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公安部部署2022年全国高考安全保卫工作

    公安部日前就做好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保卫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公安机关全力协助做好核酸阳性考生转运、隔离等工作,保障“应考尽考”落到实处。 公安部要求,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集中开展对考点周边出租屋、网吧、核酸检测点等环境复杂场所的安全检查整治,对可能产生噪音干扰考试的企业单位提前提醒警示。要深化作弊器材源头治理,查处涉嫌销售考试作弊器材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收缴作弊设备,深挖彻查加工生产销售作弊器材的“黑工厂”“黑作坊”。要联合教育、网信、城管等部门全面清理网上网下销售作弊器材、组织替考、售卖答案等广告信息,督促互联网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辅导机构App、涉考网站、贴吧等的监管力度,及时清理网上涉高考虚假信息和作弊等违法有害信息。要深化对“助考”犯罪精准打击,加大案件侦办指导力度,对重大涉考案件挂牌督办、快侦快破;对跨地区、成规模的组织作弊团伙实行区域协同作战,形成打击合力;对替考作弊等违法违规行为,密切配合教育部门,及时发现,严肃查处。 公安部要求,深入细致做好考生安全、出行等服务保障。要求提供高考应急“绿色通道”,针对可能发生的考生证件过期、遗忘,送考车辆事故、故障等突发状况,提前开通申领更换证件等“绿色通道”,对加急申领、换领居民身份证的考生优先受理、优先制证、优先送达;针对涉考车辆轻微违法,教育警告后及时放行;针对发生事故、故障的,快速出警处置,必要时提供协助转运服务。要积极配合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严格落实涉疫风险地区疫情防控政策,全力协助做好核酸阳性考生转运、隔离等工作。

    中国农网   52 阅读   2022-06-04 15:42
  • 公安部交管局全力护航2022年高考出行

    守护考生,护航高考路。记者2日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交管局近日部署做好2022年全国高考交通安保工作,安全护考、爱心助考、应急送考,全力护航高考出行,营造良好交通环境。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将聚焦考生和家长出行关心关切,会同教育、交通运输等部门排查集中送考车辆和学校,加强安全教育警示提示,规范驾乘人员安全管理;兼顾疫情形势和出行需求,视情调整小客车限行措施,优化考点及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开辟临时停车场地和泊位,便利接送考生车辆使用;坚持人性化执法,对高考公务用车、接送考生车辆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教育警告后及时放行;对接报涉及考生交通事故的,迅速出警、快速处理,必要时协调车辆协助转运考生;组建护考小分队,及时为遇有交通拥堵、发生交通事故以及忘带身份证、准考证和走错考场的考生提供应急援助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公安部交管局提醒广大考生、送考人员和驾驶人朋友:高考期间恰逢汛期,强降雨天气增多,极易影响考试出行。要提前了解天气变化、路况信息和出行提示,合理安排行程,科学规划路线,尽量避开易拥堵路段。私家车、大客车等送考车辆驾驶人要安全谨慎驾驶,不超速、不超员、不疲劳驾驶,提示考生全程系好安全带。考试期间,请广大驾驶人朋友尽量避开考试路线和考点,确需途经考场周边道路时要遵交规、降车速、勿鸣笛,为考生创造宁静舒心的考试环境。

    新华社   68 阅读   2022-06-03 16:52
  • 北京:6月2日起全市非涉疫高三学生可以返校

    据北京市教委消息,根据当前疫情发展形势,经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决定,从6月2日起,全市非涉疫高三学生可以返校。 北京市教委强调,请各区、各校根据属地防疫要求,结合实际做好返校活动安排和高考考前教育。对于因疫情原因无法返校的同学,学校做好线上沟通指导。 其他年级学生将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按照“分期分批、梯次返校”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方案,具体安排确定后提前通知。

    人民网-教育频道   88 阅读   2022-05-31 23:08
  • 面对疫情应考尽考,北京对今年高考做了周密准备

    今天,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对北京市2022年高考组织和防疫工作情况做了介绍。   北京市2022年高考将于6月7日至10日进行,疫情使得北京今年高考面临新的困难,北京市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北京市共设99个常规考点并设大量备用考点考场   李奕介绍,北京市按照常规考点、封管控考点、在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和医疗救治场所设置的考场几类情况进行安排,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在配足几类考点考场的基础上,针对本轮疫情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又准备了大量备用考点考场。“目前,全市各类考点考场设置已全部落实到具体点位。”李奕说。   北京市目前共设99个常规考点,分别在18个考区,主要安排能够正常参加考试的考生,这类考点是考场布置的主体,可以满足全市所有考生正常状态下的考试。   针对这类考点,北京市又考虑了两种特殊情况,一是在每个常规考点,按一定比例设置了备用考场,用于安排考试当天入场时健康检测异常或考试过程中身体状况异常的考生、返京不足14天的考生考试,这类考场设置了专用防疫通道、安检入口和防护措施,与其他考场严格实行物理隔离。二是为常规考点设置了备用考点,“如果常规考点或周边发生聚集性疫情,那么将原考点进行整体平移至备用考点。”李奕说。   封管控考点进行“吃住行考”一体化的考试保障   对于封管控考点安排的安排,李奕介绍,北京市选择符合条件的宾馆酒店或具备食宿条件的学校设置了封管控考点,用于安排届时处于封控区、管控区的考生,为考生提供“吃住行考”一体化的考试保障。   在流程安排上,考试前一天,安排专车将位于封控区、管控区的考生闭环转运至封管控考点;考试期间安排统一食宿,也就是说考生要住在考点,因为从防疫要求角度,不可能再进行每日每场往返考场的工作安排;考试结束后再闭环转运回去,整个过程实现闭环管理。   在考场安排上,封控区考生实行一人一考场,管控区考生可多人一考场,考位间距不小于2米,来自不同管控区的考生安排在不同考场。“此外,为了应对考试期间有可能的涉疫考生突然增加的情况,我们还提前配置了备用封管控考点。”李奕说。   另外,北京市还在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和医疗救治场所设置的考场。这部分考场主要用于安排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处于集中医学观察期的考生。北京将在地坛医院、小汤山医院设置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考场;在每个处于集中医学观察期考生所在集中医学观察地点设置考场,考场监考员按医学要求防护,单人单场考试,考后试卷、答题卡消毒后密封送交。   结合考点考场设置情况加大工作人员保障力度   人员保障方面,李奕介绍北京市将结合考点考场设置情况,同步加大工作人员保障力度。各区统筹初、高中各类教师资源,按照常规考试人员的1-2倍安排备用考务人员。目前,各区考务人员均按要求落实到位。考务人员培训与考务人员扩充同步进行,并已通过“市—区—考点”三级培训和工作指导,对所有考务人员进行了全覆盖的上岗培训。   北京市要求所有考务人员全部落实“三个百分之百”要求,即百分之百接种疫苗、百分之百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百分之百进行考前14天健康监测。严格市、区考试机构工作人员管理,做好个人防护,保障组织考试工作运转流畅。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北京市提出已制定完善涉疫考生“一类一策”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启用备用考点、启用封管控考点、启用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和医疗救治场所考场、启用备用考场、跨区涉疫考生参加考试安排、滞留外省考生等情况,努力做到一个不落、一体管理、“应考尽考”。同时重点针对7种更加特殊的疫情应急场景,并拿出了详细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并开展应急实战演练。   在加强服务保障方面,北京市已经在加强信息服务、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还有8天就到高考了,我们有信心在广大考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下,各部门通力协作,落实好疫情防控、考试安全以及考生服务等方面的各项措施,无论疫情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及时应对,确保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质量完成今年的考试组织工作。”李奕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23 阅读   2022-05-31 22:51
  • 南京大学:2022年本科扩招500人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1994-2020年期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的杰出青年获得者达到201位。南京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拥有16个建设学科。目前,拥有两院院士33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平台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55个。 人民网:2022年贵校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招生专业有无增减?招录政策上有什么新的变化、新的亮点? 南京大学:2022年,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变化很多,主要是围绕学校跨入“一体两城四校区”办学格局展开的。苏州校区规划人才培养规模1.2万人,本科生、研究生各6000人。首批170位研究生已经完成录取,首批500名将列入南京大学本科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所以,今年最大招生利好就是南京大学本科扩招500人,并且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化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字经济四个专业。 招生时,学校将采用“同一院校代码”招生,其中,苏州校区四个专业采用技术科学试验班一个大类招生。入学时,全部新生将在鼓楼校区完成大类培养,享有同样的拔尖计划、交叉实验班等二次选拔机会。专业分流时,根据最终准入专业确定在哪个校区完成后续学业,并且本科期间苏州和南京各校区资源共建共享,各校区学生仍有机会跨校区选择。毕业时,无论在哪个校区毕业,都将获得同样的南京大学毕业和学位证书。所以,“一体化培养”体现在“同一院校代码、同为大类招生、同步分流机制、同享培养资源、同样毕业证书”等五个方面。 在录取环节,学校这几年一直坚持“不退不调两兼顾”的做法。即对于本科一批次报考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坚持进档“不退档”。不设专业级差,对于本科一批次报考且专业志愿填满的考生,基本做到志愿“不调剂”。在本科一批次继续采取调档时认可高考加分,安排专业时依据实考分的录取规则,兼顾有政策加分考生利益和其他考生公平。 人民网:请您向考生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南京大学:从“双一流”学科建设点和评估A类学科分布来看,学校在中文、历史、哲学、外国语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强势文理科上表现突出。随着文理工医协调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南大在计算机、软件、电子、光学、信息与通信、环境、材料等工程学科中也大放异彩;经济、管理、社会等社会科学齐头并进;建筑学、城乡规划、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也进展飞速。所以,包含这些专业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数理科学类,以及电子信息类、软件工程等是考生与家长非常青睐的专业。报考工科试验班的同学,很多会选择其中的金融工程、自动化、材料物理、四年制的城乡规划等专业。 仅从录取分数和考生关注度来看,人工智能、计算机、匡亚明学院大理科班,以及文理兼招的经济管理试验班一直是南大最热门的专业。去年,学校增加了计算机金融实验班、环境与健康实验班、建筑与规划实验班等三个交叉复合招生培养项目。其中,计算机金融实验班是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和毕业要求,将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工程两个学士学位。今年,学校继续增加了德语法学实验班,毕业考生将获得德语和法学两个学士学位。 另外,南京大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开设本博贯通培养通道。近几年,80%的学士攻读博士学位。今年,南京大学还在部分省份提前批次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部分省份相应批次设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人民网: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在报考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南京大学:兴趣比分数更重要。考生在兴趣明确的情况下,最好选择相关专业。不要因为成绩高而一味追求热门专业。 高校比专业更重要。大学毕业生都将面临就业,今年全国就业人数达到1076万。高水平高校、各领域强校,以及所处城市对未来就业非常重要。 成绩比冷热更重要。升入大学,学生都将面临学习压力,未来还会面临考研压力。事实证明,学生在各专业的学业成绩取得前30%,往往比身在所谓的冷热专业更加重要。比如在南大,学生可以直接获得保研资格,并有一定的专业选择范围。即使是就业,成绩好的同学也往往更具竞争力。 人民网:请问学校的转专业政策是怎样的? 南京大学:学校从2017年推动大类招生培养联动改革,考生录取的有志愿率基本维持在99%左右。如果想进入南京大学优势文理科专业,新生进入学校时,就可以报名参加14个拔尖计划和多个交叉创新实验班的选拔。 学校从2009年开始启动“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首创了专业准入准出机制。每个专业都设定了一定数目的专业准入课程,大一或者大二选择准入课程后就可以申请转入另一专业进行学习。例如,选修《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三门中的两门,并且获得5个及以上学分,就可以申请准入电子信息类专业。近几年,学生经过一年大类培养后分流到专业的一志愿满足率高达90%左右,前两志愿满足率超过97%。 同时,每个专业也设定了40个学分的专业准出要求,除了完成主修专业的毕业要求外,如果同时完成另一专业的准出条件,毕业时可以申请第二学位。这一举措为本科生自主选择专业和交叉复合发展提供了自由通道。 所以,与很多高校“严进宽出”的转专业政策不同,南京大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转专业”,专业的选择和学位的获得可以说是“无时点、全贯通”的过程。只要学生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并付诸行动,一定“学如所愿”。

