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碌曲: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碌曲县积极发掘资源禀赋,加快推进农牧村产业发展新步伐,全方位、多举措促进各类产业齐头迸发、百花齐放。 鸡产业的发展是碌曲县打破传统畜牧业养殖的一项新举措。结合“十户联产”利好政策,碌曲县传统畜牧业实现了粗放型散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转型和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在草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目前牲畜市场的需求下,鸡产业的发展优势特别凸显。 “今年我们响应县委县政府对畜牧业改革政策,尝试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在高原草场和林地发展养鸡产业,在李恰如牦牛养殖生态示范基地饲养了两千多只鸡。接下来我们准备将鸡苗和鸡产业逐步延伸到其他乡镇。”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沅峰说。 今年以来,碌曲县致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畜牧业,积极探索节能种养结合的多种生态循环模式,把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建设要求、产业发展根本、草畜平衡需要和绿色崛起途径,紧密结合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发展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培育打造纯天然、绿色无污染高原特色有机品牌,力争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绿色畜牧业生态发展之路。

    甘南日报   28 阅读   2022-09-19 12:41
  • 全国秋粮收获超过1.7亿亩 进度达13.3%

    眼下,秋粮已陆续开始收获。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超过1.7亿亩,进度达13.3%。   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秦乡腾堡村,种粮户秦川明的玉米田里满目金黄。   “今年种了30亩大豆玉米,往年单纯的种玉米,收入比较单一,今年政策好,大家都开始了大豆玉米套种,大幅增加了家庭收入。”说起近年收入的变化,秦川明心里乐开了花。现如今,老秦家收割后的玉米秸秆除了喂牛以外,多余的秸秆可以卖到养牛场。“现在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今年,当地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亩,在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新品种,采用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技术,不仅保障了玉米产量稳定,又提升大豆供给能力。   “目前玉米产量可达600公斤,大豆产量可达50公斤左右。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大秦乡农业办主任王毅表示。   秋粮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七成以上,据秋收调度显示,当前分区域看,西南地区收获过半;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已收获两成;西北地区收获过一成;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零星收获。   部分地区旱情对玉米影响有限,预计再过十多天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信息处处长朱娟表示,今年全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较好,特别是占秋粮产量一半以上的玉米,长势总体好于上年,夺取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中国经济新闻网   35 阅读   2022-09-19 12:39
  • 感受一头牦牛带来的振兴力量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草原上,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河北乡格什格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才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要照看好合作社300多头良种牦牛,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忙起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尽管如此劳累,才旦每天还是乐得合不拢嘴,因为他知道这些良种牦牛是今后合作社发展的“宝贝”。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之一,素有“高原之舟”之称。青海牦牛产业被称为青海省农牧业发展的“第一产业”。同德县是青海畜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作为主要的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是牦牛养殖面较广、量较大、质量较好的集中区域,可利用草场面积达42.8万公顷,牦牛存栏数32.25万头。 9月10日,记者走进同德县良种牦牛示范园区建设现场,高远辽阔,牦牛成群。 据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局长周桑加介绍,在原高原型牦牛种牛场的基础上建立的示范园区覆盖同德县河北、秀麻两乡18个村,涉及牧户3124户13400人,牦牛存栏量从2011年的13万头增加至2021年的32.25万头,以牦牛为特色产业的畜牧业总产值达4.4亿元,占同德县总产值的40%。 早在2012年前,由于同德牦牛品质好,培育的牦牛品种属纯种的高原牦牛品系遗传基因稳定,生产性能高,牦牛初生重高,耐高寒、体躯高大、生长速度快,仔畜成活率高、遗传基因稳定。经测定,该品种个体生产性能上比以往要高出20%,赢得全省牧区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如何在依托“第一品牌”这张名片,将良种优势牦牛产业转化为牧民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让同德广大农牧区群众既能增收致富,还能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为此,同德县可谓下足了“绣花”功夫。 要知道在2012年前,因自然环境严酷、基础设施滞后、资源严重匮乏、产业结构单一且生产方式粗放等原因,同德成为全省基础设施最差、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特殊类型”贫困县。 在历经了“三年特殊类型”扶贫战略,“攻坚拔寨”式集中扶贫攻坚,同德不仅摘下长期以来“全省最穷县”的帽子,更是坚持以党的领导统揽脱贫攻坚全局,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同德模式”。这期间,良种牦牛特色产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省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同德将牦牛产业发展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以“牦牛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群众致富增收”为发展目标,全力推进良种选育繁育工作,不断加大畜群结构调整,整体提高同德牦牛品质,累计向外州县提供合格的良种牦牛种公牛4600余头,实现群众增收入920万元。 “目前,6龄左右牦牛体重达到200千克以上,一头牦牛可以卖到上万元,除去成本7000元,收益达到3000元。而仅今年同德县在年内组建牦牛选育核心5群750头、扩繁10群1500头,选育生产的种公畜450头,满足牦牛产区本品选育需求,使辐射区牦牛生产性能提高10%以上。”周桑加介绍道。 从过去只能让牧民维持温饱,到今天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同德县深入实施牦牛良种繁育工程,积极推进有机认证,牦牛良种率由2015年的66%跃升到2021年的87%,稳步打造“中国良种牦牛示范县”。农牧业由传统单一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模式转变,也富了群众,在2021年度村集体收益分红大会上,全县各村集体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牧场共分红1905万元。 让良种牦牛产业发挥更大作用,让良种牦牛产业真正“牛起来”,同德县积极打造牦牛特色品牌,2014年获得了牦牛有机认证,持续推进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行暖季放牧冷季补饲+高效养殖的饲舍半饲舍养殖模式,全县高效养殖比例达到80%以上,牦牛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实现全覆盖,逐步实现农牧业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我们不仅对比了良种牦牛和普通牦牛的肉质检测,还对比了良种牦牛的生长环境,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标普遍高于普通牦牛,这为我们将同德牦牛推介到高端市场的信心更足了。”秀麻乡党委书记许正平对于发展良种牦牛满怀信心。 许正平说,正在编写的《同德县草原生态保护方案》中,进一步加大了对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退化草场植被覆盖度,增强草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功能,做大做强良种牦牛产业、保障良种牦牛产业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头牦牛拉动一个产业,如今,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这一目标,同德县加快培育和发展牦牛、藏羊、饲草优势产业,生态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融合升级发展、生态绿色发展阶段。 同德县委副书记王志江感慨道:“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农牧业区必然会实现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当前,同德正着力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青海日报   26 阅读   2022-09-19 12:38
  • 盐城射阳:鹤乡畜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日,2022年全省兽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射阳县召开,近年来射阳县始终坚持低碳绿色发展理念,锚定畜牧业现代化特色化,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发展的“三保一促”目标,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畜牧业稳中向优、亮点纷呈。 聚力畜牧业转型驱动。射阳作为传统的畜牧业大县,连续12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制定《射阳县畜禽养殖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射阳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等文件,统筹落实畜牧业养殖区域布局调整发展规划。坚持不懈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争创55个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先后招引光明乳业、牧原、双胞胎、荣佑等现代化养殖企业入驻,引入现代化养殖新理念、新模式、新工艺,加快畜牧业生态化建设。建成规模奶牛场1家、万头以上猪场7家,新增生猪设计存栏40万头,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促进了全县养殖技术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变。 筑牢疫病防控“铁篱笆”。近年来该县对1856家生猪养殖场进行动态全程监管,组织开展“春防、夏消和秋防”三大行动、“三灭四消”突击周、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和疫病净化场创建等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实行整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出台《工作意见》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压实镇区属地责任,全县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金额达670万元,兽医按“六大类”18项服务职能开展服务。 构筑机制制度“防火墙”。该县依据地方实情,始终注重制度规范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行风监管制度,与官方兽医、特聘防疫专员、协检员签订《岗位廉洁履职承诺书》,推动履职尽职。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社会化服务”原则,建成“以1个县级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鹏飞公司)为核心,配套14个镇级集中收集点”的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实现全县面上全覆盖。 呵护“舌尖上”的安全。该县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制订相关方案并确定参加减抗行动的养殖场61家。通过微信群转发等形式结合现场指导的方式加强减抗等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与蛋禽规模养殖场(户)签订规范使用兽药承诺书。定期组织开展屠宰环节“强监管保安全”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私屠滥宰等行为;按照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要求,对从事动物运输的单位、个人以及车辆全部进行备案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全链条智慧监管,做到各环节数据和信息相互贯通、相互佐证,实现对生猪屠宰全流程常态化监管,确保每一块流入市场的肉品都是健康的。 拓展绿色发展路径。近年来该县以深入推进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两个试点县项目为抓手,积极构建“1+2+N”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形成托管服务型、基地带动型、支部引领型三种模式。出台《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县财政对镇级畜禽粪污处理中心长效运行进行奖补,将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的提档升级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奖补范围。 下一步,射阳县将锚定“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三农”工作定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守“三条底线”,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澎湃新闻   20 阅读   2022-09-19 12:37
  • 夏河:畜牧产业蓬勃发展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夏河县以创建高原特色现代畜牧业示范县为目标,加大产业资金投入,不断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种畜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持续壮大畜牧产业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契合县情实际、具有夏河特点的畜牧产业发展之路。 探索模式,产业聚群初步形成 科才镇春冬季节多风,夏季降水量丰富,气候较为温和,山高水阔、物料丰产、地质环境优良,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天然牧场。科才牦牛体格健硕、品种优良,备受好评,因此科才镇也享有“牦牛之乡”的美称。 近年来,科才镇琼浆闹日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科才镇中心小学近10万亩共有牧场草场资源,成立全镇牦牛产业发展总社,并与科才镇嘎威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个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牦牛产业发展连接。同时,带动100户家庭牧场,从引进牦牛种公畜、组建核心繁育群、繁育系谱档案建立、淘汰杂役畜、动物疫病免疫、生产资料投入品监管、生产产品营销及宣传、科技服务等多个方面互联互动,初步探索形成了“总社+合作社+家庭农场+智慧牧场”万头牦牛产业聚群发展模式,带动全镇农牧民群众,从传统畜牧走向现代化畜牧。 科学布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夏河县持续优化现代畜牧业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扶持安多肉业、雪顿乳业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牦牛繁育养殖带、娟姗犏雌牛杂交繁育带、犏雌牛养殖带和牛羊育肥带。目前,已建成牦牛、娟姗犏雌牛繁育示范基地42个。选定12个点实施甘南草地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抓点示范项目,着力打造规模化养殖小区。 2022年春天,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夏河县申报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进行了答辩。从夏河县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条件、优势与潜力、思路与规划布局、建设内容和预期成效、落地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向专家组做了汇报,并一一回答了专家组提出的问题,顺利通过答辩。 科技引领,生态效益逐步凸显 在桑科,健壮的犏雌牛正在草场上悠闲地散步吃草。夏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桓龚杰告诉笔者,每养殖一头娟犏雌牛,牧户就可以淘汰3头本地藏牦牛,真正实现了养殖由数量扩张向减畜增效转变,取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十年来,夏河县持续加大同兰州牧研所、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联动协作。开展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技术培训、遗传资源普查与保护等工作。分层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共培养农牧群众配种员40余人,通过科技干预,生产娟姗犏雌牛5000头,牦牛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近2000头。全面开展“高原奶牛(娟犏雌牛)高效繁育暨藏羊本品种选育体系项目”,繁育生产娟犏牛2145头。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了养殖数量,减轻了草场压力,实现了生态效益最大化,逐步走出了一条高效扩繁、市场推广、产业提升的路子。 品牌塑造,有机潜质加快释放 为把特色品牌打造作为推进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力,夏河县建立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专家指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畜品牌建设机制。建成一批规模化奶源基地和乳品收购站,帮助企业提高本地牦牛肉、乳收购量,不断提高产品精加工能力,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有机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牦牛特色品牌。目前,“安多牧场”被列入甘味农产品企业品牌,“中国牦牛奶酪”原产地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牦牛乳清、特色藏毯、牛绒针织等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实现了产品从粗放低效向精细高效提升、从短链向全链循环发展。 在以达哇央宗、安多、雪顿等企业为龙头,青稞产业园、牦牛藏羊产业带、特色农畜产品输出交易平台等项目建设的深入推进下,夏河县全方位展现“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壮大牦牛、藏羊特色产业,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为主导的现代畜牧业进程在十年间全面推进。 以点扩面,示范效应即将释放 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倾斜”的方式,十年来,夏河县加快建设以科才、桑科为主的牦牛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牦牛繁育养殖带,以桑科种羊场娟犏牛高效繁育基地为中心的娟姗犏雌牛杂交繁育带,以博拉、阿木去乎为主的犏雌牛养殖带产业化发展。投资1230万元,选定12个点实施甘南草地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抓点示范项目,建立了“每个示范点一个组织实施班子、一套高质量设计方案、一个技术跟踪服务专班”的管理体系,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 将紧盯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五大夏河”目标任务,以天然、有机、生态、绿色为核心,全力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夏河县持续拓展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大畜产品品牌培育,加强畜牧人才培育,通过培育产业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群众增收。 未来,夏河县还将通过“智慧旅游+网络+电商销售”模式,提高牦牛产品知名度和品牌效益,带动畜牧业向产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持续加强资金扶持力度,为牦牛产业发展注入基础动力;通过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同时,积极衔接、主动发力,依托“甘味”农产品营销推广体系,大力宣传牦牛产品,全力打造“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真正让养殖数量的扩张向减畜增效的转变,成为推动夏河县畜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的坚实基础。

