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浙江省境内有哪些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上山文化 代表性文化遗址:浦江上山遗址(金华市浦江县) 时间:距今约9000-11000年 探索发现:出土80多件陶器,出土大量石球,石磨盘等。发现了稻作遗存,此发现将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了2000年。

    腾讯   57 阅读   2022-06-30 16:29
  • 中国古代瓷器和制瓷技术在东亚的流布

    中国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不仅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而且在古代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彼此交流较多,起源于中国的制瓷技术和中国产的瓷器在中国本土以外的生产与使用也最早出现在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它们是中国瓷器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文化影响的开始。

    人民网   16 阅读   2022-06-30 16:25
  • 浅析秦朝的婚姻法律制度!

    婚姻,主要是指男女结为夫妻。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婚姻制度也是在不断地推进,从最初原始社会的群婚,到西周的比较完善的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标志着中国婚姻法历史逐渐走向成熟。 任何立法的事情,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出台政策即可,都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间暴露出很多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探究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制度。同理,婚姻法也是如此,今天就来探究一下秦朝婚姻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

    腾讯   32 阅读   2022-06-29 11:25
  •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开园 民众穿越千年体验史前陇亩生活

    木骨泥墙的残垣断壁引人遐想;水稻在江南水土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一如6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的古稻田一般。28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民众跨越时光之门,体验史前陇亩生活,探寻鱼米之乡的起源。

    中国新闻网   35 阅读   2022-06-29 11:02
  • “被子”原来竞是“衣服”

    说起“被”字,大家想到的一般是晚上睡觉盖的被子。其实,最初的“被”是衣服,后来才演变为布帛织物——被子。

    搜狐   32 阅读   2022-06-29 10:44
  • 筷子中的文化,一箸能生两眼明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诗词书画,也在一饮一啄、一杯一箸间。一双筷子,长约数寸,看起来很是寻常,却是独特的文化载体,包含着深邃的哲理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中国人的礼仪、哲学等紧密相连。

    搜狐   12 阅读   2022-06-29 10:39
  • 艺术展览行业迎来复苏 美术馆与观众如何“双向奔赴”?

    6月24日,画廊周北京2022的开幕,为798艺术中心带来久违的喧嚣和活力。30多家展览机构推出了40多个重磅展览,语音导览、论坛讲座、艺术展映、集章兑奖等活动在线上线下轮番登场,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冒着酷暑前来感受艺术的氛围。

    人民网   9 阅读   2022-06-29 10:17
  • 契合消费新需求 小雪糕撬动文旅大市场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甘肃省等地通过举办文创节或文创设计大赛等方式,结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新意的文创产品,既吸引游客,也为景区、景点提高了知名度。

    光明网   9 阅读   2022-06-29 10:12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新发现8通清代碑刻

    记者28日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获悉,今年2月,该博物馆在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发现诸葛亮殿北壁木框有磨蚀现象,对其进行更换时周边抹灰层剥落,显现出墙体内被封护碑刻的一角。经专业机构进行墙体扫描和清理,共发现15块碑石,根据空间位置和碑文内容,判断其分属8通碑刻。

    光明网   9 阅读   2022-06-29 10:10
  • 来北京第九天,了解北京城为什么叫北京!

    说起北京,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它和南京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北京,另一个是南京,这样相对比较的,但是,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那为什么北京叫北京呢?

    腾讯   40 阅读   2022-06-27 16:56
  • 中国人的书房,骨子里的风雅

    书房是个美妙的地方。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进入这个小小空间,宛如到了一片净土。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太大,小小书房便足以抚慰我们疲惫的心。 其实,要论书房的精致有品位,中国人的传统书房绝对是数一数二。 茶香墨韵,书里芳华。书房骨子里的风雅,换一刻悠然。

    网易   43 阅读   2022-06-27 16:21
  • 87版《红楼梦》中为林黛玉操碎了心的紫鹃,戏外成珠宝商

    要说《红楼梦》中最让人心疼的人是谁,那必定是林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即便外祖母贾母十分疼爱她,但终究不能护她周全。

    搜狐   18 阅读   2022-06-27 15:49
  • 《国家记忆》推出五集纪录片《殷墟之谜》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自1928年算起,走过了近百年时光。百年来,考古学家们究竟揭开了哪些谜团呢?《国家记忆》推出的五集纪录片《殷墟之谜》细细“还原”、娓娓道来。纪录片中既有神秘的甲骨文字,传奇的女将军、震惊世人的王族大墓等传奇经典,更有近些年的考古新发掘新发现。商代晚期都邑“大邑商”与后世都城相比有何特殊之处?3000年前人们的生活细节是怎样的?当时是怎样一个恢弘伟大且神秘的王朝?

