,比如设计好看的游戏皮肤和互动机制,让玩家团队作战,增强黏性;朋辈效应也让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欲罢不能,他们每天交流游戏内容,不参与游戏就无法融入集体。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但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他们的心智、情绪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未成年人会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血腥行为。”郗培植向记者介绍了他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案例,一个17岁的孩子,在网吧中连续玩了3天CS(反恐精英)游戏,出门吃饭时和别人起了冲突,他拿起身边的凳子砸向对方的头部,并反复殴打对方。事后,他说自己当时误以为还处于游戏中。   对此,刘敏感同身受,儿子迷上网络游戏后,不仅学习成绩急转直下,而且视力急速下降,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也直线下降,“每天只想玩游戏,平时带他出去玩,也表现得非常自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李阳阳的姐姐发现,“李阳阳的暑期生活好像只有打游戏,根本不看时间,人变得越来越内向”。   治理网络黑灰产链   家校联动加强监管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   根据《报告》统计,54.8%的家长希望能通过直接监测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或开发手机管理软件,了解并控制孩子的游戏状态。实际上,目前已有多家游戏企业建立了家长监护平台,但相关数据显示,仅有约两成家长加入监护平台,大量家长没有加入或者没听说过这一类平台,家长监护平台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郑宁提出,应对游戏账号租赁、买卖等网络黑灰产加强整治。“不论是电商平台上的游戏账号租赁、买卖等服务,还是社交平台上个人之间的账号租赁或出售业务,实际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   他分析说,网络安全法规定,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同时,规避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违反了网络安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还可能衍生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除了政策指导、法律规制外,要想真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重视和努力,家长要尽到监护职责,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和权限,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上网公约,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有效陪伴。”郑宁说,学校和家长也要联动,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分配时间;政府、学校、社会公益组织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优质公共资源,让孩子拥抱大自然,提升审美,开阔眼界。   “家庭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孩子自由使用网络的时间主要是在家里。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个社会治理问题,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如果我们只着眼于技术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技术是基础,但是教育才是关键。”郗培植说。   除了必要的监督之外,有专家提醒,一部分孩子从过去每天接触网游的状态中抽身出来,过渡阶段可能会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需要家长做好相应的开导与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从之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来看,城市和农村的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的内容选择和时长上有一些差异。城镇未成年网民更多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应用,而农村未成年网民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的比例则高于城镇。   对此,郗培植建议,应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教育引导,农村地区的学校也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法治日报   11 阅读   2022-08-08 18:30
  • 江苏用好税收政策促就业扶创业

    “咔嗒咔嗒,咔嗒咔嗒……”走进南京市栖霞区的南京亿莱瑞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灯火通明的车间里正在全力生产。整卷的保护膜和胶带,从生产线的一端源源不断地传送过来,经过一道道紧密衔接的工序,这些原材料被制作成用于平板电脑和手机上不同型号的功能胶带。运送货物及原材料的叉车在车间和仓储区之间来回穿梭,在经过检验和打包后,产品被运往全国各地。   南京亿莱瑞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200多名员工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液晶行业所需要的双面胶带和棱镜光学膜。“去年企业发展快速,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游一些原材料厂家停产,导致销售额和应付货款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企业总经理乔保飞告诉记者,得益于真金白银的财税政策支持,企业不但没有裁员,还在近期招聘了近50名操作工。   乔保飞介绍,今年上半年,企业享受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缓缴半年等政策。同时,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省下了近7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税款。此外,还享受到城建税等附加税费优惠,减免税款10余万元。   “节省及缓缴的资金,用来支付原材料货款,不仅减轻了上游企业的资金压力,而且盘活了产业链,实现产品销售、业务经营的良性循环。”乔保飞说,目前企业产能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下一步将充分用好政策红利,加强创新研发,“有了政策支持,我更有信心招聘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今年5月,南京栖霞区税务局成立的‘春风化雨’服务队走进我们企业,热情问需问难,主动帮助我们减负,并通过模型精准定位,为我们定制了税收个性化信息推送,让优惠政策第一时间送到生产一线。”该企业财务经理陈慧介绍。   每年6月、7月,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高峰期,江苏各地税务部门联合人社等部门,走进高校开展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我们几个同学刚刚注册了一家农业公司,正在创业起步阶段,资金是最大挑战。能享受到什么税收优惠政策吗?”   “自产的农产品是免增值税的。公司经营范围有哪些?”   “一方面与母校老师合作,开展农业种植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将依托本地农旅资源,发展休闲旅游。”   “从事农业项目,是可以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如果是观光农业,企业符合小微企业条件,还可以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这是普惠性政策。另外,企业有研发费用投入,还可以加计扣除75%,也就是每投入100元研发,企业所得税就可以扣除175元的研发费用……”   前不久,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曹辉,在句容市税务局“税小希”工作室走进校园进行政策辅导时,向工作人员提问,并得到了满意的解答,“感觉创业更有信心了。”   句容市税务局工作人员卢腾跃告诉记者,今年3月以来,该局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税小希”工作室,先后开展了5次走进校园或线上直播的政策宣讲,详细介绍大学生就业创业税费优惠政策。针对大学生新创办企业还提供“线上+线下”跟踪辅导服务,一对一解决相关涉税问题,帮助大学生迈好就业创业“第一步”。   在江苏,税务部门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一方面,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对企业精准标识,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更好地精准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中小微企业税收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一系列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另一方面,加大与工商联、人社、高等院校等的合作力度,深入了解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需求,把税收优惠政策送进校园,送到就业创业者手上,增强“供给”端就业创业的能力和信心。

    人民网   9 阅读   2022-08-08 13:27
  •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用情怀打动学生

    用情怀打动学生,用理论启发学生,用实践带动学生,达到情理交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既需要让教学内容跟上新时代,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践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思政课教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当前,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面对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当代青年,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只有立足理论、扎根实践才能把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在思政课堂上,老师应该用情怀打动学生,用理论启发学生,用实践带动学生,达到情理交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   讲好思政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比如,在经典原著研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课程中,不妨从马克思本人的经历讲起,让同学们感受马克思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通过课堂上的讨论、课堂外的研修,让同学们读懂马克思这一顶天立地的伟人,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在思政课堂上,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只有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才能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师生的思想素养、涵养信仰境界。   讲好思政课,要用好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思政课老师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基层、参与实践。比如,自2019年起,北京市通州区联合在京高校共同实施百千万聚才工程,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每年引进20名左右高校教师和干部进行实岗锻炼。有了这一经历,就能让思政课更接地气。例如,在讲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与管理时,一些参加过挂职工作的教师结合基层经历和一线抗疫故事,帮助同学们更全面认识动态清零政策的科学性和重要性。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也需要老师主动上好社会实践的“必修课”,以鲜活实践为素材打开课堂视野,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蒙以养正,圣功也。”思政课是教给学生正确思想的课程,思政课教师要把主责主业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丰富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讲好每一堂思政课,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人民网   15 阅读   2022-08-08 13:26
  • 人工智能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

    拉美社报道称,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是深刻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战略机遇,中国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来建立发展优势,加快创新步伐。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社会日常生活中。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全球排名仅次于美国。   日本《朝日新闻》刊文称,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科技创新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均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一批传统行业+AI的典型企业逐渐成长壮大,一批智能化升级的典型案例得到推广应用,AI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形成。在智能制造领域,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产品检测效率和设备利用效率;在智慧医疗领域,智能技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高了医疗装备的诊断准确性与服务便捷性。二是智能产业实力持续提升。据测算,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智能芯片、终端、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三是新型基础设施布局逐步完善。通过以建带用、以用促建,截至6月底,中国已建成5G基站170万个,培育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全国建成多个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数据集建设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   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人工智能进一步彰显“头雁效应”,引领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教育革命交融汇聚。从工厂制造到军事、金融、医疗等,人工智能技术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大便利,也对现代社会治理理念、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具有数据量庞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需求旺盛等特点,这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中国是人口大国。比如,在医疗领域的癌症治疗中,庞大的病例数量,给医疗资源造成巨大压力,但同时也为医疗诊断和靶向药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其次,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比重偏高,这也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提供了更多机会。   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在制造、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我国人工智能的集群式创新创业能力。”2017年,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中国制定并实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人才培养结构持续优化,为中国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面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高校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国在引进国外人才的同时,大力培养本土顶尖研究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水平。据塔斯社称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202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论文发布数量的领先者,这也充分体现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势头。   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2021年,全国GDP为114.37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助力中国制造业实现更新换代。2021年,国家科技部启动实施的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为中国制造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引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相关企业也迅猛发展。《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选的“世界50强智能公司(TR50)”中,华为、科大讯飞、腾讯等一批国内重点公司名列其中。   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日新月异,新理论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为了让人工智能实现更好发展,中国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设人工智能的创新体系,培养引领人工智能理论和产业应用发展的人才;二是推进技术创新攻关,调动行业资源和创新积极性,构建研发—产业—应用“快车道”;三是促进赋能应用落地,积极挖掘并开放一批应用场景,促进研发,推动智能技术产品落地应用与迭代;四是打造融通产业生态,建设一批5G基站、工业互联网平台、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建设并开放行业数据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五是多管齐下、精细治理,及时堵住滥用漏洞,有效规避安全风险,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社会。

