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水浒传》中强势的女艺人白秀英之死谁之过?

    郓城县都头雷横,一日闲来无事,听帮闲(没有固定职业而专靠他人豢养为生的人)李小二说东京新来了一个色艺双绝名叫白秀英的粉头,在勾栏里说唱诸般品调,吹弹歌舞戏曲无有不精,赚得人山人海价看。雷横听了便和那李小二一起来到勾栏,只见门首挂着许多金字帐额,雷横进去在青龙头上第一位坐了。那戏台上,正做笑乐院本(一般 指滑稽小戏,在正戏之前演出)。不一会儿,锣声响起,白秀英走上戏台,参拜四方, 豆般点动,拍下一声界方,吟首诗后,"说了开话又唱,唱了又说,合棚价众人喝采不绝。"

    搜狐   103 阅读   2022-04-24 15:21
  • “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亮相深圳

    即日起至7月3日,深圳万象天地携手迪士尼、UCCA集团旗下UCCA Lab联合呈现“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深圳站”。作为深圳万象天地五周年艺术季启幕大展,其在非常规展览空间内呈现57位(组)国内外艺术家以米奇为主题展开的全新创作,通过绘画、雕塑、书法、装置、声音、非遗、新媒体、文献等多种媒介塑造这位老朋友的新面貌,30余位(组)中国艺术家参与创作。

    搜狐   34 阅读   2022-04-24 15:07
  • 从书中寻找精神的原乡,中外皆然

    读书,不仅能够探寻自己的文化根脉,也可放眼世界的辽阔、文化的多样,“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一杯茶,一本书,斜靠沙发,徜徉书乡很快就让自己远离喧嚣进入另一个境界,那里有暗香浮动,那里有柳暗花明,那里有潮起潮落,那里有怆然叹息……记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去世前夕,笔者刚刚读过年轻时死活读不进去的《百年孤独》,领悟到这位天才文学家魔幻般伟大;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笔者又恶补了其系列作品,领略了东方“高密版”魔幻,其共通之妙,只有读书人才能意会。

    搜狐   72 阅读   2022-04-24 15:05
  • 残疾雕塑家周长青:让屈原“复活”,使陆逊“重现”

    4月中旬,全国百强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民间故事之乡——湖北省宜都市召开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皆为该市文学艺术界翘楚。 雕塑作品,成为文化标识人文景观 在这些精英中,有位虽一瘸一拐,但颇具艺术家气质的残疾老者倍受瞩目。

    搜狐   54 阅读   2022-04-24 15:01
  • 42种图书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

    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1年度“中国好书”日前揭晓,共有42种图书入选。其中,年度荣誉图书2种,主题出版类9种,人文社科类8种,文学艺术类14种,科普生活类4种,少儿类5种。

    人民网   38 阅读   2022-04-24 14:59
  • 梁晓声:我正在做“退场”的事情

      “我现在正在做‘退场’的事情,这将是我的倒数第二本长篇小说。”梁晓声日前在媒体面前透露自己的“退场”计划,这位著名作家提到的“倒数第二本”,是其近期推出的《中文桃李》。   此前,根据梁晓声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在此间掀起观看和讨论的热潮,梁晓声耗时8年写就的《人世间》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起,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被认为写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历史逻辑,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光明网   103 阅读   2022-04-24 14:55
  • 在图书馆里遇见最好的自己

    4月23日,广州图书馆“第七届广州读书月发布会”以在线方式通过“广图直播”、广州图书馆微博和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直播以广州图书馆首部自制口述纪录片《风正帆悬——口述广图40年》预告片作为开始,随后公布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好读者”、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等奖项。当天,亦揭晓了第四届“广佛同城共读”候选书单,《文化的原乡》《海上丝路之舶来珍品》等10本图书入围候选。

    光明网   84 阅读   2022-04-24 14:49
  • 长篇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新时代文学的新收获