    腾讯   13 阅读   2022-06-27 15:47
  • 一味“龙骨”,意外揭开了3000多年前的文明密码

    1899年,一位清朝官员在他的寓所中,正对着刚从药店买来的一服中药出神,他就是清末的金石学家王懿荣。 令他疑惑的是,他发现一味名为“龙骨”的药材上面,有一些奇怪的图形符号。作为金石学家和书法家的他,突然意识到这味所谓的“龙骨”,绝不仅仅只是药材这么简单。

    腾讯   14 阅读   2022-06-27 15:42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深圳图书馆小漠分馆对外开放

    6月20日,深圳图书馆小漠分馆向公众开放试运营服务。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首家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网点,也是深圳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首次辐射到合作区,标志着合作区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腾讯   10 阅读   2022-06-27 15:36
  • 卢浮宫展葡萄牙文艺复兴:敏锐而幽默的观察与叙事

    15至17世纪,葡萄牙作为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ies)时代的先锋,在一次次远赴印度、东方、美洲和非洲的航行中迅速繁盛。这一大型贸易网络诞生出无比富裕的葡萄牙贵族和皇室,这些人成为了葡萄牙乃至全世界日益繁荣的艺术、文化与技术的赞助者。

    网易   61 阅读   2022-06-24 17:40
  • 在运河边寻访曹雪芹的遗迹

    据文献记载,曹雪芹家在北京通州张家湾曾有田地和当铺。1992年,曹雪芹墓葬石刻也正是在张家湾出土。在近年正式开园的张家湾公园内,设有一处“曹石印记”景点,大量的景墙、漏窗通过诗词和镂雕娓娓道来文学巨匠曹雪芹与张家湾以及大运河的故事。张家湾,这座运河边的古镇,因与曹雪芹的这段奇妙缘分,而汇入了经久不息的“京华历史文脉”。

    光明网   44 阅读   2022-06-24 15:55
  • 20余位在陕外籍人士走进“千宫之宫” 体验“穿越”盛唐

    在这里我们能够从大明宫考古成果中,感受唐代文明,并将考古知识转化为立体场景,我将会带更多朋友来体验。”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教师亚历山大·鲍尔表示。 6月22日晚间,来自日本、意大利、比利时、古巴、葡萄牙和埃及等国家的20多位在西安长期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海外华人,以及十多位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西安青年,相聚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此间追寻唐风古韵的历史印记,并分享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创业故事。

    中国新闻网   57 阅读   2022-06-23 21:36
  • 展览现场 | 武汉2022——史金淞个展

    2022年6月18日,由武汉美术馆主办的“武汉2022——史金淞个展”在武汉美术馆三号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当天,许多文化艺术界的嘉宾、媒体以及观众朋友前来观展。现场看展气氛浓厚,大家纷纷驻足与展品打卡互动,畅游在史金淞先生的艺术奇幻宇宙中。

    新浪   33 阅读   2022-06-22 17:33
  • 《我爱我家》里的“傅明爷爷”身上,藏着怎样彪悍的人生?

    1993年,经典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横空出世,瞬间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狂潮。剧中一则则幽默又接地气的小故事,让这部剧成为观众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下饭神剧”。 经典的电视剧离不开优秀的演员。在《我爱我家》中,由已故话剧表演艺术家文兴宇饰演的爷爷“傅明”一角,就在观众中拥有极高的人气。看过电视剧的观众们或许还记得,剧中的爷爷可盐可甜,笑料频出。他时而唱高调、说大话,犯个官僚主义的小错误,时而又两袖清风、坚守原则,堪称全剧最可爱的老头。

    腾讯   63 阅读   2022-06-22 17:30
  • 多图直击数字敦煌展,复刻莫高窟实景感受文化瑰宝

    上周六,位于顺义区天竺综合保税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仲夏艺术季开幕,八大艺术展览同步启动。其中,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敦煌展》,可让市民实景感受敦煌壁画、洞窟石佛、彩塑等灿烂文化遗产。

    网易   39 阅读   2022-06-22 17:15
  • 从“驱魔”到说唱曲艺——关于日本漫才的文化探索

    由于脱口秀大会的流行,日本的漫才表演形式,也在中国舞台上有了惊艳的表现。漫才起源于日本平安时代习俗中一种叫万岁「万歳(まんざい)」的贺岁歌舞,镰仓时期传入民间,后逐渐融进口技、舞蹈、歌唱等艺术,发展成为日后富含诸多曲艺要素的漫才。本文就漫才的发展沿革及其与中国文化与文物考证之间的联系做相应探索。日本早期的万岁表演,其实更类似中国的傩仪。

