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邓州36古村:有的村名沿用2000多年 有的来自春秋战国时期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其文化底蕴深厚,犹如一本神秘的书籍,让你百看不厌。 当你来到河南,无论到了哪个县,甚至是一个村,老人们都能给你讲出当地的文化故事。

    腾讯   50 阅读   2022-06-11 13:49
  • 乾隆宫廷花鸟画——迎合帝王审美,尝试中西合璧

    康乾盛世的三代皇帝之中,乾隆帝是最有艺术成就的一个。在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努力之下,乾隆刚刚即位就有了良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乾隆帝自称从19岁开始就在雍正帝的影响之下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幼年接受汉族名师的教导,对于儒家文化、文人审美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

    网易   83 阅读   2022-06-11 13:46
  • 龙门石窟首次发现造像琉璃眼珠,熠熠闪光,品相极高

    6月2日,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在日前展开的奉先寺保护工程病害调查评估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卢舍那大佛右侧的胁侍普贤菩萨眼珠为琉璃所制,为龙门石窟首次发现。

    网易   54 阅读   2022-06-11 13:33
  • 中欧文物云端相遇 颐和园推出线上全景艺术展览

    6月11日是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颐和园获悉,当日颐和园将开展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公众文化活动,其中包括“绝艺交辉——英国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与颐和园博物馆艺术精品展”及该展览的线上全景展览、“世界遗产在北京”文化沙龙直播等。

    中国新闻网   55 阅读   2022-06-11 13:31
  • “洋主播”看“海昏侯”:中国的西汉文化令人着迷

      “我叫萨希尔,来自印度,我喜欢拍摄视频记录生活,今天我将用我的镜头带你们领略中国的西汉文明。”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前,“洋主播”萨希尔正在录制自己的探馆vlog。   “洋主播”对“海昏侯”有什么认识?多种文明将在这里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中新社记者跟随萨希尔的镜头,一起探访中国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

    中国新闻网   41 阅读   2022-06-11 13:29
  • 宋祖英的书法干净干练刚柔并济,水平不输书法家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夏日里的夜晚又响起了这样的旋律,一下子让人陷入沉思,这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经典歌曲再现,相信也能够勾起你的很多回忆,这就是一种怀旧情怀吧,众所周知,这是宋祖英的成名曲,提起宋祖英,相信很多80后70后们的印象最深,她的歌手,也伴我们走过了美好的童年生活,没曾想,她的书法也是如此境界,还一时间内,冲上热榜,备受推崇,每一个字都十分干练干净,刚柔并济,其书法水平不输书法家,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吧。

    搜狐   62 阅读   2022-06-11 13:25
  • 《兰亭序》的书法文化 ,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兰亭序》的书法文化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魏晋时期,士人们渐渐摆脱了先秦两汉的“比德”限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去感受自然山水,或是以玄风熏染下的虚静之心去直观山水所显现的自然道体。他们寄情于山水,悠游于山林田园之间,追求自然率性、适意洒脱的境界,追求任真与个性的张扬,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兰亭雅集活动正是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搜狐   109 阅读   2022-06-11 13:23
  • 清朝三眼花翎为何如此贵重?200多年仅7人拥有和珅没资格

    《红楼梦》:“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服,到了清朝,官服的制度更是繁杂,每一个品级的官员,不论是官服的颜色,绣的花纹,还是小到一个花翎的材质还是单眼、双眼、三眼等有着严格的制度。可能对于双眼花翎会比较熟悉,在很多清朝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能听到赏赐双眼花翎,那么双眼花翎代表了什么意识,是双眼花翎还是三眼花翎更高等级呢?

