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中国在运最大核电基地 福清核电累计安全发电2000亿度

    5月14日消息,据中核集团消息,5月13日,我国在运最大核电基地 ——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旗下福清核电累计安全发电2000亿度。 中核集团表示,这相当于累计节约标准煤消耗62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万吨,植树造林约14亿棵。

    IT之家   15 阅读   2022-05-15 19:41
  • 9032米!中国自研浮空艇升空高度超珠峰:创世界纪录

    总台记者从“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前方指挥部了解到,5月15日凌晨1点26分,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300米的科考营地顺利升空,并以平均每分钟30米的速度上升。凌晨4点26分升空超过9000米,4点40分达到9032米,超过珠峰8848.86米的高度,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央视网   11 阅读   2022-05-15 19:38
  •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一年了!实现中国航天史六个首次

    今天,是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一周年的日子。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国印记,迄今已在火星表面工作356个火星日,行驶总里程 1921米。环绕器自发射以来已飞行661天,自进入环火轨道以来,持续开展遥感探测。 目前,两器状态良好,累计获取并传回原始科学数据约940GB。科学家团队正在开展数据分析、解译和研究。

    凤凰网   84 阅读   2022-05-15 19:37
  • “咬牙认证”来了,安全性“吊打”指纹识别?

    5月13日 消息:指纹认证、人脸认证等生物认证方式已经被广泛采用,那你听过“咬牙认证”吗? 最近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两篇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牙齿的身份验证的新解决方案:只需磨牙或咬一下牙齿,以及一个耳戴式设备(一种“耳戴式”,也可以兼作普通音频设备),可以识别经过牙齿结构(咬合的类型、力度等)和耳道,会形成独一无二的声波,被耳机接收到,从而验证身份。

    站长之家   33 阅读   2022-05-14 22:15
  • SpaceX再发53颗星链卫星 猎鹰九号火箭5月15日继续发

    5月14日消息,北京时间5月14日6:07,SpaceX 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 SLC-4E 发射台,使用五手猎鹰9号火箭(B1063.5)搭载53颗星链卫星(G4-13)顺利起飞。 几分钟后,一级助推器成功着陆在加州巴哈外海的“当然我依然爱你”无人回收船上,二级一次点火完成,还将再次点火一次并最终分离。 这是2022年全球第53次航天发射,美国第28次,猎鹰九号第19次。而且这是 SpaceX 猎鹰9号火箭第153次发射任务(第152次轨道发射任务),连续第134次连续成功发射(连续第44次成功回收一级),齐平 R-7 系列火箭。

    IT之家   26 阅读   2022-05-14 22:13
  • 测测这些有趣的天文知识,你知道几个?

    立夏后,气温回升,天气转暖,夜晚观星开始渐渐进入舒适的时节。恒星也会“动”、行星很“调皮”、月亮是“星族”一员……这些“星知识”,你了解吗?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在理想状态下,人类肉眼在一晚上能看到大约4000颗星星,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并不是恒定不动的星星,在北半球能用肉眼看到几乎恒定不动的恒星只有一颗,那就是北极星,其他恒星都会围绕北极星自西向东旋转。

    新华社   18 阅读   2022-05-13 22:36
  • “拍”到首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有多难?

    继2019年人类历史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后,又一张黑洞靓照来了!北京时间5月12日21时07分,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Sgr A*)的首张照片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揭开了面纱。 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也都与上海同步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

    搜狐   12 阅读   2022-05-13 12:59
  •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发放进入关键时刻

    5月12日上午,在海拔接近430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平台搭建完成等待发放。 据了解,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信息研究院、长春光机所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将在这里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搭载仪器上升到海拔9000米左右的高空,展开高空大气环境的综合测试。

    科技日报   16 阅读   2022-05-13 12:22
  • 这个机器人厨师也有了“味觉” 用机械臂品尝菜的咸度

    5月12日 消息:机器人可以看到人眼以外的波长,可以听到人类耳朵以外的波长,甚至也能感觉到接近人类皮肤的触觉。 但在味觉方面,机器人却是远远落后的。为此机器人制造商和食品科学家来也正致力于改进这项技术。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一个想法是:在机器人可以操纵的机械臂上安装“电子舌头”。他们测试了机器人手臂品尝鸡蛋菜肴的能力,并于5月4日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前沿》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站长之家   21 阅读   2022-05-12 22:31
  • 新旧玩家争相扩产,磷酸铁锂过剩隐忧何解?