    人民网   19 阅读   2022-08-08 13:24
  • 山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近日,山东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一届残疾人展能节在济南举行。本次竞赛暨展能节主题为“匠心铸就梦想,技能成就未来”。山东省17支代表队、近500名残疾人技术能手在主赛场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分赛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长清校区)和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展开激烈角逐。

    人民网   13 阅读   2022-08-08 13:22
  • “语”“文”教育: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世界文明史上,许多古老文明曾创造过自己的文字,汉字就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杰作。历经数千年风雨,汉字体系不断发展演进,展现出勃勃生机。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同时,“汉字热”“汉语热”人气不减,也令中国语言文字的海外影响力得到提升。      全国普通话   普及率达80.72%   这10年,中国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成功典范。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周为指出,党和国家对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高度重视,将语言文字事业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经过10年努力,普通话普及率增速喜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参与伟大复兴进程和共享伟大成果贡献了力量。”周为说。   要满足语言文字应用需求的基础保障,离不开加强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国家语委组织制修订了31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规范标准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例如,2013年国务院颁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首次在通用层面明确“规范汉字”的范围;《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作为一套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了汉语拼音的国际影响和作用;发布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日、俄文)系列国家标准,为交通、旅游、文化、体育、餐饮等10多个服务领域常用的公共服务信息提供规范译文。   2018年,《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发布实施,中国3300多万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的一幕曾打动了无数人,这得益于去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从此满足了听力残疾人手语使用者在奏唱国歌场合,规范、统一、严肃使用手语表达国歌的愿望。   推广普通话   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六纳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吴桂彬对推普脱贫工作深有感触。忻城县是原国家深度贫困县,吴桂彬在2018年被派驻到六纳村,这里位于大石山区,日常交流语言主要为壮话,地理位置和语言习惯共同导致了当地村民与外界交流存在较大的语言障碍,也影响了村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2018年,六纳村在忻城县率先启动实施“推普脱贫”系列活动。“我们每年都通过开展推普公益课堂、农民普通话夜校班、‘小手拉大手’孩子带动家长共同学习普通话等方式,帮助当地部分有语言障碍的群众掌握普通话的交流方法。”吴桂彬欣喜地说,“我们还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学会多语言’活动,让民族语言和本地语言得到较好传承。”这几年,许多参与培训的村民都走出了大山,在县外找到了稳定工作,实现脱贫致富。   “3年多时间里,通过普通话推广惠及当地群众1600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9人次,均已实现脱贫。”吴桂彬说。   教育部、国家语委与国务院扶贫办等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面向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重点人群,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10年来培训逾千万人次。   据周为介绍,建立东西部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东西部对口支援,实现“三区三州”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全覆盖。组织动员青年力量,开展推普志愿服务,中央财政专项支持986支团队1.1万余名大学生,辐射带动数10万高校大学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线。“2019年召开‘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发布《语言扶贫宣言》,建设‘语言扶贫’APP等学习资源平台。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学习普通话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实现就业、脱贫致富。”   推进国际中文教育   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语言大学,10年来已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0多万名通晓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来华留学生。“我们牵头研制《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研发来华留学生考试评价体系,率先设立以语言评价为特色的教育评价学科。编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等教材,实施国际中文智慧教育重大工程,建成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海外华语资源库。”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如是说。   掌握一门语言,就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北京语言大学的实践正是中国提升国际中文教育水平的缩影。2021年7月1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正式实施。作为首个面向外国学习者、全面评价其中文水平的规范标准,这一标准的实施为推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添助力,已向海外发布8个语种对照版,与20多个语言教育机构进行标准对接。   放眼全球,如今中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10个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将中文作为官方语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人数超25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   2014年,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为主题的世界语言大会在苏州举行,并发布《苏州共识》;2018年,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举行,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全球视野不断拓宽。   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化交流正不断加强。“推进中俄、中法、中德以及中国与东盟等双边和多边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国际朋友圈’。签署国家语委首个双边合作协议《国家语委与法国文化部关于语言政策交流合作协议》。”田立新说。自2017年起,以“语言,让世界更和谐,文明更精彩”为主题,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和“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等系列国际语言文化论坛,填补世界华语区空白,吸引近百位国际组织代表和外国驻华使节参加、近千位专家参与交流研讨、十余万人次观展。

    人民网   17 阅读   2022-08-08 13:21
  • 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体验非遗,乐享暑假

    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开展暑假学非遗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图为连云港市剪纸项目非遗传承人刘罡传授梅花“廉”字的剪纸技艺。

    人民网   13 阅读   2022-08-08 13:20
  • 疫下来华留学生的暑假:“花式”逐梦,愿留在中国

    受疫情影响,来自土库曼斯坦的21岁兰州交通大学留学生甄丽娜在宿舍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暑假。完成学习任务、“恶补”汉语,她还主动加入学校战疫团队,担任留学生公寓楼层长,协助老师同学的同时,她更希望通过这样的体验“入乡随俗”,了解当地文化,逐梦中国。 截至8月6日24时,持续一个月的甘肃本轮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50例、无症状感染者3841例。累计出院确诊病例518例,解除隔离无症状感染者2457例。 “来中国前,我以为每个中国人都会太极拳和中国功夫,来之后发现两国文化有差异,也有相似的部分。”甄丽娜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探访中国是我的梦想,受疫情影响,我更多通过微信、网络了解多彩的中国文化。” 精通英语、俄语、中文的她,希望未来成为一名翻译,成为两国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今年暑假,她还抽空通过网络“云课堂”聆听中国其他高校公开课,为自己的中国梦增添“加分项”。 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多国的教育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和甄丽娜一样,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留学。如今的来华留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汉语,甘肃高校有着交通运输、机械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多个优势专业,吸引海外留学生前来逐梦。 “汉语成为我了解中国的语言工具,我更想学习的是中国技术和经验。”兰州交通大学留学生孔德来自乌克兰,是该校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在甘肃兰州生活5年的他,早已习惯这里的生活,梦想成为一名中国大学老师。 往年暑假,孔德会跟随老师前往中国多地进行项目研究、参加会议等。今年因疫情留守宿舍,除了帮助学院翻译疫情防控宣传材料,他将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上。“获得博士学位是在中国求职的必要条件。”他说。 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泽广,今年9月将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开启博士阶段的学习。他在中国疫情暴发初期,选择留在中国,和学校其他国际学生志愿者主动承担起服务留校学生的工作;他还利用空闲时间拍摄记录宿舍及校外的情况,联系巴基斯坦电视台,通过网络向巴基斯坦民众展示和讲述真实的中国。 疫情之下,针对来华留学生教学,甘肃各高校多措探索智慧课堂、网络训练营、线下走访、联合培养等方式,“花式”破局疫情带来的挑战。

    中国新闻网   13 阅读   2022-08-08 13:19
  • 如何健康过暑假,外出旅游如何防疫?

