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苏州新展开幕 沉浸体验现代艺术之父的光影人生

      2022年8月16日,嘉德·宥爱艺术中心新展“塞尚·四季”在苏州举行开幕式,8月18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作为开馆后的第二个艺术展,嘉德·宥爱艺术中心选择与希帕中国(Sipa China)联合出品规模盛大的沉浸式光影展,以“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的四季人生为主题,通过数字技术尝试还原19世纪的南法普罗旺斯风情。

    新浪   32 阅读   2022-08-18 18:12
  • 古人再被判灭九族的时候 家里的亲属为什么不直接逃跑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靖难成功后,朱棣打算在奉天殿继承皇位,遂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还以周成王的典故嘲讽朱棣,惹得朱棣龙颜大怒,不顾道衍和尚的劝阻,下旨诛方孝孺十族。

    趣历史   32 阅读   2022-08-18 18:10
  • 自三国赤壁之战发生之后,赤壁为何有了文武之分?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这一战让曹操短暂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可能性,也是古代少有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自三国赤壁之战发生之后,赤壁为何有了文武之分?

    趣历史   35 阅读   2022-08-18 18:06
  • 瓷中“贵族”——黄釉瓷,皇家独享御瓷,看完大饱眼福!

    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 而黄釉瓷器正是其中最具“贵族气质”的釉色之一......

    腾讯   48 阅读   2022-08-18 18:03
  • 这些东汉蜀地风俗“画” 还原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天府之国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俯仰上下五千年,中国书画艺术始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传递中国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腾讯   51 阅读   2022-08-18 18:02
  • 三毛拍摄完的这组照片,仿佛预示她的命运

    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作家倪匡评 清朝末年,照相机刚刚传入中国时,很多国人都不敢去照相,理由是照相机是一种邪物,拍照时会把人的魂魄吸走。当然这是一种无知愚昧的说法,但是如果这是真的,在照相机里会留下我们怎样的灵魂呢? 三毛自杀前,去往她最爱的城市——成都,完成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流浪之旅,同时搭档著名摄影师肖全留下了一组人物写真,这场拍摄过后三个月,摄影师肖全在报纸上看到了三毛自杀的消息,他不由得联系起拍摄工作结束后的一件诡异事儿,这件事这仿佛预示了三毛接下来的命运。

    搜狐   63 阅读   2022-08-18 18:00
  • 青年一代看王朔:为何他的读者越来越少?

    王朔新书《起初·纪年》出版后,所呈现的报道与评论显示,尽管他对一代读者和写作者的趣味产生过深远影响,但青年读者对他的关注度却并不太高。与此相对应的是,与王朔同时代的余华、莫言,依然拥有不小的青年一代读者群体。那么,青年一代如何看王朔?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周子栋撰文,站在他的角度来解读王朔。

    搜狐   30 阅读   2022-08-18 17:55
  • 甘肃手艺人醉心雕版敦煌壁画:一把刻刀勾勒佛国世界

    一人一案、一块木板、一把刻刀,甘肃手艺人徐晋林端坐在案前,手抵刻刀在木板划过,随着“哧”的一声,敦煌壁画中菩萨的眉眼便跃然于木板之上。多年来,他沉迷于雕版敦煌壁画,用刻刀勾勒出佛国世界。   徐晋林创作、还原的敦煌题材版画已逾百幅,耗时最长的是《千手观音》,用了3个月时间。“观音的手只有米粒大小,手掌中还雕刻了眼睛,线条之间的距离仅半毫米。”他说。   面对如此精细的手工活,徐晋林自称从来不用放大镜,敦煌壁画的每一笔都在他脑海中,现在哪怕持续雕刻几个月,也不会出现一个错误,没有雕坏过一幅版画。“一刀刻错,版画就毁了,所以要静下心来,慢慢打磨。”

    中国新闻网   28 阅读   2022-08-18 17:51
  • 涨知识!魏晋时代的刘伶,酒量到底有多大?

