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吴昌硕高清放大作品,太精彩了!

    吴昌硕 浙江安吉人 是“后海派”的领袖人物 也是晚清民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腾讯   26 阅读   2022-06-22 16:11
  • 贵阳:田野间出现一栋“艺术楼” 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6月22日上午,位于贵阳市修文县阳明街道普陀村的贵州文创艺术孵化中心,五层楼的工艺美术作品展区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引来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腾讯   25 阅读   2022-06-22 16:10
  • 沐浴人间烟火气 今古诗情日日新

    近日,专家讲解《唐诗三百首》的短视频风靡网络。“抖音唐诗三百首”抖音号发布的74条视频,短短两个月播放量就突破4000万,点赞量高达58万。当经典古诗词与短视频相遇,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晦涩的古诗词跨越千年,以轻盈姿态走近万千民众,获得接纳认可,甚至成为网红。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成功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

    人民网   22 阅读   2022-06-22 13:44
  •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今年,正值“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周年。2007年1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在当年的5月25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图书馆挂牌成立。作为新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古籍普查、修复保护、数字化、整理研究、人才培养、推广普及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五周年之际,本报专访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介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五年多项重要成果。

    人民网   26 阅读   2022-06-22 10:45
  • 读书越多,越能看透事物的本质,越感觉自己孤独你有吗?

    读书越多,越能看透事物的本质,非常感到孤独,和爬山一样,位置越高,人就越少,也就越孤独,到了山顶,终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最终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了。 读书三境界,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已达了大学问者中读书的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读书能达到这一层的人已经非常得少了,孤独是这一层最明显的特征。

    搜狐   43 阅读   2022-06-21 23:51
  • “让你媳妇从娘家滚回来” 儿子:可以你先从我们家滚出去

    张爱玲:“获得爱情,你可以随便用什么办法,但是保持爱情,却需要智慧。” 获得爱情的方式有很多,所有成功恋爱的人,都可以提供经验,很多时候,只要照搬别人的经验即可。 但保持爱情,或者经营爱情,照搬别人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因为每一段爱情都有自己的属性,必须动用自己的智慧,针对自己的爱情制定你能驾驭得了的经营方式。 如果你不动脑子,遇到问题就容易问出这样的问题:“别人都是这样恋爱的,为什么到我这里就行不通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爱情和别人的爱情不一样,你和别人不一样,你爱的人和别人爱的人也不一样,唯有用自己的方式,针对你爱的人的需求去经营爱情,才会天长地久。

    搜狐   34 阅读   2022-06-21 23:49
  • 嘉庆问和珅:你贪那么多钱,能花完吗?和珅如何回答

    贪污腐败,无论是对于古代的朝廷还是如今的国家,都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阻力。 而说及古代的贪官,第一个浮现在我们脑海之中的人物便是和珅。作为专权时长二十多年的大臣,在被嘉庆拿下的时候,他所贪污的财产经估算有八亿多两白银,而当时清朝国库每年的收入不过七千万两左右,加上他的古玩字画等一系列珍宝,能抵清朝十五年的国库收入。

    搜狐   76 阅读   2022-06-21 23:47
  • 四大名著的评选标准到底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文学价值?

    “四大名著”可谓是在大众心里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说起“四大名著”,基本上是被大众所熟记的文学常识,几乎不用过多思考便可以脱口而出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四本书被统称为 “四大名著”。 那我们是否想过这四本文学作品为何会被界定为“四大名著”、它们是怎样从众多优秀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它们的评选标准具体又是什么?

    搜狐   44 阅读   2022-06-21 23:44
  • 一组剪纸,带你领略军营跟夏的奇妙碰撞

    夏天,一年中最热情、最灿烂的季节。太阳热烈,风暖昼长;蜂飞蝶舞,万物张扬。 作家罗伯特·瓦尔泽写道:“在夏天,我们吃绿豆、桃、樱桃和甜瓜。在各种意义上都漫长且愉快,日子发出声响。” 这是夏的美。 当军营碰撞了夏,当剪纸应了训练场,又会是怎样的奇妙景象呢?

