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几乎与仰韶遗址发掘同时,在河北钜鹿开始的古城发掘,揭开国博考古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博考古长足发展,蓬勃葳蕤。始以田野考古为主,后陆续开拓水下、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领域,设立专门机构,开一时风气之先。 今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国博考古也已走过百余年春秋。7月2日,“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用240余件考古出土代表性文物,展示了百余年来国博考古不断开拓进取的历程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腾讯 75 阅读 2022-07-02 11:49最近几天,贵阳市南明区解放路猫猫坡社区施工时发现清代古墓的一则消息引起了贵阳市民广泛关注。7月1日,经过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学院联合对古墓内清代棺木进行了考古清理和样本提取,初步判断墓主为清代女性。
腾讯 74 阅读 2022-07-02 11:4760岁的吴争仙,家住柯城区荷花街道。从1993年起,她就一门心思研究钩针技艺。 这些年,凭借手中的钩针,她为自己找到了人生价值,也为许多人带去再就业的机会。在她的带动下,1000多名家庭妇女实现“职业梦”。在近期公布的衢州2022年第二季度有礼标兵名单中,吴争仙榜上有名,荣获“创业之星”称号。 近日,记者来到吴争仙手工编织工作室,走进她用毛线编织的“世界”。
腾讯 73 阅读 2022-07-02 11:46红军时期,他是平汉线上对敌人致命一击的雄狮;抗日战争时期,他是与日寇盘旋数百次的卧龙;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以一个纵队分割战场、围歼全旅的战虎。 他是一个用手摸树皮的就能辨别方向的能人,也是一个为了心爱武器留在身边就不当长官的“幼稚孩童”,更是一个长征时期愿将仅有的食物让给战友的好人。 你要问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能够年少参军、随军长征、办学校、当校长......种种来看,他一定曾是一个热血青年,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军人的痴迷入的伍。有过年少轻狂,但却重情重义,不论是对待跟随自己多年的武器,还是同生共死的战友。
腾讯 66 阅读 2022-07-01 18:09“27、81、241......” “27、81、241......” 安徽省怀远县有一位老人,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这一串数字。 老人现在已经90多岁高龄了,小脑有些萎缩,糊涂的时候连儿女都不认识。 但这串奇怪的数字,他却从来没有念错过。这串数字一直萦绕在儿女的脑海中。 2018年,安徽淮北市采集军人信息,子女替父亲填写了名字。并连带着这串数字也上报了,查阅档案后,一段关于宋良友的血淋淋的历史展现在众人眼前...... 老人有着怎样的特殊经历?这串奇怪的数字背后又隐藏了什么信息?
腾讯 60 阅读 2022-07-01 17:09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位时,曾经编撰了一本叫做《皇明祖训》的书,传示后代子孙,并且要求他们务必遵守。 祖训中条条框框,要求繁多,大到如何治国,如何管理大臣,小到午饭不能吃太饱,没事不许出去瞎溜达,都有明确的规定。
腾讯 62 阅读 2022-07-01 17:07你一定以为,康乾盛世之下百姓生活幸福、丰衣足食,一派繁荣之景。 不过真实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现实恰恰相反:百姓终日战战兢兢,过得十分艰难! 这是为什么呢?
趣历史 62 阅读 2022-07-01 17:02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做尼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为什么去当尼姑,进而又是怎么取代了李家的天下? 一代女皇武则天,又被世人称做武媚娘,(公元624年-公元705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后又成为了李治的皇后,最后自己执掌天下,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趣历史 65 阅读 2022-07-01 17:00西汉建元二年,张骞奉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西域,共历时十三年才回到都城长安。在这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张骞不仅开辟了丝绸之路,还将许多不曾有的东西引进了中原,其中就包括胡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胡桃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为什么却改名成了核桃?
