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潘家园旧货市场丁排79号

    联系:赵女士

    手机:

    微信:

    小程序

    怎样进行档案文献回收的登记和记录?

            2025-07-25 07:58:44        0次浏览

    档案文献回收的登记和记录是确保回收过程可追溯、文献信息完整留存的核心环节,需形成系统化的文字、影像等记录体系,贯穿回收全流程。具体操作如下:

    一、登记记录的核心原则

    全程性:从前期接触到终入库,每个环节均需记录,形成 “闭环追溯链”。

    准确性:信息需与实物一致,避免模糊表述(如 “约 10 页” 需改为 “共 8 页,缺第 3 页”)。

    规范性:使用统一表格、编码规则,确保不同操作人员记录格式一致。

    保密性:对涉及个人隐私、敏感内容的文献(如私人书信、未公开手稿),记录中需标注保密等级,限制查阅权限。

    二、分阶段登记记录内容与方式

    (一)前期接触阶段:线索登记

    针对初步摸排到的档案文献线索,建立《档案文献回收线索登记表》,内容包括:

    基础信息:线索提供者姓名 / 单位、联系方式、反馈时间、文献存放地点。

    文献概况:文献类型(如清代契约、民国报纸、照片相册)、数量(件 / 册 / 张)、预估年代、载体材质(棉纸 / 胶片 / 金属)、保存状态(完好 / 霉变 / 虫蛀 / 撕裂)。

    来源说明:线索提供者所述文献来源(如 “”“旧货市场购买”“单位旧档案”)、是否知晓合法权属。

    处理意见:评估小组初步判断(“需优先跟进”“价值较低暂不回收”“疑似非法来源,转法务核查”)、跟进人及时间节点。

    记录方式:电子表格(可实时更新)+ 线索提供者签字确认的纸质版(若为个人提供)。

    (二)回收实施阶段:交接与权属登记

    现场清点记录

    回收人员与持有者共同清点文献,填写《档案文献现场清点单》,逐项记录:

    编号:为每件 / 套文献临时编 “回收序号”(如 “HS2023001-001”,HS 代表 “回收”,2023 为年份,后三位为批次,后三位为该批次内序号)。

    文献详情:名称(如 “1950 年 XX 县土地改革通知书”)、具体数量(如 “1 册,内页 28 张,含附图 1 张”)、特征描述(如 “封面红色,盖有 XX 政府公章,第 5 页有撕裂”)、附属物(如 “原存放于木箱,内有防潮纸”)。

    状态佐证:现场拍摄文献正反面、破损处、标记处的照片 / 视频,与清点单关联存档(电子文件夹按序号命名)。

    记录方式:一式两份纸质清点单(回收方与持有者签字确认)+ 电子扫描件 + 影像资料。

    权属转移登记

    根据回收方式(捐赠 / 收购 / 寄存),签订对应协议并登记:

    捐赠:《档案文献捐赠协议》需注明捐赠者信息、文献清单(关联清点单编号)、自愿捐赠声明、机构承诺(如 “保管,合理利用时注明捐赠者”),附捐赠者身份证明复印件。

    收购:《档案文献收购协议》需增加评估价值、付款方式及时间、权属转移时间,附评估报告、持有者身份证明、文献来源合法性证明(如继承公证、机构处置决议)。

    寄存:《档案文献寄存协议》需明确寄存期限、保管责任、利用权限(如 “仅寄存者可申请查阅”)、取回条件,附寄存者身份证明。

    依法追索:由司法 / 行政部门出具《档案文献追索决定书》《扣押清单》等,记录追索过程、法律依据、交接单位(如公安部门)及经办人。

    记录方式:协议原件归档,关键页扫描存入电子档案,与文献编号绑定。

    (三)接收处理阶段:入库与状态记录

    文献移交至档案机构后,由接收部门(如保护修复室)进行登记,填写《档案文献接收登记表》:

    接收信息:接收日期、接收人、运输方式(如 “专车运输,恒温箱保存”)、与回收人员的交接确认。

    初步检测记录:

    污染情况:是否有霉菌、虫卵、异味(如 “纸张表面有霉斑,检测为青霉属”)。

    破损程度:按 “完好 / 轻微破损 / 严重破损 / 濒危” 分级,详细描述(如 “胶片档案边缘卷曲,部分画面褪色”)。

    特殊处理需求:如 “需立即冷冻杀虫”“纸张酸性超标,需脱酸处理”。

    记录方式:电子登记表 + 纸质签收单,检测报告(含专业仪器数据)作为附件。

    (四)后期管理阶段:修复与入库登记

    修复过程记录

    针对需修复的文献,填写《档案文献修复记录表》,跟踪修复全流程:

    修复前状态:附修复前照片,标注修复点(如 “第 3 页撕裂处,长度 5cm”)。

    修复方案:修复方法(如 “手工托裱”“胶片数字化转存”)、使用材料(如 “无酸浆糊”“聚酯薄膜”)、修复责任人及时间。

    修复后状态:附修复后照片,说明修复效果(如 “撕裂处已粘合,平整度达标”)。

    记录方式:电子修复档案(关联文献编号)+ 纸质修复单,修复前后对比照片归档。

    入库保管登记

    文献修复完成后,正式入库时填写《档案文献入库单》:

    编号:生成机构内部档案号(如 “DA-2023-005-012”,DA 代表 “档案”,2023 为入库年份,005 为类别号,012 为顺序号),替代临时回收序号。

    存放信息:库房编号(如 “特藏库 A 区 3 排 5 列 2 层”)、存放容器(如 “无酸档案盒,编号 KH008”)、环境参数(如 “温度 18℃,湿度 50%”)。

    关联记录:标注该文献对应的回收序号、修复记录编号,实现全流程溯源。

    记录方式: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录入 + 库房实体标签(贴于档案盒 / 柜)。

    三、记录管理要求

    统一性:使用机构统一制定的表格模板(含必填项、编码规则),确保信息格式一致。

    性:电子记录加密存储,纸质记录存入专用档案柜,仅授权人员可查阅;涉及隐私或涉密的记录(如个人书信回收)需标注 “保密”,按密级管理。

    可追溯性:所有记录通过 “文献编号” 关联,形成从 “线索→回收→处理→入库” 的完整链条,任意环节信息可通过编号快速调取。

    性:电子记录定期备份(异地备份防丢失),纸质记录采用无酸纸张打印,确保长期保存。

    通过以上登记记录,既能保障档案文献回收的合规性,也为后续的保护、研究、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信息,是档案文献 “有源可溯、有证可查” 的关键保障。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2741625 次     店铺编号:11492865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壹佰业     颜艳珍    

    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