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龟背形网格状器、铜猪鼻龙形器……三星堆文物再上新

    6月13日,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公布。目前三星堆3、4号“祭祀坑”已结束野外发掘,5、6号“祭祀坑”正在开展埋藏文物的室内清理。此次公布的文物主要集中在7、8号“祭祀坑”。

    人民网   27 阅读   2022-06-15 15:40
  • 如何让传统节日持续焕发时代光芒

      “原来屈原才是中国式浪漫鼻祖”“屠洪刚端午奇妙游定军山”“河南卫视端午晚会飞龙在天多绝”……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再次引爆全网,中国传统节日又火了。几年前人们还曾普遍担忧中国传统节日在“洋节”冲击下日渐式微,如今对其火“出圈”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对相关创新表达的期待值也已普遍提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如何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并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其生命力,使其持续焕发时代光芒,对文艺界而言既是考验也是机遇。

    光明网   20 阅读   2022-06-15 15:13
  • 中原史前第一制玉作坊——南阳黄山考古发现揭秘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临湖北,西接陕西,地处南(阳)襄(阳)盆地核心。自旧石器时代始,人类先祖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不息。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40余处旧石器遗址和距今四五十万年的“南召人”化石、1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数以千计的两周及秦汉古墓。层垒的文化遗存,录写着南阳古地悠久的历史,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历史长河中,南阳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这一地理单元中的黄山遗址,更是其中一朵耀目的浪花。

    光明网   24 阅读   2022-06-15 15:06
  •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2022年6月11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正式开馆。   该馆系全国唯一一座以楚文化冠名的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三级以上文物2200余件(套),馆藏可移动文物和标本10000余件(套),较好展示了安徽楚文化和寿县历史文化。

    光明网   28 阅读   2022-06-15 15:02
  • 谁的童年里没有过一本“庞中华

    鲁迅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林语堂曾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 中国人爱写字,还喜欢把字和一个人的人品联系到一起。 中国当代“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小伙子写信告诉庞中华,他因为字写得不好看被女朋友嫌弃,说他是一个不文明的人,因此和他分手。小伙子感到悲痛欲绝,请求庞中华一定要救救他。

    搜狐   42 阅读   2022-06-14 17:08
  • 作家张大春:中文很好,不要庸人自扰

    采访作家张大春之前,记者内心十分忐忑。 毕竟他曾一度让作家阿城“惊得魂飞魄散”,在谈话间隙会突然向朋友抛出诸如“王安石北宋某年有某诗,末一句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他在歌手周华健专辑《江湖》中担任作词人,歌词中穿插的历史典故,难度堪比大学汉语专业考题。 与张大春熟识的女作家朱天文称其小说没有弱点,梁文道说他是小说家中“武器最齐备的侠客”,司马中原评价他是“野鬼托生的文学怪胎”。

    搜狐   45 阅读   2022-06-14 17:05
  • 伦敦的每家图书馆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如果说邮票是国家的名片,那么图书馆绝对可以称之为映照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镜子。每一座图书馆都收录着知识与文化被记载的过程,见证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和珍视,守护着每一次触碰书页时由指尖传达到心底的悸动。 我所在的学院每年都会由亲切的图书管理员组织“伦敦各大专科图书馆体验课”,从读研究生时开始,新生们每年都有机会与各专科图书馆进行为期几天的深入接触和学习(老生如果愿意也可以加入)。虽然因为疫情,这种线下体验课暂时被线上取代,但每次只要通过屏幕看到各间图书馆的首页,就能立刻回想起屏幕背后那些曾经身处其间的图书馆,听见那些图书管理员们曾说过的话,看到那些自己曾与每一张书皮之间碰撞出的每一段故事。

    搜狐   40 阅读   2022-06-14 17:03
  • 1949年,蒋介石选择退守台湾,为何没有选择其它地方?

    海峡成天堑,隔断两岸情。 众所周知,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遗留下来很多历史问题。直至今日,我们依旧期盼着台湾能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 可是这其中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当年蒋介石败退时,为什么选择退往台湾?他难道不能够去海南岛避难吗?难道不能够像抗战时期那样,跑到四川西南大后方等待时机吗?难道不能够跑到后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吗?或者像北洋军阀下台之后一样出洋考察。 为什么蒋介石偏偏选择了台湾这个地方?

