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空气消毒棒可杀死99.9%冠状病毒?专家:浓度差了好几个级

    用缓释气态消毒因子对空气进行消毒的原理已被证明应该可行,但问题是一根消毒棒它能消毒的空间非常有限。在考虑二氧化氯对病毒杀灭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 日前,第一财经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看到,有一种号称对冠状病毒杀灭作用高达99.9%的空气消毒棒产品正在销售。这是一种形状类似钢笔的细形长管。

    第一财经   23 阅读   2022-05-27 23:36
  • NASA披露宇航员登陆火星早期计划,向公众征求意见

    5月25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上周披露了为期30天、由两人执行的火星登陆任务的首要目标,并要求公众就计划进展情况提供反馈。最初,该机构将反馈的截止日期设在5月31日,现在则延长至6月3日。

    网易科技   46 阅读   2022-05-26 23:08
  • SpaceX星链卫星互联网全球用户超过40万

    5月26日消息,SpaceX向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的最新监管备案文件显示,该公司“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目前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40万用户。

    网易   47 阅读   2022-05-26 23:07
  • 首钢京唐两项发明荣获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近日,第121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落下帷幕,首钢京唐公司“一种电、热、水联产方法及系统”“球团智能控制无人操作研发与应用”两项发明获金奖。

    搜狐   25 阅读   2022-05-26 22:49
  • 40倍音速,明天将掠过地球的小行星是怎样的?

    近日,美国NASA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称,一颗直径约1.77公里、名为7335(1989 JA)的小行星将于5月27日掠过地球。关于这颗小行星,我们目前知道什么?它会对地球产生威胁吗?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告诉你。

    南方都市报   56 阅读   2022-05-26 21:55
  • 真我realme发布火影限定版手机,全球限量5000台

    5月26日,真我realme发布了火影忍者定制版手机真我GT Neo3火影限量版,全球限量发售5000台,12GB+256GB内存,售价为3099元。 这款手机在外观设计上重构了鸣人的经典元素:镜头模组部分,还原了“木叶村护额”设计,传承着火之意志的精神内涵;若隐若现的鸣人标志性特征,代表羁绊力量的漩涡一族家徽,以及鸣人标志性的火橙色和黑色。快递包装上也进行了独特设计,真我以忍术卷轴为设计灵感,深度定制了卷轴包装,采用环保再生皮材质。

    搜狐   43 阅读   2022-05-26 21:53
  • 可达鸭刷屏 它的“原型”却可能灭绝

    近日,肯德基的可达鸭音乐盒算是火出了圈,不少网友为了获得可达鸭,甚至不惜重金购买这款玩具。 据悉,可达鸭是动画《宝可梦》中的角色。最早出自日本任天堂公司发行的掌机游戏系列《宝可梦》中登场宝可梦的一种,首次出现于第一世代游戏《宝可梦:红/绿》

    快科技   31 阅读   2022-05-25 22:38
  • 韩国6月将再次发射运载火箭“世界”号

    5月25日消息,韩联社援引韩国科学技术情报通信部消息报道,韩国将于下月再次发射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世界”号(KSLV-II),发射时间初步定于6月15日。 据介绍,此次发射中“世界”号将搭载卫星。韩国曾于2021年10月21日进行了“世界”号的首次发射,但发射并未能成功将当时搭载的模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IT之家   28 阅读   2022-05-25 22:36
  • 袁隆平团队巨型稻在天津正式插秧:可长2米高、水池能养鱼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棚育苗,日前,由袁隆平团队带来的“巨型稻”开始在天津市宁河区正式插秧,这也是“巨型稻”在京津冀地区的首次大面积试种。 “巨型稻”秧苗与普通水稻秧苗相比要更加粗壮,即使是从事水稻种植十多年的农户都表示,这么粗壮的苗种还是第一次遇到。

    快科技   69 阅读   2022-05-25 22:30
  • 全球首款SoFlu软件机器人获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点

