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安康:平利金秋时节,稻香鱼肥好“丰”景

     9月7日,安康市平利县以“水稻收割比赛”和“徒手抓鱼”为主题的庆丰收活动在三阳镇泗王庙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圆满举办。活动现场呈现一派热闹的景象,前来参加丰收庆典活动的村民们站满了田间地头,欣赏秋收风景,体验秋收劳作,个个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泗王庙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负责人程远明介绍,今年以来,在三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业农村局的规范指导下,该公司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带动该村50余户农民在当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共实施稻田养鱼200亩,累计投放鱼苗3000尾,预计每亩稻谷产量800斤,每亩收获成鱼110多斤,综合亩产值5000元左右,每亩可增收2000元。   与传统的水稻种植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利用山涧引入稻田的水养鱼,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还可以排泄肥粪,促进有机稻和生态鱼的生长,丰收时,不仅水稻品质高,还能获得生态鱼产品,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双收、渔粮共赢”,建立了稻渔共生全产业链式发展模式,为全县和同类区域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经验。   近年来,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2022年在老县镇蒋家坪村、大贵镇嘉峪寺村、广佛镇松河村和三阳镇泗王庙村实施了四个百亩以上连片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共计500余亩,全县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60亩。通过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打造绿色无公害稻米品牌,增加了全县水产品产量,缓解了山区群众吃鱼难的问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为促进全县产业结构升级、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和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平利县农业农村局   15 阅读   2022-09-20 12:27
  • 安徽全力以赴确保秋粮稳产丰收

    再过一段时间,安徽省秋粮就将陆续大面积收获。秋粮约占安徽省粮食总产量六成,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9月15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全省秋粮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具备稳产高产的苗情基础。   秋粮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3513.3万亩水稻总体处于灌浆期,总体长势与去年相当,预计产量基本能达到上年水平;1849.2万亩玉米已进入灌浆高峰期,当前玉米平均百粒重14.15克、比去年增加1.66克;910.6万亩大豆总体处于鼓粒期,一、二类苗比例达89%,较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   战胜持续高温和干旱,如此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当前,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正强化田间管理,做好收获准备。当前正值秋粮作物灾后恢复和产量形成关键期,抓好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门已强化抗灾生产工作部署,细化防灾减灾预案,切实做好灾害应对。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把中央财政4.35亿元农业救灾资金第一时间落实到田。统筹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将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确保颗粒归仓,秋收工作必须提前谋划。安徽省已强化机具调度,组建一定数量的应急服务队。及时开展机手培训和机械检修,提前做好240万台套各类机具保养与调试工作。秋收期间,全省15万台套联合收割机要全部有序投入,确保6439万亩秋粮抢收顺利,力争玉米、水稻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6%、98%。   为保障秋粮品质,安徽省大力鼓励即收即储。发挥全省1.7万台烘干机械作用,推广先进适用的烘储技术,改善烘干、储存条件,收获后及时烘干储存,减少粮食收获后的霉变损失。   秋种安排小麦4275万亩   秋收工作紧抓不懈的同时,秋种工作也在积极准备之中。今年安徽省秋种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小麦、油菜播种面积不低于上年,共安排小麦4275万亩、油菜690万亩。   在保证面积的前提下,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安排品种区域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扩大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和双低油菜的比例,提升优质化水平。通过进行精耕细作,深入挖掘农业生产潜能。加大智慧农机应用,推广精准整地作业。   今年秋种,安徽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坚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优化基肥和追肥施用比例,提高配方肥覆盖率。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秋种期间,全省组织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和1.3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包村联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动全省2万多个300亩以上种粮大户,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提高秋种生产组织化程度。

    大合肥晚报   10 阅读   2022-09-20 12:26
  • 盐都持续开展“治违禁 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

    今年三季度以来,高温天气异常,农作物病虫害发病率较高,正是生产上用药高峰期。盐都区农业农村局针对问题隐患,开展源头治理、严格过程监管、抓好产品监测,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推进“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整治,着力守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开展专项培训。一是组织开展胶体金检测技术培训,强化农药残留快检的针对性,6月29日,盐都区农业农村局质监科组织对盐都区13个镇(区、街道)监管站的检测人员以及生产企业的自检人员共48人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监管。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农药经营人员培训工作,7月份对盐都区200多名监管人员和40名农药经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监管员职责,通过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使用禁限用农药、农药残留超标等典型案例的详细剖析,提高监管人员和经营户的法律意识。同时,深入种养殖基地,现场发放《禁限用药名录》《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海报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   二、开展源头治理。从8月初开始 ,盐都区农业行政执法局在盐都区开展限制使用农药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4家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门店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排查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销售限制农药的行为。对一般农药经营户,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定点限制使用农药的行为。自行动开展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检查经营门店和种植基地32家次,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7份,立案3起。   三、建立示范基地。针对11个重点品种,结合盐都实际,目前在台创园三湾村建立了100亩韭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在郭猛镇孙英村、学富镇施湾村、大冈镇佳富村以及龙冈镇冈北管理区分别建立了葡萄、冬枣、桃、梨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共705亩;在台创园绿之岛蛋鸡场、康农牧猪场建立两处兽用抗菌药减量使用试点基地,示范绿色防控农(兽)药减量使用技术;在尚庄邵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四海龙虾专业合作社、楼王水产垦殖有限公司等10家水产养殖基地开展健康示范养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效果。   四、严格过程监管。三季度以来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协管员共开展督查巡查1094家次,通过督查巡查适时指导生产主体科学用药,宣传张贴最新禁限用农药名录,发放兽(渔)药使用明白纸,随机检查生产记录以及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的开具与使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和完善。   五、抓好产品监测。依据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区级定量监测。7月以来共定量监测产品254批次,其中例行监测230批次(韭菜、豇豆和鸡蛋专项抽检63批次),监督抽检24批次。乡镇定性监测18065批次,其中胶体金检测1060批次。在监测过程中,重点监测“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治理品种、“二品”认证基地、以及辖区内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盐都区农业农村局   13 阅读   2022-09-20 12:26
  • 丰台区开启北京稻秋收第一镰

     近日,丰台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了早插示范现场测产验收会,开启了北京优质稻2022年丰收第一镰。   据了解,为大力推动北京优质稻产业发展,2022年4月本区引进了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国标一级米品种“天隆优619”在王佐镇开展了早播早插示范。经过大约140天的生长周期,早播早插示范种植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测产会邀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张启星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褚庆全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任玉龙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荆彦辉博士和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郑爱军推广研究员组成测产专家组,专家组对王佐镇于2022年5月15日插秧的15亩早播早插天隆优619示范田进行现场考察并实割测产,按标准含水率折合亩产 611.82 kg。现场测产会后,专家组一行考察了丰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位于北京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的天隆优619麦茬旱直播稻试验田,详细了解了试验田直播种植方式和节水情况,对麦茬直播节水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专家组进行了座谈交流,专家组一致认为天隆优 619 适合在北京早播早插栽培,既可以实现水稻在北京的节水栽培,又可以实现中秋、国庆两节上市,是适合北京市大力推广种植的首选优质米品种。天隆优619在北京的成功示范种植是京西稻选种、栽培史上重大突破,也对推动优质优价实现农民增收和保障北京市民品尝优质京西稻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丰台区将以天隆优619为载体,通过“种源可控、高效种植、科学收储、品牌打造”三品一标全产业链联动,全力打造“花香御稻”品牌,通过稻谷优质优价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不仅为北京“优质米袋子”提供保障,同时为京津冀农业领域“三品一标”联动发展提供创新模式借鉴。

    丰台时报   11 阅读   2022-09-20 12:25
  • 江苏召开全省兽医工作推进会

     9月13日至14日,江苏省兽医工作推进会在盐城射阳召开,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袁日进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目标任务,通过强化基础免疫、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治,保持了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控制;通过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实现了畜产品质量稳定向好;通过修订完善兽医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疫,大力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满足群众兽医高质量服务需求,组织开展兽医行业行风专项整治着力打造作风过硬、业务交通、业务一流的兽医工作队伍,为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做好兽医工作的重要性,从发挥好“压舱石”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健康中的大局出发,准确把握新时代兽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主动把动物防疫等兽医工作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思考,找准自身定位,确保圆满完成新时代赋予兽医工作的使命和任务。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兽医工作的主动权和规律性,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三农”工作定位,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发生兽医行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三条底线”,切实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智慧畜牧建设,着力稳定基层兽医体系队伍,持续开展兽医行业行风治理,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的辛苦指数换取畜产品稳产保供的稳定指数,为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会上,盐城市、泰州市、张家港市、如东县、涟水县、邗江区、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做了交流发言,为我省获得第三批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达标养殖场的单位进行了授牌,参观了射阳县动物防疫、兽医社会化服务、畜禽养殖抗菌药减量、畜牧兽医行业行风整治有关现场。

    扬州市江都区农业农村局   24 阅读   2022-09-20 12:24
  • 数字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羽翼”

    “4号棚温度不够,开启草帘,多进些阳光!”14日中午,九台区卡伦镇乡情采摘园负责人周萍通过手机查看园区实时农情信息,及时做好调整,园区工作人员仅按了一个按钮,大棚上的草帘就齐刷刷地打开,灿烂的阳光顿时洒满整个大棚。“这个棚里种植的是油桃,对温度要求比较苛刻,多亏园区通了农业物联网专线,棚里的传感器、环控系统等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周萍说道。   就在几年前,园区里手机通话都没有信号,更别提农业物联网了。据了解,由于个别乡村位置较偏,光纤宽带建设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田间地头,温室大棚要实现专线入户阻力重重。“农村单独拉一条光纤宽带成本要根据距离计算,费用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对于农民来说,费用相当高。没有线路还得铺设线路,费工费时;就算有线路,一天也装不上一户,来回开车还得数个小时,收益比较低。”周萍曾经咨询了几家光纤宽带运营商,得到的答复都是有困难。   2020年,长春市农业信息中心在九台区、双阳区规划建设了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光纤宽带开始进入田间地头。如今,全市已设有43处农田四情监测站,其中,水稻20处、玉米23处。   此外,还有5处农业园区100栋温室智能监测点,20处畜牧养殖场60栋棚舍监测点。网络铺就的“信息高速路”,给乡村带来了实惠。一方面,对农作物生长过程重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实现远程诊断、精准管理;另一方面,园区可以利用流畅的网络进行直播带货、产品追溯等。   美丽乡村建设,持续享受着互联网释放的数字红利。将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延伸至县、乡、村,拓展系统在安防、社会治理、智慧交通、民生服务、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正在建设中的“农安长安”工程计划投资1.69亿元,新建大数据中心和县、乡、村三级指挥中心,接入摄像头10000个以上,打造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走进“农安长安”工程统一管理平台,大屏幕上不断更新着数据信息。“这个平台共有40个分系统、300个功能。”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具有应急预案、应急值守、信息直报、通知通告、视频会议、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统计分析、深度研判等功能,可以为城市管理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和数据。   搭建起了平台,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农安长安”工程研发了手机App指挥版、政务版、民生版,通过手机App可以完成移动执法、移动办公、移动会议和惠民应用。在农安县的22个乡镇,活跃着3000余名综治协管员,他们每个人的手机上都装有“农安长安”App,让现代化、信息化的治安防控遍及各乡镇、村屯。   王力是双阳区鹿乡镇刘家村的青年,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打开手机,点击田间课堂,学习农业知识。“现代农业和我们父辈那时的传统农业不一样了,所以我要多学习。”在双阳区,像王力这样的受益乡村青年有两万余人。据了解,近年来,“长春市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完成农职教育课件发布系统和农业云文档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制作发布智慧农业、农科讲堂、科普知识、党史学习教育等各类视频课件367部,编辑整理了实用技术文档、植物保护图谱文档,收集整理各类病虫害、作物缺素典型高清图片1000张。   长春市融媒体矩阵宣传模式应用推广效果突出,农民只要在手机端打开“长农信息”的“三微一站”,即可获取相关农业知识解答及最新的农业信息播报。   数字化为长春市传统农业插上了数字之翼、发展之翼、智能之翼,成为推动“三农”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长春日报   15 阅读   2022-09-20 12:24
  • “小清单” 激发延庆基层自治新活力

