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文在寅三名老部下被检方搜家,韩国国会议员批“政治报复”

    据韩国YTN电视台报道,韩国检方在8月16日一天之内,对文在寅政府3名国家安全高官的住所进行了搜查,以搜集“西海公务员遭枪杀事件”相关证据。报道说,这是韩国检方的一次“全方位强制搜查”。文在寅卸任后,在乡下养老。(资料图) 文在寅卸任后,在乡下养老。(资料图) 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当天派出人员,对10余处场所进行了搜查,包括前国情院院长朴智元、前防长徐旭和前青瓦台国家安保室长徐薰的住所。朴智元称,自己写有个人日程的5本笔记本被没收,对检方提出强烈抗议。韩媒报道截图(韩国YTN电视台) 韩媒报道截图(韩国YTN电视台) 此前,三人被指控在2年前的上述案件中,存在涉嫌擅自删除情报、误导调查等滥用职权行为。8月16日,青瓦台前发言人、国会议员高旼廷批评“抄家”是“政治报复”,指责韩国现任政府因支持率低,而试图通过调查转移国内对于经济等问题的注意力。 韩国检方在分析完被没收的材料后,将决定是否传唤调查朴智元等三人。韩媒称,若调查范围扩大,时任文在寅秘书室长的卢英敏也可能遭到波及。

    澎湃网   35 阅读   2022-08-17 18:13
  • 尹锡悦就职百日:承诺体察民意,寻求避免韩日矛盾

    综合韩媒报道,当地时间17日,韩国总统尹锡悦迎来就任100天。他在首尔龙山总统府举行的就职百日记者会上,强调了执政100天的成果及今后国家的运营方向,并表示将虚心接受民意。在外交方面,尹锡悦谈及和日本朝鲜的关系,称正寻求避免韩日矛盾,最重要的是实现韩朝可持续和平。 资料图:韩国总统尹锡悦。 资料图:韩国总统尹锡悦。   讲内政   承诺将悉心体察民意   在开场白中,尹锡悦表示,今后将继续立足于一切为民的目标与方向,悉心体察民情民意。   他指出,这段时间以来既得到了国民们的支持,也受到了严厉的指责,但他将自始至终立足于一切为民的目标与方向,继续全力以赴,悉心体察民情民意。   在开始接受记者提问之前,尹锡悦集中强调了今后的国家运营方向及执政100天的成果。尹锡悦说,今后将更加尽心尽责地把当前民生放在首位,全力挖掘韩国经济增长动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他强调,民意是国政运营的重中之重,不会忽视国民的呼声和诉求。   尹锡悦说,国家对国民安全负有无限责任,将尽力尽责让国民放心。他提到了近期的暴雨,称这给国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政府将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帮助灾民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政府将制定根本性的防洪抗灾对策和住房对策,避免给老百姓和弱势群体带来更大的痛苦。   尹锡悦在每日上班途中举行记者简会上的发言,被视为其支持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在谈到相关问题时尹锡悦表示,这是打造新总统文化的一个过程,将坚持举行记者简会。不过,在谈到支持率下降的原因时,尹锡悦仅表示将从国民的角度进行密切研究,并未表态具体立场。   据此前报道,尹锡悦的支持率从6月第二周(53%)起持续下滑,7月初首次跌破40%,月底再低于30%,民调机构韩国盖洛普8月5日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尹锡悦的施政好评率跌至24%的历史低点。   在国政改革方面,尹锡悦表示,将密切回顾过去,进行周密分析。他指出,将不会通过人力改革来扭转局面,但暗示将改革总统室的部分职能和组织。   在经济方面,尹锡悦表示,在全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加剧的危机情况下,韩国政府采取了有条不紊的应对措施,为挽救和保障民生经济进行努力,还为确保国家经济增长动力积极推进未来产业升级,全力培育未来战略产业。   尹锡悦还表示,将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夯实半导体、宇宙、生物产业的基础。政府还公布了半导体超级强国战略。核电方面,废除了基于意识形态的、单方面而武断的去核电政策,重新焕发了世界最高水平的韩国核电产业的活力,并将尽快开建新韩蔚核电站3号、4号机组。 资料图:韩国总统尹锡悦。 资料图:韩国总统尹锡悦。   谈外交   寻求避免韩日矛盾   在外交方面,尹锡悦谈及和日本的关系,称正寻求避免韩日矛盾,解决二战劳工问题之法;对于韩朝会谈,他表示,应实际惠及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的永久和平。   尹锡悦称,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已就二战时期被日强征劳工索赔案做出了最终裁决,债权方将依法获得赔偿,而韩方正在研究避免在执法过程中,与日方就主权问题产生矛盾的方案。   尹锡悦表示,他就此解法持乐观态度。他说,没有未来的人不可能坐谈历史旧账。“我相信韩日两国只有加强面向未来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相互退让和理解,进而更快、更圆满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尹锡悦强调,从当前的东北亚乃至全球安全形势以及供应链、经济安全形势来看,韩日有必要面向未来加强双边关系。“我认为,韩日两国政府和国民定能就历史遗留问题找到合理解法。”   对于韩朝关系,尹锡悦表示,最重要的是实现韩朝可持续和平。韩方希望看到的是,韩方向朝方提供各种经济和外交支援,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导朝鲜发生变化”。   尹锡悦就韩朝会谈表示,他从竞选总统时就始终强调与朝对话的必要性,但韩朝首脑会谈或工作层磋商不能成为政治秀,应实际惠及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的永久和平。

    中国新闻网   40 阅读   2022-08-17 18:12
  • 纽约74岁亚裔老人遭轿车撞击身亡 家人呼吁伸张正义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纽约台(NBC New York)等媒体16日报道,74岁的亚裔配送员贝·特兰(Be Tran)日前在美国纽约皇后区一起肇事逃逸事故中身亡,他的家人呼吁伸张正义。 纽约警方称,事发于当地时间14日晚7时40分左右,贝·特兰在纽约街头遭一辆东行的黑色轿车撞击,司机肇事后逃离现场,未停留片刻查看受害者情况,贝·特兰当场被宣布死亡。贝·特兰的女儿蒂娜·特兰(Tina Tran)和安·特兰(Anh Tran)为此伤心欲绝,呼吁为父亲伸张正义。 “我只知道我想和父亲在一起,让他安度晚年,却不想他的生命这么快就悲剧地结束。”安·特兰说,“我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我真的希望警察能找到肇事者,让正义得到伸张。” 根据蒂娜·特兰和安·特兰的介绍,贝·兰特一直在为家庭默默奉献,74岁高龄的他生前一直在努力工作,供养着包括蒂娜的堂兄妹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

    海外网   43 阅读   2022-08-17 16:48
  • 英国7月CPI同比上涨10.1% 创40年新高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当地时间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1%,创1982年2月以来新高。 资料图:人们正在伦敦千禧桥上行走。 资料图:人们正在伦敦千禧桥上行走。   报道称,这一增幅高于路透社调查中所有经济学家对7月份通胀率升至9.8%的预期,无助于缓解英国央行对物价压力可能根深蒂固的担忧。   此外,数据还显示,经非季节性因素调整后,7月份物价较6月份上涨0.6%,零售价格同比涨幅达到12.3%,为198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财政大臣回应称,“控制通胀是我的首要任务,我们正在采取行动,通过强有力、独立的货币政策、负责任的税收和支出决策,以及改革来促进生产力和增长。”

    中国新闻网   39 阅读   2022-08-17 15:51
  • 又乱又弃,美式“自由与民主”在阿富汗留一地鸡毛

    去年8月15日,美国仓皇从阿富汗撤军,长达二十年的阿富汗战争就此结束。一年过去了,美式“自由与民主”带给阿富汗的破坏仍在。《外交政策》援引联合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阿富汗民众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21年11月2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最大的军事医院发生爆炸,已造成至少25人死亡,另有数十人受伤,这是近一个月的第三起伤亡惨重的恐袭事件。 2021年11月2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最大的军事医院发生爆炸,已造成至少25人死亡,另有数十人受伤,这是近一个月的第三起伤亡惨重的恐袭事件。   美国打着“反恐”之名,悍然发动战争,并在战争之初鼓吹自己是阿富汗人民的朋友,会给阿富汗人民带来自由与和平,但事实上,美国真正关心的并非阿富汗人民的福祉,而是如何从该地区攫取地缘政治利益。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企图通过军事手段推翻自己不喜欢的政权,强制移植“美式民主”,为自己的全球霸权服务。这种霸权行径严重侵犯了阿富汗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事实证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将外来模式生搬硬套给阿富汗,最终难以立足。   美国总统拜登曾公开表示,美国在阿富汗的目标不是重建。的确,美国没能给阿富汗带来和平稳定,其鼓吹的“自由与和平”在阿富汗没有实现。   美国布朗大学“战争代价”项目研究指出,有超过17.4万人直接死于阿富汗战争,其中4.7万多是平民。联合国难民署称,持续近20年的阿富汗战争造成260万阿富汗人逃往国外,350万人流离失所。   而在其不负责任的撤军中,更是枉顾阿富汗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多起触目惊心的人员伤亡事件。美国不负责任的撤退加剧了阿富汗人民的生存困难。   撤军后,美国要求将阿富汗央行70亿美元的在美资产均分,其中35亿美元授权注入所谓“阿富汗人道主义援助信托基金”,其余35亿美元拟用作“9•11”事件受害者赔偿金,这一强盗行径令阿富汗经济雪上加霜,加剧人道主义灾难。   不仅如此,美国自己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美联社报道,20年来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共投入约2.2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天花费超过3亿美元,近2500名士兵死亡,2万多人受伤。   美国二十年来对阿富汗所谓的民主“改造”就像是一场闹剧,仓皇撤军更戳穿了美国精心包装的“自由与民主”的谎言。   美国应该对其动辄军事干预、穷兵黩武的政策作出认真反思,停止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他国和地区和平和稳定。   One year on, Afghanistan still a mess after U.S. military withdrawal   (ECNS) -- The U.S. withdrawal from Afghanistan on Aug. 15 last year put an end to the 20-year-long war in Afghanistan, but the destruction caused by U.S.-style “freedom and democracy” still prevails one year later. Almost every Afghan is now living below the poverty line, Foreign Policy cited United Nations data as saying.   The U.S. flagrantly launched a war in Afghanistan in the name of "anti-terrorism" and advocated itself as a friend of the Afghan people and provider of freedom and peace. But in fact, all it sought was securing its geopolitical interests.   The U.S. sought to overturn the regime through military means and planted "American democracy" in Afghanistan to serve its global hegemony. However, this seriously violated the right of the Afghan people to choose their own development path.   U.S. President Joe Biden once publicly argued that the war in Afghanistan was not to rebuild a distant nation. What the country once promised, including peace and stability, failed to materialize in Afghanistan.   Brown University's Costs of War Project pointed out that more than 174,000 people died directly because of the war in Afghanistan, of whom more than 47,000 were civilians.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UNHCR), the nearly 20-year war in Afghanistan forced 2.6 million Afghans to flee abroad and displaced 3.5 million others.   Besides, the U.S.’ irresponsible withdrawal resulted in many casualties among innocent Afghan civilians.   In addition, Biden signed an executive order to divide the $7 billion assets in the U.S. belonging to Afghanistan's central bank, with half of the money going to a fund for 9/11 victims and the other half to an account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to "help the Afghan people," while making clear the assets would not be returned to the Taliban authorities.   The U.S. government's blatant plundering of the Afghan people's property has made the Afghan economy worse and exacerbated the humanitarian disaster in the country.   Meanwhile, the U.S. itself has paid a lot for the war.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ed Press, the U.S. has spent $2.26 trillion on the war, which means over $300 million per day on average, and nearly 2,500 U.S. soldiers died in the conflict, with over 20,000 injured.   U.S.-style “democratic” transformation in Afghanista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was a farce, and its withdrawal has laid bare the U.S.’ lie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The U.S. should reflect on its policy of wanton military intervention, stop interfering in other countries' internal affairs under the pretext of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and undermining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中国新闻网   40 阅读   2022-08-17 15:50
  • 日本一工厂发生浓硫酸大量外泄事故 最多或达1900升