    竹林七贤、“书圣”王羲之……回望遥远的魏晋时代,很多名士的故事经常令人感叹不已。   最近,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刘伶以特立独行著称,虽是“竹林七贤”之一,但却是一个朋友不多且十分孤傲的人,平常喜欢行为艺术。   另外,曹雪芹可以算是阮籍的“粉丝”,在某种程度上说,读懂阮籍对读懂《红楼梦》会有帮助。

    中国新闻网   57 阅读   2022-08-18 17:50
  • "1100年前的一幅穿越画,出现一奇物难倒专家

    想要了解一个年代,除了文献记载、考古文物可以参考,古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它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当时的景象,就像是《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真真切切的北宋百姓生活,然而也有着一个问题,很多古画中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时代背景的物体,比如日本便珍藏着一幅中国古画,画中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物“人字拖”,令当时的很多专家一头雾水。

    网易   38 阅读   2022-08-18 17:43
  • 一个骗子的无稽之谈,让中国多了一座地标建筑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到长城非好汉”,证明了长城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长城是中国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世界9大奇迹之一,是中国人的骄傲,而长城不只在建筑史上是如同金字塔一样的存在,在实际的文化历史当中,也有它千百年来的沧桑。

    网易   14 阅读   2022-08-18 17:41
  • 汝州识象:何以雨过天青云破?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汝窑,因地处平顶山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窑为魁”之美誉。北宋后期,汝窑被皇室垄断,专为宫廷烧造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传世汝官瓷全世界仅存不到百件,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成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 “那是一种介于蓝绿之间的色彩,冷暖适中,内敛淡雅,不侵不溢,不事张扬,‘似玉、非玉、而胜玉’,消解了人间的烟火气,经过人与土的协和、水与火的交粹,还原了自然的朴茂精巧。”作者在文中对汝瓷如此描述道。本文选摘于作家出版社新出版的《与我相关的远方》。

    网易   48 阅读   2022-08-18 17:39
  • 除了马面裙,你还认识哪些时代的女性汉服!

    最近迪奥抄袭马面裙不断发酵,很多人为之愤怒的原因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被肆意挪用,而中国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服章之美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之一。服饰承载了我们民族发展跟时代更迭,除了马面裙外,你还认识哪些时代的华美服饰呢?中华服饰有多绮丽多变,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看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汉服,一起赏析下吧!

    腾讯   42 阅读   2022-08-18 17:37
  • 一代女官上官婉儿权倾朝野,为何最后被李隆基斩首?

    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官,从名门闺秀到掖庭罪奴,再由宫廷女官到巾帼宰相,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坎坷,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如今任何的宫斗剧。在尔虞我诈的唐宫中,她努力为自己争得了一片天空。历经三朝的巾帼宰相为什么会被扣上淫乱弄权的帽子? 她深受武则天的信任,却被唐玄宗当场诛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儿的一生。

    腾讯   12 阅读   2022-08-18 17:35
  • 明成祖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就此下落不明,他究竟去哪了?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不久,燕王朱棣便起兵造反;攻陷南京之后,却发现建文帝失去了踪影,那么,建文帝究竟去哪了呢?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个人的判断,总结了以下的三种说法 民间流传的说法是,在朱棣攻破南京后,建文帝惊慌失措,不想成为朱棣的监下囚,想要放火自焚,却被一个大臣拦住了,手底下的大臣就提醒建文帝说“当初,太祖皇帝给你留下一个秘丸,让你时刻留在身边,遇到紧要之时,方可打开” 建文帝拿出秘丸,打开之后发现里面有一张纸条,难不成明太祖朱元璋早就料到,他的孙子早晚有这一天。毕竟人家是开国皇帝,高瞻远瞩,毕竟有备无患嘛。

    腾讯   18 阅读   2022-08-18 17:30
  •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最强弓弩,第一实至名归?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种兵器,看起来花里胡哨,其实很多数在军队作战时都不实用,军中作战最常见的莫过于各种矛、各种刀,还有就是各种弓弩。矛和刀基本都是近战所用,而古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期,特别是冷兵器时代,远程作战其实可用的武器并不多,也就投石机等武器,最常见的就是弓弩。

    腾讯   32 阅读   2022-08-17 17:47
  • 古代坑杀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活埋有什么不同

    刑罚是用来打击震慑犯罪分子的手段,中国古代的刑罚最晚都在舜禹时期就有了,最典型的就是五刑制度:墨、劓、剕、宫、大辟。提到“坑杀”,很多人脑子里第一想到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趣历史   38 阅读   2022-08-17 17:45
  • 悬空寺到底是如何建造的?为何能千年不倒呢?