    “《西海固笔记》是一个作家对时代的致敬,同时也是新时代文学的新收获。”著名作家季栋梁长篇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这部作品被认为以贴近现实的创作,见证宁夏西海固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

    光明网   69 阅读   2022-04-24 14:46
  • 日军躲进炮楼我军强攻不下,一老农自告奋勇:简单,让我来

    我国有多少雄伟壮观的建筑出自劳动人民的双手,彰显了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气势恢宏的紫禁城,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凝结了多少人民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 而不仅仅是在艺术瑰宝中,在战场上,同样也离不开人民的智慧,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涌现出了多少草根英雄和他们创造性的作战方案,令人称道不已。

    腾讯   49 阅读   2022-04-22 18:37
  • 让中国长期处于大一统格局的人,其实是刘邦,而非秦始皇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的存在在全世界都算得上另类:因为打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中国就长期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中华天子管辖的版图,差不多和欧洲大小差不多。这让欧洲各国的君主十分惊讶和羡慕。

    腾讯网   128 阅读   2022-04-22 18:35
  • 古玩收藏的禁忌!知道了就千万不要犯

    一.不能总是听别人说,否则这就是犯了古玩收藏的大忌。 一件藏品好不好,一定要自己的主见与看法。玩古讲究的就是一个心态,你认为对的就买,不对的也不要发表任何意见。 随着市场的变化,价格是会受影响的,万一价格下跌这急钻在钱眼里的人就会痛苦不堪。 真正的收藏,不是唯利是图,而是古玩的价值。玩的是情怀,是素养,是精神。 那收藏古玩是为了什么?

    百度   56 阅读   2022-04-22 18:32
  • 清代仕女画中美女形象:天寒翠袖薄 倚风娇无力

    中国各个朝代对女性审美要求都是不同的,反映在中国人物画审美上,两汉讲究神态朴实意境为美,魏晋南北朝以宽大衣袖衬托女子的清秀俊朗为美,开放的唐代则以“丰肥”华丽为美,而到了清代,仕女画却要求以“纤瘦”为美,呈现出一种悲愁、凄清、弱不禁风的病弱之态,以获得一种惹人怜爱的“孱弱”之美。美人形象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如此,翻开小说《红楼梦》,形容林黛玉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如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的句子。

    网易   142 阅读   2022-04-22 18:27
  • 威尼斯双年展明开幕:探索时代的“超现实主义”

    受到疫情影响,经过一年的延期后,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当地时间明天(4月有23日)开幕。 本届双年展创下了女性艺术家参展人数之最,超过80%的参展艺术家为女性。展览以出生于英国的墨西哥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利奥诺拉·卡林顿的短篇故事《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为题,探讨后人类、变形、生态等议题,而展览本身也如同一场超现实主义在这个时代的复兴。

    网易   64 阅读   2022-04-22 18:24
  • 画家来支钢:不知道是我在画烟云,还是烟云在画我

    来支钢,号云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安徽蚌埠,现居北京、深圳。200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2005年进北京画院“李小可艺术工作室”研修。曾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的优秀奖。2018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传承与开拓——来支钢积墨山水画集》。曾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杭州、日本、中国台湾等地举办画展。代表作品有《崛起》、《艺·道》、《云道》、《峡道》、《大潮》、《圣域》、《黄山烟云》、《长江三峡》等。

    腾讯   77 阅读   2022-04-22 18:22
  •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新式馆徽亮相

    近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公布了2022版馆徽,这是自2008年老馆徽发布以来,时隔14年后的全新演绎,主要应用于宣传及文创。近期,新馆徽将在该馆推出的新品文创环保手提袋上首次实体亮相。

    腾讯   53 阅读   2022-04-22 18:19
  • 武侠小说中闯江湖的高手们靠什么吃饭,郭靖竟靠出身

    出自大师之手的小说作品和劣质小说之间有何区别?在笔者看来,相比于粗制滥造的一些小说作品,大师之作不论是基于现实世界虚构和新增了多少新的设定,都能够自圆其说,而不至于处处BUG。如今一些网络小说的漏洞就在于不食人间烟火,以至于笔下世界让人感到宛若一个泡沫,一戳即破。

