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黑洞被证实存在之后,人们渴望了解它,却又惧怕它。毕竟黑洞在我们眼中就像是一个不知饥饱的饕餮,很难说它会不会哪天也将人类所在的星系吞入腹中。
知乎 42 阅读 2022-06-12 23:47在火星上空飞行和在火星表面工作的探测器,经常会给地球发回一些火星的照片,其中就有很多疑似火星生命的存在。
搜狐 53 阅读 2022-06-12 23:45如果盘点2022年上半年科技圈最火热的风口,东数西算绝对榜上有名。2022开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就确定了“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八地,建立十个数据中心集群,以完成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的总体布局与设计,集约化的数据中心建设自此拉开了帷幕。
搜狐 59 阅读 2022-06-12 23:18在恐龙图画或电影中,我们几乎从未看到它们有类似人类的肚脐。但近日,科学家们发现了第一个已知的恐龙“肚脐”化石的例子。 这支由香港中文大学及国际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尖端的镭射成像技术,在一块有1.25亿年历史,中国出土的化石上,首次发现完整的恐龙肚脐,是科学界至今找到动物有肚脐最古老的记录。
前瞻网 36 阅读 2022-06-12 23:16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近日宣布,在探测器“隼鸟2号”采集的小行星“龙宫”样本中发现了20多种氨基酸,这是首次直接确认“在地球外存在氨基酸”。由于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探究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线索。科学界纷纷报道这个“划时代的发现”,认为它很可能证明生命起源于地球之外,同时引起人们对于外星生命的广泛猜想。
环球网 64 阅读 2022-06-12 23:15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外太空,偶遇外星人 天外来客准备统治地球,引发星球大战 另一个星球有一个平行的我存在,还向地球发射电波 …… 你是否想过这些曾在电影里看到的桥段或童年幻想过的画面,有一天可能成真? 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快别做白日梦了。
科普中国网 69 阅读 2022-06-12 13:542022年5月12日,全球知名的黑洞观测计划「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发布了一张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Sgr A*)的照片。该照片提供了银河系中心黑洞真实存在的首个视觉证据,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雷锋网 19 阅读 2022-06-09 22:19最新一季的“爱死机”播出那几天,整个朋友圈都炸了!除了再一次填了观众们期待的“坑”,它也再一次展现了“大脑洞”可以夸张到什么地步—— 美感炸裂又充满隐喻的《吉巴罗》、完美解读个体记忆、基因与智慧关系的《虫群》,让人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惊呼和掌声中,也不断质疑自己:为什么我没有编剧导演这样的脑洞?除了天天催更创作团队,怎么能实现优质创意的“量产”呢?
凤凰网 28 阅读 2022-06-09 22:18科学家通过“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迄今为止唯一一例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FRB 20190520B,并将其定位于一个距离我们30亿光年的矮星系。这一发现对于更好理解快速射电暴这一宇宙神秘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网 27 阅读 2022-06-09 22:15据日媒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称 科学家在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 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了20多种氨基酸 这是第一个证明在地球外 存在氨基酸的证据 2020年12月 探测器“隼鸟2号”为期6年的回收舱 从3亿多公里外的小行星“龙宫”返回地球
经济参考资讯 49 阅读 2022-06-09 22:14夏天到了,虽然天气炎热,但阳光充足,在户外晒晒太阳,活动一下,不仅心情舒畅,对身体也有一定的好处。
科普中国网 19 阅读 2022-06-09 22:11“如果这轮我们不投你,你打算怎么办?”2019年底,险峰旗云的一位投资人问张佳辰。 彼时,张佳辰创立隐私计算公司光之树科技两年,距离天使轮融资过去一年半,这位投资人在聊天结束前,想测一测她的抗压能力。相似的问题他曾问过其他早期技术创业者,不少人“开玩笑是,只要 VC 不给钱,分分钟死给你看”。但张佳辰的回答让他意外,“我们靠自己的产品变现也能续命。”
凤凰网 33 阅读 2022-06-09 22:09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浩瀚太空再度迎来中国人逐梦苍穹的身影。 6月5日上午,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发射告捷。
新华网 43 阅读 2022-06-07 23:29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迄今仍逃不开“双十定律”——研发费用10亿美元,研发周期10年。高投入与高风险,不仅考验投资人的耐性与运气,更令憧憬于改变产业格局与人类健康命运的创新药公司与科学家,长期徘徊于“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之间。