    正值暑期,人们的出行和旅游会增加,我们在出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疫情防控。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韩小彤,我们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韩小彤:   首先一定是要戴好口罩,我们在任何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口罩是我们最好的防止疫情传播的手段。另外我们在应用口罩过程中还要注意几点,一个(是)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白色的这一面一定是面对着我们的面部,那么深色的那一面是在外部。   另外,夏天我们出汗会比较多,当口罩出现了浸湿或者打湿的这种状态,一定要及时进行更换。   第三点就是我们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或者是有高危风险因素的这一类人群,在暑期或者是在疫情传播期间一定要注意,要尽量减少出行。   还有我们在出行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出行的路线和路径。如果有疫情发生的地方,我们一定要避免进入疫区旅游或者是走访,减少我们传播的风险。   还有我们要出行的话,一定要注意要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病毒的感染,也可以减少重症的发生率,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华社   15 阅读   2022-08-08 13:17
  • 大学毕业生蒋其全:做一名扎根基层的铁路信号工

     铁路信号工指的是从事铁路信号相关设备的安装、维护、维修及改造工作的铁路职工,是需要长期扎根基层、潜心研究技术、耐得住寂寞的工作。   蒋其全是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2017年,蒋其全考入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同年9月他保留学籍、报名参军。2019年9月蒋其全服役期满从部队退伍返校学习。他把在高原军营得到的磨练融入到专业学习中,先后获得3项市级以上各项技能竞赛奖励、2次获评国家奖学金。   2022年他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成为重庆电务段的一名信号工。他的就业故事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扎根服务基层,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选择。

    新华社   10 阅读   2022-08-08 13:15
  • 暑假带娃健身,父子骑行400公里体验奇妙之旅

      五年前,刘华胜参加一个户外聚会时,发现自行车骑手的模样很“拉风”,便买了一辆山地车练习骑行。“当时看到七岁的儿子疏于锻炼,有些胖,就想把他也拉入骑行队伍。”刘华胜说。   从跟着父亲学习骑车,刘言逐渐爱上骑行的感觉。2020年开始,刘言每天凌晨五点起来去松雅湖骑行,还带动他的同学组成了一支骑行队。今年暑假,刘华胜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拍着儿子的肩膀说:“你现在骑行技术很棒,愿不愿意和我一起骑车回桑植看望爷爷奶奶?”刘言毫不犹豫:“好!”   刘言(前)和朋友们组成的骑行队。受访者供图   头盔、骑行服、风油精、干粮、水,带上简单的装备,父子俩出发了。“400多公里的路程,规划了五天时间,平均一天行程80公里左右。”刘华胜说。   骑行于常德与桑植之间的崇山峻岭,坡路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安全,刘华胜骑行在前,以稳住儿子刘言的速度。“边骑边玩,其乐融融,途中可以随时停下来欣赏美景,也可以磨炼儿子的意志力。”   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刘言不时被眼前的美景吸引。“骑行过程很累,但也很快乐,我看到了很多在城市看不到的美景,学到了一些地理知识,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他兴奋地说,“我跟爸爸的关系也更亲近了,我们互相加油打气,一路上无话不谈。”   刘言在骑行中。受访者供图   当成功抵达桑植县时,刘华胜激动地在朋友圈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里程405.5公里,最后一天的路程是如此艰难,好在小伙子都坚持下来了。”   经过五天的夏日户外骑行,父子俩晒得肤色黝黑,但是笑容灿烂。刘言自豪满满地说:“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

    新华社   11 阅读   2022-08-08 13:15
  • 国家卫健委要求做好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托育机构规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保障婴幼儿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做好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工作。 通知明确托育机构备案相关卫生评价基本要求。以保障婴幼儿健康为出发点,制定了《托育机构卫生评价基本标准(试行)》,从环境卫生、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卫生保健制度等4个方面提出了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婴幼儿生活用房窗洞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0%等14条基本要求。 根据通知,托育机构向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备案时,应当满足基本标准各项要求。 与此同时,通知明确备案与监督管理。提出托育机构备案前按照基本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达到基本标准各项要求的方为合格。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收到托育机构备案时提交的卫生评价报告,应当核验材料的完整性。 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向托育机构提供备案回执后,应当严格按照基本标准,对托育机构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勘验。对于不符合基本标准的,应当自接收备案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通知备案机构,说明理由、责令改正并向社会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现阶段我国托育服务刚刚起步,托育机构普遍规模较小的现状,基本标准定位于既要满足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安全规范的诉求,确保婴幼儿健康,又要与托育机构现行发展水平相适应,进一步促进托育机构健康发展。

    新华网   6 阅读   2022-08-08 13:14
  • 一千万名孩子的“班主任”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屏幕中,当林咏茵同学用清澈的声音唱响这首《东方之珠》时,屏幕外,她的同班同学们不禁齐声跟唱起来,大家内心都非常激动。这是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当天,发生在香港耀山学校教室里的一幕。这一天,湖南省的中小学生和香港的同学们一同通过电视和网络收看了一堂特别的课程:《心连心 向未来》。 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创设“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经过遴选,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郭晓芳脱颖而出,担任“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总制片人。3年来,在郭晓芳的带领下,“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有效连接湖南省1000余万中小学生,并通过网络辐射全国。 家里的第十名教师 郭晓芳出生在湖南隆回县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村小学的教师。 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父母的微薄收入,除了养家,还常常用于帮助垫付贫困学生的学费、生活费。没钱买新衣服,郭晓芳只能捡姐姐穿过的旧衣服。然而,郭晓芳不觉得苦。 父母教书的村小是郭晓芳的游乐场。陈旧的校舍,是父亲用自家的木材、砖头重新修缮的;二年级的教室里,新添置的一台与自己一般高的风琴,充当着她课余时光的“艺术启蒙老师”;小伙伴们往返学校的土路上,总有母亲手电筒发出的那一束明亮的光,晃动着,照着脚下的田埂…… 多年以后,郭晓芳仍然记得,母亲忙完教学工作后,每天还要干农活。母亲背着背篓里的她给学生们上课的情景成为她儿时最早关于上课的模糊记忆。 在村里,方圆几公里内的孩子几乎都是父亲和母亲的学生。这些学生长大后,很多走出了小山村,来到城市,分布在各行各业,但都会念着老师的好。村里的邻居,也基本上都是学生家长。因为教师这份职业,父母成为村里最受尊敬的人。 郭晓芳说:“我努力读书,勤奋工作,就是想成为一名像我父母一样的好老师。他们在偏远的村小朴素无华、默默无闻地工作。我记得母亲最爱唱的歌曲就是《山乡小渡船》,他们就像那山村的渡船,把山乡孩子送往希望的彼岸。” 初中毕业,郭晓芳考了全县第一,报考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她留在长沙,成了家里的第十名教师。 第一次“云端”授课 2015年11月,郭晓芳所在的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被遴选确定为首批基础教育网络联校授课校,对口帮扶宁乡的山林小学、苏家小学、白沙小学3所偏远农村学校。 到网络联校授课,教师每周需多上两节课,而且需全程录像,相当于每周多上两节公开课。一无教研员指导,二无团队磨课,整堂课的规划、设计,从情境导入到教学展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本人提前准备,上课时还得全情投入,在镜头前流利顺畅地展示一堂课,不能有丝毫差错。 郭晓芳自告奋勇报了名。她了解到,授课的对象,是跟她一样来自偏远山村的孩子。 2016年春季学期,育英学校网络联校如期开班,郭晓芳将课堂搬到“云端”,成为当时为数不多“吃螃蟹的人”。 第一节课,透过屏幕,看到40多张农村孩子纯真无邪的脸,她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课堂。郭晓芳说:“我觉得这是我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触网”后,郭晓芳愈加坚定了将网络教学进行到底的决心。同时,另一个愿望也在郭晓芳心底扎了根——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让城乡孩子身处同一课堂,享受同样的教育。 点亮万千孩子的梦想 机会很快就来了。 2019年,为解决农村薄弱学校思政课程开不了、开不足、开不好的现实问题,湖南省教育厅决定创办新型网络思政大课。 这堂课融合全省优质学校力量,通过网络联校、电视、直播平台等渠道,将大课堂推送到湖南各地学校,面向全省中小学生播出。 经过层层遴选,已是长沙市十大魅力教师、有着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郭晓芳,走进了“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成为总班主任、总制片人。 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录制当天,现场是育英学校的学生,网络另一端则是湘潭市韶山学校、湘西州十八洞小学、怀化市麻阳第一芙蓉学校3所偏远乡村学校的学生。 “我和我的祖国”的播出,拨动了千千万万中小学生的心弦。如今,“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已播出50余堂大课、500余堂小课,全省中小学生同步学习,并通过网络辐射到全国,学习人数超过13亿人次。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掀起的网络思政育人风潮,再到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红色主题活动,在“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的陪伴之下,湖南广大中小学生由“追明星”转为“追名师”,由“追网红”转为“追网课”。郭晓芳也因此成为湖湘教育界知名教师。 许许多多的孩子通过网络大课堂认识了班主任郭晓芳。他们在信中写道:“您让我们放下了羞涩和自卑,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是您在我每一次快放弃梦想时,一次又一次让我振作起来。”“您主讲的‘我是接班人’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帮助我解决了不少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郭晓芳说:“我想当一名好老师。我希望,学生想起我的时候心中有光,看见我的时候眼中有光。”