趣历史 56 阅读 2022-07-01 16:58朱塞佩•卢梅里奥,意大利木雕艺术家。1947年出生于意大利加雷西奥地区皮埃蒙特一个山区的小村庄。自学成才的他,用木头雕塑动物和人物都十分的灵动,在这里欣赏他的动物木雕作品,感受木头在他手中变成神奇的创作。
网易 63 阅读 2022-07-01 16:56《后汉书·黄琼传》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李可染在重庆一鸣惊人,还则罢了。蛰居十年,大鹏展翅,居然“扶摇直上九万里”,就难免令人侧目了。
网易 71 阅读 2022-07-01 16:53三年前,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如今,修复工作仍在进行中,而位于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的一场展览则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们能够即刻“走进”巴黎圣母院,观众可以在展览中听到教堂的风琴,参观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
网易 31 阅读 2022-07-01 16:51张爱玲在中国读者中可谓是家喻户晓。她的小说经久不衰,她的作品是书店里的畅销书,往往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我自己也赶时髦,读过她的一些小说,还买了好几本她的书。张爱玲原名张煐,说来有趣,爱玲,其实是她英文名字的中文翻译。张爱玲七岁就开始写作了,十二岁开始发表作品,逐渐名气渐长,成为文坛明星。她于1955年赴美国定居,从此再没有回到中国,于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很多人都知道,张爱玲是晚清著名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张爱玲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张爱玲的母亲。
搜狐 44 阅读 2022-07-01 16:46他是名门之后,位列清末四公子之一,也被誉为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他因“戊戌变法”被朝廷革职,后来袁世凯称帝委任为参政议员,他坚辞不就,日本人侵华想借其名声拉拢他出山,他愤而绝食而亡,他叫陈三立,但比起他的儿子陈寅恪的声名来说,就差得太远了,现在实在是不大为人所知。
搜狐 37 阅读 2022-07-01 16:44中年人在职场,对同事间各种“勾心斗角”的“戏码”早已经司空见惯,“装傻充楞”也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尤其是在遇到以下几件事时,让自己做一个“傻瓜”,才是明哲保身之举。
搜狐 45 阅读 2022-07-01 16:42金玉良缘、木石姻缘的争论,源自《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 按照红楼前半部分的情节,林黛玉、薛宝钗俨然成了知心闺蜜,不是姐妹,胜似姐妹。可续书中黛玉病重之际,在贾家人、薛家人的共同欺骗下,贾宝玉迎娶了宝钗。
搜狐 62 阅读 2022-07-01 16:40对联是中国历史中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学表现形式。据史书记载,对联最早出现在明代,但它的雏形——桃符却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时间的沉淀,对联也从上层社会的专属消遣,转变成了民间盛行的一种文学载体,得到了上至九五之尊,下到黎民百姓各阶层的喜爱。 作为历史上自命不凡的天子之一,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天下第一”。除了诗词以外,他的很多对联的小故事也流传了下来。作为皇帝的乾隆自然习惯出上联,这也就为他手下第一号才子——纪晓岚宣扬了才名。一次乾隆出了个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机智的对出下联,并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
搜狐 37 阅读 2022-07-01 16:36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之别。每本书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只要能带给我们收获和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好,就是值得我们读的好书。 到底该读大家推荐的经典书籍、畅销书籍,还是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我觉得要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否则即便读了很多书,也达不到阅读的效果。
搜狐 40 阅读 2022-07-01 16:33菊花图案的一元、荷花图案的五角、兰花图案的一角硬币,收藏界统称为新三花。 那么这枚荷花5角硬币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腾讯 41 阅读 2022-07-01 16:26近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在浙江省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展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编纂的一套中国绘画图像文献集成,自2005年启动至今共收录海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12479件(套)。
人民网 45 阅读 2022-07-01 14:58过去三个多月里,树皮画、古琴、广彩、扎染、微型龙舟模型制作、粤剧……更多年轻人通过直播间了解到其中的“非遗之美”。 比如,一幅幅由树皮加工制作而成的画作——白狼林俗树皮画,被当成伴手礼公开亮相。据介绍,阿尔山白狼林俗树皮画的原材料取自当地的桦树,经自然剥落后有超过40种颜色,再经加工处理,可设计制作成为精美的树皮画手工艺品。随着这些画作更多走入大众视野,当地村民也由此增加一份收入。
人民网 45 阅读 2022-07-01 14:57为了给参观莫高窟的游客提供全新体验,敦煌研究院7月1日推出“建筑”专题游览线路,全方位呈现敦煌石窟形制、壁画中的建筑类型及莫高窟实例建筑遗迹,这是该院对敦煌石窟当代文化价值传播途径和展示方式的又一次尝试与探索。
光明网 50 阅读 2022-07-01 14:51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发展至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来技法,于绘画技法、表现方式和风格特征等方面均有创新与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完善体系。