    新华网   26 阅读   2022-09-19 12:37
  • 武宁县上汤乡:做好秋季畜禽防疫,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为提高上汤乡养殖户的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9月15日下午,在武宁县上汤乡人民政府三楼会议室,由乡农业农村办公室技术专家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全乡40余村民参加此次培训。   培训中,技术专家分别从畜禽饲养管理、消毒、免疫注射、疫病监测、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特别是对动物防疫、常见病种防治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讲解,解决养殖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通过培训,为广大养殖户解决日常出现的技术难题,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技术专家讲的内容很实用,对自己以后养殖发展很有帮助,要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到实际生产中,增加收入。

    大江网   24 阅读   2022-09-19 12:36
  • 全国畜牧总站转让北京元立物业100%股权,转让底价暂未知

    9月14日,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显示,全国畜牧总站转让北京元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目前转让底价未知,预披露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即9月14日至10月14日。 资料显示,北京元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24日,法定代表人为张金松,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物业管理;信息咨询(不含中介服务);科技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销售办公用品、日用百货;销售食品,该公司对外投资3家公司。 截至2022年7月31日,该公司营收284.54万元,营业利润-17.96万元,净利润-17.96万元,负债总计211.8万元,所有者权益132.04万元,资产总计343.84万元。 此外,转让方为全国畜牧总站,法定代表人为王宗礼,注册资本2574万,经营范围包括为畜牧业发展实施有关管理;畜牧业技术推广和体系建设规划及畜牧业行业标准拟定与组织实施等,全国畜牧总站对外投资5家公司。

    和讯   24 阅读   2022-09-19 12:35
  •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特色生態養殖助力產業升級

    步行山間,聲聲雞鳴穿林而來。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三寶街道林下爨雞養殖場,成群結隊的雞群正在茂盛鬆林間覓食。走近細看,這種雞和市面上常見的品種大有不同,雞冠呈復合冠,如花朵簇擁。“這是曲靖的本地雞種爨雞,又叫花冠雞。”養殖場負責人宋長勝介紹,他承包的鬆林養殖面積達1200畝,年出欄量3萬羽,“產品主要賣往上海、廣州等地,每隻雞的批發價就達到320元以上,精品蛋能賣到10元一個,而且供不應求。” 千畝鬆林裡,雞群順著搭在鬆樹間的樹枝“階梯”踱步登高,竟能爬上枝頭嚼食鬆針。宋長勝說:“除了飼料,鬆林裡的虫卵、野菜、野草都是雞群的食物。低密度生態養殖提高了雞肉品質,也能賣出更好的價格。” 養殖場內,工人用手推車將收集到的雞糞往遠處一間平房裡運,隨后投放到房間內一個面積十幾平方米的池子裡,作為池中黑色小虫的食物。2020年,在麒麟區農業農村局畜禽改良站的指導下,宋長勝引進養殖了一批黑水虻,盡管每公斤虫卵售價高達1000元,他卻一點也不心疼。“黑水虻成虫蛋白質含量高,是優質的飼料,爨雞食用后,產蛋率能提升15%。”宋長勝介紹,平均1公斤黑水虻幼虫可消耗4公斤的雞糞,最后孵化成400公斤的成虫,營養價值可抵約1500公斤的苞谷飼料,約合4500元。靠著養殖黑水虻,養殖場每年可節省10多萬元的飼料費用。 過去發展畜禽養殖,糞便污染是一大問題。如今宋長勝的養殖場能形成這樣的良性循環,得益於麒麟區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項目共改造升級83個規模養殖場,建設76個村級糞污收集處理中心,其中包括兩個黑水虻養殖試驗示范基地,使得全區大型規模養殖場處理糞污配套率達100%,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5%以上。 在麒麟區茨營鎮泥石沖畜禽糞污利用中心,從區內各養殖場運來的畜禽糞經過翻耙攪拌作業后,與秸稈、腐殖土等原料一起進行堆捂發酵,年產出有機肥1000噸,每年節約生產成本100萬元以上。“過去大家避之不及的畜禽糞,如今可都是寶貴資源!”麒麟區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科副科長張榮介紹,糞便經過二次利用實現種養循環,在提升農業效益、降低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養殖污染。 “2021年,麒麟區畜牧業總產值達36億元,其中生態養殖的比重就超過1/3。”麒麟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坤對未來充滿期待,“下一步,我們將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持續推進畜牧產業升級提檔,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

    人民网   22 阅读   2022-09-19 12:34
  • 五原县农牧和科技局对河套大耳猪 进行屠宰性能测定

    9月17日,按照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系统调查工作的安排,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牧和科技局对河套大耳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 内蒙古农业大学赵健教授、巴彦淖尔市专家王海平研究员进行现场指导。该项工作在准备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级指导专家黑龙江省农科院刘娣院长,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种业处康风翔处长,市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李虎山主任等的精心指导。经过2天紧张有序的工作,取得了胴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皮重,瘦肉率,肥肉率,屠宰率,肉色,肌肉PH,滴水损失等相关数据,完成了预定目标。为圆满完成今年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北方网   21 阅读   2022-09-19 12:33
  • 安徽望江赛口镇:多举措打赢蔬菜“保供战”

    走进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九华村蔬菜基地,十多名菜农正忙着抢收蔬菜,第二天凌晨,蔬菜基地将有一吨新鲜上海青运往周边县农产品批发市场。连日来,当地在做好抗旱的基础上,加紧采摘蔬菜供应市场,保障市场“菜篮子”供应充足。 蔬菜基地负责人汪扶胜介绍,2022年受干旱天气影响,蔬菜产量相比2021年每亩减产2/3。为进一步缓解干旱天气给蔬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蔬菜基地目前采用安装喷灌设施等技术,同时,基地还在抢收和小面积抢种蔬菜,减轻旱灾损失。据了解,2022年赛口镇九华村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0余亩扩大到500亩。并新增了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 此外,赛口镇还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大户进行一对一的抗旱指导,动员种植大户利用早晚低温时段对农作物进行浇灌、微喷,对蔬菜进行增湿、降温,改善田间小气候,多举措打赢蔬菜“保供战”。 “目前蔬菜基地各类设施已经基本完善,未来我们将朝着半自动化蔬菜种植模式发展,以科技为主,人力为辅。”汪扶胜说道。 近年来,望江县赛口镇九华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收效良好。

    网易   36 阅读   2022-09-19 12:33
  • 余杭“蔬菜大王” “大国农匠”技能大赛获佳绩

    余杭区“蔬菜大王”何林海近日又捧回了一个全国大奖——在星光杯“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他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名选手参赛,并取得了全国第六的好成绩。 不过在何林海看来,此次参赛最大的意义,是在全国舞台上为家乡的名、特、优农产品代言了。 何林海是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艺师。之所以被推荐代表浙江省参赛,和他近年来在科技化、数字化、现代化农业园区打造上的成果密不可分。其合作社拥有3500余亩的规模,是杭州市重点“菜篮子”基地、浙江省科技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化合作社及全国农村创业园区等。目前基地已全方位实施农业物联网铺设,让农业管理实现手机上操作。合作社与多家大型超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使基地所产蔬果能在160多家门店同天销售,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微店等。此外,何林海还创建了“杭州市乡村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周边菜农解决生产技术困难,实现联农带农。 此次星光杯“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的评委提问环节,何林海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农业园区在省、市农技推广中心支持下,引进耕地机、深翻机、全自动化抛肥机等机器,在育苗、移栽、喷灌阶段全自动化生产,实现叶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场景。同时,他还借此机会向全国人民介绍了余杭径山茶、中泰竹笛等特色农产品。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我会一直在路上。”何林海说,接下来,合作社还将在省、市农技推广中心指导下,开发出更多更适合叶菜生产的机械,进一步提升园区现代化、数字化水平。 何林海是杭州农民技能成才的一个典型。近年来,杭州市以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1256”行动为抓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每年培训量达到1万余人,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员,他们在科技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增收、带动农民共富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通过精准培训、以赛带训等模式,助力高素质农民的职业技能提升。同时,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审体系,引导更多高素质农民参加评审。据悉,目前,全市正在开展“浙江新农匠”遴选和评选工作,届时将有一批高素质农民获得省市级新农匠称号。

    网易   33 阅读   2022-09-19 12:32
  • 市民请放心!肃州区蔬菜粮油等物资供应充足!

    为有效应对本轮新冠肺炎疫情,肃州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9月17日至9月19日,在全区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期间全域实施静默管理。 静默管理期间,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资供应如何保障?为此,记者走访了相关单位和企业。 物资保供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肃州区高度重视,9月17日上午,肃州区就召开了城区群众生活物资保供协调会,部署生活物资保供工作。 9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春光市场,看到一辆辆满载新鲜蔬菜的大货车陆续开进春光市场。市场内的外省蔬菜交易大厅内,工人们正忙着卸货并归类码放。 小代蔬菜批发店的店主代党振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他的批发店首先是安排做好人员核酸检测和室内外消毒,同时积极协调货源,从兰州直购了白菜、土豆、芹菜、胡萝卜等60多个品种的蔬菜,蔬菜供应充足。 在春光市场食品集中配送中心,配送人员正对各类蔬菜进行分拣、称重、打包,不时将带有损伤的蔬菜分拣出来,确保放入蔬菜包的菜品足够新鲜。 “这个蔬菜包价值45元,里面有茄子、辣子、西红柿、黄瓜等10多个品种。”春光市场食品集中配送中心总经理闫红花说,“接到政府通知后,我们承担起了肃州区保供的一部分任务,目前我们配送中心货源充足,人员到位,可满足群众正常生活需求。” 春光集团总经理秦天成说:“接到疫情期间保供任务后,春光市场立即行动,每天从外地调运蔬菜约800吨,收购本地农户蔬菜约200吨,以满足本区域蔬菜保供任务。此外,春光市场也做好了米面油、肉蛋禽的调运和储备工作,请酒泉人民放心,春光市场有信心也有能力为大家做好服务。” 甘肃巨龙农业物流港有限责任公司也承担着这次疫情期间保供任务。公司总经理盛廷介绍,从9月17日下午开始,公司50多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筹备蔬菜配送工作,截至记者采访时,已完成肃州区598份蔬菜的配送任务。 记者了解到,甘肃巨龙农业物流港有限责任公司此次承担了2个街道、11个社区、18万人的蔬菜供应任务。目前,该公司调运外地蔬菜300余吨,购进本地农户蔬菜500余吨,可保质保量完成保供任务。

    腾讯   28 阅读   2022-09-19 12:31
  • 上海浦东新区农机站开展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中期检查

