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大量失落百年的“广州明信片”在十三行博物馆首次展出

    5月13日上午,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举办“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品捐赠仪式”暨 《重拾失落百年的广州明信片—馆藏通草画展》开幕活动。

    腾讯   31 阅读   2022-05-13 16:41
  • 让文物数字化展示与传播 江苏推动打造“无边界博物馆”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江苏省文物局局长拾峰12日在南京表示,近年来,江苏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文物价值展现方式和创造方向,推动打造“智慧博物馆”“无边界博物馆”,让文物数字化展示与传播。   当天,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馆采用线上线下融合、两地联动互通的形式举行。

    光明网   18 阅读   2022-05-13 15:56
  • “北京博物馆云”平台将于5月18日试运行

    2022年北京“5·18国际博物馆日”线上启动式将于5月18日举行,活动将围绕“游、享、购、论”四个板块展开。当天,“北京博物馆云”服务平台将启动试运行,未来市民只需打开小程序,即可了解北京各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和社教活动,还能实现一键预约,打通与博物馆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这是记者11日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的。

    光明网   23 阅读   2022-05-12 22:57
  • 摸金校尉亡于江苏古墓,出土文物颠覆考古认知!

    2009年1月,江苏盱眙公安局突然接到报案,在一个废弃的厂房中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汽车,轿车的后座躺着一具尸体!警方立即前往调查,又在后备箱发现了另外一具尸体!看来这里并不是第一个案发现场! 警方对两具尸体进行检查,遗体上没有发现任何伤口,现场也没有任何凶器,但从两名死者的鞋底上提取出了同样的特殊泥土----白膏泥!而白膏泥加青膏泥加竹炭正是汉朝最成熟的古墓防腐工艺!所以警方初步推断,这两人很有可能就是盗墓人,而他们的死因很有可能跟一座汉墓有关!

    腾讯   64 阅读   2022-05-11 12:05
  • 重新定义上古史:三星堆文明距今约5070年,亡于西周灭虞夏

    历史书上,只说西周灭商。其实不然。 实际上,是西周灭虞夏。 三星堆文明距今约5070年 很多人,语文不过关,阅读理解能力要好好提高。 很多人,曲解了砖家的话,说三星堆距今只有3000年左右。砖家只是说,埋藏年代是商晚期。 这正是西周灭虞夏的年代。

    腾讯   44 阅读   2022-05-11 12:02
  • 江西发现徐国古墓,22名少女为其裸葬,只为满足自身享乐

    大家知道,古人非常的注重葬仪文化,在他们的概念里,觉得死就意味着重生,所以人在去世后墓中放一大堆的陪葬品,在他去往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一样可以享受这些财富。就在历史的发展当中,一直在奴隶社会时期,很多贵族都喜欢用活人来殉葬,而这些用殉葬品的人基本上都是和阶级对抗的产物,就连之前著名的思想家墨子都曾这样批评的说到:天子去世后,殉葬的有百人,少的也有十人,而士大夫级别的,殉葬的几十人或者几人。

    腾讯   23 阅读   2022-05-11 11:53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有望年中对公众开放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简称“香港故宫”)10日宣布,博物馆大楼顺利竣工,内部工程及展厅装修已接近完成,预计将于今年年中对公众开放参观。

    人民网   25 阅读   2022-05-11 11:50
  • 山西发现春秋晚期卿大夫墓 出土成套编钟乐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洪洞县发现春秋至清朝时期墓葬9座,从出土器物分析,其中一座春秋墓葬的墓主人级别或为当时的卿大夫。 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了南秦村、永凝堡及坊堆三处遗存,上世纪80年代曾在永凝堡抢救发掘了中小墓葬12座。

