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济南烙画:木与火的艺术。

    作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济南天桥区文化积淀厚重,葡萄软月、泺口醋、侯氏社火脸谱、和圣文刀……种种精湛的手造作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本期要介绍的天桥手造作品是济南烙画。

    搜狐   66 阅读   2022-05-05 20:56
  • “技”“艺”跨界融合 丰富舞台表演

      杂技剧有意识地突破杂技“拙于叙事和抒情”的局限,把创作的触角伸向戏剧,借助戏剧的叙事优势,书写壮阔的人民史诗。   当代杂技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大拓展了杂技艺术的表现空间,提升了传统杂技所不擅长的人物刻画能力,在赋予杂技以新的生命力同时,丰富了当今舞台表演。   杂技是不断超越人类身体极限的艺术。随着一代代杂技人的探索,杂技本体技巧的创新难度越来越大,杂技创新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1994年,中国第一台杂技主题晚会《金色西南风》上演,以“民族风”主题衔接杂技技巧,注重服化道灯光音响的综合运用,表演上从以技巧为中心向塑造人物过渡。2004年,杂技剧《天鹅湖》将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和杂技节目相融合,开启了杂技的“剧”时代。与主题晚会相比,杂技剧更强化故事的起承转合、戏剧结构的完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冲突等。

    光明网   108 阅读   2022-04-29 15:31
  • 杨昌芹:巧手传承非遗技艺 牵手共筑致富梦想

    暮春时节,走进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山上万亩竹林生机盎然,山下村庄整洁美丽,竹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这一派幸福生活的美好景象,是由一项在黔北传承百年的民间传统工艺——赤水竹编“编织”而来的。说到赤水竹编的推广与产业化,苗族姑娘杨昌芹功不可没。

    腾讯   89 阅读   2022-04-29 15:01
  • 杭州临安:非遗技艺雕精彩亚运

    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临安将承办跆拳道、摔跤两个项目的比赛。作为土生土长的临安人,鸡血石雕工艺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高潮与儿子钱友杰以亚运为主题,历时9个月创作了一组跆拳道、摔跤比赛石雕作品。“能用我的手艺记录家门口的亚运盛会,与有荣焉。”钱高潮说。

    搜狐   21 阅读   2022-04-29 14:47
  • 大巴山下,废弃洞窟打造艺术“创窟”

      大巴山下,山花盛开。四川省达州市罗江镇,游客却为看“画”而来。这里有一群建在天然洞窟和石砌库房中的美术馆,日前正举办一场水彩水粉画展。   这些美术馆空间巨大,近百件画作陈列在白色幕墙上,观众头顶和身边就是裸露的天然岩壁、青石条块。

    光明网   28 阅读   2022-04-29 14:35
  • 十点睡觉艺术空间展,看见“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

    展览“从安东到丹东: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呈现出不同时代的作者们基于丹东进行的小说、诗歌、绘画、摄影、影像、装置等媒介的创作。既注意呈现丹东籍作者的内部视角,也关注非丹东籍作者的他者观察。参展者有扎根丹东的文史档案研究小组、长期关注地方文化的驻留创作者,也有出生于安东的日本作家。

    网易   52 阅读   2022-04-28 19:09
  • 这些雕塑女孩,把头都藏了起来,好笑又有一丝悲伤

    我们都对雕塑不陌生,因为几乎我们随处都能见到它们。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雕塑的作用不外乎装饰性,大大小小的雕塑,不论是装点我们的城市,还是装扮我们的家居环境,说到底,都是为了观赏而已。 常规的雕塑形式端庄,确实适合作为装饰所用,但是除此之外,有一些大型的雕塑,还被当做一座城市的地标,有着象征意义。在你看来,除了上述两个功能之外,雕塑的存在还有其他的意义吗?

    网易   44 阅读   2022-04-28 14:31
  • “云剧场”如何成为常态化的艺术陪伴

    两年多来,反复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演艺行业带来很大冲击。演出场所限流、关闭,演出暂停、取消,经常让行业从业者猝不及防。因为演出大大减少,不少基层文艺院团演职员收入大幅下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创作。 压力之下,行业主体纷纷纾困自救,其中在线上开辟“第二剧场”进行“云演出”成为主要选择。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开辟“第二剧场”的演艺机构越来越多,参加“云演出”的演员也越来越多。

    人民网   24 阅读   2022-04-28 13:52
  • 罗丹最著名的10 件雕塑作品

    罗丹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罗丹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去掉了许多19世纪后期仍依附于古典神话的雕塑主题,重新强调了简单的人的尊严。 罗丹的雕塑中,没有缪斯女神,却用更现代的姿态雕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爱、思想和身体。著名的雕塑作品如诸如《吻》、《思想者》 和《青铜时代》都将普通的人,转换成了高雅艺术的典范。 在罗丹多产的职业生涯中,最著名的就是以下这10件雕塑——

    网易   76 阅读   2022-04-27 19:28
  • 沉浸式展览:艺术的未来,还是高票价的主题乐园?