    光明日报   8 阅读   2022-08-08 13:13
  • 学在定向班,所学即所用,毕业即入职

    “所学即所用,我现在工作得心应手,家人也为我感到骄傲。”今年6月,四川成都东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应届毕业生禹晓红正式入职美团餐饮SaaS事业部成都研发中心,就地实现身份转换,由一名实习生“晋级”为前端开发专员。 眼前的禹晓红,说起工作来头头是道,少有初入职场的青涩。这与一年前的她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求职实习,有的在积极准备考公务员、考研,我却啥都没想好,心头很慌张。”专业成绩连续3年排名全系第一的禹晓红,即将进入大四却迷茫了。 2021年7月,“转机”出现了——辅导员在班级群里发了一条“美团餐饮SaaS软件服务”定向班选拔的通知。 原来,成都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引导学校和社会各方以“城中校”“订单班”“校中厂”等形式,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将专业办到园区,将学院建在园区。此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将电子商务专业办在成都国际商贸城内,共建“城中校”,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龙泉驿区、蒲江县等地分别建立汽车产业分院、装备制造分院等产业分院,零距离为产业园区培养人才,效果很好。 此次美团餐饮SaaS软件服务定向班,就是成都东软学院与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开办的定向人才培养班。定向班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授课计划,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培养,让学生增长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成都东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宁多彪说。 禹晓红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经过选拔顺利进入定向班学习。 “课程强度很高,导师都是从企业骨干中选拔出来的,他们除了帮助我们巩固基础知识,还会通过讲解项目实操经验,让我们了解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要求,让我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禹晓红说,在定向班学习的都是行业最前沿的东西,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 整个大四上学期,禹晓红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有时候要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努力把定向班教的东西都“学到家”。 学期结束,禹晓红顺利通过知识考试和项目考核,进入公司实习,边干边学。“上手很快,做着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每天都活力满满。”禹晓红的实习表现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认可,毕业时直接入职,正式成为美团的一员。 禹晓红说,定向班的同学中没有选择进入美团的,在其他企业也受到了广泛欢迎。 “校企合作开办定向班,可以帮助企业精准储备所需人才,在减少员工录用培养成本的同时,也较好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美团餐饮SaaS技术部成都研发中心负责人彭正军说。 鉴于第一届美团餐饮SaaS软件服务定向班取得的良好成果,今年美团又与成都东软学院开办了第二届软件服务定向班和软件测试实习定向班。目前,定向班第一阶段学习完成,34名同学进入美团餐饮SaaS技术部测试岗位实习,42名同学进入软件开发岗位实习。 据统计,成都今年3月至6月持续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精准帮扶在身边”为主题的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提供工作岗位5.92万个,服务30.9万人次,通过面试入职就业822人。

    光明日报   9 阅读   2022-08-08 13:12
  • 建业住宅集团1天7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合计859.25万元

    8月3日,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建业住宅集团”)先后7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涉及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长葛市人民法院、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法院、中牟县人民法院等,执行标的合计约859.2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天,建业住宅集团也6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合计555.68万元。   除数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外,建业集团还涉及多起票据追索纠纷。天眼查显示,8月1日-8月4日,建业集团旗下公司新增9起开庭公告,均与票据追索有关,且涉及多家供应商。“诉讼增多反映出建业集团的日子并不好过,其面临的现金流危机尚未得到缓解”,一位接近建业集团的消息人士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   早些时候,建业集团试图通过转让旗下公司股权回笼资金。5月,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河南戏剧·幻城等两大文旅项目陆续引入国资,河南老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接盘侠;6月,将建业地产8.6亿股股份转让给河南同晟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同晟置业”),占上市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的29.01%,交易对价约6.88亿港元。此外,河南同晟置业还认购了建业地产发行的可换股债券。   “转让股权能够增加投资性现金流,可快速变现,但不具备可持续性。相比之下,建业集团的经营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均不理想。一方面,市场信心仍处于低谷期,房地产销售遇阻,进而影响经营性现金流入;另一方面,由于整体融资环境面临挑战,建业集团的融资性需求较难得到满足。长远来看,不排除其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公告显示,今年1-6月,建业集团的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均出现腰斩。其中,销售额为140.40亿元,同比减少54.8%;销售面积约为191.4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2.7%。   需要指出的是,8月建业集团有一笔美元债即将到期,票息为6.875%。从7月22日到7月29日,建业集团已陆续从公开市场上回购了部分债券,回购的本金总额为2732.50万美元,占比5.47%。截至7月31日,该笔美元债未偿还的本金为4.7亿美元。“由于建业集团的融资渠道被削弱,其流动性和财务灵活性均会有所降低,导致借新还旧的可能性较小,利用内部资金偿还债务的概率较高。因此,该笔美元债能否如期偿还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上述消息人士指出。

    中国网   12 阅读   2022-08-08 12:13
  • 自治区教育统一考试命题制卷基地揭牌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统一考试命题制卷基地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举行。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为基地揭牌。 据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内蒙古启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组建命题队伍和建设自治区教育统一考试命题制卷基地是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基础工作。目前,命题制卷基地的厂区、设备设施、安防系统以及指挥中心等场所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严格按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要求,不断完善基地的软硬件条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内蒙古教育考试制卷工作安全进行。

    人民网   23 阅读   2022-08-06 23:48
  • 漯河:11个班级13个宿舍38名师生,获省教育厅表彰!

    8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网站发出通知,公布了2022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结果。漯河市有11个班级、13个宿舍、12名教师、25名学生和1名网民,分别荣获“河南省文明班级”“河南省文明宿舍”“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文明学生”“河南省文明网民”称号。 荣获“河南省文明班级”的学校班级和班主任老师分别是:漯河市第二实验中学八(2)班、张敬,漯河市实验小学一(2)班、张丽娜,漯河市实验中学九(3)班、李洪蕾,漯河市实验幼儿园幸福五班、贾园园,漯河市召陵区青年镇回墓小学六(1)班、段莉莉,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理(303)班、张昂,舞阳县第三实验小学一(7)班、王亚丽,漯河市郾城区龙塔街道伊坪小学六(5)班、张会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2020 级建筑室内设计 2 班、张满霞,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0 级中药学班、和晓华,漯河食品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 2021 级 2 班、陈俊。 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宿舍”荣誉称号的学校及宿舍分别是: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女生宿舍207 室、漯河实验高级中学女生二楼中宿舍、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男生宿舍416 室、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女生宿舍122 室、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湖学校女生宿舍116 室、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台寺小学女生宿舍302 室、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女生宿舍511 室、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初级中学女生宿舍318 室、漯河职业技术学院2-607室、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召陵校区 4 号楼319 宿舍和 10 号楼 217 宿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 2021 级 3 班 8202室和基础教学部 2021 级 4 班 4317室。 被授予“河南省文明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是:漯河市第三初级中学的藏法旭、漯河小学的吴亚敏、漯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连军、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方淑巧、漯河市高级中学的陈爱红、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辛庄小学的杨浩、漯河市召陵区实验高级中学的张永鹤、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吴英飒、舞阳县马村乡一中的王凤梅、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音乐舞蹈系音乐表演教研室的裴东、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的张明、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语文教研室的郑超锋。 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学生”荣誉称号的学生分别是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一(2)班崔云扬、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111)班左笑坤、漯河市第五初级中学七(1)班时靖博、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五(7)班曹佩瑶、漯河市实验中学七(2)班闫家硕、漯河小学六(7)班黄艺涵、漯河市高级中学理科(3)班张翀宇、漯河市西城区阴阳赵镇初级中学九(1)班赵雷蕾、漯河市召陵区青年镇回墓小学六(1)班王优、漯河市召陵区实验中学九(2)班武诗博、临颍县北街学校四(2)班张雅、临颍县樱桃郭学校五(1)班马琤函、舞阳县第一实验小学五(6)班朱嘉璐、舞阳县第一高级中学二(15)班高想、漯河市郾城区实验小学五(5)班赵艺菲、漯河市郾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六(1)班孙易成、漯河市源汇区实验小学五(1)班刘恒铄以及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双汇学院 2020 级金融管理(1)班胡文艺、机电工程系 2020 级机电一体化技术(2)班聂鸿琳,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0 级口腔(5)班张耀杰、 2020 级中医学专业(2)班冯周、 2020 级护理(4)班赵培利,漯河食品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 2021 级(1)班冯家乐、基础教学部 2021 级(2)班蔡东鑫、信息工程系 2021 级(2)班王鹏程。 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的李凌蔚,荣获“河南省文明网民”称号。 据了解,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自今年5月持续开展以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社团”、争当“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网民”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次共表彰500个班级、500个宿舍、100个社团、500名教师、1000名学生、100名网民。