     “一‘人’全栈解决:后端开发、前端开发、测试、运维”,在刚刚过去的“软件人,告别996”飞算SoFlu软件机器人产品发布会上,SoFlu软件机器人作为全球首款真正的“软件机器人”不断刷新着人们对软件工程自动化的认知。   在SoFlu软件机器人的总设计师飞算云智总裁陈定玮看来,通过自动化开发,让软件机器人协助人完成重复繁琐的底层工作,从而摆脱软件开发对人力的过度依赖,是解决企业软件开发面临的“科技人员招聘难、人力成本高、管理难等诸多问题”的治本良药,而这也正是SoFlu软件机器人一直秉承的初心。SoFlu软件机器人以”一人一项目,十人抵百人”的硬实力展现了软件机器人如何推动软件开发向自动化迈进,从而降低企业自主拥抱科技的门槛。

    中国经济时报   25 阅读   2022-05-25 13:33
  • 特别食品带上天!太空“盲盒”惊喜已备好

    2022年空间站第一份“太空快递”已经送达 总重6吨的上行物资 承载着航天员对半年“出差”的满满期待 航天员喊话: 先放“快递柜”,到家就取!

    华声在线   27 阅读   2022-05-25 13:29
  • 谷歌夺回AI画语权,机器的想象力达到全新高度

    在让AI搞创作这件事上,谷歌和OpenAI正面刚起来了。 这不,震惊全网的DALL·E 2才新鲜出炉一个月,谷歌就派出名为Imagen的选手来打擂台。

    澎湃新闻   23 阅读   2022-05-25 12:28
  • 学到了!载人航天常见术语知识帖

    今年我国还有5次空间站发射任务。随着载人航天新闻越来越多,这些术语你真的知道吗?①发射窗口:允许航天器发射的时间范围;②受控再入:航天器在人为或自动控制下,飞出地球后又重新再进入地球大气层;③科学实验、技术试验有区别。载人航天小辞典收藏。载荷、窗口...这些航天词汇你真的知道什么意思吗?

    人民日报   57 阅读   2022-05-25 12:26
  • 世卫预测全球将出现更多猴痘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1日,12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已报告92例猴痘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世卫组织预测,全球猴痘病例可能进一步增加。 猴痘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非洲大陆之外的首次猴痘疫情于2003年出现在美国。2018年以来,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等国在来自尼日利亚的旅客中发现猴痘病毒感染者。

    新京报   45 阅读   2022-05-24 00:50
  • 人工血管告急!占到全球用量一成的中国完全靠进口

    疫情下,物流供应链不可避免地出现延迟,国内医院正在联合生产厂商,全力保障患者急需的医疗器械产品。尽管如此,一些进口产品仍然出现了紧缺的状况。 第一财经记者从两家北京的大型三甲医院心血管科了解到,疫情使得原本就非常紧缺的大口径人工血管产品更加供不应求。“由于人工血管产品都是进口的,单价比较高(每根1-3万元),本来每个医院的备货就很有限,现在疫情又加剧了物流清关调货等一系列流程的等待时间,确实出现了需要手术的患者没有产品可用的情况。”一位血管外科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第一财经   36 阅读   2022-05-24 00:48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睡眠时间

    你的失眠可能是由全球变暖导致的。英国《卫报》20日报道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令夜间温度不断升高,而这对人们的睡眠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平均每年失去44小时睡眠。研究人员表示,人的身体在入睡前需要降温,而较高的温度会延长入睡的时间,从而减少睡眠。比如,在温度超过30℃的夜晚,人们的睡眠时间平均减少14分钟。

    环球网   42 阅读   2022-05-24 00:46
  • 神经形态计算更进一步 科学家实现人工模拟神经元和突触

    神经形态计算旨在通过模仿构成人脑的神经元和突触的机制来实现人工智能(AI)。受当前计算机无法提供的人脑认知功能的启发,神经形态设备已被广泛研究。 然而,目前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神经形态电路,只是简单地连接人工神经元和突触而没有协同相互作用,而神经元和突触的同时实现仍然是一个挑战。

    凤凰网   292 阅读   2022-05-24 00:44
  • 如此近距离的太阳影像,你看过吗?