    腾讯   46 阅读   2022-06-14 16:54
  • 毛主席向秘书荐书:东汉两头不用读,只读这“三最”皇帝

    1959年5月,在学习完英文后,毛主席对他的英语老师兼国际问题秘书林克提议,希望他能看点理论著作以及历史书籍。林克顿时来了兴趣,说自己喜欢汉朝,问主席汉朝哪一段历史值得学习。

    腾讯   50 阅读   2022-06-14 16:52
  • 名邮四海-新中国版式特场(58期)精品推荐

      赵涌在线《名邮四海-新中国版式特场(58期)》于6月13-15日与大家如期而约。   此次特场带来新中国精品版式邮票500余项,包含众多近期热门品种,大多无底价起拍,欢迎关注竞买!点击“阅读原文”一键直达专场   35+年诚信品牌,专业、保真,为您的收藏保驾护航!

    新浪   43 阅读   2022-06-14 16:51
  • “百钞集萃”来了 6月纸钞精品场重磅开拍

      赵涌在线《百钞集萃-6月历代纸钞精品专场》今天开拍!本场带来700余项藏品与大家分享,集新中国、明、清、民国、解放区纸钞精品于一场,精彩纷呈!   本场为延时拍专场,结标时间6月15日,欢迎藏家踊跃参与!

    新浪   43 阅读   2022-06-14 16:49
  • 猪肉在古代很低贱,为何汉代时能抵中等收成年岁的收入?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且《礼记·王制》中有云:“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猪肉在古代很是低贱,为何能抵得上中等收成年岁的收入?   虽说猪与“马牛羊犬鸡”被称为六畜,看上去地位似乎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却被分成了三六九等。首先牛自然就不用说了,在古代,就算是帝王也不能随意杀牛,而马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服务于战争与货运。因此,人们日常的肉食主要来自于羊、猪、鸡。那么猪肉在古代明明是很低贱的存在,但为何到了汉代时却足以抵得上一家人中等收成年岁的收入?

    趣历史   47 阅读   2022-06-14 16:46
  • 乾隆挥霍无度,轮到嘉庆的时候国库还有多少银子?

      众所周知经过康熙和雍正的铺垫,使乾隆在登基时,大清发展到了最繁荣的阶段,但是乾隆挥霍无度,那么轮到嘉庆的时候国库还有多少银子?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这一切,让乾隆在晚年的时候变得骄傲起来,开始变得盲目自大,看着充盈的国库,开始思考着如何挥霍。晚年的乾隆非常喜欢出游,曾经六次下江南,相比于其他皇帝的微服私访,乾隆要显得大张旗鼓很多。

    趣历史   53 阅读   2022-06-14 16:44
  • 七十岁还能被翻牌子的女人到底有什么魅力?

    七十岁还能被翻牌子的女人到底有什么魅力?这个女人就是生下“荣纯亲王”爱新觉罗永琪并且一步一步升到妃位甚至贵妃级别的愉妃珂里叶特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趣历史   52 阅读   2022-06-14 16:40
  • 畅销书作家“历史的囚徒”:如何让孩子爱上历史?

    中国知名作家“历史的囚徒”(本名程义峰)曾经是新闻记者,如今是历史作家,靠着“用新闻的方法书写历史”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杀出一条生路;他的书爆笑逗趣,老少通吃。近日,他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专访,分享自己写出多部畅销书的心得体会。

    中国新闻网   45 阅读   2022-06-14 16:36
  • 康熙自诩为仁慈圣君,却被故宫档案无情打脸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有千古一帝之称,是中国最具有知名度的皇帝之一。在历史上,康熙一直以宽厚和英明而闻名。在他61年的统治时间里,康熙励精图治,将中国从战乱之中拯救了出来,从而开启了康乾盛世的序幕。

    搜狐   52 阅读   2022-06-14 16:33
  • 如何从宝石红、牛血红、霁红里找出郎窑红?