     2021年,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有关工作的通知》。随着清单制的广泛运用,延庆区在激发基层自治新活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自从我们村有了政务服务站,好些事儿在村里就能解决,我们办事不用再去城里了,办事流程也非常清楚,不出村就能把这些事情办好,特别方便。”刘斌堡乡刘斌堡村村民庞月娥说。   办完手头上的事儿,刘斌堡村村民庞月娥喜笑颜开。方便快捷的办事方式,让她为村里的政务服务站由衷点赞。   在区政务服务局的指导下,刘斌堡乡制定了政务服务事项88项,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村级32项办事指南,全面捋顺了办事流程,对事项、程序、执行、监督、保障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清单事项流程图,明确事项名称、责任部门、法律依据等,“项目化”开单明任务,“下单式”建单提效率,“跟踪式”完单,有效跑出了政务服务“加速度”。   目前,延庆区像刘斌堡村这样的村(社区)政务服务站共有415个,其中236个已完成规范化建设,剩下的预计9月底完成,将达到村级政务服务站全覆盖,并建立健全配套措施,推动乡镇级政务服务中心、村级政务服务站硬件和软件提升。   同样,在此项工作中沈家营镇临河村推行了“党群一家积分制”工作法,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内生动力。   在临河村的党群一家积分管理公示栏里,家家户户的积分情况一目了然。积分兑换现场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洗衣液、毛巾、米、面等生活用品。村民可使用自己在乡村治理、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方面积累的积分兑换礼品。   沈家营镇临河村村民谢建新说:“我们这儿积分换礼品,就是只要把自己家的卫生打扫好了,把村里的环境维护好了,孝敬老人,都能获得积分、换取礼品,现在大伙儿参加活动都可积极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邻里之间也更和谐了。”   不仅是村内环境日常维护,临河村还将村级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创新建立“5+X”模式的积分管理细则,将各项村级事务串成线、连成面,重点对接诉即办、环境卫生、乡村建设、孝老爱亲、遵纪守法5项必评事项制定59个评分细项。在必评事项外,结合每月重点工作情况,安排“X”项其他评比事项。通过做好事、挣积分、换礼品,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治理共建美丽临河,推动村级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里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不断增强村民自治的参与率和获得感。   下一步,延庆区将继续发挥党的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作用,通过各部门、各乡镇共同努力,鼓励乡镇创造出更多有影响的经验做法,努力形成具有延庆特色的乡村治理的有效方法,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任务扎实落地。

    北京日报   31 阅读   2022-09-20 12:23
  • 山西低于市场价投放1300吨冻猪肉

     9月15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为稳定肉价,山西投放省、市两级猪肉储备1300吨。这是今年山西首次投放冻猪肉储备。   为切实保障国庆节日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山西启动全省冻猪肉储备投放工作。此次投放具体时间为,9月8日至10月8日共30天。目前,全省11个市及省级冻猪肉承储企业已全部启动投放工作,并在商场超市、猪肉销售连锁店张贴“猪肉储备投放点”标识,张贴通告,引导民众有序购买,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猪肉投放全省同步进行,例如,临汾市投放品类为市级储备猪肉,共32吨,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质量和防疫检测。目前,临汾市区设多家投放点,投放猪肉价格每斤低于市场价0.5元至1元。   各市和省级冻猪肉储备承储企业可根据当地猪肉市场实际情况分期分段投放。投放规模各市和省级冻猪肉承储企业投放总规模为各自常规冻猪肉储备在库规模的25%左右。冻猪肉储备投放工作完成后,各市和省级冻猪肉储备承储企业将在一个月之内完成补库补储工作,为下一轮投放做好准备。   在对猪肉价格的影响上,分析人士表示,投放政府猪肉储备起到政策和情绪引导作用,有利于市场恢复理性,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保持正常投苗和出栏节奏。   国庆、春节等消费旺季逐步到来,消费需求提升预计将持续利好猪价。预计9月至12月,生猪消费将出现供需两旺局面,猪价仍将小幅攀升。中长期来看,生猪价格决定性因素仍是供求关系,受2021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累计效应影响,2022年下半年生猪供给量相对有限,猪价仍将维持在相对高位。

    山西新闻网   22 阅读   2022-09-20 12:22
  • 园艺特产业让长春农民由田头耕出“甜头”

    金秋九月,正当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还在生长时,长春市广阔的田野里有一大批园艺特产迎来丰收,成为秋日里一道别样风景。   从过去的春种秋收,到现在一年四季收获不断,长春市先后培育出一批特色种植区。随着“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持续推进,各地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不断延长的产业化链条,绘就一幅强村富民的“钱”坤图。   今年,长春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进一步做大“蔬菜、花卉苗木、瓜果、食用菌、特色经济作物”五大园艺特产主导产业,做强“六带一区”,即长双、长九、长九榆、长德榆、长农、长怀特色农业产业带和长春环城特色农业示范区,做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园艺特色乡镇,推进特色农业向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质量无害化、产品品牌化、管理组织化方向发展。   德惠市布海镇的香瓜、农安县哈拉海镇的“三辣”、 榆树市八号镇的棚膜蔬菜、九台区上河湾镇的林果、双阳区奢岭街道的采摘……无论是引导特色产业集群,还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无不昭示着园艺特产业已成为长春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2015年产值187亿元,到2018年产值230亿元,再到2021年产值297亿元,长春市园艺特产业产值稳中有进,划出一条精彩的上扬曲线。   蔬菜产业持续增长,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保持稳定。2021年,长春市园艺特产业播种面积15.6万公顷,产量达到731万吨,已成为全市农业生产的又一突出亮点。   时下,在位于农安县小城子乡胡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萝卜基地里,秋日的暖阳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我们在这儿种了30多公顷白萝卜,每公顷产量达到6万公斤!”合作社负责人胡忠德笑着说,别看萝卜种得多,但他们不愁销路,头茬走市场,二茬进冷库,精准把握农时,巧打时间差,每公顷萝卜的收益超过10万元。   和胡忠德一样,长春市许多农民通过发展园艺特产业搭上了“致富快车”。近年来,长春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把园艺特产业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园艺特产业已成为不少农民增收致富的实践方向。   蔬菜产业占主导   作为农业大市,长春市拥有4个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蔬菜产业一直在园艺特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相继形成了榆树设施蔬菜、德惠布海瓜菜、农安哈拉海“三辣”、公主岭怀德香葱、双阳绿色有机蔬菜、九台卡伦叶类菜等蔬菜优势区,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呈现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的发展格局。   榆树市八号镇北沟村是远近闻名的棚膜蔬菜村,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放眼望去,全村7.2万亩的棚膜蔬菜产业带犹如连绵不绝的山脉。“1亩园能顶10亩田,每栋蔬菜大棚的年纯收益在7万元左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沟村实现了棚膜蔬菜产业从“零”开始,到每户1.5栋蔬菜大棚的转变,“蔬菜大棚建起来,规模自然就上去了,现在全村蔬菜的年产量达到6万吨。”北沟村村干部说。   像北沟村这样的蔬菜种植区,长春市还有许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发展壮大产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到2021年年末,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4万公顷,总产量552万吨,生产规模和效益均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   水果产业增效益   品种“保鲜”、产量稳定,更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的智能温室里,郁郁葱葱的木瓜树上结出果实,片片绿叶下藏着一挂挂香蕉,红彤彤的火龙果让人垂涎欲滴。   这些南方水果怎么会出现在长春市的温室里?随着南果北种技术逐渐成熟,部分热带水果已在长春市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安家落户”。价格可观、市场俏销、效益凸显……在温室里种植南方水果,已成为长春市果农发展园艺特产业的新目标。   “4年前,我们就种出了第一茬热带水果。”智能温室负责人李冰茹颇为骄傲地说,以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为能源,温室温度常年控制在22摄氏度~28摄氏度之间,一年四季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利用“植物冷链唤醒还原技术”高效种植热带水果,果实纯天然、口感好、甜度高,年产量可达0.9万公斤,销售价格在每公斤80元左右。   水果产业效益显著,成了农民的生金“利器”。据了解,长春市水果产业以鲜食葡萄和苹果为主,海棠、草莓、苹果梨、杂梨等均保持一定生产面积,呈现规模逐步扩大、品牌特色日渐鲜明的特点。到2021年年末,长春市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7523公顷,产量达18.5万吨,实现产值10.4亿元。   苗木花卉添光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对苗木花卉的需求持续增长。以此为契机,长春市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全市的种植面积发展到6899公顷,实现产值28.1亿元,形成了九台波泥河、卡伦等北方苗木集散地,产品除供应东北三省外,还远销华北、华东等地。生机勃勃的苗木花卉,让园艺特产业变得色彩斑斓。   来到九台区卡伦湖街道东风村,最吸引人的便是姹紫嫣红的花卉,一栋栋花田犹如铺在沃野上的彩缎。步入村中,一条条干净整洁的主路两侧,300余栋花卉温室鳞次栉比,忙碌的工作人员将一盆盆鲜花装车外运,花农们正与往来的客商侃侃而谈,“咱们村的苗木产业规划好、规模大、名气响,随时来都能一站式选购!”   如此规模的生产基地,是长春市大力发展花卉产业结出的硕果。倾力打造苗木花卉基地,不仅加快了优化种植结构的步伐,更带来了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产业集聚。如今,长春市已成为国内及世界现阶段君子兰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生产基地,以绿园、宽城、公主岭为核心,形成了十几个规模园区,养兰数量达到2亿多株,从业人员10万多人。   不仅如此,长春市食用菌、葵花、花生、烤烟等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发展到2万公顷以上,并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发展规模。破解销售短板,发展特产品牌,长春市通过打造地域公用品牌、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优势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参加各类展会、开展特色农产品推介、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组合拳”,拓展优质园艺特产的知名度和销路。

    长春日报   16 阅读   2022-09-20 12:22
  • 松原市:确保秋粮丰收是一项“硬任务”

     金秋时节,风吹稻谷,丰收在望。在广袤的田野上,各类农作物陆续成熟,松原市秋粮即将开始收获。   最是丰收重千钧。夺取秋粮丰收,是一场硬仗,容不得丝毫懈怠,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生产一环扣一环,每一环节都不能落下。跑好秋粮丰收的“接力赛”,就要科学预判粮情,提前做好极端天气应对,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并在增产增收上下功夫。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希望的田野上正孕育着丰收的“新希望”。临近大规模秋收,打通农田颗粒归仓“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要坚持党政同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及时有效、有序组织农业生产,指导农民落实落细秋粮稳产增产关键措施。要赢得秋收胜利,核心关键是“藏粮于技”。过去的小镰刀模式,秋收要持续近一个月,现在秋粮几天就能落袋,关键在大型机械上阵,智能化跟进。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做好资源共享、技术共用、合力共为,夺取粮食丰收、夯实农业基础,全力护好“粮袋子”,守护粮食安全。   当前,疫情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松原市各地各部门时刻绷紧安全弦,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农时不等人,应及时打通“堵点”,通过精准防疫,及时安排力量下田管农,必要的大型农机、农机操作人员都需要时刻“在线”,利用好秋收这段“黄金时间”,做到防疫不缺位、秋收不误时,以更多的优质粮、更加壮美的丰收画卷迎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松原日报   8 阅读   2022-09-20 12:21
  • 做强现代农业,筑牢黑土粮仓,丰收节前看吉林如何种好粮

     9月的松嫩平原秋高气爽。在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吉林的田野间已泛起金黄,玉米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   吉林省已连续多年实现粮食稳产增产。近年来,吉林省做强现代农业,见证农业生产从“小四轮”到智能农机,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卖原粮到打品牌,农业综合产能愈发稳固,科技应用显著增强,经营体系加速变革,黑土粮仓筑得更牢。   智能农机渐成主角 农田耕作更快   吉林省梨树县农民韩凤香所在合作社的农机仓库里,一台台大型玉米收割机、智能拖拉机已准备就绪,就等着秋收大干一场了。   这几天,韩凤香在地里查看庄稼长势。她扒开一穗玉米,粗大的玉米棒子上露出金黄的籽粒。“这玉米长得饱满,收成不错。”她说。   今年吉林省降雨充沛,西部易旱区和中东部坡岗地作物长势好于往年,农业干部和专家表示,全省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持续实现稳产丰产。特别是今年,好收成来之不易。年初,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出现疫情,正值农民备耕生产期。受此影响,公主岭市双城堡镇种粮大户王显武今年整地备耕比往年推迟了几天。但两台安装着无人驾驶系统的拖拉机发挥了大作用。“白天黑夜都能干活,6000多亩土地,不到10天完成播种。”王显武说。   今年春耕期间,吉林农业部门防疫、保春耕两手抓,打通农资供应堵点、保障农民返乡春耕、成立春耕生产综合服务指导组……“确保了农时没耽误、农户没落下、农田没撂荒。”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说。   今年8月,汛期以来的持续降雨导致多地农田积水,发生虫害概率增加。吉林农业部门成立15个排涝指导小分队,派出19余万人次技术指导人员,排了277万亩农田的积水。   为及时防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亮兵镇古树村种粮大户阚兆元使用无人植保机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20公顷玉米的农药喷洒工作。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智能免耕播种机等装备正在黑土地上正广泛应用。耕作效率大幅提高,也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吉林省通过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示范推广农机新装备等措施,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实现农业生产装备现代化。从小四轮到大农机,再到智能化农机,吉林省见证了黑土地农机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目前,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2%。2021年,吉林省粮食产量首次超过800亿斤,现代化农机装备功不可没。   数字化赋能 粮食生产更稳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近年来,5G通讯、遥感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开展新服务。如今手机、电脑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数字农业正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在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的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该村各个地块的农业气象信息,社员们正为秋收做准备。这两年,该合作社利用数字农业管理系统,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智慧农场”生产经营模式。   “我们通过‘吉农云’系统对耕作任务下达、农机调度、农机作业质量等进行管理,保证田间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科学的指导方案,摒弃了过去单纯凭经验的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更有保障。”合作社负责人王大勇说。   “吉农云”是吉林省农业部门指导建设的农业农村数字云平台,已在吉林各地广泛应用。利用这个数字化平台,农民可及时获取有关农业生产的全方位指导,实现粮食生产科学化、精准化。   如今,吉林省有众多涉农企业围绕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建设,开展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   临近秋收,吉林省汉安益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忙碌起来。只见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点击具体县乡位置,当地耕地土壤墒情、土壤成分、气象状况等各种农业信息一目了然。公司总经理于娜介绍,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将具体地块的农业信息汇总,经专家分析后,为当地农民提供最科学的秋收方案,最大限度保障粮食生产科学高效。   近年来,随着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吉林省正在探索一套符合省情的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运行模式,打造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云码村社”一体化应用服务体系。   在白城市镇赉县大官村,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高倍变焦摄像头、温度湿度传感器等装备一应俱全。“通过查看手机软件,地里的情况实时掌握,还能通过系统订购农资、销售粮食,种地越来越省心。”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说。   目前,吉林省完成9个市(州)123个“数字村”试点建设。“吉农云”平台注册人数40余万人,提供农资保供服务近400个村。   品牌化经营 农民收入更高   近年来,吉林省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引领,重点推进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带动农民致富,乡村振兴。   今年8月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包装精致、品牌亮眼,让人目不暇接。不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大米、杂粮杂豆等品牌农产品,正通过线上线下卖向全国乃至世界。   在有着“玉米之乡”美誉的全国产粮大县公主岭市,鲜食玉米、玉米面条、龙须茶等品牌农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所熟知。   眼下,鲜食玉米早已进入收获期。在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的德乐农业合作联合社,一车车刚从地里采摘回来的鲜食玉米被送进加工车间,经过剥皮、清洗、蒸煮、包装等工序,即将运往全国各地的商超。   这几年,鲜食玉米成为公主岭市农业品牌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当地年产鲜食玉米超4亿穗,产值达14亿元,产品销售至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当地5000余户农民增收。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过去粮食大多以原粮卖到全国各地。吉林省位于“黄金水稻带”“黄金玉米带”,盛产高品质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但过去农业企业和品牌“小而少”,好粮食卖不上好价钱。   近年来,吉林省全力打造“吉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等快速成长,吉林大米、吉林玉米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   例如,经过多年打造,“吉林大米”品牌已成为吉林省粮食产业的一张“金字招牌”,吉林省中高端大米产量比十年前翻一番,带动吉林稻农增收超10亿元,好粮卖好价,农民收入提高,促进了乡村振兴。   2021年,吉林省印发的《关于大力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重点鼓励农民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标识制度,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并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开展直供直销和“农企”对接,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系。   目前,吉林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超2000个,全省累计纳入省级平台追溯管理的品牌农产品生产主体800多家。

