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齐白石的水族画作,传承了中国绘画的精髓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齐白石的水族画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具体的继承来源于清代的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早在1902年和1907年,齐白石就先后临摹过李方膺和八大山人的画作。此外,他对于青藤的作品亦是推崇备至。他们可谓是齐白石一生所追摹的榜样,矢志不渝。他的水族画也是从临摹他们的作品,继而融入个人创作风格发展创新而来。

    网易   180 阅读   2022-04-14 20:50
  • 黄宾虹“五十年后方识我”——何等气魄 !

    黄宾虹是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网易   182 阅读   2022-04-14 20:48
  • 你家里的陶瓷餐具可以作为传世之宝吗?

    相信好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疑惑,在参观博物馆陈列的那些陶瓷制品后,迷惑地端起自己的小陶瓷碗,左看看右看看:明明自己的陶瓷碗也很好看啊,为什么人家那些陶瓷制品动辄拍出几千万的天价,而我愚蠢的小碗就只能在微波炉里转几圈呢?

    腾讯   172 阅读   2022-04-14 20:44
  • 3本特别冷门的武侠小说,看过的人寥寥无几

    武侠小说当年大红大紫,如今已成昨日黄花,再也无法引起波澜。 但是武侠迷对金庸、古龙、梁羽生、陈青云、卧龙生、温瑞安、黄易等人的武侠江湖,还是念念不忘。 其实,还有许多偏冷门的武侠小说,也值得一看。毕竟看腻了金庸古龙,看一些冷门的武侠小说也是一种享受。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看武侠23年的老武侠迷。喜欢武侠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朋友们聊聊3本特别冷门的武侠小说,看过的人寥寥无几,武侠迷不妨重温。

    腾讯   164 阅读   2022-04-14 20:43
  • 晚春春水鸳鸯美诗六首:春江沉沉春水满,鸳鸯睡美不畏人

    先秦时代即有鸳鸯的文字记录,诗经有”鸳鸯于飞”,这是周朝祝福爱情的诗章,证明周朝时,人们就把鸳鸯当作吉祥的鸟儿,而不是食品。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能够允许鸳鸯栖息在房梁上,看鸳鸯偎依并且将嘴巴伸入对方的翅膀下,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环境。通常鸳鸯胆小怯人。鸳鸯的定位,是人们从上古时就愿意保护欣赏而不是捕杀的特殊鸟类,因为它们不仅华美,而且恩爱,击中了人们最柔软的心底。

    腾讯   38 阅读   2022-04-14 20:41
  • 长江文明馆再度登上“中博热搜榜”

    4月7日,由国家文物局所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和文博头条统计的“中博热搜榜”发布,武汉自然博物馆(长江文明馆)登上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自然类博物馆2022年第一季度TOP10”第四名。

    腾讯   42 阅读   2022-04-14 20:39
  • 长江文明馆再度登上“中博热搜榜”

    4月7日,由国家文物局所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和文博头条统计的“中博热搜榜”发布,武汉自然博物馆(长江文明馆)登上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自然类博物馆2022年第一季度TOP10”第四名。

    腾讯   46 阅读   2022-04-14 20:39
  •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建筑上的纹饰,画面如何产生?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最新著作《中国绘画:远古至唐》,全面勾勒远古至唐末中国绘画的发展,作者在本书中有意识地突破卷轴画的范围,把“中国绘画”的概念扩大,在材料上把彩陶、壁画、屏幛、贴落和其他类型图画都包括进来,以其敏锐的图像分析能力全面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改变既有的绘画史叙事模式,重新讲述中国绘画的故事,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平面上的不同图像之间的内在勾连。

    搜狐   40 阅读   2022-04-14 20:38
  • 邢岫烟:与薛蝌半路结缘,得宝钗相助,最终活成人生赢家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侄女,她出场次数不多,与薛蝌一起结伴来贾府投亲,他们半路结缘,在贾府邢岫烟得宝钗相助,最终活成了红楼梦中的人生赢家。

    搜狐   46 阅读   2022-04-14 20:36
  • 梁晓声推新长篇《中文桃李》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央视热播爆火之后,作家梁晓声又推出最新现实主义长篇新作《中文桃李》。作品将目光对准“80后”大学生群体,以梁晓声在大学执教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所见所闻为基础,讲述了他们的理想和奋斗,也倾诉了他们的苦闷与困惑。