    搜狐   51 阅读   2022-04-22 18:17
  • 苏轼大喊:庙中秃驴何在?小和尚巧妙回怼,成就千古绝对

    庄子说:“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只人,是谓至贵。” 作为宋代词坛最受欢迎的大家,苏轼可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历经磨难却始终昂扬向上,豪放洒脱,令人敬佩。

    搜狐   136 阅读   2022-04-22 18:12
  • 爱德华·蒙克晚期绘画手稿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 1863—1944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 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搜狐   50 阅读   2022-04-22 16:36
  • 从“建筑阅读”到“听见文都”,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

    不久前,短音频专辑《建筑可阅读》收听量已近30万。专辑一共30集,向每一位听众讲述上海经典建筑的前世今生,延续城市文化、保留城市记忆。上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听众能通过专辑,走进上海、体验上海、爱上上海。

    搜狐   109 阅读   2022-04-22 16:23
  • 失踪21年的两本达尔文珍贵笔记,被匿名归还

      今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馆长杰西卡·加德纳收到一份“礼物”——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的两本珍贵笔记,在从图书馆失踪21年后,被人包装得严严实实的完璧归赵了。   日前,剑桥大学图书馆在其官网首页,“浓墨重彩”地讲述了这场极富戏剧色彩的失而复得之事。

    新浪   183 阅读   2022-04-22 15:09
  • 曹操在处决吕布时,为何曹操要去问刘备的意见而不是郭嘉?

    根据相关记载,曹操曾想将吕布收为己用,这时候刘备在旁边说了一句:“曹公,你忘记了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原和董卓的么?”于是曹操下令杀死吕布。这件事情,是可以讨论的。看上去吕布之死是因为刘备说了那样一句挑拨离间的话,最终曹操痛下杀手。其实,曹操真的想留吕布吗?答案是否定的,吕布这个人反复难养,不止一次反叛自己的主公。而曹操可能是三国时期最会使用人才的统帅,对于吕布这个人是杀是留恐怕内心早已经有决断。但是曹操为什么要问刘备意见呢?

    腾讯   179 阅读   2022-04-22 14:55
  • 细数明朝历史剧中的“那些事儿”

    对历史的了解程度,对历史及当下的思考,才是历史剧是否出色的关键。 清宫剧数不胜数,但明朝的戏真不算多。 算来算去,就《大明王朝1566》《朱元璋》《洪武大案》《江山风雨情》,以及正播的《山河月明》这么几部,算是围绕几位皇帝,把明朝故事讲得比较正经的作品。 其中《大明王朝1566》,是以嘉靖帝朱厚熜为核心,把几百年前的社会掰开揉碎了讲,成就了这部历史剧的巅峰之作。

    腾讯   162 阅读   2022-04-22 14:52
  • 刘备的最后一封遗书为什么留给赵云呢?

    夷陵大败之后,刘备心力憔悴,又气又急,不久病重,眼看不久于人世了。刘备自知时日无多,赶紧命人前往成都,招来了李严、孔明、赵云等人,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

    趣历史   192 阅读   2022-04-22 14:47
  • 历史上项羽死后,刘邦都做了哪些事情?