    人民网   92 阅读   2022-05-30 22:12
  • 北京高考生考前能否回校封管控考点家长可否陪同?官方释疑

    2022年北京高考报名考生共5.4万人,考试将于6月7日至10日进行。今年,北京按照常规考点、封管控考点、在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和医疗救治场所设置的考场三类情况进行安排,确保广大考生“应考尽考”。   高考期间,全市约有多少考生会使用封管控考点?家长是否能够陪同?距离高考还有8天,考生们考前还有可能回学校吗?在5月29日的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奕解答了上述问题。   目前3400余考生在封管控区   李奕介绍,北京封管控考点的整体安排能够满足整体应急的数量变化。封管控考点、考场用于安排处于封控区、管控区的考生,截至29日上午,北京处于封控、管控状态的高考考生约有3400多人。   从全市疫情防控措施的整体变化走势来看,目前处于封控区、管控区的考生,大部分届时能够解封,但也会有新的被封控、管控的情况,北京将及时动态调整封管控考点、考场。   封管控考点原则上家长不能陪同   李奕表示,对于需要在封管控考点参加考试的孩子来说,4天的考试中要在考点住宿、吃饭,完成考试,很多家长有着诸多担心。教育系统、全市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力量将尽最大可能做好相应的服务和保障,也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家长的意愿。   综合考虑到疫情防控、考试组织管理等因素,在封管控考点,原则上家长不能和孩子一同入住,如有个别考生因身体等特殊原因确需陪同的,家长可通过学校向区教委提出申请,区教委会根据疫情情况和封管控考点的承载力,在征求专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尽可能做好特殊需求考生的服务保障。   考前能否返校将依疫情综合研判   关于广大考生家长关心的考前是否能返校这一问题,李奕表示,目前尚不能确认,还要根据疫情的情况做综合的研判来确定,届时会提前通知到同学和家长。   他称,希望能在考前有一两天的时间让同学们返校和科任老师、班主任面对面进行交流,让老师给同学们进行考前提示,心理疏导和加油鼓劲。但即使疫情原因不允许同学们返回学校,北京也要求每一位科任老师和班主任都要和同学们进行一次一对一的谈话,让同学们感受到老师传递的正能量以及知识方法和技能上的支持,让同学们在考前能够信心满满。   准考证将于6月1日前后发放   疫情期间,考生如何领取准考证?李奕介绍,往年高考通常会提前一周到两周发放准考证并明确考场。今年按照考试工作的整体安排,北京预计在考前4-5天,即6月1日左右发放。届时,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打印临时准考证,第一科考试时进入考场后再领取正式准考证,避免提前流动和交叉。   他特别提示,这张打印的临时准考证是每个考生参加考试的凭证,如果考生在考前无涉疫情况,一切平稳正常,没有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集中医学观察或者被通知封控和管控情况,可按照临时准考证指定的考点参加考试,并换取正式准考证。   如有涉疫情况,学校老师和社会考生报名单位将在考试前点对点通知考生到封管控考点或其他场所参加考试,可能会在考试前一天(6月6日)进行集中转运,届时此类同学持临时准考证到指定考试地点,考试不受任何影响。

    中国新闻网   35 阅读   2022-05-30 21:57
  • 教育部开展“2022高考护航行动”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考试部门联合网信、公安等多个部门和多家互联网企业,深入开展“2022高考护航行动”。该行动重点围绕考试招生领域广大考生关心关切,汇聚各方力量,多方配合,全面做好考试组织、安全保障、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积极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权威的政策咨询和细致的考试服务,全力保障实现“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温馨高考”。 2022年高考期间,各地教育考试机构将会同当地网信、公安等集中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清理互联网涉考公众账号”“打击手机作弊”“打击销售作弊器材”等多个专项行动,营造良好考试环境,维护教育考试公平。

    光明日报   22 阅读   2022-05-30 20:54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   你好!   高考即将来临,相信你一定在刻苦努力,为取得理想成绩全力拼搏。为了让你安心冲刺,我们想告诉你和家人:升学路上如有经济困难,请不用担忧,党和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为你排忧解难,帮助你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实现人生梦想。   入学前不用愁。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可向当地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来缴纳学费和住宿费,还可以解决部分生活费,上学期间利息由国家替你支付。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还可以申请新生入学资助,获得路费补助和短期生活费补助。   入学时不用愁。全国所有高校都开通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使没有筹齐学费,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如果你是原建档立卡、低保、特困供养等学生或是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记得带上相关材料复印件。   入学后不用愁。进校后,学校会根据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评定困难等级,确定相应的资助方式和资助标准。其中,国家励志奖学金用来奖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用来补贴生活费,临时困难补助用来缓解突发性困难,勤工助学帮你一边赚生活费一边提高实践能力,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将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服兵役或去基层就业还可以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你,随大学录取通知书有一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也可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网下载),这张表不用盖章,但需要个人承诺并签字,请你如实填写。另外,开学前后往往是电信诈骗高发期,一些诈骗分子会冒充大学老师、资助机构工作人员等,给新生发短信、打电话、加微信或QQ好友,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请你一定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抵住诱惑,避免上当。   如果你还想详细了解学生资助政策,请关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网和“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暑假期间,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会开通热线电话,号码及开通时间可登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查询。   希望你读完这封信后,与你的父母亲友分享,让他们也了解一下学生资助政策,帮助他们消除对学生上大学经济方面的担忧。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预祝你取得理想的好成绩,期望你担当使命任务,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2年5月25日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42 阅读   2022-05-29 22:12
  • 加强高考中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2022年高考中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统筹做好高考、中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积极防范化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考生餐食安全。 一、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的规定,联合教育部门进一步落实学校的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压实校外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31654-2021)要求,规范原料进货查验、餐食加工制作、餐具清洗消毒、餐食分餐配送、食品留样等行为,需要熟制的食品必须烧熟煮透,餐具必须彻底清洗消毒,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及盛放、接触、加工制作上述食品的容器、工具、用具必须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并分开存放、使用,避免交叉污染。要督促学校和校外供餐单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属地政府有关学校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做好疫情防控。

    央广网   44 阅读   2022-05-29 22:05
  •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指导各地切实做好2022年高考防疫工作

    4月以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指导各地结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势,精心制定高考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在考场布置、环境消杀、健康监测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目前,各地均已出台了高考防疫相关工作方案,正在抓紧推进落实,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准备充足的备用考点考场。各地已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充足的备用考点、备用隔离考场。对于因区域封闭、无法正常赴原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经专业评估后,当地将根据其具体情况妥善安排在备用考点等参加考试;对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特殊考生,经专业评估后,可在当地设置的医院考场、集中隔离点考场等参加考试。   2.加强考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考试前,对考点、考场、通道、门把手、桌椅、宿舍等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考试期间,每科考完后做一次清洁消毒;考试结束后,做一次彻底环境清洁消毒。各地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机构为每个考点安排专门的防疫副主考,专职负责涉疫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   3.严格普通考场与备用隔离考场的分类管理。普通考场与备用隔离考场的人员物品严格实行分区分类管理,不交叉、不混用。备用隔离考场应设置专用防疫特殊通道、安检入口等,并与普通考场严格实行物理隔离。   4.严格进入考点的体温检测。考点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如体温出现异常,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仍不合格的,须经专业评估,符合条件的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   5.做好考前本地健康监测。前期,各地已部署对参与组考、监考环节的工作人员和考生等,按要求做好考前连续14天本地健康监测,每天体温测量并记录,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不到人群流动性较大场所、不前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   6.加强考前核酸检测等健康筛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对特定区域范围考生及涉考人员的考前核酸检测,对于筛查异常考生,安排备用考点(场),不与正常考生同考点(场)参加考试。健全完善健康筛查补办快速通道等措施。   7.加强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考试前,建议考生提前准备好口罩、手套、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赴考时如乘坐私家车、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不戴口罩;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同时注意社交距离。考试时,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备用隔离考场和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全程佩戴口罩,隔离考场的监考员及工作人员需穿戴工作服、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等,必要时穿戴防护服。   8.完善应急预案。针对突发疫情等极端情况,开展多种场景的应急演练,确保高考防疫各环节有效对接、有序实施。考试过程中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由考点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评估,并按照应急预案稳妥处置。   9.加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各地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精心做好受疫情影响相关考生的心理疏导。同时,引导广大考生科学作息,合理安排复习备考进度,适度加强身体锻炼,以积极、理性的心态备考应考。

    中国新闻网   12 阅读   2022-05-29 21:52
  • 释放“新八级工”的激励效应

    近日,人社部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为“八级”,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并建立与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 说到“新八级工”制度,不由让人想起“老八级工”制度。在20世纪50到80年代,我国按劳动复杂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将工资分为八个等级,“八级工”就是顶级工匠的代名词,技术精湛、备受尊重、声望极高,堪称技术工人里的“大神”,影响了几代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很多技术工人将“八级工”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极大激发了工作热情。 改革开放后,企业职工的工资更多地通过绩效来体现,与技能等级的关联度不再紧密,“八级工”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后,我国借鉴国际劳工组织标准,逐渐确立“五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沿用至今。如今,即将实施的“新八级工”制度,就是在“五级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升级,进一步拓宽了技术工人的发展空间,打破技能人才职业成长的“天花板”。 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在向制造强国奋进。当前,我国制造业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产品同质化、创新水平及能力还有提高空间、盈利水平下降、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处于中低端环节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智能制造产生了全新的工作现场,需要掌握生产线系统集成、现场管理、设备装调运维等全新技能,对技术工人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占比并不算高。由于技能人才面临上升空间受限、成长路径单一、社会偏见、工资待遇不高等问题,导致出现职业学院招生难、企业技工荒、技工流失率高等现象,不利于制造业做大做强。 由此可见,“新八级工”的成型,与生产方式的变革相呼应,并被寄予借此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隐形门”的厚望,希望能畅通技能工人职业成长通道,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此外,“新八级工”将工资薪酬与技能水平挂钩,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高技能人才能享受到丰厚的薪资福利,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薪资竞争力,促进更多工人回流。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的提升,进而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新八级工”制度如何更好“落地生根”?应建立健全由职业标准、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职业标准体系,根据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工作特点,实行分类考核评价。与此同时,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捋顺“新八级工”制度与职业教育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安排,明确多部门的相关职能和监管责任,全力落实并保障“新八级工”评级下技能人才的相关待遇。可引导企业依法依规实施技能人才薪酬制度,为技能人才待遇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基准线或参照系。 除此之外,“新八级工”的培养同样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重要议题。一名技能工人,从学徒工成长为“新八级工”首席技师,离不开整个技能水平培养体系的支撑。职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责任重大,需不断探索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让应运而生的“新八级工”政策的激励效应得以充分释放。

    人民网   73 阅读   2022-05-26 15:08
  • 十年来,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

    24日,教育部召开第三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十年来,“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基本建成,中职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专科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专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预留空间,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提高。   陈子季在发布会上介绍职业教育十年改革发展的成效。他表示,十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大发展、大改革的历史机遇期,不断打开视野、提高站位,统筹把握规模与内涵两个维度,相继迈上了3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大台阶:   一是立足自身审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二是立足整个教育体系审视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立类型教育的定位。三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审视职业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   回顾这十年,我国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不断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取得明显发展,不仅是由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坚实条件,也是因为职业教育发展始终把构建完整体系作为核心任务和逻辑主线,不断创新制度设计、加大政策供给,努力把职业教育建设成为一种对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教育,一种有着广泛需求基础的教育,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具体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适应性更强。面向市场、服务产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十年来,我们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两次调整专业目录,出台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等专项规划,力求在服务面向上突出“全”,在专业设置上突出“新”,在目录架构上突出“特”。同时,“一老一少”相关专业布点达到了5000多个。   二是全面深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办学路子更宽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十年来,我们陆续出台并实施《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开展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型城市等一系列试点,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办学,校企合作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逐步形成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三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学生成长的路径更加畅通了。推进普职融通渗透是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们树立开放包容融合的大教育观,为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畅通渠道,推动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类型有机衔接、协调发展。   一方面,引导青少年树立技能报国之志,全国4500余所职业学校支持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辐射中小学近11万所,参与人次超过1500万。另一方面,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多样化发展机会。   四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有效贯通,职业学校学生发展力更加足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十年来,“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基本建成,中职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专科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专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预留空间,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提高。   五是职业学校的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责任担当更大。“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十年来,我们推动“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落地,完善学历教育和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十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出台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启动“1+X”证书的制度试点。目前,全国1万余所职业学校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的高职院校中,141所学校年培训量超过了5000人/日,86所学校年培训量超过了10000人/日,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六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职业教育办学形式更活。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柱。我们始终坚持人人皆可成才,并为人人尽展其才创造条件。十年来,职业教育用数字化赋能,不断拓展办学空间,主动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有机衔接。今年12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覆盖19个大类,396个高职专业,汇聚了660余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000余门在线精品课和2000余门视频公开课,以及420余万条视频、图片、稳当等颗粒化资源,为全民学习提供充足的数字资源。继续教育不断完善资源供给和服务机制,全国共有1891所各类高校举办学历教育继续,在学人数占高等教育本专门数的46.8%,有力提升了国民受教育年限和素质。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设,确定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29个、示范区120个,建成30所老年开放大学和老年教育专门机构。   七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职业教育开放水平更高。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我们既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还要博采众长、融通中外、借鉴吸收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加快制度创新、重塑比较优势。   他说,十年来,我国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中不断实现“再提升”,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稳定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办学的主要集聚地。多元协同培养模式和管理规范逐步形成。目前,400余所高职院校和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到1.7万人。2019年,13所高职院校协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外独立举办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5个教学标准成为赞比亚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在海外19个国家建立了20个“鲁班工坊”,泰国的“鲁班工坊”建设人员被授予“诗琳通公主纪念奖章”。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为各国学员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发展机会。