      很多人都对悬空寺有所耳闻,悬空寺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半悬在山壁之上,真正的“空中楼阁”。那么这样一座寺庙是如何修建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的恒山,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建有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关帝庙、鼓楼等,寺内有各类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有“壮观”二字,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所题。

    趣历史   26 阅读   2022-08-17 17:42
  • 秦汉时“筵席”采用分餐制

      《秦汉的飨宴:中华美食的雄浑时代》(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以回溯的眼光,聚集秦汉盛世时的美食时代,借助文献资料和考古珍藏,为大众多维度地绘制出一幅精妙的中华美食图。   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光时代,不仅国力强盛,还以盛产美食著称。彼时,已初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体系,它在饮食结构、饮食文化交流、饮食制度、烹饪技法、宴集礼俗等诸多方面,一举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基本饮食格局。在秦汉时代,以粟、麦、稻等粮食为主食,以蔬菜和一定的肉类为辅食的大众饮食,已然成了国人餐桌上的标配。约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就从健康养生的角度,对此有过系统的解析,充分肯定了这种以谷物为主、菜蔬果肉为辅的饮食结构,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基于这一共识,这一传统的饮食习惯,一直流传至今,造福于一代代国人。

    光明网   38 阅读   2022-08-17 17:39
  • 让世界领略中国书法之美 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

    今年春节,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安娜用毛笔写下大大的“福”字,贴在了沈阳的宿舍里,并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发送给国外的家人和朋友。 “贴‘福’字,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过年的时候,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会贴‘福’字。在辽宁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文化,爱上了中国书法,也过上了中国年!”安娜说。 和安娜一样,2016年至今,超过四百名留学生和外国人通过我学习中国书法,感受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让更多人领略中国书法之美,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书法艺术,共享中国书法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这是我的梦想,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腾讯   56 阅读   2022-08-17 17:34
  • “出伏”近在眼前 别忘了还有“秋老虎”

      “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从民间流传的俗语就能知晓,立秋的早晚颇有讲究,甚至影响着天气的冷热变化。但遗憾的是,今年的立秋节气恰处在三伏天中末伏的开始之前,正是老人们所说的“秋包伏”。所以,看着恼人的高温,炙热的阳光,“三伏天”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觑。   8月15日,三伏天中的末伏到来了,这是今年的最后一伏。据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这意味着再过不到十天,人们就迎来了“出伏”,也就是三伏天结束的日子。

    中国新闻网   37 阅读   2022-08-17 17:33
  • 来山东美术馆,从“你的样子”看见时代之变

    “你的样子——山东美术馆馆藏人物油画艺术展”于8月6日正式在山东美术馆A1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参观,该展览是“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初评入选项目。8月16日,展览策展人梁优带领部分媒体记者参观展览并进行专业解读。

    腾讯   59 阅读   2022-08-17 17:30
  • 钱瑷:钱钟书和杨绛的女儿,嫁两任丈夫,一生未生育子女

    有的人你跟他打了一辈子交道,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有的人你见他一面,就把他看出个八九不离十,钱瑗属于后一种人。——叶坦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是我们每个人都很了解和赞叹的,所以在我们眼中这对天合之作所哺育的子女一定也是会茁壮成长的。毕竟这个孩子所拥有的家庭环境着实令人羡慕,父母恩爱和睦,饱受文学熏陶。但是命运似乎不会善待每一个幸运儿,即便是有着无数光环,依旧没办法逃过生活的苦。

    搜狐   79 阅读   2022-08-17 17:29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底何意?

    品读古诗词时,最怕的就是想当然。比如想当然地认为,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却不知庐山有个香炉峰;比如想当然地认为,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是形容草枯败的样子,却不知古汉语中“离离”可用来形容草的茂盛;比如想当然地认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现了“婵娟”二字,那肯定是写爱情的,其实这是苏轼怀念弟弟苏辙而写。

    搜狐   43 阅读   2022-08-17 17:27
  • 往往大人眼中肮脏的东西,恰恰是孩子觉得好玩的东西

    提起雷蒙德·布里格斯(Raymond Briggs,1934-2022),你很可能会立刻想起那本温馨感人的无字书《雪人》,或者那本谐谑幽默的《圣诞老爸》,如果你还读过他以父母生平为蓝本创作的图像小说《伦敦一家人》,一定会为这位艺术家心中的柔情所触动。 可是,捧起布里格斯的另一本书——《方格菌》(Fungus the Bogeyman)时,你可能会被惊到,有洁癖的大人甚至可能无法卒读,因为这本被儿童文学作家艾登·钱伯斯(2002年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得主)誉为“有史以来为儿童出版的最恶心的书”,居然在深情款款且巨细靡遗地描绘一种生活在极度肮脏潮湿环境中的奇异物种的日常生活!

