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寿安镇五会村亿鑫和育种基地

    联系:双经理

    手机:

    电话:

    Q Q:2642972904

    邮箱:2642972904@qq.com

    微信:

    小程序

    黄鸡苗养殖过程中,有哪些疫病是需要重点防控的?

            2025-06-30 04:24:46        0次浏览

    在黄鸡苗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是保障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以下是需要重点防控的疫病类型、具体疾病及其防控要点,结合黄鸡苗的生理特点和养殖周期特点进行梳理:

    一、病毒性疫病(高传染性、高致死率)

    1. 新城疫(ND)

    危害: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鸡死亡率可达 90% 以上,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神经症状(如头颈扭曲)。

    防控要点:

    雏鸡 7-10 日龄用 Ⅱ 系或 Ⅳ 系疫苗滴鼻 / 点眼首免,25-30 日龄二免(饮水或注射)。

    严格执行生物,避免野鸟、粪便污染饲料和水源。

    2. 禽流感(AI)

    危害:高致病性亚型(如 H5、H7)可导致雏鸡全群死亡,低致病性亚型引起呼吸道症状和产蛋下降。

    防控要点:

    1 日龄或 7 日龄接种 H5+H7 亚型灭活疫苗,21 日龄加强免疫。

    严禁从疫区引种,定期鸡舍(可用戊二醛、过硫酸氢钾)。

    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危害:主要感染 3-6 周龄雏鸡,破坏法氏囊(免疫器官),导致免疫抑制,继发其他疾病。

    防控要点:

    14-18 日龄用中等毒力活疫苗饮水免疫,28 日龄重复免疫。

    发病时可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同时补充维生素增强。

    4. 马立克氏病(MD)

    危害:淋巴细胞性肿瘤病,雏鸡 1 日龄易感,表现为肢体麻痹、消瘦,死亡率 20%-30%。

    防控要点:

    出壳后 24 小时内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需冷藏运输,现配现用)。

    育雏舍彻底,避免雏鸡接触 older 鸡的粪便。

    二、性疫病(常见于管理不善的鸡群)

    1.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危害:雏鸡 1-2 周龄高发,表现为白色糊肛、呼吸困难,死亡率可达 50%。

    防控要点:

    引种时选择无白痢的种鸡场,孵化环境严格(甲醛熏蒸)。

    雏鸡 1-5 日龄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预防,同时保证饮水清洁。

    2. 大肠杆菌病

    危害:可引起雏鸡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常与应激(如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相关。

    防控要点:

    改善育雏环境,降低湿度(55%-65%),定期通风。

    发病时用敏感(如硫酸新霉素),配合多维素缓解应激。

    3. 慢性呼吸道病(支原体感染)

    危害:表现为咳嗽、甩鼻、眼结膜,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

    防控要点:

    种鸡群净化支原体,雏鸡 1 日龄用泰妙菌素饮水预防。

    避免温差过大,育雏温度控制在 32-35℃(第 1 周),每周降 2-3℃。

    三、寄生虫病(影响生长和营养吸收)

    1. 球虫病

    危害:地面平养雏鸡 2-3 周龄高发,肠道出血、腹泻带血,死亡率可达 30%。

    防控要点:

    育雏舍地面干燥,定期清除粪便(球虫卵囊在潮湿环境中易发育)。

    10-15 日龄用球虫药(如地克珠利、妥曲珠利)预防,连续用药 3-5 天。

    可采用 “穿梭用药” 避免耐药性(如前期用化学,后期用离子载体类)。

    2. 鸡蛔虫病

    危害:成虫寄生肠道,夺取营养,雏鸡消瘦、发育不良,严重时肠道堵塞死亡。

    防控要点:

    4-6 周龄和 12 周龄各用阿苯达唑或伊维菌素驱虫一次。

    避免鸡群接触粪便污染的垫料,定期翻晒或更换垫料。

    四、其他重要疫病

    1. 传染性(IB)

    危害:呼吸道症状(呼噜、咳嗽),幼鸡感染可导致输卵管发育不良,影响后期产蛋。

    防控要点:

    7-10 日龄用 H120 疫苗滴鼻 / 饮水免疫,21 日龄用 H52 疫苗加强。

    减少应激,保证饲料中维生素 A 的含量(维护呼吸道黏膜健康)。

    2. 鸡痘(FP)

    危害:皮肤型(鸡冠、肉垂出现痘疹)和黏膜型(口腔、喉头溃疡),影响采食和呼吸,继发感染。

    防控要点:

    蚊虫活跃季节(夏季)前,20-30 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免疫。

    定期灭蚊,破损皮肤可涂碘酊防止感染。

    五、综合防控策略(降低疫病风险的关键)

    疫苗免疫程序化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计划,确保首免时间准确(如马立克氏病 1 日龄必免)。

    免疫前后 24 小时避免使用剂、,减少应激(如断喙、转群需与免疫错开)。

    生物措施

    实行 “全进全出” 制,避免不同日龄鸡混养。

    鸡舍入口设置池(2% 火碱溶液),人员进出换衣换鞋,工具专用。

    定期灭鼠、防鸟,切断传播媒介。

    环境管理

    育雏温度:第 1 周 33-35℃,之后每周降 2℃,直至 25℃左右。

    湿度:1-10 日龄 65%-70%,之后 55%-60%,防止潮湿引发霉菌病。

    通风:每天定时开窗或开启风机,避免氨气浓度过高(<20ppm)。

    营养与保健

    雏鸡用高营养开口料(粗蛋白≥20%),添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定期补充维生素 C、E 和电解多维,增强抗应激能力。

    早期诊断与隔离

    每日观察鸡群,发现病鸡(如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异常粪便)及时隔离,剖检或送检确诊,避免疫情扩散。

    总结

    黄鸡苗的疫病防控需以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为原则,重点关注病毒性疾病(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病)、性疾病(鸡白痢、大肠杆菌)和球虫病。通过科学免疫、严格管理和环境控制,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雏鸡成活率和养殖效益。若当地有特殊疫病流行,需咨询兽医调整防控方案。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7812609 次     店铺编号:8418341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壹佰业     李春琳    

    1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