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范围:
各类实验室:包括环境检测、食品药品检验、材料分析、计量校准、医学检测等领域的实验室。
目的:证明实验室有能力按国际标准开展检测或校准服务,增强客户、监管机构等对实验室的信任。
认证流程(一般步骤)
前期准备:成立工作组,开展标准培训,识别差距。
体系建立: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运行体系(至少 6 个月)。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自查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改进。
申请认证:向认可机构(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提交申请材料。
现场评审:评审组对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包括文件审查和实操观察。
整改与发证:针对评审不符合项整改,通过后获得认可证书(有效期 6 年,期间需定期监督评审)。
周期:
通常为 6-12 个月,取决于实验室基础和整改效率。
人员资质:
技术负责人:应具有 5 年以上的校准技术工作经历,取得一级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或本专业副高级(含)以上技术职称。同时需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以及 3 年以上本专业领域的检测和校准经历。不满足学历或专业要求时,应有 10 年以上相关检测或校准经历,并持证上岗。
授权签字人:需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熟悉有关检验标准、测试方法及规程等,对检测结果能作出正确评价等。同等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学历不同有所差异,如博士研究生毕业需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 1 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需 3 年以上等。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若不满足,需有 10 年以上相关检测或校准经历并持证上岗。
监督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有 3 年以上本专业领域的检测或校准经历。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质量管理知识,熟悉实验室管理体系,经过管理层授权,熟悉实验室技术知识,经过质量管理及评审准则培训,持有评审员资格。
持续改进:闭环处理不符合与风险
不符合项管理
对发现的不符合项(如检测结果超差、文件缺失),需按 “原因分析→制定措施→实施整改→验证效果” 闭环处理,如因仪器校准过期导致结果无效,需重新校准设备并追溯受影响的报告。
风险评估与预防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如每季度),识别潜在问题(如关键设备故障、标准变更),制定预防措施,如备用设备定期维护、设立标准查新专员。
外部比对与能力验证
主动参加 CNAS 认可的能力验证计划(如每年至少 1 次)或实验室间比对,如化学检测领域可参加 “水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比对活动,确保检测能力持续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