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总部:徐州市鼓楼区陈琵路3号

    联系:贾总

    手机:

    电话:

    Q Q:303831652

    邮箱:303831652@qq.com

    小程序

    城市规划模型的技术革新

            2025-10-16 07:02:41        103次浏览

    近年来,新技术的融入不断拓展城市规划模型的边界,使其从 “静态展示工具” 升级为 “动态决策支持系统”,核心革新方向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大数据与 AI:让模型 “会思考”

    传统模型依赖人工输入数据与分析,效率低且主观性强;而大数据与 AI 技术的引入,让模型具备 “自主学习、动态优化” 的能力。例如:

    通过采集手机信令数据、共享单车骑行数据,可分析城市人口流动规律,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

    利用 AI 算法训练交通预测模型,可实时根据天气、节假日、大型活动等因素,调整交通管控策略,缓解拥堵;

    基于建筑能耗大数据,AI 模型可自动优化建筑的朝向、窗户面积,降低建筑能耗,助力 “低碳城市” 规划。

    (二)虚实融合技术:让模型 “可交互”

    VR/AR/MR(混合现实)技术打破了 “模型与用户” 的物理隔阂,实现 “沉浸式体验” 与 “实时交互”:

    在规划方案评审中,决策者可通过 VR 设备 “行走” 在未来的城市中,直观感受建筑高度是否影响景观、道路宽度是否满足通行需求;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可通过 AR 眼镜将 BIM 模型叠加在施工现场,对比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进度,及时发现偏差;

    在公众参与环节,MR 技术可让公众用手机扫描现状街道,实时看到未来规划后的效果(如现状空地变为公园),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三)跨平台协同:让模型 “可共享”

    传统模型多为 “单一工具、单一团队” 使用,数据难以共享;而现代数字模型通过 “云平台” 实现跨部门、跨专业的协同:

    规划部门、建设部门、交通部门可通过云端共享 BIM 模型,避免 “信息孤岛”,例如,规划部门确定道路红线后,交通部门可直接在模型中设计公交站点,建设部门可同步开展管线预埋设计;

    云平台支持多终端访问(如电脑、平板、手机),设计师可在现场通过平板修改模型,决策者可在办公室实时查看修改结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3004805 次     店铺编号:35191370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壹百业     颜艳珍    

    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