    清代陶瓷史上有4位著名的督陶官,他们是开窑先锋臧应选、科技达人年希尧、全能冠军唐英和低调网红郎廷极。 臧先生有花神杯,年先生有胭脂水,唐先生有洋彩,而郎先生呢?那自然是他的郎窑红啊! 2017年在上海明轩出尽风头的一件小花觚和一件小券缸,让郎先生和他的红再一次刷遍了朋友圈。 从不被人识的无款民窑,仅用了几年的功夫,就变成了如今的清瓷圈内的时尚话题。

    搜狐   58 阅读   2022-06-14 16:30
  • 三国里根本没有她,却欺骗了我们上千年,名字至今如雷贯耳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录正史的文集不多,如《史记》、《二十四史》、《三国志》等,这些文集是学术界最认可的历史记录了! 当然也更有所谓的野史和演义,将其中的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让后人们经常整不明白,有时候为了谁对谁错,争的脸红脖子粗的。 有些事件和人物历史上也许根本不存在,却被古人描述得绘声绘色,往往让后人们分不清真假,欺骗了我们上千年,有些人物的名字至今仍如雷贯耳!

    搜狐   55 阅读   2022-06-14 16:28
  • 人到中年,要养成4个好习惯,越活越有干劲

    孔子说:三十而立。这里的“立”指的是建立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 人在30岁以前,尚且还可以称为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但在进入中年后,虽然仍然可以精力充沛、斗志昂扬,但必须变得成熟、稳重起来。 尤其是成家以后,房贷、车贷、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学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处世原则,否则就会被这些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从一些国学经典中可以看出,压力大的中年人,若想生活有福,就要牢记以下四个国学忠告,尽量不要忽视这些细节。

    搜狐   58 阅读   2022-06-14 16:24
  • 好的诗歌教育,要让孩子在诗中“看见”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乎人人都会背。但李白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那时他是青年、中年,还是晚年?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在哪里,是和谁在一起?是什么心事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一首古诗只有短短几行,看起来简单,但每一首诗都藏着许多知识与故事,只有理解,才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主动性。 而理解一首诗,从理解一个人开始。诗人写诗的时候是什么状态?他来自一个怎样的家庭?他的朋友都是谁?他有过怎样的梦想,曾为梦想做出过哪些努力?只有“看见”写诗的那个人,走进他的一生,走进他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他的诗歌风格,读懂他的诗歌内涵。

    腾讯   76 阅读   2022-06-14 16:20
  • 文人笔下的京华美食,读来有滋有味,令人向往

    北京的菜肴虽没有被列入“八大菜系”之中,而且从规模、品种上北京菜肴难成菜系,但有些美食,如风味小吃和北京特色菜是很有影响的。文人学者对北京美食的渲染和描述,读来有滋有味,令人向往。古人有“食色,性也”和“民以食为天”之说,古都北京汇集的一代一代文人,势必关注北京美食,甚至很热爱京华美食,尤其京城的“土著”文人更不会忘怀那些心中的美食。于是留下了许多文字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笔触,了解京华美食蕴含的意趣。

    腾讯   34 阅读   2022-06-14 16:18
  • 郭相颖:护送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的“护石人”

    6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甘于寂寞一人守一山,为“石刻梦”辞去副县长,梦圆时分两鬓已成霜——郭相颖:护送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的“护石人”》的报道。 1000多年前,大唐王朝西南的一处偏僻山岭中,石匠们攀援在险峻的崖壁上,金石撞击间,响起了大足石刻第一声开凿之音。 光阴流转,近400载斧劈刀凿,5万余尊造像、10万余字铭文破石而出。源自印度的佛教石窟艺术,越西域经敦煌,过云冈、龙门,而后由北向南,融汇释、儒、道,集大成于此,造就独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世界石窟艺术的殿堂……

    腾讯   45 阅读   2022-06-14 16:16
  • 景德镇成立首个古陶瓷基因库

    6月11日,全国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式揭牌。基因库的建立对于构建陶瓷考古年代框架体系、研发古陶瓷鉴定方法、制订陶瓷行业技术标准、推动陶瓷数字藏品与文旅应用、建设相关国际一流科研团队及彰显中华文化自信,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人民网   39 阅读   2022-06-14 16:06
  • 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确认为商代晚期