    5月21日消息,欧空局和美国宇航局的太阳轨道飞行器(Solar Orbiter)拍摄到来最新的太阳视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示了大家熟悉的太阳的另一种形象。

    IT之家   89 阅读   2022-05-22 22:25
  • NASA:波音Starliner太空飞船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

    “星际客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9日18时54分(北京时间20日6时54分)开始这次不载人试飞,搭乘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尽管有两个推进器发生故障,“星际客机”仍在起飞31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据美联社报道,“星际客机”在距离国际空间站10米远的位置停留了近2个小时,时长超出原定计划,因为地面控制人员要将飞船调试到确保万无一失。到了可以开始对接时,“星际客机”仅用4分钟就完成任务,地面控制中心随即响起欢呼声。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星际客机”携带约363公斤的货物和宇航员补给前往空间站,将在轨停留5天后,携272公斤空间站物资返回地球。

    光明网   28 阅读   2022-05-22 22:24
  • 20年十战全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参与一个20年从未失败过的项目,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五四前夕,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交会对接微波雷达项目主任设计师贺中琴,作为航天青年代表受邀参加人民网《青年说》节目。 从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太空之吻”,到2020年嫦娥五号轨道器和上升器的“太空牵手”,再到空间站建造完成两次载人交会对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十战十捷”,以优异成绩交出满意答卷。

    澎湃新闻   51 阅读   2022-05-22 21:32
  • 中国科学家研制新材料 有望助力“双碳”和太空探测

    白天可比环境温度高170摄氏度,夜晚可比环境温度低20摄氏度,无需外部能源消耗……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裴刚、研究员邹崇文等人研制出一种分别以太阳、太空为热源、冷源的“冷热双吸”材料,可24小时捕获利用能量,有望在改善地球温室效应、供应太空基地能源等方面发挥作用。 人类利用阳光已开发出不少应用,比如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而利用太空辐射制冷,近年来成为国际新兴科研热点。 裴刚、邹崇文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涂层材料,其表现出“智能自适应性”:白天在太阳辐照下为金属态,吸收热能;夜晚则处于绝缘态,将热量辐射到外太空,从而吸收冷能。 实测发现,该材料表面温度白天可比环境温度高170摄氏度,夜晚可比环境温度低20摄氏度,24小时全天候运行,为高效捕获利用太阳热能和太空冷能开辟新途径。

    中国青年网   90 阅读   2022-05-20 23:29
  • 虚拟人走红“Z世代”:未来虚拟人懂情感有温度

    俏皮可爱的虚拟人形象、顺畅自然的肢体动作、温柔亲近的语音互动……近日,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虚拟人走红网络,尤其在“Z世代”中受到欢迎。 1997年出生的王典石是一名动漫发烧友,从初代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洛天依,到虚拟人“冰冰”、虚拟学生“华智冰”,他都一直在关注。在王典石看来,虚拟人相较于卡通动漫人物,在形象和性格方面更贴近于真人,特别是互动交流的功能让他感到新奇。 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虚拟形象技术研究主管何山正与同事开发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虚拟人。

    环球网   31 阅读   2022-05-20 23:28
  • 苹果MR头戴设备最快有望年底推出,定价或2000美元起

    传闻已久的苹果首款混合现实(MR)产品有望今年底推出。5月20日,彭博社援引苹果公司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苹果高管上周向董事会成员展示了即将推出的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头戴设备。这表明该设备的开发已处于高级阶段,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首次亮相。 苹果董事会包括8名独立董事和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议。苹果一直有把新研发的产品在未上市之前先给董事会成员展示的习惯。知情人士称,这款新设备的一个版本在最近一次董事会上进行了演示。

    澎湃新闻   34 阅读   2022-05-20 23:26
  • 苹果重磅新品即将亮相?混合现实头戴设备已对内展示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董事会近日内部预览了该公司即将推出的混合现实头显,意味着这款设备已经进入后期开发阶段,或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世。 对于苹果的混合现实头戴设备,外界一直有着各种推测。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为一个致力于开发VR和AR技术的部门雇佣了数千名员工。此前,有报道称,苹果原计划于今年6月正式推出这款设备,但一些技术挑战和搭载内容导致了延迟发布。 和Meta正在开发的Project Cambria一样,苹果的虚拟现实头显也采用直通增强现实技术。目前,虚拟现实头显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Meta是该行业的主导者和先行者。