    据日本朝日电视台16日报道,日本静冈县滨松市一工厂当天报告出现了浓硫酸大量外泄事故,初步估计外泄量最大或达1900升。 微信截图_20220817074811.png 日本静冈县一工厂出现浓硫酸大量外泄事故。(日媒报道截图) 16日中午,该工厂的工作人员报告出现了浓硫酸外泄的情况。滨松市随后表示,外泄的浓硫酸除了浸透了工厂内的土壤,也有一部分流入了排水道。硫酸外泄的原因可能是操作失误或是相关管道出现破损。目前初步判断浓硫酸的外泄量最多或达1900升。 微信截图_20220817074946.png 现场画面。(日媒报道截图) 日媒称,浓硫酸接触到皮肤会导致严重烧伤,若接触到眼睛则有失明的风险。滨松市政府已提醒周边居民绝对不要靠近工厂附近的排水道。

    海外网   29 阅读   2022-08-17 15:49
  • 联合国发言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访问乌克兰

    据路透社报道,联合国发言人表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于当地时间8月18日在乌克兰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9日将访问黑海港口敖德萨港。 该发言人称,古特雷斯将讨论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局势,同时寻求政治解决俄乌冲突的办法。 此外,古特雷斯还将访问位于伊斯坦布尔的联合协调中心。该中心由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和联合国官员组成,负责监督乌克兰向黑海出口粮食和化肥 自7月底以来,扎波罗热核电站一直是军事打击的目标,莫斯科和基辅持续互相指责对方炮击核电站。 7月22日,俄罗斯、乌克兰就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问题在伊斯坦布尔分别与土耳其和联合国签署相关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在伊斯坦布尔建立联合协调中心并确保粮食运输安全等。

    海外网   105 阅读   2022-08-17 14:51
  • 美国学校安排学生摘棉花“体验黑奴生活” 有学生因此抑郁

    《洛杉矶时报》等美媒15日报道称,美国洛杉矶一名非裔母亲拉舒达·皮茨(音译,Rashunda Pitts)10日对女儿就读的学校提起民事诉讼,控诉校方安排学生采摘棉花“体验黑奴生活”致其女儿产生抑郁情绪,认为校方行为涉及“种族歧视”。 拉舒达在诉讼书中说,2017年9月,她发现女儿变得“非常安静和内敛”,为此她很困惑,因为过去的女儿非常活泼,经常会主动与她分享校园生活。后来有一天,拉舒达在送女儿上学时,发现女儿就读的学校附近有一片棉花田,于是她就此询问了时任校长助理布莱恩·维斯尼斯基(Brian Wisniewski)。 维斯尼斯基解释说,当时学生正在学习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自传,而“棉花采摘教学项目”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美国黑奴的真实经历”。拉舒达表示对此项目不满,要求学校在24小时内铲除棉花田。维斯尼斯基将拉舒达的意见反馈给时任校长艾米·迪亚兹(Amy Diaz),迪亚兹回复说,校方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内铲除棉花田,可能会在几天内铲除,但时间无法保障。 拉舒达对学校的做法感到不解,后来女儿也向她反映,社会正义课老师要求学生去田里摘棉花,而她虽然没有被强迫下田摘棉花,但需要在旁边看着别的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这种经历让她产生“抑郁感”和“无法控制的焦虑感”。 拉舒达说,学校没有获得家长的允许就让学生参加这个项目,校方也没有提前告诉家长有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导致未成年孩子遭遇情绪困扰,因此要求校方赔偿25万美元(人民币约合169.5万元)。 除了女儿所在学校,拉舒达同时将洛杉矶联合校区教育委员会(LAUSD)告上法院。LAUSD此前已发表声明道歉,称“对这项教学活动欠缺文化敏感性感到遗憾,学校管理人员在收到家长的反馈意见后,立即作出了反应,将棉花田铲除。”不过,拉舒达认为LAUSD的回复只是谎言,是在故意掩盖“歧视行为”。

    海外网   44 阅读   2022-08-17 14:49
  • 意大利:被降雨“打扰”的锡耶纳赛马节

      8月16日,意大利宪兵在锡耶纳赛马节上表演。   原定于8月16日举行的意大利锡耶纳赛马节因降雨中断,将在次日继续。锡耶纳赛马节是世界闻名的意大利传统民间活动,始于1656年,每年7月2日和8月16日举行两次。此前锡耶纳赛马节已连续两年因新冠疫情取消举办。

    新华网   42 阅读   2022-08-17 14:46
  • 马斯克:收购曼联是玩笑,没有在购买任何体育队伍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针对此前“他将购买曼联”的推文补充说,“不,这只是推特上的一个长期笑话,没有在购买任何体育队伍。” 图片来源: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截图。 图片来源: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截图。   马斯克当地时间1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他将收购曼联足球俱乐部。

    中国新闻网   38 阅读   2022-08-17 14:41
  • 美国前联邦检察官:找不到“内鬼”让特朗普“抓狂”

    据美国《新闻周刊》16日消息,对于特朗普海湖庄园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袭”一事,特朗普要求公开相关搜查令所依据的文件,也就是宣誓书。对此,美国前联邦检察官罗恩•菲利普科夫斯基解读称,特朗普是希望通过此举找出出卖他的“内鬼”,无法查出谁是“内鬼”已经让他“抓狂”。   本月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突击搜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住所海湖庄园。据公开的查获物品清单,调查人员从海湖庄园带走33项物品,包括一些被标注为“最高机密”的文件。目前,围绕是否应公开宣誓书等文件,美国司法部和特朗普各执一词。   美国司法部15日表示,宣誓书包含了极其重要和详细的调查事实,以及相关证人的敏感信息。此次调查涉及高度机密,如果过早或不恰当地向公众披露信息,对正在进行的调查会造成重大且无法弥补的损害。因此,司法部拒绝公开。特朗普同天受访时则表示,执法人员闯入美国前总统的住所是“前所未有”的,美国正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他呼吁司法部为保证事件的“透明度”,立即公开这份宣誓书。   对于特朗普要求公开宣誓书的相关言论,菲利普科夫斯基当地时间16日在推特发文表示,特朗普是希望通过此举帮助自己找出告密者,“让我来翻译一下。查不出谁是线人绝对让他抓狂,他想要一份未经删减的宣誓书,这样就能通过线索搞清楚事实真相。”推文下方配上了特朗普此前指责FBI“突袭”海湖庄园,并要求立即公开宣誓书等文件的截图。   美国《纽约时报》13日爆料称,特朗普的律师6月曾签字称机密材料都已归还政府。特朗普前律师迈克·科恩同日透露,特朗普正“全力在核心圈子里”寻找向FBI报告其藏匿机密文件信息的“内鬼”。海湖庄园被“突袭”后,不少美媒都在猜测是谁告发了特朗普。特朗普前律师科恩13日在接受微软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特朗普正“全力在核心圈子里”寻找这名线人,他认为很可能是妻子梅拉尼娅。而特朗普的侄女玛丽此前一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认为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可能是线人”。

    中国新闻网   42 阅读   2022-08-17 14:39
  • 阿富汗楠格哈尔省洪灾致8人死亡

      8月15日,人们在阿富汗楠格哈尔省观察受灾情况。   阿富汗东部楠格哈尔省15日遭遇暴雨引发的洪灾,至少8人死亡,6人受伤。

    新华网   47 阅读   2022-08-17 14:37
  • 美国男子因暴力威胁联邦调查局人员被捕

    8月16日,行人经过美国华盛顿的联邦调查局总部。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男子日前因暴力威胁联邦调查局人员被逮捕。据美国司法部15日发布的一份通报,这名男子名叫亚当·比斯,现年46岁,12日在宾夕法尼亚州默瑟县被逮捕。通报显示,被逮捕前两天里,比斯被举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针对联邦调查局人员的暴力威胁,他被指控影响、阻碍或报复联邦执法官员。如罪名成立,将面临最高10年监禁。

    新华网   31 阅读   2022-08-17 14:36
  • 美国第一夫人感染新冠病毒

    这是8月8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拍摄的美国总统拜登(左)和第一夫人吉尔·拜登。   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的发言人16日发表声明说,吉尔·拜登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新华网   40 阅读   2022-08-17 14:33
  • 美国试射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当地时间8月16日凌晨0时49分,美国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试射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范登堡空军基地16日宣布这一消息。该空军基地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进行的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旨在验证武器系统的安全性、精确度、有效性和准备状态,试射成功证明了“美国的核力量准备就绪”,同时为美国的核威慑力提供信心。   美国军方还表示,这是一次例行的试射,几年前就在安排之中。   据报道,“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射程约12500公里,是美国海陆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军现役的主要陆基战略弹道导弹。