    网易   33 阅读   2022-06-22 16:48
  • 生活之美离不开数学之美—我国著名建筑中的几何美

    无论什么建筑,都离不开“形”和“数”,它们是依据点、线、面、体等几何要素构成的,并在数学思维的启发下不断发展,为世界创造美的风景。这种美隐藏在数字中,弥漫在公式里,幻化成著名的长城、金字塔、故宫、悉尼歌剧院……

    网易   36 阅读   2022-06-22 16:44
  • 故宫为什么每天下午5点准时关门?背后有何玄机

    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雕栏玉砌,美轮美奂。即使用再多华丽的词藻来形容故宫也毫不为过。因为故宫历史悠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如此多头衔加注于一身,可见故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多么宝贵!自从故宫景区对公众开放以来,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 但令人不解的是,故宫景区每天下午5点就早早闭馆了。到了淡季,甚至还会提前半个小时。游览时间如此之短,就导致很多游客无法尽兴。 其实,故宫每天下午5点准时关门是有原因的,这一切,都缘于1959年时发生的一件事,直到今天,那个事件都让人历历在目,后怕不已……

    腾讯   21 阅读   2022-06-22 16:15
  • 沐浴人间烟火气 今古诗情日日新

    近日,专家讲解《唐诗三百首》的短视频风靡网络。“抖音唐诗三百首”抖音号发布的74条视频,短短两个月播放量就突破4000万,点赞量高达58万。当经典古诗词与短视频相遇,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晦涩的古诗词跨越千年,以轻盈姿态走近万千民众,获得接纳认可,甚至成为网红。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成功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

    人民网   19 阅读   2022-06-22 13:44
  •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今年,正值“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周年。2007年1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在当年的5月25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图书馆挂牌成立。作为新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古籍普查、修复保护、数字化、整理研究、人才培养、推广普及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周年之际,本报专访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介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五年多项重要成果。

    人民网   21 阅读   2022-06-22 10:45
  • “让你媳妇从娘家滚回来” 儿子:可以你先从我们家滚出去

    张爱玲:“获得爱情,你可以随便用什么办法,但是保持爱情,却需要智慧。” 获得爱情的方式有很多,所有成功恋爱的人,都可以提供经验,很多时候,只要照搬别人的经验即可。 但保持爱情,或者经营爱情,照搬别人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因为每一段爱情都有自己的属性,必须动用自己的智慧,针对自己的爱情制定你能驾驭得了的经营方式。 如果你不动脑子,遇到问题就容易问出这样的问题:“别人都是这样恋爱的,为什么到我这里就行不通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爱情和别人的爱情不一样,你和别人不一样,你爱的人和别人爱的人也不一样,唯有用自己的方式,针对你爱的人的需求去经营爱情,才会天长地久。

    搜狐   31 阅读   2022-06-21 23:49
  • 嘉庆问和珅:你贪那么多钱,能花完吗?和珅如何回答

    贪污腐败,无论是对于古代的朝廷还是如今的国家,都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阻力。 而说及古代的贪官,第一个浮现在我们脑海之中的人物便是和珅。作为专权时长二十多年的大臣,在被嘉庆拿下的时候,他所贪污的财产经估算有八亿多两白银,而当时清朝国库每年的收入不过七千万两左右,加上他的古玩字画等一系列珍宝,能抵清朝十五年的国库收入。

    搜狐   68 阅读   2022-06-21 23:47
  • 中国古人为什么脑洞那么大?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富有象征意味的符号。《符号里的中国》选取了传世文献、考古发掘、民间信仰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0多个符号,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龙凤、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三星堆“太阳-神鸟-神人-神树”等,分为祥瑞、守护、神圣、人文四辑,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和应用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考辨,并且辅以近300幅彩图,将文化中国的来龙去脉与核心精神娓娓道来。

    搜狐   42 阅读   2022-06-20 13:25
  • “考古”名画 在饮食服饰中感受宋朝烟火气

    审美可以让人脱离低俗、庸俗和媚俗,进而让人得到心灵和精神上的净化。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一直饱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在审美方式愈加多元开放的当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意义非凡。 为普及美育,让大众更好地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人民网特别推出《美学云课堂》栏目,通过线上线下的经典文艺作品展播、文物和“非遗”技艺赏析、美学理论讲座等形式,在全社会培育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人民网   21 阅读   2022-06-20 13:11
  • 寻觅中国历史的文化根基(海客话中国)

