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票备份(可选)
部分系统提供 “纸质选票回执” 作为双重保障,但回执仅显示投票选项(如 “候选人 A”),不包含选民身份信息。
案例:印度电子投票机(EVM)在投票后打印带有符号的纸条(如候选人对应的莲花图标),选民可核对但无法通过纸条追溯个人身份。
第三方独立审计
选举前后,由独立技术团队对电子选票机的软件代码、硬件逻辑进行审计,检查是否存在 “后门程序” 或数据追踪漏洞。
例如,德国曾因担心电子投票机隐私风险,要求所有系统必须通过联邦信息办公室(BSI)的代码审计,确保无隐藏追踪功能。
加密哈希值备份
每次投票后,系统自动生成投票数据的SHA-512 哈希值(一种单向加密摘要),并同步备份到多个独立服务器:
若数据被篡改,哈希值会显著变化,可通过对比备份哈希值快速发现异常;
黑客即使篡改数据,也无法伪造匹配的哈希值,确保数据完整性。
加密技术的 “三重护城河”
电子选票机的加密技术通过 ** 数学不可破解性(如 AES-256、SHA-512)、物理隔离性(HSM 芯片、离线模式)、流程分权性(RBAC、多方验证)** 构建防御体系。其核心逻辑是:将投票数据转化为 “只有合法系统能解读的密文”,同时让黑客 “看不到、改不了、偷不走、赖不掉”。这种多层次加密防护,使电子选票系统在理论和工程实践上都能有效抵御已知的黑客攻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