    搜狐   55 阅读   2022-06-11 13:21
  • 读她的惊悚小说,每一篇都吓出一身冷汗

    雪莉·杰克逊(Shirley Jackson,1916—1965),享年49岁。“二战”后美国最受欢迎的恐怖小说作家之一,恐怖大师斯蒂芬·金的导师、幻想文学作家尼尔·盖曼的偶像。 这位声称自己是“业余女巫”的作家,擅长以日常写惊悚,用诙谐轻快的笔调,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人性的黑暗角落。 她擅长短篇,其作品曾两度荣获“爱伦·坡最佳短篇小说奖”,也多次入选年度“最佳美国短篇小说”名单。

    搜狐   82 阅读   2022-06-11 13:18
  • 古龙写了3个好名字,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经典中的经典

    一直以来,小说中人物的姓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元素,一个好听的,有故事感的名字,给一本小说的名字加分,还真不是一般的高。 就好比金庸小说中的张无忌,周芷若,杨不悔,木婉清,王语嫣,一个个都像是故事感满满的名字,不难看出,从作者的取名功底就能看出其文学水平,这都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大家也都知道,武侠小说除了金庸之外,最为出名的就是古龙,两位武侠大师可谓是各有各的锋芒,有人曾说,金庸的小说像是在听故事,但古龙的小说就像是一位大侠在说自己的故事,两位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武侠小说这一领域有着各自的旗帜。

    搜狐   56 阅读   2022-06-11 13:16
  • 马未都:跟我玩古董的人,没剩下一个

    “跟我一块玩古董的人,不是下了大狱,就是家破人亡,京城没剩下一个……”亿万大亨马未都如是说。可在收藏界,对他的评价天差地别:小学没毕业懂个锤子,坑蒙拐骗起家,无非运气好……

    腾讯   65 阅读   2022-06-11 13:13
  • 高考题的文化解析:冯至的《伍子胥》你读懂了吗?

    历史小说《伍子胥》,入选今年高考语文阅读材料题。从历史上至今,有过从不同角度书写的不同版本的《伍子胥》,记者了解到,入选高考语文的《伍子胥》,是冯至先生的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

    腾讯   47 阅读   2022-06-11 13:11
  • 网络文艺激起传统文化长河新浪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脉,是网络文艺创新的宝藏。近年来,网络文艺在调整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成为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精神家园,同时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网络文艺的这种新变化,不仅仅是“文艺+”或“文化+”的简单衍生形态,而是要深入挖掘并不断激活传统文化内在价值与时代精神,唤醒网络文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这是新时代赋予网络文艺的使命与担当。 相比较传统文艺而言,网络文艺虽然因“网”而生、向“网”而盛,有着更强的科技含量,但说到底还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网络文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深度融合、双向影响的今天,优秀传统文化对网络文艺的影响,不应只体现为形式上的依附和增值,更应该表现为内容上的重塑和再造。网络文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需要迈过以照搬和复制传统文化经典为主的初级阶段,超越简单的、物理的、形式上的网络化和视听化,应走入深度相融的“精耕细作”的创造空间,进入相互激化的“化学反应”的创新天地。 越来越多的网络文艺作品,因其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优秀传统价值观脱颖而出。一批带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优质短视频、网剧频频“走出去”,海外影响越来越大。在网络文学方面,具有文化原创性的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传播作品已达万余部。 这些大放异彩、富有古韵的网络文艺作品,都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拷贝复制,而是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多方探索与尝试。戏曲节目的创意混搭、网络动漫的古今穿越、非遗项目的线上直播……传统文化赋能后的网络文艺,呈现出生机勃勃、纷繁多姿的文化景观,激发了广大用户尤其是网生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网络文艺让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气象。 网络文艺的产生和繁荣,非但没有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反而以网络技术为媒,不断加速并深化两者的融合,从而使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风韵,不断被网络文艺捕捉、激活和弘扬,通过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再造,展现出新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品相。 以创新为鲜明特性的网络文艺,不断激起传统文化长河新浪花。近年来,传统文化中诗词、建筑、民俗、节日、曲艺等众多领域与门类,以网络文艺的形式持续翻新、不断走红、时常“破圈”,不少“国风”“古风”作品成为爆款。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故纸堆的复制,不是老皇历的翻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传统文化精粹消化了、吸收了,自觉地辉映与回应时代精神、现实生活与个体奋斗,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传承、活态的传承。以网络文学的发展成果为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认为,2021年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显著特点是,主动调动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同时将作品主人公的个人奋斗与家国叙事相结合。 目前,网络文艺在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和展示上呈现明确、健康、正向的走向,但还存在着数量庞大、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比如,有的作品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千篇一律,有的大搞“文化贴牌”等。以问题为导向,网络文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字、故事、叙事等浅表层面,而应深入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中,真正对用户产生正向影响。 作为新兴的审美意识形态,网络文艺在弘扬主流审美、引导社会风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文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境界,就应积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打通网络审美的文化通道,让真善美占据主流。 网络领域的审美,超越时空局限,日益“审美日常化”,这更进一步凸显了审美价值引领的重要性。网络文艺审美虽然具有高度虚拟、用户至上、平民意识等特点,但精神观照和人文关怀不仅是应有之义,更是现实呼唤。缺少文化价值的锚定,网络文艺审美就会像浮萍一样,容易随波逐流。诞生于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网络文艺,快餐式、娱乐化的大众审美消费方式曾一度占据主动,媚俗、低俗、审丑、审怪之风喧嚣一时。这些审美“异化”“俗化”等不良现象的背后,固然有社会资本的推波助澜、流量至上的误导、算法推荐的摆布等因素,但也与缺乏及时有效正向的审美引导有关。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艺审美中的价值锚定作用,成为现实的必需。 近几年,以传统文化和中国式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国漫创作呈现行业实力的整体跃升,涌现出一批表现不俗的“中国风”动漫。这些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元素的网络文艺作品,起到了提高审美、陶冶性情的作用。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清雅意境和充满机械感的题材之间看似充满了矛盾,但这种反差却意外地赋予网络作品独特的审美趣味。传统文化价值和审美的融入加持,可以让网络文艺的“网感”与“美感”并存,更易被受众所接受。 文艺是时代生活的审美负载。作为一支日益强大的审美力量,网络文艺影响着广大网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取向。网络文艺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强化传统文化价值导向,自觉融入价值引领和审美塑造,通过审美转换把新兴文艺的时代伟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在广大网民中发挥更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