    温德华(Undrakh)是蒙古国汉学家、翻译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蒙古国立大学副教授。她不仅在中国历史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同时还参与翻译了《明史》《“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等书。

    光明网   20 阅读   2022-06-20 13:09
  • 23年婚姻被23岁女子破坏,妻子万念俱灰:她结扎我才离婚

    金庸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作家,用自己的文笔为世人创造出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武林世界,影响了一代人。显然的,这样的一个人无疑是优秀的,也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可惜的是,金庸的私生活却显得不那么美好,甚至因为过于混乱而令人有些许的鄙夷。而金庸的老婆朱玫则显得有些许的可怜,23岁的婚姻却被23岁的小三所破坏,连儿子都因为羞愤而去世。

    搜狐   127 阅读   2022-06-18 15:06
  • 安徽界首为什么成了豫剧的“戏窝”?

    安徽的地方戏是黄梅戏,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豫剧竟然在安徽阜阳界首这个地方大火,豫剧名家荟萃,简单成了“戏窝”。

    网易   59 阅读   2022-06-17 18:47
  • 沈阳故宫展清宫“萌宠”,背后有哪些吉祥寓意?

    6月15日,“国有祥瑞 生生不息——清宫动物造型文物展”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以“护佑苍生”“寓礼于服”“镇守殿宇”“祈福吉祥”四个单元,阐释沈阳故宫院藏清代宫廷动物造型文物和图案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网易   34 阅读   2022-06-17 18:45
  • 中国人不可丢弃的十大传统手工艺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手工艺可谓是门类繁多,并且个个都是光彩夺目。对于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来说,每一个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手工艺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保护。

    腾讯   36 阅读   2022-06-17 18:22
  • 旅法侨胞传播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在历经几千年的淘洗后,依旧熠熠生辉。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走出国门、传向世界。   几位在法国的华侨,凭着热爱和坚持,在当地传播中国传统艺术。

    光明网   34 阅读   2022-06-17 18:17
  • 人败皆因狂,事败皆因贪,家败皆因怨

    莎士比亚说: 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谁有对生活理想和实现的规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 一饮一啄,都有因果。 你播种什么,便有怎样的收获;你怎样前行,便有怎样的体验。 聪明的人,懂得严以律己;愚笨的人,一味怨天尤人。 狂妄的人,成功会离他越来越远;贪婪的人,幸福会和他擦肩而过;抱怨的人,快乐会同他陌路殊途!

    腾讯   37 阅读   2022-06-16 17:35
  • 中国建筑为什么采用木结构—《建筑意匠》

    目前,在唐以前的木建筑现存实物可以说已经绝无仅有了,由于木结构的寿命有限,导致中国建筑的寿命也有局限,这也是中国古建筑比欧洲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网易   38 阅读   2022-06-16 17:22
  • 清水寺“天空之径”争议:70后日本设计师的创新

    近日,设计师佐藤大为京都清水寺设计了一条“天空之径”:将通往佛堂的一段楼梯覆盖上了反光的镜子。这一装置为这位“网红”设计师带来了争议。欣赏者称赞其大气磅礴,与自然的对话“禅意十足”,批评者则认为它格格不入,且完全没有功能性。对此,或许可以从佐藤大的设计之路中找到一些头绪。这位生长于加拿大的“70后”设计师不需要背负解答“什么才是日本风格”的使命,而是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即“发现藏在生活中的‘!’”,从平常生活中找到创意的灵感。

    网易   31 阅读   2022-06-16 17:19
  • 山西雁门关发现明代修筑长城碑

    记者16日从山西省忻州市文物部门获悉,雁门关发现1通明代修筑长城碑,为研究代县雁门关附近明代长城的修筑历史,提供了重要文字史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中国新闻网   38 阅读   2022-06-16 17:16
  • 立德树人应是儿童戏剧的“美育”核心

    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舞蹈、戏剧、影视”正式纳入课程标准,凸显了国家对“以美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视。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美育已经和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并列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门类中,儿童戏剧是既能体现“美育特点”又能传递“美育精神”的艺术形式,这是因为,美育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儿童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其具备丰沛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儿童戏剧具有体验性、启发性、趣味性、游戏性等特征,与美育偏重精神内涵的特质相契合,又与美育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具有内在一致性,从而使儿童戏剧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美育价值。

    光明网   15 阅读   2022-06-16 16:41
  • 商汤数字文创再添佳作 原创AI重塑徐悲鸿笔下骏马

    “一洗万古凡马空”,曾由徐悲鸿先生亲笔创作的矫健骏马,如今在AI+AR技术创造的数字空间中得到“活化”重塑。近日,由徐悲鸿美术馆官方正版授权,商汤科技“数字猫APP文创平台”原创打造的《宋人匹马·徐悲鸿》数字文创产品限量发售2300份,受到了数字文创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一经上架迅速售罄,成为数字文创领域的又一全新佳作。

    新浪   35 阅读   2022-06-15 16:16
  • 闰土晚年凄苦,作为“朋友”鲁迅为何不救?