    蔬菜生产机械化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步伐,在2021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为全面了解掌握各基地前期推进情况,8月下旬至9月上旬,区农机站对浦东新区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进行了中期检查。   2022年浦东新区创建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17家,共涉及14个镇,其中市级4家、区级13家。此次检查,一方面对17家基地的蔬菜机械化生产情况以及田间档案记录真实性进行核查,检查人员随机抽查5个大棚,实地查看大棚内种植品种、是否采用机械化生产作业、是否与“数字农业(蔬菜)生产管理系统”信息一致等情况,形成核查记录表并进行现场拍照;   另一方面,针对各基地目前的推进情况,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地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蔬菜机械化作业示范、做好机械作业系统数据填报等进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高效有序推进。此次中期检查,总结了目前蔬菜“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创建取得的成效,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明确了重点和方向,确保各基地能圆满完成创建任务,提升浦东新区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中国农业机械网   41 阅读   2022-09-19 12:30
  • 河南大力发展肉牛奶牛产业助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描述早已成为过去时,但是在河南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牛再次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 不久前,河南省印发的《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将发展肉牛奶牛产业作为树立大食物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围绕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实施十大行动,将河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肉牛奶牛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重整旗鼓 河南肉牛产业迎来了春天 河南是农业大省、畜牧业大省,牛养殖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河南肉牛的存栏量、出栏量以及牛肉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其中,牛存栏1044.7万头、出栏559.8万头,牛肉产量84万吨。 时过境迁,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役用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再加上肉牛养殖投资大、繁育慢、饲养周期长,饲料、人工、租金等各项成本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愿意再养牛,河南肉牛存栏量开始逐年下降。 不过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白跃宇看来,河南有养牛的传统,而且在肉牛养殖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一是秸秆资源优势,全省年产可饲用秸秆6500万吨,秸秆变肉换奶潜力巨大;二是种质资源优势,河南拥有南阳牛、郏县红牛、夏南牛等地方品种,种牛冻精产能占全国1/3;三是屠宰加工优势,驻马店恒都、南阳科尔沁、周口邦杰年肉牛屠宰能力均在10万头以上,全省肉牛屠宰加工能力居全国前列;四是地理位置优势,河南省气候适宜肉牛生长,周边2小时经济圈拥有4亿消费人群,市场前景广阔。 走进尉氏县永兴镇岭岗村世博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基地,只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牛舍里悠闲地甩着尾巴吃着草料。“合作社现在有400多头牛,还带动周边十几家农户从事肉牛养殖,规模都在30-50头。这些年,牛的价格一直稳中有升,目前一头成年牛能卖两万多元,大家对养牛充满了信心,经常有附近的村民来合作社咨询养牛的情况。”合作社负责人孙国涛说,“肉牛养殖已经成为我们这老百姓增收的‘加速器’。” 在合作社的一角,小山一样的小麦秸秆仓库堆得满满当当。孙国涛介绍:“合作社每年大概需要400-500吨的小麦秸秆,麦收时专门有人把打成捆的秸秆送过来,合作社以几百块钱一吨的价格收购。”除了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外,还有100多户脱贫户入股合作社,每年有20万元分红。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千方百计让农民参与到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各环节、全链条,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留给农民,优先帮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负责人说,“全省通过多重保障措施,把政策落到实处,让肉牛产业的收益惠及更多养牛户。” 在泌阳县,“25512”模式成为不少村民选择的产业振兴途径:夫妇两个人,5亩养殖用地,50头牛,投资100万元,年利润20万元。泌阳县贾楼乡邱庄村村民齐付庆从散养两头牛到规模化养殖200多头牛,从一台小铡草机到全套高大上的饲草加工机械设备,齐付庆通过养殖肉牛实现了脱贫致富。如今,他每年能给当地龙头企业——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供应二三百头牛。随着越来越多人通过养牛致富,泌阳群众养牛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 在嵩县,当地通过探索“托牛所”模式,采取村集体领建、农户联建、龙头企业投建的办法,引导养殖户“退村入所”托管代养,实行“分户使用集中管理、分户饲养轮流值班、集中托管入股分红”运营模式,实现村集体、“托牛所”、农户三方共赢。目前全县已建64个“托牛所”,入住养牛户1023户,实现年产值4500万元,集中养牛户户均增收6000元。 南阳通过推行“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牛专业合作社+养牛大户”的肉牛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构建集“饲、养、加、农、工、贸”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牛产业三产融合。目前,全市年肉牛存栏80万头、出栏51万头,培育知名牛肉品牌5家,发展以牛肉制品为主的肉食屠宰企业20多家。其中,南阳雅民公司从2015年的50头肉牛养殖起步,经过7年培育,已达到2000头育肥和1000头繁育能力,年产值5000万元,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发展肉牛养殖。 家养数头牛,乡村振兴不言愁。随着肉牛养殖在河南省域的蓬勃发展,2021年,全省牛存栏400.3万头、出栏236万头,牛肉产量36.7万吨;在肉牛屠宰加工上,全省肉牛年屠宰能力达124万头,居全国前列。   千帆竞渡 河南奶业加速奔跑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奶罐子”的发展关乎民生。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乳制品总需求的奶源自给率为62.9%,保障乳制品的供给安全任重道远。 在济源市大峪镇槐姻村,占地1500余亩的现代生态牧场内饲养着9000余头奶牛。数十台移动式撒料车穿梭在牛舍间,成群结队的奶牛有序进入72位全进口转盘式挤奶机,新鲜的牛奶经过速冷设备进入奶仓,场区内一片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仅这一牧场日产鲜奶可达140余吨。 纵观河南全省,现代化、规模化的奶牛场犹如朵朵鲜花在中原大地上次第绽放:花花牛乳业集团在中牟、新蔡、平舆、鲁山、睢县等地建设自有奶源基地15个,存栏奶牛近5万多头;伊利西平优然牧场2.4万头存栏奶牛已近万头,光明滑县、君乐宝正阳、宝丰优然牧场等3个万头牧场均已达产;首农兰考第二牧场、花花牛蒙牛合作在兰考建设的两个万头牧场有望年底前投产……通过项目带动,全省奶牛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千头以上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占规模场比重分别达到66%、73%,比2020年分别提高12.1%、12.3%。 优质奶源基地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奶源不足的难题。河南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围绕奶业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促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实现产业三链同构、融合发展。 奶业振兴,苜蓿先行。作为“牧草之王”的苜蓿是奶牛的重要“口粮”。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四优四化”发展战略,围绕黄河滩区积极发展优质饲草尤其是苜蓿的种植。2021年,黄河滩区苜蓿种植面积已达9万亩,已经跻身全国十大苜蓿商品草生产基地行列。 在兰考县东坝头镇杨庄村,家住黄河南岸的雷欢胜有20多亩滩地。“种玉米、花生,忙活一年也赚不到多少钱。”2019年开始,雷欢胜把自家的地全部流转给田园牧歌公司种植苜蓿,租金一年两万元,自己在公司开夹包机,月工资五六千元。目前,兰考黄河滩区已发展苜蓿种植7万多亩,随着多个万头奶牛养殖场的投产使用,“滩内种好草,滩外养好牛”的美好画卷正在兰考徐徐展开。 与此同时,众多龙头乳企投资建厂、扩大产能,则进一步助力河南奶业全链发展,加快推进河南奶业振兴。 焦作蒙牛工厂5G智慧生产线上,智能AGV实现跨区域、跨楼栋、跨楼层自动搬运,码垛智能机器人又好又快……蒙牛焦作工厂一厂、二厂生产线共计62条,日产能约3000吨,产品涵盖蒙牛常温、低温、冰品、学生奶,预计到2023年,一厂、二厂整体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君乐宝等国内知名大型乳品龙头企业先后在河南投资建厂,持续扩规模、延链条,加速战略布局;河南省品牌乳品企业也正努力做大做强,花花牛、三色鸽、三剑客、博农等企业快速扩张,初步形成了十大奶业产业化集群。 走进花花牛郑州二七区马寨工厂,多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产品经过灌装、密封、贴标、包装等工序后整齐摆放、“整装待发”,每天有300余吨鲜奶经过处理后进入千家万户。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本土乳品加工龙头企业,花花牛60多年来植根中原沃土,深耕低温奶市场,全力提升产品品质,通过“国家优质乳工程”认证,企业实力持续增强,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花花牛一方面尝试将产品渠道下沉到市县的各社区、学校及农村市场等,探索“最后一百米”冷链配送服务模式,为基层人民提供最新鲜的优质乳品;另一方面,以河南为中心辐射周边七省的大中原地区,并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桥头堡逐步布局全国市场。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随着《河南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全省范围内的落实,河南肉牛奶牛产业发展从量到质不断提升,已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以肉牛奶牛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为保障全国人民的“肉案子”“奶罐子”,河南将笃定前行。

    凤凰网   18 阅读   2022-09-19 12:29
  • 到2030年逐步形成有效保障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能力

    为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农业农村部部制定了《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   到2030年,逐步形成有效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能力,动物防疫机构队伍、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更加健全,快速感知和识别新发突发疫病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协同防范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重点防治病种得到有效控制,畜间布病、牛结核病、包虫病等病种流行率明显下降,高致病性禽流感稳定控制,炭疽疫情保持平稳,马鼻疽实现消灭,犬传人狂犬病逐步消除,日本血吸虫病实现消除。常规防治病种流行率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重点防范的外来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有效降低。   对重点防治病种,国家制定防治技术规范、标准,根据防控需要制定应急实施方案,实行全国统防、部门联防,一病一策、精准治理,区域协同、有效防控。对境外流行、尚未传入的畜间人兽共患病,加强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加强口岸和边境防控,强化联防联控。

    上海证券报   26 阅读   2022-09-19 12:28
  • 江苏淮安举办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班

    为加快推进江苏省淮安市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9月15日,市农业农村局与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科学院、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举办淮安市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班。来自各县区农机条线及蔬菜种植大户约70人参加了此会。   此次活动本计划分两个部分:9月15日主要为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培训,培训班邀请了省农科院李建斌研究员为参会者讲解了《甘蓝绿色轻简生产技术》,无锡悦田的周杰经理讲解了《蔬菜生产机械化装备》。   各类大小农机设备轮番登场,在田地里大显身手,让参会者享受了一场蔬菜生产农机装备的视觉盛宴。9月16日本计划主要对蔬菜生产中耕整地、施肥、起垄覆膜、移栽、搬运等环节机具进行了性能测试。   但由于台风“梅花”的原因导致机具不能下田,淮安市将在后期天气条件允许时针对环节机具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等指标逐一进行了实地试验测试,希望通过这样的现场测试让大家更为直观地了解现代农业机械的优势,为农户优选出性价比最高的机具型号,尽快将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在淮安全市推广。

    江苏省淮安市农业农村局   11 阅读   2022-09-19 12:27
  • 菜篮子价格整体回调,调味蔬菜走势如何

    9月16日,淄博菜篮子批发指数参考值为120.96,较上周上涨0.33,涨幅0.27%;零售价格指数为127.25,较上周下调0.19,降幅0.15%。 受天气和成本因素影响,8月以来蔬菜类产品价格一路上涨,特别是长江流域遭遇持续高温、西南地区受到高温干旱影响令多种蔬菜减产明显,部分省份需要外调解决供给问题,运输成本相应提高,多种因素促使下推升8月菜价一路冲高。 进入9月份后蔬菜类产品价格开始回调,主要基于前期北方霜冻蔬菜产量下降情况得到有效缓解,部分产区降雨量减少,农户及时补种,供应量增加,价格回落。 另外开学季及中秋节日提振效应减弱,需求相应回归正常水平,价格也相应下滑。 异常天气频发令调味蔬菜多数价格上涨 调味蔬菜是小宗农产品中价格波动相对频繁的蔬菜类产品。季节性因素、供需失衡、自然灾害、突发时间、种植心态、资金炒作等多种因素是促使价格波动剧烈的幕后推手。从历年调味蔬菜价格走势来看,洋葱价格相对平缓,辣椒价格波幅剧烈。 从近期来看,2022年8月份,调味蔬菜价格涨跌互现。大蒜山东金乡一般混级月均价为1.74元/斤,环比价格上涨10.15%;辣椒山东金乡辣椒通货月均价为12.78元/斤,环比价格上涨5.03%;生姜昌邑水洗面姜批发市场月均价为2.35元/斤,环比价格上涨32.01%;洋葱山东金乡黄葱月均价为0.88元/斤,环比价格上涨16.58%。其中涨幅最大的产品是生姜,跌幅最大的产品是洋葱。 9月份截至15日,大蒜山东金乡一般混级均价为1.84元/斤,环比价格上涨5.98%;辣椒山东金乡辣椒通货月均价为13.99元/斤,环比价格上涨9.48%;生姜昌邑水洗面姜批发市场月均价为3.10元/斤,环比价格上涨31.64%;洋葱山东金乡黄葱月均价为0.90元/斤,环比价格上涨2.31%。其中涨幅最大的产品是生姜,涨幅最小的产品是洋葱。 辣椒今年销售价格突破近十几年历史高位,主产区新季辣椒死苗严重,是助推辣椒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大蒜价格上涨主要是库外转库内后成本增加,储存商出库价格本身高于收购价格所致,产区需求端疲弱,并不支撑大蒜价格上涨。强降雨令生姜减产预期增加,农户存姜的井窖上水情况严重,生姜未来去库预期较大。 中国调味品主产区年度产量及预测 Mysteel农产品中国调味蔬菜主产区年度产量监测数据显示,调味蔬菜年度产量维持在400-1000万吨之间,其中生姜产量相对较大,洋葱产量相对较小。 2022年大蒜产量为890万吨,属于双增年份,今年10月份大蒜因高库存及主粮政策影响,有一定减种预期。生姜因异常天气影响预计产量将有大幅下降可能。洋葱目前正处于产新阶段,预计产量受到部分产区异常天气影响小幅下降。

    网易   34 阅读   2022-09-19 12:26
  • 榆中县:蔬菜铺就致富路,产销合作社成“领头羊”