    搜狐   29 阅读   2022-08-17 17:25
  • 网络文学“恋上”传统文化

      “你这张画临的可是北宋许道宁的《关山密雪图》?”“如果不用‘关公巡城’的手法来斟茶,茶水能好喝到哪里去?”翻开时下的网络文学作品,读者一不留神,就和传统文化撞个满怀。   近年来,网络文学作品题材结构更趋优化,不少作品更注重从文化经典中汲取养分。《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主动调动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经由网络文学再加工,跨越历史长河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有了新的抵达。

    中国新闻网   29 阅读   2022-08-17 17:23
  • 四川皮影复兴:光影中传承民间艺术之美

    灯光渐暗、音乐响起,被灯光照得泛黄的幕布上,人物、走兽、房屋等皮影道具依次登场,神奇的光影世界在观众眼前渐渐展现。紧张热烈的锣鼓声中,皮影道具上天入地。近日,一场精彩的四川皮影表演在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上演。 四川皮影历史悠久,既受到陕西皮影等皮影文化影响,又带有蜀锦、蜀绣及民间剪纸等地方色彩,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近年来,随着四川加大对皮影收集保护力度,加快培养皮影制作、表演非遗传承人,推动皮影文物活化,一度式微的皮影艺术逐渐焕发往日光彩。

    中国新闻网   62 阅读   2022-08-17 17:21
  • 昆明地铁站歪歪扭扭的字体,竟是千年前爨文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过,昆明地铁站那些看起来“歪歪扭扭”的站名到底是什么字体? 答案可能比大家想象中还要厉害!

    网易   34 阅读   2022-08-17 17:19
  • 汉字·汉文·物语:日本古代小说的诞生

    汉字东传使日本“口传文学”获得了向“书面文学”进行飞跃发展的基石,但这一基本认知在一般通行的日本文学史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反映。抹去“汉文学”印记,建构一种以“和文学”为中心的日本文学史是明治日本向西方展示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网易   27 阅读   2022-08-17 17:18
  • 与孔子齐名,武圣第一人,历史中姜子牙是如何由人变神的?

    电视剧、电影动漫中的姜子牙都是一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的形象,其实历史中的姜子牙原型是一位兵家大拿,被尊为武圣并享有武神庙祭祀,那历史中的姜子牙是如何成神的呢?

    腾讯   24 阅读   2022-08-17 17:16
  • 大清帝国是如何短暂成为列强的?

    谈起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绝大多数网民对这个王朝末期的印象,那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 如果盘子在这儿说,清王朝曾经也被世界各国视为列强的话,那么绝对会有人说你在这糊弄鬼呢,就晚清那副穷酸样? 但是作为老大帝国的满清在当时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清朝都是毋庸置疑的列强之一。 实际上评价清王朝第一个要点就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否则的话,个人主观感受会干扰结论。

    腾讯   29 阅读   2022-08-17 17:15
  • 国际友人瑞克.金伯利收藏书画家刘士林兰草作品

      “十年春露润芳华,寒乐斋前月影斜。自带清香同笔老,铅华洗尽第一家。”这是当代著名书画家刘士林先生的一首咏兰诗作,表达了其兰草作品师古化今、摒弃浮华、倡导笔墨传情的艺术追求。   刘士林,号寒乐斋主,1952年生于安徽阜阳,安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从事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和传统诗词创作四十余年。其山水取龚贤、石涛、黄宾虹等人之长,花鸟深得青藤、朱耷、吴昌硕诸贤之法,独有悟道。现为中国国家美术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画家,中央电视台《文化中国》签约画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诗词协会会员,北京楹联协会会员。

    新浪   46 阅读   2022-08-17 17:10
  •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杀功臣 皇帝是在担心他们功高盖主吗

    历经了上千年的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曾出现了近百位帝王,除此之外,便是一些在各方面因为一些事情而出名的人物。在那个时候,众人对皇位的争夺可谓是十分激烈的,要知道,在当时皇帝所有的地位和权力是最高的,而且任何人都要听命于皇帝,如若不然,肯定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在历史上所发生的一些事件也能够让我们明白很多。就像是加固,但是有很多人都是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一些人可能帮助皇帝打下了天下,在这之后他便会被加官进爵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地位,享受荣华富贵,可是往往像这样的人并不会有好下场,可既然他追求了权力和地位,想必也预料到了自己会有这样的悲惨结局。在这里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在帮助其得到天下之后,同样也会得到加官进爵,不过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选择。

    趣历史   44 阅读   2022-08-16 18:12
  • “馄饨”这种传统面食在古代究竟是怎么制作的?