    吉林日报   32 阅读   2022-09-20 12:21
  •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河北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

     日前,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和河北省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制的通知》提出,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查处各类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严肃追责问责。   严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规范利用。永久基本农田现状种植粮食作物的,继续保持不变;现状种植棉、油、糖、蔬菜等非粮食作物的,可以维持不变,也可以结合种粮补贴有关政策引导向种植粮食作物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不得种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作物。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建设绿化带;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同时,从严限制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   全面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在全省全面实行耕地年度“进出平衡”,将“进出平衡”工作新增为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省自然资源厅将于每年末对各市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情况进行检查。   根据通知,全省各地将进一步改进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拓宽补充耕地渠道。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按照“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并确保能够长期稳定利用。

    河北新闻网   9 阅读   2022-09-20 12:20
  • 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辽宁省农业科技人员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9月12日,辽宁卫视《辽宁新闻》以《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省农科院科技创新相关工作。   前不久,省农科院水稻所的育种工厂通过近十年的培育,带有PI67抗稻瘟病基因和优质香味基因的水稻种质资源创制成功,为未来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培育奠定资源技术。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郑文静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未来我们以这个资源为基本,可以育成兼顾优质和多抗的水稻材料,这样水稻品种推广以后,可以显著减少杀菌剂的使用,同时提高水稻的食味品质。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省科研育种人员努力攻关。育种前沿技术,创造性的开展基因挖掘工作。省农科院组织科研人员对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展精准鉴定评价,挖掘出一批优异基因和优异资源。五年来,全省累计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1300多个,培育并推广的辽单1331等一批高产、稳产、绿色的优良新品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省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隋国民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作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我们要加强育种技术,加强种质资源创新、种业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成果,为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辽宁应有的贡献。   同时,我省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快育种创新成果转化。省农科院果树所李杏团队经过两代人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从李杏资源的广泛收集,精准鉴定着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李杏田间基因库,并通过传统杂交育种技术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成功选育出国字系列李杏新一代品种,成为我国果树品种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标杆。省农科院果树所所长刘威生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我们将在新品种优质和商品性好这两个性状的基础上,进一步选育适应高温多湿、干旱寒冷地区,适应不同生态地区的新品种,让我们的李杏新品种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一些主要产区开花结果。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10 阅读   2022-09-20 12:19
  • 助力乡村振兴,1至7月河北62个脱贫县土地收益逾58亿元

    “我们通过土地整治复垦,一部分流转受益,剩余土地建大棚,一地生‘多金’,饭碗端得稳稳的。”近日,在省自然资源厅驻村工作队帮扶建起的蔬菜大棚里,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头道沟村脱贫群众刘文池一边忙活一边高兴地说。   用好土地政策,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进一步发挥土地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助推乡村振兴。统计数据显示,1至7月,全省62个脱贫县土地收益金额共计58.05亿元。其中,省自然资源厅组织流转脱贫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8600亩、收益金额25.17亿元;统筹调剂脱贫地区补充耕地指标跨市县流转22300亩、收益金额32.88亿元。此外,省自然资源厅还为丰宁满族自治县争取帮扶资金5951万元。   6月15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对45个国定脱贫县每县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地需要,指导各市安排不低于10%的计划指标保障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用地。1至7月,全省45个国定脱贫县和17个省定脱贫县共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5000亩,其中专项计划指标11000亩,有效保障了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保持政策稳定性,积极做好土地整治。脱贫地区各类资金投入产生的新增耕地均可用于占补平衡,优先在省域内调剂使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河北统筹考虑支持指导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地区做好土地整治工作。1至7月,全省脱贫地区完成土地整治项目立项35个,预计新增耕地7058.96亩,完成验收78个,实际新增耕地23500亩。同时,做好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深入落实《河北省补充耕地指标省级调剂办法》,对脱贫地区的补充耕地优先在省域内流转。   全力做好“空心村”治理后续工作。省自然资源厅督促指导各地加快完善“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住房项目手续,依法依规做好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保障搬迁群众权益。截至7月底,全省“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住房已登记6.24万套(包括纳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3.56万套),符合登记办理条件的“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住房已基本完成登记。

    河北新闻网   11 阅读   2022-09-20 12:19
  • 祥云:培植特色水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入秋以来,随着云南红梨等特色水果的成熟,祥云大地瓜果飘香,让“彩云之乡”更添魅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舌尖上的安全高度关注,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成为消费的主导方向。对此,祥云县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为引领,积极寻求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不断加大培植特色水果产业的工作力度,全面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把当地盛产的云南红梨、冬桃、蜜桃、杨梅、李子、蓝莓等特色水果打造成特色品牌,特色水果种植突破3万亩,年产值逾4亿元。   为促进生态改善、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祥云县按照“政府推进、社会参与、项目扶持、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省列特色经济林产业云南红梨、冬桃、杨梅等基地建设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扶贫项目,不断加强特色水果产业软硬件设施建设,把特色水果产业化发展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来培植,将绿色防控技术普及到村到户,下大力气挖掘特色水果产业优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目前,全县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3.4万亩,其中种植云南红梨2.57万亩、冬桃3000亩、杨梅1200亩,以及其他特色水果。特色水果成为祥云农民致富的“金果果”,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祥云县还以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为契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绿色防控技术为平台,充分发挥土地、气候优势资源,通过政策促动、科技带动、龙头联动、基地互动,依托产业协会、互助资金组织,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支撑,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科学合理开发荒山荒坡,积极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使特色水果成为当地农业产业中的一支劲旅。

    大理日报   35 阅读   2022-09-20 12:18
  • 巍山:护耕地,稳“粮袋”

     巍山县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举措扛牢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稳住群众“粮袋子”。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4.86万亩,完成计划的100.58%;全年粮食总产预计达16.21万吨。   与专业团队高效合作。与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尝试粮烟复合种植模式,在红河流域5个乡镇实施了万亩粮烟协同发展试验示范项目,采取“烤烟+玉米(青贮玉米或鲜食玉米)+大麦”模式,将以前的“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防止耕地“非粮化”,既促进传统种植方式转型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又促进群众实现增收1500万元。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中央农业生产救灾项目物资发放、水稻病虫害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组织实施2021年中央第二批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项目、2021年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项目,做好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工作。   建设高标准农田。2019年至2022年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洪涝灾区高标准农田修复项目、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1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18.15万亩,并新建三面光农渠、机耕路等配套工程,工程与科技措施并举,增强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落实惠民政策。发放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866万元和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990万元。截至8月16日,全县农机购置补贴申请447户526台,申请享受补贴资金133.969万元;报废补贴机具3户4台,补贴资金0.52万元。全面开展种植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实行“愿保尽保”,不断提高种植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大理日报   37 阅读   2022-09-20 12:14
  •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组织开展涉外渔业管理培训和专项执法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涉外渔业管理,有效防范涉外渔业事件发生,市、区两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渔政执法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于8月24日—8月27日赴山东石岛开展涉外渔业管理培训和专项执法检查。渔业公司、渔业协会主要负责同志以及船东船长等5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讲解了入渔作业须知、渔船应急处置、渔船作业安全措施和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发放入渔须知等宣传材料50余份,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知识考核,现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和承诺书,进一步夯实渔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了船东船长的安全生产意识。   同时,工作组对亿兴和荣祥两家渔业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检查。对停靠在山东荣成各渔港的天津籍渔船进行了核查,逐船检查通导设备安装情况、职务船员配备情况以及消防救生设备配备情况。此次共检查渔船27艘,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进一步压实滨海新区渔业主管部门涉外渔船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确保不发生涉外渔业事件。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8 阅读   2022-09-20 12:13
  • 天津今年新认定“津农精品”品牌28个

    为加快推进天津市农业品牌化建设,依据《天津市“津农精品”认定管理办法》,2022年天津市新认定“津农精品”品牌28个、“国内知名”品牌5个、“国际有名”品牌1个。   据介绍,这28个品牌包括:区域公共品牌(杨家泊对虾、胡张庄葡萄)、企业品牌(芦台春、长宏金星、东宇顺、三商等)、产品品牌(七里海鸡蛋、可居吊炉花生、渔菜公社蔬菜、芦花食盐等);“国内知名”品牌5个(宝坻黄板泥鳅、长宏金星、腾羽等);“国际有名”品牌1个(百世耕耘)。

    天津日报   10 阅读   2022-09-20 12:11
  • 闵行:“金奖大米”预订火热

     9月9日,在上海谷杰粮食专业合作社,闵行“国庆稻”正式开镰。现场,两台久保田收割机有条不紊地在田间穿梭,稻浪翻腾,稻谷的清香扑鼻。据悉,该合作社种植了400余亩“国庆稻”,品种为“松早香1号”,这批收割的“国庆稻”经过处理后,将于9月15日左右上市。   作为去年上海地产优质早熟(国庆)大米品鉴评优活动的金奖得主,谷杰合作社今年销售火热。“还没开割,已经预订得差不多了。”谷杰合作社负责人郭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国庆稻”大米价格定在6元一斤,物美价廉的“金奖大米”受到了欢迎。   近年来,闵行多家合作社的地产大米获得了多项评比的荣誉,优质大米是如何“养成”的?闵行区农技中心专家告诉记者,好品种是首要的,“松早香1号”“南粳46”“闵粳366”等主栽品种的品质、口感已获得了业内的肯定;其次,绿色管理方式很重要。在水稻田间管理上,谷杰合作社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合作社道路两旁种植的香根草会挥发特殊香气,部分害虫对这种香味“情有独钟”,因此能诱使大量害虫集聚到草上,同时香根草体内的一些活性物质对害虫也具有毒杀作用。收割完“国庆稻”后,谷杰合作社还会种植红花草,来年打到田里,可以提升土壤品质。   今年“国庆稻”在幼穗分化和抽穗扬花期碰到连续高温,影响水稻养分积累及花粉活性,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下降,经测算,谷杰合作社的“国庆稻”产量预计比往年减产10%。“但其他中晚熟品种水稻基本未受影响。”郭杰表示。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闵行共有5个街镇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64万亩,面积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国庆稻“松早香1号”种植面积约2300亩,“南粳46”种植面积约4900亩,“闵粳366”种植面积约3682亩,此外,还种植了“秋优金丰”“秋优23”“松香粳1018”等品种。   早在2019年,闵行区就成功组建了“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并共同打造了“闵田悦禾”区域公共品牌。如今,已有15家优质合作社加入了产业联盟,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品质,做强品牌,实现了水稻生产从“卖稻谷”向“卖大米”到“卖品牌”的转变。