    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广汉市公布了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成果。从2020年再次启动发掘至今,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进入收尾阶段。6个“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接文化联系。

    人民网   29 阅读   2022-06-14 16:04
  • 田氏船模传承人田霞:妙手复原运河古船

    凭借对家族技艺的传承,复原了官船、游船、客船、货船、渔船等10余种古船;精益求精制作等比例缩微船体,就连指甲盖大小的门窗都可以开合;最大的愿望是看到风樯帆影的胜景在古老的运河中重现……她就是天津市级非遗项目田氏船模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田霞。

    光明网   38 阅读   2022-06-14 15:49
  • 探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多件珍贵文物将展出

    6月9日,香港,记者探访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据悉,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将于7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中亮相。

    光明网   60 阅读   2022-06-14 15:46
  • 吴晓红传承非遗技艺“接力棒”

      “把扦好的茶样装在样盘里,通过平面运动顺转、收拢,将茶样集成馒头形;用剥盘手法将茶叶分出上中下三段。通过这样对茶样盘的筛与收的动作,才能把茶样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近日,泰顺县雪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红给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的44位学生,上了一堂茶叶审评与检验课。   从泰顺县茶厂技术拼配员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绿茶(三杯香)炒制技艺项目传承人,吴晓红始终呼吁茶文化进校园。如今,她带着四十余载的制茶、审评工作经验走进职校兼职授课,传承非遗技艺“接力棒”,传授经验,让茶文化薪火代代相传。

    光明网   30 阅读   2022-06-14 15:43
  •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古今交融 民族之花绽放异彩

      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中心地段,不同于街头巷尾常见的东方巴洛克风格建筑,一座三进式仿清院落巍然矗立,朱墙金瓦,格外醒目。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北地区现存最大的文庙——哈尔滨文庙,也是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所在地。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平方米。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以文庙为馆舍,1988年对外开放,是全国首家省级专业性民族博物馆。

    光明网   36 阅读   2022-06-14 15:42
  • 发现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里的“小众”馆藏

    正在展期内的“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共展出195件/组文物,包括青铜、陶瓷、书法、绘画、印章、雕塑、钱币、玉器、甲骨、漆器、家具、竹木牙角器、手稿、织绣等,几乎涵盖上海博物馆藏品的所有门类。其中一些门类,比如甲骨、砚与纸等,可能并不像青铜、陶瓷、书画这样的收藏大类为人熟知,但也有它们独特的文物价值和艺术魅力。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传统文人喜欢的文物——印章(上篇)。

    文汇报   38 阅读   2022-06-13 19:31
  • 朱元璋原来是个文化人!他的一封信流传至今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称得上是中国最杰出的君王之一,他的创业史堪称传奇。 朱元璋出生于凤阳的一户贫苦人家,从小便被父亲送到了邻村地主家放牛,之后又当过乞丐,当过和尚。 在他二十五岁时加入了起义军,接连击败了各方军阀,统一了南北,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朝。 谁都想不到,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毛头小子能够成长为一代王朝的开国之君。

    腾讯   42 阅读   2022-06-13 19:26
  • 大连男子收藏1800多件中医藏品 创建中医博物馆

    中医与武术、京剧、书法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医在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国家对中医文化的愈加重视和保护,中医文化出现了明显复兴的势头,我国的中医文化传承也迎来了更多的利好消息。大连近期对外正式开放的一所中医博物馆,恰逢其时,一开放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腾讯   38 阅读   2022-06-13 19:23
  • 雀金裘珍贵异常,全京都无人认得,为何晴雯可以轻松修补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章回名为“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分别讲了两件事:一件是平儿帮怡红院,隐瞒坠儿偷拿虾须镯的盗窃之举;一件是贾母赏赐给贾宝玉的雀金裘烫了个洞,病重的晴雯帮着修补。 其中,晴雯修补雀金裘是值得解读一番的,因为历来读者看待这个情节,往往浅尝辄止,觉得晴雯针线技术高超,然后点到为止,没有进一步深思。

    搜狐   38 阅读   2022-06-13 19:20
  • 康熙驾崩当天,心腹之臣被杀,雍正究竟发现了什么?