光明网 47 阅读 2022-07-01 14:50“境由心生——沈阳故宫院藏明清文人书画展”6月30日在沈阳故宫师善斋、协中斋开展,通过戴进、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作品共同展现与诗词共生的文人画。
光明网 28 阅读 2022-07-01 14:47记者30日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7月1日起,上海将有更多国家A级旅游景区开门迎客。其中,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等4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全部恢复开放。
光明网 23 阅读 2022-07-01 14:45712年,唐王朝的新任掌舵人李隆基即位,庙号:唐玄宗。唐玄宗统治时期,主要年号是开元。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腾讯 63 阅读 2022-06-30 17:11历史上忽必烈曾经发兵征伐日本,导致日本念念不忘,于是终元之世,日本不与中国同好。那么明朝初期与日本的外交关系是怎么样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明朝开国以后朱元璋就派使臣持国书去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意思是宣告:元朝已经灭亡,现在中国是大明王朝,你们诸国赶紧奉大明为“正朔”来朝贡。高丽、安南、占城三国都很顺从,立刻遣使赴明称臣朝贺,惟独日本没有任何反应。
趣历史 57 阅读 2022-06-30 17:08李白有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白笔下的兰陵美酒,到底是郁金还是郁金香酿制的? 根据史料的记载,兰陵美酒最早酿造于商代,古卜辞中有郁鬯酒。《周礼注疏》“鬯人所掌者,是秬米为酒,不和郁者。若祭宗庙及灌宾客,则鬯人以鬯酒入郁人,郁人得之,筑郁金草煮之,以和鬯酒,则谓之郁鬯也。”关于兰陵美酒的酿制,农学家贾思勰还在其著作《齐民要术》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具体流程有整米、淘洗,煮米、凉饭糖化,下缸加酒、封缸贮存、起酒等。
趣历史 65 阅读 2022-06-30 17:04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在东汉末期烽烟四起的年代,曹操以一个名微众寡的小军阀起家,最后能战败群雄,统北方,与他重视阵才,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著名的“唯才是举”政策,就是他为了广罗人才而亲手制定的。今天就让小编给大家聊聊曹操非常欣赏的一位文人王俊。
趣历史 54 阅读 2022-06-30 17:03最近,一本《中国艺术3000年》(原《中国艺术史》第二卷)由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该书的作者奥斯卡·明斯特伯格(1865—1920)是德国东亚艺术史学家、收藏家。曾多次到访东亚,对当地的人文产生浓厚兴趣并出版了一系列与艺术史相关的著作。其煌煌巨著《中国艺术史》第一卷、第二卷分别于1910年、1912年首次出版。
网易 79 阅读 2022-06-30 17:001972年1月10日,北京八宝山公墓礼堂,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即将举行! 天气非常的寒冷,毛主席的突然到来,让在场的所有人心头轰然。在追悼会的现场,有一幅长达72个字的挽联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网易 64 阅读 2022-06-30 16:58在同济大学看到了这样8个大字,“同舟共济,继往开来”,这8个大字,非常有特点,以“启功体”为主要格调,同时写出了一种瘦劲的感觉,不仅如此,还有一种内秀,让人一见倾心,更没曾想到的是,这8个大字是出自乔石之手,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他题写了这样的8个大字,可谓是意味深长,不少朋友看到后,也是赞叹不已,纷纷说道,这样的字迹完胜书法家,比书法家写得精彩,还有的朋友说道“这简直就是书坛天花板”,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番吧。
网易 59 阅读 2022-06-30 16:5630日,记者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日前,该所历经一年有余,实施完成所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并通过验收。此次项目保护对象为8件唐代织锦和1件元代织金锦袍服,均为青海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重要墓地出土珍贵文物,其中一级1件、二级1件、三级7件。
中国新闻网 61 阅读 2022-06-30 16:5329日,走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南尖塔镇南甸村的一个僻静小院,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园花草,雅致安宁。河北省级非遗项目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传承人许晓芳的工作室就在这里。
中国新闻网 64 阅读 2022-06-30 16:526月30日上午,一场以“‘荷’你在一起”为主题的荷花插花艺术沙龙在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花王居进行。润•花道创始人润嫔妙手插“荷”,与嘉宾们一起赏荷插花。
搜狐 109 阅读 2022-06-30 16:496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8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184天(闰年则还有185天)。 “世界很大、风景很美、机会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小块阴影里。”
搜狐 95 阅读 2022-06-30 16:45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人物,他以背信弃义著称,被张飞称作“三姓家奴”,这个人就是吕布。然而在近代,却有一个同样屡次叛变的风云人物,其叛变之频率怕是吕布也自叹不如,这个人就是冯玉祥,人称“倒戈将军”。
