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出生的“Z世代”青年度延结束西安旅程后又走进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展览,在这里她又收获了一份来自中国历史的“惊喜”。 来自韩国的她告诉中新网记者,最近对中国历史有了浓厚兴趣。“不久前,我到西安看了兵马俑,今天又看了夏商周的历史。真正有趣的是,尽管历史悠久但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发展,能够见到至今为止从未见过的在河南发现的古代遗址,感到非常高兴。”
中国新闻网 41 阅读 2022-08-16 17:45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近日宣布将《俄耳甫斯与海妖》(约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前300年)等五件文物归还意大利;伦敦霍尼曼博物馆在本月早些时候确认将其收藏的72件贝宁珍贵的文物归还尼日利亚,成为首家归还1897年被英国军队掠夺的贝宁文物的英国政府资助机构。 这再次引起了公众对非法盗取和掠夺文物归属问题的关注。
网易 19 阅读 2022-08-16 17:32出版界刮起了一阵中国风——近日,《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中国纹样(中文典藏版)》等一批艺术类图书引进出版。它们分别由意大利学者佛朗切斯科·莫瑞纳、牛津大学荣休教授迈克尔·苏立文、现代设计和色彩理论先驱欧文·琼斯所著,借“他者”眼光,从海外汉学家视角探寻中式之美对欧美乃至全球艺术的影响,引发业界关注。复旦大学教授马凌指出,“中国风”是持续了七百年的清风,越过了文化的藩篱,吹开各异的花朵;“中国风”也是连接东西方不同国度的桥梁,交流着器用、图像、技术与想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误解与分歧尽管难免,美的力量却在于分享和交融。”
中国新闻网 34 阅读 2022-08-15 19:29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隋唐时期瓷窑遗址,系山西地区年代最早。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因遗址埋藏厚、保存好,被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为重点保护大遗址。2010年10月,列入中国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中国新闻网 30 阅读 2022-08-15 19:25不知道大家听过“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典故吗?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 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
腾讯 31 阅读 2022-08-12 17:13近两年在疫情影响之下的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导致投资市场乱象丛生,有远见的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书画艺术品投资收藏。其实,收藏名家字画,已成为很多富裕家族和广大投资理财者的必然选择。这与书画艺术品一度被人们赞誉为“软黄金”的特殊性,是分不开的。
网易 19 阅读 2022-08-12 16:02“捡漏”购买老旧物件坐等升值、家里的两枚旧银元能拍卖130万元、支付2000元可以获得价值19800元的玉玺……这样的好事真是“天上掉馅饼”!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小心!这只不过是骗子以“高价”“升值”等为诱饵,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作案手段。
齐齐哈尔网警巡查执法 49 阅读 2022-08-12 16:00收藏报纸就是收藏历史,近日,热心市民、收藏爱好者黄方向记者展示了其珍藏多年的《泉州电讯》《泉州日报》等老报刊,讲述油墨芬芳里的时代变迁。
泉州网 20 阅读 2022-08-12 15:592020年12月2日的一场拍卖会上,宋代出版的王安石文集、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和《宋人佚简》三卷,以2.633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了目前最贵的古籍。 其实不只现当代出现的宋刻本价值高,早在明朝的时候,宋刻本已经是一页千金的价格,有“寸字寸金”之说。民国时期的收藏家朱文钧为了收一本宋代拓本《醴泉铭》,竟然卖掉了沈周和文徵明两位的书画合璧之作《云山图》凑钱。 如今,宋刻本多以页为单位拍卖,可见其价值。那么,宋刻本价值在书籍界因何重于黄金呢?
