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事项:
办理银行基本户:公司注册完成后,需办理银行基本户开户,用于日常资金收付等业务,每个公司只能开一个基本户。
记账报税:完成公司注册后,需先办理税务报到,提供会计信息。公司成立后一个月起,每月需记账并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缴纳社保:公司需在 30 天内到所在区域管辖的社保局开设公司社保账户,办理《社保登记证》及 CA 证书,并和社保、银行签订三方协议。
申请税控及发票:若企业要开发票,需申办税控器,参加税控使用培训,核定申请发票,完成申请后可自行开具发票。
企业年报:根据规定,每年 1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企业应当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企业,会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甚至纳入严重违法企业 “黑名单”。
建立会计账簿:
选择记账方式:若公司规模较小,可聘请会计人员自行记账,或企业主学习简单会计知识后亲自记账。若缺乏专业会计知识,建议委托专业的代理记账公司处理财务和税务事宜。
设置会计科目: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公司实际业务,设置所需的会计科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并录入公司注册时的初始数据。
建立账簿:建立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基本账簿。总账用于总括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明细账可详细记录各类经济业务;日记账一般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用于逐日逐笔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情况。
账簿设置与记账不规范
未按规定建账:
小规模纳税人误以为无需建账,仅用流水账代替正规账簿,不符合《税收征收管理法》要求,可能被责令限期改正。
会计科目使用混乱:
例:将 “管理费用” 与 “销售费用” 混淆;股东个人消费计入公司 “差旅费”,导致税务稽查时被认定为偷税。
凭证与票据缺失:
无票支出(如向个人采购未取得发票)直接入账,税前扣除不合规;报销凭证无经办人签字、无附件清单,导致账务真实性存疑。
财务与税务政策理解偏差
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政策混淆:
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超 45 万元(2023 年起政策可能调整)未足额缴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错误享受小规模免税政策。
税收优惠适用错误:
未正确判断企业是否符合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如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应纳税所得额超标),多享受减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