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流程
单位账号创建:国有企事业单位按单位隶属关系分级创建,非公组织机构按属地原则创建。
个人账号创建:用人单位账号通过审核后,单位管理员为申报人创建个人账号。
个人申报:申报人登录指定的职称申报系统,录入个人基本信息、业绩成果等资料,并按要求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的扫描件。申报人需在规定的申报截止时间前提交评审材料。
单位审核:用人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一致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不少于 5 个工作日。
上级部门审核:按照职称评审管理权限,申报材料经用人单位审核后,逐级上报至相应的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或其委托的机构进行审核。
专家评审: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通过审核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专家根据评审标准和程序,对申报人的品德、能力、业绩等进行综合评议,并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投票表决。
结果公示: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个工作日。
结果确认与备案:经公示无异议的评审通过人员,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确认;具有职称评审权的用人单位,其评审通过人员应当向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部门备案。
申报流程(以中级为例)
前期准备(1-8 月):整理身份证、学历证书、工作证明、业绩成果(项目报告、论文等)等材料,并扫描成 PDF 格式。参加水平能力测试,一般 4-5 月报名,6 月考试。
系统填报(8 月底前):登录相应的职称申报系统入口,按步骤填写个人信息、上传材料。工作经历和业绩描述要具体,提交前需仔细检查。
初审与复审(9 月):先由区级进行初审,资料提交至公司纳税所在区的职称服务点。通过初审后,再由武汉市人事考试院进行市级复审。
专家评审与公示(次年 1 月):复审通过后进入专家评审环节,公示期通常 5-15 天,可在人社局官网查询结果。
领证(2-3 月):公示无异议后,登录 “湖北政务网” 下载电子证书,纸质证书可邮寄或现场领取。
在武汉中级职称申报中,可以用业绩成果证明材料的扫描件代替复印件。
扫描件打印出来后在效果上和复印件基本一致,通常被视为复印件。但需将所有上传申报资料按照要求统一扫描为独立的 PDF 格式文件,并完成相应文件名命名,且每页分辨率不得低于 150DPI。
不过,无论是扫描件还是复印件,都要保证清晰可辨、内容完整、真实有效,并按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和标注。同时,要根据具体评审要求,可能还需要申报人所在单位在扫描件或复印件上加盖公章予以确认。
业绩成果证明材料核心要求
高级职称评审对业绩成果的创新性、影响力和贡献度要求较高,需提供以下材料(具体以行业为准):
1. 项目 / 工程类成果
证明材料:
项目中标通知书、合同协议书、验收报告、成果鉴定书等;
本人在项目中的角色证明(如项目负责人任命书、分工文件);
项目效益证明(如经济效益分析报告、社会影响力评估材料)。
重点:需突出本人主持或核心参与的项目,量化成果(如项目金额、规模、技术突破点)。
2. 科研 / 技术类成果
证明材料:
科研项目立项书、结题报告、专利证书(发明 / 实用新型 / 外观设计);
技术创新报告(如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案例);
标准制定证明(如参与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起草文件)。
重点:专利需提供证书原件及摘要页,标准制定需注明本人参与程度(如排名)。
3. 获奖 / 荣誉类成果
证明材料:
各级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奖项证书(如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设计奖等);
荣誉称号证书(如 “行业标兵”“技术能手” 等)。
重点:、省部级奖项权重更高,需注明奖项级别、本人排名及获奖项目内容。
4. 论文 / 著作类成果
证明材料:
论文需提供期刊封面、目录、正文及检索证明(如知网、万方收录截图);
著作需提供封面、目录、版权页及字数证明(出版社盖章)。
重点:核心期刊论文优先,著作需体现本人撰写章节(如前言、目录中标注姓名)。
5. 其他成果
教学类:精品课程、学生竞赛获奖指导证明、教材编写等;
医疗类: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手术记录、科研课题等;
经济类:企业管理方案、重大投资项目分析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