    初秋,正值蔬菜采收的旺季,走在榆中县金崖镇祥龙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只见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一块块形状整齐的田地间,蔬菜鲜翠欲滴,绿意葱郁,正在忙碌的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构成了壮阔美丽的大地丰收景观。   在合作社负责人豆俊兰的指挥下,工人们采摘、分拣、装车,运往合作社蔬菜保鲜库,再经过清洗、削根、扎捆,装进菜库进行降温。豆俊兰告诉记者,经过24小时的降温后,合作社的蔬菜将运往广东、天津等定点合作市场,每年蔬菜销量达15000余吨。   “2010年左右,村民大片种植西兰花和花椰菜(白菜花),但有些家庭无法运到菜库里去,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就特别着急。刚开始组织人员设点收购菜花,然后交到菜库,但是这样费时费工,相当麻烦,2012年我就动员身边5个关系不错的村民,投资100万元,联合注册了合作社。刚开始流转土地30亩,现在流转的土地,加上代种、整治的撂荒地,种植面子有500余亩,农用车也从起初的3辆增加到了现在的30辆。”谈起十年的变化豆俊兰高兴地说道。   十年来,合作社积极探索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实现了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截至目前,已与广东等地的2000多家超市建立了销售合作关系。该合作社从2021年的6人,发展到2022年吸收本地劳动力500余人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近打工,并且有可观的收入。同时,于2019年吸收全镇41户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以资产入股收益形式加入,每年每户分红2000元。   2020年以来,为有效缓解疫情影响造成育苗不及时无法栽种、贫困户资金短缺等问题,在复工复产期间,合作社在8个塑料大棚里培育芹菜苗600余亩,免费提供给资金短缺的贫困户栽植150余亩,合作社承诺以“订单农业”形式后期全部收购。   十年来祥龙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也是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榆中县坚持“扩面增收、标准生产、品牌增效、保障质量”基本思路,全面提高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榆中高原夏菜产业已逐步形成四季生产、周年供应、长短结合、内外互补、效益增长的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群初具规模,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地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6.2万亩,实现产量80万吨。

    中国兰州网   34 阅读   2022-09-19 12:25
  • 临洮:引进良种牛羊,助力畜牧小康

    为了进一步提高牛羊的良种化程度,改良繁育优良品种,增加农户的养殖效益,进一步加快全县畜牧产业发展,我县启动实施2022年种公羊引进推广项目以及良种牛羊繁育场建设项目。 9月14号,新添镇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门前广场上人头攒动。得知县上2022年种公羊引进推广项目要实施了,全县18个乡镇57个肉羊示范村的合作社负责人、养殖大户相聚在一起,热热闹闹讨论着大家养殖的好经验、好做法,感慨最近这几年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记者了解到,本次种公羊引进推广项目计划为全县57个肉羊养殖示范村村级合作社投放良种萨福克、杜泊等种公羊。种公羊引进后,投放到本村的富民产业合作社,富民产业合作社再次将种公羊投放到本村基础母羊存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进行饲养管理,为本场授配改良新品种,提高肉羊良种化率,促进本地肉羊品种改良步伐,减少养殖成本。 9月15日,在县农投公司的牛羊繁育场里,二十多名来自新添镇潘家坡村的养殖户,经过一番精挑细选,选出了二十几头大家都中意的基础母牛。他们为每一头牛标上序号,再经过抓阄决定,每个人都挑选到了各自满意的基础母牛。 为确保群众选到健康满意的基础母牛,县农投公司对引进的基础母牛在养殖场中进行了21天的健康监测和跟踪观察,并在发放前为每一头基础母牛注射了疫苗、买好了养殖保险。 本次投放的基础母牛是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依托县农投公司良种牛羊繁育场建设项目,按照“投母还母”或“投母还犊”的两种方式,为全县养殖基础母牛3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提供良种基础母牛1到3头,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全县饲草料加工设备及智慧牛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全县肉牛产业全链条快速发展。

    澎湃新闻   18 阅读   2022-09-19 12:24
  • 这边水稻示范片测产,那边早春蔬菜开始栽苗

    “动作要快!”9月18日上午9点,攀枝花市米易县撒莲镇安全村稻菜轮作产业园里,四川稻本稻农业公司经理卢波头戴帽子,挽起裤脚在稻田间穿行。他身后,数位村民挥镰,弯腰收割已经成熟的水稻。经过5个多月的精耕细作,这里培育的32亩第三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项目即将迎来现场测产。 既做管理又搞调查,精细化措施实现“良法”种植 今年是第三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项目落地米易的第三年。“去年达到了亩产1085.99公斤的好成绩,今年团队都在努力,冲击亩产1200公斤目标。”米易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廖世华站在田垄上,关注着稻田里的动态。 在示范片项目技术指导郭守斌看来,水稻品种培育需要良田、良种、良法、良态,米易在生态环境和耕作制度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这里光热条件优越,同时地处高海拔温差大,为项目攻关提供了过硬的自然条件。” 此外,当地多年来延续的稻菜轮作制度,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水稻种植时,土壤被水浸泡,能够将虫卵杀灭。”郭守斌解释道。 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优良品种技术攻关,“良法”同样重要。 “从5月15日开始移栽,到今天正式收割,可以说每天都在田里拼。”四川稻本稻农业公司工作人员周远伟晒得黝黑,他告诉记者,为了发挥品种特性,公司和当地农业部门密切联系,在示范片专家的指导下,制定栽培方案,完成每天的田间精细化管理。 沿着收割后的稻茬行走,不难发现水稻一行宽,一行窄,间距并不相同。“我们采用‘宽窄行’技术,优化通风和光照条件。”周远伟说,“不能凭感觉,要花更多时间来打线栽种,保证每亩栽8200丛。” 在示范片技术攻关工作群里,现场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动态汇报,专家在线提供技术指导和问题解答。“干农业就要抢农时,争分夺秒奔增产。” 1700亩水稻颗粒归仓,早春蔬菜已登场 “突突突.......”示范片稻田里脱粒机不停运转,一粒粒水稻掉进袋子里。 “20天时间,安全村1700亩水稻全部收割完成,平均亩产达到850公斤。”米易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泽明说。去年底,安全村成立了米易县安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50多户村民手中流转了200亩土地,尝试探索“蔬菜季农户自种增收、水稻季公司统种增产”,开展水稻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水稻季落幕,蔬菜季随之开启。示范片对面的田地里,村民们已经开始栽种番茄苗,种植早春蔬菜。 目前,米易已建成10万亩稻菜轮作标准化种植基地,年出产早春蔬菜达50万吨。“阳光这么好,不能等!抢农时,让省内外的消费者都能早点品尝来自米易的味道!”李泽明说。

    四川在线   27 阅读   2022-09-19 12:23
  • 10天供应蔬菜近13000吨昆明市临时蔬菜批发交易点货源充足

    昆明临时蔬菜批发交易点启用10天以来,市场保供及交易情况如何?记者9月17日从昆明市蔬菜批发市场临时转场工作指挥部获悉,昆明市临时蔬菜批发交易点(以下简称“临时交易点”)自9月7日20时启用以来,截至9月17日12时,已经供应近13000吨蔬菜。目前,整个临时交易点货源充足,供应稳定,能全面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 10天供应蔬菜近13000吨 昆明市临时蔬菜批发交易点货源充足   市场供应稳定 缪亚平 摄   市场交易井然有序   “您好,麻烦出示一下健康码及核酸检测结果。”9月17日10时,在官渡区金马路与东三环交叉口(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原材料供应段内)临时交易点北门入口处,进入临时交易点的车辆和人员都积极配合完成健康码、行程码以及核酸检测查验工作。随后,安保人员会将进入的车辆分门别类地引导至特定的区域。   云南农垦农产品交易公司临时交易点现场负责人说:“进入市场的大卡车要引导至市场主干道1区停放,微型车引导至2区,前来采买的车辆引导至2区后面的停车场统一停放。采购的商户需要持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销售人员需要24小时核酸检测结果,并在市场内完成一次检测之后获得出门条再行离场。”   走进临时交易点2区,一辆辆装满大白菜、黄瓜、小葱、茄子的微型车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各类瓜果蔬菜一应俱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这两天价格和平时差不多,基本上没涨价。”正准备进货的杨师傅说。   来自玉溪的陈师傅和妻子正忙着将剩余的青椒码放在筐里。“我们后半夜就来了,拉了200多件、近3吨多的青椒,现在只剩20多件,估计下午两三点就能卖完了。”陈师傅说,这里虽然是一个临时交易点,但入场之后都有人员引导,各个环节都很顺畅。   记者了解到,临时交易点占地200亩,主要分为大车交易区和小车交易区,交易高峰期为2时至5时、14时至17时。   保障市民“菜篮子”稳定供应   “临时交易点能快速启用,离不开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农垦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国企的担当和责任。”昆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封闭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启用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原材料供应段作为临时交易应急保供场所,并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物资保障组下,设立了昆明市蔬菜批发市场应急保供专班工作小组,全力保供应、稳价格。   记者了解到,临时交易点原为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物流仓储场地,虽然现场基础设施与成熟的批发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企业及时抽调人员维护相关设施,调整场地功能用途,全力保障市场顺利运行。   “我们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与商户协商,对所有货物及车辆进行清理,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目前市场整体运行还是很顺畅的。”昆明铁路局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临时交易点的管理方,云南农垦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接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保供接洽信息后,企业第一时间就组织人员进驻临时交易点,无条件响应指挥部安排的各项任务。   昆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暂时休市管理期间,临时交易点将全力满足市民生活需求,保障市民“菜篮子”稳定供应。

    光明网   37 阅读   2022-09-19 12:22
  • 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到豫东牧业指导国家羊核心育种场创建

    9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教授、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执行会长杜立新,河南省养羊行业协会会长、博士、二级研究员徐泽君,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其新,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羊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王献伟一行到豫东牧业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国家羊核心育种场创建工作,助力豫东牧业有限公司科技兴企实现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916195826.jpg 杜立新教授等国家、省专家一行通过现场查看、座谈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了豫东牧业有限公司的种羊选育、群体规模、销售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并对公司羊核心育种场创建核心群系谱、育种方案等育种材料进行了现场指导,对下一步种羊育种工作提出了指导建议。 微信图片_20220916195836.jpg 就进一步做好豫东牧业羊核心育种场建设工作,专家们建议,豫东牧业有限公司作为河南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国家标准化示范场、省级羊核心育种场,特别是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要把良种繁育与社会化开发结合起来,加强肉羊本土化培育,提高豫东优质肉羊新品系良种生产繁育能力、质量和水平;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良种覆盖率;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着重发展公益性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和新品种推广,依托河南省畜牧总站、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科学院等大专院校及其技术团队,以种业振兴为企业责任,履职尽责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为促进国家肉羊产业发展作出企业贡献。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39 阅读   2022-09-19 12:21
  • 盐津撂荒地,变蔬菜种植“聚宝盆”

     今年以来,盐津县中和镇艾田村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整治,探索变“废”为“宝”发展路径,大力发展以辣椒、七彩花生为主的蔬菜种植产业。眼下,通过撂荒地整治后种植的40亩辣椒迎来了丰产采收期。   秋风轻拂,辣椒飘香。在艾田村石坝子村民小组蔬菜试验试种基地里,一垄垄青红相间的辣椒挂满枝头,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辣椒。采摘、打包、装运……忙碌而有序,田间地头呈现一幅产业兴、农事忙的丰收景象。   回乡创业的高中勇负责辣椒地管理与技术指导,之前他在外务工,掌握了不少种植技术,熟悉农作物生长习性,对辣椒的栽种、管护、采收早已熟记于心。在艾田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后,高中勇积极响应国家整治撂荒地的号召,回乡创业,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蔬菜试验试种基地的建设中。说起今年的辣椒种植,他十分高兴。   “今年主要种了美人椒和小米辣两个品种,5月底开始播种,8月初开始采摘,现在已经采摘第四批了。”高中勇说。辣椒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移栽、管护、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村民在流转闲置土地后又通过到种植基地务工挣钱,既得到了土地租金,又多了一个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   今年以来,艾田村结合撂荒地整治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从农户手里以每亩500元的租金流转了村民因外出务工而闲置的土地40亩,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展辣椒产业,引进能人大户和村集体专业联合合作社成立蔬菜试验试种基地,并组建辣椒栽种专班,邀请农技人员作技术指导,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公司+能人大户+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统一采购种苗、统一组织承包、统一施肥管理、统一订单销售,加强辣椒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管理,实现种子不愁、技术不愁、产销不愁。   撂荒地变成“聚宝盆”,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也为村集体公司和村民带来了收益。   艾田村党总支书记张小波说:“今年种植的40亩辣椒产量预计可达60吨,可实现产值30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村集体公司净收入可达18万元,还可带动35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   据了解,今年艾田村整治撂荒地80亩,其中40亩种植辣椒、40亩种植七彩花生,既盘活了撂荒的土地资源,又发展壮大了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走实走好乡村振兴路增添了动能。

