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工具准备
1.核心设备:接地电阻测试仪(推荐四线法接地电阻仪,精度更高,适用于复杂环境;简易场景可用三线法或钳形接地电阻仪)。
2.辅助工具:
1.测试线(至少 3 根,长度根据测试距离选择,通常 20 米、40 米、60 米各 1 根);
2.辅助接地极(2 根,材质为镀锌钢管或铜棒,长度 50-100cm);
3.螺丝刀、扳手(用于拆卸接地体连接点的防锈层或氧化物);
4.记录表(记录检测数据、环境条件等)。
环境要求
1.避开雨天、土壤潮湿或结冰时段(土壤湿度影响电阻值,建议在干燥天气检测,数据更稳定);
2.清除接地体周围的杂物(如杂草、石块),确保测试线连接点接触良好。
防护
1.检测时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避免接触带电设备;
2.若避雷针连接到供电系统,需先断开与设备的电气连接,防止干扰测试或触电。
二、常用检测方法(以四线法为例,精度)步骤 1:确定接地体位置找到升降避雷针的主接地体(通常是与避雷针底座连接的接地极,如镀锌扁钢、铜带或接地网),清理连接点表面的锈迹、油漆,露出金属本色(确保测试线接触良好)。
步骤 2:布置辅助接地极·电流极(C1):沿接地体向外延伸,距离接地体40 米处插入辅助接地极(垂直插入土壤至少 30cm)。
·电压极(P1):位于接地体与电流极之间,距离接地体20 米处插入另一根辅助接地极(位置需准确,否则影响数据精度)。
步骤 3:连接测试线·接地电阻仪的 “E” 端(接地端)→ 连接避雷针的主接地体;
·“P2” 端(电压极)→ 连接 20 米处的电压极;
·“C2” 端(电流极)→ 连接 40 米处的电流极;
·若为四线法仪器,“P1”“C1” 端分别对应电压极和电流极的另一接线点(具体按仪器说明书操作)。
步骤 4:仪器操作与读数·打开接地电阻仪,选择 “接地电阻测试” 模式(通常为 “Ω” 档);
·按下测试键,仪器会自动输出测试电流并计算电阻值,待数值稳定后记录(建议重复测试 3 次,取平均值)。
三、其他检测方法(简易场景适用)钳形接地电阻仪法
·适用于接地体形成闭合回路的场景(如接地网),无需布置辅助接地极,操作更简便:
① 打开钳口,夹住避雷针的接地引下线(确保钳口闭合紧密);
② 按下测试键,直接读取电阻值(注意:若接地体未形成回路,此方法数据可能失真)。
对比检测法
·若有历史检测数据,可对比同一时段(如相同季节、土壤湿度)的电阻值,若差异超过 20%,需排查接地体是否腐蚀、松动。
四、合格判定标准根据检测数据对照以下标准:
·常规场所:≤10Ω(如普通厂房、户外设备);
·一类防雷建筑(如油库、化工厂):≤4Ω;
·特殊土壤(如沙石地):放宽至≤30Ω(需结合降阻措施,且需满足跨步电压要求)。
五、注意事项1.测试线需远离高压线路或通信电缆,避免电磁干扰导致数据偏差;
2.若检测值超标,需进一步排查原因(如接地体腐蚀、连接点松动、土壤电阻率过高),并采取整改措施(如更换接地极、添加降阻剂);
3.检测频率:建议每季度 1 次,雷雨季节前必须检测,新建或维修后需立即复检。
通过规范检测和定期维护,可确保升降避雷针的接地系统始终处于有效状态,避免因接地电阻不合格引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