    经过近2年的高速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似乎正一步步滑向产能过剩的泥潭。 根据高工锂电,仅2022年1-3月,国内涉及磷酸铁锂材料的项目投资就有9项,规划产能119万吨。某锂电正极材料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我们的需求在百万吨级,而供给起步则是数百万吨级以上。”沪上某新能源行业基金经理也认为,“由于扩产产能大增,2022年下半年磷酸铁锂产能可能就会过剩。” 磷酸铁锂产能过剩的局面何时会出现?将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何种影响?

    第一财经   19 阅读   2022-05-12 22:28
  • 5个问题让你快速看懂首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

    5月12日21:07,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 这张照片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这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布在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组网“拍摄”而成。 看到这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我们都感觉非常兴奋,因为距离2019年4月10号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已经过去了3年。而今,这张宝贵的照片又为我们提出了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科普中国   75 阅读   2022-05-12 22:25
  • 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又有新进展

    2020年12月2日,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烟台海阳举行。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固体运载火箭生产保障能力有了新的着力点。如今,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进展迅速,二期预计将于7月底开工建设。 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 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位于东方航天港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基地内,由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用,包括占地107亩的星箭一体智能化总装测试厂房、火工品库房以及弹射动力装置装配厂房等设施。海阳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市航天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徐文告诉记者,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总占地1049亩,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占地面积200亩,为办公区和部段装配厂区,北区占地面积849亩,为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厂区。

    澎湃新闻   31 阅读   2022-05-11 23:23
  • 地球之外,航天员用水从何而来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二院206所科研楼男厕所的小便池前摆着三个尿液收集桶,上面贴着一纸说明——“科学实验 请大家配合”,虽然桶里添加了防腐剂,但挥发出的气味依然时有飘出,不禁让人掩鼻屏住呼吸。 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顺利起航,二院206研制的钙去除组件、尿过滤器组件、润滑水袋组件等产品随船上行,这些产品是空间站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的消耗品,用来保障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为期半年的在轨生活。 天和核心舱升空后,被誉为技术最难、系统最复杂的尿处理系统在轨表现良好,截至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任务圆满完成,共计处理尿液1700升,产生蒸馏水1400余升,为航天员在轨生活提供了必备再生水。

    中国航天报   47 阅读   2022-05-11 23:19
  • 长光卫星:跑出吉林“加速度”

    在众多引以为傲的“吉林名片”中,“吉林一号”一定是拿得出、叫得响的一张。 2022年4月30日,“吉林一号”高分03D(04~07)、“吉林一号”高分04A卫星在东海海域搭乘长征十一号海射遥三运载火箭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46颗。 时隔6天,2022年5月5日,“吉林一号”宽幅01C星、“吉林一号”高分03D27~33星,共8颗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入轨后,与在轨的46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54颗。

    中国吉林网   54 阅读   2022-05-11 23:16
  • 太空快递员到达 天舟四号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5月10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2年5月10日8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IT之家   16 阅读   2022-05-11 12:24
  • 天舟四号“太空快递”都送了啥?

    这也是它首次实现在一个月内(27天)完成测试和发射——“火箭的测发周期较天舟三号任务时减少4天”。 在大概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2点23分,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至此,此次发射任务可以说是圆满成功。8点54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

    凤凰网   13 阅读   2022-05-11 12:22
  • 40万年才能遇到外星人,是怎么算出来的?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宇宙随想》中说,总有一天,人类会把自己脆弱的躯体装进金属种子,飞过所有荒凉和繁荣的世界,去感知那些神不能感知的东西。这也许真的是他们存在的目的——作为宇宙之美的见证者。 见证宇宙之美的生命过程中,人类会遇到外星文明吗?就目前的科学定论来说,地球还是那个美丽又孤独的星球,在可探索的范围内,至今没有发现外星文明存在的痕迹。

    脑极体   56 阅读   2022-05-11 12:20
  • 专家提醒:用盐水洗鼻子,或可预防新冠肺炎

    除了保持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还能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5月9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提前在线出版了《鼻腔盐水冲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其中指出,作为常用的局部鼻腔物理疗法,鼻腔盐水冲洗能减少病毒感染、加快炎症康复,成本低且副作用小,可作为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经济、有效手段。

    快科技   10 阅读   2022-05-11 12:14
  • 浙大团队成功研制能“独立思考”的空中机器人

    据浙江大学公众号消息,在未知复杂环境中的成群结队飞行,一直被看作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技术瓶颈。在两年多的研究中,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州研究院团队解决了未知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单机与群体的智能导航与快速避障方法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将只能在电影里面看到的场面带到现实世界。