    近年来,国内外主打沉浸体验的展览狂飙突进。当艺术不再限于给人以熏陶,而是将公众融入作品之中;当美术馆不再企图以精英姿态灌输知识,而是以刺激感官的展览,鼓励公众在社交网络分享体验,那么美术馆是否成为视觉游乐场?技术是否能带来真正的艺术沉浸感?沉浸式展览,是艺术的未来,还是高票价的主题乐园?

    网易   43 阅读   2022-04-27 19:20
  • “一秒入宋画”杭图零距离带你感受不一样的宋韵文化

    “老师,您戴着的这个帽子叫什么?”“这个服饰的衣袖为什么那么宽大?”......镜头中,两位国际友人正在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老师身上一整套宋服行头。昨天,一场宋韵主题的直播活动在杭州图书馆宋韵主题分馆火热进行—这是杭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杭州图书馆共同策划的“一秒入宋画·宋韵体验之旅”活动的第一期:宋服仪韵。

    腾讯   248 阅读   2022-04-27 19:16
  • 探访河北衡水传统宫廷刺绣制作技艺

    4月26日,走进河北衡水市桃城区宫廷刺绣匠人郭庆生家,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传统宫廷刺绣作品。传统宫廷刺绣融合了中国多种民间刺绣流派的艺术精髓,具有构图精密、色彩秀丽、针法多变、主题突出等鲜明特色。在这些绣品中,要用到平针绣、盘金绣、掐金绣、钉针绣、打籽绣、套针绣、劈针绣等十几种针法。制作一件绣品分手绘图样、寻找底布、制作绣绷、落图、配线、分线、落针刺绣等步骤。

    搜狐   255 阅读   2022-04-27 16:30
  • 北京昌平区被艺术改变的村庄

    从1995年开始,陆续有一批艺术家进入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2018年6月,下苑艺术生活节正式开启,艺术家与村民有了切实的互动。借着“下苑艺术生活季”的东风,下苑村更大的蓝图正在期待成为现实。

    搜狐   44 阅读   2022-04-26 14:26
  • 解读艺术中的“饮食密码”

    吃饭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关乎口味,更关乎品位和文化。食物永远是人类生活中离不开的话题,也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艺术作品里的饮食,丰富了艺术表达的同时,也可以让人通过这一脉络更加了解艺术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搜狐   55 阅读   2022-04-26 10:51
  • 点击超6亿次!藏匿在碎花布中的“人体”艺术

    如果在现场,你能一眼就发现有人藏在里面吗?吐气如兰,好像花仙子一般,藏匿于花布上,她就是人体艺术家——Cecilia Paredes。

    网易   121 阅读   2022-04-25 15:38
  • 这不是电影!荷兰海边出现“异形”

    电影《异形》堪称经典,但当剧情照进现实,你会害怕吗? 这几天,荷兰北海的沙滩上,出现了一群N足爬行、体形比大象庞大、肢体无规律扭动的“异形”,给当地居民平静的生活带来波澜。 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非血肉之躯,身体是中空的,每一根“骨头”清晰可见;不吃肉不吃草也不喝水,每日捕风为食。

    网易   32 阅读   2022-04-25 14:54
  • 鱼拓:传承千年的技艺 让尺幅“游”出大黄鱼

    用盐水细细洗去大黄鱼表面黏液、固定鱼体、调配颜料、涂色、拓印……“90后”鱼拓师陈丹丹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不多时,一条色彩斑斓的大黄鱼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鱼拓,对如今的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但早在宋朝,文人墨客在垂钓之余用墨汁或颜料将所钓之鱼拓印到纸上,用来记录实际尺寸并保留纪念,被称为“鱼折”或“胜负图”,通过千年传承和发展,改名为“鱼拓”。鱼拓画不仅可以记录和展示不同种类鱼的身长、形状、颜色等体表特征,还可以结合诗书画印成为艺术品。

