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潘家园旧货市场丁排79号

    联系:赵女士

    手机:

    微信:

    小程序

    旧书价格翻倍,揭示经典价值的意外发现

            2025-05-26 01:47:57        132次浏览

    一边是每年栉比鳞次的刊布新帙,恨不得将书案塞满;另一边,却是旧册委诸箧笥,甚或鬻于废纸站,预备“重起炉灶”。

    可偏生就有那么一些“老朽之物”,不仅未被韶华摒弃,反倒身价倍增,这事儿,岂不饶有兴味?

    你看,岁岁年年图书市场码洋动辄逾千亿,可真正能铭刻于心的新著,又能有几何呢?

    多数书,恐怕难逃折价鬻卖,抑或沦为刍狗的命运。

    然则,总有些书,仿佛执掌了“咸鱼翻身”的剧本,刊印数载、十余载后,价格反而坚挺,这在今朝书肆,堪称“凤毛麟角”。

    信手拈来几个例子,譬如《虚构的犹太民族》,2017年厘定价格六十五,如今叫价二百二十九;更有甚者,1992年版的《贝奥武甫》,定价区区四块四,现在竟要二百二十!

    此等涨幅,直逼楼市飙升。

    固然,这些叫价并非铁板钉钉,会随着光阴荏苒与贩售渠道而更易,然能卖到高于初版定价,已然足堪玩味。

    这背后究竟是何种机杼?难道果真“书中自有颜如玉”?恐怕没那么简单。

    其一,直观的肇因在于供需失衡。

    有的书,彼时或许未引得太多瞩目,但随着时序迁延,或是绝版,或是需求激增,价格自然也就扶摇直上。

    譬如某些专业性甚强的典籍,像《唐三彩窑研究》、《中国药膳大典》,此类书籍本身受众面就窄,再历经岁月的淘洗,存世量愈发稀少,求索者却络绎不绝,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这宛若古董,愈老愈值钱。

    其二,还有一部分书,身价飞涨是因其内在价值被重新发掘。

    举例而言,《六祖坛经》,原本即是研习佛学的圭臬,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渐珍视,此类书籍的价值亦愈加彰显。

    另有一些书,或曾因种种缘由被低估,但伴随着社会嬗变,人们的认知亦随之更新,它的价值也就得以重估。

    当然,亦不可抹杀某些人为炒作的成分。

    如同一些古籍善本,本身或许并无甚高的学术价值,但经由某些商贾的哄抬,价格便被炒至云端。

    此种现象在图书市场亦屡见不鲜,尤以名家题跋本、限量版等为甚,极易被炒成天价。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旧书升值,亦给予我们些许启迪。

    当我们习焉不察地将目光聚焦于新著时,是否忽略了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经典?

    于此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日日夜夜被形形色色的资讯裹挟,极易迷失方向。

    而那些旧书,恰如一位老友,默然伫立,静候我们去探寻其价值。

    这不禁令我想起一句古谚:“温故而知新”。

    或许,我们应拨冗,去品读那些旧书,从故纸堆中汲取智慧,方能更好地直面未来。

    盖因,有些事物,是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贬值的。

    书价之涨跌,宛如一架晴雨表,折射出社会文化之变迁。

    那些被我们尘封的旧册,或许正以另一种方式,警醒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坐标。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2727615 次     店铺编号:11492909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壹佰业     颜艳珍    

    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