    东方城乡报   13 阅读   2022-09-20 12:11
  • 蚕科所联合凤城市科协开展全国科普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2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将弘扬科学精神与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生产活力相融合,推动蚕民科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柞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8月30日至9月1日,蚕科所联合凤城市科协结合辽宁省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引领基地项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饲养技术岗位科学家等项目,在凤城市红旗镇、鸡冠山镇、东汤镇、石城镇四个柞蚕养殖主要乡镇开展全国科普日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蚕科所副所长李喜升、基地建设与新技术推广研究室主任马彦辉等项目团队成员与凤城市科协主席方艳玲、副主席张欣、红旗镇书记李志强、鸡冠山镇书记高峰、东汤镇副书记程骏、石城镇副镇长王英丽等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以现场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40户柞蚕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户进行柞蚕生态放养、病虫害防治及生态柞园建设等新技术科学普及。有针对性地对科技示范户柞蚕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讲解与指导,解决了示范户在放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为40户典型示范户送去了蚕需物资。   开展科普技术培训和柞园技术指导,提升了示范户的科学放养水平,并进一步以点带面辐射周边蚕区,更好地为当地农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科普惠农的服务能力。让科技力量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12 阅读   2022-09-20 12:09
  • 加快玉米全产业链集群发展,促进四平农业转型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四平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16日,由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四平玉米节在吉林省四平市隆重开幕。   本届“玉米节”的主题是品牌引领、集群发展、产品创新、经贸交流。旨在展示近年来四平玉米产业发展成果,提升四平玉米品牌影响力,推动农业产业经贸交流,加快玉米全产业链集群发展,促进四平农业转型升级。   本次活动为期3天,集中展示了四平域内46家、300余种优质玉米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设立十个展区,分别为:四平玉米产业成果展区:主要从四个篇章展示四平玉米近一年来产业发展工作成果。四平玉米特色产品展区:主要展示喜迎二十大20米长玉米蛋糕及国内外玉米食品产品矩阵等。四平鲜食玉米品销展区:主要展示、品尝、销售全市12家鲜食玉米企业生产的产品。四平玉米菜品主食展区:主要展示“品四平玉米享人间臻味”厨艺大赛百佳菜品、主食及玉米健康食品营养演示。四平玉米系列产品展区:主要展示、品尝、销售玉米面条、玉米发糕、玉米糊、玉米豆包、玉米月饼、玉米饮品等玉米食品。四平玉米衍生产品展区:主要展销伊通烧鸽子、野蛮香猪肉、辽牧鸡蛋等优质玉米衍生特色农产品。四平玉米文化产品展区:主要展销各类玉米画、编织等工艺品。四平玉米电商线上展区:主要展销四平玉米旗舰店线上平台产品。四平玉米主题书画展区:集中展示全市摄影爱好者以玉米为主题创作的优秀摄影、剪纸和书法作品。四平玉米产品洽谈展区:“玉米节”期间组织参展企业进行产品推介和商贸洽谈。   据了解,四平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国家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平玉米产业发展。紧紧依托四平玉米、梨树模式两块金字招牌,推进玉米产业集群建设,发挥“粮源、良田、良种”优势,集聚玉米主食化战略,释放“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全产业链价值,扎实推动产业振兴、“三农”工作率先发展,争当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排头兵。创新实施粮食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积极创建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强化项目支撑,洽谈引进50个玉米产业项目,构建“玉米+”现代产业体系,锻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实现“粮食大企业顶天立地,粮食精特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态势。实施联盟带动、标准统一、商标共享措施,打造四平大米品牌,精耕四平鲜食玉米品牌,擦亮四平杂粮品牌,实现优粮优价。持续培育玉米文化,线上融入“数字+”,线下打造文化街、特色镇,凸显四平玉米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地域特色。      依托天然禀赋资源,四平玉米事业发展方兴未艾,健康、优质的四平玉米正分享全国!

    中国经济网   22 阅读   2022-09-19 13:15
  • 海门获农业产业补助资金1000万元

    省财政厅于近日专项下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补助资金,对通过绩效考核的23个示范园给予奖补,海门区获得示范园建设补助资金1000万元。 一直以来,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涉农项目资金,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2017年至今,启东市、海安市、如东县和海门区先后通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认定,共获得示范园建设补助资金2亿元。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园区基础设施、科技装备水平及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中国江苏网   19 阅读   2022-09-19 13:14
  • 全球视野下的农业品牌建设高端研讨会在京召开

    9月16日,全球视野下的农业品牌建设高端研讨会暨《品牌农业5:一本书看透全球标杆农业》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神农论坛2022年度专题活动。在研讨会现场,农业农村部门相关领导,国家级协会、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等相关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话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业品牌建设。参会嘉宾分别从产业、文化、市场、品牌、产品、营销等角度探讨了全球农业标杆的理念、实践和经验,合力探寻农业现代化和品牌化发展路径,打造属于中国农业品牌的“国际名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孔祥智说,强农业有很多特征,但强大的品牌一定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现代社会,品牌是农业产业的灵魂。我国可借鉴欧洲农业品牌经验的“工匠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几代人孜孜不倦打造一个品牌的故事。”孔祥智说。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主任文承辉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要实现产业兴旺,品牌建设是关键。在当前我国农业品牌国际化的关键节点及紧迫需求下,举办本次高端研讨会恰逢其时”。农影中心将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联合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 研讨会现场,福来咨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娄向鹏做了《全球农业现代化与品牌化的“九条真经”》专题报告。从观念、规则、分工、科技、企业、品牌、文化、融合与可持续九个方面,揭示了世界农业现代化与品牌化的底层逻辑和发展路径。 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认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在提升产品品质,增加品牌信誉,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和强化品牌福利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就我国农业品牌建设、走向国际,依旧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对品牌市场认知度不高、品牌整体实力较弱等问题提出了对策。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说,河南农业品牌建设致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并举例介绍了产品、预制菜、双汇休闲食品等特色河南成功的农业品牌,分享“在夯实基础中塑造品牌、在赛道转换中锤炼品牌、在提升能力中稳固品牌、在设计赋能中提升品牌”的河南农业品牌建设方略。 研讨会设置了国际连线环节。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农业外交官洪志杰、中国驻韩国济州总领馆农业外交官许国栋,通过线上视频分享了日本和韩国农业品牌化、国际化的经验和做法等。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创建参与者、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围绕《从全球实践看中国农业品牌的未来发展》做了主题分享。他认为,在我国,全方位做到健康绿色、品质高端、值得信任、充满智慧、以人为本,是建设持久、生态、创新、服务性农业品牌的未来可探索的途径。 在我国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者。在标杆案例发布环节,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分享了“让世界品味中国——福鼎白茶走出去的路径探索”,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董事长余惠勇带来“用国际资源创建中国品牌”的百果园全球化理念与实践。蔡梅生讲述了福鼎白茶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据介绍,福鼎白茶已连续十三年位列十大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列。对于中国茶如何走出去的问题,蔡梅生认为,应从包括“借力‘一带一路’、搭乘跨境电商东风、布局海外零售新模式、加强国际茶文化交流、以公共品牌为基础加企业品牌双轮驱动营销”等五个方面入手。 在对话环节,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有机绿色食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振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陆娟,新华社《中国名牌》总编辑周志懿,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袁浩宗,佳沃集团水果事业群总裁王海伟,内蒙古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崔继平,《全球商业认知》主理人邓亚平等从多角度就“全球视野下的农业品牌建设之道”进行探讨。   据悉,“全球视野下的农业品牌建设高端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福来咨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神农论坛组委会、中国农影全媒体运营中心等承办,得到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支持。

    中国科技网   26 阅读   2022-09-19 13:13
  • 福建: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支持种植业和特色农业保险扩面

    据福建省财政厅消息,为鼓励农户投保、推动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今年,福建省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支持种植业和特色农业保险扩面,日前已下达补贴资金8410万元。 其中,种植业保险包括水稻种植和水稻制种保险等,特色农业保险包括种植、畜禽、食用菌和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在水稻制种保险方面,今年福建省将保额从1200元提高至1600元,保持7%费率不变,在不增加农户负担的基础上,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由省级财政承担水稻种植、玉米种植和水稻制种保险中市县两级财政应承担金额的10%。 据披露,在保费补贴支持下,1-7月,福建省已承保水稻种植(制种)保险656万亩、特色种植和低温气象指数保险10.5万亩,食用菌903万袋

    央广网   21 阅读   2022-09-19 13:13
  • 第29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景式展现农业新成果

    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15日在“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开幕。 本届杨凌农高会由科技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会议将围绕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对外开放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等主题展开。 本届农高会为期5天,将安排2022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2022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等11项重要活动。 与往届相比,本届农高会创新展览方式,以展馆展、云上展、田间展相结合的形式,全链条、全景式、立体化展现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国际交流合作在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 其中,展馆展共设置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应用展、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农业科技与粮食安全国际交流合作展3个室内馆,总展览面积4.8万平方米,共计1450个展位;云上展主要依托“云上农高会”平台,通过3D虚拟导览沙盘、VR展厅、实体展厅复制建模、企业集中展示4种方式,为展团和企业提供线上展示空间,为观众提供移动端、PC端网上观展体验;田间展在杨凌全域设置11个展览点,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应用和科技引领乡村振兴3个板块,全面展示农业科技在良种繁育、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有着“农业奥林匹克”之称的杨凌农高会创办于1994年,28年来累计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3000多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参展项目和产品超过18万项,累计促成投资和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

    新华社   24 阅读   2022-09-19 13:12
  • 楊凌農高會:晒出中國農業“硬實力”

    新時代的金秋年年都是豐收季。9月18日,開幕已經3天的第29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農高會)迎來觀眾潮。從武功縣河灘會到農博會、從農高會到世界農科“奧林匹克”盛典,從實體展到“田間展”“雲上展”,從5天會期到“永不落幕”……通過近30年的不斷發展,楊凌農高會持續壯大,不斷書寫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農高會見証中國農業科技的一次次革新 在D館秦創原農業板塊展區,一個縮小版的智慧化大棚吸引不少參會群眾駐足。楊凌棚掌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曉磊熱情地推介“棚掌櫃”的特點與優勢:“在棚內安裝上‘棚掌櫃’,隻需一部手機,進行遠程操控,就可以讓大棚按照指令行事,效益可提升近20%。” 在楊凌,像棚掌櫃公司一樣入駐秦創原農業板塊的高新科技企業不在少數。走進農高會秦創原農業板塊展區,各個展板無不展示著,秦創原自啟動以來,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呈現出的良好發展態勢。 今年1—8月技術交易額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47%﹔37所農業院校擁有2300余項可轉化成果﹔集聚12位院士,布局建設種業、耕地等6個產業創新中心……通過展區講解員趙玉婷的講解,可以看到秦創原農業板塊建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中國科學院的展位每年都是農高會的重頭戲,最受參展商和觀眾青睞。本次展示的項目有農業信息自動化、綠色農業實用技術、生物肥料等農業領域近年來取得的科技成果357項。其中有集優質、高產、抗稻瘟病、抗倒於一身的中科發系列優異粳稻與高抗性澱粉稻米,還有第三代智能農機、保護性耕作昌圖模式和旱直播陸稻新品種選育與產業化應用等。 近30年來,農高會見証了中國農業科技的一次次革新,展示了中國農業“硬實力”。 農高會上“唱”出中國“好聲音” 走在每個展館裡,不僅可以看到新奇的農業技術、優質的農產品,也可以欣賞到豐富多彩的手工藝品。 在陝西省婦聯展廳巾幗科技助農暨特色產業成果展區,刺繡、編織、剪紙、布藝、面塑等各類特色手工藝品琳琅滿目,吸引八方來客。 徐小婷是手工藝愛好者,也是涇陽縣新興婦女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編織工作人員,自2015年首次參加農高會,至今已參與了7次。“農高會給我提供了展示風採的機會,而且農高會也辦得越來越多彩了。”徐小婷夸贊道。 與往年相比,今年婦聯展廳跟隨時代潮流,增加了潮玩區、手工藝體驗區、女大學生畢業設計展等,讓非遺與潮流、現代文化碰撞出火花,呈現出獨具匠心的藝術體驗。 同時,在展廳內設置“三秦巧娘”直播間,開展直播公益助農活動。一部手機、一個支架、一個補光燈,便能不限時間、不限地點,讓養在“深閨”的特色農產品“出圈”。 在B館安康展區,直播帶貨也是一大亮點。黃開群面對鏡頭,手拿蠶桑制品,聲情並茂地向網友介紹當地的蠶桑產業。“親們,你們看我手裡的這款產品,是我們安康的特色農產品……”坐在直播鏡頭前,黃開群滔滔不絕,認真地推介每一種農產品。 在全民直播時代,農高會也與時俱進,搭建“直播間”,借助直播影響力,推介“專精特新”農產品和技術,帶動交易洽談、合作簽約和科技成果轉化,讓世界傾聽農高會上的中國“好聲音”。 走進C館,仿佛進入一個“世界農產品商超”,俄羅斯的面包、蜂蜜,哈薩克斯坦的面粉、食用油,塔吉克斯坦的開心果、檸檬,泰國的香米,柬埔寨的咖啡……引發了中國老百姓的採購“熱潮”。隨農高會舉辦的首屆上合農業博覽會也十分精彩。50多個國家的近千家企業在展位上,以其各具特色異域風情、種類豐富的展品和多種表現形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參會群眾駐足。 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駐華大使館商務代表浩利克佐達·菲魯茲在該國展位上,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向參會人員推介家鄉特產。“這次我們帶來了家鄉的葡萄、蘋果、開心果、核桃、檸檬等特產,我們的檸檬皮薄肉多、口感非常好!”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上合基地以及自貿區、綜保區在楊凌的落地實施,楊凌對外開放的道路越走越寬,“朋友圈”越擴越大。一批又一批的國際友人來到楊凌、來到農高會,推介農產品。