    腾讯   50 阅读   2022-06-21 23:41
  • “画”说伏羲文化,看你了解多少

    说起“伏羲” 大家肯定不陌生 无论是神话电视剧还是故事书 或多或少都会提及他的名字 但说起伏羲文化 大部分人肯定没了解过吧? 今天,咱就来唠一唠“伏羲文化”

    腾讯   39 阅读   2022-06-21 23:40
  • 国画中的四大美女——王昭君(落雁)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她们四位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精彩的历史故事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在河边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为了国家去塞北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腾讯   55 阅读   2022-06-21 23:37
  • 太厉害了!男生用1400斤钢筋,铸造工人父亲雕塑

    近日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 黄建亿同学的毕设作品火了 该作品是以父亲为原型 制作的工人雕塑 黄同学介绍 他用废铁、钢筋等材料共1400斤 对其进行切割焊接 然后按照效果图组装 从绘制草图到完成历时5个月

    腾讯   51 阅读   2022-06-21 23:36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最后为何还能善终

      刘禅,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反面教材的著名人物,即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真是扶不起的阿斗!此言中的“阿斗”指的便是刘禅,刘禅小名叫做阿斗,为何如此形容他?   因为认为刘阿斗一生庸碌无能,即使身边有诸葛亮、姜维等人的全力扶持,也没有振兴蜀汉!所以后世用这句话来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那么在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一位一无是处的人吗?

    趣历史   57 阅读   2022-06-20 14:04
  • 郑和下西洋,大海路上真的一帆风顺吗?

    自从三皇五帝以来,世间留下种种传说,自然是有真有假;然江湖上能人异士多不可数;古有周文王演周易,诸葛亮登台借东风的传说妇孺皆知。 刘三虽比不得那演周易的周文王,更胜不过登台假借东风的诸葛亮,但却是真真实实有一身本事的人,抓鬼擒妖不在话下。 早些年他在江湖上和人争勇斗狠,一不小心就伤了人命;洪武皇帝朱元璋归天以后,燕王爷朱棣南下夺了建文皇帝的江山,正在东躲XZ的刘三听说刘家港这地方,有宫里来的大太监郑和在造大船,各处来往的人很多,人口流动极大,是个藏身的好地方。

    腾讯   54 阅读   2022-06-20 14:01
  • 怪不得穿越都想去宋朝,原来宋朝比唐朝更自由快乐

    很多人一直都认为唐朝是封建时期最自由开放的朝代,但与宋朝相比,宋朝的百姓可能更幸福一点。 宋朝的军队虽然不能与唐朝相比,但宋朝在很多其他方面都做到了公平,真正地给了普通百姓家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

    腾讯   54 阅读   2022-06-20 13:59
  • 77年前,延安是怎样庆祝抗战胜利的?

    近读1945年八、九月间的《解放日报》,一种胜利的喜悦洋溢在字里行间,工作生活在延安的新闻工作者、诗人纷纷发表新闻、文章和诗歌,反映延安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热烈盛况,热情歌唱伟大的胜利,赞颂抗日根据地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腾讯   53 阅读   2022-06-20 13:58
  • 孔小明紫砂艺术作品展在宁波开幕

    6月18日下午,“孔氏绞泥——孔小明紫砂艺术作品展”在宁波天一阁·月湖景区贺秘监祠开幕。国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孔小明及其传承人历年创作的多把紫砂名壶亮相展会。

    新浪   54 阅读   2022-06-20 13:56
  • 爱丽丝·迪德科夫斯卡娅——瑰丽的多材质雕塑艺术

    爱丽丝•迪德科夫斯卡娅,乌克兰现代雕塑艺术家。翻译全名为:爱丽丝•迪德科夫斯卡娅-彼得罗修克。擅长使用多种材料进行雕塑创作,尤其著名的是金属雕塑,展现出新奇的创意,亲切的感觉。

    网易   56 阅读   2022-06-20 13:54
  • 赵孟頫晚年成熟之作,一改赵字往日风貌

    唐宋以后中国书法发展局势急转直下,呈现出断崖式的水平下跌,到了元代已然是强弩之末,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依然有硕果仅存的书法家赵孟頫的存在。