凤凰网 37 阅读 2022-06-07 23:28随着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科技经费的投入结构也在优化调整。 在6日上午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答建设科技强国计划在哪些领域投资问题时表示,经费要围绕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第一财经 43 阅读 2022-06-07 23:26每天都盯着电子屏幕的你,是不是有时也觉得用眼过度?上班盯电脑码字,下班刷视频、打游戏,还有不少人喜欢睡前关灯玩手机,殊不知这是伤眼坏习惯! 据央视新闻报道,医生提醒关灯玩手机轻则视疲劳,重则青光眼,关灯后手机屏幕的光亮会更加刺眼,并且会使泪液分泌减少和泪液成分改变,容易形成干眼症。
凤凰网 42 阅读 2022-06-07 23:25“如果这轮我们不投你,你打算怎么办?”2019年底,险峰旗云的一位投资人问张佳辰。 彼时,张佳辰创立隐私计算公司光之树科技两年,距离天使轮融资过去一年半,这位投资人在聊天结束前,想测一测她的抗压能力。相似的问题他曾问过其他早期技术创业者,不少人“开玩笑是,只要 VC 不给钱,分分钟死给你看”。但张佳辰的回答让他意外,“我们靠自己的产品变现也能续命。”
凤凰网 46 阅读 2022-06-07 23:21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 关于高考 首先就会想到考试试卷的绝密性 它属于最高级别的“绝密” 这也是为了广大考生的公平与公正 此前 中国邮政发布了一段
科普中国网 41 阅读 2022-06-07 23:20北京时间6月7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将于6月26日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一个设施发射三枚探空火箭,这是该航天局50多年来首次使用美国以外的商业发射台。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周二晚上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了这一历史性事件,称这将是自1995年以来NASA在该国的首次发射。他补充说,约有75名NASA工作人员将前往澳大利亚监督这次发射。
凤凰网 74 阅读 2022-06-07 23:17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四号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的关键战役,任务更艰巨,挑战也更大。 抵达空间站后,3名航天员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任务期间,他们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T型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第一财经 49 阅读 2022-06-05 22:11从Facebook改名Meta,引爆元宇宙概念已经过去近一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与元宇宙相关的Web3.0、VR/AR、元宇宙新消费、虚拟社交、虚拟人等相关概念和产业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天风证券的报告《元宇宙动态研究与跟踪》,追踪元宇宙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626”获取。
网易 101 阅读 2022-06-05 20:28在历次的出征仪式上,我们总能看到航天员手里拿着一个神秘的手提箱,它通过一个软管连接着航天服,它为什么不能随其它行李一起提前托运呢?原来这是一台小型的便携通风装置,又称是航天服的通风热调节装置,里边是电源和风扇。由于航天服是特殊材料,不透气也不透湿,当行走或者是坐车转场的时候,需要通过这个手提箱来降温除湿,实现航天服的内通风。
央视网 69 阅读 2022-06-05 20:20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了解到,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任务中,众多南航师生、校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交汇点讯 30 阅读 2022-06-05 20:17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 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 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约577秒后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
河南日报 21 阅读 2022-06-05 20:1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4日透露,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3名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继2022年5月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之后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将在轨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从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到如今神舟十四号整装待发,中国人的飞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
北京日报 23 阅读 2022-06-05 20:08北京时间6月4日消息,谷歌公司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打造大型电动飞艇的秘密项目正在迅速扩大规模,其轻型航空(Lighter Than Air)研究公司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首次大型试飞。 目前,布林正在硅谷和俄亥俄州阿克伦(Akron)的一个因固特异飞艇而闻名的地方招聘数百名航空工程师,以建造用于向偏远地区或灾区执行人道主义任务的飞艇。