    中国新闻网   56 阅读   2022-05-24 15:57
  • 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迈上三大台阶

    教育部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相继迈上了3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大台阶:一是立足自身审视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立足整个教育体系审视职业教育,确立类型教育定位。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三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审视职业教育,创造性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加快建设。

    央视新闻   55 阅读   2022-05-24 15:56
  • 北京市部署今年高考:“应考尽考”“一个不落”

    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北京市5月18日召开今年教育考试招生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北京市2022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做好疫情防控、考试安全两方面工作,做到“应考尽考”“一个不落”。   根据《北京市2022年高考疫情防控通知》,北京市今年统一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高中学考等级考将于6月9日至10日举行。北京市要求教育系统要深刻认识当前首都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和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防控方面,北京市提出,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三个百分之百”工作要求,即:一线考务工作人员百分之百接种疫苗、全体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百分之百进行48小时内核酸检测、全体考生百分之百进行考前14天健康监测。严格落实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查验,入场体温检测,考试场所消毒通风、考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等各项防疫措施。   为每个考点配备1名防疫副主考和专职防疫人员负责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和突发情况处置。同时,部署好常规考点、备用考点、隔离考点以及备用考场、救治场所考场、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考场等特殊考场。

    新华社   66 阅读   2022-05-23 20:27
  • 北京高考生,明起请务必做好健康状况监测

    北京市2022年统一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高中学考等级考将于6月9日至10日举行。为保障广大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考试平稳有序,按照北京市高考组考防疫要求,考生明天起开始进行考前14天健康状况监测。   不到人员密集和流动性较大场所活动   考生要遵守北京市和所在区疫情防控规定和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不到人员密集和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活动,不前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避免接触有疫情风险的人员和物品。   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并如实报告   考前14天,考生须在京参加考前14天健康状况监测,按学校(报名单位)要求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并如实报告。即日起有京外活动轨迹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活动轨迹的考生应及时向学校(报名单位)报告。   及时报告个人所在位置、疫情管控措施等   如考生被确定为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被确定为集中医学观察、小区封闭管理、居家观察等管控对象,应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名单位)报告。   出现身体异常情况不谎报、瞒报   考生如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应立即向学校(报名单位)报告并就医,不得谎报、瞒报。   考生要密切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发布的信息,以及各考区、学校(报名单位)发布的提醒,及时了解并遵守相关要求。

    北京日报   63 阅读   2022-05-23 20:13
  • 北京2022年高考将如期开考

    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2022年北京高考统一考试确定将于6月7日至8日如期举行,高中学考等级考将于6月9日至10日如期举行。根据北京市2022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部署,有关部门将着力做好疫情防控、考试安全两方面工作,做到“应考尽考”“一个不落”。 北京市要求教育系统要深刻认识当前首都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方面,北京市提出,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三个百分之百”工作要求,即一线考务工作人员百分之百接种疫苗、全体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百分之百进行48小时内核酸检测、全体考生百分之百进行考前14天健康监测。严格落实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查验,入场体温检测,考试场所消毒通风,考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等各项防疫措施。 此外,北京将为每个考点配备1名防疫副主考和专职防疫人员负责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和突发情况处置。同时,部署好常规考点、备用考点、隔离考点以及备用考场、救治场所考场、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考场等特殊考场。

    中国教育报   31 阅读   2022-05-23 12:00
  • 河南:严中有爱,护航高考

    加大考前核酸检测频次,统筹安排送考车辆服务考生……记者从5月20日召开的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河南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卫健委等省招委成员单位纷纷拿出真招实招,共同为即将到来的高考保驾护航。   筑牢疫情防线 实现应考尽考   按照要求,尚未返回考点所在地的考生,至少要提前14天返回,所有考生考前14天要实行在校或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闭环管理,同时严格监测体温和身体健康状况。   “要科学做好考点考场防疫工作,按照就地就校的原则,分类备足考点考场。是标准化考点的学校,学生不出校门参加考试;不是标准化考点的学校,要‘点对点’送考,实行闭环管理;县区要设置备用考点,考点要设置专用隔离考场。”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宋争辉介绍,每个考点要配备一名防疫副主考、一名防疫工作人员和一名医务人员,协调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严打考试作弊 维护高考公平   公平公正是高考的生命线和底线,河南省公安厅等部门将重拳出击,严打助考违法犯罪,坚决维护高考公平正义。   河南省公安厅副厅长戚绍斌说:“公安部门将通过集中清理收缴作弊设备,加大对辅导机构、APP、涉考网站、微信、QQ群组的监管力度,对重大涉考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快侦快破等有效措施,坚决杜绝高考作弊行为。”   试题试卷安全保密是保证高考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河南省国家保密局副局长高亚军说:“各地要成立联合检查组,每半天对试卷保密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巡查,同时加强对考务人员使用手机、微信等的保密管理,确保高考试卷安全保密。”   用心做好服务 确保考生无忧   “公安部门将对考点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严控货车、危险物品运输车、油罐车、渣土车等通行,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戚绍斌说。   河南省还将为接送考生车辆提供快捷、便利通行保障。针对考试证件丢失、遗忘等各种意外情况,及时开通证件申领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考生提供身份证明,确保其顺利参加考试。   “针对异常天气、设施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各地要提前做好分析研判,建立防范和处理机制,组织模拟演练,确保快速反应和应急措施迅速到位,用心用情为考生做好服务。”宋争辉说。

    河南日报   25 阅读   2022-05-23 11:58
  • 高考临近,家长应该这样“备考”

    高考即将到来,这段时间不仅是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备战的黄金时期,也是家长的“考前焦虑期”。营养师刘艳君、心理咨询师杨涛提示,在这段时间里,家长除了要安排好学生的起居饮食外,还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此外,考前的一些注意事项也要提早做好准备。   起居饮食调整好   对于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考前这段时间会承受较大压力,再加上天气炎热,难免会出现疲劳甚至体力不支现象。而且在复习过程中长时间保持坐姿,也会令不少学生出现腰部、肩膀、颈部等部位僵硬的情况,所以在这段时间要好好调整一下作息和饮食。   由于距离高考仅有十余天的时间了,一些学生为了多掌握一些东西,大多会熬夜复习。但是到了白天的时候就容易犯困,昏昏欲睡,且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一来,熬夜复习的方法反而起了反作用。可以尝试不熬夜、早起床的作息习惯,如果无法很快适应“不熬夜”。学生不妨试一下这种方法,可以闭着眼睛回想一下今天的复习进度,遇到了哪些错题,让大脑慢慢放松下来,这样有助于入睡。   在饮食方面,有很多学生因考前压力大,可能会通过食物来缓解压力,但暴饮暴食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更多负担和压力。在这段时间里,家长需要做的是,保证孩子一日三餐的营养合理就可以了,不要过多地改变孩子之前的饮食习惯。有些家长心疼孩子,会给孩子在晚上加餐,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大多情况下只会增加孩子胃部消化的负担,甚至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家长多关心学生心态   当学生在家复习时,家长不要制造、烘托高考的紧张氛围,而应当营造一些放松的环境。除了不过多询问学生的复习进度,还应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情绪。例如,可以利用复习的间隙做几个伸腰、踢腿、深呼吸的简单动作。   此外,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也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对于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况的学生,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适,及时放松,如参加体育活动、洗个热水澡、与家人多聊聊天、周末适当外出走走等。   考前做足准备工作   一些学生因考场与家的距离较远,在高考那几天,吃午饭和午休的时间较为紧张。家长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是否要在考场附近的酒店预订房间。如果要预订房间,家长应提早做准备,先了解一下考场周边的一些酒店及餐厅,在确定考场后则能尽快选择酒店并预订供孩子午休的房间。需要注意的是,高考期间,考场周边酒店的房间往往都比较抢手,家长要提前了解,及时预订。此外,如果不需要在考场周边预订酒店房间,家长应提早设计并实地考察交通路线,做好接送孩子的准备。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生和家长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排队时注意与人保持一米间隔,勤洗手、勤消毒。在高考前要充分了解疫情防控要求,准备好防疫用品,做好防疫措施。

    北方网   25 阅读   2022-05-23 11:57
  • 确保“应考尽考” 不辜负十年寒窗的努力

    距离今年高考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对考生而言,这已经是最后的冲刺阶段。最近,北京等地提出,要着力做好疫情防控、考试安全两方面工作,做到“应考尽考”“一个不落”,确保高考、中考等考试招生工作圆满顺利完成。在宣布中高考延期的上海,也提出专设应急考点、集中隔离考点方案,为高考和中考“保驾护航”。我们实施科学防疫,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应考尽考”则是“最低限度”的体现。   高考和中考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影响万千学子的人生。不管在什么时候,扎实做好中高考工作,确保考生“应考尽考”,都是一道必答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2020年全国高考推迟一个月,其目的正是确保每个考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参加考试。如今,我们积累了不少疫情防控的经验,有能力实施充分预案、作出精心安排,没有任何外部理由阻碍考生参加考试。   诚然,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力和隐匿性更强。为此,各地纷纷收紧防疫要求。例如,严格限制不必要的跨地域人员流动。但是,无论从哪一个层面衡量,中高考都是必要而迫切的。对于滞留在参加考试地点以外的考生,更要备加关切,为他们提供行程便利。   5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高考防疫温馨提示》,要求当前仍滞留在外省的考生,应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如实报告自身健康情况、相关返程安排等信息,提前14天返回考点所在省(区、市)。教育部门已经为此类考生如何考试出台指导方针,属地政府和疫情防控管理机构也要积极响应。一些地方虽然在实施“静态管理”等措施,但仍应避免对考生“一刀切”。扣掉14天健康监测,留给高考生返回考点的时间已经不多,容不得再多耽误。   保证“应考尽考”,不只是教育部门的工作。非常之时,应有非常之法。考生返回考点所在地区,如何购买车票,如何抵达车站,到达目的地以后如何实施健康监测,这些细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充分告知。最后阶段,让考生集中精力准备考试才是最大的事。有关部门应当提前布局,消除萦绕在考生心头的不确定感。免去考生为参加考试而产生的烦忧,是确保考试公平的必要之举。   当然,多数考生还是在平日生活的地方参加中高考。尽管他们目前不用担心如何到达考点所在地,但仍然可能出现“最后一公里”障碍,在临近考试的时刻困扰考生。疫情形势瞬息万变,尽管让每个考生健康参加考试是所有人的美好愿望,但如果出现考生感染、密接的情况,依然需要从容积极应对,而不是随意剥夺考生的考试权利。   在过去两年的中高考中,为感染和密接的考生设置“病房考场”“隔离考场”成为惯例。疫情对考生身体健康的影响终究是短时的,并不构成不适宜升学的理由。如果因为他们感染甚至仅仅是密接而限制考生参加考试,不仅意味着至少一年青春时光的消耗,更可能丧失很多原本可以轻易取得的机会。疫情防控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期,人们期盼实实在在的温暖,对考生来说,就是顺利参加考试、不辜负“十年寒窗”的努力。   中高考关乎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感受。没有“应考尽考”的考试制度,就没有公平的教育,就没有公平的发展权。让每一个考生不因外力影响而失去考试机会,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认同和底线。