    IT之家   100 阅读   2022-05-09 14:01
  • 建设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 驶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当前,人类社会正飞速迈入数字文明时代,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要求,4月30日,中检信息平台2.2搭建完成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持续深化数据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澎湃新闻   31 阅读   2022-05-09 13:25
  • 科学家正在开发带有电子毛发的机器人,可模仿人类皮肤触感

    虽然有点“黑科技”,但是开姆尼茨理工大学纳米电子材料系统教授、材料、结构和纳米膜集成研究中心(MAIN)科学主任Oliver G. Schmidt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已经探索出了一种新的途径来开发极其敏感和方向相关的3D磁场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集成到电子皮肤系统(有源矩阵)中。 该团队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实现3D设备阵列的小型化和集成,并朝着模仿人类皮肤的自然触感迈出了重要一步。

    大数据文摘   20 阅读   2022-05-09 13:17
  • 专属“快递小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动态大揭秘

    日前,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日择机发射。作为2022年空间站建造任务的首次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任务受到各界关注。当前,天舟四号的专属“快递小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状态如何?这次任务,火箭系统又有哪些改进? 沈丹说:“长征七号是专门为货运飞船任务而研制的一款中型运载火箭。整个火箭都是液氧和煤油两种推进剂燃烧产生推力,托举火箭升空。大家都知道,煤油燃烧的产物就是水和二氧化碳,是一个绿色无污染的(火箭),对环境也是比较友好的。”

    国际在线   20 阅读   2022-05-09 13:15
  • 又一个预防新冠的“神话”被打破

    辉瑞官网近日公布了PAXLOVID用于新冠病毒暴露后预防研究的主要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接受 5 天和10天PAXLOVID治疗的成年受试者,感染风险分别降低了32%和37%。 这个数据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没能达到本次研究的主要终点——降低暴露于病毒中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对于这个结果,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伯乐(Albert Bourla) 表示:“虽然我们对这项特定研究的结果感到失望,但这不会影响早期试验观察到的用于治疗高危重症 COVID-19 患者的强大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虎啸网   32 阅读   2022-05-07 22:11
  • Unicode标准新增五个行星符号 包含中国水神共工等

    5月6日消息,Unicode 标准宣布将5个行星符号加入字符集,包括中国水神共工等。 官网博客称,2022年1月,Unicode 技术委员会批准在 Unicode 15.0 中发布五个新符号。预计发布日期为2022年9月,这些符号基于太阳系中新发现的跨海王星天体 (TNO,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天体)。

    IT之家   12 阅读   2022-05-07 22:06
  • 月亮上生存有望了?南京大学惊喜发现:月壤可产氧气和燃料

    在月球上长期生存是载人深空探测漫长旅途的第一个里程碑。最大限度地利用月球原位资源与能源,可以帮助我们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兼具生命支撑和支持航天器发射的中继站。 近日,来自南京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嫦娥五号飞船带回来的月壤发现,月壤中含有富含铁和钛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和燃料。

    快科技   78 阅读   2022-05-07 17:59
  • 发发成功、次次圆满!他们创造了这些载人航天成绩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以百分百的成功率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发发成功、次次圆满的成绩。现在,他们正以全新的状态,迎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到来。

    澎湃新闻   29 阅读   2022-05-05 21:17
  •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 玉兔二号共行驶1181米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已超1.9公里,“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超1.1公里。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5月1日消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火星表面工作342个火星日,离家2.4亿公里。离家38万公里的“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1181米,月球表面工作42个月昼。 “祝融号”火星车自2021年5月踏上火星表面开展巡视探测。目前火星即将进入冬季,火星一年相当于地球的两年,每个季节持续6个月左右。入冬后火星夜晚温度将降到零下100摄氏度以下,沙尘天气发生概率也会明显增多。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初就对“祝融号”火星车在抗低温、抗沙尘、电力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确保它在火星执行巡视探测过程中的安全。

    澎湃新闻   75 阅读   2022-05-05 12:36
  • 2022年度“CCF-华为胡杨林基金-软件工程专项”正式发布

    5月2日消息,据中国计算机学会发布,2022年度 CCF-华为胡杨林基金-软件工程专项共发布8个课题,申报截止日期至6月30日24:00(北京时间)。 为持续提升软件工程技术能力,针对业界典型问题和痛点解决关键技术瓶颈或形成技术断裂点,从而大幅提升产品 / 平台 / 解决方案竞争力,创造产业价值,发布第二届 CCF-华为胡杨林基金-软件工程专项。

    IT之家   9 阅读   2022-05-05 12:33
  • 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增强深圳经济韧劲