    科技日报   26 阅读   2022-09-19 13:11
  • 农业知识送到田间地头,菏泽农科院送技术下乡保丰收促发展

    “有农业专家做技术后盾,管理方面很省心。你看咱的玉米长势非常好,今年已经是丰收在望了。”牡丹区李村镇种粮大户张圣振看着即将收获的玉米,高兴得合不拢嘴。 连日来,市农科院的农业技术人员持续奔走在田间地头,现场查看玉米生长情况,把农业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从玉米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农业专家与种粮大户共同探讨解答玉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他们一问一答,一一把脉问诊,开出科学良方。 “通过现场观察分析,可以根据相关农艺性状,快速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性玉米新品种。”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专家曹凤格告诉记者,科学分析玉米田间的相关农艺性状,如穗行数、行粒数、玉米轴粗细、玉米籽粒深浅、种植密度、穗是否齐匀、是否抗病等,可以评价玉米新品种是否高产优质。 张圣振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这次现场学习,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增强了自身玉米新品种的鉴定能力,为明年玉米选种和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为加强队伍建设,市农科院还启动了“农科大讲堂”,在全院范围内搭建起学习共享的平台,帮助各科、所研究人员相互沟通交流、熟悉业务、展示成果,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家争做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带头人。 “‘农科大讲堂’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专业优势、普及科学知识、分享科研经历的舞台,让科研工作真正做到‘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解近渴’,引导全院干部职工在干中学、学中干,形成比拼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学习氛围。通过我们的科技服务,争取为今年秋粮的丰收提供更好、更有效的科技支撑。”市农科院党委书记杨涌说。

    澎湃新闻   32 阅读   2022-09-19 13:11
  • 岳阳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

    9月16日,岳阳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局全体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职工、局属二级机构负责人、各乡镇(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参加。 会议对“三夏”工作、清廉村居建设、抗旱保收、秋冬种生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迎二十大信访维稳、综治民调、禁毒反诈、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要始终围绕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主线,要把紧盯国家政策,紧随县委、县政府部署,紧贴民生需求作为主基调,突出抓好粮食生产、争资争项、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力争获评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省级粮食生产先进县、产油大县等荣誉称号。 会议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守住底线、不踩红线。要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岳阳网   25 阅读   2022-09-19 13:10
  • 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认定2022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的通知》,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 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加工、出口、销售冷冻水产品、蔬菜、速冻方便食品、常温休闲食品、水产蔬菜调理食品为主的综合性食品企业,下辖11个分支子公司。2021年全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 . 5亿元,产品遍布全国及日本、韩国、欧美等3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打造了“美加佳”“友口福”“金扇”“美佳园”“鱼辣妹”等商标及其境外商标。“美加佳”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美加佳”牌调理星鳗制品为山东省名牌产品,“美加佳牌水产制品”被纳入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水产企业品牌、中国最具影响力绿色企业品牌。 东港区将继续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优质企业,持续扩大水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促进全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齐鲁网   25 阅读   2022-09-19 13:09
  • 福建国资委携手农业银行福建分行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四大经济

    日前,福建省国资委与农业银行(601288)福建省分行在福州联合举办“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四大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全面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   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福建省立足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重要选择。   农业银行福建分行以推动福建省政府与农业银行总行金融战略合作协议落地为抓手,贯彻福建省48条稳住经济大盘措施,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三农”为工作主线,紧盯重点项目、民营制造业、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有效投放。数据显示,目前该分行各项贷款余额5261亿元,近三年净增1445.5亿元,增长38%。   此次,福建省国资委与农业银行福建分行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座谈和签约,是政银企携手服务乡村振兴、共助“四大经济”建设的有力举措。根据协议,“十四五”期间,农业银行福建分行将向福建省属企业提供不低于人民币3000亿元各类意向性融资金额,双方将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推动协议实施,助力国有企业持续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签约仪式上,福建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黄莼,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书记冯旭东,分别代表福建省国资委、农业银行福建分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农业银行福建分行副行长王城英还代表该分行分别与省高速公路、省投资集团、省能源化工集团等18家省属企业签订首批银企合作项目94个,合计授信955亿元。   “国资国企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农行福建分行将按照《服务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18123’行动方案》,聚焦与省国资委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8家省属企业签约项目,持续深化与省国资委、省属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重大项目投资、实施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共同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冯旭东表示。   签约仪式上,农业银行福建分行副行长郑顺尧代表该分行发布服务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18123”行动方案。在“十四五”期间,该分行将向18家省属企业提供12项全链条金融服务,包括加大信贷投放、提高流程效率、优化信贷政策、配套资源保障等,提供3000亿元各类融资,畅通金融血脉,为国有企业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激发“四大经济”动能。   据介绍,3000亿元融资资金将重点为全省乡村振兴、“四大经济”、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等关键领域赋能。在乡村振兴领域方面,重点支持粮食产业和“菜篮子”农产品稳产保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县域幸福产业等乡村建设行动,以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等;在“四大经济”领域方面,重点支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数字经济,先进海洋工业、“海丝”融合发展等海洋经济,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产业等绿色经济,“全福游、有全福”等文旅经济;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方面,重点支持资源加工工业转型升级、机械电子制造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方面,重点支持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能源、港口码头、水利资源及城乡供水、城市交通运输、城市更新改造、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项目。农业银行福建分行还将配套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省属国有企业提供最快、最大、最优惠、最全面的综合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总行首席专家杨光表示,作为国有大行,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矢志不渝的责任与使命。农业银行总行将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度、产品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倾斜,全力推进福建分行与省属国有企业全面合作迈上新台阶,支持福建分行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四大经济”等方面的大胆创新与探索。

    同花顺   28 阅读   2022-09-19 13:08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举办2021高素质农民培训班

    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坚持人才培养、坚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战略步伐,2021 黑龙江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训班,正式开始报名招生。 此次培训班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黑龙江维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将于 2021 年 11 月 15 日开始,在兰西县、青冈县、望奎县、明水县、海伦市、延寿县和林甸县正式开展报名招生工作,每个县(市)共招生 240 名学员。 本期培训班学员主要面向村两委委员,同时面向负责信息电商、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村工作骨干人员,为培养一批 "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 " 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培训,黑龙江维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邀请省内多位知名农业专家授课,将围绕提升参训学员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为期 5 天的培训授课。此次培训授课形式多样,分为现场教学、线上课程、基地实训等环节,真正做到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助力乡村振兴。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农村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重点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参观考察课等内容。 同时也要求参训学员珍惜此次培训机会,做好记录、服从安排、遵守纪律,切实达到提高素质、掌握能力的目的。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生产能力,进而走出一条成功、致富之路。

    zaker   18 阅读   2022-09-19 13:07
  • 温州乐清23处列入省级考核的水利工程全面完工

     “人还在家里,只要在手机微信小程序里按一下启动键,就能马上启动泵站里的离心式抽水泵。”在温州市乐清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项目检查现场,虹桥东垟泵站管护员老郑开心地告诉记者。   近日,新整改的虹桥东垟泵站迎来了湖州市水利局农水中心工作人员,对乐清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标志着乐清今年23处列入省级民生实事考核的水利工程已全面完工。   这23处水利工程包括2个堰坝和21处泵站,整改提升的内容包括外立面整修、内部空间整理、设备维护更新保养、落实专人管护、落实维养经费等。这些水利工程的全面完工,保障了周边农田的水利灌溉,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保障农田面积达到2488亩,受益人口近6000人。   据了解,这23处水利工程中的虹桥东垟泵站更是率乐清之先使用了新型远程遥控技术,管护人员在家就可实现水泵启停,真正实现农业灌溉数字化。在泵站现场,记者看到流量达到了150立方米每小时的全新离心式抽水泵,正在抽取河道里的水灌溉周边300多亩农田。“我们还安装了管道超声波流量计,计量灌溉用水,控制用水总量,实现科学用水节能减排;同时我们还落实了管护经费,切实保障泵站的良性长效运行。”乐清市水利局河湖管理科负责人杨敏旺介绍。

    温州新闻网   19 阅读   2022-09-19 13:06
  • 乡村振兴数字赋能,2022中国数字农业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9月16日,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主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承办,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富贵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中国数字农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亮马河饭店成功举办。来自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企业界的多位领导、专家和学者,齐聚论坛,共同探讨数字农业发展新路径,交流数字农业新技术,推广数字农业新场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出席会议,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秘书长张互助、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会长、富邦股份董事长王仁宗视频致辞。此次论坛以“乡村振兴 数字赋能”为主题,邀请了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研究员刘桂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道亮做主旨报告。会议还邀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王强、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中心审核评价处李显军处长、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保护检测中心李建兵处长、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张弦副处长、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商务主任多丽娜女士。出席论坛的还有数字农业领域的相关企业代表。 嘉宾致辞·共话愿景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张互助秘书长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当前我国农业迎来了现代化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希望大家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在数字化浪潮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赵国栋秘书长在致辞中,从大数据、区块链到元宇宙的概念,从产业和技术变与不变的维度,探讨了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数字农业将为实现农业统一服务和分散经营主体的结合提供新技术和新手段。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会长、富邦股份董事长王仁宗为论坛特意发来视频致辞,他感谢主办方搭建本次交流平台,希望大家通过此次论坛能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主旨报告·战略指引 论坛现场,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研究员刘桂才做了题为《数字技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提出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产生数字农业,强调全产业、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理念,并建议从全产业链数字化融合、资源要素数据化集成、传统行业在线化改造三个维度布局数字技术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道亮为大家做了《从全球视角看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主旨报告,他分析了全球数字农业发展态势和我国数字农业建设症结,并指出数字农业就是劳动力不进入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5G通讯等信息技术,由设施、装备、机械、机器人等自主决策完成从耕种收管理直至收获的全部作业流程,一种全新生产模式,是一个高度自治的智能化作业生产系统。 案例交流·共促发展 在案例交流环节,武汉禾大科技有限公司CEO 刘世生先生以新疆棉花大田应用场景为例,与大家分享了《数字化技术在精准节水灌溉的应用》,以数据为基础,以田块为单元,以作物为目标,打造田小二平台,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帮助生产者高效施肥精准灌溉。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于莹分享了《生猪产业数智化的创新与实践》,农信互联作为数智养猪服务标杆企业,依托产业数智大脑,提供智能猪场解决方案,助力实现猪场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招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春玲分享了《元宇宙农业产业地图》项目案例,基于元宇宙相关技术,实现空间、企业、产业数据融合,服务产业决策者、运营者和入驻企业,为农业全产业链赋能。目前,该项目已作为蔡奇书记视察副中心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的现场展示项目之一进行了汇报,并入围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展示项目。 此外,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CEO 韩威与大家交流了《农机无人驾驶的创新与实践》案例,京东集团京东农场负责人李士宁与大家现场做了《京东农场模式实践及分享》。 企业推介·模式创新 在企业推介环节,湖北富贵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云杰进行了产品技术推介,他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富贵象专注于以营养定制化为使命,以土壤数据为入口,以农业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为种植企业和经营者提供以“测土配肥”为基础的平台服务,精准施肥助力减肥增效,致力于解决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成立编委·共探转型 此次论坛成立了专家编制委员会,权威发布了《2022中国数字农业产业发展报告》。报告专家组成员代表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中心审核评价处李显军处长、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秘书长、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先生进行了报告发布,并拍照合影。 该报告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数字农业分会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共同承担编写,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禾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共同参编完成。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对指导企业制定符合国情发展的相关策略与行动方案,加速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及相关成果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案例·赋能产业 在2022中国数字农业高峰论坛数字农业(种植业)优秀案例发布环节,共有11家单位的数字农业优秀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先生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王强先生为数字农业优秀案例入选企业颁发证书。 北京爱科农科技有限公司COO邹磊作为数字农业优秀案例入选代表进行了现场发言。邹总分享了爱科农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其作物模型和智慧种植角色帮助种植主体在更合适的时期使用更好的水肥配方指导方案,爱科农希望与更多的行业伙伴一起交流合作,共同为中国的数字化农业时代做贡献。 聚焦“乡村振兴 数字赋能”,2022中国数字农业高峰论坛为政产学研用各界提供了一个产业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吸引了众多行业骨干企业代表等100余人现场参会;线上观看直播参与论坛的观众近3000人。大家共聚数字农业高峰论坛,共话数字农业发展新未来,共谋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华网   27 阅读   2022-09-19 13:06
  • 黃南尖扎: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力促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尖扎縣農牧部門以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為契機,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圍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建設,全力以赴“抓產業、調結構、育特色、強品牌”,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發展后勁,擴大復種綠肥比重,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 農作物長勢喜人。黃南州尖扎縣委宣傳部供圖 全力發展特色農業,豐富農產品種類,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在穩產保供的基礎上,依托黃河谷地優質土地資源及灌溉條件的優勢,全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積極引進、培育高附加值的特色優質果蔬新品種,不斷擴大設施農業規模,提高果蔬生產能力,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目前,青海高原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西北農林大學等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和科研攻關,在土壤改良、生態種植、循環農業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已有口感番茄(普羅旺斯)、網紋甜瓜(京酥密)、熱帶水果火龍果、無花果等特色農鮮產品投放市場,熱帶水果火龍果產量和效益可觀,畝產達4000斤。同時,該公司通過示范推廣和科技服務,已經帶動周邊農戶開展設施種植,增產增收,共同發展。 全力推進綠色認証,推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以青海恆澤農業有限公司、青海聖航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首的種植企業,依靠新品種引進、綠色標准化栽培與綠色防控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種植品種顯現出多樣化,所生產的果蔬產品健康綠色,娃娃菜、辣椒、番茄、草莓、桃、葡萄、蜂蜜等12個果蔬產品榮獲“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証。每年生產的綠色有機農產品銷售量達620噸,銷售額達112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務工人數達2060人次,帶動農戶增收共計198.8萬元。今年,青海恆澤農業有限公司、青海聖航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種植的41畝草莓採摘基地,採摘及銷售收入達200萬元以上。 全力優化種植結構,強化復種與特色產業發展同步一體推進。持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加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以耕地“非糧化”及撂荒地整治為契機,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穩定飼草種植面積,進一步加強優化種植結構,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今年,全縣復種面積達1.2萬畝。其中復種蔬菜面積為4000畝,復種綠肥面積為8000畝。川水地區主要種植大白菜、大蔥、蘿卜、胡蘿卜等蔬菜作物,康楊、坎布拉鎮等地區主要種植粗蛋白含量高的飼用型玉米、毛苕子、燕麥等綠肥飼草作物,種養結合,以農促牧,發展農區畜牧業。同時,依托省級科技特派團隊,對種植戶和收儲企業進行培訓指導,為后期農牧民種植綠肥飼草、推動農業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人民网   27 阅读   2022-09-19 13:04
  • 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2022三产融合创新峰会召开