    第一财经   41 阅读   2022-05-20 23:25
  • 跟着神舟十三号去太空旅游了一趟的种子,马上回来湖北了

    5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航天工程官方网站公布了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试验项目清单。其中第63号项目就是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丰都车前种子! 丰都车前为我国特有物种,处在灭绝边缘。它是目前唯一一种因三峡工程的修建,野生居群已经完全灭绝的草本植物,整个野生居群只在人们的视线中短暂出现5年多时间。

    长江云   36 阅读   2022-05-20 23:23
  • 飞天故里助力逐梦少年!兰州青少年探索太空奥秘“热情高”

    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出差”半年之久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回家了。“神舟十三号”探索太空之行所取得的成就,万众瞩目,举国欢庆,航天员成为了孩子们追逐的最亮“星辰”。 “航天员是千千万万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是真正的‘最强天团’,是新时代孩子们应该追的‘明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新时代的广大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科学精神,从中国航天奋斗历程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510所)科技委秘书长雷占许感慨地说。

    兰州日报   27 阅读   2022-05-20 23:18
  • 钱塘拥抱元宇宙,明天这场活动太“硬核”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这个强调沉浸感、真实感和交互感的新型虚实融合社会形态,整合了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未来将赋能人类的社交、娱乐、工作、教育等多个领域。

    钱塘新区报   31 阅读   2022-05-20 23:16
  • 祝贺!我国成功发射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

    北京时间2022年5月20日18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低轨通信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在轨通信技术试验验证。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21次飞行。为中国航天点赞!

    中国军网   26 阅读   2022-05-20 22:06
  • 因尘土布满太阳能电池板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将结束使命

    据美联社5月17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将在灰尘中结束使命。 由于太阳能电池板上布满尘土,“洞察”号的电能即将耗尽。NASA周二表示,“洞察”号可能在7月停止工作,在那之前,NASA将继续使用该航天器的测震仪来记录火星震。之后,飞行控制人员将监控“洞察”号的状况至今年底,届时“洞察”号的使命就画上了句号。

    参考消息   28 阅读   2022-05-20 22:04
  • SpaceX再发53颗星链卫星 五天发射三批星链

    美东时间5月18日6时59分,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53颗“星链”卫星。 这也是SpaceX五天内的第三批“星链”卫星发射。此前,太平洋时间5月13日15时07分,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发射第45批53颗“星链”卫星。

    澎湃新闻   33 阅读   2022-05-19 22:38
  • “星际客机”飞船尝试第二次无人轨道试飞 有望年底首飞

    5月16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与波音公司已经定于当地时间5月19日对“星际客机”飞船进行第二次无人轨道试飞,并希望在2022年年底之前实现首次载人飞行。 “星际客机”飞船将搭乘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的Atlas V运载火箭升空,这将是其第二次进行关键的轨道试飞,并尝试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也是NASA对波音航天器进行载人能力认证的关键一步。

    网易科技报道   35 阅读   2022-05-19 22:36
  • 较小星系排列为何都在一个圆盘上?科学家这样解释

    5月13日消息,目前科学家关于宇宙布局的理论表明,小星系应该随机分布在宿主星系周围。但天文观测发现,较小星系往往是在宿主星系周围以圆盘状平面排列,就像是土星环。 研究人员现在正试图调和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他们认为较小星系在宿主星系周围的分布状况可能是因为一种被称为对称子的假想粒子在太空中形成了看不见的“墙”。 大爆炸宇宙学标准模型Lambda-CDM认为,宇宙由宇宙常数、冷暗物质以及常规物质三个关键成分组成。其中宇宙常数是爱因斯坦用来解释他的广义相对论方程的一个系数,冷暗物质是没有辐射的缓慢运动粒子,此外就是人们每天都在与之互动的常规物质。

    网易   80 阅读   2022-05-19 22:34
  • 地球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火山,一旦喷发会造成怎样的灾难?

