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
1-3 日龄:温度保持在 34-36℃。
之后每周降低 2-3℃,直至 20-25℃,保持稳定。
判断温度是否适宜:乌鸡苗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良好,则温度合适;若扎堆取暖,说明温度过低;若远离热源,张口呼吸,说明温度过高。
湿度调节:
1-10 日龄: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0%,防止雏鸡脱水。
10 日龄后:相对湿度控制在 50-60%,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球虫病等疾病发生。
光照管理:
1-3 日龄:24 小时光照,便于雏鸡熟悉环境和采食、饮水。
4 日龄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每周减少 2-3 小时,直至自然光照,避免过度光照导致雏鸡疲劳。
密度控制:
1-2 周龄:每平方米饲养 30-40 只。
3-4 周龄:每平方米饲养 20-30 只。
5-6 周龄:每平方米饲养 15-20 只。
密度过高会导致雏鸡生长不均、争斗、疾病传播等问题;密度过低则浪费场地。
饮水管理:
雏鸡出壳后 24 小时内要先饮水,可在饮水中加入 5% 的葡萄糖和电解多维,补充能量和维生素,提高成活率。
之后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每天更换,保持饮水器干净。
饲料喂养:
开食:饮水后 1-2 小时开始喂料,初期可使用碎玉米、小米等易消化的饲料,或专用的雏鸡配合饲料。
饲喂次数:1-2 周龄每天喂 6-8 次,3-4 周龄每天喂 5-6 次,5-6 周龄每天喂 4-5 次,做到少喂勤添,避免饲料浪费和变质。
饲料营养:雏鸡饲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粗蛋白含量在 19-22% 左右,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