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已经发射52年的东方红1号卫星,依然在太空中飞行。虽然它早就耗光了电力,但由于轨道特点,未来它极有可能永远围绕地球运行下去。 这颗卫星,对于14亿中国人有着别样的意义。它标志着我们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从“嫦娥奔月”和“万户飞天”的传说成为现实,这一天也因此被载入史册。 自2016年起,4月24日正式被确认为“中国航天日”。
科普中国网 80 阅读 2022-04-24 23:374月22日消息,莫德纳公布了其研发的全球首个二价新冠疫苗mRNA-1273.211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据悉,二价疫苗 mRNA-1273.211 是由一半原始新冠毒株、一半德尔塔毒株组成的抗原混合制成的新冠疫苗。
IT之家 70 阅读 2022-04-23 23:084月23日消息,中核集团宣布,日前,中核集团旗下N宇宙研发团队研发出一款核动力宠物狗“咪朵”,目前正在产品内测阶段,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向市场。
IT之家 34 阅读 2022-04-23 23:05近日,一则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大意是说某地居委会为了防疫,给居民发放了二氧化氯消毒片,要求居民在同一时间将片剂放进家里的下水管道中。 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人说会让人中毒,有人说会产生致癌物质,还有人说这样操作没有问题。 那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消毒作用?对居民安全吗?往开了说,疫情出现以来,我们接触的形形色色消毒剂,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凤凰网 165 阅读 2022-04-23 23:034月23日消息,富士康22日宣布,以2020年为基准年,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到2030年,绿电使用占比50%以上;到2025年,用水密集度下降6%;到2025年,厂区塑料内循环比例60%以上;到2025年,至少取得5座废弃物零填埋黄金级认证(UL2799)厂区;到2025年,厂区工业污水排放水质监测系统覆盖100%;到2025年,建立至少3座空气质量系统监测示范厂区。
科普中国网 202 阅读 2022-04-23 22:58眼下互联网产业界,什么是最热的焦点?“元宇宙”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与之相关的“限量数字化藏品”“虚拟地产”“万亿美元的新市场”,一系列噱头,让“元宇宙”已然成为从科技界、资本圈到街头巷尾都热议的话题。国内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三大电信运营商不断地加码元宇宙基建,国外很多科技公司大手笔投入。大家熟悉的社交软件脸书,甚至改了名字来告诉人们,自己投身“元宇宙”的力度。
中国青年网 46 阅读 2022-04-23 00:014月18日晚,在成都金融城天府双子塔上演了一场特别的灯光秀。“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四川站)”的主题口号“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投屏在双子塔5.2万平方米的巨幕上,格外引人注目。
封面新闻 78 阅读 2022-04-22 23:574月19日,衡山县岳云中学、景贤小学的20名学生走进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学习鸟类知识,观鸟漫步、畅享自然。 “我们刚刚在望远镜里看到的是斑嘴鸭,这些是大白鹭,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小白鹭,翅膀有黑色的是苍鹭,这一群就是红嘴鸥,它的嘴巴和脚都是红色的……”“这两只中华秋沙鸭的特征比较明显,雄性的带鱼鳞纹,普通的秋沙鸭就没有……”在湿地工作人员的解说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省级候鸟监测保护站、科普宣教中心和萱洲湿地生态广场,在自然课堂里寻找鸟的踪迹、观察鸟的外形、辨认鸟的种类,学习关于候鸟的科普知识,了解不同鸟儿的外形特征及其栖息环境。
湖南日报 125 阅读 2022-04-22 23:54去菜场买两个青椒回去炒肉丝,这手里的青椒,很可能是上过天的太空椒。在地面经过筛选的蔬菜和水稻种子,满载着希望飞向太空,这可不是为了电影《火星救援》里在火星种土豆的设想,而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作为菜场里的一员,被讨价还价,然后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
钱江晚报 99 阅读 2022-04-22 23:47日前,在静安区延长路上的上海大学校门外,来了一辆长长的大卡车。它并不是拉来了蔬菜瓜果、抗疫物资,而是装走了一二十个大木箱子。 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保供”神舟再飞天。上大这一支率先“复工复产”的院士团队,向已封控数十天的校园“逆行”,一个月之内顺利完成载人航天相关科研任务,身着防护服装箱、装车又撤回校内,由校外司机运至用户单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非常时期、特殊情况,甚至装载这些航天材料产品的木箱也是团队人员在校手工打造的。
上观 33 阅读 2022-04-22 23:00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加速发展,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新华社 40 阅读 2022-04-22 22:48什么是临近空间?它有哪些研究价值?又具备何种战略意义?4月22日上午,在2022年“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上海交大重庆临近空间创新研发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分享会正在进行。
上游新闻 33 阅读 2022-04-22 22:47有的人喜欢午睡,有的人不喜欢午睡。目前,关于午睡的科学研究还没有非常清楚的结论,但有一些观点可以参考。首先,对于不同的人来讲,确实有的人适合午睡,有的人不适合午睡。其次,午睡也要保持规律的习惯,在固定的时间点午睡固定的时长,这样能保持良好的生物钟。最后,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10-30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36氪 100 阅读 2022-04-20 22:51据新华网消息,最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在一堂航天思政课上被问到:外国航天员来中国空间站用什么语言交流? 陈善广回答道:“我们期望将来在中国空间站里以讲中文为主,当然英语也能成为交流方式之一,希望是两种语言都可以。”
快科技 205 阅读 2022-04-20 22:474月20日消息,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4月1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 核酸扩增法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要求及建议》(ISO / TS 5798:2022)国际标准。
IT之家 169 阅读 2022-04-20 22:46最近,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了一种非侵入式的声波抗癌技术,可以持续不断地分解大鼠的肝脏肿瘤。 这一过程可以杀死部分癌细胞,并且激活免疫系统功能,防止癌细胞进一步转移和扩散。或许可能解决癌症复发的问题,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