    网易   56 阅读   2022-06-20 13:52
  • 故宫花信|荷花:清韵悠远,水面闻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宋代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对莲极尽铺排赞美,以至于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清新旷远的荷花几乎成了才高行洁、独立人格的代名词。

    网易   57 阅读   2022-06-20 13:50
  • 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召开

    6月18日,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召开。据研讨会透露,盐源老龙头遗址再次清理出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的墓葬1100余座,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套),向世人展示出四川继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之后的又一处独特“青铜王国”。

    中国新闻网   46 阅读   2022-06-20 13:45
  • 三星堆再发现 雷雨:我相信古蜀文明应该是有文字的

    6月14日至16日,总台央视新闻特别节目《三星堆新发现》再次开启三星堆宝物清点大直播,三天直播,三星堆7号、8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再次刷新了人们的想象力。雷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亲历了三星堆最新六个祭祀坑发现和发掘的全过程。

    中国新闻网   50 阅读   2022-06-20 13:42
  • “弑”在古代政治伦理文化中的语义变迁

    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文化强调名分,君臣上下用语等级分明。但后世为人君所专用的一系列称呼并非自古已然,而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如《日知录》说:“汉初,人对人多称臣,乃战国之余习。”“人臣有称人君者”,亦可被称“万岁”。“弑”字同样如此,细察其语义变迁,亦非自始即指臣杀君,而是自有其演变历程。正如陈寅恪指出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从“弑”字的语义变迁,可以管窥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文化变迁的轨迹与图景。

    中国新闻网   47 阅读   2022-06-20 13:40
  • 《红楼梦》中的王家,真的那么有钱吗?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搜狐   64 阅读   2022-06-20 13:35
  • 英国要租香港100年,为何李鸿章却只肯租99年?

    “所谓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无论是个人与个人的博弈,还是国家与国家的博弈,强大才是硬道理。若是没有相应的实力,就想要谈道德与公理,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最终只会受到屈辱,因为绝对的实力就是一切说话的标准,就是一切衡量道德与公理的标准。当双方的实力都在同等的情况下,就形成了对峙的平衡情况,双方自然就能在桌上进行平等讨论。所以,强大才是一切权力享受的根本。

    搜狐   49 阅读   2022-06-20 13:34
  • 从世界艺术大师吴冠中爱与美的艺术传奇,看儿童的审美教育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一段无法逾越的传奇。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用一幅幅经典之作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今年6月25日是吴冠中先生逝世12周年,让我们再一次向他致敬。

    搜狐   53 阅读   2022-06-20 13:31
  • 《周易》:孔老夫子也会遇事不决,那他是怎么做的?

    “如果当时能”“如果早知道”,每当我们因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而后悔遗憾时,总想着当初如何如何就好了。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你我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只能凭经验和勇气选择方向。 一旦对未来的判断出现失误,很可能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篑,整个人生都跌落至谷底。 其实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也会遇事不决,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在《周易》中寻找答案。

    搜狐   39 阅读   2022-06-20 13:28
  • 别人读完一本书能汲取到新知识 而你读完就算区别在哪里?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一种最好手段,但是阅读仅仅是汲取知识的开始而已,还仅仅是第一步,因为不经过整理和吸收的知识永远成为不了自己的知识。所以关于怎么去阅读一本书,中间过程之中又应该怎么地去了解已获得的知识,到最后的归纳,整理和输出转变成为自己真正的知识又是一项大工程,今天教大家怎么通过阅读、整理、吸收等等把书上的内容真正地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搜狐   63 阅读   2022-06-20 13:27
  • 中国古人为什么脑洞那么大?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富有象征意味的符号。《符号里的中国》选取了传世文献、考古发掘、民间信仰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0多个符号,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龙凤、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三星堆“太阳-神鸟-神人-神树”等,分为祥瑞、守护、神圣、人文四辑,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和应用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考辨,并且辅以近300幅彩图,将文化中国的来龙去脉与核心精神娓娓道来。

    搜狐   49 阅读   2022-06-20 13:25
  • 盛夏时光静浅,倚窗听雨绵绵

    夏天,最开心的莫过于下雨的时候。 夏雨是陆游笔下“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的清爽, 夏雨是苏轼笔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洒脱, 夏雨是杜牧笔下的“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的宁静, 夏雨是文天祥笔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忧愁。 在诗人笔下,夏雨带来了别样的美丽,不信,一起来看。

