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市中原区

    联系:张玉峰

    手机:

    小程序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提升原理是什么?

            2025-08-18 08:27:50        44次浏览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简称 “爬架”)的提升原理是通过机械动力装置与建筑结构附着点的协同作用,实现架体沿建筑外立面逐层或分段整体升降,核心是利用 “交替附着、循环提升” 的逻辑,确保架体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保障性和稳定性。以下是具体原理拆解:

    一、核心组成:提升系统的 “动力源” 与 “附着支撑”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提升功能依赖两大核心系统,二者配合完成升降动作:

    附着支撑系统

    由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固定,如预埋螺栓连接在混凝土梁、板上)、导轨(垂直安装在架体上,作为架体升降的导向轨道)、防坠装置(防止架体坠落的保险,如防坠锁)组成。

    作用:提供架体升降的固定支点和导向约束,确保架体沿建筑外立面垂直运动,避免偏移或倾覆。

    提升动力系统

    主要包括电动葫芦(或液压千斤顶)、承重钢丝绳(或链条)、控制系统(同步控制多台动力装置,确保升降速度一致)。

    作用:提供提升动力,通过牵拉或顶推架体,实现整体升降。

    二、提升流程:“交替附着、分段受力” 的循环过程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提升并非一次性整体脱离建筑结构,而是通过 “先固定上部附着点、提升下部架体,再固定下部附着点、转移上部荷载” 的交替步骤完成,具体流程如下:

    准备阶段:明确升降方向与附着点切换

    若架体需要 “向上提升”(如施工至更高楼层),首先确定当前下附着支座(已固定在建筑 lower 楼层)为临时承重支点,上附着支座处于待固定状态(即将安装到更高楼层)。

    检查防坠装置、动力装置是否连接到位,确保架体与导轨、钢丝绳的连接可靠。

    步:固定上部附着点,转移部分荷载

    将架体顶部的上附着支座通过预埋螺栓固定在建筑更高楼层的结构上(如当前施工至 5 层,上附着支座固定在 6 层梁上),此时上附着支座成为新的 “潜在承重支点”。

    启动提升动力装置(如电动葫芦),通过钢丝绳牵拉架体,使架体底部逐渐脱离下附着支座的支撑,荷载开始部分转移至上附着支座。

    第二步:整体提升架体,沿导轨垂直移动

    动力装置持续工作,通过同步控制系统驱动多台电动葫芦(通常每榀架体对应 1-2 台),以相同速度牵拉架体沿导轨向上运动。

    升降过程中,导轨沿附着支座的导向槽滑动,确保架体垂直升降,防坠装置同步跟随导轨运动,一旦发生超速坠落(如钢丝绳断裂),防坠锁会立即锁死导轨,阻止架体坠落。

    第三步:固定下部附着点,完成荷载转移

    当架体提升至目标高度(如从 5 层升至 6 层作业面),停止动力装置,将原下附着支座松开并向上移动,重新固定在当前楼层的建筑结构上(如 6 层梁),成为新的 “下附着支座”。

    此时架体的全部荷载由上、下附着支座共同承担(或根据设计仅由下附着支座承重),提升过程完成。

    三、关键逻辑:“不脱离附着、同步控制” 保障

    交替附着,全程有支点:架体在升降过程中始终至少有一个附着支座与建筑结构固定,避免完全悬空,从根本上防止倾覆或坠落。

    同步升降,避免受力不均:通过控制系统确保多台动力装置的升降速度一致(误差通常控制在 50mm 以内),防止架体因局部受力过大导致变形或损坏。

    动态承重切换:提升时荷载从下部附着点逐步转移到上部附着点,固定后再将荷载稳定在新的附着点上,实现 “升降 - 固定 - 再升降” 的循环作业。

    总结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提升原理本质是以建筑结构为依托,通过机械动力驱动架体沿导向轨道垂直运动,利用交替附着的支撑方式实现荷载的转移,终完成整体升降。其核心优势在于无需重复搭设和拆除,节省材料和人工,同时通过多重装置(防坠、同步控制)确保施工,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外立面施工。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4351076 次     店铺编号:11207687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壹佰业     李春琳    

    1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