    中国青年报   62 阅读   2022-05-22 21:03
  • 自愿放弃高考?请尊重每个考生的升学意愿

    据河南电视台《小莉帮忙》报道,最近郑州商业技师学院的小陶反映,今年他要参加河南省2022普通高考对口生类型考试,在网上提交了信息并缴纳了费用。然而,老师没有给他报上名,还要求他签一个自愿放弃的声明。此事经过网络曝光后,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   对此,该校继续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解释道:“是老师的疏忽没有报上,学校走单招考试的学生较多,每年高考也组织了考场,但有的学生放弃参加,所以让学生写自愿放弃的声明,已经给上级部门汇报此事。”反映问题的学生小陶也表示,事情已经解决。   虽然此事算是“有惊无险”,但也难免让人捏一把汗,如果不是外部监督的声音,很难说这些学生能否顺利参加考试。在这起事件背后,虽是个别老师的疏忽,却也说明一些老师存在不认真的心态,对于高考报名事宜缺乏应有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生要参加的考试,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考,而是高考对口生类型考试。对口高考是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强调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高职的专业技能考试,以专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招生办法。通过对口高考,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现实中,不少职高、技校的学生会通过这一途径步入大学。对于这些有大学梦的年轻人来说,其所在的学校应该保障他们参加考试的权利,尽量帮助他们实现升学的梦想。   保证每个考生的权益,并不只是喊喊口号,而是要落在具体行动上。首先,职高、技校等院校虽然侧重专业技能的教育工作,但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不能改变。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了解其心愿和实际情况,尽量为这些年轻人排忧解难,是一种基本教育精神,也是教育从业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再者,因材施教同样很重要。每个学生的资质和成长背景不同,对未来的规划也不同,但只要有学生愿意参加对口高考,渴望通过大学教育来改变命运,那么学校就应该尽其所能,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必要条件。   更何况,这些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其所在的学校如何对待他们,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此事中的小陶,就对媒体表示,在问题没解决之前,“有15个人没有报上名,现在都没有写自愿放弃。”不放弃,而且在受阻后依然不放弃,说明这些学生有强烈的升学意愿。虽然外界不了解他们的具体背景,但只要是参加过高考的人,就不难理解“不能参加考试”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对那些寒门子弟来说,高考依然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最佳机会,一旦错过,必将遗憾终生。   只有尊重每个考生的升学意愿,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育者。只有保障每个考生参加考试和接受教育的权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才能真正扮演好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的角色。

    中国青年报   26 阅读   2022-05-22 20:56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致2022年全国高考考生的一封信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18日在其官方微信发布《青春赛道 奋力奔跑——致2022年全国高考考生的一封信》称,此刻,距离高考还有20天,为了这场特殊的成人礼,你们手握星辉执笔为剑,累过哭过,仍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特别是面对疫情,你们经历了健康教育,经受了吃苦训练,体验了团结精神,懂得了责任担当,增强了必胜信念,更实现了自我成长。   《一封信》称,党和国家非常牵挂你们这届考生。为保障你们在今年高考中健康安全、发挥良好,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做了全面准备和细致安排,全社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爱,请你们和家人安心、放心。你们要做的,是再复习一遍要点难点,再梳理一下知识脉络,心无旁骛查漏补缺,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坚持适当体育锻炼,把身心各方面调整到最佳迎考状态。   《一封信》指出,每年的高考,我们和所有考生同为答卷人。为了答好今年这张特殊的考卷,我们联合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制定了周密的组考防疫指导意见,确保你们的健康安全;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制定了一系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并开展模拟演练,全力实现“应考尽考、安全平稳”。高考是你们的人生大考,也是“国之大考”,请相信党的关怀、国家的力量,百万考试工作人员已经严阵以待,为你们的梦想保驾护航。   “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青春赛道自当奋力奔跑,迈出的每一步都会拉近你们与理想的距离。青春无悔,奋斗最美,关键时刻,稳住神,向前看,尽力跑,定会赢!衷心祝愿高考顺利,追梦路上展现最美的你!

    中国新闻网   63 阅读   2022-05-19 20:50
  • “科技+艺术”助力人才培养

     近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实验中心正式启用。该实验中心由人机智能交互设计实验室、沉浸式互动设计实验室等5个板块构成,实验中心与北京、广州等地的合作公司共享教学资源和技术资源,以培养具有创意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促进学生就业。   图为学生在实验中心内体验人机智能交互设计。

    人民网   75 阅读   2022-05-19 20:46
  • 新发展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师队伍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新阶段,工程师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工程师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又有什么异同?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亟须厘清的问题—— 工程师群体诞生于工业革命中 工程活动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科学技术的生产力特征要通过工程活动得以体现。在现代科学尚未出现、技术水平还十分低下的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各类工程活动,并且留下了一些辉煌的业绩。各种有一定规模的工程,其主导者——项目的思路提出者、规划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和指挥者,就是历史上的工程师。 历史上的工程师当然还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还谈不上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的水平,也不会有现代各种先进技术的造诣。他们只是凭借其过人天赋,在主持工程活动的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归纳技术诀窍,找出成败关键,通过反复摸索,最终取得了超越时代、彪炳后世的杰出工程成就。从历史上看,他们是灿烂之星,但也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人类发展到使用工具、进而制造工具的历史阶段,就出现了工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匠的技艺也在不断提高,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许多地域均陆续出现过大师级的工匠,其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些大型工程的主持者,如中国战国时代的墨翟、鲁班等人,可以说,他们既是杰出工匠,也是优秀的工程师。 在17~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中,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原来以个体生产者为主的手工业生产通过手工工场逐渐向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发展。产品的数量增加了,企业的规模扩大了,工人队伍也扩大了,原来靠工匠个人的精雕细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工匠们原来的知识主要是个人手、脑掌握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或称隐性知识,这时需要使之在大量的工人中传播。这就要把在人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变为可以表达出来并用书面形式记载以便传播的显性知识,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把实践上升到理论,或从已有理论中找到实践的依据,这也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过程。 随着这种结合的逐步深入,一个新的群体——工程师群体形成了。这是一群既掌握一定科学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实际操作、具有工程经验的人,他们是从科学家中一部分对实际工业生产有兴趣者和工匠中文化基础较好、愿意学习接受理论熏陶者相向而行中产生的。 现在还有些人认为,解决当代的工程问题需要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结合,需要这两个群体的合作。应该说,这样的情况曾实际存在过。但笔者认为,用之于现实却是弄错了时空——面对几百年前已经产生并不断壮大的现代工程师队伍,再要套用当时的情况来比附目前的形势,甚至指导目前的任务,则无异于刻舟求剑,完全脱离了时代背景。 现代工程师培养要通过学校教育,在工程实践中锻炼成长 一般来说,工程师不从事纯科学研究工作,在纯科学的理论深度上逊于科学家,他们也没有专业工人在实际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熟练的操作经验,但他们既有较全面的工程实践经验,又了解和掌握现实工程活动的完整过程及其原理。因此工程师是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及其结合的角度面对和处理全部生产过程的,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工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并不断进行产品的改进。同时他们还懂得一定的经济、管理等知识,在设计、实施产品开发、生产时能了解其经济价值,掌握其市场前景,对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有实质性的发言权,有时甚至是决策权。此时的工程师已经由原来的科学家和工匠的身份中脱颖而出,成为工程的主导者。 如前所述,工程师群体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工业革命中形成的现代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生产力领域,他们是工人阶级的头部,是实施当代工程的核心力量。那么,该如何培养工程师呢? 现代工程师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在工程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在学校期间,他们通过课堂和自学学到了基础的科学和工程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和实习,受到了基本的技术和工程实践训练。毕业时,他们就已经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工程师的毛坯,在实际工程岗位上能够很快成为真正的工程师,担当起工程建设的重任。这意味着,工程师本身就体现了科学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结合,更进一步说,培养工程师是当代社会中实现这种结合的唯一可行的途径。 庞大数量的工程师队伍是产业发展中的骨干 长期以来,工程师这个群体面临着没有正高职称的窘境,在一些情况下还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称呼来代用,与科学家、教师等相比,使之难免从职业上就有矮人一等之嫌。值得庆幸的是,此事经反复努力争取,已在近年基本解决。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关于工程师的社会地位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我们对工程师的性质、地位、作用等很少涉及,对需要工程师来做什么,社会层面上似乎也没有人关心。 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二是认识方面的问题。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兴起了一种赚快钱的思想。需要刻苦学习、稳扎稳打、工作又辛苦的工程师作为一种职业,似乎并不被人所青睐。在认识方面,中国历史上向来就有重道轻术的传统,表现在科学技术领域,很自然就形成了重科轻技的倾向。此外,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警惕:随着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社会上唱衰工业、制造业的声音也不断出现。凡此种种,导致熟练工种的劳动力来源大量缺乏,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消极影响不容低估。 回到工程师这个话题。从数量上来看,科学家难以准确定量,但数量不会很多——科学研究需要有足够强的队伍,但并非队伍越大、人越多越好。科研队伍的规模是否合适,取决于问题的多少、财力支撑的强弱。而工程师队伍则是直接与经济、产业发展相关联,经济规模越大,需要的人也越多。同时,现代科学的发展,相当部分也是依托于工程的进展,如太空探索、破解宇宙之谜,就要以航天等工程为基础。因此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扩张、技术进步和迭代都需要规模不断增长的大量工程技术人员。从人才队伍来看,工程类本科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都是工程师的主力和后备军。职业教育中的工科毕业生,就业后职称上属于技术系列,而技术系列也是工程系列的组成部分。因此,工程师应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是产业发展中的骨干。 综上,鉴于工程和工程师的极端重要性,因此要大力提高工程师的地位,清晰地阐述其作用、特点,宣传其在国家建设发展各方面的贡献,树立从事工程师职业的荣誉感。 具有鲜明特点的工程师精神 工程师精神一些方面与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有共同点,如爱国、奉献、敬业等,但工程师精神也有其独特性,有的即使用词相当,但其内涵上却有不同侧重。工程师的基本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知识与非技术知识融合并重。 因此,工程师精神中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奋进、求实、协同、系统性思维、严守工程伦理等。 奋进,是工程师精神的主要内容。工程师是负责实际工程的群体,而工程的目的是造物,一方面是造出新物,过去未有之物。因此要解决大量的新问题,如原材料的获取和选用、加工方法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工艺流程的组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等。另一方面是对已有的产品,在大批量生产中如何保质保量,包括各种标准的确立、产品的检测、认证等技术基础的构建,以及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对产品或建筑进行维修保养等。这里面既有老问题,也到处都是新问题、新机遇。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团队,工程师们要解决各种新问题,做出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各种新产品、新设施。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受制于市场竞争的动力和压力,需要不断开发生产各种新的产品,改进提高原有的产品。通过这个过程,工程师们自己也在不断前进,因此奋进是工程师精神的首要内容。 求实,是要讲实话,做实事,求实绩。讲实话就要说清能做还是不能做,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不要虚张声势、虚头巴脑,不能把主观愿望当作客观真理。做实事,就是要做有用的事,不要搞面子工程、摆花架子。讲实效,就是要有真实效果,不要凑数字,工程效果往往没有最佳,而只有次佳,在现实条件下尽量做到好,搞方案时不可能搞很多个,最终选择也只是在有限的方案中认为较好的那一个,而是否真正较好也要看实际结果。 协同,就是要善于和别人、很多人一起合作。工程一般包括多个方面,涉及多个技术领域,还有各方面资源筹集、组织管理等工作,所以一般是团队协同工作。大的项目有时有成千上万人,即使开发一个小的零件,也涉及材料、加工、测试、试验等各个环节。这些人专长不同、知识不同、性格不同、具体工作性质不同、思考问题方式不同,要能顺利工作,就要围绕共同目标,找到共同语言,达成共同意见。这有时比单纯的技术攻关更难,这就要有高度的协同精神,有时还要排除个人名利的不当干扰。 系统性思维,工程不管大小都需要有这种思维。在做科学研究、科学实验时,为了验证一个原理、观念,我们往往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创造理想的环境,做到越纯越好。但是工程是在实际环境中进行的,无法排除环境的影响,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在技术层面,一般会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所需条件会涉及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因此工程师必须具有系统性思维。当然,工程师也有分工,多数工程师只是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但在思维方式上必须要考虑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受哪些方面的影响,对别人有什么要求,自己的工作结果又会影响哪些方面,如何做不会给别人造成障碍……如果是承担一个方面的负责工作,或者更高层次的工作如总工程师等,其考虑的范围当然更广了。 严守工程伦理,是指工程也有伦理规范,涉及环境、人际关系、价值、守信等各个方面。工程师必须遵守这些规范。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工程师大多不是工程活动的业主,他们一般是雇员,但是工作性质却决定了他们往往最容易了解工程活动中违反伦理的问题,如降低标准、偷工减料、破坏环境、隐瞒缺陷等等。此时,作为工程师不能一味遵奉雇主的指令或意愿,也不能一味追随某些政府人员的主观意愿,必须站在正义的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工程师这个职业、这个称号的尊严和荣誉,与违反伦理的现象作斗争,这在一些国家的工程师组织制定的工程师守则中都有明确规定。 综上所述,在向现代化强国奋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工程师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必须提出树立、宣扬、推广工程师精神,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工程师队伍,与其他各类人才共同向既定目标奋进。