    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于康熙。而雍乾以后,英贤辈出,皆若沐圣祖之教,此在愚氓亦似知之。其所以然者,虽大智莫能名也。——曾国藩 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将清朝的疆域推向了历史的巅峰。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康熙能够成就这么大的功劳,也少不了一些人的帮助,比如周培公、姚启圣等。 然而,在这些人中,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人物,比如太监赵昌。他曾是康熙皇帝的心腹,与康熙共事六十余载,忠心耿耿、从未有二心。

    搜狐   55 阅读   2022-06-13 15:51
  • 苏轼:“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世人皆知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却不识他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苏轼早年就以文章扬名天下,但是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曾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其人生经历都隐在他的字里行间之中。

    新浪   56 阅读   2022-06-13 15:48
  • 在兰境 观一场跨越时空的“奈美兔”人间探险之旅

    6月11日,艺术家张戈首次国内大型个展“奈美兔的人间探险”在北京郎园兰境艺术中心开幕展出。本次展览由怡成文创、兰境文化主办,FAS潮流艺术联合策展,同时邀请了中国著名时尚人苏芒女士担纲展览策展人,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奈美兔”人间探险之旅。

    新浪   45 阅读   2022-06-13 15:45
  • 秦始皇身上的身世疑点,这些理由可以说服你吗?

    他的丰功伟绩大家基本都知道,他身上存在的疑点也很多。 例如:他是否是一个残暴的人? 他是否真的焚书坑儒,钳制文化发展? 他是否真的是吕不韦的孩子? 等等等…… 其中,八卦是人好奇心最重的方面。 这篇文章我们就谈谈秦始皇的身世之谜。

    腾讯   47 阅读   2022-06-13 15:43
  • 诸葛亮算得上军事家吗?粟裕: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

    说起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可能就是诸葛亮了,毕竟在不少人眼中看来,诸葛亮都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谋士。不过,大多数人对诸葛亮的了解,其实都是出自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但是这本书毕竟是历史演义小说,书中诸葛亮的形象与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是有着相当大差距的。

    腾讯   37 阅读   2022-06-13 15:41
  • 在古代后宫品阶不高的女人日子过得如何?

    六月初的天气已然带了几分暑热。 从凤栖宫请安回来,叶筠一路都尽量挑着有阴凉的地方走。 她住的毓秀阁离凤栖宫实在不算近,两炷香的时间着实够把人晒成碳了。 终于到了地方,一早就候着的大宫女绘月忙端来温茶伺候着喝了半盏。 刚受了热回来,可不能贪凉。 “瞧着婉容心情不错,想必今日头一回请安,皇后娘娘未曾为难了。”绘月轻轻松了一口气,露出笑来。 今儿跟着去的是南栀,这会子也笑。 “这回入宫的可都不简单,皇后娘娘哪里顾得上咱们婉容,今儿那姚宝林和陈宝林刚见面就不和呢。”

    腾讯   38 阅读   2022-06-13 15:39
  • 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哪个皇帝的脾气是最好的?

      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无数的帝王,那么哪个皇帝的脾气是最好的呢?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他。   赵祯是历史上著名的仁慈皇帝。史书记载,他生性仁厚孝顺,对人宽厚仁慈,常人观察不到他有什么剧烈的情感起伏。宋史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于是,他的统治被称为仁宗盛治。通俗地说,这个皇帝不瞎胡搞。制定好政策后,每个人都遵循并执行就可以了。他不干涉手底下人的工作,所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大致如此。

    趣历史   39 阅读   2022-06-13 15:30
  • 宋代小品画,小景花鸟画!

    在中国绘画史中,宋代小品画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以独特的经营位置,精微的笔墨技巧,高雅的格调品味,以及丰富多样的绘画题材,成为中国美术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小品画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咫尺之间,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趣,艺术表现力丝毫不亚于大幅绘画。它的兴盛,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背景密切相关,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宋代小品画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其“朴素淡雅”的美学特征,“格物致知”的求真态度,亦对当下创作人文精神的回归有重要的启示。