快科技 84 阅读 2022-04-20 22:424月19日消息,4月9日 NASA 的火星勘测轨道器拍到了一张高清图像,图片中可以看到洞察号火星探测器被火星尘埃所覆盖,该探测器于2018年11月登陆火星。
IT之家 65 阅读 2022-04-19 22:46困难太大使得多数物管公司无法开展团购业务。 如果要问,2022年上海春天最珍贵的颜色是什么,大概不少人的回答会是青菜的绿色;最感谢的人,大概就是“团长”了。
第一财经 190 阅读 2022-04-19 22:44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业务正推动航空公司在飞机上提供无线互联网。长期以来,在飞机上无法上网一直是令旅行者感到沮丧的地方,但目前至少有一家大型航空公司正在尝试提供这一服务。
财联社 58 阅读 2022-04-19 22:42近日,一则关于科兴高管去世的讣告在网上流传。讣告中称,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中心高级经理曹晓斌,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17日去世,享年45岁。
AI财经社 65 阅读 2022-04-19 22:371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郝淳表示,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西安晚报 38 阅读 2022-04-19 19:20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抵达内蒙古东风着陆场。从2021年10月16日发射进入太空开始计算,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的神舟十三号乘组共执行了6个月的空间站任务。在这6个月当中,他们在空间站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重要意义?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郭世杰副研究员为您做回顾和分析。
北京日报 31 阅读 2022-04-19 19:12在距离东风着陆场1600多公里的南疆腹地,有一支驻扎已久的活动测控分队。从关中平原的大本营跋涉至此的他们,是“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返回测控任务中的关键节点。他们担负着对返回舱的跟踪测量及应急遥控发令工作,确保航天员安全穿越“黑障”是这支队伍的任务。
央视网 38 阅读 2022-04-19 18:17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8日表示,当前,中国正在组织实施同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的中国空间站首批国际合作项目。中方愿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空间站欢迎外国航天员来访。
解放军报 147 阅读 2022-04-19 17:51“这就是科学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毕业后,我想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努力打开科学奥妙的大门,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4月17日,在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等举办的“第十二届河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大赛”上,该校学生自行研发的“舞蹈机器人”“体操机械人”“唱歌机器人”等科创作品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大河报 47 阅读 2022-04-18 18:534月16日9点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太空“出差三人组”的顺利“回家”也为我国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带来了重要信息。
交汇点 39 阅读 2022-04-18 18:51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去太空“出差”半年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怀抱。 从“神舟”飞天到“天问”探火,从“墨子”探寻未知到“北斗”造福人类,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将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
华声在线 28 阅读 2022-04-18 18:164月15日20时00分,长征三号乙遥八十九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中星6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快科技 66 阅读 2022-04-17 16:584月16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2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IT之家 35 阅读 2022-04-17 16:57太空出差六个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终于要回到地球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快科技 36 阅读 2022-04-17 16:554月16日消息,据 MSPoweruser 报道,大自然永远是新技术创新的完美灵感来源,华盛顿大学团队开发的项目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该小组对蒲公英如何通过它们的羽毛状突起和风传播感到惊讶,决定将这种方法注入到农场和森林等广阔区域的无线传感器分散中。
IT之家 26 阅读 2022-04-17 16:48西班牙《趣味》月刊网站4月13日发文称,宇宙学中“锂缺失问题”是一个未解之谜,它引出了一些复杂的问题,涉及我们是否知道宇宙大爆炸后大约10秒到20分钟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参考消息网 36 阅读 2022-04-17 16:46国产新冠疫苗研发获得进展,近日,中国生物和科兴的三款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获得香港临床批件。 中国生物两款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获得香港临床批件 据微信公号“中国生物”4月16日消息,近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两款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奥密克戎变异株,以下简称“O株”)获得香港大学及医管局港岛西医院联网研究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同意,以及香港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件,正式获准在香港开展新冠疫苗的序贯免疫临床研究。
观察者网 27 阅读 2022-04-17 16:441、这次返回为何被很多专家称赞为“最精准”的一次返回操作? 2、已经习惯了太空环境的航天员,要多久才能再次适应地球?会面临哪些挑战? 3、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画上圆满句号。那么这次任务期间都验证了哪些关键技术? 4、对于中国空间站,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期待什么?