    人民网   43 阅读   2022-06-11 11:58
  • 大连“旅顺匈奴皮雕”传人传承千年“绝技”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皮雕艺术发展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据族谱记载,45岁的丛龙强是皮革雕塑第四代传人。他小时候就很喜欢看爷爷丛培青做马鞍,这是皮雕艺术对他最初的启蒙。如今,他作为“旅顺匈奴皮雕”非遗项目传承人和劳模工匠,用“一刀一斧”传承皮雕工艺,并让千年皮雕绽放出时代魅力。

    光明网   49 阅读   2022-06-11 11:54
  • 安徽铜陵:湮灭2500余年铸铜技艺迎来发展春天

    今年5月24日,安徽省政府公布了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铜陵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公司挖掘传承的“中国古代青铜焚失法铸造技艺”成功入选。这是铜陵市铜官区首个省级非遗项目,6月10日,铜陵市铜官区文旅局专门召开发布会,向外界展示了这一鲜为人知的技艺。这种湮灭2500多年的失传工艺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光明网   48 阅读   2022-06-11 11:52
  • 你知道屈原当年为什么要投江自杀吗?

    屈原是战国末期的楚国人,虽出生于贵族家庭但是他与贵族人有着天壤之别,从不欺压百姓,非常体恤百姓之苦,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可是楚国末年,国君昏庸无能,奸臣当道进献谄媚之言,祸害忠良,而屈原就成了末代乱世的牺牲品。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投江而死的,屈原为什么选择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原来,在投江之前,屈原因为变法不成遭奸人陷害,曾被楚怀王流放两次。

    腾讯   42 阅读   2022-06-10 17:27
  • 日本再拿钓鱼岛挑衅,中国是时候把琉球写回历史教科书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日本曾经在二战结束前夕疯狂屠杀琉球人的“光辉”事迹,已经没有多少活着的琉球人能够述说了。如果再不把琉球的历史,好好地写进教科书里面,让美日以实际军事占领为便利条件,任由他们扭曲琉球的历史,那琉球就真有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摆脱日本的非法强占了。咱们赶紧梳理一下:

    腾讯   45 阅读   2022-06-10 15:47
  • 100多年前,李鸿章告诫后人: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灭其国

    李鸿章是大清朝的能臣,但也是无数人眼中的奸臣,大家对李鸿章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上的签名之中。只是大家不妨仔细想想,李鸿章只是一个大臣,如果没有清政府的决定,他怎么能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上面签字呢?也就是说,真正应该去责怪的人,是清政府的掌舵者,而李鸿章,只不过是帮清政府背了锅而已。 其实,李鸿章本人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而且,李鸿章总是能够提前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就这份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就有很多人比不上他。

    腾讯   49 阅读   2022-06-10 15:45
  • 悍将黄新廷率1个团战日军1个大队:以杀止杀,全歼!

    “谁说小鬼子不可战胜的,我偏不信这个邪,遇到鬼子,杀就完了,认怂就一个结局——被屠杀!” 黄新廷(原名黄新亭),1913年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黄家口镇宋家墩 (今属洪湖市)人。黄新廷从小就不是一个认命的人,骨子里更不信邪。他们家以捕鱼为生,家境贫寒,黄新廷自幼随父亲出湖打鱼,13岁的时候,他就能独自掌舵到汉口卖鱼,这让村里人不禁称赞其为“别人家的孩子!” 黄新廷的命运得以改变是因为1928年贺龙、周逸群领导荆江两岸农民闹起了革命,黄新廷一家人也加入了革命洪流,黄新廷的父亲黄登庸当选为了农会负责人,黄新廷加入了共青团,并当选为区先锋大队的大队长。1929年,黄新廷成为区骚动队的一名炮手,在反击反动保安团偷袭时,开出了人生的第一炮。

    腾讯   51 阅读   2022-06-10 15:42
  • 袁天罡神奇的识人之术:根据“王”字判断你的命运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袁天罡识人相面的故事。   很多人找袁天罡来相面,要他来判断自己未来的祸福吉凶。袁天罡的策略很简单,他在纸上写了一个王字,然后紧接着说道:“把王字去掉一笔,你觉得会变成什么样字。”   很多人大惑不解,但他们想到袁天罡的名声,于是就老老实实的在王字旁边,写下他们所认为的字。

    趣历史   49 阅读   2022-06-10 15:28
  • 哪个皇帝最有资格被称为“千古一帝”?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这上下五千年里,一共有494位皇帝,那么其中哪个皇帝最有资格被称为“千古一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千古一帝”之说的首次出现是明朝的心学大家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认为始皇帝是掀翻一个世界的英雄,诸多创制沿用后世,所为之政,“自是千古一帝也”。

    趣历史   51 阅读   2022-06-10 15:26
  • 三国奇人管辂都有什么样的本事?一生有何故事

    在三国这个纷争的年代,涌现出了诸多的名臣能将,俗话说得好“得人才者得天下”,司马徽的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更是突出了人才的可贵。曹魏作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存在更是不缺能人异士,事实上曹魏政权除了有荀彧、郭嘉这样的知名谋士,还有不少一流文臣,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其个人才干却十分出色。今天趣历史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文臣。堪称三国第一神算的管辂,之所以称他是别样的智者,是因为他的才华既不在阵前的出谋划策,也不在于后方的治国安邦,而是在于对未来不可知的未卜先知。

    趣历史   47 阅读   2022-06-10 15:23
  • 皮奥·菲迪——玉雕作品的永恒经典

    皮奥•菲迪,意大利雕塑艺术家,1815年出生在米兰,1892年在佛罗伦萨去世。浪漫主义风格的雕塑,尤其以一尊玉雕作品的出现,成为永恒的经典。

    网易   80 阅读   2022-06-10 15:16
  • 线上收看破600万 话剧《前哨》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24场云演出、累计收看人次突破613万、微博互动超四万人次……大型原创红色话剧《前哨》直播月日前收官,在以年轻人为主力军的网络平台,《前哨》收获了高人气与高口碑。

