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特点
有效隔离阴极保护直流电流:防止阴极保护电流流向不需要保护的金属结构,提高阴极保护系统的效率。
降低交流干扰电压:对管道上耦合的交流电流具有低阻抗全导通特性,能有效降低感应的交流干扰电压。
防护直击雷和感应雷:在感应雷电或电力线路单相短路故障状况下,能承受预期的大冲击或故障电流,故障状态为短路模式。
适应野外环境条件:设计坚固耐用,能够满足野外安装和维护的需求,设计工况下的使用寿命超过 20 年。
工作原理
交流排流原理:通过合理设计电容和电感组成的滤波电路,将管道上感应的交流电流旁路到大地,同时阻止阴极保护系统中的直流电流通过该旁路泄漏,从而消除交流干扰对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
直流去耦合原理:使用单向导通元件,如二极管等。当阴极保护电流按照正常方向流动时,单向导通元件处于导通状态,允许阴极保护电流通过。而当外部直流杂散电流试图进入管道时,由于单向导通元件的反向截止特性,阻止了直流杂散电流的进入。此外,还可以通过监测和控制管道与地之间的电位差来实现直流去耦合,当检测到管道电位因直流杂散电流影响出现异常变化时,去耦合器可调整内部电路参数,调节管道与地之间的电流流动,使管道电位恢复到正常阴极保护电位范围内。
技术参数
直流隔离电压:通常为 - 2V/+2V,这是固态去耦合器切换模式的阈值电压。
冲击通流容量:如 8/20μs 波形下可达 100kA,能够有效应对雷击等瞬态过电压情况。
稳态交流电流:如 45A,表明固态去耦合器能够处理较大的稳态交流电流。
漏电流:通常小于 1mA,确保系统的低能耗和运行。
故障电流:如 AC - rms / 工频 / 30 周波下≥3500A,表明固态去耦合器能够承受较大的故障电流冲击。
工作温度:可在 - 45℃至 + 60℃的宽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防护等级:通常为 IP65,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水性能。
安装要点
确定安装位置:应安装在杂散电流干扰源附近或管道电位波动较大的区域,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排流。同时,应避免安装在高压输电线路的杆塔、变电站或通信铁塔等大型建筑的接地体附近,以防止在雷电或高压输电故障时将故障电流引至管道。
连接设备:将固态去耦合器的一端连接在受干扰的管道上,另一端连接在接地网上。确保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建议在 2 欧姆之内),以保证排流效果。
应用场景5
埋地长输管道工程:在管道附件有高压输电线路铁塔、通讯铁塔以及它们的接地系统时,SSD 可有效防止交流干扰。
高压输电线路与管道并行段:在公共走廊内,SSD 可降低交流杂散电流对管道的影响。
电气化铁路并行管段:防止铁路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对管道造成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