    中国新闻网   40 阅读   2022-08-17 14:32
  • 普京谈佩洛西窜访台湾:精心策划的挑衅

    据俄媒报道,当地时间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十届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上谈及台海局势,谴责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是美国“精心策划的挑衅”,是不尊重他国主权的“无耻表现”。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精心策划的挑衅”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普京称,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不仅仅是个别不负责任的政客的一次行程,更是不尊重他国主权的无耻表现,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挑衅。   普京说, “美国访问台湾的冒险行为不仅仅是个别不负责任的政客的一次行程,更是美国有目的、有意识破坏地区乃至世界稳定的战略的一部分,是不尊重他国主权和本国国际义务的无耻表现。我们从中看到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挑衅。” 资料图: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资料图: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当天,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也指出,佩洛西挑衅性窜访台湾,是破坏亚洲地区局势稳定的新动作。   绍伊古说:“美国官僚阶层第三号人物访台是破坏局势稳定的又一动作。”   “美国粗暴干涉主权国家内政”   据塔斯社报道,普京还谈及关于西方维持霸权的企图。   普京说,“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正在形成多极世界体系的轮廓,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根据自己的独特性、传统和价值观选择自由和主权发展的道路。”   “美国及其仆从国粗暴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他们组织挑衅、政变和内战。他们试图通过威胁、勒索和压力,迫使独立国家屈从于他们的意愿,按照后者不熟悉的规则生活。” 资料图:一些民众在美国国会门前草坪散步。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资料图:一些民众在美国国会门前草坪散步。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像几个世纪以来所做的那样,这种模式只能通过武力来保持。”   俄方吁华盛顿停止破坏地区稳定   在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俄方曾多次发声谴责,并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呼吁华盛顿停止破坏地区稳定和国际安全。   俄罗斯外交部在2日发表声明说,佩洛西访台是公开的挑衅,是美国为全面遏制中国而采取的富有侵略性政策的体现。我们认为,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中方有权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一切必要举措,以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俄方的原则立场始终不变:我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呼吁华盛顿停止破坏地区稳定和国际安全,承认新的地缘政治现实。美国霸权不可一世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4日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是恶意挑衅,此举破坏了亚洲地区安全,是蛮横无理的越轨之举。   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也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俄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新闻网   46 阅读   2022-08-17 14:30
  • 普京谈佩洛西窜访台湾:精心策划的挑衅

    据俄媒报道,当地时间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十届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上谈及台海局势,谴责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是美国“精心策划的挑衅”,是不尊重他国主权的“无耻表现”。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精心策划的挑衅”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普京称,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不仅仅是个别不负责任的政客的一次行程,更是不尊重他国主权的无耻表现,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挑衅。   普京说, “美国访问台湾的冒险行为不仅仅是个别不负责任的政客的一次行程,更是美国有目的、有意识破坏地区乃至世界稳定的战略的一部分,是不尊重他国主权和本国国际义务的无耻表现。我们从中看到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挑衅。” 资料图: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资料图: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当天,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也指出,佩洛西挑衅性窜访台湾,是破坏亚洲地区局势稳定的新动作。   绍伊古说:“美国官僚阶层第三号人物访台是破坏局势稳定的又一动作。”   “美国粗暴干涉主权国家内政”   据塔斯社报道,普京还谈及关于西方维持霸权的企图。   普京说,“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正在形成多极世界体系的轮廓,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根据自己的独特性、传统和价值观选择自由和主权发展的道路。”   “美国及其仆从国粗暴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他们组织挑衅、政变和内战。他们试图通过威胁、勒索和压力,迫使独立国家屈从于他们的意愿,按照后者不熟悉的规则生活。” 资料图:一些民众在美国国会门前草坪散步。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资料图:一些民众在美国国会门前草坪散步。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 摄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像几个世纪以来所做的那样,这种模式只能通过武力来保持。”   俄方吁华盛顿停止破坏地区稳定   在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俄方曾多次发声谴责,并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呼吁华盛顿停止破坏地区稳定和国际安全。   俄罗斯外交部在2日发表声明说,佩洛西访台是公开的挑衅,是美国为全面遏制中国而采取的富有侵略性政策的体现。我们认为,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中方有权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一切必要举措,以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俄方的原则立场始终不变:我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呼吁华盛顿停止破坏地区稳定和国际安全,承认新的地缘政治现实。美国霸权不可一世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4日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是恶意挑衅,此举破坏了亚洲地区安全,是蛮横无理的越轨之举。   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也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俄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新闻网   45 阅读   2022-08-17 14:30
  • 德国否认战机要“穿越台湾海峡”?他们的用词很微妙

    近日,多家外媒报道称,德国自15日起,将向亚太地区派遣多架战机,参加代号为“疾速太平洋2022”的空中联合军演,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参加国际军演,并到访日本和韩国。 其中,德国《每日镜报》在关于此事的报道中抛出的德国空军战机将“穿越台湾海峡”的说法,引起了大量舆论关注。 但从后续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来看,德方似乎否认了此事。然而,德方官员的话却又说得有些微妙。 此前,关于德国空军的战机将“穿越台湾海峡”的说法,来自德国《每日镜报》一篇当地时间8月14日发布的报道。 在这篇报道中,《每日镜报》不仅宣称德国空军战机将“穿越台湾海峡”,还给出了一张示意图。 不过,在英国路透社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的后续报道中,德国空军总监英戈·格哈茨(Ingo Gerhartz)似乎对记者否认了德军战机会“穿越台湾海峡”的计划。但他的原话又很微妙,并不是一种很直白的否认。 比如,从路透社的报道来看,格哈茨在回应记者时先是表示,他清楚南海和台湾都是敏感地区,然后他说出的原话是:“我们的飞行高度会超过10公里,会将触及南海,我们会使用国际航线。” 路透社则将他的这番说法概括成了德方没有通过台湾海峡的计划,只会走“民航航线”。 而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采访时,当这家美国媒体的主播问格哈茨会不会在参加“疾速太平洋2022”军演时飞跃南海和台湾海峡时,格哈茨虽然回答时先说了个“不”,但结合上下文和语境来看,他的这个“不”更像是表示德军参加的这个军事演习不是针对任何国家的,然后他也表示德军战机在从新加坡前往东亚时只会走国际航线。 可问题是,如果德军战机的行程中包含德国《每日镜报》所列出的韩国与新加坡之间的行程,那么即便德军走的“只是”国际航线或是路透社所概括的“民航航线”,这条航线仍然会有经过台湾海峡的可能性。因为在新加坡和韩国的几条民航航线中,有的线路是会路过台湾海峡附近的——尽管也有不走台湾海峡的路线。 至于德方到底最后会不会走,走了又算不算针对中方,就看各方怎么解读了。目前德国《每日镜报》认为德方会走,但格哈茨则表态含糊,尽管他反复强调不会针对中国。 (图为经过台湾海峡附近的一种新加坡与韩国的民航航线,图片来自Flightware.com网站的资料) (图为另一种不经过台湾海峡的新加坡与韩国的民航航线,图片来自Flightware.com网站的资料)

    凤凰网   40 阅读   2022-08-17 14:28
  • 男子抢劫巴黎奢侈品店后跳河逃跑 被警方抓获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6日,巴黎警方从塞纳河中捞出一名男子,这名男子在一家奢侈品商店抢走几十个名牌手袋,之后跳入塞纳河逃跑。 一名警方消息人士说,这名24岁的嫌疑人于凌晨2时左右闯入圣奥诺雷路的一家华伦天奴商店,抢走了30个名牌手袋和其他物品,然后企图开车逃跑。一名警方巡逻人员发现他并追赶,该男子拒捕继续逃跑。 据警方消息人士说,该男子在香榭丽舍大街尽头的协和广场弃车逃跑,随后跳入附近的塞纳河。但警察很快找到了他并将他逮捕。 巴黎检方说,这名嫌犯现在面临多项指控,包括抢劫罪加重情节和拒绝服从警方命令。

    参考消息网   50 阅读   2022-08-17 14:24
  • 美媒:伊拉克政治僵局难解 财长宣布辞职

    据美联社巴格达报道,两名伊拉克政府官员透露,伊财政部长阿里·阿拉维于16日辞职。据称石油部长伊赫桑·阿卜杜勒-贾巴尔将担任代理财长。 报道称,这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阿拉维是在16日的内阁会议上宣布辞职的,以示对当前政治环境的不满。 报道指出,伊拉克正处在多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当中,有影响力的什叶派宗教领袖穆克塔达·萨德尔与亲伊朗派别的政治对手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 报道称,伊拉克政治僵局已进入第10个月,成为自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改变当地政治秩序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危机。

    参考消息网   37 阅读   2022-08-17 14:23
  • 尹锡悦:若朝鲜弃核,韩国将考虑裁军

    韩联社消息,当地时间8月17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就职百日记者会上表示,若朝鲜停止开发核武器,韩国将提供包括推动朝美关系正常化在内的外交支持,并考虑裁减常规武器。 点击查看大图 韩联社报道截图 尹锡悦提到,他在韩国光复77周年纪念仪式(8月15日)上提出了“大胆构想”,这是一个框架性的对朝援助构想,即朝方停止开发核武时韩方向其提供政治、经济、军事援助,具体包括提供推动朝美关系正常化等外交支持,考虑裁减常规武器,提供有关粮食、农业技术、医疗、基建、金融及国际投资的援助等。 尹锡悦说,“最重要的是在南北之间建立可持续的和平,如果朝鲜因为各种经济和政治援助产生自然变化,那么韩方将欢迎。” 关于与朝鲜的会谈,尹锡悦解释道,“在选举中我就说过有必要与朝鲜进行对话,但南北之间的首脑对话和高层协商不应成为政治作秀,而是应该有助于朝鲜半岛、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点击查看大图 尹锡悦17日在总统府召开就职百日记者会 图源:韩联社 尹锡悦强调,“根据光复节发表的无核化路线图,我们可以分阶段进行对朝援助,这不是意味着要朝鲜先实现无核化,然后我们援助,而是只要(朝鲜)表现出坚定的意志,我们就会根据情况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与以前不同。” 尹锡悦指出,“我认为,只有我们先提出议题,才能等待对方的答复。” 尹锡悦还提到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他认为NPT对于维持世界和平非常重要,“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会把进一步实效化和强化核不扩散作为优先课题。”