    近日,2022三产融合创新峰会在西安市高新区召开。据悉,作为“双创周”陕西省暨西安市会场活动,本次峰会响应并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号召,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产品营销促销,助力脱贫攻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陕西农业品牌建设和推广宣传提供强有力支持,共同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结合线上线下两个通道为全国创业企业导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围绕“品牌创新、市场营销、建设运营”三个重要环节,聚集多位不同领域的资深导师,针对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创业团队进行系统化的辅导和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陕西现代农业竞争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创业人士赋能。   会议还从全国各地邀请了多位行业知名专家导师,为创业者提供从0到1的所需技能,全方位增强创业企业创新思维,加速创业路程,助力西安现代化农业发展。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特邀导师围绕组织、业务以及个人成长痛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实战型创新课程分享。活动还为创业者全方位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及课程,推动优质资源聚集,凝聚更丰富、更多元、更新鲜的创新服务资源与优秀企业,以平台模式助力西安本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西安网   18 阅读   2022-09-19 13:03
  • 与湖北粮食公司达成合作,正邦科技拟转让生猪养殖资产

    经历周期低谷,被爆出财务问题后,正邦科技(002157)着手优化旗下资产。   9月15日晚间正邦科技公告,鉴于公司与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通过以往合作,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及成熟的合作模式,为满足湖北生猪产能、保障猪肉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推进湖北畜牧业产业升级,实现湖北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双方于9月14日就合作打造湖北生猪养殖产业链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据披露,在资产合作方面,正邦科技拟将其下属的部分生猪养殖产业相关资产转让给湖北粮食公司,湖北粮食公司进入生猪养殖行业。在经营合作方面,湖北粮食公司可将上述生猪养殖产业相关资产优先租赁给正邦科技或其指定的主体经营,并向承租的正邦科技或其指定主体提供生产经营所需饲料/原料,且条件比同行业更有竞争力。   正邦科技称,通过本次合作,能充分发挥湖北粮食公司在饲料供应上的优势,将产业链向下游养殖行业延伸,同时正邦科技在湖北及周边可获得稳定的饲料供应来源,升级双方合作层次,实现产业链最大收益。   经历了猪周期低谷,正邦科技业绩近年持续亏损,公司财务危机情况也备受关注。在202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整体依然低迷的背景下,正邦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100.78亿元,同比下降62.23%,净利润亏损达42.86亿元,同比减少199.68%。   正邦科技在半年报中表示,国内生猪市场销售价格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对于整体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和挑战。公司根据行情及自身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保证核心优质产能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销售策略和节奏,通过持续出售变现能力强的存货,为公司迅速补充经营所需资金,同时提高销售资金的回流效率。   正邦科技还表示,随着国内生猪市场价格的回暖,叠加公司产能的整合优化、盘活资产输血主业,公司资金情况不断转好。同时,公司持续探索“股债”结合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引入专项资金支持,包括优质机构或政府平台等给予担保增信,申请成立专项基金用于债务置换,受让子公司部分股权与合作方共建产业生态等融资举措,增厚公司资金储备,以进一步扩大饲养规模,支持公司业务的未来持续发展。   不过,虽然今年6月以来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已整体实现盈利,但受销售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正邦科技经营数据同比依然出现下滑。   据此前披露,正邦科技2022年8月销售生猪61.35万头(其中仔猪25.43万头、商品猪35.92万头),环比下降30.48%,同比下降64.16%;销售收入7.33亿元,环比下降1.24%,同比下降74.35%。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21.46元/公斤,较7月增长1.83%;均重75.66公斤/头,较7月上升6.55%。   2022年1~8月,该公司累计销售生猪634.12万头,同比下降39.37%;累计销售收入63.87亿元,同比下降73.27%。   正邦科技称,2022年8月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及销售收入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公司经营策略调整优化产能所致,生猪销售数量环比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公司调整出栏节奏所致。而2022年1~8月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及销售收入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国内生猪价格下降及规模缩小所致。

    东方财富网   21 阅读   2022-09-19 13:02
  • 绵阳市农业农村系统拼经济搞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

    近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拼经济搞建设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安排部署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力以赴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市。 会议要求,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要围绕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思路,把实施农产品“三品”工程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依托“绵品出川”行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绵阳农业品牌,抓好粮食生猪生产保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坚决守好“三农”基础,扎实稳住农业基本盘。 会议强调,要拿出硬功夫、找准真问题、抓住关键点,精准施策,实实在在的把工作落地落细。要紧盯硬指标硬任务,全面完成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确保粮食扩面积增产量,加快生猪稳产能保出栏,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利用,加快实施“三品”工程,加大推进农业项目投资,全力守牢安全底线;要全力拼经济搞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终端见效。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推动全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在终端见到实效、力争形成更多可视化的成果。

    绵阳日报   11 阅读   2022-09-19 13:01
  • 助力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现代化

    不久前,在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举办的“云上”农业培训课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为哈萨克斯坦40余名农场主讲授了小麦春播技术。哈萨克斯坦阿尔卡雷克农业试验站技术专家艾山在电脑前认真听讲,不时提问,张正茂一一认真作答。“尽管是云端交流,我依然感受到他们对学习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迫切愿望。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为对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张正茂说。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同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2019年6月,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中国倡议在陕西省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的现代农业领域合作。2020年10月,示范基地在陕西杨凌正式揭牌。   精准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是示范基地的重要任务。近两年来,示范基地累计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技术研修班20多期,培训农业官员及技术人员400余人。今年,示范基地还为上合组织国家学员举办“云上”农业培训课程,并结合前沿领域开设了农村电商研修培训班。   在培训交流中,来自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代表们普遍表达了对中国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理念和具体实践的关注和认同。“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哈萨克斯坦塞富林农业技术大学青年科学家穆拉特汗·马拉特说,“借鉴中国乡村振兴经验,结合哈萨克斯坦实际国情,我们应该将农业发展提升到更重要地位,积极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示范基地深度契合不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和农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先后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了15座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深化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实践载体。   今年8月,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的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建成。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朱德兰团队研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是该示范园亮点之一。“该设备采用太阳能驱动,比较适应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条件,具有省电、节水、节肥等特点,极大提升了灌溉效率。”朱德兰说。乌方合作者阿里木教授表示,他从相关合作中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广阔前景。   在吉尔吉斯斯坦,针对口蹄疫等病害多发的情况,示范基地通过与吉方的交流合作机制,为吉方人员开展动植物检验检疫和疫病防治技术等相关培训,为应对当地畜情疫病发挥了积极作用。哈萨克斯坦非常重视引进冬小麦培育技术,示范基地积极协调,协助哈方引进了中国小麦新品种。与当地品种相比,新品种亩均增产最高可达60.51%。在塔吉克斯坦,中塔合作建设中泰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目前已配套数十万亩棉田和多座轧花厂。产业园配备先进的数字智能化农业机械和纺织设备,不仅提高了棉花加工能力,还使当地纱织品跻身全球高端市场,产品销往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等国。   “农业设施建设取决于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程智慧表示,中国农业设施技术实用、有效,上合组织国家学员能学会、用得到。希望通过示范基地传播推广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促进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现代化。   在2021年举行的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上,示范基地被列入上合组织20年农业合作重要成果,成为上合组织农业领域首个共商共建共享平台。上合组织前秘书长、乌兹别克斯坦外长诺罗夫表示,示范基地将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先进知识和经验交流,解决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为进一步发展现代智慧农业提供有力支持。

    人民日报   10 阅读   2022-09-19 13:00
  • 第六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9月14日,由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中国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协办的第六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大会设立十五场平行论坛,120余场报告讲述畜牧、兽医和食品安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资源共享,促进从养殖到餐桌全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   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及国外的权威专家及来自养殖、屠宰、饲料、兽药、食品深加工、餐饮、商超、设备制造、咨询机构、检测和认证企业等121位演讲专家、535家企事业单位代表及媒体人员1300余人参会。   大会通过联盟理事长办公会充分地评估和评选,嘉吉动物蛋白、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2年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杰出贡献奖。   通过联盟理事长办公会充分地评估和评选,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征宇制药有限公司、礼蓝(上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浙江华牧科技有限公司、华派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福源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碧农中国、默沙东动物保健品(上海)有限公司荣获2022年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动物健康科技创新奖。  凤集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纽勤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艺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英特乐传送带(上海)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荣获2022年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奖。      为行业提供更好福利养殖的技术理论支撑和良好实践案例分析,为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贡献力量,联盟组织编写《中国畜禽福利养殖技术指南》,开展了生猪、肉鸡、蛋鸡、奶牛系列丛书在线编委会。   在本届大会上,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孙忠超和在场嘉宾共同见证了中国畜禽福利养殖技术指南系列丛书发布。      通过联盟理事长办公会充分地评估和评选,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正大畜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大荷兰人、上海悦孜企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荣获2022年动物福利科学促进奖。   院士创新会|共话行业机遇与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理事长沈建忠围绕“One health视野下兽医公共卫生”作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就《国际食品安全动态与前沿进展》作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守军,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副总裁张雁儿围绕兽医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展开讨论,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廖明主持了本次讨论。   主旨报告|共寻行业未来与发展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吴永宁围绕《全球食品安全战略与中国实施路线图》作主题报告。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就《我国兽用诊断试剂质量提升的策略与方向》作主题报告。   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廖明就《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发展的思考、创新与挑战》作主题报告。   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廖明,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联盟副理事长、嘉吉动物蛋白食品安全质量法规总监谢志新,联盟副理事长、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黄勇围绕重大动物疫病与动物源食品安全展开讨论,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秦德超主持了本次讨论。   生猪产业技术创新高峰论坛聚焦产业热点与难点问题,共商生猪产业疫病防控技术创新,共话管理升级,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肉鸡产业技术创新高峰论坛聚围绕肉鸡产业发展趋势,精准营养、肉鸡品质等内容开展交流。   蛋鸡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论坛,专家围绕蛋鸡呼吸道重要病毒传染病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蛋鸡健康养殖与生物安全技术、国内家禽腿病问题及防治、可持续数字化蛋鸡养殖等内容作出分享。   奶牛科学减抗与乳制品安全论坛聚焦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保障奶牛养殖与乳制品质量安全齐头并进。与会专家围绕如何选择好牛奶?牛奶中兽药残留现状,奶牛养殖疫病防控技术,牛奶快速检测技术和规范,奶牛高产长寿探讨等内容作出分享。   水禽减抗和食品安全创新论坛围绕鸭肉品质影响因素分析与应用、浙江特色水禽绿色健康养殖技术、鸭蛋加工品质提升与安全控制、水禽主要疾病防控策略与实例分析、水禽减抗养殖用药规范与产品质量安全、水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内容作出分享。   水产养殖技术与质量创新高峰论坛围绕我国水产健康养殖与绿色发展、虾蟹养殖生态平衡与病害防控、水产健康质量与福利国家趋势与进展、大口黑鲈主要疾病研究进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快检技术研究及应用实例、小黄鱼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等内容作出分享。   兽医检测诊断论坛围绕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新发及外来动物疫病检测及防控技术,动物疫病核酸检测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内容作出分享。   国际动物福利产业发展联席会围绕动物福利最新中国化定义及全球融合、报告关于气候变化与工业化养殖,高福利农场担保计划中的动物福利评估,讲述新食物观,可持续发展以及动物福利的全球趋势联动。   动物源食品加工与微生物控制论坛围绕动物源微生物风险评估进展、冷鲜肉鸡屠宰及贮运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技术、动物源性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监控关键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分子生物学快检技术助力食品生产企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环境监控的验证、乳品质量提升和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等内容展开讨论。   数字畜牧业创新发展论坛围绕工厂化畜牧业的数字技术与装备、畜禽健康养殖LED光调控与信息智能感知、畜牧产业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等内容展开讨论。   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论坛围绕农业农村部近10年能力验证情况和“十四五”计划、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新国家标准解读、乳制品最新法规解读及应对方案、GB 2763解读和农药残留国家检测方法发展现状等内容展开讨论。   碳减排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围绕可持续发展,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绿色种养助力低碳高效等内容进行讲解。   碳减排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餐饮零售协同共治论坛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食品安全、餐饮零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等问题作报告。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论坛围绕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与合理用药、畜禽耐药菌感染的多元防控策略、耐药菌在动物肠道内的传播机制及阻断策略等内容作出报告。