搜狐 59 阅读 2022-06-30 16:43最近爆火的新晋网红董宇辉老师,双语带货、出口成章、直接把直播间变成了知识盛宴。 卖大米时他说: 我没有带你去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我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的微风, 我没有带你去看过沉甸甸地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 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可以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
搜狐 61 阅读 2022-06-30 16:37刘皞,1980年出生于南京,曾先后师从油画家杨飞云、万基元、朱春林、黄胜贤、张晓鹏等先生习画,其创作的油画作品曾入选澳门回归15周年画展。涉足绘本创作之后,2019年他凭处女作《阳伞卡蜜儿》获得了第二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银奖。近日,其以莫奈、梵高、卢梭等经典画家的作品为主题创作的“艺术启蒙系列绘本”《阳伞卡蜜儿》《追光的向日葵》《丛林奇梦》和《巨石记》由禹田文化及晨光出版社合作出版,这些绘本将名家名作与故事巧妙结合,试图铺就一条孩子亲近名画的小径。
搜狐 57 阅读 2022-06-30 16:347月1日起,中国航海博物馆将恢复开馆。精品文物重新亮相,还有南越航海大展,更有崭新的大航海之旅,都要与参观者相见。 据馆方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实行“错峰、预约、限流”管理,日接待观众按照不超过50%最大承载量的标准进行管理,实行实名制预约购票。观众可通过“中国航海博物馆”官方微信以及携程、大众点评(美团)等渠道在线实名预约购票。入馆检票时需核验本人身份证。
腾讯 55 阅读 2022-06-30 16:30一、上山文化 代表性文化遗址:浦江上山遗址(金华市浦江县) 时间:距今约9000-11000年 探索发现:出土80多件陶器,出土大量石球,石磨盘等。发现了稻作遗存,此发现将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了2000年。
腾讯 67 阅读 2022-06-30 16:29中国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不仅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而且在古代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彼此交流较多,起源于中国的制瓷技术和中国产的瓷器在中国本土以外的生产与使用也最早出现在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它们是中国瓷器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文化影响的开始。
人民网 22 阅读 2022-06-30 16:25赵涌在线《37周年庆金银币精品特场》于6月27日晚圆满收官,本场共成交藏品343项,成交率90%,成交总金额达到了436.63万元,创近期新高! 本次专场为各位藏友征集到一批目前市场中最热门的珍稀品种及大众精品,而其表现也是不负众望。老精稀品种本就存世稀少,再加上高分以及满分评级,买家争抢空前激烈。新人的涌入,对老精稀版别以及发行量的探讨研究也推动了整个板块的前进,价格屡创新高。
新浪 39 阅读 2022-06-29 11:28婚姻,主要是指男女结为夫妻。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婚姻制度也是在不断地推进,从最初原始社会的群婚,到西周的比较完善的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标志着中国婚姻法历史逐渐走向成熟。 任何立法的事情,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出台政策即可,都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间暴露出很多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探究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制度。同理,婚姻法也是如此,今天就来探究一下秦朝婚姻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
腾讯 35 阅读 2022-06-29 11:25你知道历史上哪个皇帝最抠门吗?纵观历代皇帝如果要比抠,那他绝对是无人能比。他就是清朝的道光皇帝。其实与其说抠门,还不如说穷。1820年,嘉庆帝病死后道光继位。给道光留下了个烂摊子,不管是财政、民生还是边防,已经是千疮百孔。官僚腐败,不管是京城官员还是地方官,各级衙门,已经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甚至连道光都感慨已无力挽回大清了。
腾讯 34 阅读 2022-06-29 11:23南北朝是一个政权频繁更替的时代,特别是北魏灭亡后,这个进程就更加迅速了,东魏存在仅十五年,就被高氏的北齐替代,北齐维持了二十七年,又被北周所灭。而西魏存在二十年,由宇文泰后人的北周替代,北周仅仅经历五任皇帝,最后整个北方并入了杨坚的隋朝。我们今天要将的就是北周的的一位权臣,在北周短暂存在的二十四年中,这个人把控大权长达十五年,他就是北周太师宇文护,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趣历史 36 阅读 2022-06-29 11:20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又何况是饮酒成风的盛唐时期。就连白居易也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首诗中的“蚁”到底是指什么?
趣历史 34 阅读 2022-06-29 11:17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穆宗的第三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年仅10岁的朱翊钧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从1572年到1620年,万历做了48年的皇帝。令世人哗然的是,在这48年中,万历皇帝连续28年不上朝。
趣历史 42 阅读 2022-06-29 11:15第六届画廊周北京正式开幕,迎来30余家参展画廊与非盈利机构的近40场精彩展览。6月28日至7月3日期间为公众日(共6天),一次看全北京艺术圈的“正在发生”。
网易 37 阅读 2022-06-29 11:11书法初学者,如果不得法或审美基础弱,或没有名师引导,就很容易犯一个低级错误——会把自己鉴赏不来或不喜欢的某书法作品说成是“丑书”,若是面对名作,如王羲之的《姨母帖》,要么选择性沉默,要么愣头青一般地质疑:“如果去掉王羲之落款,大家还会说这件作品好吗?” 这种质疑,是典型的“形而上学”。难道盖住王羲之签名后《姨母帖》就没了技法、失了韵致、没了古质?难道谁都能这么写了?哪有自己窝在井底却嫌天空太小的道理。
网易 43 阅读 2022-06-29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