      楚汉之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人生在世,并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有的时候甚至连自己的行为也都无法掌控,就例如古代的项羽与刘邦,两人曾经结为兄弟,可惜最后却兵戎相见,并最终以项羽在乌江自刎的结局收场。

    趣历史   187 阅读   2022-04-22 14:44
  • 一千多年前一幅古画,放大发现一样现代物品

    古今中外许多流传下来的名画都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的存放在博物馆里,有的被一些收藏家收藏,但是无论画作存放在哪里,画中的意境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并给人留以无限的遐想。当学者在研究古画的时候,总可以从中体味到历史的厚重感,并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网易   40 阅读   2022-04-22 14:39
  • 黄庭坚:数百年来懂草书者,只有张旭、怀素和我

    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宋代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更加特殊的是,这种地位几乎由一个人以一已之力所造成——他就是黄庭坚。

    网易   166 阅读   2022-04-22 14:36
  • 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终评入围项目出炉

    4月22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网站获悉,“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公布了35项境内展览和4项出入境展览终评入围名单,河南省2项展览成功入选。

    腾讯   26 阅读   2022-04-22 14:33
  • 夏季马上要来,让古画里雪来解解热

    古人眼中的冰雪世界,有风雪、江雪、夜雪、春雪、暮雪、欲雪、雪霁,种种气象,各有妙趣。寒云欲雪、冬阴密雪、冬阴霰雪、翔风飘雪、山涧小雪、回溪远雪、雪后山家、雪中渔舍、舣舟沽酒、踏雪远沽、雪溪平远、绝涧松雪、松轩醉雪,雪景入画的主题也是纷繁多样。

    腾讯   34 阅读   2022-04-22 14:31
  • 博物馆原来还分这么多类型,不是专业人士可能真就不知道!

    说起博物馆,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博物馆遍布世界各地,谁还没进去过参过一下呢?先不说你在参观的过程中收获了多少知识?但就拿博物馆来说,你对它真的了解吗?你知道它有几种类型吗?

    腾讯   161 阅读   2022-04-22 14:27
  • 构图巧妙 意境唯美——画家肖静作品欣赏

    肖静,女,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巴南区美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重庆分院理事,重庆民盟画院副秘书长。主攻小写意花鸟画,作品多次刊登于各类杂志及书画报,部分作品被院校及博物馆永久收藏。

    腾讯   160 阅读   2022-04-22 14:25
  • 读书4年,写作3年,全职妈妈有了这三个变化

    每天都有新发现。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每天都要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但每天又不尽相同。这种不同是读书带来的,也是成长带来的。 4年前,我不知道自己会坚持每天读书,更不知道可以通过读书和写作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于书,有种近乎痴迷的热爱,爱它的渊博,爱它的安静,更爱它对我源源不断的滋养。

    搜狐   35 阅读   2022-04-22 12:32
  • 《悲惨世界》为何永不过时

    雨果的《悲惨世界》出版于1862年,在长篇小说中也可谓巨制,共5卷365章,字数超过65万个法语词。在这个速食时代,能潜下心来啃下整部小说的已经不多,加之原著三分之一篇幅属于题外话,并不推动剧情,徒增了阅读门槛,也间接鼓励更多人通过影像等改编作品来了解这部经典名著。

    搜狐   75 阅读   2022-04-22 12:29
  • 读书,与高过自己的灵魂相遇

    人间四月天,最美读书时。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推出《问卷·第三季》,希望在碎片化信息时代,人们不要放弃纸质阅读;在电子化的趋势下,依然保有对于纸质书的热爱。 与前两季问卷不同的是,本季特请出史航、郑渊洁、肖复兴、唐小兵、傅光明、李冬君和袁一丹七位《天天副刊》的老朋友、资深爱书人士作为问卷“出题人”,他们把对于阅读的思索融入了题目中,在高质量的提问与回答中,读者们可以领略到阅读给人类带来的喜悦与力量。

    搜狐   30 阅读   2022-04-22 12:26
  • 品读文学经典,人民网书香之夜即将播出

    4月23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人民网“文艺星开讲”将推出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书香之夜,邀请雷佳音、易烊千玺、王凯、秦海璐、胡军、王雷、李小萌等文艺工作者,以及作家冯骥才、梁晓声、麦家一起诵读文学经典,讲述阅读故事,从书本中感悟读书之美。4月23日20点,一起读经典!

    人民网   77 阅读   2022-04-22 12:20
  • 当节气遇上文化节目:中国故事,怎么拍才好看?