    云南网   28 阅读   2022-09-19 12:20
  • 争当全国现代畜牧业排头兵

    14日,在双阳区山河街道樊家村的肉牛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土黄白花牛三五成群,有的卧在地上晒太阳,有的大牛和小牛温柔地互动“舐犊之情”……个个膘肥体壮。不时有前来参观与选购牛犊的村民来到这里,选购到自己满意的牛犊后就啧啧称赞。 说起这个养殖基地,山河街道樊家村党总支书记荆伟波很是自豪。养殖基地经营面积30公顷,现有牛舍9栋,存栏量560头,以繁育母牛为主,品种为西门塔尔牛。“这是我们村与五星村合作建的,去年刚建好就解决了我们村里劳动力就业、秸秆离田等问题,直接带来经济收入100多万元。”荆伟波说。 2021年以来,我市全域掀起了“养牛热”,折射出全市畜牧业总体保持较好发展态势。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猪、牛、羊分别发展到1052.3万头、132.9万头和135.7万只;家禽发展到3.3亿只。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7.8万吨、36.2万吨和7万吨。全市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553.8亿元。我市坚持以建设三百万头肉牛产业工程为主线,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提档升级,争做全国排头兵。 投资26亿元的长春农投绿色循环畜牧产业园项目、投资1.8亿元的长春农投农牧加工产业园项目落地,皓月公主岭肉牛产业园项目、榆树粪污资源化利用和肉牛养殖项目、新牧科技“吉牛云”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积极推进……我市把肉牛产业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跨业融合的示范产业、现代服务的创新产业,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制定出台《长春市“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产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细化、实化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重点实施七大产业建设能力提升工程、五大产业发展支撑服务体系。探索实施性控繁殖技术推广应用计划,稳步推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和育肥牛养殖增量,2022年全市肉牛养殖发展力争超过135万头,增长31%,其中存栏97万头,出栏38万头。 在德惠市吉林德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以鸡粪与秸秆为主的基料已经铺设完毕,据工人介绍,这需要经历一个20天左右的发酵阶段,然后进行制肥、包装。我市积极推进两化利用,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秸秆饲料化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定期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推进畜禽粪肥沃土还田行动,大力推广秸秆粪污堆沤发酵快速腐熟还田等实用技术模式。坚持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我市秸秆饲料开发利用整体水平。2022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力争突破330万吨。 8月底,以“大力推广无抗养殖技术,打造安全优质畜牧大产业”为主题的2022年长春市畜禽无抗产业高峰论坛在我市举办。通过举办高峰论坛,充分发挥了行业内知名专家的才智和集体智慧,深入挖掘了无抗养殖的深刻意义和贡献,提高了无抗养殖的社会影响力,有效促进畜禽无抗产业的发展。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无抗养殖试点示范,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用实践证明了无抗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安全畜产品生产的必然方向。我市畜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升,国家、省共抽检猪、牛、羊、禽等大宗畜产品254批次,合格率100%。绿色有机示范园区创建成果丰硕,全市共有18家畜牧企业获得市政府授予绿色有机示范园区称号。 在双阳区,鹿农们刚刚欢庆完一年一度的梅花鹿节。近年来,双阳区坚持以省级鹿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不断发展梅花鹿标准化养殖和精深加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优势日益凸显。目前,全区养鹿户达1.3万户,鹿只总量达31万只,鹿副产品年吞吐量达7000吨,梅花鹿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0亿元。下一步,双阳区将以打造百亿级梅花鹿产业为发展目标,继续抢抓我市打造“十大产业链”的契机,坚持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着力建设梅花鹿“规模养殖、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特色文化”五大基地,加快建立梅花鹿的溯源系统、鉴定系统,科学制订鹿副产品加工标准、定价标准,全力打造面向全国的梅花鹿产品和东北名优特产集散中心,助力吉林省打造“千亿级梅花鹿产业”。

    长春日报   19 阅读   2022-09-19 12:18
  • 品牌打造让畜牧业现代化含金量更足

    赛音巴雅尔家的牧场位于中蒙边境的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镇。   在当地,他家养的乌珠穆沁羊,品质堪称“天花板”。他家牧场的生态也让人艳羡,时值9月初,各种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摇曳生姿,牲畜如珍珠般点缀其中,放眼望去,皆是醉人的金秋美景。   在锡林郭勒盟,只要有畜群比拼赛事,赛音巴雅尔每次必去,去了也必拿奖。   如今,赛音巴雅尔家有乌珠穆沁羊500只,优质乌珠穆沁种公羊100只。他家每年通过出租乌珠穆沁种公羊增加收入,每只种公羊的租金在1000元左右。除此之外,他家每头种公羔羊交易价格在1500元到2500元左右,年均纯收入超过50万元。   “让牧民养最好的牲畜,让收入得到增加,让生态得到保护。”满都胡宝拉格镇镇长呼和的一席话为记者解读了发展品牌牲畜,引导牧民从事现代化畜牧业,努力实现增加收入+优良生态双重效益的目的和决心。   在锡林郭勒盟,优势畜禽品种有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察哈尔羊和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32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9个、引进品种18个、培育品种5个。截至目前,该盟建成肉羊国家核心育种场1处,种羊场、扩繁场和核心群累计达到9个、100个、1470群,优质种公羊年供给能力达到3.5万只,较2012年增加0.5万只,“种羊场+扩繁场+核心群”良种肉羊繁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与此同时,锡林郭勒盟还建成肉牛国家核心育种场1处、种牛场22处、核心群338群,年生产合格种公牛5000头、良种后备母牛1万头,基本形成“核心育种场+种牛场+核心群+养殖户”四级良种肉牛繁育体系。   如今,锡林郭勒盟地方品种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蒙古牛、蒙古马、阿巴嘎黑马等5个品种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全盟共建立划定6个保种场和保护区。2014年“察哈尔羊”被正式命名,成为锡林郭勒盟肉羊优质品种之一。2021年“华西牛”肉用新品种通过审定并命名,并建成华西牛育种场19家,群体规模11320头,占全国“华西牛”育种群体的60%以上,成为“华西牛”培育主要育种基地。   “过去也追求过数量型畜牧业,漫山遍野的羊群看着好看,但细算下来,钱没挣多少,草场还慢慢退化。你看,现在我家羊群规模缩小了一半,收入却增加了不少。我们牧民当务之急是要在生态这个账本上多动动脑筋,经营好适合自家草场条件的现代化畜牧业,而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赛音巴雅尔说。

    内蒙古日报   24 阅读   2022-09-19 12:18
  • 江苏召开全省兽医工作推进会

     9月13日至14日,江苏省兽医工作推进会在盐城射阳召开,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袁日进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目标任务,通过强化基础免疫、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治,保持了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控制;通过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实现了畜产品质量稳定向好;通过修订完善兽医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疫,大力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满足群众兽医高质量服务需求,组织开展兽医行业行风专项整治着力打造作风过硬、业务交通、业务一流的兽医工作队伍,为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做好兽医工作的重要性,从发挥好“压舱石”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健康中的大局出发,准确把握新时代兽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主动把动物防疫等兽医工作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思考,找准自身定位,确保圆满完成新时代赋予兽医工作的使命和任务。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兽医工作的主动权和规律性,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三农”工作定位,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发生兽医行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三条底线”,切实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智慧畜牧建设,着力稳定基层兽医体系队伍,持续开展兽医行业行风治理,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的辛苦指数换取畜产品稳产保供的稳定指数,为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会上,盐城市、泰州市、张家港市、如东县、涟水县、邗江区、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做了交流发言,为我省获得第三批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达标养殖场的单位进行了授牌,参观了射阳县动物防疫、兽医社会化服务、畜禽养殖抗菌药减量、畜牧兽医行业行风整治有关现场。

    农业农村网   22 阅读   2022-09-19 12:17
  • 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解除静态管理

     9月18日,官渡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通告,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片区解除静态管理,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关规定,按照专家研判意见,经官渡区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综合评估同意,自9月18日零时起,金马街道十里社区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片区、归十西路停车场解除静态管理,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   今日起,市场逐步恢复经营活动,相关管理部门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并呼吁市民认真做好个人防护、遵守防疫规定,齐心协力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云南网   33 阅读   2022-09-19 12:16
  • 且末县扎实开展牲畜防疫工作

    为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连日来,且末县各乡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各项工作。   9月15日,在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养殖小区,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给牲畜注射疫苗。据悉,县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一大早来到养殖小区,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再次强调了注射疫苗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并为养殖小区的牛、羊等牲畜免费注射疫苗,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托格拉克勒克乡畜牧兽医站站长麦麦提江•图尔荪说:“我乡牲畜存栏数牛1546头,羊存栏17950只,截至目前,我乡已完成动物疫病防控接种疫苗牛1430头,羊12445只,预计在9月底接种完成各项疫苗,保证农牧民群众的牲畜健康发展,增加畜牧业收入。”   托格拉克勒克乡兰干村村民艾则孜•喀斯木说:“牲畜过冬的饲料都准备好了,畜牧站的工作人员也按时来给牲畜打针,不担心牲畜生病,我们心里很踏实。”   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同时,向群众和养殖户大力宣传动物防疫知识,指导养殖户进行科学消毒,督促提醒在秋季动物疫病高发期加大消毒力度,增加消毒频次,切实提高养殖户的动物疫病防控意识和消毒意识。   托格拉克勒克乡畜牧兽医站站长麦麦提江•图尔荪说:“我们将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饲草料储备工作,确保牲畜安全越冬。”

    新华社   18 阅读   2022-09-19 12:16
  • 新疆巩留:大棚蔬菜种出致富好“钱”景

    又是一年丰收季,近日,走进新疆巩留县巩留镇良繁社区设施农业基地,辣椒、西红柿、芹菜、黄瓜等温室蔬菜长势良好。近年来,巩留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带领农户走出增收致富的好“钱”景。 有十几年种植温室蔬菜经验的范玉花,每年会根据季节、蔬菜成熟周期等错茬种植蔬菜,让经济效益最大化,“温室蔬菜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可种植。”范玉花高兴地说。 据介绍,巩留县巩留镇良繁社区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推广设施农业、建设蔬菜温室,形成了以西红柿、黄瓜种植为主,以生态采摘、观光为辅的蔬菜基地。目前,巩留县共有蔬菜温室800座,产品主要销往县域各大商超,设施农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巩留县巩留镇良繁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自虎表示,“我们良繁社区目前有72座拱棚,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动果蔬产业向规模化、多元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央广网   30 阅读   2022-09-19 12:15
  • 蔬菜价格明显回落, “一元菜”重现江城市场

    9月18日,走进光谷立信集贸市场的市民,感觉菜价降低了不少,青茄子、苕尖每斤1元;黄瓜、小土豆、瓠子、西葫芦、南瓜、洋葱、胡萝卜和红苋菜、包菜、大白菜、白萝卜等大路菜的价格也都在每斤2元上下。市场上一元菜明显增多,种类也较前半个月丰富了不少。 据了解,武汉市多个部门联合做好蔬菜市场的监测和保供,畅通物流运输,保障市民“菜篮子”充足。9月中旬以来,武汉白沙洲大市场的蔬菜进场量相较于8月底至9月初期间明显增加,武汉蔬菜市场除了本地生产源头供应在增多外,来自全国各个蔬菜主产区的来货量也在增多。货源充足、价格恢复平稳,市民“菜篮子”更加丰富。

    荆楚网   30 阅读   2022-09-19 12:14
  • 观山湖蔬菜保供临时批发市场:瓜果有了蔬菜品种也更丰富了

     9月16日,笔者又一次来到观山湖区蔬菜保供临时批发市场,和往常一样,市场内秩序井然,蔬菜供应量充足。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市场内供应物资品种更加丰富了,不仅增加了佛手瓜等蔬菜,还设置了水果区,有枣子、柚子、哈密瓜、石榴、贡梨等水果供商户选购。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过来,这里价格实惠,蔬菜新鲜,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了,前几天还陆陆续续上了一些水果。”前来该临时批发市场选购的商户沈湖向笔者说道,他们家的店铺在小区门口,主要售卖蔬菜,自从临时批发市场有水果之后,为了方便辖区居民群众在买蔬菜时也能买到水果,每次进货他都会选购一些水果,今天他就选购了一些苹果、柚子。   据贵阳农产品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罗文锋介绍,生活物资供应保障相连千家万户,为切实把物资保供办实办好,他们加强货源调配、加快物流速度。同时,自9月13日起,该临时保供点开始进行水果单品销售,主要品种有枣子、柚子、昭通苹果、哈密瓜、石榴、贡梨六大品类,全力保障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临时批发市场蔬菜种类累计达40余种,截止9月16日17:00,蔬菜类库存约121.716吨,水果库存33吨。