    观察者网   121 阅读   2022-08-17 14:20
  • 特朗普最想拉下水的女人,没能挺过这次初选

    当地时间8月16日,美国怀俄明州开启初选,曾“反水”投票赞成弹劾前总统特朗普、且又担任众议院对“国会山骚乱事件”调查委员会副主席的众议员莉兹·切尼(Liz Cheney),不出意料输给了特朗普“钦点”的候选人哈丽雅特·哈格曼(Harriet Hageman),国会生涯告一段落。 美媒“国会山报”(The Hill)15日的报道就曾直言,如果切尼败选,那将是特朗普离任后最大的政治胜利之一。报道援引特朗普前助手的话说:“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切尼下台。我认为对他来说,政治总是私人的,但切尼的事情——我认为他认为这更重要,因为她不只是投票弹劾他,对吗?她想毁了他。” 不过,有报道指出,切尼结束其在国会的连任更像是一个新的开始,她可能已经瞄准2024年总统大选,计划以独立候选人方式竞选,吸走特朗普的共和党选票,以实现自己“不再让他靠近白宫”的誓言。 点击查看大图 当地时间8月16日,莉兹·切尼承认败选。图片来源:CNN 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当地时间16日晚,切尼承认初选失败,并称自己已向对手表示祝贺。 据美联社估计,在已经统计的71.8%的选票中,特朗普“钦点”的候选人哈丽雅特·哈格曼(Harriet Hageman)领先切尼近35个百分点。这也与此前的大多数民调结果相吻合。 至此,去年1月特朗普第二次遭到弹劾时,曾倒戈支持的10名共和党众议员中,只有两人成功挺进11月的中期选举,包括切尼在内的4人败给特朗普支持的对手,另有4人不寻求连任。 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NPR 身为小布什政府时期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长女,现年56岁的莉兹·切尼是个名副其实的共和党“官二代”。她在党内的地位一度崇高,还曾担任众议院共和党会议主席,这一职位属于共和党领导层,仅次于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和共和党党鞭。 但自去年1月6日的国会骚乱以来,莉兹·切尼就一直坚定地站在反特朗普的第一线,不仅赞同弹劾,还担任国会众议院针对该袭击事件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副主席。她也因此在去年5月被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凯文·麦卡锡为首的共和党人赶下台。 公开和特朗普“唱反调”使得切尼在选区支持率大跌。怀俄明州是“深红州”,特朗普在此影响力深厚,2016年和2020年的两次大选中他都从该州抱走近70%选票。 与切尼完全相反的是,今年59岁的哈格曼律师出身,缺乏国内知名度,但公开支持特朗普有关选举被操纵的说法,并获得了特朗普的背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今年5月在怀州参加集会时,特朗普更是给自己的支持者留下了直言不讳的指示:“炒掉莉兹(Fire Liz)。” “这次初选已经结束,但现在真正的工作开始了。”承认败选的同时,切尼对其支持者这样说道。 她意有所指地说:“我们共和党伟大的最初拥护者亚伯拉罕·林肯,在赢得最重要的选举之前,在参议院和众议院的选举中被击败。林肯最终取得了胜利,他拯救了我们的联邦,他为整个历史定义了我们作为美国人的义务。” CNN称,切尼暗示了自己“在选举政治中的未来”。 上个月24日接受CNN专访时,切尼曾被问到会否参选总统,她对此模糊地表示“目前尚未决定”。她称,国家正“站在深渊边缘”,选民需要认真思考眼前危险和威胁,选出一位“认真的候选人”。在国会骚乱事件的一系列听证会启动之前,切尼也曾在6月初对一群支持者表示,考虑到特朗普“对国家构成的危险”,他“不能再次接近这种权力”。 CNN认为,切尼虽没明说,但从其用词可以看出她的参选意向,且比起与特朗普争夺共和党内的名额,她更有可能以独立候选人方式参选。 《华盛顿邮报》15日的报道也曾指出,尽管切尼的政治生涯似乎面临结束,但这同时对她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点击查看大图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报道称,可以肯定的是,切尼和一小部分有影响力的共和党人已经决定,必须为2024年的总统大选推出一个旗帜鲜明的“反特朗普候选人”,因为切尼等人“担心重蹈2016年大选的覆辙——在那场竞选中,对手们避免攻击特朗普的非正常行为和立场,直到为时已晚”。 报道透露,这群反特朗普的共和党人希望这名候选人能作为“政治神风敢死队”(political kamikaze),达成“极限一换一”:即使自己不能当选,也要吸走部分共和党选票,斩断特朗普再次当选的机会。 此外,报道还称,切尼等人可能发起一个“专注于特朗普的政治组织”,或进行一些智库研究工作,并争取媒体曝光。 竞选财务跟踪网站Open Secrets的数据显示,切尼为初选募得的资金远远超过哈格曼。有咨询顾问指出,有特朗普反对者曾表示会考虑资助切尼竞选总统。 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Open Secrets 德米特里·梅尔霍恩(Dmitri Mehlhorn)为几个反特朗普的政治派别的捐助者提供咨询,其中包括领英联合创始人、亿万富翁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梅尔霍恩举例称,如果切尼接近这些捐助者,并提出如果有额外1000万或2000万美元,她就能确保共和党选民被提醒特朗普是多么糟糕,让其他人在初选中脱颖而出,或在大选中削弱特朗普的话,他们“会认真对待”这一提议。

    观察者网   36 阅读   2022-08-17 14:19
  • 国际足联取消世预赛巴西阿根廷补赛 处罚两国足协

    据巴西环球体育网16日报道,国际足联最终确认取消世界杯预选赛南美区去年9月被中断的一场比赛的补赛,同时两国足协都将支付罚款。   去年9月5日南美区世预赛巴西主场与阿根廷的比赛中,由于东道主认为4名客队球员没有遵守本国防疫规定,巴西卫生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在比赛开场5分钟时强行进入场地中止了比赛。   之后两国足协上诉国际足联纪律委员会,最终确定今年9月在澳大利亚进行补赛。但由于比赛的结果已经对两队晋级世界杯决赛圈没有任何影响,补赛还会影响两支队伍备战世界杯,最终巴西足协、阿根廷足协和国际足联三方达成一致,决定取消这场比赛。   巴西足协主席罗德里格斯说:“根据国家队教练组的请求,我们向国际足联提出取消这场比赛。我们现在优先考虑的是如何在卡塔尔获得‘六冠王’称号。”   此外,国际足联要求巴西足协支付30万瑞士法郎的罚款,阿根廷足协支付15万瑞郎。   巴西和阿根廷足协都决定将罚款的25%直接捐赠给世界卫生组织,支持该组织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努力。   在这场比赛取消后,巴西足协决定利用空出的时间增加一场友谊赛。他们将分别于9月22日和27日在欧洲与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队进行友谊赛。

    央视网   38 阅读   2022-08-17 14:17
  • 法国人降级消费应对通胀——透视欧洲经济之一

    面对持续飙升的物价,33岁的法国人玛丽昂·法瓦尔-吉永选择少去商品价格较高的市场买水果蔬菜。她直言:“那样花钱,简直是灾难。”   自去年9月以来,法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连创新高,5月同比涨幅达5.2%,6月达5.8%,7月至6.1%,均为1985年以来最高水平。   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7月份,法国老百姓在超市经常购买的商品价格连续第八个月加速上涨,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6.8%,其中肉类、奶蛋及其制品、面包和谷类价格涨幅分别为8.8%、8%和7.6%。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成本上升、全球供应链受阻等因素影响,咖啡机、电水壶、烤面包机等小家电以及各类家庭生活用品价格涨幅甚至高过通胀率。   67岁的莱昂·梅尔尼安告诉记者,他9年前从黎巴嫩移居巴黎,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从无闲钱外出度假,今年以来只在廉价超市买食品,每个月能省大约100欧元,甜品之类以往偶尔奖赏自己的“小确幸”,现在都已割舍。   法国经济界普遍认为,通胀率仍会继续上升。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长布鲁诺·勒梅尔此前预计,法国通胀将在2023年中期达峰,然后开始走低。   由于机票、租车、酒店、餐饮价格上涨,本地旅游、组团出行等成为今夏法国人度假趋势。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居民埃玛纽埃尔提前数周与朋友商量组团出行,最终去地中海科西嘉岛放松了几天。“以我的经济状况,这个夏天根本不可能独自外出度假。”51岁的埃玛纽埃尔告诉记者。   几天前,法国议会通过了政府提出的《紧急保护购买力法案》。法国政府将通过提供住房补贴、油价补贴等措施,支持民众扛过通胀高峰。   随着夏季接近尾声,法瓦尔-吉永开始担心冬季取暖费用问题。“我住的房子用燃料油和木柴取暖,即便政府紧急措施中有一项是燃料补贴,取暖费还是很贵啊。”   今年冬天,使用燃料油取暖的300多万户法国家庭将面临巨大压力。在截至今年5月的一年间,法国燃料油价格上涨了84%。   “我们不得不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法国人需要适应新形势。”梅尔尼安说。

    央视网   24 阅读   2022-08-17 14:15
  • 特朗普遭“搜家”,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路上?

    近来,随着特朗普海湖庄园遭联邦调查局(FBI)突击搜查一事持续发酵,美国两党截然不同的态度,引人寻味。   一边是特朗普及共和党持续的猛烈抨击,另一边是民主党人的沉默不语。   向来“你死我活”的驴象之争,这一次是偃旗息鼓,还是正在酝酿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暴? 资料图:特朗普称,他要求全体白宫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工作。但当天特朗普自己却没有戴口罩,他声称自己不需要遵循这一指示,因为他“远离所有人”。 资料图:特朗普。   美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美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这个国家的人们不会再忍受另一场骗局。” 特朗普在“搜家”事件后,15日首次接受媒体专访时说。   和特朗普一样,愤怒的共和党人也一再强烈谴责,认为“FBI的行动破坏了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心”,质疑美国司法部和FBI的调查存在政治动机。   一些右翼媒体更是直接将司法部长加兰德的此次行动,视为对特朗普和共和党的“打击报复”。2016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提名加兰德出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填补保守派大法官斯卡利亚离世后的空缺。但由于当时参议院被共和党控制,这一提名被搁置。   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FBI和美国司法部自是对此予以否认。加兰德在力挺FBI时强调,“维护法治意味着平等地运用法治,没有恐惧和偏袒”。   美国舆论不断发酵之际,令人意外的是,民主党人却陷入沉默,对搜查一事“几乎没有发表什么看法”。   白宫新闻发言人直接丢出三个“不”——“不干涉、不知情、不参与”,并一再拒绝评论,“我们绝对不能对此发表评论”“我真的无法对此发表意见”……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或许,在充斥着“没完没了的混乱”的美国政治局面下,最终难有定论。有分析称,不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抑或美国司法部或者FBI,其各执一词、相互攻击的背后,只是“政党恶斗和权力搏杀”。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1年1月20日中午,美国当选总统、民主党人拜登在国会山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1年1月20日中午,美国当选总统、民主党人拜登在国会山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   政治极化,美国变成“分裂”的国家   这些年来,特朗普所面临的指控调查接连不断。按他自己的说法,从2015年他在特朗普大厦宣布竞选总统后,所谓“猎巫行动”就已开始。   2016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就曾面临民主党人“通俄门”的指控。而他的竞争对手希拉里则被翻出“邮件门”的旧账,备受打击,最终在选举中落败。   几年后,党争轮回再现。竞选总统连任的特朗普又和当时的民主党总统竞选人拜登“杠上”——情报界人士匿名检举特朗普2019年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时,要求对方调查拜登及其儿子亨特。民主党人随即将其视为扳倒特朗普的关键“把柄”,动作不断,最终演变为弹劾大战。   而今,尽管还有两年时间,特朗普和拜登等似乎已在为下一次大选 “预热”。“搜家”事件发生后,特朗普私人律师更是直接放话:“如果特朗普当选(总统),他会做的第一件事将是搜查拜登的每一间住宅。”   为了选票,驴象两党持续交火,政治极化几乎已把美国变成一个“分裂的国家”。而随着中期选举临近,这样的情况,或许只会变得更糟。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2年8月10日,一名戴着面具的示威者在美国纽约特朗普大厦外模仿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两日,特朗普大厦前示威者、记者、围观民众等人流聚集。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2年8月10日,一名戴着面具的示威者在美国纽约特朗普大厦外模仿特朗普。近两日,特朗普大厦前示威者、记者、围观民众等人流聚集。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党争已成为“美国政治中心的黑洞”   美国党争已成为“美国政治中心的黑洞”,社会分裂加剧、政治冲突升级,“可能会动摇美国的根基”。英国《经济学人》8月10日评论称。   一方面,由于特朗普极大可能在2024年再次代表共和党参加总统选举,且正带领多名共和党人抢夺中期选举的国会及地方政府职位,“搜家”风波可能将演变为重大政治风暴。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特朗普站台后,至少有188名共和党候选人在初选中胜出,其影响力仍不可小觑。而拜登政府的民意支持率接连创新低,民主党内担忧中期选举将“遭遇惨败”。“搜家”事件背后,或许不免有打压共和党士气之意。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针锋相对,美国社会面临进一步撕裂。   在特朗普大厦前,特朗普的反对者打出了“逮捕特朗普”的横幅。与此同时,特朗普被“栽赃”的阴谋论却成为某些社交媒体平台的主基调,还有网友留言恐吓执法人员人身安全,甚至付诸行动。   对于这样的场景,福克斯新闻主播威尔·凯恩感慨道,“我们看到了国家永久撕裂的样子。”甚至有网友评论称,这次“搜家”事件,“打响了美国第二次内战的第一枪”。   分析指出,随着中期选举愈加接近,美国两党的政治攻讦愈加严厉,将加剧中期选举的情绪化和暴力化,加深社会撕裂和冲突,也使选举成为暴力温床,可能重挫美国人赖以自豪的民主。(完)