    网易   64 阅读   2022-06-13 15:27
  • 您见过启功24岁的小楷作品?无比精妙,规范传统

    之前,我们一起欣赏过启功先生32岁的小楷作品,被他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水平,所惊艳到了,真是让人出乎意料,没曾想其32岁时候的小楷作品,已经写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既有魏晋高度,又有明清之风,突出了笔法融合的主格调,但是看到他24岁时的小楷作品,却又一次被洗礼了,这24岁时的小楷作品,无比精妙,相对比而言,更加传统,更加规范,透着古朴典雅,同时,也透着一种临帖的基础,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吧。

    网易   36 阅读   2022-06-13 15:21
  • 《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建筑,恍若步入“清明上河图”

    近日,随着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方方面面以一种鲜活的样貌展现出来。 在孟元老的记录下,繁华都城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城市规划与各类设施建设。本文从书中描述的这些规划与建筑出发,试图勾勒一个梦境般的东京。

    网易   60 阅读   2022-06-13 15:01
  • 高考“沁芳”引爆传统文化热潮

      高考作文“沁芳”,《梦华录》“斗茶”,最近,古典文化热潮一波接着一波。   “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电视剧里,刘亦菲跳着舞与“茶汤巷”掌柜斗茶的绝妙身姿惊艳了网友,没点儿文化,古装偶像剧也看不尽兴了。看宋人点茶,点茶成画,水幻丹青,茶碗中点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风雅的“茶百戏”技术含量十足,如今还是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青绿山水、精致生活,宋文化引领“宋潮”,传统文化的延展性,让不同群体文化共振。

    中国新闻网   33 阅读   2022-06-13 14:57
  • 被偷、被划、被糊脸,西方名画们坎坷的一生

    5月29日,《蒙娜丽莎》被一位乔装年迈女性的年轻男子用蛋糕袭击的新闻轰动全球,男子的袭击理由是“艺术家应该保护地球!”令人震惊而又感到荒诞。

    搜狐   35 阅读   2022-06-13 14:50
  • 老《茶馆》里的秦二爷,在上海的传奇翰墨之缘

    6月12日,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庆70周年的大喜之日,网络直播《茶馆》更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遗憾的是,就在几天前,北京人艺的元老之一,著名表演艺术家,共和国“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先生以95岁高龄辞世,再也看不到院庆盛况,令人为之遗憾、怀念不已。

    搜狐   30 阅读   2022-06-13 14:46
  • 林黛玉的洞察力有多准?薛宝琴当众撒谎,唯独她一人看出来

    世之读《红楼梦》者甚众,喜欢林黛玉的读者亦不少,可相当一部分人仅仅是有感于木石姻缘的爱情,未能深入了解林黛玉其人,辜负了曹雪芹对黛玉的精心塑造。 就人设特点而言,林黛玉的独特之处有两点:其一,身负咏絮之才,天赋秉异,她吟诗作赋往往出口即是,连《葬花吟》都是她在葬花过程中随口吟出,却已然成了众多读者口耳相传的佳作;

    搜狐   23 阅读   2022-06-13 14:43
  • 一年上新10种产品 王致和非遗技艺“自我更新”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个拥有353年历史的老字号非遗制作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也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逐渐改进。

    腾讯   27 阅读   2022-06-13 14:39
  • 三星堆6个“祭祀坑”上新文物近13000件

    6月13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在四川广汉举行,会上公布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成果。据悉,6个“祭祀坑”目前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研究人员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除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坑、4号坑、7号坑、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

    人民网   68 阅读   2022-06-13 14:35
  • 北京人艺70年:何以“戏魂国粹”

    1992年7月16日晚,首都剧场,在观众潮水般的掌声中,于是之、郑榕、蓝天野与一众演员在熟悉的舞台上再度鞠躬,这时几个年轻观众跳上台,自发献上一条横幅——“戏魂国粹”。

    光明网   23 阅读   2022-06-13 14:27
  • 历史知识: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人们是如何交流的?

    现代全国普通话都有严格的规定,普通话的发音也是结合北京以及北方地区的语言特色进行确定的,这样即便是在南方或者西北,只要讲普通话,大家都能够听得懂,但是在古代呢,没有统一的语言的时候,那么南方人进入朝廷,尤其是广东、福建地区的闽南语和粤语,又如何实现交流呢?

    腾讯   47 阅读   2022-06-11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