    最近,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深圳创新故事也随之更新:由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彩超X5,跟随宇航员们入驻空间站,帮他们自主完成彩超检查;直播宇航员们“出差回家”的通信信号,由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参与设计监造的“深圳星”提供。

    深圳商报   51 阅读   2022-04-30 18:44
  • 俄罗斯成功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当地时间4月29日,“安加拉-1.2”轻型运载火箭从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升空,将一颗军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央视新闻   62 阅读   2022-04-30 18:17
  • “一箭五星”海上飞天!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04A卫星

    2022年4月30日11时30分,我国在东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海射遥三火箭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D(04~07)/04A卫星,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为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行业领域提供商业遥感服务。

    北京日报   27 阅读   2022-04-30 18:00
  • 从“封杀”中国航天到求合作, NASA局长眼红了?

    一头金色短发,身穿一件湖蓝色衬衫,79岁的比尔·尼尔森胸口左侧的“nasa”标志鲜明。 他是美国航天局(nasa)局长,正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视察。 这所成立了60年、以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命名的航天中心,是nasa的重要基地。在室外作演讲时,尼尔森大谈对2022年nasa的展望,语气激昂。 而到了记者会现场,他突然拉下脸,放慢了语速,聊起了另一个话题:中国。

    上观   33 阅读   2022-04-30 17:57
  • 52年了,东方红一号竟还在天上飞

    没想到,52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竟然还在天上飞?! 要不是真有人拍到了,说实话我还有点不敢相信。 就在几天前,一段“世纪同框”的视频让网友集体破防: 视频中,“东方红一号”卫星与中国空间站擦身而过,发射相差了近半个世纪的两个人造天体在夜空中“遥遥相望”。 有网友感慨这相隔半世纪的两颗“星星”相聚的奇迹:

    澎湃新闻   29 阅读   2022-04-30 17:56
  • 蓝宇宙吸引超百万用户 蓝色光标持续推进元宇宙营销落地

    日前,蓝色光标官微数据显示,蓝色光标旗下“蓝宇宙”营销空间自3月30日上线百度希壤以来,吸引超过110万用户前来围观体验。这是元宇宙时代新形态营销的一次突破,也是元宇宙营销空间的首个案例。 据悉,“蓝宇宙”坐落于百度希壤用户出生的核心区域,也是目前希壤开放区域内最大单体建筑之一。作为蓝色光标在元宇宙营销版图中的“1号空间”,蓝宇宙可以为客户提供在元宇宙时代包括虚拟人、虚拟发布会、虚拟直播、虚拟产品等多种整合营销玩法的创策、执行等全链路优质服务,帮助品牌在元宇宙中孕育,为客户及消费者带来最前沿的元宇宙技术应用支持与创新体验。

    中国青年网   34 阅读   2022-04-30 17:54
  • 河源“火豆”搭载神舟十三号从太空归来,将在本地进行培育

    4月26日16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等单位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河源市东源县涧头镇大往村的花生种子位列其中,将返回河源培育。这是广东省首次在当地选种并回到当地培育的航天育种科研活动。

    河源日报   98 阅读   2022-04-28 12:17
  • 计划总投资791亿元!谋划重点建设项目,河北区这样做……

    4月27日,记者从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获悉,2022年一季度,河北区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5个行业实现稳中有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5亿元,同比增长25.4%;社会零售品总额达到23.21亿元,同比增长9.9%。

    天津北方网   97 阅读   2022-04-28 12:09
  • 细节披露!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回到地球都经历了什么?

    十天前(4月16日) 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 带着航天员和所搭载物品成功着陆 安全返回地球 返回舱返回的过程非常复杂 不仅每一个动作指令要分秒不差 同时还要经受住 穿过大气层的高温恶劣环境

    光明网   108 阅读   2022-04-28 12:06
  • 中国二代新冠疫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对奥密克戎有保护效果

    4月27日,据证券时报报道,高福院士团队及其合作团队在二代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发的异源RBD二聚体蛋白疫苗对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也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据报道,4月26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及合作团队在新冠肺炎疫苗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研究者们开发了快速适应新冠肺炎流行变异株的嵌合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二聚体蛋白疫苗的设计方法,其为两个异源的RBD串联形成,与同源的RBD二聚体相比,嵌合RBD二聚体在动物体内可刺激产生更加广谱的抗体反应及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快科技   69 阅读   2022-04-27 21:03
  • 中国AI科技何以昇腾,人才培养是关键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1977年5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在同部分中央同志谈话时,着重强调了人才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观察者网   128 阅读   2022-04-26 00:21
  • 中国要打造小行星防御系统是杞人忧天吗?

