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据央视新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部署加大重点工程以工代赈力度,拓展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工等增收。
第一财经 14 阅读 2022-07-05 22:286月30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其中,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超1.8万亿元。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退税减税落地显效,为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进入7月,伴随纳入留抵退税的行业进一步扩围,将有更多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经济参考报 13 阅读 2022-07-05 22:26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50.2%,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国经济总体恢复有所加快。”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4.7%和54.1%,高于上月0.6、6.9和5.7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
中国证券报 19 阅读 2022-07-05 22:24时至年中,大江南北一片繁忙景象:工厂车间热火朝天,田间地头抢抓农时,复商复市稳步推进……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各部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中国经济恢复态势持续巩固。
新华社 22 阅读 2022-07-03 17:27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道树30日在税务总局举行的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在平稳有序落地,其中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梯次性集中退还的任务基本完成。
上海证券报 11 阅读 2022-07-03 17:23记者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获悉,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贸易规模从1997年的2798.5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幅攀升至2021年的1.17万亿元,年均增长6.1%。 20多年来,粤港间保税物流、一般贸易发展迅速。海关数据显示,1997年至2021年,广东对香港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从48.3亿元增长至2816.4亿元,占粤港贸易的比重由1.7%提升至24.2%,年均增速达18.5%。同时,两地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由816.9亿元增长至2998.8亿元,年均增长5.6%。
新华社 22 阅读 2022-07-03 17:21时至年中,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进展如何? 作为今年“重头戏”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有何成效? 6月30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了几组最新数据,带你看退税减税的最新进展。
经济参考报 9 阅读 2022-07-03 17:206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 不超发货币是否意味着政策转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都有哪些,又将如何发力?
第一财经 12 阅读 2022-07-03 17:156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重返荣枯线上。6月份,制造业中的重点行业较快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PMI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2.2%和52.8%,较上月上升3.3和2.3个百分点,且两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大幅上升,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供需指数上升幅度,消费品行业景气度也稳定上升。
券商中国 9 阅读 2022-07-03 17:13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近期部署的促消费活动中,农村市场屡被提及。一方面,围绕汽车、家电、建材等大宗消费品领域组织新一轮下乡活动;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补齐农村物流短板,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经济参考报 14 阅读 2022-07-03 16:57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近期部署的促消费活动中,农村市场屡被提及。一方面,围绕汽车、家电、建材等大宗消费品领域组织新一轮下乡活动;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补齐农村物流短板,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经济参考报 19 阅读 2022-07-02 13:06中国经济基本面又有好消息! 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为50.2%,比5月上升0.6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
中国证券报 20 阅读 2022-07-02 13:04进入7月,一批新规将开始实施,与你买房、出行、消费、医保等有关,一起来看看。 【全国性新规】 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的公告》,将制造业等行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政策范围,扩大至“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
中新经纬 22 阅读 2022-07-02 13:02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恢复性扩张。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比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明显回升。
证券日报网 20 阅读 2022-07-02 13:00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经济总体恢复有所加快,6月制造业PMI大幅回升至荣枯线以上。 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的2022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结束连续3个月50%以下低位运行,重回50%以上的景气区间。
第一财经 16 阅读 2022-07-02 12:59眼下,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夏粮主产区小麦收获均已收官。总体来看,今年全国小麦比去年增产,质量好于常年,丰收已成定局。 专家表示,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丰收是重要风向标。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有利于稳供给、稳价格、稳预期。同时,由于今年春播部分面积增加、已初步具备良好的苗情基础,夏播部分面积基本稳定,预计今年秋粮整体生产情况较好,有较大可能丰收,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经济参考报 18 阅读 2022-07-02 12:576月,地方债发行规模有望达1.9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专家表示,展望下半年,地方债加快落地使用,相关部门谋划增量工具,将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基本发行完毕 数据显示,截至29日,6月以来地方债已发行1.78万亿元,30日待发行0.15万亿元,全月发行规模有望达1.93万亿元。今年以来,地方债已发行5.25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 15 阅读 2022-07-02 12:55“今年第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外贸运行出现积极变化。”6月29日,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冯耀祥告诉记者,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外贸形势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显示,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的各顶措施扎实推进,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所改善,外贸基本面向好趋势明显,外贸企业对全年增长预期有所上升。
光明日报 24 阅读 2022-07-02 12:54记者从人民银行获悉,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例会于6月2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上海证券报 22 阅读 2022-07-02 12:52时至年中,经济运行呈现诸多积极变化。从工厂车间演绎“赶工潮”到港口码头鏖战“保畅通”,从基建项目开工率稳步抬升到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在新一轮稳经济政策的护航下,经济加速修复,短期将延续复苏态势,中长期将保持并增强发展韧性。
中国证券报 23 阅读 2022-07-02 12:49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7102亿美元。怎样看待当前外债情况?风险是否可控?未来形势如何?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当前我国外债主要指标均继续处于国际公认安全线以内,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人民日报 21 阅读 2022-07-02 12:46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月份同比下降2.9%转为同比增长0.7%。复工复产和物流保通保畅扎实推进,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当前正处于全年经济发展承上启下关键时期,应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巩固5月份以来工业生产恢复增长势头,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作出更多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经济日报 8 阅读 2022-07-02 12:45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至50.2%,时隔三个月再次回到荣枯线以上。 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至50.2%,时隔三个月重回荣枯线以上。
界面新闻 7 阅读 2022-07-02 12:43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为企业盈利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专家分析认为,受生产物流逐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推动,工业企业销售状况有所改善。