    新华网   9 阅读   2022-09-19 12:52
  • 武强:构建“奶业产业联合体”助推乡村振兴

    初秋时节,在武强县街关镇北邻的蒙牛万亩饲草种植基地内,专为蒙牛(衡水)高端奶加工厂种植的近万亩食用玉米长势良好,即将进入收获期。而在蒙牛(衡水)高端奶加工厂车间,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对生产出来的特仑苏进行打包。武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吕运策告诉记者,这是武强县以蒙牛为龙头,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举。   武强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有耕地48万亩,每年玉米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该县以此为资源,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并引进了总投资18亿元的蒙牛(衡水)高端奶暨现代牧场项目,重点建设蒙牛现代化饲草基地、集约牧场、智能化高端奶加工厂和有机肥处理厂“四大板块”,形成了集种、养、加、有机肥处理为一体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为进一步助推武强奶业发展,促进奶业全产业链发展,该县立足全县自然资源禀赋和奶牛产业基础优势,先后印发了《武强县奶业振兴实施意见》等支持奶牛产业发展的文件,富源牧业、富奥牧业等一批国内一流奶牛养殖企业和聚碳科技等沼气发电企业落户武强。目前,全县现有万头牧场3家,千头牧场7家,奶牛存栏量达3.15万头,可日产鲜奶600吨。该县还强化银政合作,建立政府增信机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富源、富奥牧业给予充足的信贷资金支持,开发了“奶源贷”“青贮贷”等金融产业。截至今年5月末,农业银行在武强县累计投入奶牛产业贷款3.23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武强县还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着力调整奶业产业结构、实施牛产业振兴服务平台暨乡村振兴大数据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推动奶业加快向数字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武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贵臣告诉记者,目前,武强县富源、富奥等大型牧业均已实现挤奶自动脱杯、奶量自动读取、奶牛发情自动提示、TMR精准饲喂、环境自动控制等智能化建设。下一步,武强县建成集全县青贮饲料种植基地、养殖场、奶品、饲料投入品、产业金融、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全产业链的奶牛综合性大数据服务平台后,可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视频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初步实现现代畜牧智慧牧场建设,提升奶业全流程管控水平,实现奶牛养殖的产业振兴。   不仅如此,武强县还通过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依托奶牛养殖产业带动群众致富。该县依托富源牧业、聚碳生物等龙头企业,通过推广“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体系,创新全产业链参与的“四重收益”帮扶模式,带动全县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通过参与奶牛全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有效增强了脱贫群众致富增收的内生动力。   该县把贫困户扶贫资金打捆投放到富源牧业、聚碳生物科技等奶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定期享受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以到企业打工获取收益,更有一些脱贫群众和易返贫致贫群众把土地流转出去,深度参与到饲草种植和牛奶、沼液、沼渣运输等环节,实现稳定增收。据了解,全县有近4000余名群众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奶牛产业链增收致富。   通过出台一批政策、引进一个龙头、带来一批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发展路径,武强县正在全力构建以蒙牛乳业为核心的“奶业产业联合体”,走出了一条政府助力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振兴路。

    同花顺   31 阅读   2022-09-19 12:50
  • 甘肃省甘南州:筑牢生态屏障守护黄河安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近年来,甘南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树牢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协同抓好大保护、共同推进大治理,使美丽甘南成为大美甘肃的亮丽名片。   花开长岸连天彩,潮起大河满眼春。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近年来,全州上下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书写新时代治黄新篇章   初秋的甘南草原绿茵如毯、野花烂漫、牛羊点点,尕海湖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碧绿的草滩,河曲马、黑颈鹤、白天鹅、藏原羚等野生动物就栖息在这片“世外桃源”……   甘南州被整体纳入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全州97%以上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为有效遏制草原沙化退化,甘南州大力实施退牧还草、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程,初步探索总结出“植灌+草方格沙障+灭鼠+覆土+种草+施肥+封育管护+第二年补植补造”的沙化治理模式,和“转场补饲+灭鼠(扫残)+平丘+种草+施肥+季节休牧”的退化草原治理模式。在中度以上鼠害区繁育野化投放鼠害天敌银黑狐,推行生态控鼠。   走进碌曲县玛艾镇花格村,高级畜牧师刘承杰正在和同事们开展样方试验,他熟练地将草场上的金露梅灌丛圈出一个4平方米的样方,通过一系列试验,测算牧草生产量,对草原进行检测和评价。   “经过多年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原面积迅速减小,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眼前的这片草地,每平方米的植物种数可以达到28种以上。”刘承杰说。   近年来,甘南州全面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探索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甘南州有效治理鼠害草原1187万亩、流动沙丘3.82万亩、潜在沙化草地21.86万亩、中度及以上退化草原1557万亩,仅2021年一年核减超载牲畜200.78万羊单位……   通过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加之牧民群众观念意识的转变,甘南州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全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97%,增长0.38个百分点。如今,甘南州草原重新焕发出新绿,流经甘南州的黄河得到了充沛的水量补给。   科学施策保大河安澜   大河安澜,人民夙愿。   甘南州以战略眼光、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创新意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久久为功、驰而不息,让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奏齐鸣”。   减超量、去存量、提质量,实现草畜平衡,找病灶、祛沉疴、治顽疾,还原自然底色。   甘南州在减畜和保收中找准发力点,发展设施养殖,扩大舍饲范围,加大补饲力度,优化畜群结构,缩短出栏周期,切实减轻了草场压力,稳定了牧民收入,实现了禁牧草原“禁得住”、超载牲畜“减得下”、牧民收入“涨得了”、草原生态“变得好”。   州、县(市)在草原动态常规监测按时间节点有序开展的同时,结合草原有害生物普查、草原生态监测评价、草原生态现状调查及评估等工作,对本区域草原资源生态状况、生产能力和生物多样性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进一步完善草原动态监测资料,编制发布了《2021年度草原动态监测报告》。发布禁牧令,并在重点区域设立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大型标示牌,组织开展定期巡护和无人机巡查,指导各乡镇、村组制定严格的“村规民约”,以村民自治来推动草原合理利用。充分发挥草管员日常监管作用,将依法查处禁牧区偷牧盗牧、草畜平衡区超载过牧和违法违规破坏草原等方面的资料以“一案一卷”的形式纳入年度工作台账。   并采用入户宣传、马背宣传、集中宣讲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对草原补奖政策内容、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要求、草原保护法律法规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培训,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从思想上认清超载过牧的严重危害,转变“靠天生存”“掠夺发展”的落后观念。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州核减牲畜数量达200.78万羊单位,占计划任务的190.2%,各县市均超额完成减畜任务。   从今年4月起,一场州县乡村四级联动、10余万党政干部、群众全员参与、跨越4.5万平方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行动在甘南州展开,标志着甘南州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拉开序幕。   “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推动环境和气候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贡献。”甘南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权宏林说。   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清晨,当卡加道乡其乃合村山头的黑幕刚刚退去,寂静的草原只有大队书记完代才让家的灯微微亮着,他已经穿上雨鞋,拿着干粮,出门去看望他的那群“牛宝宝”了……   跟随完代才让走进合作市其乃合养殖繁育基地,看着正悠闲吃草的犏雌牛,他的“话匣子”瞬间就打开了。“这可都是能赚钱的宝贝疙瘩,是英国的娟犏牛和本地的藏牦牛杂交后繁育的,比本地传统的藏牦牛体型大、产奶量高、生长周期短。”   甘南州畜牧工作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马登录说:“牦牛一般4-5岁出栏,平均价格在4500元,娟犏牛1.5岁即可出栏,平均价格在8500元;牦雌牛日产奶量3斤,犏雌牛日产奶量15斤。一头犏雌牛日产奶量相当于5头牦雌牛产奶量,真正实现了养殖由数量扩张向减畜增效转变,取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实现了减畜不减产、提升质量不增数量、既提质又增效的目标。”   牧业向好,全局主动。   甘南州坚持强化科技投入,提升产出率。联合科研院所,共同研究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提高繁活率,实现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   针对牦牛、藏羊生产性能下降的实际,甘南州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为载体,以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为目的,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实施高原奶牛(娟犏雌牛)高效繁育暨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体系建设项目,建成牦牛本品种选育、犏牛高效繁育、黄牛杂交改良三个产业链和种公牛交换使用的新机制,以及以甘加羊为主的藏系绵羊本品种选育模式,全面提高当地藏牦牛的个体生产水平和群体生产效益,减缓草场生产压力,提高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走出了一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甘南州已累计投入资金5.34亿元,新(改扩)建牲畜暖棚1.6万余座,舍饲养殖牛2.2万头、羊4.65万只,有效促进了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缓解了天然草原承载压力。   高原奶牛高效繁育只是甘南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甘南州高度重视甘南州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及提纯复壮工作,把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建设之要、草畜平衡之需、产业发展之机、绿色崛起之路,加强甘南州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推动牦牛保护区种源开发利用,开展美仁牦牛新资源挖掘,积极推广牦牛杂交改良。在碌曲、玛曲、合作等县市甘南州牦牛核心保护区外的区域,以及夏河、卓尼、迭部等牧区,建立牦牛杂交改良示范基地,引进半血野牦牛、阿什旦牦牛、多肋牦牛对甘南州牦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牦牛个体生产性能。建立引入牦牛种公牛调剂供给机制,向家庭牧场、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提供良种。   同时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适应生态建设需要和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颗粒饲料加工-牛羊活畜补饲-有机肥生产-有机肥还田-饲草料种植”闭环式循环农牧业经济,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支撑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全州生态农牧业健康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走进位于碌曲县双岔镇毛日村的碌曲县瑞丰草业有限责任公司,社员们正熟练地将成捆的青干草倒入饲草粉碎机,然后将刚加工完的干草碎末抬到草料称重机上称重。   “为全面推进补草畜牧业发展,我们成立了碌曲县瑞丰饲草料种植加工基地,按照‘农区种草、牧区收购、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工作理念,积极流转土地建立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实现了优质饲草科学化布局、多元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缓解草畜矛盾、助力草畜平衡提供了保障。”公司负责人拉毛加说。   良好的生态带动了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又促进了生态保护。   甘南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采取“旅游+”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与现代农牧等生态产业的深度融合。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玛曲县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将乡村振兴和文旅结合起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挖掘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大格局。   距离玛曲县城3公里的尼玛镇“首曲驿站”就是一处文旅融合的景区。驿站将历史文化和当地游牧民俗特色文化相结合,建设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休闲居住区和文化旅游区,让游客在广阔的牧场上,骑马放牧,感受当地的游牧文化。   今年59岁的萨合村村民胜利,以自家宅基地入股“首曲驿站”,开办牧家乐当起了老板。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从传统畜牧业悄然转型到旅游业,为保护草原、保护母亲河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甘南州生态地位特殊,生态优势明显,生态责任重大。面向未来,74万甘南各族群众正凝聚起绿色发展的强大力量,紧紧围绕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努力把甘南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高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

    甘肃日报   14 阅读   2022-09-19 12:50
  • 海南多家单位组团参加农高会展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科技成果

    9月15日至19日,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在陕西杨凌举行,海南作为主宾省参加,并组织30多家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参展。    本届农高会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主宾国,以“创新·合作与粮食安全”为主题。农高会还举办11项重点活动内容,以展馆展、云上展、田间展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国际交流合作在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    海南展馆顶部架构以阿拉伯数字“8”翻转成“∞”无穷大符号,寓意着科技将为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创造出无穷大的发展空间。展馆集中展示了海南围绕“五基地一区”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所取得的科技成果,30多家参展单位展出100多种产品,覆盖南繁种业、种植业、渔业、畜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等,特别陈列了“虎龙杂交斑”“南美白对虾”等渔业新品种,引起了许多客商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