    中国新闻网   44 阅读   2022-08-17 14:07
  • 联合国儿基会采购1800万剂疟疾疫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16日宣布,已签订总额高达1.7亿美元的疟疾疫苗采购合同,未来3年将提供1800万剂疟疾疫苗,以期保护数以百万计儿童免受这种可致命疾病的侵害。   获得该采购合同的英国制药公司研制出了疟疾疫苗RTS,S。2019年以来,在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3个试点国家,有80多万名儿童接种了RTS,S疫苗。基于试点接种结果,世界卫生组织去年10月就建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其他疟疾传播中高风险地区的儿童广泛接种这款疫苗。   儿基会在16日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疟疾仍然是5岁以下儿童面临的最大杀手之一。2020年,仅在非洲就有近50万儿童死于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威胁生命的疾病,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疟疾可防可治,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致命。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有30多个国家存在疟疾中度至高度传播地区,一旦疟疾疫苗供应增加,每年可为超过2500万儿童提供额外的保护。

    央视网   41 阅读   2022-08-17 14:05
  • 超60%预算成军事开支,俄杜马主席:乌克兰已破产

    俄罗斯杜马主席沃洛金8月15日称,“没有美国和欧盟的帮助,乌克兰政府已无法再履行对公民的义务”,沃洛金指出,乌克兰目前税收只占国家预算的40%,超过60%的预算成了军事开支,每月赤字更是高达50亿美元。显然,没有美国和欧盟的所谓帮助,乌克兰俨然已经破产。 据报道,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一直很缓慢。 到目前为止,欧盟承诺的90亿欧元长期贷款计划中,只有10亿欧元到位。 迄今为止,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达40亿美元。

    东方网   37 阅读   2022-08-17 14:01
  • 特朗普称美国FBI及司法部已归还其护照:感谢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6日在其创建的社交平台上称,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FBI)已归还他的护照,他表示感谢。 特朗普还对其海湖庄园被突查一事称,“他们放开手拿走他们视线内所有东西,行为就跟普通罪犯一样”。 报道称,FBI的声明表示,“在执行搜查令时,FBI遵循法院下令的搜查和扣押程序,然后返还不需要为执法目的而保留的物品。” 特朗普15日发文声称,FBI突查海湖庄园时,“偷走了”他的三本护照(其中一本过期)。

    东方网   48 阅读   2022-08-17 13:58
  • 美国在叙利亚非法驻军遭数枚火箭弹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叙利亚通讯社8月16日消息,美国在叙利亚非法驻军当天宣布,其位于叙利亚代尔祖尔乡村欧麦尔油田附近的军事基地15日晚遭数枚火箭弹袭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掉落的火箭弹部分没有爆炸,已被回收。此前不到24小时,美国非法驻军位于霍姆斯省东部的坦夫基地遭无人机袭击。 责任编辑:万婷婷图

    澎湃网   33 阅读   2022-08-17 13:56
  • 土叙两国在边境交火,土方一边境哨所遇袭致一名儿童丧生

    当地时间8月16日,叙利亚军方人士表示,土耳其战机向位于叙利亚阿勒颇地区的军事设施发动袭击,造成3名士兵死亡、6名士兵受伤。同日,土耳其尚勒乌尔法省的一个边境哨所遭袭,造成一名儿童死亡。当地时间2022年8月16日,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土耳其武装部队在Karkamis地区自卫范围内,用火力对库尔德工人党(被土耳其、美国和欧盟列为恐怖组织)和库尔德人民保卫部队(被土耳其视为恐怖组织)的据点进行还击,烟雾弥漫。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6日,土耳其加济安泰普,土耳其武装部队在Karkamis地区自卫范围内,用火力对库尔德工人党(被土耳其、美国和欧盟列为恐怖组织)和库尔德人民保卫部队(被土耳其视为恐怖组织)的据点进行还击,烟雾弥漫。 据阿拉伯叙利亚通讯社(SANA)8月16日报道,叙军方称,土耳其战机于当地时间当日14时37分至15时(北京时间8月16日19时37分至20时)对叙方军事设施发动了袭击,造成3死6伤。叙方对此进行了回击,打击了土军的据点以及土耳其支持的反对派武装,破坏了一些土方据点和训练营,并造成土军人员和财产损失。叙军方称,将对土方任何挑衅行为进行回应和打击。 路透社刊文指出,土耳其尚勒乌尔法省的一个边境哨所遭到叙利亚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分子的袭击,造成一名土耳其士兵死亡、四名土耳其士兵受伤。土耳其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袭击发生后,土武装部队采取了报复行动,消灭了13名“恐怖分子”。袭击发生的地点距离叙利亚科巴尼仅有25公里,当地居民称,炮击从夜晚持续到了白天。当地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一名儿童在袭击中丧生。 据央视新闻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今年5月曾表示,土耳其会在其南部边境启动新一轮军事行动,目标是在叙利亚北部建立一个纵深30公里的安全区,“以应对来自这些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被土耳其视为恐怖组织的库尔德工人党成立于1979年,多年来寻求通过武力在土耳其与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交界处的库尔德人聚居区建立独立国家。

    澎湃网   55 阅读   2022-08-17 13:49
  •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火灾加速蔓延 造成多人受伤

    当地时间8月16日晚间,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卡斯特利翁省发生的山林火灾因强风天气迅速蔓延,导致2名消防员被烧伤,火灾蔓延同时导致从瓦伦西亚前往萨拉戈萨一列火车上的至少20名乘客被烧伤,其中3人伤势较为严重。

    环球网   36 阅读   2022-08-17 13:44
  • 英国天气炎热持续干旱 天鹅水池解暑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5日,英国伦敦,由于热浪和严重干旱影响到英格兰部分地区,天鹅在肯辛顿花园圆湖的一个进水口降温。

    环球网   32 阅读   2022-08-17 13:39
  • 旱情致河流濒临“灾难性崩溃” 美政府削减向数个州供水

    北美近期遭遇持续数十年特大干旱,导致美国科罗拉多河及其水库存水将被耗尽。据美国“Axios”新闻网16日报道,美国政府当日宣布对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和邻国墨西哥实施新的减水措施,以避免科罗拉多河“灾难性崩溃”。 根据削减方案,到2023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河流分配水量将减少21%,内华达州将减少8%,邻国墨西哥将减少7%。该方案将导致亚利桑那州约2395.7平方公里、内华达州约101.2平方公里过水面积的减少。美国垦务局表示,正“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来节约用水,并确保农业、部落和邻近社区得到足够的帮助”。 因美国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美国西部正在遭受持续23年的干旱,为100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轮旱情。这场旱情使美国大片地区变得干旱、更易遭受破坏性野火袭击。

    海外网   21 阅读   2022-08-17 13:36
  • 巴基斯坦卡拉奇一栋建筑倒塌

      8月16日凌晨,人们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建筑倒塌现场搜寻幸存者。   15日晚,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的一栋建筑倒塌,造成至少1人死亡,10人受伤。

    环球网   28 阅读   2022-08-17 13:22
  • 尼泊尔第二所孔子学院揭牌

      8月16日,表演者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的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上演奏。   尼泊尔第二所孔子学院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16日在尼首都加德满都举行。

    新华网   26 阅读   2022-08-17 13:17
  • 文在寅与保镖散步突遇意外:男子冲上前一顿骂

    据韩国《京乡新闻》报道,8月15日,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夫妇与保镖在庆尚南道梁山市平山村出门散步时,一名男子上前对其威胁辱骂。这是文在寅卸任返乡后,首次在村里散步。   该男子已在文在寅住宅外持续示威3个多月。当天下午,文在寅的夫人金正淑前往警察署,以涉嫌威胁对闹事者提起控告。   次日(16日),这名闹事男子再次来到文在寅住宅前示威,还持刀威胁文在寅身边的2名人士。警方以涉嫌特殊威胁为由,将其当场逮捕。   文在寅5月10日卸任回乡后,许多韩国民众慕名前来围观,也有不少反对者连日举行抗议活动,甚至有人凌晨用高音喇叭播放讲话。5月底,曾有10名年过七旬的老人因噪音出现健康问题,被送院治疗,引发舆论关注。

    中国新闻网   22 阅读   2022-08-17 13:12
  • 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美媒:又给美经济开“毒药”