    网易   59 阅读   2022-06-10 15:14
  • 徐悲鸿、李可染 等众名家大字匾额,谁更胜一筹

    匾额: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横着的叫匾额或牌匾,竖着的叫对联,或抱柱"瓦联"。用以彰显祖德,寄托理想,激励壮志,教育子孙,昭示后人。 下面是于右任、翁同龢、徐悲鸿、冯亦吾、李可染 、吴佩孚、费新我、吴昌硕、林散之、范增十位名家大字匾额,谁更胜一筹?

    网易   42 阅读   2022-06-10 15:14
  • 著名书法家启功赠联赵朴初,八字后来拍出448万

    启功大师和赵朴初先生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大家对于启功大师应该是知道的不少,但是对于赵朴初先生又有多少的了解呢?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启功大师赠送了一幅怎样的书法作品给赵朴初先生? 赵朴初是安徽太湖人,自小就喜欢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文化,也是在继承家学。由于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也是让赵朴初早早地就接触到书法,并且爱上了书法,他虽然不以书法家著称于世,但是没有人不认他是书法家,主要是他的书法也确实是好。

    网易   44 阅读   2022-06-10 15:11
  • 甄嬛传中的华妃,真的那么飞扬跋扈吗?真实历史不是这样

    《甄嬛传》可以说是我国近几年最火的宫斗剧了,在这部剧中讲述了清朝皇帝的后宫之中,嫔妃们斗智斗勇的故事,剧中情节扣人心弦,很多朋友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当时孙俪在剧中饰演女主甄嬛,女主在剧中的的蜕变更是让人吃惊。

    搜狐   41 阅读   2022-06-10 15:07
  • 钱钟书点名要见他,还主动给他的书写序,百年来仅此一人

    今年3月,国馆君有幸专访了钟叔河老先生。 在与先生交谈的几个小时里,如沐春风。先生的言谈举止、风度见识,真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大概就是先生这样子的人吧。

    搜狐   44 阅读   2022-06-10 15:05
  • 人气最高的《明朝那些事儿》上线U读读书会啦!

    还记得之前的投票活动吗? 据统计,得票数最高的就是当时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 今天就会在读书会上线啦,快来跟我们一起走进明朝的历史大戏吧 西方哲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李世民也认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以史为镜”。 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历史究竟是什么,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答案。 在文人的眼中,历史是一部文学史,是关于文学的变迁与发展; 在政客的眼中,历史则是一部政治史,是关于权力的斗争与权谋的较量; 在普通人的眼里,历史则是一部小说,是关于过去的传说与故事。

    搜狐   32 阅读   2022-06-10 15:03
  • 从两汉到明清!绍兴嵊州发现密集古墓群

    6月9日上午,嵊州市苔苔山上,省考古研究所与嵊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正在保护性发掘1800多年前的一座东汉墓葬。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张馨月表示,此次发掘缘于国道527二期建设工程,属于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 嵊州527国道甘霖至长乐段工程项目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长乐江北侧。路线全长19.3公里,占地面积约83万平方米。2021年4月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部分路段进行了考古勘探,在下方山、苔苔山、郯城、白塔湾等4个地块发现了墓葬、窑址和红烧土堆积等遗迹,其中下方山、郯城地块均发现有相对密集的墓葬群。

    腾讯   43 阅读   2022-06-10 14:59
  • 水浒中,花荣射死晁盖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花荣在作者笔下并不是主要刻画的人物,比起林冲、武松,比起其他大篇幅塑造的人物,形象要苍白许多。他的出场几乎总是依附着宋江的影子,所以不排除他有暗中刺杀晁盖,好让宋江上位的动因,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可能性很低。