    搜狐   23 阅读   2022-04-14 20:32
  • 重磅!著名考古学家出任良渚博物院院长

    4月14日,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在浙江杭州举行院长聘任仪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受邀担任院长,这也是良渚博物院首位外聘院长。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博物院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博物馆,也是展示“良渚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圣地”的重要阵地和重要文化窗口。

    搜狐   38 阅读   2022-04-14 20:30
  • 浅谈“大家小书”的阅读分层

    “大家小书”自2002年第一辑10种首次面世以来,于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推出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每辑10种。此后五六年时间一直进行新的形态探索,未推出新品种,2013年年中推出七种,年末又推出三种,这样“大家小书”完成了50种。之后这套丛书四面开花,2016年“大家小书”实现了百种计划。为凸显其意义,精装版开始上市。考虑到读者心理,长期以来大部分作品,精平并行,因为编辑思路不同,精平的推出次序先后不一。

    光明网   17 阅读   2022-04-14 20:28
  • 让古老中华故事从古籍中款款走来

    斗转星移,此去经年,那泛黄的古籍,是前人厚重思想文化的物质承载,是五千年中华历史底蕴的文字见证。据统计,我国汉文典籍加上少数民族文字典籍,总量达到50万种,仅《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三套大型丛书,就收录经、史、子、集等古代典籍文献1.5万多种。这些典籍是中华民族存世典籍的基本家底,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一纸千年”的中华古籍吸引着一代代学者悉心呵护、苦心钻研,却也一度面临保护不力等现实问题。

    光明网   20 阅读   2022-04-14 20:26
  • 语言文字事业这十年:促进文化传承 助力国家繁荣

    “语言是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特战女兵达娃卓嘎是个藏族姑娘,刚入伍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得不好,在动作训练和理论学习上遇到困难。经过六七年的学习,达娃卓嘎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获评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她说:“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光明网   29 阅读   2022-04-14 20:24
  • 他是书法高手,倪瓒却与他绝交!

    杨维桢(一二九六—一三七O),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东维子等,会稽(浙江诸暨)人。时人曾说杨维桢是“诗坛领袖”“文章巨公”“行草狂怪”。杨维桢首创了“西湖竹枝歌”,作诗名擅一时,人称“铁崖体”;为文则“如日月之丽天、江河之行地”。

    腾讯   45 阅读   2022-04-13 20:59
  • 广西柳州举办紫荆花绘画展 特制画法让鲜花跃然纸上

    4月13日,在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的柳州画院内,“心君紫荆花画展”在此举办。该展览共展出40件洋紫荆花绘画作品,均出自画家李心军之手。作品大部分为使用金潜纸、银潜纸创作的彩墨画,特殊材质的纸张让画面泛出闪烁亮光,使各种造型的洋紫荆花栩栩如生,跃然于纸面。广西柳州素有“洋紫荆花都”的美誉,近期该市内28万株紫荆花竞相开放,成为文旅创作的重要题材。

    搜狐   67 阅读   2022-04-13 20:04
  • 红楼梦写人有多绝?曹雪芹一字评一人,堪称“一字师”

    元春省亲一回,想考宝玉才学,于是命其作诗,其中有一句“绿玉春犹卷”被宝钗看见,提醒他元春不喜欢“香”“玉”等字眼,建议其改为“绿蜡春犹卷”,宝玉便笑说她是“一字师”。 这“一字师”也是有典故的,晚唐著名诗僧齐己,曾写一首《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向友人郑谷请教,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因此,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搜狐   716 阅读   2022-04-13 20:02
  • 西藏发掘一处中国已知海拔最高的考古遗址

    据中新社消息,13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2021年,西藏发掘一处洞穴遗址,这也是目前中国已知海拔最高的考古遗址,也是西藏单个遗址发现人骨、动物骨骼数量最多的遗址。

    搜狐   62 阅读   2022-04-13 20:01
  • 田迎人油画T恤,收藏品新宠

    画家田迎人别出心裁,她把油画画在T恤上。世界上的艺术衍生品,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油画和高档纺织品服装的亲密接触实为罕见。而田画家的粉丝们也悟性极佳,他们买来温暖而又贴心的手绘T恤,不舍得就这样随意地穿在身上,而是当作艺术收藏品来保存,用镜框精心地装潢、镶嵌起来,悬挂在居室的墙上,以便能够长久地端详,玩味,欣赏。这的确有点儿出乎田画家的预料,使她十分感动,感慨之余,也更加体味艺术劳作的价值和美好,所有的艰辛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油画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们实在用心,也好有创意。

    北晚在线   191 阅读   2022-04-13 19:58
  • 民间藏家:正在告别非专业粗俗收藏

    从目前的古玩收藏情况看,民间收藏者队伍主要有企业商贾收藏家、职业收藏人和业余文物收藏爱好者构成。企业商贾收藏家,多数是由一些成功的经商人士构成,他们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收藏的古玩分类较细价值高,藏品呈现出相对的档次高质量好等特点,其中很多人都有数十年的收藏经验,不但了解古玩行情,而且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收藏实践,不少人已有较好的文物收藏素质,有的已成为文物收藏的内行。

    搜狐   193 阅读   2022-04-13 19:56
  • 古代犯人被流放后,为什么不逃跑呢?