    新华网   31 阅读   2022-09-19 12:13
  • 近期蔬菜、鸡蛋价格回落,猪肉价格总体平稳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日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国庆假期将至,请问国家发改委在保持居民消费品价格稳定方面有哪些考虑?   孟玮: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事关群众基本生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庆节日临近,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需求趋旺,叠加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方出现强降雨天气等不利因素,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面临一定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紧盯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需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督促指导各地采取加强生产、投放储备、市场监管等多种方式,切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指导各地紧抓蔬菜生产、加强产销衔接、畅通运输配送,保障终端市场“微循环”顺畅、市场供应充足。采取平价销售、补贴流通销售环节、减免批发市场进场费等措施,促进价格平稳运行。   二是及时投放中央猪肉储备,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保障生猪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同时,指导各地适时投放成品粮油、蔬菜、鸡蛋等储备,增加市场供应。   三是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坚持诚信经营、带头保供稳价,协调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市场运行情况看,有关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近期成品粮油价格基本稳定,蔬菜、鸡蛋价格回落,猪肉价格总体平稳运行。   后续,我们将持续跟踪重要民生商品市场形势,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有关措施落地见效,保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为广大群众欢度节日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中国网   27 阅读   2022-09-19 12:13
  • 农业农村部与农业银行联合支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联合印发《金融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从支持设施化规模化养殖、畜禽良种培育与推广、饲草料种植与供应、现代加工流通体系建设、中小养殖场户发展、智慧畜牧建设等方面,引导和推动金融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指出,金融支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聚焦畜禽养殖大省、大县、大场等重点区域,重点支持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牲畜、家禽养殖发展,兼顾水禽和特种畜禽,全力满足育种、饲养、屠宰、加工等畜禽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增强畜牧业发展质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方案》提出,要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畜禽产业发展水平、不同主体基础条件,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差异化信贷政策和多元化融资模式,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要加快金融科技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推行精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防范金融风险。要大力拓宽抵质押品范围,将畜禽活体等纳入可接受押品目录。政银双方要在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科技赋能、数据共享、创新支持等方面深化合作,完善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政银合作金融服务畜牧业的新模式。 农业银行高度重视畜牧业金融服务工作,专门出台畜牧业行业信贷政策,全力做好生猪稳产保供金融服务,积极探索科技手段在畜牧业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努力提升畜牧业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2年8月末,农业银行畜牧业贷款余额达到1488亿元,较年初增加255亿元,增幅21%。

    腾讯   22 阅读   2022-09-19 12:10
  • 碧江:抢种速生蔬菜 保障群众“菜篮子”

    8月下旬以来,碧江区积极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农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时机在辖区符合条件的乡(镇、街道)开展速生蔬菜种植,切实做好城区蔬菜保供,促进农民增收。 在桐木坪乡棉花坪村蔬菜基地,当地蔬菜种植户正在农技干部的指导下,及时在空出来的地里,种植第二批速生蔬菜。速生蔬菜生长周期较短,生长快的20多天至3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8月下旬的时候,该蔬菜基地在区、乡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抢抓时机播种了第一批速生蔬菜。目前,这批蔬菜长势良好,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再过不久,就可以上市销售。“我们现在种的第一批速生蔬菜,一周后将大量上市。大概每天采摘1000斤到2000斤左右。”桐木坪乡蔬菜种植户杨会强说道。 为保障当前形势下的蔬菜供应,碧江区及时出台了《2022年蔬菜产业抗旱保供暨秋冬种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动员辖区蔬菜基地、蔬菜种植户,在低热河谷和水资源丰富区域,开展速生蔬菜种植。同时,强化技术服务和资金保障,确保种得下、管得好、有收益。 据碧江区农业农村局蔬菜中心主任向红梅介绍,该局下派12位农业技术员,到各个乡(镇、街道)指导速生蔬菜的种植,包括播种、出苗前的管理等。同时,碧江区政府还整合了涉农资金70万,用于发展种植速生蔬菜生产。   据了解,碧江区此次计划种植速生蔬菜153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种植目标任务的91.37%,预计上市后供应量可达765吨。主要品种有小白菜、萝卜秧、四季菜、上海青、红汉菜、豌豆尖、茼蒿、菠菜、青菜等,预计9月下旬可上市销售,将为城区“菜篮子”稳价保供起到积极作用。

    网易   32 阅读   2022-09-19 12:08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建立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及时高效化解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厅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厅行政复议答复和行政应诉内部工作制度,并于2022年9月13日经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   制度重在进一步明确厅内部行政复议答复、行政应诉工作职责、明晰工作边界、规范工作程序。制度共29条,从制度设立目的、制度释义、工作组织、职责划分、工作流程、时限规定、事后工作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制度的出台对于明确行政复议答复和行政应诉程序规则,推进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规范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并对促进依法行政和助力法治建设夯实了制度基础。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20 阅读   2022-09-18 21:10
  • 宁安农场,特色农作物“种”出新高度

      金秋,北大荒集团宁安农场有限公司的特色农作物喜获丰收;科学的管理和强有力的推广特色经济高效作物种植,打造自有品牌,培育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探寻出一条特色作物产业化做强之路。   全面布局   马铃薯“打通”致富路   “通过测产核算,最终确认‘尤金885’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平均亩产量达到5998.13斤,商品率高达93%,按市场平均零售价每斤0.9元计算,与传统种植作物相比,每亩收益可增加1000元。”宁安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技术人员随机选定了三块40平方米地块,对刚刚挖出来的新鲜马铃薯进行装袋称重。   公司将马铃薯种植作为企业增收的强项产业,全面布局企业“金疙瘩”,通过不断加大马铃薯品种创新、筛选、试验,强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全程运用优种薯、优栽培、优耕作、优防控和全程标准化管理的“四优一管”技术,推动马铃薯种植上质量、上标准、上效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预计今年马铃薯产量较往年提高10%。   找准优势“金钥匙”   发展“葱”产业   今年种植的珠葱是宁安农场有限公司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产品。日前,在宁安农场有限公司仓储库前,运输车辆络绎不绝,以平均每斤1.8元的价格销往国内外市场。   今年,这个公司按照“建基地、抓项目、打品牌、拓市场”的方针,采取“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党员经纪人+种植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找准特色经济作物发展“金钥匙”,共种植珠葱1000亩,辐射带动4000亩,圆葱1500亩,紫葱600亩,大葱200亩。目前,公司葱类已迅速占领全国各地市场,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已成功销往山东、辽宁、广东、福建等地,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绿色无污染   香瓜敲开“金大门”   近日,记者随着一辆运瓜车从第2作业队香瓜地块驶出,标志着公司2000亩香瓜全部收获告捷。经统计,香瓜亩产4000余斤,纯效益每亩1340元,增加产值260万元。   今年,宁安农场有限公司全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发展香瓜产业,敲开了“金大门”。全过程绿色无污染是特色经济作物品质优良的重点保证,这让公司的香瓜香飘万里。公司带领种植户增收致富。目前,公司高效特色作物种植比例已经突破30%,打通了公司马铃薯、珠葱、圆葱、香瓜等高效经济作物入超市、进网络、销国外。2022年,公司2.3万亩高效经济作物纯利润达4000余万元,平均亩效益3000元。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企业兴。如今,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致富主导产业在宁安农场有限公司开花结果,一幅产业兴旺、企业振兴、生活富裕的发展蓝图正在眼前铺开。

    黑龙江日报   13 阅读   2022-09-18 21:09
  • 崇信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村增“颜”又提“质”

      “路面重新铺油改造后,道路比以前更宽了,群众出行更方便了,老百姓都很高兴。”崇信县柏树镇东风村村民秦涛望着刚刚改造升级完工的柏油路,高兴得合不拢嘴。秦涛所说的正是崇信县柏树镇信家庄村至陶坡村公路改造提升路段。该项目提高了崇信县路网通行质量,为居民出行创造了更多便利。   崇信县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道路、医疗、卫生等各领域取得长足发展。走进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正在散步的村民梁拉保说:“自从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环境变美丽,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崇信县分批压茬推进全域旅游示范村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再添新“绿”。   崇信县持续巩固提升“美丽庭院”创建成效,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努力打造“一户一品、一村一景、一乡一韵”的“美丽庭院”大格局。据了解,全县79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有“美丽庭院”,“美丽庭院”达286户。崇信县还突出抓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及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等工作。以垃圾治理为例,农村垃圾实施“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目前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延伸到全部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崇信县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软件配套,整合利用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打造了60余个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创立志愿服务项目256个,开展各类活动近千场,直接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喇叭在村民闲暇时间播放红歌,分享疫情防控、移风易俗、党史故事。常态化开展的“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乡村文化舞台、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显著提升。   “整合土地发展牛果产业,在家门口就能有钱挣。”黄寨镇白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亚东说。黄寨镇采用“合作社+集体+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通过村社联合、产业连片、责任连心模式,解决技术、销售难题。目前,黄寨镇的红牛产业以覆盖11个村,并打造了1条窑洞养牛示范带,牛产业已成为该镇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美丽乡村建设追求“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崇信县多点发力,靶向施策,促进乡村“面子”“里子”统筹发展,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甘肃网   19 阅读   2022-09-18 21:08
  • 崆峒区:抢秋收忙秋种,全力护好"粮袋子"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秋天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季节,夏日里挥洒的辛劳与汗水,经过一季的酝酿,早已籽满粒饱。在崆峒区大秦乡腾堡村,成片的玉米满目金黄,长势喜人。   腾堡村村民杨玉刚说:“我种了30亩地,主要种的大豆玉米。往年单纯的种玉米,收入比较单一,今年政策好,种的大豆玉米套种,增加大豆的收入,收完之后秸秆还可以用来喂牛,我们家养了11头牛,多余的秸秆可以卖到养牛场,也是一部分收入,现在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与杨玉刚一道忙碌的还有多农民们,他们种植的大豆玉米也获得了大丰收。   今年,崆峒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仅保障了玉米产量稳定,又提升大豆供给能力。   大秦乡农业办主任王毅说:“今年大秦乡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亩,在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新品种,采用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技术,目前玉米产量可达600公斤,大豆产量可达50公斤左右。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   据了解,今年崆峒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面积是1万亩,截至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已完成10092亩,占总任务的100.92%。小麦播种正当时,2022年崆峒区计划秋播冬小麦23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播种面积7.36万亩,完成播种面积32%。

    中国甘肃网   10 阅读   2022-09-18 21:07
  • 第五届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9月15日上午,由河南日报社、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商务厅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郑州农博会秉承“展示成果、推动交流、培育品牌、促进交易”的宗旨,以“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数字农业”等市场热点、政策热点为方向,规划“优质农产品及餐饮食材展区”“数字农业展区”和“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综合展区”三大展区,全面展示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促进产销对接,推动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王俊忠在致辞中表示,第五届郑州农博会以“品牌引领、数字赋能,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云集最知名的农业企业和品牌,汇聚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河南农业发展的成就和形象,这是加速推进河南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本届郑州农博会上,“辣椒”成为了绝对的主角。无论是辣椒展馆的设立、辣椒论坛的举办,还是辣椒院士的致辞、辣椒联盟的成立,都为郑州农博会增色不少。据了解,河南辣椒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位,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在“中国十大名椒”的评选中,“柘城辣椒”和“内黄辣椒”占据两席。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河南辣椒都已进入了全国第一方阵,“河南辣”即将成为河南农业的新名片。   本届郑州农博会还将举办万名县乡干部现场观摩采购会、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峰会、好大厨鉴好食材评选、河南乡村振兴“出彩新农人”风采展示、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论坛、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首届豫产优品推介会暨全国网红主播直播大会等多项活动。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19 阅读   2022-09-18 21:05
  • 走在智慧农业前列,抢占全球农业创新高地

