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寿安镇五会村亿鑫和育种基地

    联系:双女士

    手机:

    电话:

    Q Q:2642972904

    邮箱:2642972904@qq.com

    微信:

    小程序

    有哪些疾病会影响黑鸡苗的成活率?

            2025-07-21 08:41:10        0次浏览

    黑鸡苗(雏鸡)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威胁,这些疾病是影响其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以下是黑鸡苗养殖中常见的高风险疾病及相关特点,帮助养殖户针对性预防和应对:

    一、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一旦爆发易造成大规模损失。

    新城疫(鸡瘟)

    病因:由新城疫病毒引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症状:雏鸡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张口呼吸、咳嗽、腹泻(粪便呈黄绿色),后期出现歪头、转圈等神经症状。

    危害:对 1-3 周龄雏鸡致死率,可达 80% 以上,且无,主要依赖疫苗预防。

    禽流感

    病因:由 A 型流感病毒引起,高致病性毒株(如 H5、H7 亚型)危害。

    症状:雏鸡突然死亡,伴随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啰音)、眼睑水肿、头部肿胀、腹泻,部分毒株可导致内脏出血。

    危害: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接近 ,且可能传染给人类,需严格防控。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病因:法氏囊病毒感染,主要侵害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

    症状:3-6 周龄雏鸡易感,表现为羽毛蓬松、伏地不动、腹泻(白色水样粪便)、脱水,法氏囊肿大或出血。

    危害:直接死亡率可达 30%-50%,存活雏鸡因免疫器官受损,后续易继发其他疾病。

    鸡传染性

    病因:冠状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雏鸡咳嗽、打喷嚏、气管啰音,呼吸道症状明显,部分毒株可导致肾脏病变(肾型传支),出现饮水量增加、腹泻、脱水。

    危害:1-2 周龄雏鸡死亡率可达 20%-30%,且易并发性感染加重病情。

    二、性疾病

    性疾病多由环境不洁、卫生条件差引发,可通过控制,但需早发现早。

    沙门氏菌病(白痢、伤寒)

    病因:主要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或雏鸡接触污染的饲料、水源感染。

    症状:雏鸡出壳后 1-2 周内高发,表现为怕冷扎堆、羽毛不洁、肛门粘有白色糊状粪便(“糊肛”),呼吸困难,死亡率可达 50% 以上。

    危害:是雏鸡常见的性疾病,垂直传播的雏鸡可能在出壳后数日内批量死亡。

    大肠杆菌病

    病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环境潮湿、密度过高易诱发。

    症状:雏鸡表现为脐炎(出壳后脐带愈合不良、)、气囊炎(咳嗽、呼吸困难)、败血症(精神沉郁、死亡率骤升),部分出现眼炎或关节炎。

    危害:1-4 周龄雏鸡易感性高,死亡率因感染部位不同波动在 10%-40%,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

    葡萄球菌病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通过皮肤伤口(如断喙、啄伤)侵入。

    症状:雏鸡表现为皮肤化脓、关节肿胀(“趾瘤”)、脚垫脓肿,严重时引发败血症,体温升高、迅速死亡。

    危害:死亡率可达 20%-30%,且易在高密度养殖中通过接触传播。

    三、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虽不直接快速致死,但会导致雏鸡营养不良、下降,间接降低成活率。

    球虫病

    病因:艾美耳球虫寄生在雏鸡肠道内,潮湿环境易爆发。

    症状:3-6 周龄雏鸡易感,表现为腹泻、粪便带血(盲肠球虫)或西红柿样粪便(小肠球虫),贫血、消瘦、伏地不起。

    危害:急性球虫病死亡率可达 30%-50%,慢性感染导致生长迟缓,易继发肠道感染。

    鸡蛔虫病

    病因:蛔虫寄生在肠道,通过摄入感染性虫卵传播。

    症状:雏鸡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粪便中可见白色虫体,严重时肠道堵塞导致死亡。

    危害:主要影响雏鸡生长发育,间接降低抵抗力,死亡率通常低于 10%,但易引发其他疾病。

    四、其他疾病与健康问题

    脐炎与卵黄囊炎

    病因:多因种蛋不彻底、孵化环境不洁,或雏鸡出壳后脐带感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症状:雏鸡脐带、愈合不良,腹部膨大,触之有波动感,精神萎靡、拒食,1-3 日内死亡。

    危害:是雏鸡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死亡率可达 10%-20%,需从孵化环节控制。

    啄癖(非传染性但影响存活)

    病因:密度过高、光照过强、营养缺乏(如蛋白质、氨基酸不足)引发的异常行为。

    症状:雏鸡相互啄羽、啄肛、啄趾,导致受伤出血,伤口易感染或,严重时因失血或感染死亡。

    危害:直接死亡率可达 5%-15%,且影响群体健康,需通过环境调控和营养改善预防。

    五、疾病预防的核心措施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免疫程序,重点接种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疫苗。

    环境管控:保持育雏舍清洁干燥,定期(如用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等),控制密度(1-2 周龄每平方米 30-40 只),加强通风换气。

    源头控制:选择无病种蛋和健康雏鸡,避免垂直传播疾病;饲料和水源需清洁,避免污染。

    早期监测:每日观察雏鸡精神状态、粪便、食欲,发现病雏及时隔离,确诊后针对性用药(病用敏感,球虫病用抗球虫药)。

    总之,黑鸡苗的疾病防控需以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原则,通过改善环境、强化免疫、加强监测,限度降低疾病对成活率的影响。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8163527 次     店铺编号:8885108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壹佰业     李春琳    

    1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