    腾讯   32 阅读   2022-06-10 14:57
  • 让非遗好物走进日常生活 抖音电商618推“守艺非遗”专区

    千百年来,传统手艺集结民间智慧,与人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抖音电商在平台内举办了“非遗购物节”活动,于618期间推出“守艺非遗”社会价值专区,携手非遗传承人及传统手艺人,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和非遗商品售卖,让非遗好物走进大众生活。

    腾讯   24 阅读   2022-06-10 14:54
  • 走进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巧克力主题博物馆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比利时巧克力村”是一座集巧克力历史、制作知识、巧克力雕塑展示为一体的巧克力主题博物馆。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有关巧克力的丰富知识。巧克力是比利时最具代表性的甜品,与钻石、啤酒并称比利时三大“国宝”。

    人民网   13 阅读   2022-06-10 14:53
  • “书香之城”的“打卡”尝试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推出“国潮风尚”“书映百年”“国风静巷”“雅集流韵”“老城文华”五条“书香之城”探访打卡路线。这些打卡路线是如何生成的?各有哪些特色?将达到怎样的目的?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东城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他称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破解书店业态的碎片化,把散落在东城区各个空间的书店串联集合起来,形成一部书店探访指南,吸引广大市民探索挖掘身边的美学场所与阅读空间。

    人民网   14 阅读   2022-06-10 14:51
  •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实为多功能“镜屏”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破碎的漆器屏风极为独特,屏风上是一幅标注姓名的孔子和弟子的画像以及孔子的相关介绍,此外屏风上面还镶嵌着一面铜镜,因此该屏风是一款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镜屏。

    人民网   22 阅读   2022-06-10 14:47
  • 北京人艺大幕重启 《茶馆》集结经典阵容上演70周年纪念版

    6月9日,受疫情影响而中断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纪念演出季正式重启,时隔月余,北京人艺镇院之宝——老舍名作《茶馆》终于可以与观众在线下见面。

    人民网   14 阅读   2022-06-10 14:44
  • 徐福、卢生多次出海寻仙求药,到底为秦始皇找到了什么?

    到了统治后期,秦始皇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和权势的贪恋,开始相信世上有长生不死之术。他在渤海沿岸巡游时见到了海市蜃楼,便坚定的认为那是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被黑色冥海所包围的神仙居所。据说那里有白颜色的飞禽走兽,金银所筑的宫殿,最重要的是那里有“不死之药”。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的想法,让齐燕的方士集团趋之若鹜,徐福、卢生、韩终、侯生等人都纷纷投奔他。

    腾讯   33 阅读   2022-06-09 23:16
  • 在先秦时期,烹饪食物的食具有着怎样的阶层分化?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而对于先秦贵族们来说,吃饭所需的食具并不仅仅只是用来吃饭,而是“明贵贱,辨等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先秦时期,烹饪食物的食具有着怎样的阶层分化?

    趣历史   62 阅读   2022-06-09 23:12
  • 阿里108匠之杨文双:玉雕创作的广博与精深

    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朝着垂直纵深的方向发展,将有限的资源和时间精力投入到某个细分赛道或许更容易成功,玉雕行业同样如此。从以往的大的品类到题材、材质,对于创作方向越来越聚焦于细分领域,在持续探索与创作中,希望能开辟出一条自己的路。从市场角度而言,风格化与标签化似乎更适合当下的运营方式。

    新浪   66 阅读   2022-06-09 23:11
  • 关羽、张飞死后封神,为何赵云不行?你看赵云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书中的情节,人物,很多是家喻户晓的,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国演义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游戏等等,更进一步普及了书中的角色。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最最让人们耳熟能详的,莫非关羽和张飞了。根据坊间神话,关羽和张飞死后封神,而为何赵云却没有封神呢?关羽张飞的死,与赵云的死,有何差别呢?

    腾讯   32 阅读   2022-06-09 23:09
  • 开国中将曾国华返乡探亲,90岁老父亲问:长官,你找谁?

