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票前的准备工作
封存票箱与检查
投票结束后,需当众封存票箱,确保选票在计票前未被篡改或泄露。
检查票箱密封情况,确认无误后开启票箱,清点选票总数(包括有效票和废票)。
准备计票工具
所需物品:计算器、统计表、中性笔、红色 / 蓝色标记笔、胶水 / 订书机(用于粘贴选票存根)、放大镜(如有模糊选票需辨认)等。
提前培训计票人员,明确计票规则、分工(如唱票、计票、监票)和纪律要求。
数据统计与核对
单轮计票结束后:
汇总各候选人得票数,计算有效票总数(应等于或小于实际投票数)。
核对唱票记录与统计表数据是否一致,如有差异需重新核查。
多轮选举(如复选):需分轮次统计,每轮结束后封存当轮选票。
物理环境公开可监督
计票现场开放:允许选民、候选人代表、媒体记者在场观察,设置隔离带避免干扰操作,但需确保计票过程全程可见。
实时影像记录:安装无死角监控设备,对开箱、验票、计票等关键环节同步录像,视频资料至少保存至选举争议期结束(如选举结果公示后 30 天)。
争议处理的程序化
层级化裁决流程:
基层复核:由选区计票小组对争议选票或数据初步核查,3 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说明。
上级仲裁:对基层结果不服的,可向县级以上选举委员会申请复核,由法律、统计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审组,公开听证后作出裁决。
司法终审:对行政裁决仍有异议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司法机关依据证据作出终判决。
紧急处置预案:
若出现大规模计票错误、设备故障或舞弊证据,选举委员会可依法暂停计票,启动备用方案(如启用纸质选票人工重计),并及时向公众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