    20日,《谷雨奇遇记》播出,其相关话题很快登上了热搜。有人用“空灵淡雅”来形容它的画面,也有人说,它拍出了节气的文化内涵。 “中国节气”系列节目总导演陈雷21日在接受中新文娱采访时表示,《谷雨奇遇记》是“中国节气”系列的第二期,主题立意是“美好生活”,“好的文化节目,应该贴近生活。”

    光明网   171 阅读   2022-04-22 12:15
  • 疫情之下书香回归:看似走远 却在归途

      随着2022年全民阅读日的临近,对读书的关注成为热点。疫情之下,实体书店持续承压。但直播卖书、APP听书、网络阅读等新业态纷至沓来。书香看似走远,却在归途。   江苏省全民阅读办和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21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度该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的主要结果。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省的纸质图书阅读率、阅读量双双下降。但人均阅读时长和数字阅读率、数字阅读量出现增长。被调查居民人均每天阅读时长为77.79分钟,同比增长7.32分钟。

    光明网   79 阅读   2022-04-22 12:13
  • 明朝16个帝王的名字连起来有何规律?

    每一个人在自己出生的时候都会被父母起一个姓名,虽然有很多人的姓名完全一致,但是这也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人身专属,对于我们也是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的。在取名这一方面,不仅需要好听上口,同时还需要拥有着美好的含义,这也是门学问。现在的人们起名字总体也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了,对于古代那些有文化的人们来说,他们有的时候不仅要讲究有含义底蕴,还有仔细查询生辰八字,相当的复杂。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他们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更加讲究,古代皇帝的名字一般也都相当棒。

    趣历史   40 阅读   2022-04-21 16:16
  •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藏品

    4月20日,“大运有我 传承记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藏品征集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据悉,博物馆筹办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文物藏品征集工作已经开始,预计将在成都大运会开幕时正式开馆。

    国际在线   51 阅读   2022-04-21 16:13
  • “塑者归来”150余件展品再现华人艺术家熊秉明哲思

    在熊秉明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塑者归来——熊秉明艺术回顾展”正在进行中。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展出熊秉明雕塑、绘画、书法等诸多艺术门类作品150余件,通过塑“己”、塑“人”、塑“物”三个部分展现他的艺术人生与哲学思考。

    腾讯   50 阅读   2022-04-21 16:10
  • 临摹别人书法卖1230万,和原帖相差甚远,只因一人喜欢

    临摹在艺术界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不仅是绘画,还有书法作品,但是临摹别人的书法作品,还拍卖出了天价,这是怎么回事了? 临摹别人的作品成为传世名作这样的事并不是没有,但是很少见。例如“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唐太宗李世民就令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各拓数本,在拓好之后,赏赐给王子大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这种的拓写王羲之的佳作,从而出现了“洛阳纸贵”的现象。

    搜狐   45 阅读   2022-04-21 16:06
  • 联合国中文日的《禅意之妙》书画展

    当地时间4月20日,为庆祝2022年联合国中文日,联合国中文翻译处、中国书会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禅意之妙》书画展,展出9位知名华人艺术家的禅意书画作品。

    搜狐   48 阅读   2022-04-21 16:03
  • 贵州融合传统与科技 打造“活态博物馆”

    近年来,为打造“活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展示本地多姿多彩的历史文物和民族文化,并不断创新社教活动方式,实现从“看”到“玩”、从“欣赏”到“参与”、从“个体”到“集体”的观展方式的改变。

    环球网   107 阅读   2022-04-21 11:57
  • 东汉末年第一武将,让群臣敬佩皇帝出迎,董卓也忌惮不已

    东汉末年分三国,群雄辈出,是我国历史中最华丽的篇章之一,在别的时代能够称霸一方的武将,在三国时期可能连第二梯队都排不上,因为那时勇猛的人实在太多了,可因为一些小说传记的影响,还是有一些优秀的武将被人所遗忘。