    当地时间16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标志着该法案正式生效。拜登声称该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案之一”。然而,不少美媒和专家认为,该法案并不能解决通胀问题,反而会加剧通胀,或令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让国家陷入困境。有美媒甚至把法案比作拜登政府给美国经济开的又一副“毒药”。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它让一切变得更糟”   这份700多页的法案,总计开支约4300亿美元,内容涉及气候、医保、税改等领域,旨在减少政府赤字、解决通胀等经济问题。 资料图:美国国会大厦。 资料图:美国国会大厦。   然而,面对这部被一些美国政客称为“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立法之一”的法案,外界对其实际抗通胀能力提出不少质疑。   雅虎财经新闻援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预算模型指出,在接下来的10年中,法案“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统计上可忽略不计”。同时,无党派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早前也承认该法案不会降低通胀,只会对今明两年美国的通胀产生“微不足道”的影响。   美国著名经济杂志《商业设施》则援引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蒂蒙斯的话称,该协会坚决反对通胀削减法案。蒂蒙斯认为,目前美国正面临高通胀等严峻的经济逆风,该法案只会增加制造商税收,削弱其竞争力,“无法促进制造行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增长,甚至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提升”。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也报道了共和党资深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对通胀削减法案的反对态度。格雷厄姆认为法案中的税收和医保等措施都“很不明智,更不会帮助解决通胀问题”。   他甚至指出,该法案会进一步令美国经济衰退,因为对企业加税太重,只会增加他们在能源等一系列开销上的成本,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这“让一切都变得更糟”。   又给美国经济开“毒药”?   实际上,自今年5月以来,美国经济通胀持续攀高,屡创40多年来新高,几乎处于失控态势。据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已经引发人们对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担忧。 资料图:美元。 资料图:美元。   通胀削减法案在这一严峻背景下生效,更加深了外界对于美国经济未来的担忧。   美国《纽约邮报》日前发表题为《虚假标签下,民主党人不断给美国经济下“毒药”》的社论。   文章指出,“去年,民主党人用一个假装刺激经济的法案为我们带来了飞涨的物价,现在,又用另一个假装对抗通胀的法案来打击经济。”   该报分析称,这一法案被命名为通胀削减法案显得十分荒谬,因为它对降低通胀毫无作用。而比荒谬命名更糟糕的是,法案要求的数千亿美元税收将重创美国人,可能造成经济衰退加剧,整个美国可能会因此陷入困境。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也援引O'Shares ETF主席凯文•奥利里的话称,美国政府将该法案命名为抗通胀法案就是个笑话,“法案几乎会立即加剧通胀,因为政府正在印数十亿美元”。   通胀预期高企、衰退阴云笼罩之际,这份所谓的抗通胀法案又会把美国经济带向何方?   被称为“末日博士”的经济学家鲁比尼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鉴于美联储采取的数十年来最激进的货币紧缩行动,美国经济只有两条出路:经济硬着陆或通胀持续高企。   鲁比尼分析称,“联邦基金利率应该要远高于4%才能将通胀率推向2%,我认为基准利率可能需达到4.5%-5%。”   在他看来,如果不这样做,控制不了通胀预期。但如果这样做,经济将硬着陆。“所以就是二选一,要么是硬着陆,要么通胀失控。”   此外,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也认为,美联储很难令美国经济避免陷入深度、痛苦的经济衰退,也就是硬着陆。

    中国新闻网   37 阅读   2022-08-17 13:10
  • 哈萨克斯坦将在该国组装生产土耳其安卡-S无人机

    哈萨克斯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阿布德拉赫曼诺夫日前表示,哈境内的土耳其安卡-S无人机组装生产线将采用本土设备。   据哈通社15日消息,阿布德拉赫曼诺夫对此表示,近期将启动批量组装生产工作,预计今年向哈国防部交付首批安卡-S无人机。   报道称,哈萨克斯坦工程公司和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于5月10日签署军事技术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哈萨克斯坦成为土耳其以外全球首个拥有安卡军用无人机生产基地的国家。

    中国新闻网   66 阅读   2022-08-16 20:54
  • 西媒:“威尼斯效应”在旅游城市蔓延

    据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8月11日报道,“威尼斯效应”正在不断蔓延。 报道称,毫无疑问,威尼斯已经成为大众旅游带来的悲哀的象征。在新冠疫情之前,这座意大利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城每年吸引超过2500万名游客,而当地人口却在不断下降:只有5万名居民。自1950年代初以来,频繁的洪水、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缺乏经济适用房和大众旅游导致该市流失了12万名居民。 为了减轻在一天之内接待6万名游客的不利影响,威尼斯市议会决定遏制过度拥挤。去年,大型邮轮已经被勒令禁止驶入威尼斯潟湖以及圣马可广场和朱代卡岛前面的运河。 此外,威尼斯上个月宣布,将于2023年1月16日起对不在该市住宿的旅客实行提前预订和收取进城费的政策,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要求游客“买票进城”的城市。 报道称,可悲的是,威尼斯的案例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因游客和朝圣者蜂拥而至成为焦点。这座拥有近9.8万名居民的城市仅在6月就接待了近8.3万名游客。大量涌入的游客与抱怨噪音和不当行为的当地居民之间关系紧张。

    参考消息网   65 阅读   2022-08-16 20:52
  • 俄媒:芬兰将大幅削减发放给俄公民旅游签证数量

    据塔斯社斯德哥尔摩报道,芬兰外交部长佩卡·哈维斯托当地时间16日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称,芬兰将把发放给俄罗斯游客的申根签证数量削减80%到90%。 报道称,芬兰目前在俄罗斯每天收到约1000份签证申请。将来这个数字将减至100到200份。

    参考消息网   64 阅读   2022-08-16 20:50
  • 五问猴痘传播:它是性传播疾病吗?会通过空气传播吗?

    7月23日,在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委员会召开第二次紧急会议后,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给予一种传染病的最高级别警报,上一次发布这一级别的传染病,是新冠。 截至目前,此次猴痘疫情已传播到近90个国家,全球猴痘确诊病例总数接近32000例,其中美国报告了最多的病例(三分之一)。美国拜登政府在上周便宣布猴痘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此次猴痘疫情与以往有着明显不同。几十年来,猴痘病毒在非洲多次出现,根据当地研究人员的观察,往往是偶尔出现一些零星或小群集病例,通常是捕猎和处理受感染的动物或被其咬伤后感染,很少在人类社区启动长链传播。 此次反常的猴痘疫情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猴痘病毒在此波疫情中到底是如何传播的?猴痘是性传播疾病吗?会通过空气传播吗?会蔓延到男男性接触者以外的其他人群吗?目前尚未发现病例的国家应当做些什么? 对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世卫紧急委员会成员、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热带医学教授丹尼尔·鲍斯奇(Daniel Bausch),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成员、尼日尔三角洲大学传染病学教授迪米·奥戈伊纳(Dimie Ogoina)两位专家,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进一步解释。 猴痘主要传播方式 猴痘病毒真正的原始宿主目前还不清楚。此前,人们发现它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存在,并不“擅长”感染人类,要想感染,需要接触并摄入大剂量的病毒。 世卫组织指出,目前已知有三种方式可以让感染者接触到足够数量的病毒感染:直接皮肤接触病毒造成的损伤(如脓包);接触被污染的物体;以及密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口腔或喉咙有损伤的人的唾液。目前从流行病学证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此次猴痘流行绝大多数病例是由第一种方式造成的——特别是性伴侣之间的密切接触。 短暂的接触,如握手或碰拳都不太可能造成传播。而亲密接触,例如数小时的反复触摸、拥抱或剧烈摩擦,特别是任何可能导致皮肤上细小擦伤的行为,都会更容易感染猴痘病毒。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描述,2022年美国这一波猴痘疫情患者的总体临床特征包括:1)98.7%病例为男性;2)94%在发病前3周内有男男性行为;3)100%患有皮疹,最常见为生殖器皮疹,其次是手臂、面部和腿部。 丹尼尔·鲍斯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猴痘病毒通常通过与病人的直接身体接触传播,尽管在早期阶段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和咳嗽传播。但与新冠病毒相比,它的传染性要小得多。 鲍斯奇表示,目前还不清楚该病毒是否会在一般人群中广泛传播,还没有看到证据表明它已经突破男男性接触者群体进入更广泛的人群。 “当然我们希望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包括在男男同性恋社群中的进一步传播。我们应当谨慎行事,不要在应对这次疫情时将任何群体污名化。在拥有可广泛使用的有效疫苗之前,病毒可以影响我们所有人。”鲍斯奇说。 猴痘是性传播疾病吗?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尿液、粪便、血液、精液或阴道液体是否会传播病毒,无症状的人会在多大程度上感染其他人,以及吸入呼吸道的飞沫颗粒在传播中起多大作用。 可以确定的是,猴痘可以通过包括性接触在内的途径传播。在这次疫情中,性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但并不能由此认为猴痘是性传播疾病。 根据世卫组织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在有传播数据的5982例全球猴痘病例中,91%可归因于性接触。世卫官员表示,到目前为止,这一波猴痘疫情中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男男性接触者中。 鲍斯奇进一步表示,这波疫情病例中,98%是男男性行为者。“但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真的是通过性传播,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已经在病患生殖器和直肠上发现猴痘病灶,或者更确切地说,这是否只是反映了人们通过性行为进行密切接触。”他说。 在性接触中,多种传播机制是可能共存的,包括接触病变部位、交换体液、吸入呼吸道飞沫——而且很难将它们分开。但真正的性传播疾病,如梅毒,只有通过性行为才会发生感染。在这方面,目前的数据仍不能将猴痘归于此类。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的确在为性传播的可能性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或者至少显示,皮肤与受感染病灶的接触是感染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一项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机构在349例猴痘病例(全部是男性)中发现,他们都在最近与其他男性发生过性接触或其他亲密接触。 德国研究小组的接触追踪数据进一步发现,猴痘患者只感染与他们有过性接触的人。其他被认为是亲密接触者(例如室友和同事)没有感染这种疾病。 在另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中,英国的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16个国家在此次疫情暴发的头三个月中的大约500例猴痘病例的医疗记录。他们发现,95%的病例中,患者最有可能是通过与已经感染的人发生性接触而感染的。超过70%的患者在生殖器周围、肛门或口腔内有损伤。在取得精液样本的32个病例中,29个病例中出现了病毒。 意大利的另一个研究小组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在《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的这项案例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名猴痘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9天,精液中仍存在活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这加强了精液可能是潜在疾病传播途径的论点。 但是上述科学家们强调,这一发现需要在其他更多病例身上得到证实。上述研究中的患者同时是一名携带艾滋病毒的男性,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与携带艾滋病毒的人的免疫系统在清除猴痘病毒方面与正常人的差异无关。 事实上,在今年疫情暴发之前,猴痘病毒可以有效地通过性传播的线索就已经很明显了。2017年,尼日利亚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猴痘疫情,当时该病毒已经开始在男男同性恋群体中传播,专家称这些警告信号被忽视了。 迪米·奥戈伊纳告诉澎湃新闻,当时在尼日利亚,猴痘传播的确切来源虽然尚不清楚,但已有人传人的报道。 “大多数病例与主要由男男性行为者参加的聚会有关。但是如果性传播转移到异性恋者身上也不足为奇。尽管目前在尼日利亚,异性恋传播的病例还很少。”奥戈伊纳说。 与2017年和2018年在非洲流行的猴痘病毒株相比,目前流行的猴痘基因组的基因测序显示出了惊人数量的突变。但研究人员目前仍在争论,这些变化是否表明病毒已经进化得更具传染性,或者只是因为病毒找到了一个新的人类群体,而这个群体恰巧有着高度连接和密切接触的社交网络。 猴痘能通过空气传播吗?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尚未找到空气传播是导致猴痘疫情暴发的证据。在欧洲进行的接触追踪研究发现,被污染的空气不太可能是主要的传播来源。 西班牙一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已知接触猴痘病毒的153人中,只有21人患上了猴痘,其中13人是家庭接触者。在所有这些病例中,暴露发生在患者得到诊断之前。一旦患者被诊断出并在家中自我隔离,就没有继发病例出现。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也发现,家庭传播非常有限。如果有人会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那一定是家庭内的密切接触者。 这与2018年发生的一起事件相符,当时英国一名医护人员从一名患者身上感染了猴痘,后来的调查认为,最有可能是因为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在帮助病患换床单时吸入了病毒颗粒。 但这种情况不同于新冠病毒的感染,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在空气中传播。而一项西班牙的研究发现,在188名猴痘患者中,从鼻子和喉咙采集的拭子中含有的病毒载量比从皮肤损伤处采集的拭子中含有的数量级低三倍。 上述研究作者写道: “我们的研究强化了性行为中皮肤接触作为猴痘传播主要机制的证据。”目前,大量证据表明,猴痘病毒可以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但吸入这些气溶胶并不是导致流行的主要因素。” 无症状的患者能传播疾病吗? 在这方面,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在对224名男性患者的样本进行的回顾性检测中发现,三名男子的肛门或直肠拭子中发现了猴痘,但在采集样本之前和之后的几周内,三人都没有报告有任何症状。 这些无症状的患者是否能够将猴痘传给其他人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无症状感染者的潜在风险。 接触被污染的物体会感染吗? 猴痘患者周围的环境会因为病变、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而遭到污染,病毒会留在他们使用过的物体表面。根据现有研究,已知病毒在受感染者家中可存活15天。 但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数据证明,猴痘病毒并没有通过这种方式很好地传播。根据世卫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只有大约0.2%的感染者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物质而感染病毒。 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猴痘疫情不会成为像新冠一样大流行。对于那些目前尚未发现病例的国家来说,该如何来预防?对公众来说,最重要的建议是什么? 鲍斯奇表示,所有国家都应加强对猴痘的监测,确保它们有普通民众和医疗工作者都能够理解的明确病例定义,并确保建立起诊断检测机制。 奥戈伊纳则表示,“保持警惕,加强监测,告知公众,减轻焦虑,并为可能发生的病例做好卫生系统准备。”