    大河报   20 阅读   2022-08-06 23:47
  • “作示范、勇争先”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这片红土地和老区人民始终牵挂于心,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推进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作示范、勇争先”的题中应有之义。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前进动力和行动纲领,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人民至上,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推动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深刻、可喜的变化。截至2021年年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0.4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26%,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国第三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高等教育实现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全省教育体系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为完善。在2020年国务院对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江西的“教育社会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三。 这10年,我们把牢办学方向,着力守住立德树人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0年来,我们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成立省市县三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担任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第一副组长,全面实施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建立对设区市政府和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连续3年举办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研讨班,从在职干部中选派18位同志到民办高校担任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省属本科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实施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建立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常态化动态化配备机制,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全面实现编制内配备。建立完善红色基因传承长效机制,编写的《红色文化》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红色走读”等红色文化育人活动成为“江西品牌”。“五育”并举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广大师生与时代同向同行,与祖国同心同德,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这10年,我们坚持人民立场,着力提升基础教育满意度。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10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着力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统筹解决“有学上”和“上好学”、“入公办园难”和“入民办园贵”等矛盾,聚焦破解“急难愁盼”教育问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幼儿园数比2011年增长了67.9%;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3.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0.4%,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覆盖城乡、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中小学“大班额”有效化解,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前两年(2018年)全域通过国家教育督导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8.70%,96.42%的学生和96.54%的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感到满意,“智慧作业”入选教育部遴选的10个典型案例之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2011年提高了15.76个百分点。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创新推出全省义务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在全国较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零辍学”。全省“班班通”互动式终端配备率达100%,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提供有力保障,创造了“江西经验”。 这10年,我们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10年来,我们坚持和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围绕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强基础、抓改革、提质量,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殷殷嘱托转变为职教改革创新的“江西实践”。特别是自2020年获批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以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着力畅通职教通道,实施中职教育培基固本行动计划,推动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共有高职院校64所(含3所职教本科),中职学校213所,在校生120万人。着力优化专业布局,新增专业向江西重点产业聚焦,实施“工业园区(开发区)现代学徒制”等九大专项计划和未来工匠培育计划,创设“航空强省班”和“交通强省班”。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出台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等28个职教改革文件,制定“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8个实体化职教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总数位列第四。着力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十大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培训人次将达到10万。江西省校企合作、职教改革等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 这10年,我们服务发展大局,着力彰显高等教育贡献力。10年来,我们通过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截至2021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比2011年增加15所,毛入学率提高27.6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体系更具内涵、更有质量、更重贡献。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实施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实施两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引导和推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积极推进“四新”建设,新增设置一大批急需紧缺专业。持续打好自主培养、人才引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创新“四张牌”,努力将高校打造成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先后实现本土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突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留赣就业创业占比达57.65%。健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构建“1+1+N”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出台高校服务江西“十大举措”,连续举办三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三届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斩获24枚金牌,名列全国第三。 这10年,我们坚持优先发展,着力下好教育保障先手棋。10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决策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始终把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予以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保障,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有效落实,教育连续10年成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十三五”期间统筹安排40多亿元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规划投入60亿元加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小财政”办“大教育”的发展新路。我们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2021年,核定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为42.98万名,较2018年增加编制4.2万个;现有专任教师67.52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39.62万人,较2011年增加6.76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6.75万人,较2011年增加1.51万人。积极实施“国培”“省培”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基础教育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探索建立关爱和监督、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制度机制,出台落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十八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政策全面落实,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支月英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江西正处于爬坡过坎、厚积薄发、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智慧和力量,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按照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以赶超之志、务实之策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着力办出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有影响、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江西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教育报   26 阅读   2022-08-06 23:40
  • 济宁:加快资源整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8月6日上午,济宁市加快资源整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突出工作重点,科学优化教育规划布局,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持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好校园安全管理,奋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鱼台县、微山县和邹城市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 市委常委、副市长董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杜昌华出席会议。

    济宁新闻网   23 阅读   2022-08-06 23:38
  • 闵行区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获批立项

    近日,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示。闵行区教育学院朱靖申报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精准教学的区域支持体系研究》和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张计蕾申报的《基于学习进程的学科表现性评价实践研究》两项课题获批立项。 闵行区目前另有三项教育部重点课题正在推进研究,分别是:闵行中学的《普通高中生涯导师队伍建设机制的研究》(DHA190438)、明强小学的《发达地区公办小学劳动教育养成体系的实践研究》(DHA190450)、七宝中学的《强基背景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高中阶段培养的实践研究》(DHA200366)。 “十四五”期间,这五个教育部重点课题协同引领闵行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突破。

    潇湘晨报   24 阅读   2022-08-06 23:36
  • 徐州启动2022年度新教育实验“深耕行动”

    8月6日,徐州市教育局启动2022年度新教育实验“深耕行动”,召开新教育专题会议,总结徐州市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区一年以来的工作,探讨制定新学年徐州新教育的规划发展。 新教育实验是一项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追求的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民间教育改革行动。2021年5月,徐州市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区,成为全国第14个地市级实验区。 在新教育专题会议中,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卢志文做主题演讲《从管理到领导》,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认为学校领导应当从“管理者”转变为“领导者”。中层干部应落实“制度第一”的管理理念,副校级干部协调学校人际关系,处理各种矛盾,校长则需要掌握大方向,把握大原则。新教育实验要通过激励、动员、规范、促进,引领师生一起向远向高,共同发展。 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启龙表示,去年以来,徐州市新教育实验紧紧围绕营造书香课堂、师生共读共写、构筑理想课堂等新教育实验十大项目的主线有序推进,各地各校结合自身特色开展新教育实验,亮点不断。泉山区率先挂牌成立徐州市新教育学校,首开新教育“共创式研习营”,承办了全市首届新教育生命叙事大赛;鼓楼区把省级实验项目与研发卓越课程、构筑理想课堂行动项目深度融合,率先举办“教育点亮生命 行动引领未来”新教育主题展示活动;云龙区深耕“e+新教育”行动,首创“新海云”(新沂、海门、云龙)教育发展联盟,有力推动徐州打破教育发展瓶颈。希望各地各校持续探索,为新教育实验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桂云表示,新教育实验与徐州“彭城三好”教育品牌、“双减”减负增效、“帮每个孩子谋个前程”的工作思路有机结合。越来越多的学校遵循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原则,切实把新教育实验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教育行动在徐州蔚然成风。2022年7月,徐州市被选为2023年第23届全国新教育研讨会举办地,充分说明了社会对徐州新教育发展的认可。徐州教育人要以积极的姿态、饱满的激情、坚实的行动,持续加大整体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力度和效率,尽最大努力为筹备2023年度第23届全国新教育研讨会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徐州市各级教育部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理清新思路,在新学年拿出更多新教育实验发展的创新举措,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让“新教育之花”在徐州绚丽绽放。

    交汇点   21 阅读   2022-08-06 23:35
  • 长沙市党委教育秘书组干部高端培训班顺利结业

    为期6天的长沙市党委教育秘书组干部培训班圆满结束,8月6日,结业典礼在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安楼举行。 培训期间,全体学员抛却日常工作的繁杂与困扰,领悟了教育政策的要义和精髓,感受了厦门大学的美丽与浪漫,见证了台海局势的紧张与淡定,不仅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同时,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锤炼了作风、彰树了形象。 为确保培训实效,市委教育秘书组和长沙教育学院、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不断优化方案,聚焦时局,推出了系列精品课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带一路建设前景评估——兼论前沿国家的教育合作》《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除“五唯”顽障痼疾》等课程,引领学员深刻洞悉全球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文秘人员职业素养与能力建设》《聚焦“四点”发力,构筑育人新高地》《“双减”政策解读与实践》《国学智慧与智慧人生》等课程,引领学员立足岗位实际,提升技能,涵养身心,进一步开足马力,推动发展。同时,培训班制订完善了培训管理制度,组建了管理团队,设计了学员代表心得分享、小组研讨等环节,让“教”与“学”无缝对接。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既“解渴”,又“解惑”,收获的不仅有视野的拓展与能力的增强,更有情怀的涵养与格局的提升,为个人成长赋予了全新的能量。 结业典礼上,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处处长刘凯希指出,当前教育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很多深层次的矛盾需要突破。党委教育秘书组干部是服务教育决策的“神经中枢”,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全体学员要在完成本次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县(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市直学校、二级机构60名学员参加,共评选出21名优秀干部和优秀学员。