    百度   59 阅读   2022-05-11 11:47
  • 数字铜博物馆:体验青铜文物盛宴

      数字铜博物馆网络展示平台上的商代青铜象尊三维图片,实物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打开数字铜博物馆网络展示平台,大名鼎鼎的何尊、后母戊鼎、妇好鴞尊等青铜文物“重器”一一呈现:清晰的文物照片、铭文拓片等,让观众通过手机便能欣赏到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的珍贵青铜文物细节。在网站页面上,所属年代、器型数据、出土时间等精确的文物信息,武王灭商、越王勾践等文物背后的历史典故一目了然,再搭配上视频介绍,青铜器的华美绚烂在方寸之间尽收眼底。

    光明网   34 阅读   2022-05-10 15:40
  • 解读中国首轮生肖流通纪念币图案之美

      十二生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起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蕴含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吉祥顺遂的寄托之情。从古至今,每个中国人从出生起就有一个生肖属相被赋予并伴随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讲,生肖是每个中国人的生命印记, 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且如影随形的吉祥物。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生肖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受到全世界人民的争相追逐,为了迎合民心,顺应民意,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开始发行贺岁生肖系列流通纪念币,对于弘扬和传承我国的生肖文化与传统民俗精粹,无疑是必然的正确选择。

    新浪   33 阅读   2022-05-10 15:37
  • 云端博物馆直播周”国内外博物馆和美术馆齐聚线上

    5月15日至5月22日,2022“云端博物馆直播周”即将开启,国内外博物馆和美术馆齐聚线上,将举办“馆长来了”“镇馆之宝”“云游看展”“空中课堂”“数字文博”五大主题活动。

    网易   29 阅读   2022-05-10 14:55
  • 江苏老农上交40斤黄金,结果装黄金罐子成无价之宝

    1982年2月,正是早春季节,对于农民而言,此时付出了多少劳动,就代表了秋季能够收获多少。除了耕地之外,修水利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能够决定土地产出的重要因素。 在江苏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当地村民商议了几天,最终决定每家每户出人力,大家一起修水利。为了保证效率,每家都分配了地段。

    腾讯   26 阅读   2022-05-10 14:42
  • 东莞男子继承姨妈英国房产,却发现圆明园宝物10万件

    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传承至今,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并且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当我们了解中国的近代历史时,却会痛心地发现那些流失的珍贵文物,当初经历了怎样的磨难。

    腾讯   31 阅读   2022-05-09 16:04
  • 对于广大藏友来讲,该如何有效地鉴别古瓷器呢?

    瓷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自古以来,瓷器就是收藏中的大项,收藏人数众多。 近几年,随着收藏市场的繁荣,瓷器造假也愈演愈烈,伪古瓷让人防不胜防。 对于广大藏友来讲,该如何有效地鉴别古瓷器呢?

    腾讯   29 阅读   2022-05-09 15:54
  • 香港苏富比2022年春季拍卖总成交额达38亿5,200万港元

    香港,2022年5月4日 香港苏富比2022年春季拍卖系列于昨日圆满结束,总成交额达38亿5,200万 港元,远超拍前估价31亿港元,为亚洲苏富比拍卖历来第二高,仅次于2013年秋季之苏富比四十周年拍卖。各板块均取得佳绩,总成交率达88%,年轻藏家比例亦创新高。亚洲苏富比董事总经理洛嘉熙(Nathan Drahi)表达道,“透过为客户带来精心挑选的顶级拍品,以及精益求精的服务,苏富比本季春拍再创佳绩,率先为亚洲拍卖季立下如此卓越的标杆,对此我们深感自豪。”

    网易   52 阅读   2022-05-07 16:28
  • 王刚鉴宝时砸碎价值2亿的瓷器,后来怎样了?