      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跑着无人车,一部手机远程操控2000多公里外的温室大棚……这些带有科幻色彩的场景,正在北京农业中频频上演。   今年7月,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智慧农业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与会的近百位国内外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一致认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数字经济正在对农业农村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重塑。   定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近年来积极发挥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作用,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战略,以科技创新打造智慧农业高地,用数字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首都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2012年至2021年   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9%上升到75%   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   从70.5%提高到93.0%   到2025年   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77%   设施农业机械化率将达到55%以上   良种覆盖率将提升到98%以上   智慧温室种植奇迹   位于北京海淀的一栋玻璃温室里,一排排3米多高的番茄植株上挂满了密密匝匝的果实,行走其中仿佛置身“番茄森林”。   这是北京首个在基本农田上建设的智慧设施农业试点——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2021年5月启动建设,是2021年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之一,经过半年的紧张建设调试,于2021年底完成首批番茄的定植,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完工、当年运营。   走进温室,空间格外宽敞,东西长500余米,南北宽185米,顶部脊高超8米,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目前京津冀地区单体最大的温室。工人操控着轨道作业车穿梭于一排排番茄间,工人站立的平台可自动升降,一串串饱满、鲜红的小番茄自茂盛的藤蔓垂下,个头均匀,果实密集。   往地面看,这些番茄秧根植于长方条状的椰糠“土壤”中,顺着牵引绳固定向上生长。温室内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管线和传感器,它们精准控制着番茄生长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条件,以及植株生长所需的水肥滴灌。这些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使得番茄一年的生长期长达10个月;产量达到700吨,是同等面积普通大棚番茄产量的3倍以上。   “高效设施农业产出的番茄坐果穗数及总果数远超普通设施农业。目前还是试验种植期,会不断进行软硬件设备的调试,所有生产数据都将为之后的大面积种植打下扎实的基础。”西郊农场旗下北京翠湖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新旭介绍,温室未来的单位面积产量将比传统设施高4倍至5倍。这处占地千亩的园区还将继续建设研发创新基地、配套协作区和两个单体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大棚,集生产与科研于一身。   实际上,海淀区的智慧农业创新工场,是北京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平谷区峪口镇打造的智慧果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遥感等新兴技术,开沟、除草、打药、采收全程机械化,通过电子眼、机械手、智慧脑呵护大桃成长。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桃”,使得北京市民和天南海北的人都能第一时间品尝到平谷鲜桃。“智慧”赋能,不仅有效提升大桃的品牌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还持续改良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不仅有智慧果园、智慧菜园,还有智慧畜禽畜牧、智慧水产……如今,北京通过建成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以点带面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应用。去年,北京启动了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工作。在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今明两年,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用地总规模将达到2500亩。到2025年,全市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面积将达到5000亩。   数字技术与农业的加速融合,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演进,智慧农业正向我们走来。   抢占全球农业创新高地   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北京是否还需要发展农业?又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根据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比于北京4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农业生产总值仅有111.3亿元,占比0.3%。随着城市发展,农业总产值在北京市地方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北京的农业不仅要从经济上看,更要注重其生态价值、科技价值。北京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科研力量,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也理所应当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荣才说。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如此,城市亦如此。农业之重,毋庸置疑。   遍观全球,迎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洪潮,新的农业科技高地争夺战已经来临。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近年来,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正在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变革的创新资源、动力资源,对农业农村发展也产生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智慧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布局推动,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智慧农业作为农业国际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议程。”唐珂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乡村产业必须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差异缩小了11.9%,城乡居民共享数字化的发展成果正在成为一大趋势。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加大了对科技资源的协调配置力度,竭力将高新技术渗透和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以色列把“科技兴农”作为国策,每年农业科研经费达上亿美元;荷兰农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会达到收入的15%至30%。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至关重要,发展科技农业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首都发展,示范全国。农业之于北京,不仅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更是抢占国际创新高地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头军、领头羊。   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全球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进程中,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从2020年起着力推动农业中关村建设,打造引领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平台。前不久,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编制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未来北京将创建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100家左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多学科力量赋能农业   极星农业科技园位于密云潮河畔的穆家峪镇,3万平方米的智慧温室里,樱桃番茄的秧苗正在茁壮生长。随着日光变化,温室顶部的漫反射玻璃一扇一扇地关上,被散射后的阳光均匀地洒在温室的每个角落。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根据环境传感器反馈的信息作出指令,何时调整光照、何时浇水施肥、何时修剪叶片等操作,温室都能自己完成。仅靠十余名工人,每天便能将数以千份的蔬菜源源不断地送往市民的餐桌。   “数字化技术赋予农业无限可能。”极星农业科技园负责人徐丹说,结合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种植者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够及时控制着温室里的一切。2021年,徐丹带领自己的团队参加了一次农业科技大赛,比拼种植樱桃番茄。决赛阶段,6个月的比赛时间里,团队几乎未曾抵达过位于昆明的温室现场,他们通过远程种植和人工智能算法,让这座2200余公里外的温室,在短短3个月的采收期里收获了每平方米12.5公斤小番茄,获得了这场比赛的冠军。   随后,徐丹团队又参加了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智慧温室种植挑战赛,参赛者来自全球二十多个国家,他们要在全自动控制温室中生产蔬菜,考验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应用。徐丹带领的团队作为中国唯一的一支队伍进入决赛,最终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现代化的农业一定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所融汇交织的新型形态,这也就意味着,未来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人才来共同服务于农业生产。”徐丹说,在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领域,不仅要会种菜,还会涉及材料、工程、工业设计、物联网、人工智能算法等多个领域,看似普通的农业设施,其背后是很多学科相交叉融会贯通的结果。   若论起多学科交叉聚集的科研优势,首都北京无人能出其右。高校密布、人才云集的北京,向来就是我国科研的开拓者和领跑者。“资源所在,既是优势所在,更是责任所在。”马荣才说,以农业领域为例,北京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4所农业综合性院校,14所高校开设涉农院系,拥有涉农院士44人、涉农长江学者56人、涉农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人才69人,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双一流学科院士人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数量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   一组数据勾勒出北京十年来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自2012年至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9%上升到75%,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从70.5%提高到93.0%……目前,北京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正在被标准化、规范化的新业态所替代,马荣才介绍,到2025年,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77%,设施农业机械化率将达到5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技术、装备、品种自主创新率明显提升,良种覆盖率将提升到98%以上。   丰富的科研资源、顶尖的科研人才,再叠加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的政策优势,让北京成为智慧农业最活跃的创新沃土。   城乡数字鸿沟逐渐消弭   智慧农业的未来,不仅仅局限在农田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不仅带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示范应用,也带动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直播带货等农业电商新业态蓬勃发展。   在密云区河南寨镇,一场开在蔬菜大棚里的直播吸引了3万多人在线观看,清晰流畅的画面将瓜果的鲜嫩水灵如实呈现,订单数字不断增长。   2012年,孔博回到家乡密云创办“密农人家”生鲜电商,从蔬菜水果,到核桃板栗,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卖的品种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密农人家团队共70余人,其中有20余名是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十年来累计销售本地农产品超过1.3亿元,带动460名农户、120余家合作社实现增收,连续多年淘宝网蔬菜类目销售额第一名,也是淘宝网唯一双金冠蔬菜店铺。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数字乡村的建设。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不同,在城市与乡村间,横亘着一道数字鸿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宽带、网络无处不在。平谷、密云、门头沟等13个区开展“智慧乡村”建设,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宽带网络基本全覆盖,涉农区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83.9%,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精细化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北京农业科技大讲堂”“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重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创业人才等主体提供培训服务,以专家网上授课、远程坐诊答疑、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民快速融入信息化时代。   现在有什么新的涉农政策?防疫的新要求是什么……在通州区张家湾镇皇木厂村的“智慧乡村”生活圈平台上,大事小情一键可知,村民可随时获取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便民信息;在昌平区南口镇,28个村数字乡村建设全覆盖,破解了镇、村两级在山区防火、防汛、人居环境、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方面的诸多难题,乡村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平谷区刘家店镇“云上政务”,使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办理社保、就业、生育服务等服务事项,满足了基层群众多元化需求。如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乡村面貌,也改变着农民的生活。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鲜明特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十四五”末,5G网络将覆盖到北京的深山区,实现村村通5G,让城乡居民共享数字技术发展成果。   专家观点   农业数字革命已进入新时代   赵春江   信息技术和农业的结合,目前国际上称之为第三次农业历史革命,也叫农业数字革命。随着数字技术进入社会,属于农业的数字革命进入了新的时代。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截至2021年,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仍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资源利用率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氮肥有效利用率在40%左右,和发达国家的60%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导致生产效率偏低。另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机械化率不高的问题,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   当前我国的数字化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宽带网络的提速,北斗导航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了数字农业的进步和发展。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当是通过计算技术提高生产者对农业整个生命系统的把控能力。第二,通过机械化技术,而且是高端的智能化机械化技术来实现人力的替代。第三,要实现技术的自主化。   北京的农业产值规模很小,但有着重要的特殊作用。北京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创新是重要组成。牢牢把握数字农业的关键时期,北京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重点在科技上发力,率先进行新技术的展示和示范。

    北京日报   16 阅读   2022-09-18 21:04
  • 顺义区“农业废弃物全量化集中处理模式”初步形成

      顺义区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利用新途径,近日,作为试点村的高丽营一村实现了秸秆、园林废弃物等在“粉碎还田”之外的深度绿色循环利用,做到了农林废弃物“就地还田不出村”,标志着顺义区“农业废弃物全量化集中处理模式”已初步形成。   顺义区于2016年率先在全市构建了“镇村设立尾菜回收点+生产主体初拣堆放+专业服务公司收集处理”的运行体系,打造了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尾菜回收利用“顺义模式”。近几年,地膜回收、秸秆粉碎、尾菜收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也推进了顺义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但现有模式仍存在以下需要提升之处:首先,在麦收等农业废弃物集中产生的季节,收集处理压力较大,不利于农业废弃物的及时消纳;其次,虽然大田(小麦、玉米)秸秆和蔬菜秸秆等利用工作已经全区覆盖,但大田秸秆90%以上仍属于直接还田,对于秸秆深加工利用水平还有待提升;第三,农作物秸秆、树枝树叶等园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粪污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全量化区域协同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   依据《北京市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建设方向,顺义区积极探索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和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工作,区农业农村局于2022年初开展区域内全量化集中处理农业废弃物试点村建设,首个项目试点村建设选在首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高丽营镇一村。   高丽营一村位于高丽营镇西北与昌平区交界处,村域总面积3347亩,耕地1734亩,种植小麦和大豆180亩、设施大棚131个、樱桃园26亩,生态林、平原造林 790.7 亩,每年产生秸秆、尾菜、树枝等废弃物在800吨以上。项目围绕村域乃至全镇处理农林废弃物需求引进技术方案,对村内现有农业废弃物集中堆放场所进行升级改造。   在高丽营镇一村有机物全量化处理现场,记者看到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秸秆、树枝、动物粪便等被放进全量化处理机器的槽筒料口进行破碎处理,形成细料后,再与生物菌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输送进发酵处理机。其中的好氧微生物减少了恶臭气体的产生并增加了物料的养分含量。物料在设备内经 5-7 天发酵后达到无害化,既可作为土壤改良剂直接使用,也可用以进一步生产苗床土和生物有机肥。   “农作物秸秆、绿化带树枝一直是村里环境整治的难题,虽然一车一车的秸秆、枯枝落叶等被拉出村处置,可一段时间之后,镇村道路附近仍会产生相同的问题。”现场工作人员梁宝田告诉记者,“现在全量化处理机器的日处理量可达20吨,路边再也看不见成堆的农林废弃物了。”   “生产出的有机肥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丽营镇一村党支部书记庞强介绍,“这一模式解决了传统的堆肥技术操作环境差、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也让农林废弃物处理不出村,满足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要求,同时还能辐射一村周边区域,探索实现整个高丽营镇域内的农林废弃物全量化利用。”   区农服中心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陈建民介绍,高丽营一村的模式在处理范围上涵盖了农、林废弃物,在方式上实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就近”,有效解决了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和农林废弃物多而杂的实际困难。   当前,顺义区耕地质量等级已达到3.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0.7个等级。据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项目负责人杨菊介绍,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指导高丽营一村优化现有模式,完善顺义区农业废弃物还田、加工利用、回收处置等配套政策,让“农业废弃物全量化集中处理模式”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稳定运行机制,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提升全区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5 阅读   2022-09-18 21:02
  • 江津“村企帮扶”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近日,在江津区永兴镇黄庄村江小白农庄,颗粒饱满的高粱红遍田间地头,几台收割机在高粱地里来回穿梭,一片片高粱就被收割下来,省时又省力。   江小白农庄核心片区面积1万亩,带动辐射区规划面积5万亩,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种植户致富增收。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合作社获得保底收益,然后在江小白农庄内务工,实现稳定增收。村集体则与江小白制定高粱基地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只要每年高粱产量和管理达到江小白要求标准,每年就可获得5万元的资金分红。   不仅如此,通过高粱-油菜轮作,江小白还打造了“江小白·金色黄庄”农业嘉年华项目,形成了农场酒庄共生的新型酿造生态,实现了春赏花、夏种粮、秋收割、冬酿酒的乡村生态旅游业态,每年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   “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带动乡村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是工商联牵头实施‘万企兴万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江津区工商联(总商会)负责人介绍,依托打造“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基地契机,工商联及时将江小白农庄作为首批重点项目进行推荐和帮扶,并会同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上门进行政策指导、项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解决资金筹集、土地承包等困难,同时,采取“企业主导、政府支持、村集体参与、农民受益”的模式,共推共建江小白农庄项目落地。   据悉,自2021年“万企兴万村”活动实施以来,江津区工商联(总商会)充分发挥联系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挖掘和利用资源、资金优势,引导各商会、会员企业和村镇建立相互支持、相互借力、融合发展的合作机制。目前,全区30余家会员单位与村镇展开密切合作,累计帮扶投资达4亿元,流转土地超10万余亩,实现30个镇街上千名群众稳定增收。   江津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加强服务、搭好平台、完善机制、创造性地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农庄项目建设,并提供便利化政策支持,让企业得到实惠,项目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人民网-重庆频道   16 阅读   2022-09-18 21:00
  • 重庆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启动

