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众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法》:2016 年制定,落实网络实名制,确立了维护网络产品和服务、网络运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制度措施,保障网络和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2018 年制定,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行为,明确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责任,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法》:2021 年制定,建立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数据审查制度,同时支持促进数据与发展、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利用,提升国家数据保障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 年制定,聚焦人民群众的关切,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2022 年制定,构建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综合治理制度,为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了法律支撑。
行政法规:
《网络数据管理条例》:2024 年公布,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旨在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保障网络数据,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2021 年公布,自 202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建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保护和监督管理等制度。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 年公布,经 2013 年修订,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等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而制定。
部门规章: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2025 年公布,自 2025 年 7 月 15 日起施行,规范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活动,保障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可信、合规。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管理办法》:2024 年公布,自 2025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旨在加强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管理,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维护公共和社会秩序。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2023 年公布,明确了网络暴力信息的认定标准,规定了网络平台和相关主体在治理网络暴力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旨在有效预防和惩治网络暴力行为。
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9 年发布,对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相关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司法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4 年发布,就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人身权益的民事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规定,明确了相关侵权责任和赔偿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