    腾讯   20 阅读   2022-06-20 13:21
  • 书画投资将逐步得到公众重视

    "住房不炒“将成为长期经济政策,股市奥妙无穷,常人难以把控,公众投资选项不多,书画作品投资将引起公众重视,并逐步成为普通家庭文化消费与投资的优选项目之一。

    腾讯   24 阅读   2022-06-20 13:19
  • 在他乡的曲靖籍画家——方李

    方李,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江西画院专职画家,江西四方书画院专职画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女美术家艺委会副主任,江西省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

    腾讯   32 阅读   2022-06-20 13:18
  • 北京故宫博物院客流逐日增加

    随着北京市疫情逐渐稳定,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客流量开始逐日增加。故宫博物院严格执行限流开放、预约购票、佩戴口罩、游客须持有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配合测温和健康宝查验。

    人民网   35 阅读   2022-06-20 13:14
  • “考古”名画 在饮食服饰中感受宋朝烟火气

    审美可以让人脱离低俗、庸俗和媚俗,进而让人得到心灵和精神上的净化。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一直饱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在审美方式愈加多元开放的当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意义非凡。 为普及美育,让大众更好地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人民网特别推出《美学云课堂》栏目,通过线上线下的经典文艺作品展播、文物和“非遗”技艺赏析、美学理论讲座等形式,在全社会培育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人民网   23 阅读   2022-06-20 13:11
  • 寻觅中国历史的文化根基(海客话中国)

    温德华(Undrakh)是蒙古国汉学家、翻译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蒙古国立大学副教授。她不仅在中国历史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同时还参与翻译了《明史》《“一带一路”: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等书。

    光明网   26 阅读   2022-06-20 13:09
  • 对越反击战,多个国家集体支持越南,为何在战争中集体沉默

    1975年4月30日,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直处于战火之中的越南终于摆脱了战争的阴影。 在美国宣布撤军越南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什么叫作“西贡时刻”,在卖队友方面,美国绝对是独一档的。

    腾讯   50 阅读   2022-06-18 15:27
  • 溥仪弟弟的日本妻子,随夫四处奔波,分隔16年后加入中国籍

    中国人都知道末代皇帝是溥仪,但溥仪的弟弟溥杰却很少被人提起,他的日本妻子嵯峨浩随夫四处奔波,最终被迫两地分隔16年,直至1961年才与夫团聚并加入中国籍,上演了一段颠沛流离的凄美爱情故事。

    腾讯   55 阅读   2022-06-18 15:25
  • 唐朝时期,餐制、饮食坐姿、饮食方式都有什么变化?

      《礼记·礼运》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故而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而且古人也常用饮食来比喻治理国家,如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唐朝时期,餐制、饮食坐姿、饮食方式都有什么变化?   唐朝的饮食文化因其多民族的融合与政治清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开始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饮食方式,那就是“合食制”。唐朝之前,各朝实行的是“分食制”,《周礼·司几筵》中说:“天子五重席,大夫二重席。”此外,司马迁写的《史记》还详细记载了鸿门宴中分食的具体情况,“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趣历史   66 阅读   2022-06-18 15:13
  • 15位青年艺术家联手办展,用绘画和影像诠释时代缩影

    6月17日,“触摸到的真实——二〇一〇以来的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展览在邛崃文脉坊·邛崃美术馆举行。方迪、胡佳艺、刘洪涛、李俊、刘建明、单飞达、沈沐阳、王海龙、王永成、王彦鑫、谢静、杨雪勇、翟轩弘、曾朴、张钊瀛等15位青年艺术家带来了他们的新作。据悉,本次展览将对外免费开放至9月12日。 此次展览以“触摸到的真实”为主题,邀请到15位获得新星星艺术奖的青年艺术家,精选每位艺术家阶段性创作的代表作品,并以绘画与影像两种经典媒介展开对“真实”话题概念的取舍、追求与判断的反复探讨和求证,以获得对艺术真实性表达探索精神。