      古代的统治者一直注重农业发展,采用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到了唐朝,小麦已经逐渐取代粟米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主流食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馄饨”这种传统面食在古代究竟是怎么制作的?   馄饨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传统面食,西汉文人扬雄曾在著作《方言》中写道:“饼谓之饨”“饼谓之托,或谓之馄”。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密封的、没有七窍的包子,所以称其为“浑沌”,到后来才改名为“馄饨”的。在唐朝之前,馄饨与水饺的称呼并无任何区别,直到唐朝,两者的称呼才正式区分开来。

    趣历史   54 阅读   2022-08-16 18:10
  • ​千章写尽江湖险,一曲歌残市井愁

    《冬日村巷》 文/春秋 古巷幽幽石径深,红灯萦梦旧何寻。 疏枝远树留情暖,遗柿如歌浸客襟。

    腾讯   44 阅读   2022-08-16 18:08
  • 走近四川芦山根雕——巧手镌刻新时代

    盛夏一日,笔者慕名走进四川省芦山县根雕文化产业园,千姿百态的根雕艺术品,令人感叹天然的树木根须在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后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在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毅恒工作室,一件即将完工的根雕作品引人注目:身着壮族服饰的少女,脸上带着甜美的微笑,双手击鼓,灵动可爱。刘毅恒手持刻刀,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和打磨。近年来,他尝试用根雕艺术表现时代主题,这件作品是“中国梦”系列作品之一,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喜悦。

    搜狐   43 阅读   2022-08-16 18:07
  • 你以为的小孩子,可能真就没那么简单——古画中的幼崽

    “人类幼崽”一直是网络上较为火热的话题,在这个火热的季节,小编也随便提一嘴。在人类幼崽中,比较调皮的被称之为“熊孩子”、比较好学的呢叫“别人家的孩子”,而小编今天要介绍便是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中这两者均有,证明在孩子的天性问题上千百年均未改变过。 那人类为什么要创造儿童题材绘画呢?从繁衍的角度来考虑,儿童作为延续人类生命的象征,儿童绘画代表着人类对于繁衍的期望,在当今而言,也是催婚的一种方式。另外,孩童的天真无忧促成了令人憧憬的美好童年。作为均有双重符号的“儿童绘画”自然便不会这么简单。

    网易   74 阅读   2022-08-16 18:04
  • 古代没有音响,观众如何听清戏台上的声音?古人有声学考量

    常言道,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戏中人。戏曲这一艺术形式古来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在当代,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戏曲俨然重新成为大众的宠儿。 当我们坐在大戏院听渺渺仙音,闻掌声雷动的时候,是否想到,几百年前,没有音响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听清台上的声音的呢?

    网易   42 阅读   2022-08-16 18:02
  • 加沙地区民众制作黑色陶罐 传承古老工艺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5日,加沙地带北部Beit Lahia地区,民众在当地最古老的陶器作坊制作、晾晒陶器。陶艺是加沙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工艺,当地的作坊通常生产碗、水壶、花盆和花瓶等产品,其中包括一个被称为“al-Qedra”的黑色大陶罐,用来烹饪一种由大米、肉、大蒜和洋葱制成的传统加沙餐。

    网易   71 阅读   2022-08-16 18:00
  • 老人画了一幅画,人人“嫌脏”,如今拍卖3.45亿元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大师在流浪。这些人在没有出名之前一直默默沉淀自己的实力,不争不抢、不急不躁,精心研究自己的学术、积攒自己的能力。他们的很多作品在生前不被世人认可,在死后却成为了难以超越的经典。 比如今天所说的这幅画:作者生前因为生活拮据,想要将其卖出,很多人因为嫌“脏”不愿购买,然而,这幅众人嫌弃的画如今能拍卖到3.45亿。

    搜狐   67 阅读   2022-08-16 17:58
  • 首博东馆首次使用一批新技术,主楼242根柱基装隔震垫

    城市副中心绿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即将进入内装阶段。预计2023年底,新馆将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馆的观众共享大厅和主楼为两座相对独立建筑,为此后夜间开放创造条件。 首博东馆建设办负责人张宇透露,该馆建设过程中使用了一批新技术,涉及声学设计、隔震技术等领域。其中,主楼的242根柱基加装隔震垫,为文物安全添了一道保险。此举在北京地区博物馆中尚属首次。