    搜狐   25 阅读   2022-04-25 14:41
  • 李思瑶:巧手捏面人 指尖塑非遗

    在榆中县青城古镇的民俗文化街上,有一间不显眼的工作室,走进一看,却别有洞天。布置雅致的房间里,陈列着许多“小玩意”。细心观察,原来是一个个小面人儿,他们或立,或卧,或横刀立马,各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搜狐   104 阅读   2022-04-25 14:36
  • 兰州四代人醉心“葫芦纹身”: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兰州市阮氏家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刻葫芦,四代人传承至今已近九十载。从在葫芦上雕刻国学,到延伸至动漫,“葫芦纹身”在他们的推动下,随着时代变化也并未停滞不前。 雕刻、上色、清洗……4月下旬,位于兰州市黄河边的阮式刻葫芦传习所内,第四代传人阮熙越伏在案头,简单几针便刻出一个烹茶童子,形象逼真、趣味十足。她母亲阮琳坐在一旁,时而静观不语,时而讲讲雕刻技巧。

    搜狐   115 阅读   2022-04-24 18:50
  • “90后”梅派传人“线上梨园”圈粉

    “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放大胆忍气吞声休害怕,跟随小红娘你就能见到她……”直播间内,“90后”京剧演员郭雨昂手持折扇,一曲《红娘》余音绕梁,将观众带入京剧的世界。 “清脆的声音,唱得真好听”“我想我以后会越来越喜欢听戏”……不少观众在评论区表达着对京剧的喜爱。2年多时间在直播平台圈粉逾20万,梅派第三代传人郭雨昂在网络上搭建的“线上梨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国粹的魅力。

    搜狐   47 阅读   2022-04-24 18:48
  • 中国书画艺术作品惊艳亮相2020迪拜世博会书画艺展

    2022年3月31日,迪拜世界博览会(Expo Dubai 2020)闭幕,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本届世博会,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各国文明。 迪拜世博会以“沟通思想,创造未来”为主题。是当下全球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各国面向世界展现文化特质、品牌特色的最高规格平台。

    腾讯   43 阅读   2022-04-24 15:41
  • “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亮相深圳

    即日起至7月3日,深圳万象天地携手迪士尼、UCCA集团旗下UCCA Lab联合呈现“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深圳站”。作为深圳万象天地五周年艺术季启幕大展,其在非常规展览空间内呈现57位(组)国内外艺术家以米奇为主题展开的全新创作,通过绘画、雕塑、书法、装置、声音、非遗、新媒体、文献等多种媒介塑造这位老朋友的新面貌,30余位(组)中国艺术家参与创作。

    搜狐   34 阅读   2022-04-24 15:07
  • 威尼斯双年展明开幕:探索时代的“超现实主义”

    受到疫情影响,经过一年的延期后,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当地时间明天(4月有23日)开幕。 本届双年展创下了女性艺术家参展人数之最,超过80%的参展艺术家为女性。展览以出生于英国的墨西哥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利奥诺拉·卡林顿的短篇故事《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为题,探讨后人类、变形、生态等议题,而展览本身也如同一场超现实主义在这个时代的复兴。

    网易   64 阅读   2022-04-22 18:24
  • 从“建筑阅读”到“听见文都”,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

    不久前,短音频专辑《建筑可阅读》收听量已近30万。专辑一共30集,向每一位听众讲述上海经典建筑的前世今生,延续城市文化、保留城市记忆。上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听众能通过专辑,走进上海、体验上海、爱上上海。

    搜狐   109 阅读   2022-04-22 16:23
  • “塑者归来”150余件展品再现华人艺术家熊秉明哲思

    在熊秉明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塑者归来——熊秉明艺术回顾展”正在进行中。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展出熊秉明雕塑、绘画、书法等诸多艺术门类作品150余件,通过塑“己”、塑“人”、塑“物”三个部分展现他的艺术人生与哲学思考。

    腾讯   50 阅读   2022-04-21 16:10
  • 宝松:以画为媒展东方艺术之美

    自2019年10月正式面向公众预约开放以来,“宝松绘画工作室”已走过了两年多的历程。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源源不断的访客对画家宝松的好评,又为其创作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考和力量。

    搜狐   50 阅读   2022-04-20 14:48
  • “芳华”深耕越剧传承 “艺”起抗疫

    “牡丹竞放笑春风,喜满华堂寿烛红。白首齐眉庆偕老,五女争来拜寿翁……”19日,福建芳华越剧院“第七代”“第八代”青年演员合演汇报剧目《五女拜寿》排练专场在福建芳华越剧院尹语小剧场举行。

    光明网   19 阅读   2022-04-20 14:42
  • 贵州苗绣:一针一线跃动乡村振兴“她力量”

    苗族刺绣是苗族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苗族刺绣是苗族妇女们世世代代不断创作积累的审美艺术作品,她们遵循苗族经典《苗族古歌》的生命美学观念,将自然和人作为审美对象,在刺绣中发挥神话思维的艺术想象力,用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法创作出无数神奇多彩的刺绣纹样。