    封建社会时期,朝廷每年都会流放很多犯人,这些被流放人为什么不逃跑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逃犯如果真的逃走的话,由于自己的穿着和印记,走大路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就只能走小路一个村接一个村的跑回家。那么这样的成功率有多大呢?

    趣历史   204 阅读   2022-04-13 18:21
  • 揭秘大贪官和珅的发家史:其权力生财之“道”

    历朝历代只要是官就有花不完的钱,玩不完的女人,清朝也不例外,清朝最大的贪官和坤靠权力获得了巨大的收入。 权势靠财富来彰显,安乐也需要金钱支撑,由此而踏上贪贿敛财的道路,是合乎逻辑的。 和珅敛财,取之有“道”——

    趣历史   53 阅读   2022-04-13 18:16
  • 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图拉分馆举行珠宝展

    当地时间4月11日,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图拉分馆举办费伯奇与宫廷珠宝展。该展览是为了纪念国家历史博物馆成立150周年而举办的,展示19世纪下半叶著名艺术家卡尔·费伯奇的约400件作品,这是第一次在莫斯科以外举办他的藏品展。

    网易   737 阅读   2022-04-13 18:12
  • 中国书法史上十大“狂怪”书法家,你认识几个?

    一个人如果是性格上狂怪,那多半在社会上会引人厌烦,不管是官场还是商业场上难成气候;但一个人要是在艺术上狂怪,那多半会学有所成。从古至今的艺术界,无论是书法还是诗文绘画,这些狂怪之人通常有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且不为人所左右,所以往往成就非凡。 在中国书法史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让人敬佩万分的奇才,他们虽在政治上作为不大,却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就随书画君一起看看这些书法“狂怪”有哪些人吧!

    网易   206 阅读   2022-04-13 18:11
  • 戴安娜·贝尔特伦·埃雷拉——展现纸雕精细与神奇

    戴安娜•贝尔特伦•埃雷拉,哥伦比亚当代艺术家。1987年出生,年轻的艺术家一直生活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工业设计学士学位。然而,纸张的艺术创作,成就了创作的巅峰。

    网易   58 阅读   2022-04-13 18:09
  • 400年前的百子图,放大20倍看孩子们玩的啥?

    说到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记忆。但是我们记忆最深的还是童年时期各种各样的玩具,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无数,乘载了我们回忆中最美好、最纯粹、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只是现代人的童年往往被补习班、兴趣课等充斥着,已经失去了曾经单纯美好的样子,这不得不让人遗憾,那么古代儿童的娱乐方式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要说的这幅画,讲的就是古代孩童们各式各样的玩乐方式。

    网易   66 阅读   2022-04-13 18:07
  • 光影中国网“鸟类摄影”栏目一周作品精选

    光影中国网“鸟类摄影”栏目一周作品精选

    腾讯   56 阅读   2022-04-13 15:41
  • 适合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跟博物馆有关的书单

    博物馆是记载历史的地方,是记录时代变迁的场所。近几年,随着博物馆的增多,参观博物馆已成为家长溜娃标配。我每次带恬恬去其他城市玩,都会带她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去体会当地的文化传统,感受历史的脉搏。

    腾讯   186 阅读   2022-04-13 15:38
  • 钱币赏析:不同的古钱币之间价值差别之大

    主要原因还在于古钱币存世量的多寡。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的数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改朝换代,这类古钱的数量自然就很少。

    腾讯   63 阅读   2022-04-13 15:35
  • 喻言新诗集出版:诗歌是一种刚需,不提倡所谓“金句”

    日前,诗人喻言的新诗集《我曾为世界彻夜不眠》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诗歌圈很多人开始好奇,自2014年回归诗歌后,喻言这一次大动作,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搜狐   174 阅读   2022-04-13 15:33
  • 山西当代书画名家———王亚