    “鉴宝”是古往今来都有的事,古董宝贝往往滥竽充数,很多真品甚至都被赝品“比”下去了,普通人“肉眼凡胎”,根本看不出所以然来。比如“和氏璧”的故事,卞和得到和氏璧后,楚国国王说他的玉是普通石头,把他两条腿都砍了。唐朝有“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唐太宗让萧翼用赝品“兰亭序”和别人的真迹兰亭序调包!事后失主慧眼如炬,一下就发现了赝品。

    腾讯   55 阅读   2022-05-07 15:55
  •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外方内圆之谜

    1936年,位于杭州城北余杭区良渚镇的良渚文化遗址以出土大量玉器而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这些玉器中,又以玉琮最为典型。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因其具有精美绝伦的纹饰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已有百余件之多,其中,外方内圆的方柱形玉琮占大多数,周边刻饰4组或8组兽面纹,文饰粗犷质朴,渗透着原始古朴之美,有些兽面生动怪异,流露出人们对自然和生物的最初认识和理解。

    腾讯   20 阅读   2022-05-07 15:51
  • 五月文物壁纸|春意藏,夏初长

    五 月 桃花散尽春已暮,不觉芳菲已入夏。 从满目繁花到万木葱茏, 五月,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新的时节,换上新的壁纸, 开启您的好心情!

    腾讯   34 阅读   2022-05-06 17:13
  • 第一轮生肖流通纪念币,被市场掩盖的钱币珍品

    最近流通纪念币价格全面上涨,不管是老精稀、龙头币,还是生肖币都是一路上涨的势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流通纪念币是钱币收藏的一个“朝阳”版块,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十多年的发行历史,收藏研究的时间大概也只有不到20年,处于一个“萌芽”上升阶段。最近两年随着直播带货形式的兴起,普通纪念币也顺势搭乘上了这个后疫情时代的宣传快车,让越来越多的圈外收藏者进入到钱币收藏领域,这导致一些精品币种的价格节节攀升,群众基础迅速扩大,部分因为国际形式与央行政策抽离出来的资金开始关注这一板块,有的开始试探性收货,导致精品币种价格走高,带动整个版块向上拉升。

    新浪   33 阅读   2022-05-06 16:21
  • 老汉挖到古墓,专家却说:最珍贵的是棺材

    1981年,河北承德县北沟村有座早已废弃的老宅,主人是一位年过七旬的刘姓老人;别看“刘老汉”年事已高,但身体很好,居然还能扛着锄头挖井。 也正是“挖井”行为,刘老汉居然发现了一座800多年前的古墓,以及“价值千万”的40多件文物;按理说这是好事吧,结果专家却连连跺脚,还说:最珍贵的棺材没了!

    搜狐   32 阅读   2022-05-06 16:07
  • 这间西班牙博物馆是一部浓缩的西方艺术史

    一提到西班牙,大多数人会想到足球、斗牛、弗拉明戈......“热情”是这个地中海国家鲜明的标签。 在文化领域,西班牙孕育了众多世界级的大师,例如作家塞万提斯,画家达利、毕加索......他们的作品大多带有西班牙式的“热情”,浓烈真挚,富有想象,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历史上,罗马文明、穆斯林文明在西班牙交叠、融合、相互影响;大致自文艺复兴起,西班牙展现出强大的文化包容性,成为欧洲的艺术重镇。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解码欧洲博物馆”第二季,搜狐文化带您云游西班牙,今天要参观的是,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

    搜狐   60 阅读   2022-05-06 15:32
  • 古韵株洲丨精美绝伦金银器

    株洲地区出土的历代金银器数量大,种类多,包括有头饰、胸饰等金银饰品,盏、杯、盘、罐等酒食器具,以及日用杂件等。其中元代金银器数量之多,品质之优,令人叹为观止。

    腾讯   47 阅读   2022-05-06 15:29
  • 取道先秦|国风传承者王胜利

    匠,治也, 大匠者,良工不示人以璞。 国风传承,大匠运斤,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腾讯   22 阅读   2022-05-06 15:22
  • 一座千年古墓内出土蓝色骸骨,考古队急忙换上防护服