    搜狐   597 阅读   2022-04-19 21:18
  • 西藏波密美景如画,近处桃花远处雪,美如画卷

    4月的西藏波密春意盎然,近处桃花远处雪,美如画卷。

    网易   50 阅读   2022-04-19 21:08
  • 河北古稀皮影人幕布后的执着:让“土艺术”进校园 出国门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幕布背后,每一场皮影戏演出结束,张向东虽累却十分满足,因为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75岁的张向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昌黎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与皮影相伴走过了62年。如今,张向东虽已年过七旬,但仍精神矍铄,操练起影人儿来,嗓音圆润高亢,吐字清晰,一招一式派头十足。

    光明网   98 阅读   2022-04-19 20:54
  • 指尖上的艺术——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技艺

    在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和奇台农场,流传着历史悠久的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技艺,它不仅是哈萨克族最为普及的手工技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文化。 2008年,由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申报的哈萨克族毡绣和布绣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搜狐   651 阅读   2022-04-18 19:02
  • 从野生茄子到三宅一生:艺术作品中的那些科学故事

    在土耳其,有这样一种信仰,梦到三个茄子是大吉大利的征兆。同样是在这个国家,人们以发明了一千种拿它当主角的菜谱为傲。这样的声望表现了该地区对于这种蔬菜根深蒂固的看法。它被驯化了吗?这个问题难以作答,因为描述人类将某一野生植物占为己有的历史很少成功,除非通过基因分析,或者当人们掌握多种样本之时。

    搜狐   29 阅读   2022-04-18 18:55
  • 宁远:坚守匠心42年 传承木雕非遗文化

    宁远县九疑山瑶族乡新塘村木雕艺人彭震明继承父辈的手艺,42年的雕刻生涯,磨砺出高超的技艺,积极探索创新与赋能,既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又把九疑木雕技艺传承和发展下去,助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乡村振兴。

    搜狐   36 阅读   2022-04-18 18:49
  • 摄影后期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摄影照片细节是越多越好吗?要不要高光-100,阴影+100? 秋色、春色类照片,是色彩越多越鲜艳越好吗? 山越尖锐、人越瘦高越好吗? 看了今天的案例对比教学,或许你会对这些常见误区,有更直观的认识。

    网易   36 阅读   2022-04-18 18:37
  • 金银错!金银错?金银易懂,“错”在哪?

    “金银错”大致始于商周时期,是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一般用在兵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青铜器上。青铜与金银的颜色对比,会让嵌入或涂描的纹饰或文字更加清晰、鲜明和美丽。

    腾讯   89 阅读   2022-04-16 16:31
  • 保利拍卖 • 精品回顾丨现当代艺术:精品采撷

    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品市场提供优质的拍卖服务,随着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亦不断参与整体市场的重组与创新。在2021北京保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现当代艺术夜场、中国新绘画夜场、以及现当代艺术三大专场齐头并进。曾梵志艺术专题9件拍品悉数高价位成交,同时,中国新绘画夜场所呈现的艺术家中,有12位的作品创下了艺术拍卖二级市场的新纪录。

    网易   321 阅读   2022-04-15 19:26
  • 中国正在消失的30个民间手艺,你认识几个?

    时代的进步导致生活方式的变迁,曾经耳熟能详的吆喝声离我们越来越远。 现代科技取代了曾经的手工劳作 ,一些民间手艺也慢慢被人遗忘,这正在消失的30个老行当里面有你熟悉的感觉吗?

    网易   313 阅读   2022-04-15 19:23
  • 闻一多父子艺术作品清华展出,不只是《红烛》

    闻一多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清华人塑造的两个传统,而闻一多先生毫无疑问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近期,“红烛颂:闻一多、闻立鹏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呈现闻一多、闻立鹏父子二人的艺术才华。清华艺博希望观众在欣赏两人的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思考他们的美学价值,感悟他们的精神魅力。

    搜狐   323 阅读   2022-04-15 19:13
  • 吉林开展精品舞台艺术作品线上展播

    近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家在吉林·疫中见“艺”——吉林省精品舞台艺术作品线上展播活动,包含多彩吉林、乡音乡韵、根治沃土、奋斗足迹四大板块60台剧目。