    1950年6月的一天,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司令邓华,来到兵团司令部作战室。此时,兵团参谋长曾国华正带领作战参谋研究即将开展的剿匪事宜。见邓华司令进来,大家立即站直身,向邓华敬礼,邓华招了招手,示意大家不必多礼。

    腾讯   68 阅读   2022-06-09 23:08
  • 中外绘画艺术荟萃——隋唐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画

    世界文明绚丽多彩,华夏文明于其中源远流长,生命力极其顽强,是公认的唯一未曾断绝的文明。隋唐时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也带动了文化艺术走向了新的高度。

    网易   31 阅读   2022-06-09 23:06
  • 张杰:让更多人感悟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

    四川美术学院2022毕业生作品展“开放的六月”6月1日线上线下同时开幕,据悉,本届毕业展涉及四个一级学科和24个本科专业的作品,线上、线下分别有1364人、1086人的近万件作品参展,包括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艺术学理论类、教育学类和建筑类等毕业作品,线下本科生作品展览地点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校区)、重庆当代美术馆(黄角坪校区),线下研究生作品展览地点为虎溪公社(大学城校区)。

    网易   39 阅读   2022-06-09 23:03
  • 女人不上桌真的是中国传统吗?谁敢让贾母和王夫人站着吃饭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搜狐   32 阅读   2022-06-09 23:01
  • 建国之后,为何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

    说起我国“四大名著”,想必各位都十分了解,它们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四大名著”凭借着极其精彩绝伦的故事和情节,早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它们是我国文化上的一张极具代表性的明信片,地位难以撼动。

    搜狐   36 阅读   2022-06-09 22:59
  • 你可知古代广东人在哪参加“高考”?

    伴随着龙舟水,2022年高考如期而至,广东高考首日实考67.2万人。自隋朝开科举以来,历代学子从科举考场出发,希望实现自己的抱负。今天大家都对高考相当熟悉,可是否知道古人的考试又喺点样咧?今期的《粤讲粤有古》,就带大家来看看古时广东的科举考场。

    中国新闻网   25 阅读   2022-06-09 22:57
  • 小伙用粘土打造神话生物,细节十分精细,想象力让人惊叹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神话故事,或者看过一些关于神话传说的书籍、影视剧等等。古今中外,都有着各自的神话故事,古人对于自然、社会的瑰丽想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开阔了思路。 尤其是神话故事中的那些生物,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巨龙、巨鸟、巨蟒等等,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神话生物都是体型巨大的,它们的大小不同,形态也不同,有的很可爱、唯美,被赋予了人类的属性,有的很丑陋,被赋予了野兽的属性。

    腾讯   29 阅读   2022-06-09 22:54
  • 猪八戒走后,高翠兰结局如何?恐怕比想象中的还要凄惨

    《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细节都值得回味,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那就是猪八戒走后,高翠兰的结局如何呢?一锅粥认为她的下场是比较凄惨的,下面就来说说理由。

    腾讯   29 阅读   2022-06-09 22:52
  • 29幅普拉多博物馆馆藏复制画亮相成都地铁

    6月9日下午,2022成都·欧洲文化季之“地铁遇见普拉多博物馆”展览在成都地铁孵化园站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出包括世界名画《宫娥》在内的29幅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馆藏原比例复制画作。 为成都市民带来世界级的艺术文化体验,是“成都·欧洲文化季”始终坚持的初衷。本次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普拉多国家博物馆、西班牙驻成都总领事馆主办,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了塞万提斯学院和西班牙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

    腾讯   30 阅读   2022-06-09 22:51
  • 1982年青海姑娘挖出7万枚银元,揭开几十年前的藏宝秘密!

    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个年代,村里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下地干活,那是个充满奋斗和干劲的年代,中国的农业、工业和商业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即使是在农村也通了自来水管道,但是那个时候自来水管道还不是全自动化的,需要有人定期去清理。 陶金兰就是负责清理自来水管道的工人,清理自来水管道的工作是十分复杂和辛苦的,尤其是陶金兰负责的这一段,那段自来水管道埋在了楼梯下面,要清理它必须要挖土凿洞,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费力不讨好,不愿意来干这个活。

    腾讯   23 阅读   2022-06-09 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