    澎湃新闻   8 阅读   2022-09-19 12:49
  • 农业农村部发布今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我省十个品种入选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我省龙粳31等10个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品种入选。   10个品种中,大豆包括高产、优质、大粒大豆绥农52、东生7号、黑河43号,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黑农84、克山1号。玉米包括德美亚1号、德美亚3号。水稻包括寒地早熟、优质、多抗超级稻龙粳31、绥粳18。小麦包括龙麦35。   这些品种在推广面积、抗逆性,产量等方面都极为抢眼。大豆新品种黑河43号由省农科院黑河分院选育,2007年完成审定。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1.84%,脂肪含量18.98%,中抗灰斑病,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190.7千克,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0.5%。适应区域为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目前该品种已推广9600万亩,2015年度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玉米德美亚3号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和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高产创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品种植株整齐、耐密、抗逆性强、高产、优质,是值得重点推广的高产、耐密新品种。该品种抗逆性状优良、高产稳产,脱水快,适合机械收获,不用下棒晾晒,省时省力,收获后就可秋翻地,黑色越冬。近几年,该品种在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宝泉岭、牡丹江等管局的玉米高密度高产攻关项目建设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并取得实质成效,多个农场连续几年实现大面积地块产量超过16吨/公顷,部分地块产量达到17吨/公顷以上,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龙粳31作为寒地早熟优质多抗超级稻,由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2011年审定推广,年最大推广面积1692万亩,创我国粳稻品种年种植面积的历史纪录,2014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种植1.2亿亩。   龙麦35各项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强筋麦标准,并且品质稳定性好,2014年在全国小麦品种面包评比中获得总分第一名。2016以来为东北春麦区第一主栽强筋品种,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定为唯一春麦主导品种。

    https://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22/09/19/0589   19 阅读   2022-09-19 12:48
  •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出通知,切实做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为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切实做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决贯彻农业农村部及省级动物防疫相关政策规定,积极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把动物疫病防控作为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根本来抓,全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认真落实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新要求。全省秋季集中免疫工作从9月10日开始,10月31日前全面完成,年底前全省规模养殖场户要实现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省农业农村厅将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考核,确保强制免疫病种常年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   突出抓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分区防控相关政策措施,除种猪、仔猪以及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的生猪外,严格限制生猪跨大区调运,严格执行生猪大区内跨省“点对点”调运政策,实行“点对点”调运的养殖场、屠宰场要按规定备案。加快推进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相关市县要加强服务指导和跟踪督促,加快推进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创建工作,夯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统筹推进动物疫病净化,以种畜禽垂直传播性疫病为重点,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场创建。同时,要加快推进关中地区奶山羊布病净化示范区建设,严格对照时间表、任务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持续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快推进兽医实验室续展考核,科学开展检测能力验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综合疫病流行病学特点、风险评估结果、实验室检测数据等,强化会商研判,及时预测预警。按照《陕西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组织制定各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切实强化突发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落实养殖、屠宰企业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推进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厂(场)、肉类加工企业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加强屠宰加工环节监管。探索建立养殖场分级管理制度,落实差异化管理措施,积极创建无疫小区、动物疫病净化场,鼓励区域集中连片建设动物疫病无疫区。   严格落实动物卫生监管责任。各地要进一步明晰各级各部门动物卫生监管职能职责,夯实工作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充分发挥“陕西智慧动监”平台作用,实现养殖场户、动物运输车辆、经纪人等信息全面备案,并实行动态管理。要理顺监督执法工作机制,明确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职能职责,推动监督与执法有效衔接。全面开展动物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具检疫证明、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等行为,积极引导养殖、运输、屠宰、加工等环节从业人员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陕西日报   13 阅读   2022-09-19 12:46
  • 规模养殖,十年来全市畜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着力优化生产布局,打好畜牧业转型升级战,保障畜禽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要求,泉州持续推进规模养殖场建设,十年来,散养户逐步退出,规模养殖比重、标准化程度和畜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2021年,全市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27个,大型生猪养殖场存栏量占全市存栏总量的40.4%,比2019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随着居民饮食习惯的转变和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泉州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推动畜禽多样化发展,丰富畜产品供应。2021年,全市猪肉产量占主要畜禽肉产量的58.1%,比2012年的74.9%下降了16.8个百分点;禽肉产量由2012年占主要畜禽肉类产量的22.1%,增加到2021年的37.4%,提高了15.3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牛、羊肉产量占主要畜禽肉类产量比重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0.7和0.5个百分点,畜牧业养殖结构整体向优调整。 同时,全市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畜产品稳步供给。2021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28.65万吨,较2012年上涨3.0%;畜牧业总产值95.3亿元,较2012年上涨41.4%。肉类生产依旧是畜牧业生产的主导,占“肉蛋奶”比重69.0%;蛋类生产快速发展,比2012年增长95.0%,年均增长10.6%;奶类生产保持稳定,占肉蛋奶产量的2.0%左右。

    泉州晚报   20 阅读   2022-09-19 12:46
  • 渭源:“百日攻坚行动”力促畜牧产业快发展

    时下,走进渭源县北寨镇鑫顶渭丰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良种肉牛。经过三年的发展,该公司已建成标准化牛舍10栋8400平方米,托养全县良种牛2691头,年饲养量5000头。截至目前,托养收益分配807.3万元,草畜一体化收益分配78万元,吸纳带动全县16个乡镇100多户群众通过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增收致富。   该镇按照全县“百日攻坚行动”要求,按照“小规模、大群体、以草定畜、草畜一体”的总体思路,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为模式,大力推动畜牧产业一体化全产业链加速发展。   “我们围绕‘两个20%增速’支撑性指标,‘四翻番’标志性指标,‘八提升’技术性指标,全力推动攻坚行动,将今后三年全镇畜牧产业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全镇各村、各养殖户及合作社,全力落实畜牧贷款政策,启动新建交易市场,积极谋划完善产业项目库,提前谋划全镇2023年饲草基地建设。”据北寨镇党委书记祁柏林介绍,截至目前,全镇牛羊养殖农户1691户、规模养殖户439户,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956头、20677只,牛羊年出栏分别达到2900头、11000只。   庆坪镇紧盯《渭源县畜牧业高质量追赶发展考核办法》,按照“百日攻坚行动”要求,采取扩户与扩群结合、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的措施,做到“以草为业、草畜同步”,建成200亩集中连片的玉米示范点,辐射带动全镇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1342亩,为全镇77户养殖户发放贴息贷款1063万元,其中55户养殖户引进基础母牛189头,18户养殖户引进基础母羊383只,48户养殖户改造圈舍4489平方米,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和畜牧业增效。“今年,我贷了畜牧业贷款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牛棚,引进了8头牛,现在我一共养牛80头,还带动了村上12户群众种植饲草和临时务工。”庆坪镇王家川村养殖大户王建斌说。   在此基础上,渭源县围绕攻稳定增长之坚,保追赶发展最好成果“百日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粮改饲”“种调养”,确保年内发展规模养殖户1600户,牛、羊的养殖量分别达到10万头、53万只,推动全县畜牧产业种养加销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每日甘肃网   21 阅读   2022-09-19 12:45
  • 高温干旱农作物减产,意大利畜牧业陷入困境

    今年夏季,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意大利农作物歉收,进而出现了饲料供应短缺,这也使得意大利畜牧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不少养殖场难以为继。 在位于罗马郊区的一家奶牛养殖场,养殖户科罗涅西告诉总台记者,由于天气炎热,动物食量减少,牛奶产量会减少15%到20%,肉制品产量也将下滑。他还表示,近年来由于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奶牛养殖场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意大利奶牛养殖户 达尼尔·科罗涅西:这些问题累积下来,影响会逐步显现,一开始咬咬牙还能勉强支撑,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过来。现在能预见今年秋季处境会十分困难,尤其令人担心的是牲畜的繁殖问题。 意大利自耕农协会的数据还显示,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今年意大利用作动物饲料的农作物减产45%,这无疑将使本就面临困境的畜牧业雪上加霜。 总台记者 李耀洋:这么大的一个草垛有差不多500公斤重,大约是60头牛一天的食用量,这个农场有200多头牛,每天起码要消耗三个大草垛。农场主告诉我们,后续饲料的供应还会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意大利奶牛养殖户 达尼尔·科罗涅西:我们从冬天开始就感受到了干旱,农作物产量开始下降,炎热天气较往常来得更早,产量更少,供应季又提前,因此今年饲料非常短缺。 实际上,随着产量下降,生产、储存和运输成本上升,意大利9月奶制品售价已较年初上涨25%。尽管如此,科罗涅西表示,自己还是在亏本经营,奶牛养殖场的处境十分艰难。 意大利奶牛养殖户 达尼尔·科罗涅西:从经济角度看,我们现阶段是亏损经营,牛奶价格是涨了点,但跟上涨的成本相比真是杯水车薪,所以有些农场处境艰难,只好关门或变卖牲畜。

    封面新闻   25 阅读   2022-09-19 12:44
  • 农业部《规划》赋能畜禽机械业,大牧人上市黑科技显奇效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规划》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时期。“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为迫切的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抓住机遇深化发展于日前顺利过会,为农业农村部《规划》添砖加瓦,为现代化养殖打了一针强心剂。 《规划》明确强化需求引领,推进协同合作,积极创设项目,推动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加快机械化生产物联网建设,推广应用具有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维修诊断等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对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与调度。 大牧人推出黑科技赋能新农业 即将上市的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畜禽养殖机械制造业,是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规模化畜禽养殖设备制造商和养殖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会长单位。公司多年来通过持续的创新与积累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推动我国畜禽养殖设备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并凭借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和优质完善的服务赢得了稳固的市场地位。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创新探索使大牧人始终保持技术创新活力,在养殖机械的组件及系统开发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公司掌握了环境控制技术、畜禽废气处理技术、肉禽笼养技术、蛋鸡系统集蛋技术、仔猪智能加热技术等一批领先的核心技术。目前公司已在技术积累方面建立全面的竞争优势,并在多个领域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青岛大牧人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行业内知名高校以科研委托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外部的产学研合作引入研发资源开展联合研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提高技术研发的理论性与前瞻性,同时培养和吸纳一批专业储备人才,强化公司竞争优势。 《规划》赋能新产业 大牧人拓宽养殖新思路 《规划》的推出标志着农机装备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快普及应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稳步提升,为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将为农机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持久的动力。 而以青岛大牧人为代表的高端畜禽养殖设备技术公司的不断研发,有效的提升了养殖产业的效率、收益以及完美解决畜禽养殖所带来的环境,用地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为广大养殖户带来全新的养殖体验和收益。 高科技的加持、政策的扶持让我国从传统养殖业大国向现代化养殖业急速转型,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打破原有僵局的新思路。

    咸宁新闻网   17 阅读   2022-09-19 12:44
  • 系统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

     近日,2022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举行。笔者从论坛上了解到,2020年、2021年、2022年的1月至6月,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均为“优”。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云南省近年来全面推进流域农业绿色发展。   以洱海为例,在农业绿色转型升级方面,大理州采取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处理、试点有机种植、优化农业结构等措施,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向绿色有机、适度规模、壮大品牌等方向发展,切实减轻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为守护一湖清水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是农业大国,当前多地仍存在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种植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化肥农药施用量大的农作物种植比例较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不够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仍需提升等现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农业生产中的健康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生态食品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农业从业者一方面要利用健康的土地生产出更安全健康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不应简单理解为不施农药化肥,它应当是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无污染、高效益、更健康。   政府和企业需要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设施农业发展、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绿色经营主体培育、绿色农业品牌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强建设。比如可以在区域内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确定农业产业准入正负面清单。推广运用农业新科技,实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改革畜牧业养殖方式,引导养殖户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与生产环节“接口”对接,加强农业“废物”的循环利用,形成一个自净的生产体系,有效减轻土壤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加快农业生产向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加快提升适度规模经营,培育高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技术装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转型初期短期内可能影响农户利益,政府一方面要出台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产业链效益;另一方面要做好解释工作、引导示范,让农户看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选择,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三者统一。

    中国西藏网   9 阅读   2022-09-19 12:43
  • 我国秋粮收获超过1.7亿亩,农业保险为丰收保驾护航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1.7亿亩以上,完成13.3%。其中,西南地区收获过半,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已收获两成;西北地区收获过一成;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零星收获。 农业保险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农业保险在助力粮食丰产丰收方面,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一场台风的尾部掠过东北,给当地带来了一场大暴雨。马上就是玉米等秋粮收获的季节,北京人保财险总部工作人员正通过人工智能理赔调度系统,跟分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密切沟通。疏通沟渠、加固棚舍,原本以为就是单一对风险进行赔付的保险公司,也参与到防灾减灾的活动中。 中国人保财险农险部总经理 王建国:我们已经从前几年的(保费收入)千分之八的整体比例的投入,到了去年达到了1%以上,今年还要超过1%,将达到1.3%到1.5%的整体的投入比例。 从只盯住后端理赔转向同时关注前端减损 在吉林,专业农险机构借助小程序可以直接将农作物长势等信息定期传给农户。 安华农业保险吉林分公司种植业保险部经理 李昶:利用卫星遥感的地图进行标绘,我们定期通过苗期、农作物的长势时期,分阶段进行卫星遥感的监测服务。 种粮大户张凯告诉记者,自己今年种了1000多亩玉米,虽然受到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减产有限,因为在遇到相关自然灾害时,保险公司会协助当地政府和农户开展排水渠道修建、加固、疏通作业,还帮助购置抽水泵、柴油机,并指导施肥作业。 吉林省德惠市五台乡卢家村 张凯:田间管理的时候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还给我们发一些天气的预警。 农业保险补贴品种基本覆盖主要大宗农产品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品种已扩大到天然橡胶、油料作物等16个大宗农产品及60余个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本覆盖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大宗农产品。 科技助力农业保险理赔定损更高效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利用无人机等技术对田地进行综合查勘定损,已经越来越普遍,并且大大缩短了理赔时间。 眼下,河南信阳一家粮食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李本富正带着大家忙着抢收水稻。今年受到高温少雨影响,一些地块的收成有所下降,但好在有农业保险兜底,李本富及时向保险公司报了案。承保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立即带着农业专家,一起赶往受灾地块了解情况。现场通过无人机测量,不到一小时就办完了相关手续。 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查勘人员 陈宣宇: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手机端与电脑端的信息交互,可以在农户报案的现场就将受灾信息、受灾照片、农户签字等必要理赔条件上传至系统。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禾园合作社负责人 李本富:过去保险公司来定损面积的时候,时间长,签单子很多,现在用无人机飞一圈,面积都清楚了,损失也清楚了。

    央广网   22 阅读   2022-09-19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