    搜狐   90 阅读   2022-06-18 15:08
  • 23年婚姻被23岁女子破坏,妻子万念俱灰:她结扎我才离婚

    金庸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作家,用自己的文笔为世人创造出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武林世界,影响了一代人。显然的,这样的一个人无疑是优秀的,也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可惜的是,金庸的私生活却显得不那么美好,甚至因为过于混乱而令人有些许的鄙夷。而金庸的老婆朱玫则显得有些许的可怜,23岁的婚姻却被23岁的小三所破坏,连儿子都因为羞愤而去世。

    搜狐   135 阅读   2022-06-18 15:06
  • 宋江去世后有位接受招安的梁山好汉重新起义,还当一年皇帝

    《水浒传》这本书想必不必过多赘述了吧?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哪怕有朋友没有读过,却对于里面的一些人物跟内容不会太过陌生,无论是“武松打虎”还是“梁山好汉”、“孙二娘的包子店”等情节,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反复提及。

    搜狐   57 阅读   2022-06-18 15:03
  • 贾宝玉明明最喜欢林黛玉,为何却常常亲近其他女子?

    曹雪芹先生所写的《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说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该书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串起了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

    搜狐   78 阅读   2022-06-18 15:00
  • 为什么读坏书对人的影响很大?

    书籍分为很多种,要是从好坏的角度来区分,只能分为好书和坏书,要是不能明确界定好书和坏书,就只能把一些书定义为不好不坏的书,或者中性的书。人们认为,读好书对人产生好的影响,读坏书对人影响很大,读中性的书,对人影响不太大。那么,为什么坏书对人的影响很大?

    腾讯   84 阅读   2022-06-18 14:52
  • 跟着“非遗菜刀”传承人去“打刀” 感受百年技艺

    菜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知道一把好的菜刀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吗?走,跟着河南省郑州市李记菜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留柱一起感受一下百年技艺。 李记菜刀作坊就在李留柱家的院落里,不大的院子里摆放着一些锻刀设备,一把把锋利的菜刀就是用这些不起眼的设备打造出来的。

    腾讯   62 阅读   2022-06-18 14:50
  • 为何现在的诗歌没什么人读?

    当代诗遭遇了一个不好的时代,也遭遇了被遗弃甚至忘记的命运。大家都忙着挣钱,几乎没什么人读诗了。为何当代诗会有如此遭遇?

    腾讯   52 阅读   2022-06-18 14:48
  • 四书五经精华语句,堪称国学巅峰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腾讯   52 阅读   2022-06-18 14:46
  • 古代书生赶考需要巨额盘缠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古代穷书生进京赶考,所需巨额盘缠怎么解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科举考试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官位的垄断和世袭,使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了古代读书人的人生理想。科举制是农耕文明所有文官选拔制度中最具公平性的制度,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曾高度赞扬过科举制度。古代的读书人如果想通过科举制进入仕途,就要通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用一个不恰当但很形象的比喻来说,就好像是现代的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和公务员考试。

    趣历史   78 阅读   2022-06-17 18:54
  • 情志不遂的循贵妃:18岁被66岁乾隆宠幸,却因过生日而丧命

    一直以来,乾隆以风流多情著称,再加上执政时间长达63年,后宫佳丽自然是数不胜数,据说乾隆在66岁时,纳了一名19岁的秀女入宫,此女出身名门,深受晚年乾隆宠爱,但却情志不遂,因过生日丢掉了性命,她就是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

    腾讯   73 阅读   2022-06-17 18:52
  • 晚清军队为何战斗力如此低下?因为正规军不能战

    大清国至少在纸面上维持着一支亚洲最为庞大的陆军力量。但是这支纸面上最庞大的陆军中到底有多少可战之兵,我们翻开大清国的这笔烂账,一起来盘点盘点吧。

    腾讯   73 阅读   2022-06-17 18:50
  • 安徽界首为什么成了豫剧的“戏窝”?

    安徽的地方戏是黄梅戏,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豫剧竟然在安徽阜阳界首这个地方大火,豫剧名家荟萃,简单成了“戏窝”。

    网易   63 阅读   2022-06-17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