    红网   25 阅读   2022-08-06 23:34
  • 9月1日至5日2022年服贸会教育专题展亮相首钢园

     9月1日至5日,2022年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展将亮相首钢园区4号馆,聚焦“以高质量教育引领未来”主题,展示科技赋能教育等创新成果,打造沉浸式互动场景。   在昨天(5日)举行的2022年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媒体通气会上,市教委副主任孙其军介绍,2022年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由教育服务专题展和教育专题论坛组成,为各国各类机构搭建探讨交流与合作需求的平台。其中,教育专题展设置“交流合作共赢”“科技赋能教育”“公益助力教育”3大主题展区,目前已吸引国际教育组织(机构)、知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学校、双向留学机构、教育科技企业、教育公益组织等60余家境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及企业报名参展,汇聚国际国内高质量教育资源,与世界各国共享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   孙其军说,本届教育专题展首次邀请政府间国际组织参展,作为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将利用教育专题展这一平台,展示其作为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一站式信息和活动中心”,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动双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全面合作。   目前,教育专题展已有中国联通、汇丰银行等2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吸引北京法语联盟、科大讯飞等十余家行业龙头,体现高质量引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果。   此次教育专题展展示形式丰富,形成多个开放区域,将打造以科技赋能教育教学各环节提质升级的沉浸式互动场景。同时,设计多种线上线下互动活动,为不同受众分时段提供线上个性化“云观展”,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校领导、一线教师、各领域专家与服贸会参展单位间的实时互动性。“丝路学堂”将搬进专题展现场,邀请非遗技艺大师、京味文化传承人现场表演和互动。   教育专题论坛将于9月2日举行,主题为“共筑高质量发展新篇 让教育的未来更出彩”。论坛将邀请国内外一流教育专家,围绕对未来教育的前瞻性思考进行主旨演讲,从教育服务、服务教育双向助力的角度,分享世界最新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论坛期间还将围绕智慧教育、国际比较教育、职业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深度和专题研讨。

    潇湘晨报   18 阅读   2022-08-06 23:33
  • 熊方军:甘为“孺子牛” 助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我是2006年加入民盟的,因为我是一名教师,受到张澜、费孝通、陶行知等老一辈民盟盟员的忧国忧民、爱党、爱国精神的感召而申请加入民盟,希望和他们成为同志,成为战友,一起为教育、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近日,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四川分院院长、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熊方军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如是说。 政协委员、企业家、教育工作者、慈善家……除了教师身份外,熊方军还拥有几重身份。在这之中,作为四川省政协委员,熊方军积极履职,十余年间共提出50多件提案。而在这些提案中,与教育扶贫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制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动西部教师教育的发展》的两个提案让他印象最为深刻。 “其一,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原因和经济原因,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其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学而优则教,但现如今教育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却逐渐下降。”在此背景下,2018年和2019年,熊方军两次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组成联合调研组,针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西部教师教育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及提案,希望更大程度地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相关提案在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提案,成为民盟中央作为报送全国政协作为全国两会大会发言的材料。 与此同时,熊方军与民盟成都市委会合作,在乐山市夹江中学定点打造“民盟同心班”,开展长达5年的教育帮扶。“成都市是四川省优质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于是我们和民盟成都市委会合作,每年派定期派优秀教师去扶持夹江中学的教育。在实施教育帮扶的连续三年间,每年夹江中学都会来信来函,反映实施的教育成果之喜人。不但该校学生成绩、上线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学生们的的素质、面貌都有所明显提升。”除此之外,2019四川民盟教育论坛在宜宾召开时,熊方军还以民盟四川省委会教育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向宜宾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00万元,作为“民盟均平奖学金”,助推宜宾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这些帮扶、捐赠,有赖于熊方军数十年间创业成果的支撑。最初,作为高校教师的熊方军,在学校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从借款3万元创立高分子材料厂起家,后在房地产领域快速发展并积累了资金。熊方军说,“这些年我在创新创业中也积累了一点财富,由于对教育有很深的情怀,所以说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0年,他被评为“第二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1年获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 多年来,熊方军被多种身份环绕着。但他认为,教师才是自己的本心,以及需要去坚守的追求。“无论是我做教师还是后面创业、参政议政,我其实始终是基于自己教师的身份,不忘初心。我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以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熊方军如是说。 2021年,熊方军履新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他感叹道,自己终于能够全身心地回归教育了。“我刚上任时,另一所高校的校长跟我说,他感觉我几十年来从未离开过教育领域。”熊方军回忆道,“我当时听到这句话非常感动,这是来自其他教育工作者给我的肯定。” 在去年民盟成立80周年时,熊方军获得了“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杰出贡献奖”,他认为这份荣耀将伴随自己一生。谈及对未来的展望,熊方军说:“我将继续坚守深耕教育领域的‘初心’,随时鞭策自己,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持续贡献教育力量。”

    中国新闻网   16 阅读   2022-08-06 23:23
  • 返乡创业青年王静:站在农业风口的“弄潮儿”

    “家里有玉米芯的不要丢掉,把它们收集起来,跟我学用玉米芯种菇。”王静站在直播间的镜头前,手捧一小捆玉米芯说。   王静今年32岁,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人。2013年,她辞掉在深圳一家外企的工作,回到丈夫吴安军的老家黔东南州施秉县杨柳塘镇高塘村,做了一年民办学校教师、两年菌种公司工作人员后,于2016年底开始创业,通过直播或短视频传授农业技术。   “我觉得自己站在了农业发展的风口。”她说,如今,王静已经在抖音和快手两个平台积累了超300万的粉丝。   “2015年,我在一家菌种公司工作时,参加了一次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课上讲到电商将在未来5年成为助推农业发展的风口。”王静说,2016年从菌种公司辞职后,她在高塘村租了一栋闲置两年的老屋,开始从事电商带货。   此前,也有人将老屋租下做生意,但失败了。看到王静又把老屋租下,一位亲戚略带嘲讽地说,放弃好好的外企,回家来折腾,大概率也要步人后尘。   听到亲戚的嘲讽,王静暗自下定决心要把电商做好。“依托良好的生态,贵州的农特产品品质优良,关键是如何把它们更好地推送给消费者。”她说,电商开辟了一条新路。   那段日子,王静一边从线上接单,一边与丈夫到各地农户家收货,悉心向优秀的农户请教种植技术。“我深知要不断学习,所以一直留心各种农业技术,希望能为我所用。”她说。   2017年,王静开始发展自己的基地,利用学到的技术种植魔芋、茯苓、红薯、蘑菇等农特产品。   “2017年,在施秉县开展的一期自媒体培训班上,老师们介绍了短视频的带货趋势及其创作和运维技巧。”王静判断,短视频将助推农业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想清楚内容输出方向,并未草率进入。   之后两年,她一边打理电商业务,一边不时浏览各大自媒体平台。   最终,王静找准了方向:向网友系统、细致地分享农业种植技术,并尽可能帮他们带货。   2020年,王静开始拍摄短视频,利用秸秆、玉米芯、废弃的松树根等种植蘑菇、天麻、灵芝、茯苓……把过去在菌种公司和向农户学到的种植技术一一分享。“通过短视频平台把优质农产品的种植技术推介给农户,同时吸引一些经销商前来采购产品,形成良性互动。”她说。   近年来,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王静带货的主要方式,其平台销售额已连续两年超过了100万元,助力上千户农户实现增收;每年她还以施秉县赋予的“科技特派员”身份,奔赴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户就种植技术答疑解惑。   “青年人要做有价值的事,善于学习,把握时代机遇。”王静说,“认准了道路,就要排除干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全力以赴。”

    新华社   22 阅读   2022-08-06 23:21
  • 首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在陕西西安举办

    第一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今天在陕西西安举办。据悉,大会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作为指导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第57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专题活动之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国之大计,也是民之大事。”对于如何加强高校就业育人工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会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全面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就业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实现就业育人招生培养联动;三是发挥各育人主体作用,构建高校全员参与的就业育人支持体系。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做了题为《供需对接 就业育人——打造中国品牌人才博览会》的主旨报告,对高等教育普及化与新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教育部深入推动的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等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介绍。“希望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可以为人才供需提供对接交流平台,充分活跃人才市场和供需的有效对接,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吴爱华说。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启动了以育人为核心的“共创行动”,行动旨在持续深入推进校企开放协同,一方面倡议用人机构参与“+共创行动”,另一方面倡议高校参与“共创行动+”。此外,大会还发布了首批“+共创行动”伙伴和首批“共创行动+”伙伴名单。 活动期间,大会还设置了“共创行动”和“新就业形态”两个主题分论坛,来自研究型与应用型高校的校领导和教务处、学生处、就业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创新型和新业态企业的嘉宾一道,对就业育人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并对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柔性育人的可行措施进行了交流。