中国新闻网 22 阅读 2022-08-11 22:59“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在京举行。展览分为“业界先声”“巧技天工”“斐然成章”“敏行致远”“观往知来”五部分,系统梳理了国家博物馆一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网易 30 阅读 2022-08-11 21:09一直以来,大师级艺术作品因价格惊人,非一般人可触碰。近年来,名家限量版画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并日渐成为原创艺术品的补充。随着限量版画市场慢慢铺开,其收藏逐渐走进大众收藏视野。在欧美及日韩,版画普遍为大众所接受,其收藏价值也得到普遍认可。在海外市场,版画购买者大多为普通爱好者,由于印数有限,又由艺术家亲自制作,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版画是艺术品消费和投资的一大门类。
腾讯 32 阅读 2022-08-10 23:11后世的人们在归纳“雕塑”一类时,往往忽略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皿,而转向那些已然脱离历史使用情境的礼器、明器、佛像和建筑部件。这大约是因器皿类物件太过于贴近生活,本体实用物的标签掩盖了审美性的艺术品内涵。事实上,这样一类器皿同样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雕塑特征作品中的重要部分。中西方艺术史中都存在为宗教崇拜与建筑装饰而作的雕塑作品,而与西方纯粹出于空间设计美学与精神表达需求的雕塑所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雕塑工艺大多与实用器物相结合,仅到清朝晚期才盛行与文学作品中人物情节吻合的单独造像。
网易 26 阅读 2022-08-08 19:088月4日起,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的“妙手传天禄 丹心鉴古今——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为2022年国家图书馆“晒书”系列活动之一,既晒国宝又晒技艺,向大众展示珍贵的宋元古籍,更重在介绍古籍的修复技艺。
网易 35 阅读 2022-08-05 16:41作为人类文明精神的聚合地, 美术馆被赋予了太多符号与象征, 给人感悟、体验、对话、分享, 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保存者, 提供了看世界的全新视角和感受。 本期, 给大家推荐几个小众好玩的博物馆, 快选择你最心动的那个去打卡吧!
腾讯 41 阅读 2022-08-04 19:148月1日,“开国上将周士第系列展”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策划制作,通过200余件(套)文物,以及丰富的照片、图表等,对周士第将军的革命生涯进行全方位展示。
腾讯 32 阅读 2022-08-01 23:28中国国家版本馆昨天(7月30日)正式开馆。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一号楼,以中国历史发展与中华文明演进为主线主题,推出了一系列专题展览,通过珍贵的展品与新颖的展陈设计,展示了不同种类的版本作为文化载体,反映历史变迁、见证文明成就。
光明网 30 阅读 2022-08-01 23:14透过中国美术馆的宋元山水,国家博物馆的明清肖像,北京画院的近代花鸟,看见从苏东坡到齐白石的水墨创造。 在典籍博物馆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在国家博物馆探源古罗马,在中华世纪坛梳理西方现当代艺术流派,也发现梵高和莫迪里阿尼的油彩挥洒。 或者走进嘉德艺术中心慕夏的海报,隈研吾的建筑,今日美术馆埃里克.约翰逊的摄影,近距离感知艺术家个体关于设计与影像的想象。 又或者置身UCCALab眺望曾经风靡全球的米奇,也微观今天的艺术家如何回应近百年前的动画,以及所进行的重新建构。
网易 67 阅读 2022-07-29 17:12上海博物馆明天即将开幕的重磅考古大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其展览名称“宅兹中国”出自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也是最早“中国”一词的出处。尊内的铭文中,“宅兹中国,自兹乂民”一句最为出名。这段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的重要历史事件,但“宅兹中国”里的“中国”二字并非如今的意思,是指“天下四方的中心地区”,是一个方位的描述。
网易 81 阅读 2022-07-29 17:10夏日上午八点半,浙江省湖州市毘山遗址麻雀田地点的灰色钢结构大棚下,身穿长衣长裤的闫凯正拿着一柄尖嘴“小铲子”,在探方里小心翼翼刮着泥土、清理挖出来的陶瓷瓦片…… “这块应该是来自夏商时期的印纹印陶罐,你看上面有云雷纹……”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闫凯,是此次毘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领队,曾参与过良渚古城遗址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腾讯 37 阅读 2022-07-29 16:587月22日上午10:00,“坚净——纪念启功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特展”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嘉德携手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联合主办,《坚净——纪念启功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特展图录》、《启功先生旧藏自摹粉本集》两书首发式同时举行。
新浪 42 阅读 2022-07-28 17:15当今社会上,对于80后和90后的人来说,使用过的人民币面值最大的就是100元的,而这种100元面值的人民币却出现在两套人民币里面,一套是第四版,一套是在第五版,而第四版人民币的百元大钞如今可以说是属于旧版人民币了,因为它被我国巡捕退出流通市场了,而且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哦,并且这种100元人民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还是可以找到的,而第五套人民币里面的100元纸币,有收藏人士告知,在第五套人民币中的百元大钞,有一种一张可以抵大家半年工资,那么半年工资是多少呢?