    光明日报   51 阅读   2022-05-19 20:31
  • 天津春季高考时间有调整,热点问题回应

    天津市2022年春季高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面向中职毕业生)将调整到6月12日举行。 自5月29日起,考生须每日更新天津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 应届考生须按学校要求做好考前健康监测;非应届考生须每日登录“春季高考健康监测小程序”,填报考前健康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并上传“天津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截图。 根据天津市有关部门的要求,经报名单位审核批准可以从外省(区、市)返津的考生,须在抵津前第1日、3日和5日,以及抵津后第1日、3日和7日进行六次核酸检测,并将抵津前和抵津后的共6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逐次上传到“2022年天津市春季高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面向中职毕业生)健康监测”小程序,以备查验。 为何延期举行?设置几类考点?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就春季高考延期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春季高考为什么延期举行? 天津市春季高考原定于3月19日举行。受疫情影响,天津市将春季高考延期至5月21日举行。由于近期天津市部分区域突发疫情,有部分考生受到疫情影响。为了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防疫组考安全,经综合研判,天津市决定将春季高考调整至6月12日举行。 春季高考共设置几类考点? 设立了常规考点和重置考点。其中,天津健康码“绿码”、持规定时间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经测温正常的考生,在常规考点参加考试。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或天津健康码“红码”,或处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状态,或处于封控区的考生,以及不能提供相关核酸检测证明的考生,因具有一定的疫情传播风险,规定不得在常规考点参加考试,要在重置考点参加考试,以做到“应考尽考”。 重置考点如何安排? 一是医院考点。将天津市海河医院作为医院考点,用于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的考生进行隔离考试。考场为单独一个房间(病房),同时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全程监控考生身体状况。 二是隔离考点。一般为隔离留观宾馆,用于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考试期间仍处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状态,或处于封控区,或天津健康码“红码”,以及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津人员等高风险人员考试。考场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布置,考生一人一间。 三是独立考点。每个考区均设立一个独立考点,为正常标准化考点,独立考点按照大型隔离考场要求设置,如需要进入隔离考点考生较多,则单独设置独立考点供除高风险(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津人员、需集中隔离的重点涉疫地区人员等)人员以外的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考生使用。

    央视新闻   18 阅读   2022-05-19 20:05
  • 全程闭环管理 “高考专列”力保考生安全

    5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553名高三师生从大连北站出发,乘坐“高考专列”前往沈阳,参加2022年高考体育类专业考试。这是有关部门为保障考生安全,以闭环管理方式定制开行的“高考专列”。   据介绍,为确保考生安全,送考当日,考生要乘专车抵达大连北站,绿色通道进站登车,下车后从专用通道离站,乘专用大巴车前往入住宾馆。闭环考试后于当晚乘大巴车直接前往沈阳南站,再乘高铁专列返回大连北站,接受核酸检测后乘专车离站。

    新华网   17 阅读   2022-05-19 20:00
  • 教育部发布高考防疫提示,考生应做好考前14天健康监测

    2022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昨天,教育部发布高考防疫提示,提醒考生做好考前本地14天健康监测、配合考前健康筛查并保持通讯畅通。   教育部要求考生全面了解并严格遵守考点所在地考试防疫要求,做好考前连续14天本地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不到人群流动性较大场所、不前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等。当前仍滞留在外省的考生应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如实报告自身健康情况、相关返程安排等信息,提前14天返回考点所在省(区、市)。   此外,考生应在考前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码查验、体温监测等健康筛查工作,服从考点相关防疫安排。考生和家长应保持高考报名时填写的电话畅通,密切关注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发布的相关公告信息。如有突发特殊情况要及时向考点所在地考试机构报告。

    北京日报   25 阅读   2022-05-19 17:13
  • 北京2022年高考会做到“应考尽考”“一个不落”

    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北京市召开了2022年教育考试招生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北京市2022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北京市强调,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着力做好疫情防控、考试安全两方面工作,做到“应考尽考”“一个不落”,确保高考、中考等考试招生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北京市要求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形势的异常严峻性和异常复杂性,攻坚克难,细化流程,完善预案,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坚决把好“五关”,确保招考平安。 第一是把好组织关。各区、各部门、各学校、各局际考试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共同扛起责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相关部门要密切沟通协作。 第二是把好防疫关。北京市提出,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三个百分之百”工作要求,即:一线考务工作人员百分之百接种疫苗、全体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百分之百进行48小时内核酸检测、全体考生百分之百进行考前14天健康监测。严格落实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查验,入场体温检测,考试场所消毒通风、考试期间全程佩戴口罩等各项防疫措施。为每个考点配备1名防疫副主考和专职防疫人员负责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和突发情况处置。周密部署好常规考点、备用考点、隔离考点以及备用考场、救治场所考场、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考场等特殊考场。 第三是把好安全关。北京市提出要坚持把考试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实现“平安招考”目标任务。加强制卷、运送、保管、分发、回收等试卷流转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严把录取关,严格招生录取工作程序,执行“八项基本要求”“30个不得”等招生工作纪律。认真执行国家、省级、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确保录取公开透明、招生公平公正。 第四是把好服务关。北京市要求各级、各单位要把服务保障考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做好招考政策解读、志愿填报辅导、成绩和录取信息查询、防疫温馨提示等相关工作,卫健委积极配合,做好防疫工作宣传。加强考生心理辅导,优化考试综合保障。在交通出行、治安管理、卫生防疫、防暑降温、电力保障、环境整治等方面,公安、交管、城管、卫健、公交、电力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供各种服务保障。 第五是把好应急关。北京市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刻认识当前首都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确保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要把考试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命题管理,严密考试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全力实现考前无试题试卷泄露、考中无大面积有组织的舞弊、考后无评卷录取失误的“平安招考”目标。

    中国青年报   29 阅读   2022-05-19 16:09
  • 陕西考生须5月24日前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备考

    5月18日,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发出通知,提醒滞留在高考报名所在地以外的考生必须主动向高考报名所在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或报名中学准确报告滞留状况,并于5月24日(高考前14天)前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备考,确保能够按时顺利参加考试。   2022年全国普通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考防疫工作要求,切实保障广大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做到应考尽考,确保全省高考安全平稳顺利实施。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配合做好防疫工作。返陕途中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中高风险地区返陕考生务必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备。省内滞留在高考报名所在地以外地区的考生,其返程要求由考生高考报名所在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属地防疫要求制定并公布,请广大考生务必关注。考生在高考前14天到高考结束应进入静态管理状态,坚持做到非必要不流动,不到人群流动性较大的场所活动,不接触有疫情风险的人员,做好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并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填写《陕西省高考考生健康状况登记卡》和《考生健康承诺书》。考生如出现健康异常状况应立即向学校和高考报名地考试机构报告,不得谎报、瞒报。   考生于考试前一天到所在考点熟悉考场时,应按照要求接受健康状况查验,提交《陕西省高考考生健康状况登记卡》《考生健康承诺书》,接受考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纸质版、电子版均可)、健康码、行程卡查验。   因考生个人原因,未主动报告滞留状态,滞留信息造假,拒绝配合高考报名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完成滞留信息摸排、健康状况查验,不能按时参加高考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陕西日报   27 阅读   2022-05-19 16:05
  • 天津市2022年春季高考将调整至6月12日举行

    从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天津市2022年春季高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面向中职毕业生)将调整到6月12日举行。   为积极应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抓细抓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保障广大考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考试顺利进行,根据天津市最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部署,天津市高招办再次提醒各位考生做好如下事项。   1.考生须严格遵守天津市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考生及共同居住人须坚持非必要不离津,最大限度减少流动,固定轨迹,不到旅游景点与人群流动性较大场所活动,避免与有疫情风险的人员接触,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   2.自5月29日起,考生须每日更新天津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应届考生须按照所在学校要求做好考前健康监测;非应届考生须每日登录“春季高考健康监测小程序”(https://jiankang.zhaokao.net:9318/),填报考前健康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并上传“天津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截图。如因未及时准确填报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等后果的,将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3.自5月29日起,考生须准确如实记录本人和共同居住人的健康状况及旅居史、接触史等情况,签署安全考试承诺书,并于考试当天入场时,将填有考前14天内健康情况的“个人健康卡”上交监考员。   4.根据天津市有关部门的要求,经报名单位审核批准可以从外省(区、市)返津的考生,须在抵津前第1日、3日和5日,以及抵津后第1日、3日和7日进行六次核酸检测,并将抵津前和抵津后的共6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逐次上传到“2022年天津市春季高考(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面向中职毕业生)健康监测”小程序,以备查验。未按规定上传核酸阴性证明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5.尚在外省(区、市)的考生,须遵守当地的防疫政策,于5月24日至5月26日期间,主动通过“2022年滞留外省考生返津申请平台”小程序(https://jiankang.zhaokao.net:9318/),向报名单位提出返津申请,并上传至少两次(抵津前3日和前5日)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本人实时“天津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截图。经报名单位审核批准后,考生须于5月27日至5月28日期间返津。考生须在返津前1日,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村)报备,或登录“津心办”App、“津心办”微信小程序和“津心办”支付宝小程序的任意一端,通过首页“来津报备”功能进行在线报备,同时向报名单位进行报备。未按规定履行返津申报程序和来津报备手续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6.5月29日至6月11日期间有离(返)津史(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显示为准)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7.考生若为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或为天津健康码“红码”,或处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状态,或处于天津市封控区内,不得参加考试。   8.考生须听从考区的安排进行核酸检测。考试当天,须提供考前48小时内(6月10日及以后)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天津市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提供证明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9.考生若在5月29日至6月11日期间,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病状,须立即报告报名单位,并到报名单位指定的医院就医。未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考生,由卫健、疾控和教育等部门综合研判后,须提供考前72小时内天津市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中一次必须为考前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且两次核酸检测间隔时间须超过24小时),方可参加考试。无法提供证明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10.考试当天,考生若为天津健康码“橙码”,或处于居家医学观察、医学观察状态,或处于天津市管控区、防范区内,须立即报告报名单位;由卫健、疾控和教育等部门综合研判后,须提供考前72小时内天津市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中一次必须为考前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且两次核酸检测间隔时间须超过24小时),方可参加考试。无法提供证明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11.考试当天,考生须凭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考试用条形码、填写完整的健康卡、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天津健康码“绿码”,以及规定时间内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天津市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考点参加考试。考生须服从监考员管理,在考场指定位置配合安检,手机、手表等物品不得带入考场,各考场均配有钟表。   12.考生须遵守考点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积极配合考点的防疫安全检查,如遇突发情况须服从考点应急处置安排。考试当日考生应预留充足的时间,提前到达考点以免影响考试。   13.考生可将消毒纸巾等个人防护用品带入考场,考试期间须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进退考场、如厕时均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考生之间避免近距离接触交流。   14.考生若在非常规考场(备用隔离考场等)参加考试,须于考试后第3日(6月15日)、第5日(6月17日)进行两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须上传健康监测小程序中以备查验。未按规定上传的,将记入本人个人诚信档案。   15.凡隐瞒病情或者不如实报告发热史、旅行史(旅居史)、接触史和隔离状态等信息,以及拒不配合考场疫情防控工作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考试安排和疫情防控措施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请考生密切关注天津市高招办在“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微信公众号、“招考资讯网”发布的信息,以及各考区、各报名单位发布的提醒消息,及时了解相关要求。   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各负其责,因未遵守相关规定,造成不能参加考试等后果的,将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央视新闻   69 阅读   2022-05-19 15:57
  • 为异地高考生回乡备考护航