    龙得胜,本名王亚,汉族,一九六四年生,山西汾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山西省慈善总会副主席、山西大众书画院副院长、董寿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大学书法客座教授。个人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展,并在韩国、日本等国展出,受到书法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搜狐   86 阅读   2022-04-13 15:31
  • 艺术哲学与审美的九个命题

    说艺术,不能不说语言。 谈语言,先看文学、电影、音乐、绘画等几种艺术门类的命名或概念表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音乐是声音语言的艺术,水墨是笔墨语言的艺术,油画是色彩语言的艺术。艺术与语言,语言与艺术,就以如此的方式 ,或妙然成趣、或天衣无缝地联结在一起。

    搜狐   164 阅读   2022-04-13 15:29
  • 文博单位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

    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室12日在北京组织召开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针对数字藏品发展现状,围绕文博机构的公益属性、数据安全、消费者权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光明网   41 阅读   2022-04-13 15:24
  • 观实力挑梁老旦翟墨主演新编历史剧《夫人城》有感

    4月8日、9日,由北京京剧院老旦名家翟墨领衔主演的新编历史剧《夫人城》,经过精心打磨,以崭新的艺术呈现,再度震撼亮相长安大戏院。翟墨成功塑造的“韩太夫人”这位爱国女性形象,再次获得了广大戏迷观众和业内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许。该剧于2021年4月3日在北京大兴剧院首演时便以跌宕起伏的剧情、不落窠臼的情节设计、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独具韵味的唱腔呈现和精致简洁的舞美造型,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去年7月更在北京京剧院“百剧百人庆百年”活动中,作为原创重点剧目进行了展演。

    光明网   75 阅读   2022-04-13 15:22
  • 古籍保护这十年: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草长莺飞,春风拂柳。这个春天,古籍修复师李英和边莎没有像其他退休的人那样去赏花踏青,而是安静地坐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献修复组的大办公室里,手底下,上千年的敦煌遗书被徐徐修补复原。

    光明网   70 阅读   2022-04-13 15:20
  • 中国历史的断层,近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书记载

    我们常说中国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我们关于华夏最早记忆最远可追溯到盘古时期,但由于这段时期中掺杂了太多神话传说的成分,导致这里面的真真假假包含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随后我们的记忆便直接跳到了夏商周时期,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半信史的主要时期。

    腾讯   76 阅读   2022-04-13 15:18
  • 上海解放后,陈毅是如何铲除黑道和妓院的?

    旧中国时期,上海这一纸醉金迷的繁华都市,就涌现出许多堪称传奇的黑帮势力。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这三位出身于三教九流的上海滩黑帮“教父”,更可谓是名震一时、独霸一方。

    腾讯   681 阅读   2022-04-13 15:15
  • 1990年77岁患癌老人抵京治疗,拒绝邓小平接见

    1990年,有一个77岁的患癌老人踏上了北京的土地,也因此惊动了中央。时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邓小平甚至表露出了要接见他的态度,但遭到了后者的婉拒,声称自己“只是来看病而已”。 这一位老人就是沈之岳,是被戴笠一手提拔培养的国民党第二大特务,与共产党有过多交手。 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他作为其信任的心腹,也一同到了台湾生活。后来更是不离蒋经国左右,哪怕1979年退休之后,也被聘任为顾问,搬到了蒋经国旁边的办公室工作,深得对方的倚重。这也是他一直受到共产党注意的原因。

    hao123   40 阅读   2022-04-12 20:50
  • 徐悲鸿为何给儿子取个晦气名字?7年后字字应验

    1912年,正在上海求学的徐悲鸿,突然收到家中急信: “父病危,望速归!” 简单到无情的六个字,让17岁的徐悲鸿如遭雷击。 收到家信的他,甚至顾不得收拾行李,便急忙赶回了江苏宜兴的老家。

    hao123   44 阅读   2022-04-12 20:47
  • 疫情下香港文化艺术产业积聚新实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香港文化艺术产业迎来严峻挑战,近两年,因应社交距离措施等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各类文化活动或延期或取消,文化艺术创作等产业输出面临市场压力,文化生态圈一时举步维艰。 应对疫情冲击,各行各业需重拾信心,精准定位,掌握发展主动权。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和艺术机构在防疫抗疫“新常态”中转“危”为机,除陆续推出多项资助计划外,还创新使用互联网、数字媒体等技术手段,探寻艺术发展的全新模式,巩固香港作为亚洲新兴艺术和文化枢纽的地位。