    腾讯   180 阅读   2022-04-21 11:54
  • “慈禧后人”辽宁赫庆龄:痴迷阿哥梦,上相亲节目让人下跪

    清朝退位已经一百多年了,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在生活中看到有清朝人的姓氏,因为他们随着清朝的退位,很多都已经改了姓氏,融入了汉族姓氏之中。 但就是这样,他们也留下了蛛丝马迹,让人去追寻,比如很多家庭还是保存自己清朝时期的家谱,这就给后人留了一个念想,原来,我们祖上还是皇亲国戚,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多少可以增加一点家族自豪感。

    腾讯   198 阅读   2022-04-21 11:53
  • 1972年伟人为何放弃向日本索赔?看周总理解释才知伟人高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民,但是泱泱华夏却遭受了一次重大的挫折。那就是在清王朝的末期,我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路八国联军纷涌而来,想将中国分而食之。 虽然他们没有达到他们最终的目的,但是接踵而来的是日本。在日本的不断侵略与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抗争的过程中,中国最终赢得胜利,但是面对日方应该给与我们的战争赔款,领袖却选择拒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腾讯   267 阅读   2022-04-21 11:49
  • 中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艺博双年展:南华东

    书法蕴藏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哲理内涵,是书家的人文修养、思想感悟的综合反映。书法线条的神采来自笔意和笔力,讲究力、意、势、气;优秀的作品不仅仅是点画之间的形式美,最重要的是释放出人格美和情感美。书法的落笔成趣,郁勃纵横等层面,无不是历代大家在民族文化炉冶中熔出的结晶,它既是艺术的经验,又是艺术的新课题。书法就此而言,当代书法家南华东先生的作品;其显著特点就是古朴遒劲,笔法灵动,结字俊美,韵致高雅,以自己的情感、心智注入书法创作中,体现出生动、洒脱,表情达意的特点。

    腾讯   638 阅读   2022-04-21 11:44
  • 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孔子主要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记载反映其思想成果和人生风仪的《论语》,不过是他和弟子日常言行的对话记录。这部对中华文化浩瀚长河起到挖掘河床、疏浚河道作用的早期元典,虽然并非文学类著述,但它于不经意间谈“诗”说“文”的布局落子,却如经天日月,不仅强光聚焦文学源头《诗经》,让我们领略中华文学开场大戏的精妙绝伦,而且从遥远高台为中国文学巨大山脉的延伸和拓展,勾勒出基本走向的路线图和绵延起伏的天际线。

    搜狐   173 阅读   2022-04-21 11:41
  • 戴焕VS周婉京:川端康成在何种意义上代表了日本的美学?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三部代表日本美学的巅峰之作——《雪国》《古都》《千只鹤》,成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诺奖”评委在颁奖词中评价他,“以非凡的敏锐,和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其笔调中的悲哀、虚无之美与根植于日本文化中的物哀美学相呼应。

    搜狐   185 阅读   2022-04-21 11:39
  • 世界读书日,王蒙、濮存昕、萨日娜等邀你“开卷品书香”

    雨生百谷,润泽万物,书启心智,通达人生。 为庆祝第27个世界读书日,4月23日10点至20点30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精心制作的《开卷品书香——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将在央视综艺频道、央广文艺之声频率播出。当日13点至23点,文艺节目中心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4·23全民阅读十小时直播活动”将在央视频、央视文艺新媒体矩阵、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媒体矩阵上线。届时,总台主持人将与来自各行各业的爱书人,相约第27个世界读书日,多维度展现阅读于润物无声中激起的电光火石。

    搜狐   199 阅读   2022-04-21 11:36
  • 沃霍尔、梵高巨作亮相香港

    佳士得纽约拍卖精选预展20日在香港举行,梵高、沃霍尔、莫奈等巨匠的杰作登场亮相,其中,沃霍尔的《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预估拍价约2亿美元。

    搜狐   177 阅读   2022-04-21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