    2022年全国高考日益临近,距今已不足一个月。这几日,北京、河南、天津、湖北、山西、辽宁等多地教育部门纷纷通过社交平台、媒体等“喊话”滞留外地高考生尽快返回,准备高考相关事宜。 多地教育部门的通知有一个共同点,即大都要求考生于考前14天返回考点所在地,个别省市要求的返回时间更为提前。这意味着考生只剩下不到1周的时间来安排相关出行事宜。时间紧迫,在本就争分夺秒的高考复习最后阶段,如何保障在外考生能够顺利返回考点所在地,将考验地方政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精细治理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旧严峻复杂的当下,我们为实现疫情更有效防控付出了很多努力。目前,全国仍有数十个地方存在疫情风险。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强隐匿性和高传播性的特点,多地严阵以待防控疫情,城市间交通频次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一些地方还存在加码隔离等情况。这意味着,一些考生返回考点所在地或将面临诸多阻碍,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等情况。防疫模式下,为异地高考生打开护航通道迫在眉睫。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高考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这场可以称得上“最为关键的选拔”的考试,承载着无数考生的梦想和众多家庭的期望。疫情反复加之惯常学习方式被打断,本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考生复习备考的心情及状态。异地考生的回乡备考之路倘若受阻,必将加剧他们的紧张情绪和焦虑心态,进而影响他们在考场上的发挥。如此,畅通回家之路,确保异地考生应考尽考,才不会辜负他们付出的努力。 高考关乎千家万户,也关乎年轻人的未来。任何一名考生能否顺利高考,都关系着公共利益的呈现。社会治理的核心就是维护公共利益,疫情防控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平稳有序。铺平异地考生回家高考的最后一段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先行举措。如此做法,是当前科学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在具体场景下的落实、落细和落小;也因此,这一人性化政策必将凝聚起全社会的抗疫共识。 当然,除了保障异地考生顺利回家,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做好多手准备,以应对确有特殊困难无法按要求返回报名所在地的滞留考生的突发状况。去年年底开考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可为今年高考提供借鉴。彼时疫情形势同样严峻,部分考生无法前往报考考点应试,为确保考生顺利参加统考,多省市先后开启跨省借考,提前登记考生信息,从外省调取试卷来保障异地考生顺利考试。考研统考试卷与高考试卷的密级相同,有跨省借考的先例,不妨提前做好预案,有备无患。

    光明日报   26 阅读   2022-05-19 15:56
  • 陕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

    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表示,10年来,陕西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高考录取率稳定在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8%以上。”   刘建林介绍,陕西高等院校由98所增长至111所,在校生由137.6万人增长至198.1万人,每十万人口中高校在校生居全国第3,专任教师由6.3万人增长至7.5万人,陕西高等教育总投入由360.4亿元增长至627.7亿元,增幅74.2%,高等院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达1.68万元,教育始终是全省最大的民生支出。近十年高校增编7500余名,近两年下达周转池使用计划1800余名,改革政策红利不断显现。   刘建林指出,陕西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和学科总数分别居全国第4、第7,西部第1。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申报成功率100%,4所院校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位居全国第4,中西部第1。   “陕西坚持分层分类发展,建强建优国家级省级一流学科专业,让高原崛起、高峰显现。新增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健康中国等相关学科292个、专业659个,撤销学科111个、专业324个,建立了黑白名单学科专业制度,优化更新的学科专业数占比近40%,实现了存量优化与增量创新‘双轮驱动’。”刘建林说。   另外,刘建林介绍,陕西累计新增博硕士授权单位5个,省属高校获批3个专博点,填补了专博点空白,民办学校硕士授权实现“零”突破。十年来,一批学科专业跻身全国前列,12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7个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10%,84个学科进入ESI前1%,2022年3月ESI前1%增量居全国第1。

    中国青年报   56 阅读   2022-05-18 21:17
  • 高考进入倒计时,滞留外地的考生怎么办?

    如今,距离2022全国高考还有三周时间,近日多地密集公布了今年的高考防疫举措,不少地区要求考生在考前14天进行健康监测,滞留外地考生须在规定日期之前按要求返回报考地备考。   @高考生,这些考前时间点必须注意   2022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当前,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为做好今年高考的防疫工作,近日,多省份密集发布了高考防疫举措,这其中,各地特别强调了因学习、培训等各种原因滞留在外省、外市的高考考生尽快返回报考地准备考试。   按照各地通知,山东、天津、浙江、广西等多数地区,要求考生在考前14天(5月24日)前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备考。   此外,湖北要求考生在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须于5月18日前返回考点所在地。辽宁省招考办提醒,仍滞留报考所在地以外省(区、市)或本省外市的考生,5月21日前返回报考所在地,从高考前14天(5月24日)到高考结束前,应减少外出,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跨区域流动。   河南多地也明确了滞留外地考生的返回时间点。郑州要求在省外考生须及时关注郑州最新防疫政策,尽快返郑,在省内其他地区考生须于5月24日前返回郑州,商丘、安阳、兰考等地要求在外考生要在5月17日前返回。   滞留外地考生返回要注意啥?   对于滞留外地的高考考生,各地都有相应的核酸证明要求,多数省份要求滞留考生返回考点所在地至少要持24小时或48小时内核酸证明。   天津要求滞留外省考生返津高考要做6次核酸,滞留考生应分别于抵津前1日、前3日和前5日,以及抵津后第1日、第3日、第7日,共进行6次核酸检测,同时须将抵津前和抵津后共6次核酸检测证明及时上传至“2022年天津市普通高考健康监测小程序”,以备核验。   对于从中高风险区返回的考生,一些地区也明确了相关措施。例如,宁夏要求,滞留考生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宁,须进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考生要务必于5月17日前返回高考报名所在地。   河南兰考要求,省外人员入豫赋黄码,省外和省内发生疫情地市的返兰考生提级管控,由属地乡镇(街道)安排车辆闭环转运至县级集中隔离关爱中心进行集中隔离,实施14天集中隔离,在第1、4、7、10、14天开展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双采双检”。   不少地区还明确,由于考生个人原因,未主动报告目前状态、信息造假、拒绝配合考点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完成信息摸排,导致不能按时参加高考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前14天,考生要做些什么?   临近高考,各地均要求考生在考前14天进行严格的健康管理,不少地区要求考生保持居家学习或者闭环管理。   北京要求,考前14天,考生须在京且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按学校(报名单位)要求进行健康状况监测,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并如实报告。   湖北明确了考生在考前2天到21天各阶段的防疫要求,考前1-2天主动进行核酸检测,考前14天(5月24日开始),每天坚持体温测量和健康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向所在学校或当地教育考试机构报告,考前21天,无必要不社交、不跨区域流动。   对于滞留外地考生返回后的健康监测,广西要求,考生返回后原则上不再跨区流动,与共同生活居住人员一并做好考前连续14天两点一线的行程管理,有条件的考生可住校闭环管理。   内蒙古要求,考生返回报名地后至高考结束前,考生及共同居住人应注意个人防护,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同时,考生及共同居住人还要做好健康状况监测,每日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中国新闻网   46 阅读   2022-05-18 21:13
  • 逐梦太空,青春的力量光彩夺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勉励广大航天青年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5月10日,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托举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顺利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青年们用今年空间站建造任务的首战告捷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新的历史,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用圆满成功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哪有什么‘骨骼清奇’,无非是大家拼尽了全力”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师王儒文站在2022年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出征仪式的队伍里,和全体队员们一起宣誓。这一刻,王儒文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着的沉甸甸的责任。 据王儒文介绍,出征前接连几周的出厂测试过程中,人手非常紧缺。大家熬夜接力上阵,但没人喊苦喊累,一心要保证火箭按时、顺利出厂。 “测量分系统加电测试时,有一个助推器的部分传感器示数偏差很大,我仔细核对了两遍,发现数据确有异常,赶紧一路小跑到测量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冯晓妍的办公桌前询问情况。”王儒文回忆。只见冯晓妍飞速敲击着键盘,沉着地说:“我也看到了,已经开始准备故障排查的方案了。”王儒文放下心来,心里也暗暗感动着。 “这些年来,已经慢慢习惯了前辈们、同事们沉着冷静、快速解决问题的模样,但每当看到大家会为一个参数严阵以待时,自己依然会为身后有这样强有力的团队在全力提供配合与支持感到荣幸。”王儒文说。随后,在冯晓妍的指挥协调下,技术人员们快速开始排故,不一会儿,初步的排故结果就得到了及时提交。“望着技术人员们应对各种故障和异常的驾轻就熟,大家各司其职、平稳有序忙碌着的工作情景,我不禁感慨,正是每个航天人的点滴努力凝聚成了我们捍卫成功的底气。”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在一年又一年、一轮又一轮全力‘备战’的日子里,时光虽能淡化其中交织的无数苦与乐,却改变不了我们心怀热忱、勇毅前行的足迹。”王儒文表示,在旁人眼里,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像个奇迹,但所谓的奇迹其实源于每一个航天人为兑现建成中国空间站庄严承诺所付出的努力。“哪有什么‘骨骼清奇’,无非是大家拼尽了全力。” 让“精准”的基因在长七火箭中延续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师张博戎是一名执行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棒任务的航天青年。 张博戎介绍,2021年5月,他第一次担任试验队弹道设计岗位工作。师父马英常说:“弹道决定了一枚火箭的DNA,因此弹道设计一定要科学、精准。”一开始,张博戎并没有十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第二次独立执行岗位任务并牵头进行一次提前加注计算分析后,张博戎发现,当弹道设计使用的工作温度仅变化1℃,就可能出现因提前加注造成运载能力大幅损失的现象。此时,张博戎对DNA这个比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作为一名弹道设计师,我们不仅仅需要从一串输入数字计算得到一串输出数字,更应该去发掘影响一枚火箭性能与可靠性的关键参数,进而加以重点分析。”张博戎说,现如今,自己正与师父一同参与弹道重规划的策略研究与算法实现,正如师父将弹道设计的一项项技能和方法传授给自己一样,自己也会让“精准”的基因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中永久延续。 “把自己能做到的都做好” 在发射大厅热烈的庆祝和欢呼声中,测量系统设计师张昊阳和他的同事簇拥在一起合影留念。作为一名连续参加多次航天发射任务的航天青年,张昊阳俨然是一名“老将”。 2021年,长征七号遥三火箭连续两次推迟发射,在9天的等待之后,火箭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在这9天里,张昊阳和同事们轮班上岗,时刻在发射大厅待命,准备配合测试。 “那是我从事航天事业以来遇到的情况最紧急的一次发射。”张昊阳说,经历了第二次推迟发射,现场原本紧张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当时我累得什么都想不出,只有把自己能做到的都做好,配合好其他岗位的队友们。所幸,经历了这些挫折之后,我们的队伍更加默契和团结,也迎来了这次‘长七遥五’发射稳稳的成功。” 记者了解到,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筑梦”空间站建造系列发射任务青年突击队将继续执行发射载人飞船、空间站实验舱和货运飞船的重大任务。青年队员们将牢记嘱托,不断坚持和发扬航天精神,牢记航天报国初心,充分发扬青年人敢打硬仗、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以过硬本领和坚强作风展现青年风貌,确保空间站建造发射任务万无一失,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光明日报   57 阅读   2022-05-14 15:17
  • 5月25日起!北京高考体检结果可查,补检时间也定了