    澎湃网   62 阅读   2022-08-16 20:47
  • 韩国出台住房新政,未来5年供应270万套住房

    韩国国土交通部长官元喜龙16日发布《国民住房稳定实现方案》,承诺在2023年至2027年5年内提供270万套住房。 韩联社16日报道称,这是韩国新政府成立后首次出台供房政策。具体来看,政府将在首都圈地区供应158万套住房,其中首尔市50万户,其余地区供应112万套。 按供房方式来看,通过城市再开发、重建、复合项目供应52万套,通过第三期新城等公共宅地供应88万套,通过民间自主供房项目供应130万套。值得一提的是,被认为是重建项目绊脚石的重建负担款减免方案将于下月出炉。另外,为确保重建项目顺利开展,政府拟通过调整评估内容放宽安全评估标准,相关方案将于年内公布。 为克服政府主导型城市复合项目的局限性,政府将新设民间主导型城市复合项目。据此,信托、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民间主体将可获得在市中心、毗邻地铁站地区进行高密度开发的资格,容积率最高可提升至500%,必要时还可不受城市规划的限制。 此外,民间整顿项目和城市开发项目将引进“一揽子审议”制度,公共整顿项目和普通住房项目应义务实施该制度。若相邻的若干楼盘符合一定条件,就可进行联合开发。政府还将制定“供房促进地区”,放宽城市规划限制,并为提升供房量投入奖励机制。

    澎湃网   49 阅读   2022-08-16 20:44
  • 乌克兰将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延长至11月21日

    当地时间8月15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投票决定,将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延长90天至11月21日。 此外,白通社援引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热列兹尼亚克消息,最高拉达当天还决定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增加73亿美元的军费开支。

    中华网   60 阅读   2022-08-16 20:38
  • 一片混乱中,这个非洲国家选出新总统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15日,肯尼亚独立选举和边界委员会(以下简称选举委员会)宣布,该国副总统威廉·鲁托(William Ruto)以50.49%的得票率当选为下届总统。与此同时,失利方奥廷加(Raila Amolo Odinga)拒绝接受选举结果,他的支持者当即在计票大厅里通过“椅子”和“拳头”表达了抗议。 点击查看大图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5日,肯尼亚内罗毕,肯尼亚新当选总统威廉·鲁托向全国发表讲话。图源:视觉中国 “一场杂耍” 肯尼亚最近的4场大选都以争议告终,2007年选举后的骚乱导致1200多人丧生,2017年也有100多人死亡。因此,今年选举委员会在网站上实时发布每一个选票站的结果,以确保公开透明。 然而,历史还是重演了。根据“非洲新闻网”消息,8月15日,经过几乎整整一个礼拜的计票后,当结果终于要被宣布时,包括副主席朱莉安娜·切雷拉(Juliana Cherera)在内的4名选举委员会成员(总共7名),突然声称他们拒绝承认选举结果。 点击查看大图 “非洲新闻网”报道截图 切雷拉表示,在等待了6天后,他们倍感压力,“由于选举过程存在不透明,我们不能对即将宣布的结果负责。” 随后,奥廷加的首席代言人奥莱·坎乔里(Ole Kanchory)当晚召开临时新闻发布会称,“这是肯尼亚历史上管理最不善的选举”,他当着记者的面发出一连串谩骂,将计票中心描述为“犯罪现场”,并呼吁“逮捕负责人”。 奥廷加的支持者们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同奥莱坎乔里一起冲进计票大厅,冲向正在宣布结果的选举委员会主席切布卡蒂,朝他扔椅子,大厅内一时充满了尖叫和混乱。 点击查看大图 抗议者冲进计票大厅 图源:视觉中国 尽管最终在警察的维持下选举结果得以顺利公布,但切布卡蒂称另外2名选举委员会委员不幸在冲突中受伤,其他人也遭受了骚扰。 胜选演讲时,鲁托表示,选举委员会内部的分歧只是一场“杂耍”,对宣言的合法性”没有任何威胁”,“今晚发生的事情是一场不幸,我们的竞争对手试图摧毁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就。” “骗子”VS“王朝” 据《纽约时报》报道,现年55岁的鲁托是肯尼亚现任副总统,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经常向选民夸耀他赤着脚喂牛的童年和在高速公路旁兜售小鸡的早期经历,将自己描绘成底层出生的肯尼亚“头号骗子”,以求普通人的共鸣。 1997年,鲁托当选议员,2007年大选,鲁托作为奥廷加的盟友获得了农业部长的职位,2013年,成为现任总统肯雅塔(Uhuru Muigai Kenyatta)的副总统。 然而肯雅塔支持的却不是鲁托,而是奥廷加。现年77岁的奥廷加共参加过4次大选,其中2007年,正是由于奥廷加及其支持者不承认结果,最终引发了持续两个月、导致1200多人丧生的骚乱。 点击查看大图 奥廷加在选举中 图源:《纽约时报》 本次大选中,现任总统肯雅塔和奥廷加组成了阿齐米奥拉团结联盟,该联盟中有现任总统——肯尼亚第一任总统的儿子,奥廷加——肯尼亚第一任副总统的儿子,以及吉迪恩·莫伊(Gideon Moi)——肯尼亚前总统的儿子。 鲁托因此将本次选举形容为代表普通民众的“骗子”与代表精英的“王朝”之间的较量。 “这不是结束” 选举结果发表后,奥廷加的首席代理人奥莱·坎乔里立刻指控称选举是违法的,“有报告称,选举系统遭到渗透和黑客攻击,一些委员会官员实际上犯了罪,他们中的一些人应该被逮捕。” 根据肯尼亚法律,候选人有7天时间对选举结果提出任何质疑,而后最高法院将在14天内作出裁决。 在首都内罗毕,奥廷加的支持者大喊“没有莱拉(奥廷加),就没有和平!” 夜幕降临时,人们聚集在内罗毕基贝拉社区焚烧轮胎。 奥廷加的大本营,肯尼亚第三大城市基苏木也爆发了抗议活动,愤怒的奥廷加支持者走上街头,投掷石块,放火烧轮胎并设置路障。 8月16日凌晨,奥廷加的竞选伙伴玛莎·卡鲁阿(Martha Karua)在推特上发文称,“这不是结束。”