    中国自第一任皇帝出现以后,封建等级制度一直延续了千年不止,在无数的朝代更替中,很多皇帝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加强中央权利,从皇帝以下层层加封,俗话说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古代层次级别的说法。古人们为了区分尊卑贫贱,时常会在衣服或者颜色搭配,以及动作和称呼上来做出区别,比如,龙的图案只有皇帝可以穿在身上,满朝文武百官,再根据文武之别,衣服上分别绣上走兽飞鸟,各类动物,锦衣卫绣飞鱼,文官绣百鸟飞禽,武官则绣的上走兽,代表天地同治。而民间百姓大多粗布麻衣,颜色暗淡,服饰简单。

    腾讯   37 阅读   2022-05-05 21:10
  • 越山跨海——元至明初中外交流中的青花瓷器

    “青花的故事”——为探寻中国青花瓷器的源流发展脉络,此次特甄选海内外珍藏青花瓷器珍品,以期深度挖掘自青花瓷发源以来,元、明两朝烧造的历史与人文背景,试图为各界藏家呈现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段佳话。

    腾讯   34 阅读   2022-05-05 21:08
  • 三星堆的青铜文明一出现就惊艳世人,这到底是为什么?

    4月29日晚,大型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在央视纪录频道、四川卫视播出,第一集《重逢》就将镜头对准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雷雨。

    腾讯   111 阅读   2022-04-29 20:28
  • 探访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

      4月28日,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这座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之侧的博物馆,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历年来田野考古工作实践和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成果,为公众展示了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及学科发展。   在考古学家的探铲毛刷之间,在珍贵的神秘文物中,倾听中华文明的精彩故事;在追寻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感知文明赓续的未来之路。

    光明网   32 阅读   2022-04-29 14:33
  • “兵马俑与古代中国”大型文物展赴日展出

    日前,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大型文物展赴日展出,这是兵马俑自疫情以来首次赴海外展出,也是兵马俑在日本史无前例最大规模的一次展出。展览共展出来自陕西省16家及湖南省1家文博单位的近200件(组)文物。展览分为三大部分,重点介绍中国自东周历经春秋战国直至秦汉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显著特点,及近年来对以秦始皇帝陵、汉景帝阳陵为代表的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成果。

    网易   43 阅读   2022-04-28 14:19
  • 1988年工人捡到2亿金镯上交,却被考古队长私吞送情人

    1988年,由于陕西西安机场设备老化,上级决定在省内的咸阳上召展开新机场的开发工作,然而正当施工人员在渭河北面进行作业时,却无意间发现了土地下的砖石结构,经过考证,这应该是隋唐时期的古墓,而且规模不小。 咸阳作为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时不时挖出几处遗迹似乎已经并不新鲜,机场作业随后停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随即介入进行调查,并且展开了抢救性的发掘。

    腾讯   44 阅读   2022-04-28 14:09
  • 厦门文史爱好者收藏400多块老路牌,保存鹭岛历史印记

    暗迷巷、曾姑娘巷、配料馆巷、小埔头巷……这些五花八门的地名,对你来说是不是有些陌生?其实,它们都曾经是厦门老城区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发展,很多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了。 作为一名厦门文史爱好者,厦门市历史影像研究会副会长杨羽翔对老路牌、门牌“情有独钟”。从2013年至今,他收集到了400多块厦门老路牌、门牌,希望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保存鹭岛城市记忆。 日前,记者联系上了杨羽翔,听他讲述关于老路牌、门牌收藏背后的故事。

    百度   168 阅读   2022-04-27 20:58
  • 以前的古玩行什么样?老古玩行里“斗心眼”的买卖经

    旧时代开古玩店,向来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而精明的古董商人尤其喜欢和阔佬做买卖,他们可以漫天要价,而有钱的买主也毫不在乎。而另有一些讨价还价、“斗心眼”的古玩买卖趣事,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腾讯   158 阅读   2022-04-27 19:14
  • 关于仿古玉的反思,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态度

    中国玉文化绵延7000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人土和传世的古代玉器不知有多少。由于这些古玉器年代久远,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因而仿制古玉器便成为某些人一种特殊的生财之道。