腾讯 65 阅读 2022-07-28 16:59《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平安》《何如》是两封书信,《奉橘》原是《何如》附书。三帖书写时充满笔锋、快慢、方圆等变化,单字结构严谨而富奇趣,无处不展现出创造力,为后世立下不朽典范。 澎湃新闻获悉,7月26日,《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更新的“人气国宝展”展出,与之一并呈现的还有清康熙二十三年的《御笔书万世师表》及肉形石等清代工艺精品。据悉,此次换展将持续至2023年1月29日,国宝《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则限定展期为2022年10月4日—10月30日。
网易 48 阅读 2022-07-27 18:40重磅考古大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本周起将在上海博物馆揭开面纱,这一特展以文物为点、以时间为线、以王都为面,带领观众顺着历史的轴线溯源而上,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昨天,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妇好鸮尊、跽坐人形玉佩等三件文物已在上博进行开箱布展。而就在上个月,一批二里头遗址新出土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包括爵、壶、尊、盉等器型与带有下七垣文化风格的陶束颈盆等。
网易 83 阅读 2022-07-26 19:28“明代的金银饰品极为丰富,工艺精美、设计巧妙,在美学风格上一改宋代的清雅秀美和意趣恬淡,越来越趋于奢华浓艳。”26日,无锡博物院展览部策展人盛敏向参观者介绍明代金银首饰的特点。 当天,无锡博物院“奢华之美——明·金丝发罩特展”开展,展览所展出的明代金丝发罩,以极细密的金丝编织而成,工艺精细复杂,形似轻薄的纱冠,整体清雅秀丽,却又显得贵气十足。
中国新闻网 46 阅读 2022-07-26 19:24近日,基于之前墨宇宙与浮云艺术就艺术品在元宇宙领域的应用达成的战略合作,双方开启了创造者 IP 第一轮产品合作落地,此次合作浮云艺术联合墨宇宙发行 10 件数字艺术元商品,包括浮云系列《时光漫漫》《跨越亿万光年》《永结无情游》《绵绵细语》《乐山 3》《小世界三联画》《释之二》《我在想——旋转》《星球孕育》《金黄秋》。
新浪 39 阅读 2022-07-25 19:11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处处流淌着文化的神韵 彰显着岁月的风流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悠久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 去年,江西有四项考古发现 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榜单 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五 你有没有想过 如果这些文物会开口说话 它们之间会说点啥? 下面来一起看看 它们在夏天的朋友圈是啥样子?
中国新闻网 87 阅读 2022-07-20 19:3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音乐,而音乐也更不能没有乐器。毫无疑问,乐器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让我们的世界也变得富有旋律,也许您见多太多的当代乐器,但一定没见过古人的神秘乐器。比如,陵阳河遗址出土三件乐器,其中一件还是海内外的孤品,让考古专家们都瞠目结舌……究竟是什么乐器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网易 83 阅读 2022-07-20 19:26在沈阳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慈禧太后的一件绝美首饰——花叶游环花篮翡翠步摇,这件翡翠步摇首饰,不仅造型精美玲珑,更绝妙的是,它还用到了一种玉雕的绝活——活环链雕,就是用一整块翡翠,雕刻出环环相扣的套环造型,真是巧夺天工,令人拍案称奇!
