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签名技术
每张电子选票在生成时,会被赋予一个由系统私钥生成的数字签名(类似电子指纹)。黑客若篡改选票内容,签名与数据将不匹配,系统会自动识别为无效选票。
原理:私钥仅由选举机构掌握,黑客无法伪造合法签名,确保选票 “出生即真实”。
AES-256 加密传输
投票数据从终端设备传输到中央服务器时,采用 ** 高级加密标准(AES)别(256 位)** 进行加密。AES-256 的密钥长度达 256 位,暴力破解需耗费超过宇宙年龄的时间,理论上无法被现有算力破解。
类比:相当于将数据锁入一个有 2²⁵⁶种组合的密码箱,黑客尝试所有组合的时间远超现实可能。
可信计算基(TCB)与硬件模块(HSM)
电子选票机内置硬件模块(HSM 芯片),用于存储加密密钥和执行操作:
密钥从生成到销毁全程在 HSM 内部完成,不接触主机内存,防止黑客通过软件漏洞窃取;
系统启动时,通过可信计算基(TCB)验证固件和软件完整性,若检测到篡改(如植入木马),自动锁定并报警。
加密技术的 “三重护城河”
电子选票机的加密技术通过 ** 数学不可破解性(如 AES-256、SHA-512)、物理隔离性(HSM 芯片、离线模式)、流程分权性(RBAC、多方验证)** 构建防御体系。其核心逻辑是:将投票数据转化为 “只有合法系统能解读的密文”,同时让黑客 “看不到、改不了、偷不走、赖不掉”。这种多层次加密防护,使电子选票系统在理论和工程实践上都能有效抵御已知的黑客攻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