    观察者网   64 阅读   2022-08-16 20:35
  • 斯里兰卡作家在美媒刊文:我们“死于”西方债务陷阱

    “作为一个斯里兰卡人,看有关斯里兰卡政治经济崩溃的新闻就像看自己的葬礼,葬礼上每一个人都在猜测你的死因”。 8月15日,斯里兰卡作家萨马拉什(Indrajit Samarajiva)在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在斯里兰卡宣布国家破产后,西方便挑选起了“甩锅”对象,中国、俄罗斯、腐败等因素都榜上有名。但他认为,最终应归咎于“西方主导的新自由主义体系”,该体系让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债台高筑的“殖民化形式”之中。 “这个国家被地方精英瓜分,实体经济控制权却在国外,行政管理外包给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他说。 萨马拉什还援引数据称,在斯里兰卡整体的债务结构当中,西方(欧美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为主,中国的债务只占10%至20%左右。因此,“我们很大程度上死于西方的债务陷阱”。 点击查看大图 “斯里兰卡第一个崩溃,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7月5日,斯里兰卡正式宣布破产,一时间令全世界瞩目这个南印度洋岛国。 经历了几个月的示威骚乱、总统辞职“跑路”等变故后,斯里兰卡在7月20日终于迎来了新一任总统,但恢复社会秩序、重整国家经济的路途漫长且艰难。 截至目前,斯里兰卡的外债总额达到510亿美元,已无力购买燃料和其他必需品。联合国数据显示,该国近90%的家庭正为食物犯愁,有300万人正在接受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纽约时报》称,到今年年底,斯里兰卡至少需要60亿美元。 可就在斯里兰卡人饱受经济政治动荡之苦时,西方媒体和政客却率先挑选起了“甩锅”对象,例如,总统拉贾帕克萨及其家族政治腐败、疫情、经营不善……在此过程中,“中国”和“债务陷阱”两个词语出现频率急剧增加。这一论调已遭到我外交部和斯里兰卡驻华大使的有力驳斥。 在题为《斯里兰卡第一个崩溃,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的文章中,斯里兰卡作家萨马拉什也不赞同西方所谓的“债务陷阱”言论。他表示:“最终的责任在于西方主导的新自由主义体系,它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债台高筑的殖民化形式中。该系统正处于危机之中,其摇摇欲坠的基础被乌克兰战争这一多米诺骨牌所暴露,导致粮食、燃料短缺、疫情和迫在眉睫的破产、饥饿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萨马拉什说,斯里兰卡曾经拥有受过教育的人口和南亚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可在经历450年殖民主义、40年的新自由主义和4年执政失败后,“斯里兰卡和它的人民沦为了穷光蛋”。 他认为,被民众赶下台的前总统拉贾帕克萨只是加剧了斯里兰卡的债务问题,并非主因。该国经济结构一直不健全,进口太多,出口太少,只能选择用债务弥补差额,但“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总是要崩溃的”。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7月,斯里兰卡爆发大规模示威。图自社交媒体更多 在政府宣布破产后,饱受经济之苦的民众于7月9日走上街头,在首都科伦坡举行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甚至冲进总统官邸发泄愤怒。当天,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宣布将辞职,示威者聚集在总统府,甚至在里面观光、做饭、露营和玩纸牌…… “但这种民主的假象并没有持续多久”,萨马拉什在文中称,新总统维克拉马辛哈是刚刚辞职的前总理,他在上任后把矛头转向了示威者,“侵蚀了人们对整个自由民主制度的信心”。 萨马拉什重申,他将斯里兰卡的政治经济乱象归咎于“西方主导的新自由主义体系”,写道: “与许多其他为偿付能力而苦苦挣扎的国家一样,斯里兰卡仍然是一个殖民地,其行政管理外包给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我们仍然出口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进口昂贵的成品——这是典型的殖民模式。 这个国家仍然被地方精英瓜分和征服,而实体经济控制权在国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向斯里兰卡提供16次贷款,条件一如既往得苛刻,它只是不断重组我们,以供债权人进一步剥削。” 随后,萨马拉什援引数据称,尽管西方一直在指责中国进行“掠夺性贷款”,但斯里兰卡的债务结构中,中国只占10%至20%左右,而欧美、日本等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才占大头。 点击查看大图 斯里兰卡债务结构,德媒援引官方数据制图 “我们很大程度上死于西方的债务陷阱”,萨马拉什如是说道。 萨马拉什称,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斯里兰卡相同的危险。首先,约60%的低收入国家正处于债务困境或高债务风险之中;其次,欧洲国家忙于应对能源危机;就连美国可能也已经陷入经济衰退。 “随着经济崩溃,西方贷款根本无法得到偿还,贫穷国家将从支撑西方生活方式的美元体系中崩溃”,据萨马拉什预测,紧接着,即使是美国人也无法通过印钞来摆脱困境。现在,斯里兰卡已开始以印度卢比结算贷款,而印度则以卢布购买俄罗斯石油,中国可能用人民币购买沙特石油…… “我们斯里兰卡只是矿井里的金丝雀(canary in the coal mine,寓意‘警钟’或‘晴雨表’)。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失败的新自由主义系统,痛苦将蔓延开来。”

    观察者网   54 阅读   2022-08-16 20:33
  • 亚美尼亚埃里温市场爆炸事故中13名遇难者身份已被确认

    亚美尼亚紧急情况部16日表示,在该国埃里温市苏尔马鲁批发市场爆炸事件中失踪的人数已减至6人,包括5名亚美尼亚公民和一名伊朗公民。救援人员目前共发现16具遇难者遗体,其中13人的身份已被确认。

    中国新闻网   58 阅读   2022-08-16 20:29
  • 业务需求出现变化 苹果公司一周内解雇百名员工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苹果公司在过去一周内解雇了约100名合同工,这些人是招聘人员,负责为苹果招聘新员工。 资料图:苹果公司的标志。 资料图:苹果公司的标志。   报道称,这显示了苹果公司正在放缓招聘活动。这次裁员是因为苹果目前的业务需求已经出现变化。   苹果公司CEO曾在公司的业绩报告会议上证实,虽然公司在某些领域会继续进行投资,但在支出方面会更加“审慎”。   彭博社表示,该公司发言人拒绝置评。苹果公司在上一财年结束时拥有超过15万名员工。

    中国新闻网   52 阅读   2022-08-16 20:28
  • 在这个非洲城市,自行车送餐悄然兴起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街头,阿斯纳克·尼古西身穿橙色制服,背着双肩包,蹬着自行车来到附近一家餐厅,取出顾客在线上订购的食物。 尼古西是亚的斯亚贝巴“橙色骑手团”的一员。他和大约400名年轻人正通过骑行改变着当地送餐方式。 7月19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外卖骑手阿斯纳克·尼古西从合作餐厅取出待送食物。迈克尔·特韦尔德摄 这些埃塞俄比亚年轻人服务于一家由中国企业参与投资的外卖公司beU delivery(以下简称beU公司),为首都十几个区提供了全市几乎所有主要餐厅的送餐服务。 7月19日,外卖骑手阿斯纳克·尼古西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处理订单。迈克尔·特韦尔德摄 “以前,骑自行车只是我的个人爱好,从未想过能靠它找到一份工作。”尼古西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人口大国,不过外卖服务仍只是一项新鲜事物。越来越多新公司争相打入这个尚待开发的市场,目前该国的外卖公司服务范围主要覆盖首都及其周边地区。 图为7月19日拍摄的亚的斯亚贝巴一家餐厅。迈克尔·特韦尔德摄 beU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郑好正是看到了埃塞俄比亚以及整个非洲大陆对外卖服务的巨大需求,于2021年6月成立这家公司。 “我们送外卖时间不会受到交通堵塞的影响,成本也不会受到油价的影响,因为我们主要使用自行车,而不是摩托车或汽车。”郑好告诉记者。 7月19日,外卖骑手阿斯纳克·尼古西和梅拉库·德萨莱尼在亚的斯亚贝巴街道上送餐。迈克尔·特韦尔德摄 与beU公司合作的餐厅老板比尔汉·盖布雷迈丁认为,快速的配送速度和不断增长的客户群是餐厅与外卖平台合作的基础,“我们已经和beU合作快一年了。我们的餐食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以送达更大范围的客户群。”他说。 另一位餐厅老板贝特亚布强调:“beU流畅的配送服务让我们很容易接触到目标客户。” 7月19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餐厅老板贝特亚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迈克尔·特韦尔德摄 beU公司埃塞俄比亚区域经理菲克雷亚布·哈贝特介绍说,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各部门员工也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公司为埃塞俄比亚年轻人提供了自由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给他们更大发展空间,”菲克雷亚布说。 梅拉库·德萨莱尼入职beU公司已近一年时间。自从当上外卖骑手,他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也能够给家庭提供更多经济支持。“我的薪水很好,由于工作出色,我还经常得到奖金。除了满足日常开支,我还把部分收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7月19日,外卖骑手阿斯纳克·尼古西和梅拉库·德萨莱尼在亚的斯亚贝巴街道上送餐。迈克尔·特韦尔德摄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的外卖业务与电子商务业务类似,正面临互联网连接、支付网关以及物流障碍等方面的挑战。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只有肯尼亚、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和南非等非洲国家网购人数比例超过各自国家总人口8%,而在多数非洲国家,这一比例低于5%。 beU公司计划今年将业务拓展到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下单、配送系统以及优化管理体系。郑好表示,希望在两年内把beU打造为非洲第一的外卖服务公司,使之成为涵盖各种线上到线下服务的超级应用。

    海外网   65 阅读   2022-08-16 20:26
  • 欧洲经济陷入高通胀与能源危机泥潭

    近期,欧洲通胀水平不断攀升,屡创新高,导致消费不振。同时,欧盟为应对能源供应紧张提出的“开源节流”措施也饱受质疑。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夹击下,欧洲经济前景愈加黯淡,衰退风险进一步加剧。   通胀高企拖累消费   今年以来,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外溢效应、欧洲能源危机蔓延等诸多负面因素影响下,欧元区通胀率持续走高。7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8.9%,超出市场预期,再创历史新高。   受此影响,欧元区消费者生活成本激增,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意愿减弱。同时,成本激增波及生产领域,导致工业产出下降,部分能源密集型企业停产。   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欧元区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3.7%;当月欧盟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2.8%。欧元区和欧盟零售销售额均出现萎缩,表明通胀压力下民众对消费持谨慎态度。   荷兰国际集团欧元区高级经济学家贝尔特·科莱恩指出,随着服务业重新开放的反弹效应消退,欧元区服务消费也在走弱,未来几个季度很可能呈下滑趋势,这将导致欧元区经济温和衰退。   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7月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负27,低于6月的负23.6,也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   市场研究机构埃信华迈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认为,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担心生活成本上升,即使疫情限制放松,消费者支出也没有如预期般激增。同时,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支出也受到风险厌恶情绪影响。   节能措施难解困境   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欧盟鼓励各成员国出台相关措施节约能耗、提高能效。7月底,欧盟就各成员国采取自愿措施将今年冬季天然气需求减少15%达成一项协议。协议自本月起正式生效,但最终能否发挥作用仍有待观察。   由于欧盟成员国储气能力不均、调剂能力不一,欧盟内部对协议看法不一。有成员国认为,该协议的法律基础“有缺陷”。也有成员国认为,协议是在为能耗大国“埋单”。此外,协议为一些国家设定了豁免条款,可能会削弱措施执行力度。   市场对欧盟削减天然气需求的协议并不买账,欧洲天然气价格仍维持上升势头。天达集团石油与天然气分析师内森·派珀表示,欧盟寻求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要付出“高昂的政治和经济代价”。   欧盟对俄罗斯的禁煤令8月11日开始实施。在此前4个月的过渡期内,欧盟增加了从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煤炭进口,但此举导致用煤成本上涨,在欧洲遭遇高温热浪用电量大增之际,进一步推高了电价。   风险积聚前景堪忧   尽管今年二季度欧洲经济实现增长,但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新冠疫情后经济重启效应逐步消退,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夹击下,下半年欧洲经济面临更大的衰退风险。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公布的综合领先指数显示,欧元区正在失去增长动力,经济前景恶化。作为欧元区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二季度经济环比零增长,德卡银行分析师安德烈亚斯·朔伊尔勒预测,德国经济可能在冬季出现衰退。   金融机构iBanFirst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皮埃尔-安托万·迪苏利耶表示,乌克兰局势、能源转型实施不力等因素导致欧洲面临能源困境,欧元区衰退已成为大概率事件。新能源基础设施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投入使用,欧洲经济在此期间将面临不确定性。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指出,随着高通胀、节能措施和金融环境收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2022年下半年欧洲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减弱。相关调查显示,未来12个月,欧元区步美国后尘出现技术性衰退的可能性接近60%。   为防止通胀进一步恶化,欧洲央行7月下旬启动十余年来首次加息,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通胀持续走高、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给欧洲央行带来更大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落后于通胀形势,使得加息对当前通胀影响非常有限,而大幅加息可能加大经济衰退风险及债务危机风险,欧洲央行制定政策时进退两难。

    央视网   64 阅读   2022-08-16 20:20
  • 巴基斯坦发生客车与油罐车相撞事故 致20死6伤

    当地时间16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木尔坦官员在一份声明中称,当天凌晨,一辆客车在木尔坦-苏库尔高速公路与一辆油罐车相撞起火,造成至少20人死亡,6人受伤。

    央视网   61 阅读   2022-08-16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