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金融机构通常会根据信贷记录、公共记录等多方面情况来认定信用不良,具体如下:
信贷逾期类:
信用卡逾期:未能在规定的还款期限内还清欠款,哪怕是少还了一部分,都可能被记录为逾期。一般来说,逾期时间越长,不良影响越大。短期逾期(如逾期 1-30 天)会影响信用评分,长期逾期(超过 90 天)则很可能被列入金融机构的关注名单。
贷款违约: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各种贷款,若借款人未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就会被认定为贷款违约,构成信用不良。
违规用卡与骗贷类:
违规用卡:因套现、恶意透支等违规用卡行为被列入银行、同业或征信机构不良客户信息库,会被认定为信用不良。
骗取银行资金:有恶意骗取银行资金行为,如提供虚假贷款资料、虚报收入或资产情况等,一旦被查实,不仅会被认定为信用不良,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公共记录不良类:
欠税记录:企业或个人存在未按时缴纳税款等欠税情况,相关信息会通过税务部门共享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影响信用状况。
行政处罚: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如工商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处罚等,会被视为信用不良的表现。
法院判决未执行:作为被告涉及重大诉讼或仲裁,且存在法院判决未执行的情况,会被金融机构认定为信用不良,尤其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情况,对信用的负面影响极大。
其他类:
担保能力受损:为他人贷款提供担保,若被担保人出现逾期还款等违约行为,且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受损或不足,可能会导致担保人的信用记录受到牵连。
刑事犯罪记录:正在服刑期间或近 7 年内曾有过刑事犯罪记录,金融机构通常会将其认定为信用不良,因为这可能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