    腾讯   266 阅读   2022-04-27 19:12
  • 德州新生代匠人创作《鲑鱼回流》致敬最美逆行者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 在德州,有这样一位手工艺人, 简朴的玉石经过他的精雕细琢后, 华丽蜕变为温润精美的玉器, 每一件不仅有巧夺天工的造型, 还有丰富多彩的内涵。 日前,闪电新闻记者来到 德州董子文化街进行了探访。

    腾讯   189 阅读   2022-04-27 19:05
  • 说不尽的马王堆:帛书《刑德》丙篇残片新发现

    记者26日从湖南省博物馆获悉,在近期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系统性清库中,发现了几十件带有字迹的帛书残片,目前可确定有的来自帛书《刑德》丙篇,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腾讯   169 阅读   2022-04-26 15:46
  • 中国瓷器有多牛:300年间在欧洲卖了3亿件

    1998年,一个酷爱探险的水泥厂老板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海域潜水时,偶然间找到了一艘古老的沉船。 这条典型的中世纪单桅三角帆船,被命名为“黑石号”,距今已有1200多年。经过打捞出水,考古人员发现,“黑石号”上满载着来自中国的货物,其中98%是陶瓷,以长沙窑瓷器最多,竟有56500件,此外还有少量越窑青瓷与北方白瓷。 当年,“黑石号”从大唐帝国南方的港口出发,本要将这些陶瓷运送至中东伊斯兰诸国,却在东南亚的海面上不幸触礁沉没,也将一段历史掩埋在深海里。

    腾讯   47 阅读   2022-04-26 14:34
  • 卖古董的这四种方式里,只有它能任何人卖古董的需求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可知的快速发展,古玩市场也是在不断地扩大中,这样使得不少古玩爱好者们,纷纷涌入了进来,但是我们都知道,古董有藏就有卖,对于那些自己手里面有古董,但是并没有找到出手的地方的收藏者,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自己手里面的古董卖掉?哪里最靠谱呢?

    搜狐   48 阅读   2022-04-26 14:31
  • 浅谈瓷器表面使用磨损痕迹与高古瓷鉴定

    古代陶瓷作为一种器物,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或用于实用,或用于陈设欣赏,或作为明器随葬。陶瓷器一经生产出来,它就需要被运辅和销售,进而被使用、损坏、丢弃或藏、随葬。在这些过程中,陶瓷或多或少会被磕碰、撞击和摩擦,所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在陶瓷表面留下使用磨损痕迹。这些痕迹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还需要细心观察、积黑经验。

    搜狐   40 阅读   2022-04-26 14:18
  • “梦想之乳”——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

    因全球疫情原因延期一年的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于4月23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 此次双年展的主题为“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取自墨西哥超现实艺术家莱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1950年代出版的同名童话书,由塞西莉娅·阿莱马尼(Cecilia Alemani)担任总策展人。她目前是纽约城市公园公共艺术项目高线(High Line Art)的总监和首席策展,同时也是2017年双年展意大利馆的前任策展人。

    网易   63 阅读   2022-04-25 18:35
  • 拿出一幅古书法,4000万卖专家遭嫌弃,结果转手卖4.3亿

    中国是是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文明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珍贵的文化当中,书法是精粹之一。我国的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协议书,随着中国汉字的演变而演变,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依托于汉字成长和发展。中国书法在发展的过程中,其雄浑的美,使得无数迁客骚人为之倾倒,而这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吸引海内外无数的人。

    搜狐   60 阅读   2022-04-25 18:32
  • 马王堆又有新发现!菱纹绮中竟织入了一个文字

    湖南省博物馆首次对马王堆汉墓 出土未整理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中 最新发现 竟织入了一个文字

    腾讯   57 阅读   2022-04-25 18:22
  • 好玉等知己,玉选有缘人,缘分妙不可言!