    据北京市体检中心消息,5月25日至8月31日,考生可登录北京市体检中心网站或关注北京市体检中心微信公众服务号查询本人体检结果。 考生完成体检后,由各体检医疗机构出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格检查表》并交报名单位。各报名单位收到《体检表》后,将体检结果告知考生,并将其放入考生纸质档案。考生如对体检结果有异议,应在收到体检结果一周之内,通过报名单位向体检医疗机构提出复检申请,由体检医疗机构根据情况安排复检。如考生对复检结果仍不认可,可通过指定的体检医疗机构或区考试中心向北京市体检中心提出会诊申请,由北京市体检中心进行会诊鉴定。北京市体检中心为本市的终检机构,负责对有异议的体检结果做出最终裁定。 据介绍,未能在规定时间参加本区体检的考生,可于6月11日8时30分至11时30分、12时30分至15时30分到北京市体检中心马甸部补检。 补检前,考生需关注北京市体检中心微信公众服务号提前预约(预约将提前两周开放),并按照预约短信提示参加补检。补检时需携带身份证明、准考证、《体检表》(提前从报名单位领取)、体检费,按约定时间段的起始时间,提前15分钟到场。6月17日12时30分至15时安排全市补检人员的复查。 补检提示: 体检前一周,尽量避免服用损肝药物及营养品,以免影响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结果。 若病情需要则不必强行停药,体检时向医生讲明即可。 体检前三天要规律饮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偏清淡,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考生体检当日尽量穿宽松的衣服,以便穿脱,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以免丢失。 上午体检的考生当天早晨要禁食,下午体检的考生可进少量清淡早餐,9时后禁食,可饮用少量白开水。 因体检项目中含裸眼视力检查,视力不好的考生体检时最好戴框架式眼镜,避免因摘戴隐形眼镜带来不便。 听力不好的考生如戴助听器,要提前向医生讲明。 补检结果查询时间为6月20日至8月31日。

    央视网   86 阅读   2022-05-11 12:23
  • 高考考生防疫提示:一类一方案、一生一方案实时分析研判

    为确保高考安全平稳顺利实施,保障广大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多地发布关于做好高考相关准备及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要求考生考前14天(5月24日)至考试结束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考试所在地。在6月6日熟悉考场时,所有考生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浙江省要求各地各校提前制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做到“一类一方案”“一生一方案”。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具备防护隔离措施的特殊通道和专用隔离考场。包含校测环节的有关高校,如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高水平运动队、艺术校考等,要细化完善校测方案,倡导工作流程減少线下环节,鼓励采用线上测试形式。 目前,受疫情影响,多地学生正在居家学习。对高三的同学,北京市要求各校认真做好在线模拟和适应性测试等学习环节。郑州市要求各校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营造良好的线上教学样态,并将实时分析研判,只要疫情防控条件允许,将第一时间尽早尽快安排高三学生返校。

    央视网   85 阅读   2022-05-11 12:21
  •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于5月至8月举办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于5月至8月举办,同时,为配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6月同时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赛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在服务“三教”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在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7个赛区举行,共设102个赛项。其中,中职组10个专业大类,40个赛项;高职组15个专业大类,62个赛项。 《通知》要求,各赛区要严格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及相关规定开展工作,根据承办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有序组织比赛,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大赛“公平、优质、高效、廉洁”,同时也为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央广网   34 阅读   2022-05-10 21:10
  • 高考考生防疫提示:一类一方案、一生一方案 实时分析研判

    为确保高考安全平稳顺利实施,保障广大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多地发布关于做好高考相关准备及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要求考生考前14天(5月24日)至考试结束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考试所在地。在6月6日熟悉考场时,所有考生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浙江省要求各地各校提前制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做到“一类一方案”“一生一方案”。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具备防护隔离措施的特殊通道和专用隔离考场。包含校测环节的有关高校,如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高水平运动队、艺术校考等,要细化完善校测方案,倡导工作流程減少线下环节,鼓励采用线上测试形式。   目前,受疫情影响,多地学生正在居家学习。对高三的同学,北京市要求各校认真做好在线模拟和适应性测试等学习环节。郑州市要求各校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营造良好的线上教学样态,并将实时分析研判,只要疫情防控条件允许,将第一时间尽早尽快安排高三学生返校。

    中国青年报   50 阅读   2022-05-08 18:02
  • 全国高考时间定了!上海高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举行

    5月7日,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明确今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给高考组织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会议要求,要严防死守,坚决打赢组考防疫攻坚战,包括周密制定组考防疫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做到“应考尽考”“安全平稳”,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要强化政治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压实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协作,加强督促检查,形成“横到边、纵到底、无死角”的责任体系,推进高考安全工作一体融合布局、一体整合资源、一体运用力量,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招生环境。严格执行政策,严格监督管理,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确保高考公平公正。   相关   上海确保“应考尽考”   记者从7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慎重研究并报教育部同意,上海市秋季高考统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举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延期至6月18日至19日举行;中考延期至7月11日至12日举行,取消初中理化实验考试、外语听说测试,相关考试成绩以满分计入学生中考总成绩。   今年,上海将有5万多名考生参加秋季高考,11万名考生参加中考。   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在发布会上表示,因为疫情对考试安排作出调整,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大考之前,要尽可能给高三、初三以及参加等级考的高二学生到校学习留出必要时间;二是需要在等级考和秋季统考之间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三是使考务安排更具操作性。   如何确保今年中高考考试安全?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上海将“慎而又慎、细而又细”做好入闱命题、试卷制卷、运送保管、分发监考、阅卷评卷等各环节工作,强化标准化考点建设,加强考场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重点强化与卫健、疾控部门协同,派遣疾控人员“一对一”进驻考点加强防疫专业指导。针对届时考生可能出现的尚在集中隔离治疗或核酸异常等特殊情况,会专设应急考点、集中隔离考点,设置不同类型专用考场,提前组建闭环转运队伍,确保“应考尽考”。   考虑到7月前后气温较高,目前上海各考点已安装空调,备足降温物资,各考点还将细化预案,最大限度减少极端天气对考试的影响。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已组织中学教师落实全员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第一时间发布考务组织、防疫安排、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等信息,尽可能缓解学生焦虑情绪。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等特殊考生,“一人一策”提供个性化、便利化组考服务。   自3月12日起,上海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停止幼儿入园。发布会透露,今年上海幼儿园入园和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整体稳定,细则将于5月下旬发布;返校复学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结合各学段、各年级特点,稳慎做好安排,及时向社会公布。

    南方日报   51 阅读   2022-05-08 18:00
  • 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教育部要求实现平安高考任务

    2022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全面动员和部署做好2022年高考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地落实“六个严”的要求,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一是严防死守,坚决打赢组考防疫攻坚战。周密制定组考防疫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做到“应考尽考”“安全平稳”。二是严阵以待,牢牢守住考试安全底线。全力保障试题试卷安全,全面加强考场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助考犯罪活动,着力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三是严实作风,强化考试招生队伍建设。严格选用标准,加强工作培训,落实工作保障,全面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四是严谨细致,全面做好考生服务工作。细化优化教学安排,切实加强心理辅导和诚信警示教育,加强综合保障和考生服务。五是严密及时,切实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精准开展宣传解读,及时做好信息公开公示、权威发布和政策解读,健全沟通回应机制。六是严肃认真,坚定维护招生录取公平公正。严格执行政策,严格监督管理,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确保高考公平公正。

    央广网   45 阅读   2022-05-08 17:58
  • 2022年高考倒计时一个月,花式减压助力高三学生轻松备考

    2022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5月7日下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对2022年高考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各地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疫情形势给考试组织带来严峻挑战,要坚决筑牢高考安全工作的屏障。教育部要求各地严防死守,周密制定组考防疫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做到“应考尽考”“安全平稳”。   同时,牢牢守住考试安全底线,全力保障试题试卷安全。全面加强考场管理,强化考试招生队伍建设。严谨细致,全面做好考生服务工作,细化优化教学安排。切实加强心理辅导和诚信警示教育,加强综合保障和考生服务。坚定维护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确保高考公平公正。   花式减压   助力高三学生轻松备考   眼下,各地的高三学子正在努力备考。多地采取游戏减压、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考生缓解应考压力、调整学习节奏,以积极良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连日来,多地中学精心组织户外拓展、运动游戏等多种活动,帮助考生放松心情。在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一场专门针对高三学子的趣味竞赛正在开展。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高三学生 陈锦宇:今天的游戏真的让我非常开心,这也让我有更多的信心和力量去迎接接下来的30多天,让我轻松备考。   在浙江长兴金陵高级中学,一场特别的主题班会正在进行。除了畅谈青春感想,每位同学还提笔写下一封给“高考后自己”的信函,写下迷惘,也写下了对未来的期许。   浙江省长兴县金陵高级中学教师 朱家慧:主要是为了让他们调整心态,希望我们全体的高三同学能够得偿所愿,实现心中的梦想。   在江西新余一中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引导学生设计沙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疏导压力。除了心理辅导,校医和食堂大厨还共同研究,精心调配出了丰富的营养套餐,全方位保障高考生的身心健康。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吕学骥:同时,我们通过每周一次趣味运动和每天一次集体跑操,增强学生的体能。学校还邀请从我校毕业的在读大学生录制视频,为高三学子加油减压,让考生以轻松、愉悦、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   多地发布高考考生防疫提醒   为确保高考安全平稳顺利实施,保障广大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多地发布关于做好高考相关准备及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要求考生考前14天(5月24日)至考试结束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考试所在地。在6月6日熟悉考场时,所有考生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浙江省要求各地各校提前制定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做到“一类一方案”“一生一方案”。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具备防护隔离措施的特殊通道和专用隔离考场。包含校测环节的有关高校,如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高水平运动队、艺术校考等,要细化完善校测方案。倡导工作流程减少线下环节,鼓励采用线上测试形式。   目前,受疫情影响,多地学生正在居家学习。对高三的同学,北京市要求各校认真做好在线模拟和适应性测试等学习环节。郑州市要求各校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营造良好的线上教学样态,并将实时分析研判,只要疫情防控条件允许,将第一时间尽早尽快安排高三学生返校。   2022年高考招生新增31个本科专业   随着高考临近,高校的招生变化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今年,一共有31个全新的专业被纳入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计划。这些专业有何特点,都涉及哪些高校,一起来了解。   今年新增的3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类增加了14个专业,占比最高,其次是艺术学和农学。   共有38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审批。其中,北京交通大学新增智能运输工程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增智慧海洋技术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智慧林业和智慧水利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在全国高校中首次设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 陈遇春:这些本科专业的新增是基于国家新业态、新产业和社会发展这种新形态对人才培养的一个需求。从我们学校来讲,这些都是现代农业与信息技术以及与管理学相融合的一个新专业。是我们大学里面要发挥自身的农林学科的特色优势,来培养面向未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人才。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新增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华北电力大学新增了全国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此外,不少高校还增设了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新兴职业对应的专业,比如,内蒙古大学新增了慈善管理专业等。   多地多校启动   2022年综合评价招生报名   近年来,为打破一考定终身,高考改革持续深化,探索了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一系列招生方式,体现对考生多维度考查和评价。眼下,多地多校2022年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正式启动。   综合评价招生主要选拔综合素质全面、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目前主要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广东等新高考改革省份开展试点。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校考成绩、学业水平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择优录取。   今年,共有24所高校在江苏省开展综合评价招生,网上注册报名时间截至2022年5月10日。各校的校考都安排在高考后进行,测试方式各有不相同。扬州大学等高校主要采用面试或线上考核,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都将采用笔试的形式。今年,南京大学综合评价招生计划从去年的150人增加至230人,仅限“物理+化学”选考科目考生报考。   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 李浩:增加的80人主要是安排在 “技术科学试验班”这一个招生大类里面,这个大类是在南京、苏州两地培养。专业方向包括:数字经济、智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还有智能化软件。   今年,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1所高校在山东省内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招生专业都是各试点高校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工作将于5月10日前完成。

    央视新闻   47 阅读   2022-05-08 17:56
  • 各地普通高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过去10年间,党和政府为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有力推动了普通高中改革发展。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高考改革引领普通高中改革发展。2016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共同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高中教育普及。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及时出台,为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政策支持,也为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2021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2年初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文件,都促进了普通高中的全面发展,为全面提升国民整体素养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在高中普及目标实现基础上,各地普通高中教育呈现高质量发展趋向。上海市于2014年起率先试点新高考,在全市实施特色高中建设,山东省实施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战略、“特色高中建设计划”和积极探索普职融通的高中学校改革,辽宁省2017年10月制订“辽宁省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的实施意见(2017-2020)”,着力追求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内涵发展、高标准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多元发展。这些省市的改革为其他地区作出了示范。   当前,我国各地普通高中学校表现出积极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改革努力,大力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改革。一直以来,普通高中改革始终被认为是一个最“难啃”的领域,但本人10年间从事研究和参与咨询的亲身经历告诉我,随着普通高中发展政策日益明晰,各地及其普通高中学校改革动力与创新活力将得到更大释放;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普通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将与整个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同步实现,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教育领域的又一中国示范。

