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投票环节:选民通过电子选票机的触摸屏或其他输入设备,选择自己支持的候选人或选项。这些选择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设备的内存中。有些电子选票机还会提供纸质收据,供选民核对,如微软的电子投票机,选民投票后会打印出带有二维码的备份记录,用于后续核实。
计票环节:投票结束后,电子选票机利用内置的软件和算法对存储的投票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这些软件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各种选票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如统计每个候选人的得票数、计算选票的有效性等,并生成相应的计票结果报告。
一次性电子选票
每个选民通过身份验证后,系统仅允许提交一张电子选票,通过 “数字签名” 或 “时间戳” 防止重复投票。
例如,选民点击 “确认投票” 后,系统立即锁定该账户,再次操作会提示 “已投票”,避免同一人多次投票或伪造选票。
电子选票机通过技术加密、物理隔离、流程分权、法律约束的多重机制,构建了 “身份 - 选票” 的隔离墙。其核心逻辑是:让系统仅知道 “有人投了票”,但永远不知道 “谁投了谁”。这种设计既满足了现代选举的效率需求,又通过技术手段守护了民主的基石 —— 选民隐私。
蜜罐陷阱与入侵检测系统(IDS)
系统部署虚拟 “蜜罐服务器”,模拟真实投票数据接口:
黑客若攻击蜜罐,会触发实时报警,暴露攻击来源;
同时,IDS 实时监控网络流量,通过异常行为分析(如高频数据请求、非授权 IP 访问)识别潜在攻击,自动阻断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