    玉圈中,常说这样一句话,好玉等知己,玉选有缘人。 在千千万万的玉石里,唯独选择了这一块玉,玉和人的缘分,也是妙不可言。 这样的缘分就如同两个有缘人相遇、相识、相守的过程。仿佛是上天安排的。这种缘份五千年来,横贯华夏、穿越时空,从未停歇过。那么玉和人之间,到底都有着怎样奇妙的缘分? 这世上的每一块玉,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你能从琳琅满目的玉石市场里,一眼就相中一件与众不同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眼缘了。

    腾讯   52 阅读   2022-04-25 18:20
  • 青铜器有话说:青铜盘匜 藏礼于器

    水器是商周时期的重要礼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代“藏礼于器”的传统,就是按照礼制,让青铜器成为礼的象征,以确立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敬畏。 “藏礼于器”的现象早在青铜器产生以前就已存在。目前发掘的青铜礼器最早可回溯至夏代。礼器最为鼎盛是在晚商和西周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冶铸业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正是礼制形成的时期。

    腾讯   29 阅读   2022-04-24 18:56
  • 古玩收藏的禁忌!知道了就千万不要犯

    一.不能总是听别人说,否则这就是犯了古玩收藏的大忌。 一件藏品好不好,一定要自己的主见与看法。玩古讲究的就是一个心态,你认为对的就买,不对的也不要发表任何意见。 随着市场的变化,价格是会受影响的,万一价格下跌这急钻在钱眼里的人就会痛苦不堪。 真正的收藏,不是唯利是图,而是古玩的价值。玩的是情怀,是素养,是精神。 那收藏古玩是为了什么?

    百度   56 阅读   2022-04-22 18:32
  •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新式馆徽亮相

    近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公布了2022版馆徽,这是自2008年老馆徽发布以来,时隔14年后的全新演绎,主要应用于宣传及文创。近期,新馆徽将在该馆推出的新品文创环保手提袋上首次实体亮相。

    腾讯   53 阅读   2022-04-22 18:19
  • 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终评入围项目出炉

    4月22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网站获悉,“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公布了35项境内展览和4项出入境展览终评入围名单,河南省2项展览成功入选。

    腾讯   26 阅读   2022-04-22 14:33
  • 博物馆原来还分这么多类型,不是专业人士可能真就不知道!

    说起博物馆,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博物馆遍布世界各地,谁还没进去过参过一下呢?先不说你在参观的过程中收获了多少知识?但就拿博物馆来说,你对它真的了解吗?你知道它有几种类型吗?

    腾讯   161 阅读   2022-04-22 14:27
  • 成都大运会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藏品

    4月20日,“大运有我 传承记忆”成都大运会博物馆藏品征集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据悉,博物馆筹办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文物藏品征集工作已经开始,预计将在成都大运会开幕时正式开馆。

    国际在线   51 阅读   2022-04-21 16:13
  • 贵州融合传统与科技 打造“活态博物馆”

    近年来,为打造“活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展示本地多姿多彩的历史文物和民族文化,并不断创新社教活动方式,实现从“看”到“玩”、从“欣赏”到“参与”、从“个体”到“集体”的观展方式的改变。

    环球网   107 阅读   2022-04-21 11:57
  • 沃霍尔、梵高巨作亮相香港

    佳士得纽约拍卖精选预展20日在香港举行,梵高、沃霍尔、莫奈等巨匠的杰作登场亮相,其中,沃霍尔的《枪击玛丽莲(鼠尾草蓝色)》预估拍价约2亿美元。

    搜狐   177 阅读   2022-04-21 11:29
  • 埃及文明博物馆纺织品馆向公众开放

    这是4月19日在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埃及文明博物馆纺织品馆拍摄的反映古埃及服饰的人物雕像。 当日,埃及文明博物馆纺织品馆向公众开放。该馆占地约1000平方米,陈列着约650件与纺织相关的展品。

    光明网   179 阅读   2022-04-21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