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 认证的意义
提升公信力:获得 CNAS 认可的实验室,其检测 / 校准结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承认,增强客户对结果的信任。
参与国际互认:CNAS 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的成员,通过 CNAS 认可的实验室结果可在成员间互认,减少重复检测,降低成本。
规范内部管理:认证过程推动实验室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拓展业务机会:部分行业法规或客户要求实验室必须具备 CNAS 认可资质,如进出口检测、产品认证等领域。
CNAS 认证的基本流程
准备阶段
建立符合 ISO/IEC 17025 的管理体系,并运行至少 6 个月。
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准备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检测 / 校准能力范围等。
申请阶段
向 CNAS 提交申请材料,CNAS 对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后受理。
评审阶段
文件评审:评审员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现场评审:评审组到实验室现场,通过观察、访谈、查阅记录、现场实验等方式,评估实验室的实际能力。
整改与批准
实验室对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CNAS 对整改报告进行验证,符合要求后批准认可,颁发认可证书。
监督与复评审
获证后,CNAS 会进行定期监督评审(通常每年 1 次)和复评审(每 3 年 1 次),确保实验室持续符合要求。
合规性与公正性:
法律地位:确认法人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营业范围是否包含认可业务领域,对于非独立法人实验室,还需审查法人授权书等文件,确保实验室能合法开展相关活动。
公正性声明:查看是否有公正性承诺书及风险评估记录,确保实验室在检测活动中能保持公正性,无影响公正性的业务或利益冲突。
其他方面:
报告证书规范性:审查典型项目的检测报告、校准证书等,确认其是否规范、完整、有效,初步判定不确定度评估报告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基本信息:核实实验室成立时间和管理体系运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单一场所还是多场所等基本信息是否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