    光明日报   80 阅读   2022-05-06 21:25
  • 天津春季高考、高职升本科考生须于5月7日起进行健康监测

    天津市2022年春季高考(面向中职、高中)及高职升本科文化考试将于5月21日举行。5月5日,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针对上述考试发布通知,明确防疫要求。根据通知,考生和同住人须于5月7日起进行健康监测。 通知建议考生,考前14天内不到旅游景点、人员密集场所活动,避免与有疫情风险的人员接触。已在天津市的考生,须继续坚持非必要不离津,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仍在外省市的考生,务必尽快返津,以免因疫情变化而影响参加考试,旅途中须做好个人防护,并及时向居住社区和报名单位进行双报备。 自5月7日起,考生须准确如实记录本人和同住人的健康状况及旅居史、接触史等情况,签署安全考试承诺书,并于考试当天入场时,将填有考前14天内健康情况的“个人健康卡”上交监考员。在此期间,考生还须每日更新天津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春季高考的应届考生,须按照所在学校要求做好考前健康监测;春季高考的往届考生等社会考生,以及高职升本科全体考生,须每日登录“2022年春季高考及高职升本科健康监测小程序”(https://jiankang.zhaokao.net:9318/),填报考前健康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并上传“天津健康码”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截图。 考试当天,考生须提供考前48小时内(5月19日及以后)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天津市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提供证明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此外,考生还须凭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考试用条形码、填写完整的健康卡、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天津健康码“绿码”。 值得注意的是,考试当天,考生若为天津健康码“橙码”,或处于居家医学观察、医学观察状态,或处于该市管控区、防范区内,须立即报告报名单位;由卫健、疾控和教育等部门综合研判后,须提供考前72小时内天津市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中一次必须为考前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且两次核酸检测间隔时间须超过24小时),方可参加考试。无法提供证明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考试当天,考生若为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或为天津健康码“红码”,或处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状态,或处于该市封控区内,不得参加考试。 “通知”表示,考生可将消毒纸巾等个人防护用品带入考场,考试期间须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进退考场、如厕时均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考生之间避免近距离接触交流。考生若在备用隔离考场等非常规考场参加考试,须于考试后第3日(5月24日)、第5日(5月26日)进行两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须上传健康监测小程序中以备查验。未按规定上传的,将记入本人个人诚信档案。凡隐瞒病情或者不如实报告发热史、旅行史(旅居史)、接触史和隔离状态等信息,以及拒不配合考场疫情防控工作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新京报   41 阅读   2022-05-06 21:06
  • 郑州:如疫情防控条件允许,将第一时间安排高三学生返校

    5月5日,郑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十二场新闻发布会,郑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王巨涛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教育局正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只要疫情防控条件允许,将第一时间尽早尽快安排高三学生返校,实行封闭管理,冲刺高考。 王巨涛介绍,5月3日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73号通告发布之后,市教育局立即启动线上教学应急预案,制定了12条线上教学指导意见,对线上教学进行了全面部署。 由于疫情多点散发、迅速蔓延,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和毕业年级学生的复习计划。为了守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底线,最大限度减少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深入研判,教育局艰难地做出了学生暂缓返校转为线上教学的安排。 王巨涛表示,毕业年级的学生线上复习,客观上有一定的不便和困难。“目前,我们正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实时分析研判,只要疫情防控条件允许,我们将第一时间尽早尽快安排高三学生返校,实行封闭管理,冲刺高考。 “在此,我们要求全市所有学生、恳请学生同住人员,一定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和各项措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聚餐,共同努力,共克时艰。”王巨涛说。

    新京报   31 阅读   2022-05-06 21:03
  • 吉林高考生考前14天至考试结束,原则上不得离开考试所在地

    5月5日,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发布《吉林省2022年普通高考考生防疫提醒》。根据该提醒,考生须于5月16日前主动向属地考试招生机构报告滞留状态,遵守各地防疫要求,及时返回考试所在地。考前14天(5月24日)至考试结束期间,考生原则上不得离开考试所在地。具体防疫要求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要求为准。 同时,所有考生(或同住人)应从考前14天(5月24日)开始,完成“行程卡”和“健康码”注册,并填写《吉林省2022年普通高考疫情防控考生承诺书》和《2022年普通高考健康状况和旅居轨迹监测记录表》。在6月6日熟悉考场时,所有考生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此外,考前3天,考生要向所在学校或考试招生机构上交如下材料:①《吉林省2022年普通高考疫情防控考生承诺书》扫描件或照片;②《2022年普通高考健康状况和旅居轨迹监测记录表》扫描件或照片;③当天的“国务院客户端疫情防控行程卡”截图;④当天的“健康码”截图;⑤从省外返回考生的返程证明(车票、机票等,日期和姓名需清晰)扫描件或照片。各学校经严格审核后,于6月4日中午12点前统一出具书面报告,证明考生可以正常参加考试,报属地考试招生机构。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强调,因考生个人原因,未主动报告滞留状态、滞留信息造假、拒绝配合属地考试招生机构完成摸排信息,由此不能按时参加高考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组考防疫相关要求会有相应调整,考生须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新京报   18 阅读   2022-05-06 20:58
  • 北京放弃专项计划录取资格的考生2023年起不再具有报考资格

    4月18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规定明确,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相应专项计划报考资格。“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招生高校要及时将当年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相关考生信息反馈市高招办。   依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通知》(京教高〔2015〕1号)文件规定,实施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院校应分区投放“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根据教育部有关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相关精神,北京市属部分本科高校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投放“农村专项计划”,该计划只招收户籍和学籍均在上述区的农业户口考生。

    北京日报   51 阅读   2022-05-03 15:58
  • 北京2022年高考科目为3+3,本科普通批设置30个平行志愿

    19日,本市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规定,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相应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高考科目依然为“3+3” 2022年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包括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考等级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由考生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10日。 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均为150分,外语考试分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学考等级考科目成绩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折算,每科目满分100分。 本科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学考等级考共6门科目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专科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3科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专项计划招生明年起有调整 市高招办依据教育部分送至本市的高校招生来源计划信息,以及高校提前确定的招生专业对学考等级考的科目要求,与各有关高校核对分专业计划及其说明后,整理形成《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统一向社会公布。除教育部规定可以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外,各高校招生来源计划均须经教育部汇总分送;未经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市高招办不予接收和公布,不安排在京招生。 依据本市相关文件规定,实施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的院校应分区投放“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根据教育部有关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相关精神,市属部分本科高校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投放“农村专项计划”,该计划只招收户籍和学籍均在上述区的农业户口考生。 从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相应专项计划报考资格;招生高校要及时将当年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相关考生信息反馈市高招办。 6月27日至7月1日填报志愿 今年本科招生依然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设置,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每个志愿一般设置6个志愿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本科提前批普通类B段除外)。 其中,本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能兼报。艺术类和普通类均设置A、B两段,并分别按顺序依次录取。本科普通批实行平行志愿,设置30个志愿。首次志愿填报安排在6月27日至7月1日,征集志愿填报时间根据录取进程安排。 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两类特殊类型招生单独设置特殊类型志愿,考生可填报1个志愿,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结束之后、本科普通批录取开始之前进行。 照顾对象最多可加20分 高招规定还明确了对照顾对象的录取办法。其中,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在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三类考生可在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总分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此外,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等考生同等条件予以优先录取。 同时符合多项高考加分条件的考生,不作累计加分,只取最高一项分值作为考生附加分投档。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招生项目。

    北京日报   59 阅读   2022-05-03 15:57
  • 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西安翻译学院再创新高

    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陕西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并公布了陕西第四届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西安翻译学院教师秦晓梅荣获一等奖,李鲜花荣获三等奖,王卫斌、庄杰、冉海兰荣获优秀奖,西安翻译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陕西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目的是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激发高校课堂教学活力。经多轮评审选拔,大赛最终从59所高校、450名参赛选手中评选出一等奖33名、二等奖48名、三等奖65名、优秀奖84名、优秀组织奖13个。 此次活动受到了西安翻译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校赛期间,校长崔智林出席并致辞,副校长齐玉水等领导及校内外专家担任评委组。教务处经过校内初赛、复赛、决赛共选拔出7位选手参加省级复赛,组织参赛教师多次集中学习、反复打磨作品,经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此次省级决赛西安翻译学院获奖数量等级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同类民办高校中位居榜首。这也是西安翻译学院强化内涵,狠抓教学,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具体体现,与学院在2022年软科中国民办大学陕西排名首位相契合。 下一步西安翻译学院将再接再厉,以赛促教,不断探索教育教学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模式,为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懈努力。

    央广网   53 阅读   2022-05-03 15:56
  • 济南5月1日恢复全市高三线下教学,复课后实行全封闭管理

    4月30日,济南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在4月16日恢复五个区县高三年级线下教学的基础上,于5月1日恢复全市高三年级线下教学。高三学生和家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择参加返校全封闭管理学习或继续居家线上学习。 其中,4月30日,全市未复学复课的高三年级教师、管理和服务保障人员返校做好复学准备,进行学生返校演练;5月1日,全市未复学复课且有意愿返校的高三年级学生返校复课;不具备复课条件的个别学校,经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研判,可暂不复课。 由济南市教育局牵头,协调走读制学校借用寄宿制学校复学复课。目前,已经完成了高三年级恢复线下教学返校准备。各区县统筹协调卫健、疾控、公安、市场监管、交通、商务、教育等七部门成立复学复课工作专班,逐一核验属地每所复课高中准备情况,并提供复课保障和支持。各学校有序安排学生错时错峰返校,对返校师生员工实行核酸检测“一日一检”。 复课后,各学校师生员工将实行“全封闭、内循环”管理,原则上人员“只出不进”,生活物资实行“无接触”交接。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一日三检两报告”和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落实预防消杀、开窗通风、一米线和佩戴口罩等管理要求,落实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防控管理,坚决守住学校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底线。 同时,每所学校提前制定恢复线下教学工作方案,统筹做好学生返校后线上线下衔接、备考策略优化、学情诊断分析等工作,准确把握教情学情,科学进行查缺补漏,强化集体教研,及时进行心理调适、扎实开展家校协作,努力提升线下教学工作质量。同时对仍选择线上学习的学生,同步上好“线上直播课”,做好线上教育教学指导和管理,确保双线教学扎实高效。 济南市教育局指出,全市中学其他年级、小学、幼儿园及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等,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综合研判后,再逐步复学复课。

    新京报   31 阅读   2022-05-03 15:39
  • 甘肃发布高考体育统考新规,至考试结束考生须每天测核酸

    )5月1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2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考生核酸检测公告,根据公告,凡参加体育统考的考生,自指纹采集至考试结束,须每天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免费)。 2022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将于5月4日至5月9日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称,此次体育统考恰逢“五一”假期,人员聚集,疫情传播风险较大,为科学精准、从严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和组考工作,实现“不因疫情影响考试,不因考试传播疫情”的目标,凡参加体育统考的考生,自指纹采集至考试结束,须每天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免费)。 根据具体安排,5月2日考生在西北师范大学指纹采集点出口处进行核酸检测。5月3日考生在居住酒店附近的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地点见文末),5月4日须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考点。5月4日至9日,考生须每天在西北师范大学考点出口处进行核酸检测。

    新京报   38 阅读   2022-05-03 15:35
  • 今年公安类院校招生即将启动

    新民晚报讯(记者 王蔚)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公安类院校的招生工作即将启动。在上海招生的公安类院校是:上海公安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有意向报考公安类院校的考生须于5月13日(星期五)至5月20日(星期五)(每天9:00-20:00)登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招考热线网站进行报考意向网上登记,并按照要求补充填写个人和家庭有关招生考察信息。只有完成报考意向网上登记的考生,才能根据相关部门后续安排参加统一组织的体检、面试、体能测评和招生考察。

    新民晚报   15 阅读   2022-05-03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