    搜狐   319 阅读   2022-04-15 19:07
  • 良工妙品 | 第4集《丝缕成画的艺术》

    北京宫毯用料讲究、编织手法精湛细腻、图案丰富对称,被列为“燕京八绝”之一。从材质划分,北京宫毯可分为丝毯、绒毯、盘金毯,其中盘金毯最能体现宫毯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皇家风范。 五彩斑斓的毛纱,在匠人的手中上下左右翻腾雀跃,构成了一幅幅立体的绝美艺术品。北京宫毯,是中国古典美学与编织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古老的工艺已不再是皇家专属的贡品,它逐渐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焕发出新的生命篇章。

    人民网   318 阅读   2022-04-15 19:04
  • 一位沙雕艺术家的经典沙雕作品

    艺术家安多尼·巴斯塔里卡制作的真·沙雕作品

    搜狐   172 阅读   2022-04-14 20:59
  • 你家里的陶瓷餐具可以作为传世之宝吗?

    相信好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疑惑,在参观博物馆陈列的那些陶瓷制品后,迷惑地端起自己的小陶瓷碗,左看看右看看:明明自己的陶瓷碗也很好看啊,为什么人家那些陶瓷制品动辄拍出几千万的天价,而我愚蠢的小碗就只能在微波炉里转几圈呢?

    腾讯   172 阅读   2022-04-14 20:44
  •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建筑上的纹饰,画面如何产生?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最新著作《中国绘画:远古至唐》,全面勾勒远古至唐末中国绘画的发展,作者在本书中有意识地突破卷轴画的范围,把“中国绘画”的概念扩大,在材料上把彩陶、壁画、屏幛、贴落和其他类型图画都包括进来,以其敏锐的图像分析能力全面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改变既有的绘画史叙事模式,重新讲述中国绘画的故事,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平面上的不同图像之间的内在勾连。

    搜狐   40 阅读   2022-04-14 20:38
  • 戴安娜·贝尔特伦·埃雷拉——展现纸雕精细与神奇

    戴安娜•贝尔特伦•埃雷拉,哥伦比亚当代艺术家。1987年出生,年轻的艺术家一直生活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工业设计学士学位。然而,纸张的艺术创作,成就了创作的巅峰。

    网易   58 阅读   2022-04-13 18:09
  • 光影中国网“鸟类摄影”栏目一周作品精选

    光影中国网“鸟类摄影”栏目一周作品精选

    腾讯   56 阅读   2022-04-13 15:41
  • 艺术哲学与审美的九个命题

    说艺术,不能不说语言。 谈语言,先看文学、电影、音乐、绘画等几种艺术门类的命名或概念表达——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音乐是声音语言的艺术,水墨是笔墨语言的艺术,油画是色彩语言的艺术。艺术与语言,语言与艺术,就以如此的方式 ,或妙然成趣、或天衣无缝地联结在一起。

    搜狐   164 阅读   2022-04-13 15:29
  • 观实力挑梁老旦翟墨主演新编历史剧《夫人城》有感

    4月8日、9日,由北京京剧院老旦名家翟墨领衔主演的新编历史剧《夫人城》,经过精心打磨,以崭新的艺术呈现,再度震撼亮相长安大戏院。翟墨成功塑造的“韩太夫人”这位爱国女性形象,再次获得了广大戏迷观众和业内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许。该剧于2021年4月3日在北京大兴剧院首演时便以跌宕起伏的剧情、不落窠臼的情节设计、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独具韵味的唱腔呈现和精致简洁的舞美造型,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去年7月更在北京京剧院“百剧百人庆百年”活动中,作为原创重点剧目进行了展演。

    光明网   75 阅读   2022-04-13 15:22
  • 2022年度中国国家艺术形象人物刘继胜作品欣赏

    刘继胜,男,1939年生,河南开封市杞县人,大学文化。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高级政工师。现为:国际羲之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民族文化形象大使、国家艺术形象大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院主席团委员、中国艺术学会常委、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一级书画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华夏文艺出版社社长、中国诗书画出版社副社长、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数字艺术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际名人百科外联部主任,中国新文化群体特聘艺术家、卢浮宫名誉副館长。

    腾讯   39 阅读   2022-04-12 18:20
  • 汉中首部县区戏剧史——《城固戏剧史略》问世

    近日,由从事戏剧工作50余年,曾两度参与陕西省戏剧志、汉中市戏剧志编纂工作的原城固县剧团团长许俊清,查阅三大箱资料,遍访100多位城固艺人和戏迷票友,耗时五载,四易其稿,精心编著的心血之作《城固戏剧史略》问世。

    搜狐   83 阅读   2022-04-12 17:55
  • 表彰!冬奥会里的艺术之光

    回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有太多难忘的瞬间和故事。这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一起向未来”的盛会。 在4月8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作为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处高级专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人民网   72 阅读   2022-04-12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