凤凰网 88 阅读 2022-06-04 13:25目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任务各系统已经准备就绪。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即将进行的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 此前,工程全线按计划圆满完成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核心舱、2艘载人飞船及2艘货运飞船共6次飞行任务,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目标全面实现,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央视新闻 40 阅读 2022-06-04 13:236月4日消息,在今日上的新闻发布会上,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官宣明日10时44分发射,飞行乘组人员确定:陈冬、刘洋、蔡旭哲,由陈冬担任指令长。
IT之家 98 阅读 2022-06-04 13:22气候变化正改变着一些动物的习性,比如栖息地、饮食习惯甚至还有繁衍方式等。 据媒体报道,北极熊开始越来越多和灰熊进行交配,这两者正是因为气候变化而被“凑到一起”。 专家暂时将这两种动物交配的后代称作“pizzly”,也就是北极熊(polar bear)和灰熊(grizzly bear)的英文字母交叉。
快科技 23 阅读 2022-06-03 12:53艾伦·纽维尔(Allen Newell) 和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 于1972年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问题解决》(Human Problem Solving, HPS),并在书中提出以下问题:我们怎样来解决困难的问题?我们工作的时候会思考些什么?哪些因素会推动或阻碍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研究工作,对心理学、人工智能和经济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他们关于人类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本质、难易影响因素、思维编程语言以及可解决问题的类别的观点。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解决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也需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解决重要的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点相结合,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并充满挑战。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帮助。
36氪 26 阅读 2022-06-03 12:51美国趣味科学网站4月25日刊发题为《有东西比光速更快吗?》的文章,摘要如下: 1676年,通过研究木卫一“伊娥”的运动,丹麦天文学家奥勒·罗默计算出光是以有限的速度传播。两年后,在罗默搜集的数据的基础上,荷兰数学家、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成为试图确定实际光速的第一人。 惠更斯提出了每秒21.1万公里这一数字。这个数字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是不够精确的——现在,我们知道,在“真空”中,光速约为每秒299792公里。他的计算显示,光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参考消息网 33 阅读 2022-06-03 07:06近日 电子科技大学 一门教学生造火箭的课 引发网友关注 有网友在评论区 在线呼叫“我们的太空” 看火箭发射
央视新闻 55 阅读 2022-06-03 07:04当地时间6月2日,NASA宣布选择柯林斯宇航(Collins Aerospace)和美国初创商业航天企业公理太空公司(Axiom Space)为宇航员提供下一代太空服和太空行走系统,提高近地轨道和月球上的太空行走能力。 NASA计划通过阿尔忒弥斯任务将首位女性和首位有色人种送上月球表面,为长期驻留月球、通往火星铺路。 NASA表示,入选公司从探索舱外活动服务(xEVAS)合同招标中选出,选定的供应商为NASA太空行走需求提供全套能力。xEVAS合同所有任务订单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最大潜在价值35亿美元,根据合同,首批任务订单将包括为空间站外近地轨道首次演示和阿尔忒弥斯III号登月进行开发和服务。
澎湃新闻 53 阅读 2022-06-03 07:02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可实现人脑与外界的直接交互,是一项涉及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技术。当前,不少研究者尝试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以解决一些现有的疑难杂症。然而,新技术在成熟前,其应用往往隐藏着各种风险。我们有必要研判教育领域应用脑机接口技术的相关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网 48 阅读 2022-06-03 07:00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而汽车产业正处于这场“革命”漩涡的中心,这也使汽车产业链、生态圈发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在向“新四化”转型的过程中,汽车产业的边界已日渐模糊,终端产品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业内普遍认为,未来汽车将会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超级智能移动终端”。
环球时报汽车周刊 101 阅读 2022-06-03 06:52记者从北京天文馆获悉,北京时间6月23日凌晨1时以后,火星将出现在月亮的旁边,上演火星合月天象。届时,一轮残月将与略微发红色的火星从东方升起,当晚火星的亮度为0.5等,无论用肉眼还是用望远镜观测都很漂亮。