    人民网   14 阅读   2022-08-06 23:20
  • 认定职业技能等级,山西太原首批“快递员”开考

    太原市本月已完成首批100名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考试通过者,可取得快递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太原市首批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共100名快递员参加,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两部分,考试内容涉及职业道德、快递业务基础知识、服务礼仪、安全知识、快递业法律法规、快件收派处理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为深入实施快递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有效服务行业发展,按照计划,今年太原市各快递企业将组织职工技能培训1200人,新增持证技能劳动者1000人,其中高级技能劳动者30人。 培训过程中,将结合行业实际,培训内容除设置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安检、服务标准、工作规程、绿色环保、智能设备等方面的技能知识外,还将安全、消防、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内容列入培训基本课程,提升参训人员的综合水平。

    中国新闻网   18 阅读   2022-08-06 23:18
  • 专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业内专家称,儿童青少年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预防近视是其健康成长的“必修课”。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我国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名师讲堂”上,众多眼科领域专家多维度开展健康科普宣讲,深入探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当前形势,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工作,力促“家校医政”四方形成合力,共筑近视防控“坚固防线”。 “孩子刚出生时,看东西很困难。”湖南省视光学会委员、爱尔眼科小儿眼科学组秘书武浩然博士介绍了近视眼原理及视觉功能,描述了儿童视觉发育的整个过程。“出生第一天的婴儿,只能看清20厘米内的物体;出生2-3个月后,孩子的双眼能追视移动的小物体……孩子6岁大时,视觉发育程度已接近成年人,通常有0.8的视力。” 如何成为为孩子的近视防控“守门人”,家长应如何预防孩子近视?对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觉康复与低视力专科主治医师林娜博士着重提到“一尺一拳一寸”和“20-20-20”原则。“孩子在读写时,应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约为一尺(33cm)、胸前与课桌距离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约为一寸(3cm);同时,眼睛每看近20分钟应视远20英尺(6m),且至少达到20秒以上。”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主阵地之一。由此,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接触镜安全监控与视觉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温龙波博士用“考试管理”等10大关键词对校园近视防控及近视筛查重点进行归纳、总结。他提醒家长,不要等到孩子近视了再去医院,从3岁起,每年要定期带孩子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眼部检测,帮孩子建立眼健康发育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针对医护人员群体,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视觉健康分会委员张晓晓博士重点介绍了行为干预、光学干预、药物干预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作用。“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作为眼科医生,我们需要针对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地延缓近视发展。” “近视防控已成为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一环。”世界卫生组织(WHO)屈光不正防控计划全球专家组成员、爱尔眼科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教授表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不仅明确了不同行政机构的任务分工,还对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乃至学生自身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希望大家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近视防控重点、要点。扎实履行责任,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光明未来。”

    中国新闻网   17 阅读   2022-08-06 23:17
  • 中文学习:科技赋能,选择有道

    在科技赋能之下,中文学习方式和中文教学模式等,都变得多样化。对学生和教师来说,多了新的选择,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产品更新应对需求变化   近日,几家国际中文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外中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不断变化并引发教学层面的连锁反应,包括中文学习平台、线下中文课堂等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漫中文的创始人窦敬壹还记得,漫中文创办初期时的侧重点放在漫画交互形式上,为的是让学习者更轻松地学习中文。“具体而言,即用漫画呈现课文内容,以降低海外中文学习者认读汉字的难度,让他们在连续的情境中,可以推测词义和句意。”   随着海外中文学习者人数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追求系统化、科学化的中文学习。顺应需求,漫中文也作出了改变。“我们开始在漫画界面上拓展各类功能,比如单击漫画中的对白气泡可以听到非常标准的普通话配音;点击句子中出现的词汇,可以弹出汉语词典等。”窦敬壹说,“之后,随着汉语水平考试(HSK)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推广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考试需求的学习者逐渐增多,我们开始在App中加入了前测、练习、趣配音等功能。”   漫中文顺应中文学习者的需求不断作出改变,正是不少主打国际中文教育的机构所走过的路。   正如窦敬壹所言,中文学习用户需求的增加以及用户的多元性,推动了中文学习产品功能的多元性。“既要兼顾学习规律,又要符合多国别用户的使用习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产品。”   在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副教授吴琼看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导致国际中文教学和海外中文学习者学习模式改变的因素之一。“疫情使线上中文教学发展迅速,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说。   哪类中文课程受青睐   究竟什么样的课程才受海外中文学习者的青睐?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学副教授刘刚的女儿已学中文多年,他坦言:“好的中文课程应该能紧紧抓住学习者的兴趣点,内容也需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对年龄小的学习者来说,学习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比较重要,如果学起来轻松有趣,自然就能调动积极性;如果学起来觉得枯燥,就很难坚持。”   家住英国的时女士认为,虽然现在新技术加持下的线上中文教学机构很多,但还是需要根据学习者的个体特点进行选择。她说:“我很重视两个孩子的中文学习,在他们上幼儿园前,在家中,我们都讲中文。他们的语感还不错,如何保持对中文的兴趣是挑战,所以我为小女儿选择的是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形式符合儿童学习特点的线上中文课,比如,她很喜欢有固定的动画人物一直穿插在学习内容中。但我为大儿子选的是学习内容难度稍高、课后挑战颇多的线上中文课,比如,他喜欢为中文语句配音,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来自埃及、正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的刘正曦表示,随着自己中文水平的变化,学习方法也相应地在不断进行调整,“如今,我主要通过学绕口令、学新闻播报以及朗诵等方式学中文”。但他同时强调,在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与中国老师及同学面对面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吴琼持类似看法,她举例说,身边有些中文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到中国生活一段后,中文水平突飞猛进。他们在课堂上学了怎么询问商品价钱后,马上能运用到实践中,课堂所学转变成了真实场景中与店员“有温度的交流”,这种真实感和获得感是线上教学机构难以实现的。   在吴琼看来,趣味性课程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丰富课堂内容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替代不了师生面对面的传统线下学习,二者的体验不同。   在实践中探索未来方向   从国际中文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线上中文教学和线下中文教学相辅相成是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的共识。但如何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新东方比邻中文总经理乔蕾表示,吸引学习者的核心在于教学本身,相对于教学和教材,技术是锦上添花。“比如,一个好老师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就是很好的例证。未来,比邻中文拟建交流社区,在社区中,不同国家的中文学习者可以相互交流,发布学习内容,分享学习感受,甚至可以结成学习小组互相帮助。”   在窦敬壹看来,打造内容丰富、维度多元、技术前沿的中文课堂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将漫中文的交互式学习模式打磨成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让更多的海外中文学习者获益。”   吴琼通过观察发现,有些中文学习软件提供的课程虽然有趣味性,但缺少对于知识点的深入讲解。“从线上中文学习资源来看,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针对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以下的学习资源较多,针对四级以上的学习资源相对少一些。如果想系统学习中文并将其作为未来职业的一部分,比如从事中文教师、翻译等工作,还是需要找到适合的学习渠道。”吴琼说,“新技术的发展会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行业的变化,未来一段时间,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将成为趋势,中文学习方式也会朝着更高效、更智慧的方向发展。”   相关专家表示,一线国际中文教师需要正视技术带来的变化,需要培养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运用能力、数据读取和使用能力等。