    人民网   107 阅读   2022-04-12 18:35
  • 夫妻俩30余年收藏超3万件红色藏品

    1958年的《宁夏日报》、1961年宁夏的2市寸布票、1980年宁夏生产的百合牌自行车,还有开国大典的宣传画、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纪念章……在位于贺兰县宁浙电商产业园的宁夏红色收藏馆里,展出了各种承载历史记忆的史料、票证、奖章、照片、瓷器、雕塑等红色藏品3万余件,这些都是贺兰县居民张宏和杨世娴夫妻,在30余年间走遍北京、上海、陕西、甘肃等地,花费超过200万元收藏的红色藏品。

    新浪   96 阅读   2022-04-12 18:34
  • 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计划:回忆拼出“百姓博物馆”

    老底子回忆拼出“百姓博物馆” 杭州博物馆“百万收藏”计划第二期启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博物馆影响一座城。 昨天,经过近6个月的征集,杭州博物馆又多了365套3752件藏品——涵盖票据、书画、陶瓷、民俗、丝织、图书、邮票、红色革命文物等多个品类。这些藏品全部由杭州市民无偿捐赠!这一次,杭州人用一个个“珍贵故事”拼成1912年以来的“杭州记忆”。

    杭州网   667 阅读   2022-04-12 18:32
  • 30年收藏2万多件展品 石油老工人办起“红色石油文化展”

    “别看我手上这件背心又旧又破,这是当年石油工人李留富老人在玉门油田老君庙采油厂获得的奖品,它陪伴着李留富老人参加了华北石油会战,到现在已经有60年了。这些老物件儿能体现咱们油田工人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10日,在河北省任丘市永丰路街道水电社区的红色文化展览厅,几位石油老工人围着崔跃刚,听他讲述石油故事。

    华夏经纬网   94 阅读   2022-04-12 18:29
  • 历史上的瘟疫,古人是怎么防治的

    我们中华民族抗击瘟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几乎每朝每代都发生过瘟疫,虽然这个瘟疫很频繁,但是中华民族从未放弃过抗击疫情,也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其中最常用的一条就是用隔离的方法来防止瘟疫传播。

    网易   58 阅读   2022-04-12 18:26
  • 今日书单:三本历史著作,带你领略历史奥义

    今天给大家推荐三本历史著作,从明朝到抗美援朝战争,从太平洋到中国,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带你领略历史的奥义。

    搜狐   43 阅读   2022-04-12 18:25
  • 徐志摩能让三个女人着迷,只因为做对了三件事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这是诗人徐志摩著名的人生格言,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及生命。 很多人评价徐志摩是“zha男”,就连他的表弟金庸也不待见他,甚至在多篇小说中含沙射影地吐槽他。按我们如今的感情观来说,他背负如此骂名,不委屈。

    搜狐   125 阅读   2022-04-12 18:23
  • 2022年度中国国家艺术形象人物刘继胜作品欣赏

    刘继胜,男,1939年生,河南开封市杞县人,大学文化。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高级政工师。现为:国际羲之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民族文化形象大使、国家艺术形象大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院主席团委员、中国艺术学会常委、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一级书画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华夏文艺出版社社长、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副社长、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数字艺术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际名人百科外联部主任,中国新文化群体特聘艺术家、卢浮宫名誉副館长。

    腾讯   39 阅读   2022-04-12 18:20
  • 宋波:他是归来的星光,如今以音乐孕育更多的星光

    宋波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作为歌剧演员在美国工作多年,回到上海音乐学院(简称“上音”)后,他执教于声乐歌剧系已有20余年,备受学生尊敬与喜爱。他曾在美国罗莎·庞塞尔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伊丽莎白奖”,在大都会歌剧院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新英格兰地区第一名。近年来,他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腾讯   188 阅读   2022-04-12 18:15
  • 老舍:购买一幅书画,比索取要好

    购买一幅书画,比索取要好。在普通人看来,以老舍的身份,弄个收藏品,应该很容易,毕竟他和很多名人、画家都有交情,一开口就拿到一大盒的画作。 其实并非如此,老舍与齐白石的关系虽好,但他从白石先生那里要的画,却是照当年的润笔来支付。

    搜狐   89 阅读   2022-04-12 18:00
  • 陆羽《茶经》为什么不说普洱茶?

    陆羽《茶经》第一句即点明茶的生长区域,在“八之出”这章节更详细点评了南方各地茶叶品级,涉及了五十多个州府。 您发现没有 《茶经》唯独漏掉茶叶发祥地——云南,对普洱茶提都不提依据,为什么会这样呢?

    搜狐   78 阅读   2022-04-12 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