品玩 33 阅读 2022-04-17 16:40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确认迄今最大彗星,直径约80英里(约128.7千米),质量约500万亿吨,是一般彗星质量的10万倍。 这颗“巨无霸”彗星编号C/2014 UN271,以每小时22000英里(约35405.6千米/小时)的速度从太阳系边缘飞驰,目前距离太阳不到20亿英里(约32亿千米),温度只有零下175.6摄氏度。不过这一温度足以使一氧化碳升华离开彗星表面,产生尘埃彗发。
澎湃新闻 77 阅读 2022-04-15 23:25记者日前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当前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人民网 54 阅读 2022-04-15 23:14装在罐子里的大脑”(brain in a jar)是一项对脱离身体、生活在一罐食物中的人类大脑进行的思想实验。这个思维实验探索了人类对现实、心灵和意识的概念。本文将探讨一个反对人工智能(AI)的形而上学的论点,理由是一个无实体的人工智能或一个没有身体的“大脑”,与智能的本质是不相容的。
科普中国网 106 阅读 2022-04-14 12:37据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一个项目,该项目将生成整个人类大脑及其所有1800多亿个细胞的综合图集。这些数据可帮助揭示大脑的结构和组织如何在疾病和健康中产生行为、情感和认知。研究团队计划开发一张脑图,绘制出构成大脑的许多不同类型细胞的多样性。
36氪 93 阅读 2022-04-14 12:314月14日讯,据央视报道,我国航天工程再次实现新的突破,火箭关键零部件合格率达 100%。 《经济半小时》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位于成都的一个车间中,研制着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重要伺服机构,相当于火箭的“方向盘”,可以使火箭运会按照预定轨道飞行得既准确又稳定。
品玩 54 阅读 2022-04-14 11:47据中国生物4月13日发布的消息,近期,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杨晓明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曼丽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2020年IF:16.8)上发表研究论文。
澎湃新闻 121 阅读 2022-04-14 11:354月13日消息,据重庆发布,近期,国内首例贴近实战场景的重载无人机“物探”装备运输投放演练,在重庆天盟航空飞行基地开展。重载无人机“驼峰”500顺利完成全闭环运输作业场景演示,作业用时不到1小时,投送设备总重近1吨。
IT之家 104 阅读 2022-04-13 23:53近日,科学家发现海王星上大气温度的异常变化。自2003年,海王星南半球进入夏季后,15年间全球平均温度下降了8摄氏度,直到2018年其南极地区又开始急剧变暖,温度上升11摄氏度。
澎湃新闻 88 阅读 2022-04-13 23:51我国科学家近日设计出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目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该研究成果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陆建华教授团队共同攻关,发表于最新一期《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期刊在线版。此前公开发表的成果中,量子直接通信的最长距离为18公里。
科普中国网 185 阅读 2022-04-13 23:50近日,多地通报出现气溶胶传播导致新冠病毒感染的事件,提醒大家予以重视。 据宁波疾控,当地某确诊病例乘坐自驾车(开车窗、未戴口罩)进入某地下停车场,同时间段内另有2位续发病例在该停车场内停留且未戴口罩,存在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快科技 77 阅读 2022-04-13 23:484月13日消息,自从几个月前重新启动星际飞船 Starship 项目后,SpaceX 似乎已经恢复了以往的干劲,开始在在佛罗里达建造首个发射台和发射塔并取得快速进展。 SpaceX 此前一直在美国 NASA 肯尼迪航天中心 (KSC) 发射复合39A设施进行演练,甚至几年来一直打算在那里建造一个星际飞船发射场。
IT之家 92 阅读 2022-04-13 23:45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春耕时节,考察海南,总书记再次强调粮食安全。 与此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2022年3月份世界食品价格上涨12.6%,创199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世界粮食和植物油价格本月以两位数上涨。 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涉及到所有的食物,包括谷物、豆类、薯类、肉禽蛋奶水产品、瓜果蔬菜等。
凤凰网 155 阅读 2022-04-13 23:4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450期】 1961年的今天 27岁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乘坐东方1号飞船登上太空 实现了人类首次遨游太空的壮举 后来,每年的这一天被定为 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 也就是“世界航天日”
澎湃新闻 248 阅读 2022-04-12 23:26MR(混合现实)技术发展至今,于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已由单纯的数字资源保护与包装,向激活艺术要素的“展演性”更迭。如何在科艺融合视角下,探讨与实践MR空间内表达方式与叙事手段的演进,成为当下焦点。
光明网 178 阅读 2022-04-12 23:12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康德 当你仰望星空 面对满天繁星 你是不是心中也会感叹 宇宙的浩瀚 人类的渺小 以及对地球之外的好奇
百度 100 阅读 2022-04-12 23:00到达格林村时天已黑尽,看不到沿途的风景,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但这大风完全没有破坏我的兴致与期待,夜色倒是增添了一些神秘,感觉天光亮起,就会出现一个明媚的新世界,不知又会在我个人的观鸟记录上新增上几种呢?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墨脱了,因为新冠疫情,国外的观鸟团几乎不能成行,于是国内的观鸟爱好者们都把目光转向了藏南一块,这里瞬间热度暴涨,观鸟圈刮起了墨脱热。
百度 36 阅读 2022-04-10 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