    像血液一样的深红的岩浆从火山口流出,一股又一股滚滚的黑烟,一声声轰隆隆的巨响,大块小块的石头飞溅,以上这些都是火山喷发的景象。 大家有可能在电影里看到过那样的场景,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实中火山喷发有多大的威慑力吗? 我们要从它的地理位置开始了解,黄石火山的地理位置处于美国境内的黄石公园,它十分壮观,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超级火山,曾是许多好莱坞大片的取景地。

    搜狐   101 阅读   2022-05-19 13:06
  • 不想让你的骨头越变越脆,这些食物一定少吃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类食物会伤害骨骼,如果不想让骨头变脆,我们一定要尽量少吃。 1. 咸菜 很多家庭都喜欢吃馒头就咸菜。咸菜中含有大量盐分,当我们身体中的钠离子超标之后,就会携带钙离子一同流出体外。 经常吃咸菜,会导致身体中钙元素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对骨骼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为了骨骼的健康,要尽量少吃咸菜。

    科普中国   43 阅读   2022-05-19 13:03
  • 小象“莫莉”历经波折前半生,终于顺利抵达昆明动物园

    让人揪心的亚洲象“莫莉”已经被运往昆明,目前已经平安抵达昆明动物园。 莫莉的前半生充满波折,虽然只有5岁,但已经历经人世。 在刚出生时,它被当作动物园的明星,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莫莉公主,还陪它一起度过了1岁生日。 但小象莫莉在2岁时就被交换到河南一家动物园,在动物园中还被迫表演倒立,转呼啦圈,供人骑乘,这引发了人们的不满,于是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拯救小象莫莉”的行动,希望能够让莫莉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回到妈妈身边,平平安安地长大。

    UFO之家   47 阅读   2022-05-19 13:01
  • 50年来首次 美国将就UFO问题举行听证会

    5月17日消息,据 CNN 报道,美国众议院小组将于当地时间周二举行一场关于“不明飞行现象”的公开听证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UFO,这将是美国国会50多年来首次就这一问题举行听证。

    IT之家   29 阅读   2022-05-18 23:30
  • “海洋新物种”来了 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正式下水

    5月18日消息,据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官微,今日上午,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正式下水,该船将完成海上航行试验并交付使用。 中国船舶集团表示,该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总长88.5米,型宽14.0米,型深6.1米,设计吃水3.7米,设计排水量约2000吨,最大航速18节,经济航速13节。

    IT之家   34 阅读   2022-05-18 23:29
  • 惊呆:这台计算机由蓝藻驱动 已不间断运行六个月

    一提到蓝藻,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腥臭味的浮沫和泛滥成灾的“绿潮”。 可谁能想到,被人嫌弃的蓝藻,如今却被科学家们玩出了花—— 来自剑桥大学、米兰大学和 ARM 公司的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通过使用装满蓝藻(Blue-green algae)的小容器,为一个 ARM 微处理器(ARM Cortex-M0+)持续供电了6个月,且在实验结束后的6个月内,依然在持续发电。

    凤凰网   30 阅读   2022-05-18 23:27
  • 一个乌龙 一个未解:美国53年来首场UFO听证会说了啥?

    当地时间5月17日,美国国会举行了53年来首次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现象”的公开听证会。由于早早预告,这一听证会备受关注。 不过会上信息不多,公开的UFO视频中两个影像,一个被证实是光线穿过夜视仪的伪影“乌龙”,另一个依旧是“未解之谜”。美国国防部表示,他们也在努力理解所谓的“UFO”到底是什么。

    澎湃新闻   73 阅读   2022-05-18 23:26
  • 哈佛、麻省理工新研究:AI看X光片就能识种族 工作原理成谜

    医生无法仅通过X光片来判断某人是黑人、亚洲人还是白人。但是,根据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医学院等的科学家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计算机可以做到。 研究发现,受过训练的AI模型可以以90%的准确率预测一个人的种族。但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表示,他们不知道AI是如何做到的。该论文于近日发表在医学杂志《柳叶刀数字健康》上。

    澎湃新闻   27 阅读   2022-05-18 23:25
  • 画面曝光!两列复兴号仅0.86秒擦肩而过 相当于17级飓风

    4月21日,两列复兴号列车在济南至郑州高铁濮阳至郑州段成功进行交会试验,创出了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的新世界纪录。 当日12时53分左右,两列分别由郑州和濮阳始发的试验列车,在行至河南浚县境内时成功交会,记录仪显示列车运行时速达到435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列车交会时间0.86秒。

    凤凰网   24 阅读   2022-05-18 23:24
  • “千金藤素”是新冠神药吗?专业人士:距临床还很远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团队发现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的消息火爆全网,专利信息显示,10uM(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 发现者童贻刚教授在采访中表示:“这个数字通俗地讲,可以理解为不用千金藤素药物时如果有15393个病毒,在用10微摩尔/升千金藤素药物的情况下,病毒数将只有1个。也就是说,很少量的千金藤素就能阻止新冠病毒扩增和传播。”