      9月15日,由市农业农村委主办、西南大学承办的重庆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暨2022级学员开学典礼在西南大学举行。该项目计划5年培育2000人,为重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头雁”项目是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不久前,“头雁”项目被纳入重庆《“十四五”人才发展建设规划》重点实施。   据介绍,“头雁”项目是把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选出来,送到优质高校进行中长期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使“头雁”既能做大做强自身现有产业,又能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当地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区域农民增收致富。   “头雁”项目培育的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和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乡村休闲旅游业主,以及区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骨干等。   “头雁”项目培训采取“4个一”培育模式(即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将按照新观念、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新模式的要求,围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调研实践”四大模块开设课程。   “我们还将根据每个学员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西南大学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学员们将实地考察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省级及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进行深度体验学习,获取产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经验;在孵化阶段,学校将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一线部门,遴选近百名“责任导师”“产业导师”“技术导师”,组建“头雁项目导师库”,为学员们提供精准的帮扶指导。   据悉,“头雁”项目将实施5年,计划每年培育400人,总计培育2000人。

    重庆日报   14 阅读   2022-09-18 20:59
  • 相约秋分!2022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揭幕

      日前,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年天津中国农民丰收节”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志林介绍丰收节庆祝活动相关情况。   2022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于9月23日在津南区会馆村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举行,由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委联合主办,津南区委、区政府承办,天津市农学会协办。活动将通过“一式、两展、一街、一画”内容设置,展现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一式”即开幕式;“两展”即天津市津农精品展和天津市农耕文化展;“一街”即津南区特色美食街;“一画”即70余亩以乡村振兴和喜迎盛会为主题的稻田画。   丰收节期间,全市将安排130场庆祝活动。蓟州区的庆丰宴、宝坻区的新米节、宁河区的“品稻香文化、尝稻蟹美食”丰收节、滨海新区的冬枣文化节,以及市妇联的“津门巧厨嫂”厨艺比赛,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美丽乡村欢乐行”文艺巡演,市教委的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团市委的“丰收节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市体育局的百镇千村健康跑和农民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丰收节活动将覆盖115个镇、1854个村,直接参与人数预计将达3万余人。   此外,丰收节期间,市农业农村委还将联合市商务局、京东集团等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天津活动季、线上丰收购物节等活动,大力推广销售本市特色农产品。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我们把庆丰收同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相结合,同展现乡村振兴、三美四乡场景相结合,同天津市打造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结合,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设计推动庆祝活动有序开展。”王志林表示,四年来,本市丰收节庆祝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农民参与度越来越广,基层覆盖面越来越大,节庆文化韵味越来越浓。农民丰收节已经在本市成风化俗,成为展示“三农”发展成果、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窗口。

    津云   13 阅读   2022-09-18 20:57
  • 天津市178万亩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73万吨 再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上半年,本市178万亩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73万吨,平均亩产410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88元,同比增长3.4%,全市农业农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据介绍,市农业农村委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定位,坚持在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定“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给上下工夫,在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上做文章,实现“三农”重点工作稳中有进。上半年,“菜篮子”农产品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蔬菜总产量108.2万吨,同比增长9.0%;生猪出栏97.9万头,同比持平;禽蛋产量9.4万吨,同比持平;羊出栏20.5万只,同比增长9.9%;牛出栏8.4万头,同比增长6.8%;牛奶产量25.9万吨,同比增长2.2%;水产品产量5.3万吨,同比增长3.9%。实现一产增加值78.4亿元,同比增长4.0%;一产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18.2%。

    今晚报   11 阅读   2022-09-18 20:55
  • 青海西宁:金黄麦田里唱响“丰收”歌

      正值9月秋收季,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拉开了丰收的序幕,站在稻田旁,金黄色的麦浪包裹着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农作物收割也赶上了“大排面”。   走进青海禾丰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菜籽油香飘四溢,新鲜蔬菜品类繁多……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丰盈的粮食生产画卷。作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疫情大考中也承受着巨大压力。留抵退税扩围政策一出,西宁市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就为企业送去了好消息。363万元留抵退税款对于企业来说,是实打实的资金“活水”。自今年7月1日起,粮油生产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政策适用范围。西宁市境内粮油生产企业也开始享受到扩围政策带来的退税红利。   “现在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期,也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时候,税务局的‘专家团队’梳理出企业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还上门讲解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363万元留抵退税款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我们的资金流。”该企业法人贺廷仁说。   从西宁市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往南走,所到之处现代农业园区星罗棋布。青海大宋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湟中区多巴镇,主要经营农作物生产、粮食收购、农副产品销售等业务,其“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了周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发展。“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冲击,需要大量购买原材料,资金占用量大,回款困难。”企业财务总监郑媛媛说道。了解到这一情况,税务干部及时上门辅导,为公司提供“一对一”服务,详细讲解留抵退税政策,帮助企业办理退税。“提交了退税申请,1657.3万元留抵退税资金就快速到账了,这笔钱能够帮助我们采购原材料,也能保证企业在疫情期间向员工足额发放工资,为我们发展增添了很大信心。”郑媛媛说。   为确保“早退、快退、退稳、退准”,国家税务总局西宁市税务局在落实落细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上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第一时间开展数据分析,对符合退税条件的企业采取“大额先预审,小额集中审”的方式,主动提醒、精简资料、集中推送,进行“点对点”宣传,送上“滴灌式”服务,实现“直达式”办理,不断提高退税效率。   下一步,西宁市税务部门将全方位、全流程落实好留抵退税扩围政策,持续加大政策宣传辅导力度,在减资料、优流程、提速度上发力,让资金“活水”又快又准又稳注入市场主体,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税动力”。

    青海新闻网   12 阅读   2022-09-18 20:54
  • 开远市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雁阵”

      近年来,开远市聚焦乡村振兴,选优配强“领头雁”、回引汇聚“返乡雁”、储备培育“候鸟雁”、壮大带动“乡土雁”,鼓励引导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资源短缺问题。   开远市率先在全州完成78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5.37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比例提高12.2%,结构不断优化,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深化实施农村“领头雁”培育工程,创新“并岗提薪”模式,整合鼓励村干部兼任“几大员”,组织“好支书、好班子、好队伍”争创活动,全面提高岗位胜任力。   围绕新型工业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针对“三大园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人才短板,开远市统筹摸排人才岗位需求,持续推进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积极引进产业人才。制定实施“青禾计划”,建立市级各单位和乡镇(街道)人才合理流动锻炼“双向培养”机制,将全市7个青年人才党支部作为“育苗”基地,实施“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青年党员培养为村干部”双培养工程,引领年轻人到乡村强历练、展作为。   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鼓励推动专家人才向农村流动,打造7个“专家联村”示范点,推动专家人才带农扶农、助农富农。深化人才交流、对口培养工作,通过实用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等形式,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云南日报   16 阅读   2022-09-18 20:52
  • 石屏县: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好“安全带”

      紧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石屏县纪委监委以开展“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为契机,将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项目规划设计是否立足村情实际、是否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是否经过严格把关等8方面的问题,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好“安全带”。   一个月前,在龙武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方不当操作致使农民尚其顺家的部分农田受到破坏,无法耕种。尚其顺多次让施工方帮助恢复,但寻求未果。正当他苦恼时,石屏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主动上门,帮助他及时解决了问题。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该县发挥“室组地”联动作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入日常监督清单,通过台账化管理、项目化落实、节点化推动、透明化监管工作机制,压实压紧重点部门履职责任。同时,围绕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政策落实、制度执行、履职情况、工作作风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推动项目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云南日报   18 阅读   2022-09-18 20:51
  • 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到手”

      木叶渐黄,天气微凉,秋粮也临近成熟。   在旌德县,10多万亩水稻已金黄一片,收获在即。这里的稻田分布在山坡上,典型的梯田风貌,层层叠叠,如同一幅幅精美的油画。在北方,亳州市谯城区种粮大户焦魁的高产示范田里,玉米棒子日渐饱满,长势喜人。   秋粮约占安徽省粮食总产量六成,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遭遇持续高温晴热少雨天气后,秋粮能否夺取丰收,备受关注。   “秋粮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具备稳产高产的苗情基础。”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据农情调度,目前全省3513.3万亩水稻总体处于灌浆期,总体长势与去年相当,预计产量基本能达到上年水平;1849.2万亩玉米已进入灌浆高峰期,当前玉米平均百粒重14.15克、比去年增加1.66克;910.6万亩大豆总体处于鼓粒期,一、二类苗比例达89%,较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   战胜持续高温和干旱,这样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正强化田间管理,做好收获准备,把秋粮‘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卢仕仁强调。   农业专家表示,当前正值秋粮作物灾后恢复和产量形成关键期,后期可能还会遭遇伏秋连旱、寒露风等多个关口,抓好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门已强化抗灾生产工作部署,细化防灾减灾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切实做好灾害应对。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把中央财政4.35亿元农业救灾资金第一时间落实到田,以“一喷多促”为重点,促壮苗稳长、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高。统筹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将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确保颗粒归仓,需要提前谋划秋收。   再过一段时间,全省秋粮就将陆续大面积收获。安徽省已强化机具调度,部署制定相关方案和预案,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一定数量的应急服务队。及时开展机手培训和机械检修,提前做好240万台套各类机具保养与调试工作。秋收期间,全省15万台套联合收割机要全部有序投入,确保6439万亩秋粮抢收顺利,力争玉米、水稻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6%、98%。   树牢减损就是增产理念,秋收中,安徽省将在机收减损上挖潜力、做文章,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合适机具和适宜割期,因田因时调整参数,最大限度降低收获损失,确保实现颗粒归仓。   为保障秋粮品质,安徽省大力鼓励即收即储。发挥全省1.7万台烘干机械作用,推广先进适用的烘储技术,改善烘干、储存条件,收获后及时烘干储存,减少粮食收获后的霉变损失。积极推广玉米适时晚收后熟技术,增加秋粮产量。

    安徽日报   15 阅读   2022-09-18 20:49
  • “厕所革命”,让乡村更美丽

       “厕所用着还满意吗?”   “满意满意,水电都通,方便又卫生。”日前,面对镇里的人居环境调查,全椒县马厂镇卧龙村高杆叶组村民叶玉华笑着说。   一年前,当镇纪委书记王宁和同事第一次在他家做问卷调查时,叶玉华可是满肚子的“委屈”。   去年马厂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行“清洁365积分超市”工作,细化积分内容,量化考核指标,探索建立每周一评比、每月一公示、每年一表彰机制。同步推进的还有卫生改厕工程。   高杆叶组现有村民64户,村民们多有圈养生猪的习惯。40多个猪圈,40多个旱厕,拆起来、改起来都是大工程。很快,道路两旁的猪圈被拆除,乱柴堆也被清理,但道路硬化等基建工程和卫生改厕却迟迟没有动工。时值盛夏,拆完猪圈后场地散发的味道常常飘到叶玉华家。   镇纪委的同志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很快形成了情况报告,督促问题整改。在镇纪委的大力监督下,村镇办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工程迅速开工,基建、绿化、改厕工作都步入正轨。   短短1个多月时间,高杆叶组换了新模样,组里有了自己的村民文化广场,村口新建了标识牌,铺设了污水、明水管道,新修了25个卫生厕所......   这只是近年来全椒县加强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省级中心村39个,打造环境示范点89个,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先进县。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安徽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生活家园。目前,全省已建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10708个,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从今年6月份开始,安徽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村庄清洁行动等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基础上,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拓展,重点围绕整治农户庭院、改善个人卫生开展。   “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努力实现美丽乡村“441”建设目标,建设400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400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提升1000个左右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水平,服务功能向周边村庄延伸,让更广大的农民群众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安徽日报   13 阅读   2022-09-18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