    “闰土”在鲁迅先生笔下成为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对旧时期底层劳动人民的经典形象。青少年时代的闰土,充满着蓬勃朝气,开朗活泼且富有朝气,是鲁迅先生幼年时的真挚玩伴。然而在三十年后的重逢,鲁迅先生所见的,却是一个和他形同陌路,天差地别的“木偶人”。

    搜狐   33 阅读   2022-06-15 15:57
  • “阅读”地名 品味深藏的历史记忆

    5月1日起,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设立地名文化保护专章,明确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保护名录、做好档案管理、鼓励社会参与等要求。 地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却是极易被忽视的文化遗产。它像一个坐标系,沿着其时空变迁,你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更迭;它又似一本说明书,短短几行字便能让你了解此地的自然人文沿革。对于每个人来说,那些熟悉的地名也往往寄托着思乡之情、归属之感。我们与您一起探寻地名背后那些有趣的人、事、物,并就如何传承保护地名文化听取专家建议。

    腾讯   16 阅读   2022-06-15 15:45
  • 如何让传统节日持续焕发时代光芒

      “原来屈原才是中国式浪漫鼻祖”“屠洪刚端午奇妙游定军山”“河南卫视端午晚会飞龙在天多绝”……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再次引爆全网,中国传统节日又火了。几年前人们还曾普遍担忧中国传统节日在“洋节”冲击下日渐式微,如今对其火“出圈”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对相关创新表达的期待值也已普遍提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如何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并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其生命力,使其持续焕发时代光芒,对文艺界而言既是考验也是机遇。

    光明网   16 阅读   2022-06-15 15:13
  • 人到中年,要养成4个好习惯,越活越有干劲

    孔子说:三十而立。这里的“立”指的是建立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 人在30岁以前,尚且还可以称为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但在进入中年后,虽然仍然可以精力充沛、斗志昂扬,但必须变得成熟、稳重起来。 尤其是成家以后,房贷、车贷、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学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否则就会被这些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从一些国学经典中可以看出,压力大的中年人,若想生活有福,就要牢记以下四个国学忠告,尽量不要忽视这些细节。

    搜狐   49 阅读   2022-06-14 16:24
  • 文人笔下的京华美食,读来有滋有味,令人向往

    北京的菜肴虽没有被列入“八大菜系”之中,而且从规模、品种上北京菜肴难成菜系,但有些美食,如风味小吃和北京特色菜是很有影响的。文人学者对北京美食的渲染和描述,读来有滋有味,令人向往。古人有“食色,性也”和“民以食为天”之说,古都北京汇集的一代一代文人,势必关注北京美食,甚至很热爱京华美食,尤其京城的“土著”文人更不会忘怀那些心中的美食。于是留下了许多文字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笔触,了解京华美食蕴含的意趣。

    腾讯   27 阅读   2022-06-14 16:18
  • 景德镇成立首个古陶瓷基因库

    6月11日,全国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式揭牌。基因库的建立对于构建陶瓷考古年代框架体系、研发古陶瓷鉴定方法、制订陶瓷行业技术标准、推动陶瓷数字藏品与文旅应用、建设相关国际一流科研团队及彰显中华文化自信,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人民网   31 阅读   2022-06-14 16:06
  • 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确认为商代晚期

    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广汉市公布了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成果。从2020年再次启动发掘至今,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进入收尾阶段。6个“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接文化联系。

    人民网   24 阅读   2022-06-14 16:04
  • 吴晓红传承非遗技艺“接力棒”

      “把扦好的茶样装在样盘里,通过平面运动顺转、收拢,将茶样集成馒头形;用剥盘手法将茶叶分出上中下三段。通过这样对茶样盘的筛与收的动作,才能把茶样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近日,泰顺县雪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红给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的44位学生,上了一堂茶叶审评与检验课。   从泰顺县茶厂技术拼配员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绿茶(三杯香)炒制技艺项目传承人,吴晓红始终呼吁茶文化进校园。如今,她带着四十余载的制茶、审评工作经验走进职校兼职授课,传承非遗技艺“接力棒”,传授经验,让茶文化薪火代代相传。

    光明网   26 阅读   2022-06-14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