央视网 18 阅读 2022-06-01 22:51马斯克日前透露二代“星链”卫星细节:长7米,重1.25吨。 “星链”1.0卫星重260千克,而下一代“星链”卫星更大,同样旨在为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SpaceX已生产出一颗“星链”2.0卫星,新一代卫星长7米,重1.25吨。马斯克表示,额外的重量意味着卫星更有效,性能更好,比“星链”1.0卫星高出一个数量级。
澎湃新闻 23 阅读 2022-06-01 22:46据海外媒体报道,近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表明,科学家或许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植物。 该植物群是位于西澳大利亚海岸的一片海草草甸,科研人员通过基因测试,发现它实际上是单一的一种波西多尼亚海草,也就是说整片草甸由一株幼苗成长而来,总面积已经达到了180平方公里,而其年龄更是超过了4500岁。
快科技 21 阅读 2022-06-01 22:442020年和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变异株,并用希腊字母命名它们。今年以来,奥密克戎(Omicron)家族仍然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奥密克戎谱系下的亚变异株具备了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从而引发了新一波的感染潮。例如,奥密克戎亚体BA.2.12.1正在北美流行,而BA.4和BA.5又在南非迅速传播。
澎湃新闻 19 阅读 2022-06-01 22:416月1日消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今日发布《关于北斗三号在轨卫星开展升级维护操作的公告》,公告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性能,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优质服务,计划于2022年6月至10月期间,分阶段对30颗北斗三号卫星实施在轨软件升级工作。
快科技 56 阅读 2022-06-01 22:39于这项研究,研究者表示:「我们定义了一种新的电化学」。 葡萄糖是人体从所摄食物中吸收的糖分,它是供养人体每个细胞的燃料。那么问题来了,葡萄糖能够为将来的医学植入物提供燃料吗?MIT 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工程师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凤凰网 44 阅读 2022-05-29 00:245月28日消息,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微了解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中天火箭公司研制的人工影响天气装备,为缓解旱情又立新功。 4月下旬以来,辽宁、吉林大部降水持续偏少,春耕时节,辽宁西部等地出现明显农业干旱,严重影响了旱地春播作物的出苗和生长。
快科技 105 阅读 2022-05-29 00:215月27日消息,据国资委网站,5月26日,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由中盐集团、中国华能和清华大学三方共同建设。 据介绍,该项目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唯一国家示范项目,也是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系统主设备均为国产首台。
IT之家 21 阅读 2022-05-28 00:045月27日,第一罐混凝土在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能源站正式浇筑,标志着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中核集团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环球网 17 阅读 2022-05-27 23:59你知道地球历史上记录的最响亮声音是什么吗?要比原子弹强1万倍都不止。 1883年8月27日上午,一场火山爆发开始了。据估计,火山爆发的声音--当石块劈开地球并从火山中射出时--达到310分贝(dB)。该次喷发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岛,其导致了半个岛屿的坍塌。
快科技 41 阅读 2022-05-27 23:572022年5月26日,牛津大学和Devanthro公司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上发表论文,称首次在机器人骨架上生成弹性的人类肌腱细胞。 机器人不仅能完成人类的工作,现在还能生成能使用的人类器官了。 牛津大学与Devanthro开发的机器人骨架,其上生成的人造人类肌腱组织可以被拉伸、按压和扭曲,这为未来更成功的医学移植铺平了道路。
新智元 19 阅读 2022-05-27 23:56近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高级量子测试平台(AQT)的研究人员首次在超导量子信息处理器中,实验演示了三个量子位的高保真iToffoli原生门。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上。
凤凰网 19 阅读 2022-05-27 23:545月27日消息,据“湖州公安”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长兴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通过编写计算机脚本等方式,实现对在线平台预约接口的高频率访问,对九价 HPV 疫苗进行抢挂号,并利用黄牛对抢来的号进行倒卖获利。
IT之家 21 阅读 2022-05-27 23:39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1969年带回地球的一小部分月球尘埃样本,50多年前经过蟑螂“消化”后,如今被拍卖,起拍价10000美元。 在拍卖行RR Auction官网上正在拍卖的是几只蟑螂尸体和从蟑螂里取出的月球尘埃。拍卖行称,这些从德国小蠊腹部取出的物质已经从月球尘埃变成了蟑螂食糜。而这些藏品来自圣保罗大学已故昆虫学家马里恩·布鲁克斯(Marion Brooks)博士。
澎湃新闻 23 阅读 2022-05-27 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