    快科技   71 阅读   2022-05-18 23:21
  • 2个古老的疏散星团,它们合并了

    银河系中的第一个古老的双星系团 引人关注的疏散星团NGC 1605 这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对疏散星团的图像,据信该星团处于合并的早期阶段。 不过,它们不在我们的银河系中,而是位于距地球约 170,000 光年的狼蛛星云内的大麦哲伦星云中。 但现在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发现了一对独特的合并疏散星团。 图片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天文在线   36 阅读   2022-05-17 23:54
  • 人脑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超负荷,神经工程学能拯救我们吗?

    几乎每位父母都会对如下场景感同身受,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傍晚,漫长的工作日终于结束,你正在准备晚餐,却举步维艰,就像冒着暴风雪在做饭——孩子们在大哭,炉子上煮的意面快要溢锅,你等了很久的工作面试电话也在响个不停,这时门铃响了——而你是家里唯一的成年人。

    澎湃新闻   33 阅读   2022-05-17 23:39
  • 太空最大相机!中国巡天望远镜将于明年发射

    浩渺宇宙、无垠星空,探索的征程充满未知,而太空望远镜,则是人类望向深空的眼睛。中国人为了把星辰大海看得更广、更深、更清晰,计划明年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未来它将与中国空间站共轨飞行,打造中国的“深空之眼”,带来全景式宇宙高清图,成为太空中最大的相机。

    齐鲁晚报   93 阅读   2022-05-16 23:28
  • 山东济南:“济南造”护航“太空出差”背后的“税动力”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4月2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京完成开舱。 183天的“太空出差”,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实现了多个首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其中,有不少硬核科技,来自济南。 “太空厨房”的暖心守护 众所周知,我国载人航天器的设计以人为本,宜居性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2013年,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的九阳股份有限公司以领先的科技实力成为载人航天太空厨房研制单位,正式参与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太空厨房”任务中。

    齐鲁壹点   37 阅读   2022-05-16 23:26
  • 飞天故里助力逐梦少年!兰州青少年探索太空奥秘“热情高”

    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出差”半年之久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回家了。“神舟十三号”探索太空之行所取得的成就,万众瞩目,举国欢庆,航天员成为了孩子们追逐的最亮“星辰”。 “航天员是千千万万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是真正的‘最强天团’,是新时代孩子们应该追的‘明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新时代的广大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科学精神,从中国航天奋斗历程中获得启发、汲取力量。”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510所)科技委秘书长雷占许感慨地说。

    兰州日报   35 阅读   2022-05-16 23:24
  • 口服抗癌疫苗正在走向现实

    你可能还记得,孩提时被要求吃“糖丸”以预防脊髓灰质炎。这种“甜蜜”的体验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疫苗接种策略之一。 我们同样也畅想,通过口服疫苗的方式赶跑万恶的“肿瘤君”。 得益于免疫学、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等领域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快速获得肿瘤细胞内的抗原信息,从而找到了肿瘤疫苗的实现路径。

    光明网   101 阅读   2022-05-16 23:21
  • 十堰智慧城市大脑上线!这样工作

    5月15日 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 十堰智慧城市大脑正式上线了 5月15日,十堰智慧城市大脑启动仪式在十堰传媒中心举行。市委书记胡亚波,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剑雄,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湖北广电网络公司董事长张建红,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政务一网通军团 CEO杨瑞凯,华为公司湖北省总经理孟少云,市领导蔡静峰、刘松林、胡志莉、蔡贤忠、董奇峰共同触动大屏,启动十堰智慧城市大脑。

    澎湃新闻   16 阅读   2022-05-16 22:35
  • 大脑衰老可逆转:需注入年轻脑脊液 “返老还童”登Nature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不少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记忆力逐渐下降。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方法,可以让这种自然现象“逆天改命”呢? Nature说:有的。 斯坦福大学在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 将年轻小鼠的脑脊液(CSF)注射到老年小鼠的大脑中,它的记忆力居然提升了!

    凤凰网   29 阅读   2022-05-15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