    腾讯   35 阅读   2022-08-16 17:53
  • 昆明:300余展品再现抗战“大动脉”

    “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展览16日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展览展示包括DC-3运输机头、威利斯吉普车等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再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风采。

    腾讯   57 阅读   2022-08-16 17:51
  • 文物诉说历史 中外“Z世代”青年打卡“何以中国”

    1998年出生的“Z世代”青年度延结束西安旅程后又走进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展览,在这里她又收获了一份来自中国历史的“惊喜”。 来自韩国的她告诉中新网记者,最近对中国历史有了浓厚兴趣。“不久前,我到西安看了兵马俑,今天又看了夏商周的历史。真正有趣的是,尽管历史悠久但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发展,能够见到至今为止从未见过的在河南发现的古代遗址,感到非常高兴。”

    中国新闻网   41 阅读   2022-08-16 17:45
  • 日本无条件投降77周年,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

    2022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多种形式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英烈,提醒人们赓续抗战精神、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当日,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别在公祭广场和“三个必胜”展区报告厅举行“南京不会忘记”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撞响和平大钟、“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颁发仪式等,以此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

    腾讯   33 阅读   2022-08-16 17:42
  • 原本价值连城,但却被人为破坏得面目全非的6个艺术品

    针对于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很多时候是难以估计的,而且有一些作品在一些人看来价值连城,但在另一些人来看却并不怎么吸引人。不管怎么说,这一类艺术品往往会得到非常严密的保护,以确保没有人可以破坏它们。可是,在世界范围内,却有不少艺术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原本价值连城,但却被人为破坏得面目全非的6个艺术品。

    网易   66 阅读   2022-08-16 17:40
  • 千古谜团:西汉巨量黄金消失的真相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每次读书的时候,最好有一个大学者陪在身边。但凡有疑问,便要问个清楚。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往往赐予其金帛。 有一日,他在赐金之后,脑中冒出一条历史信息:在史书里,西汉的皇帝们动不动就赐予手下几十斤上百斤的黄金。 太宗也赐予臣下黄金,算是君王雨露。但相较之下,西汉是倾盆大雨,而他顶多算是空中飘来几滴小水珠。 难道西汉皇帝比他大方多了?又或是,大汉比大宋富裕多了,所以不把黄金当回事?

    腾讯   42 阅读   2022-08-16 17:38
  • #双减后的暑假,孩子们是咋过的?#暑假,不忘多看书

    小朋友们,这个暑假,你们都去了哪儿呢?看到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呢? 今天,要给大家一份暑假书单,在这份书单里,你会看到不同时空里的人们是怎么过假期的。 暑假,属于夏天,夏天的代名词是“西瓜”,所以这份书单的第一个位置就给西瓜。

    搜狐   27 阅读   2022-08-16 17:36
  • 萨莉·鲁尼:年过三十的千禧一代,真的拥有美丽的世界?

    201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聊天记录》以来,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青年作家之一。她出生于1991年,第一部小说讲述了跟自己同龄的千禧一代从学生时代步入社会时在情感和生活上经历的变化。2018年,她出版了第二部小说《正常人》,讲述两个来自小镇的青年人在性格、身份和阶级等重重困扰下如何维系彼此的亲密关系。

    搜狐   36 阅读   2022-08-16 17:34
  • 两千多年前的“海妖”雕塑,盖蒂博物馆归还给了意大利

    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近日宣布将《俄耳甫斯与海妖》(约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前300年)等五件文物归还意大利;伦敦霍尼曼博物馆在本月早些时候确认将其收藏的72件贝宁珍贵的文物归还尼日利亚,成为首家归还1897年被英国军队掠夺的贝宁文物的英国政府资助机构。 这再次引起了公众对非法盗取和掠夺文物归属问题的关注。

    网易   19 阅读   2022-08-16 17:32
  • 112国艺术家作品相聚北京 在中国美术馆赏缤纷丝路之美

    昨天,中国美术馆一层大厅,伴随着中央民族乐团的精彩表演,“艺汇丝路”艺术展拉开了序幕。展览汇集了来自五大洲112国艺术家的193件作品,以异彩纷呈的艺术语言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网易   23 阅读   2022-08-16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