    4月24日是我国第七个航天日。 昨天,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公开披露,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共同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我们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既进行抵近观测,又实施就近撞击,就改变它轨道进行技术实验。”

    北青政知新媒体   78 阅读   2022-04-26 00:11
  • 马斯克SpaceX星舰发生事故:重型推进器部分炸毁

    对于首富马斯克的SpaceX来说,手头应该有三项重要工作,一是继续使用猎鹰9火箭进行常规发射,二是加快部署星链卫星,三就是研制Starship星舰。 星舰有点现代化宇宙飞船的意思,将用于执行登月、登火任务。从结构上来说主要是两部分组成,上一级是星舰船体,下一级是重型火箭推进器Raptor。

    快科技   27 阅读   2022-04-25 14:58
  • 依旧“繁忙”!中国航天2022年计划安排发射任务60余次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此时此刻,离地近400公里的轨道上,天和核心舱“感觉良好”,已接待两拨“来客”,等待着今年空间站建成那一刻;36000公里,这个轨道高度上,北斗卫星已成为大家生活中的“导航员”;距离地球数亿公里,祝融号火星车还在继续书写“火星历险记”。

    中国经济网   25 阅读   2022-04-25 14:56
  • 全球首次!中国成功发射临近空间空基平台火箭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北京星箭天航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临近空间空基平台火箭地面发射试验,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成功进行。 据了解,临近空间空基平台火箭发射即借助高空气球担任临近空间空基发射平台,使用高空零压氦气球,将火箭带升至25—40千米高空,通过遥控实现空中点火发射,火箭可承担载荷任务和进行数据收集,升空达到预定高度后实现伞降。此次试射,是全球首次基于高空气球平台的全系统探空火箭的地面发射试验。

    央视网   96 阅读   2022-04-25 14:54
  • 如何实现更系统科学的“动态清零” 这些建议很重要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频发,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如何实现更加系统性、科学性的“动态清零”疫情防控,如何统筹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此,澎湃新闻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唐亚林。

    澎湃新闻   27 阅读   2022-04-25 14:22
  • 几滴就倒“听话水”真的存在吗?

    前不久,一位赋闲在家的95后小伙自制“听话水”售卖被抓的新闻在各大平台刷屏,只要在饮料和酒品中加入几滴这种“听话水”就能让女孩乖乖跟你走,而小伙的买家也多是那些想对女孩图谋不轨之人。

    凤凰网   80 阅读   2022-04-25 14:20
  • 太阳大耀斑爆发!能量相当于几十亿颗巨型氢弹同时爆炸

    4月24日消息,据央视财经报道,从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获悉,由于正处于太阳活动的上升阶段,太阳黑子日益增多,日面上近日出现了几个结构复杂的大黑子群,导致几乎每天都有M级耀斑爆发,偶尔也产生了X级以上的耀斑,4月20日爆发的X级耀斑强度级别就达到X2.2级。

    上观新闻   25 阅读   2022-04-24 23:50
  • 祝融号累计行驶1875米!700GB火星原始数据到手

    2021年5月15日,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实现火星着陆。马上就要一年的时间,“祝融号”现在怎么样了? 据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 官微消息,截至今天,“天问一号”环绕器已经在轨运行640天,“祝融号”也在火星表面工作了337个火星日。 截至2022年4月6日,“祝融号”累计行驶1875米,回传约700GB原始科学数据,确定了着陆区土壤的力学参数、发现了着陆区可能与水/冰活动相关的典型地貌。

    快科技   28 阅读   2022-04-24 23:48
  • 因天气恶劣 SpaceX首批4名太空游客将在国际空间站滞留数日

    据央视新闻,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个“全私人”宇航团队因天气原因推迟返回地球,4名“太空游客”将在国际空间站滞留数日。

    品玩   29 阅读   2022-04-24 23:43
  • 该换电源了!英伟达RTX 40显卡曝光:功耗起飞 超700W

    4月24日,据Moore's Law Is Dead报道,非公版的RTX 4090显卡将不满足于600W供电,有多个RTX 4090非公版型号,功耗超过了700W。

    雷科技   156 阅读   2022-04-24 23:41
  • 全球首次临近空间空基平台火箭成功发射

    4月24日消息,据央视新闻,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北京星箭天航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临近空间空基平台火箭地面发射试验,今日上午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成功进行。 此次试射,是全球首次基于高空气球平台的全系统探空火箭的地面发射试验。此次试射,火箭飞行高度达到预期,数据回收稳定,圆满成功,这也将为大气物理研究及高空探测手段带来突破性的飞跃创新。

    IT之家   153 阅读   2022-04-24 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