腾讯 55 阅读 2022-07-19 18:44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除了电影院、酒吧、KTV等热闹的娱乐消费场所,疲倦的城市人还能否寻得一处静谧的休闲之地,充分享受文化滋养?夜间开放的博物馆,或许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可遗憾的是,虽然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也尝试过延时开放,举办夜间巡游、夜宿博物馆等活动,但将“夜间营业”常态化的博物馆仍是稀缺。 在浙江杭州,“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试营业一个多月以来,前来体验的观众已超过两万,进入暑期后,人数更是持续攀升。该场馆是浙江自然博物院打造的一个300平方米的小型文化空间,营业时间是周一至周五的上午10时至午夜24时,周六、周日则全天24小时开放。这一时长上的大步突破,在国有博物馆中还是首创。以此为讯号,我们能否期待,“后来者”也许会层出不穷,让博物馆也成为城市夜生活的主场之一?
中国新闻网 36 阅读 2022-07-19 18:35眼前的画慢慢展开,很近,我却看到了一种距离一种远——那种看起来不宏大辽阔,但是淡淡的文雅气息却让人眼前一亮,肯定又稳定的线条在画面里不张扬,很古典,好像很远的宋画意象,书卷气息从画面弥漫开来,缓缓传达给观者,让人追溯前贤,遥想经典。
新浪 27 阅读 2022-07-19 18:00举世闻名的景德镇,是一座由瓷而生、伴瓷而兴、因瓷而名的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它肇始于中唐,崛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绵延至当代,有着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和100多年的现代陶瓷史。 不久前,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揭牌。
人民网 18 阅读 2022-07-18 16:08有这么一座文化富矿: 它来自于民间,也藏于民间,而且正在反哺民间。 它是人间好物的集合,也是璀璨历史的见证,更是平凡生活的缩影。 它就是民间收藏。 数据显示,我国公立博物馆藏品总数为1469万件,而民间藏品数量据估算已经是馆藏数量的10倍以上。 可以说,“国宝民藏、藏富于民”造就了民间收藏奇迹般的梦幻,而让这些人间好物从“藏起来”走向“拿出来”,则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
腾讯 55 阅读 2022-07-13 18:49“从5月18号开始的探元的升级,累计已经收到107个项目,体验端和产业端的案例占了半壁江山。”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7月9日透露说。 今年5月份,一项备受瞩目的名为“探元计划2022”的活动拉开序幕,该活动由腾讯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发起,关注文物、考古遗址、古籍、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领域的前沿科技应用,拟围绕“前沿科技+文化遗产”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议题方向,面向全社会征集、遴选具有行业前瞻性与社会价值的创新案例、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寻求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腾讯 22 阅读 2022-07-13 18:47子贡问孔子:“君子为什么都看重玉而轻视碈?是不是因为碈多而玉少?” 碈是一种“假玉”,也就是似玉的石头,数量比玉多,但质量相差甚远。 孔子回答子贡说:“不是因为碈的数量多就轻视它,也不是因为玉稀少就看重它,而是因为玉有君子之德啊!“ 随后,孔子提出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腾讯 23 阅读 2022-07-13 18:44老年人带老年证出门,可以在很多方面享有优待措施,比如免费乘车、免票进景区等等。 在古代,老年人享有优待的“凭据”是什么?南阳市博物馆珍藏的一件文物,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腾讯 39 阅读 2022-07-12 18:43近日,由山西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本次展览精选270余件汉代文物,以江苏徐州地区多座汉代诸侯王墓出土文物为主,同时辅以山西地区代王陵及相关汉墓出土文物,力求从多角度呈现汉代诸侯国的历史风貌。
人民网 27 阅读 2022-07-12 18:39“一定要让非遗走到人们的身边、走进人们的生活。”7月11日,山西吕梁孝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俊丽一语道出非遗传承的关键。 当日,吕梁市“新时代、新征程、新画卷”非遗展暨晋中文化生态实验区成果展在孝义市举行。来自吕梁市各县(市区)的70余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包括剪纸、皮影、木偶、面塑、葫芦画、堆绫、刺绣、雕刻、烫画、木艺、铜艺等具有浓郁吕梁特色的非遗作品和产品,以及《手绢佛珠特技表演》《皮影人》《薪火相传》等非遗节目。