人民日报 12 阅读 2022-07-02 12:42“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正在加快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我们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世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答卷。”
新华社 19 阅读 2022-07-02 12:39记者了解到,工信部正密集摸底调研,研判工业经济形势,进一步谋划工业稳增长相关举措,包括把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关键着力点,进一步疏通供需循环“堵点”“卡点”,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等,以延续5月以来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促进工业经济加快恢复。
经济参考报 18 阅读 2022-07-02 12:37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介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人民日报 21 阅读 2022-07-02 12:35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中国这十年经济建设领域发展变化的有关情况。 这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
大众网 14 阅读 2022-07-02 12:34到6月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生效满半年。半年间,RCEP“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1月1日起,RCEP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0国正式生效,2月1日起对韩国生效,3月18日起对马来西亚生效,5月1日起对缅甸生效。1-5月,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达37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对韩国、新西兰贸易规模也实现增长。
人民日报 12 阅读 2022-07-02 12:29随着宏观经济回暖、生产物流逐步恢复,以及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5月工业利润出现改善。 近来工信部密集调研工业经济,连续召开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部分行业协会座谈会、中小企业座谈会、重点地区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座谈会,部署做好下一阶段进一步提振工业经济工作。
第一财经 22 阅读 2022-07-02 12:26记者从28日举行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这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经济参考报 17 阅读 2022-07-02 12:23今年以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努力支撑经济大盘。积极的财政政策站在台前,财政支出加力提速保民生稳企业扩内需;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幕后铺路,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配合财政发力,依靠结构性货币工具为实体经济纾困解难。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增量财政、货币政策在下半年既有必要,又有空间出台,财政政策将继续唱主角,货币政策仍可谋划更多结构性工具。
证券时报 22 阅读 2022-07-02 12:22日前,多个金融管理部门发布货币信贷、金融服务等措施,为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些政策落地实效如何?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股市、债市融资,金融支持实体力度逐渐稳固,尤其是针对基础设施、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放不断倾斜。与此同时,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也逐步下行。
经济参考报 13 阅读 2022-06-29 23:10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季度论坛上表示,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起重机总工时指数和产业园区活跃度指数环比强劲回升。专家认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将继续加码、精准发力,下半年经济恢复动能将进一步增强。
中国证券报 15 阅读 2022-06-29 23:0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当前,我国多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速,包括老旧小区改造、综合管廊建设、燃气热力旧管道更新、污水垃圾收集处置、内涝治理等一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经济参考报 13 阅读 2022-06-29 23:07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较上月收窄2.0个百分点。1月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疫情影响减弱,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叠加一系列逆周期政策效果持续显效,预计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继续回升。
中国证券报 15 阅读 2022-06-29 23:056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10年来农业农村新面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的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各地纷纷采取行动,推动土地出让收入更多用于农业农村,投资热点领域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
上海证券报 14 阅读 2022-06-29 23:036月27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强粮食产能建设,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证券时报 10 阅读 2022-06-29 23:01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回暖,企业销售状况好转,营业收入回升,利润情况有所改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增速有所加快;利润同比下降6.5%,降幅较上月收窄2.0个百分点。
上海证券报 17 阅读 2022-06-29 19:435月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平稳运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企业生产经营依旧面临不少困难。连日来,工信部多次召开相关会议,部署提振工业系列举措,明确要以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关键着力点。当前,工业运行状况如何?下一步,提振工业经济还有哪些措施?
产经网 14 阅读 2022-06-29 19:40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27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他是在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述情况的。
新华社 17 阅读 2022-06-29 19:38受生产物流逐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推动,工业企业销售状况有所改善。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今年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为企业盈利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华网 16 阅读 2022-06-29 19:36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显示,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实现就业最大化目标。
证券日报 23 阅读 2022-06-29 19:356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十年来,我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央视网 18 阅读 2022-06-29 19:33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6.5%,降幅较上月收窄2.0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5月份,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逐渐向好,企业复工复产、物流保通保畅有序推进,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中国证券报 15 阅读 2022-06-29 19:316月的宁波舟山港,桥吊林立,集卡穿梭,万吨巨轮靠在泊位上有序配合作业。这个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集装箱吞吐量第三的超级大港,5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再次突破单月历史纪录。
经济参考报 9 阅读 2022-06-27 11:47今年上半年,面临持续演变的内外部环境,货币政策应对挑战,工具箱开得更大。 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轮番上阵,总量工具与结构性工具同台唱戏,多箭齐发力争直抵“稳增长”靶心。 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分析人士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转向宽信用逻辑,将前期的稳增长措施落到实处。在此期间,货币政策仍有发力空间,但升级加码的必要性下降。
上海证券报 11 阅读 2022-06-27 11:45记者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以及磁共振、超声影像等高端医学影像装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智能手机、计算机、电视、工业机器人等新产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前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双双超过200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
人民日报 15 阅读 2022-06-27 11:43“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一揽子政策措施》)对增值税留抵退税、专项债发行规定了时间表。
证券日报 30 阅读 2022-06-27 11:422012年至2021年,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3.3%;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取消银行、证券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7 阅读 2022-06-27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