    人民日报   3 阅读   2022-08-06 23:16
  • 北师大举办强师工程县域教育发展论坛暨百千万计划启动会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县域教育发展论坛暨“百千万计划”启动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介绍,“百千万计划”是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计划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县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县域教师和学校发展设定了“百县”“千校”“万师”三个维度实施目标,由点到面、分步实施,是学校着眼县域教育、推行乡村教师职后培养的一个新起点。他指出,“百千万计划”要在充分了解和调研县域需求的基础上,坚持联动各界,打造协同模式,汇聚校内外专家团队、学生志愿者和校友支持,吸纳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界力量,坚持久久为功,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一大批“能战斗、发展好、带不走”的好老师,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乡村教师结构的完善优化,乡村教师发展的全面保障,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希望“百千万计划”最大限度地激发县域教育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并搭建好以教育为纽带的开放性平台,形成“百千万计划”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认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希望“百县”“千校”“万师”的阶梯式项目实施,最终能够形成丰富的乡村特色学校建设案例,树立有影响力和辐射效应的教育品牌,打造不同类型的县域教育治理新模式,探索出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指出,实现“强师工程”,师范院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师范大学是师范教育的“先驱者”、“排头兵”,是培养优秀教育者的摇篮,应该肩负起培养高质量农村教师的责任。“百千万计划”以县域教师发展机制为纽带,以中小学为实践基地,在培养高层次教师、提高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过程中,必须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第一位,做到“敬业爱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提高理想信念、专业思想、道德修养,让每一位教师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把课堂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争做“经师”和“人师”统一者的大先生。 活动中,河北省威县,四川省青川县,贵州省桐梓县、凤冈县,云南泸水市、福贡县、沧源县,陕西汉阴县、紫阳县,甘肃省靖远县,新疆焉耆县作为“百千万计划”首批项目市县,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人民网   11 阅读   2022-08-06 23:13
  • 浙江树人学院:校长化身“邮差” 为新生送录取通知书

    7月22日,陆羽东起了个大早,他忐忑又兴奋地等候着一位特殊的“邮差”。“祝贺你!”没过多久,浙江树人学院校长李鲁一行来到陆羽东家中,为他送来了学校护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日前,浙江树人学院开展“百名党员送录取通知书”活动,师生党员化身“邮差”,陆续把录取通知书送入新生们的手中。 从校长手中郑重地接过录取通知书,陆羽东又紧张又激动:“查询到被录取的信息后,我一直在家里等,没想到校长会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真是太惊喜了!” “护理工作者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交流能力也非常重要,不仅是自己能表达,还要和病人、服务对象有效沟通。”李鲁告诉陆羽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的教学设施,鼓励她努力成为应用型优秀人才。 在杭城的另一边,同样也有一封录取通知书通过一位特殊的“邮差”送到富阳区新生葛雨欣的手中,这位“邮差”就是浙江树人学院党委书记章清。 葛雨欣即将进入浙江树人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就读。章清亲手给她送上录取通知书和学院为新生准备的“开学大礼包”。当了解到葛雨欣喜欢摄影时,章清鼓励她加入学校的全媒体中心,在全新的融媒体实验室里尽情地施展才华。 “如果中学阶段是‘俯身学习’,那么大学阶段就要站起来‘四面瞭望’。”章清对葛雨欣说,“大学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希望你着眼于现在,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主动学、刻苦学,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不辜负一路走来的自己。” 跟随校长、书记的步伐,学校各学院院长书记、专业老师、辅导员、学长学姐等党员也纷纷化身“邮递员”,奔赴全省各地,为2022级新生们送上期盼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希望能为学弟学妹送上一份‘树人’心意,送上一份欢迎与祝福。”作为学长,浙江树人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学生郎杭杰为学弟送上录取通知书。他主动向学弟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介绍了学校设施、团学社团、食堂美食、学分和奖学金等情况。在听到学弟对专业知识、就业前景的疑惑时,他也耐心地予以解答。 校方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师生党员面对面送录取通知书的方式,将新生始业教育前移,让即将步入大学的新生们获得满满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人民网   10 阅读   2022-08-06 23:11
  • 教育部: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为毕业生拓岗239.2万个

    自教育部组织实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以来,截至7月26日,全国2371所高校书记校长通过实地走访、视频会议等方式,拜访单位11.4万家,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239.2万个。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据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协同发力,聚焦政策引领、岗位挖掘和精准对接三个工作重点,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稳岗拓岗,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中小企业百日招聘”活动,活动共吸引2036家企业参加,总计发布招聘岗位10.7万个;会同全国工商联开展“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凝聚就业工作合力。此外,贵州省教育厅与贵商总会做好“校会”“校企”合作大文章,建立民营企业进校园招聘的合作新机制。浙江省教育厅与省工商联共同制定行动方案,今年动员1600余家民营企业,汇聚就业岗位2.3万余个。 针对招聘单位与求职者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的现实问题,教育部推动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创新供需对接模式,推动中小微企业与高校精准对接,打通求职招聘“最后一公里”;发挥教育系统10万名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建功立业。 同时,教育部举办以“拓宽就业渠道”“转变就业观念”等主题的42场“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收看人次超1.2亿人次;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政策要求,启动实施“万企进校园”行动,各地各高校主动创造条件,邀请企业进校举行线下招聘会。 此外,今年教育部升级上线“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截至7月24日,平台已汇集各类岗位资源1208万个。同时,教育部推出“供需对接 就业育人”项目,发动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今年已有291家用人单位和1271所高校申报的6381个项目完成首批立项,下半年将启动第二批项目征集和发布工作。

    人民网   18 阅读   2022-08-06 23:08
  • 教育部:多措并举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基层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教育部会同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大力推进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多措并举吸纳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 据介绍,2022年教师招聘工作部署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有关工作要求,挖潜创新拓展岗位,加大政策引领,强化待遇保障,积极推进教师招聘工作,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基层教师队伍注入了源头活水。 挖潜拓展岗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记者了解到,为畅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信息渠道和平台,教育部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专门开辟了教师招聘专栏,发布各地有关教师招聘的公告信息,及时更新招聘公告链接。截止目前,教师招聘专栏已更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680条招聘公告,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信息。 在教育部指导下,各地各高校挖潜拓展岗位、搭建对接平台、优化教师队伍学科结构,精准引导毕业生基层中小学幼儿园任教。 今年,湖北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2万余名。近年来,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建立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平台。通过统一报名、统一笔试、公开选聘的形式,完善了全省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增强了考试的科学性、专业性、公信力、经济性,有效拓宽了教师队伍来源和渠道,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和质量,推进了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福建省拓宽招聘渠道,放宽优秀师范生招录政策,省内本科高校师范专业综合评价前20%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综合评价前30%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免笔试、直接面试考核录用,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师范生从教。加大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音体美教师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教师补充数量的15%。 东北师范大学校领导每年带队组织实地走访,一地一策开发基层学校市场,建设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400个城市10万多家教育单位数据库,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基层教师岗位资源,有效畅通了毕业生到基层任教的路径和渠道。 陕西师范大学开展“百校行”西部基础教育服务对接活动,在学校全体党委常委带领下,组织专家学者、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人员深入西部12个省区市及海南省149所中小学、幼儿园调研走访,精准对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 多措并举,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 据悉,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创新基层招聘办法,拓展乡村振兴人才来源,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在坚持公开招聘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招聘条件;招聘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 “特岗计划”是补充乡村学校教师的重要渠道,也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广阔空间。6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2022年“特岗计划”招聘工作。2022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6.7万名,中央“特岗计划” 仍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重点向原“三区三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少数民族地区等地区倾斜;重点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等。 从新生入学开始,华东师范大学便举办“新生第一课”讲座,鼓励学生放宽视野,到基层学校任教。学校设有全国首家以师范生为主体的孟宪承书院,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就业工作者进行就业政策解读和宣讲,引导学生坚定从教信心,积极选择基层从教。 那么,如何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近年来,西南大学在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建立12个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6个卓越教师工作站入选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近8年培训教师10万余人。为云南昌宁、重庆石柱、四川西昌、贵州遵义等地累计送教100余次,协同培育教师5000人次,积极服务与支撑国家“强师计划”,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 江苏师范大学定期通过第三方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了解社会需求和毕业生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培养质量。自2016年起,承担为江苏省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培养乡村定向师范生,打造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乡村“四有好教师”。2016年以来,共有6563名毕业生在江苏中小学就业,其中乡村定向教师1063名。 强化待遇保障,确保毕业生留得住、有发展 下得去,还要留得住、干的好、有发展。据介绍,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优惠政策,指导各地各高校强化待遇保障、加强培训培养,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学校留得住、教的好。 记者了解到,在财政支持方面,中央财政继续对中央“特岗计划”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落实特岗教师待遇保障,强调各地要确保特岗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保证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及时入编并落实工作岗位。 陕西明确今年全省招聘特岗教师4278名。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直接办理聘用手续,确保全部入编入岗。参加特岗计划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自服务期满起三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河南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设立地方教龄津贴和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家庭优惠住房的“一补两贴两房”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安心从教。 此外,广西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基础上,要求各地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2%,学校按公用经费的5%足额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优先支持乡村专业提升,实现乡村振兴县、边境县乡村教师全覆盖。发挥区市县三级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教下乡、联合教研、工作坊研修等多种方式,开展送教帮扶、助力乡村教师成长。

    人民网   7 阅读   2022-08-06 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