光明网 32 阅读 2022-07-12 18:37上海美术馆在迁址中华艺术宫十周年之际宣布,将在奉贤区设立分馆。上海美术馆分馆的设立,是进一步完善本市“十四五”文化功能布局、提升远郊地区专业美术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水准的有力举措。此次合作是在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实施“大美术馆计划”背景下,与奉贤区对接打造的全新机制。
网易 64 阅读 2022-07-09 11:56近日,常熟市一工地挖出6个石墩,经鉴定,众人震惊!它们竟是明清时期的柱础石,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其中2对柱础上雕刻着双龙戏珠,还有1对雕刻着凤穿牡丹。柱础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因其精美的雕刻,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被誉为“脚下的风景线”。目前,这些柱础石已交由常熟市文庙保存。 7月8日,看苏州记者来到常熟市梅李派出所,民警张雪宇告诉记者,不久前,他接到工地工人报警说疑似挖到文物,不到五分钟便赶到现场。
腾讯 84 阅读 2022-07-09 11:357月7日,“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以良渚文化的展品和图片作为参照,展出100余件陶寺遗址文物,包含陶瓦、陶鬲、陶鼎、彩陶礼器、玉器、铜器等,展示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明的差异和联系。
光明网 53 阅读 2022-07-09 11:30近日,江西省南昌市民谌祖华在南昌市安义县境内的潦河(长江流域鄱阳湖支流修水的支流)流域捡到不少疑似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其中一块直径9厘米、表面人工打磨痕迹明显的圆环型石器,已被考古专家鉴别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打猎用的“流星锤”。
搜狐 71 阅读 2022-07-07 17:34由北京画院主办的“苍·润——温骧艺术展”将于2022年7月8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将全面展现温骧先生数十年来在文化艺术领域诸方面的探索,并着重推出他在疫情居家期间,心之向往的“卧游”山水新作。本次展览以“苍润”为题,既反映出温骧山水作品的总体状貌,同时也隐含着画如其人的内在逻辑。
新浪 48 阅读 2022-07-07 17:31素三彩其实最早在唐代就有该类瓷器的制作,后又经明清两代兴起后,重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素三彩属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搜狐 59 阅读 2022-07-07 17:02它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战火硝烟的传奇;它们无声地诠释过往故事,让抗战精神烛照复兴之路。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今天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纪念日,一起听它们静静讲述。
腾讯 28 阅读 2022-07-07 16:38织品服饰一直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与品味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染织工艺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贸易交流、民情风俗等不同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亚洲幅员辽阔,织品文化多元:印尼的“宋吉”与“伊卡”是苏门答腊岛及峇里岛最具特色且珍贵的织物;中国的丝织品远销海外,“丝路”横越欧亚大陆;波斯自古以织锦、羊毛织毯闻名于世,不少符合波斯品味的面料设计则纹饰细密繁复且发色鲜艳……
网易 46 阅读 2022-07-06 18:41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1951年长沙发掘出土文物铜铺首,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的东汉“象人”、华远秦代简牍……7月6日,“发·现——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共展出近400件(套)文物。
中国新闻网 50 阅读 2022-07-06 18:39记者5日获悉,7月6日至1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内外33家顶级博物馆共聚云端,以“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为主题,共同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
光明网 32 阅读 2022-07-06 18:25记者5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发现一座西周中期偏晚的倗国中等贵族墓,出土有楚公逆短剑,对研究楚公逆的年代具有重要价值。
腾讯 38 阅读 2022-07-05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