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材料
基本材料:一般包括《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专业技术人员情况简表》、学历证书、现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
业绩成果材料:如著作、论文或技术报告,以及能证明个人业绩成果的相关材料,如项目验收报告、获奖证书、专利证书等。
其他材料:部分地区可能还要求提供继续教育证明、个人述职报告、单位推荐意见等。
评审流程
单位推荐:用人单位组织推荐委员会,确定拟推荐人员,并对申报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和公示。
个人网上申报:公示无异议的推荐人员在指定的职称管理信息系统注册、登录,填报数据并上传相关附件,向用人单位提交。
单位网上审核、呈报:用人单位对个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复核,审核无问题的提交至当地人社部门或相关评审机构。
评审委员会审核:人社部门或评审机构对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进入评审环节,有问题的退回申报人员更改后重新呈报。
评审: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报人员的材料进行评审,可能会包括面试、答辩等环节,终确定评审结果。
公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确认资格与发证:公示无异议后,确认申报人员的中级职称资格,并发放相应的职称证书。
获奖证书:包括个人或项目获得的各种奖项,如科技进步奖、行业协会奖等,能证明个人或团队在专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和成就。
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报告或实例材料:需本人所在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或书面推荐函,重点阐述项目情况及个人所起作用,附评价内容,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以展示个人在特定项目或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力。
中级职称评审业绩成果材料的装订顺序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不同地区、不同职称系列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装订顺序供你参考:
目录:列出业绩成果材料的具体内容和对应页码,方便评审人员查阅。
获奖证书:按照奖项的重要程度或时间顺序排列,如科技进步奖、行业协会奖等。
专利证书: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可按专利申请时间或授权时间先后排序。若有专利转让合同、实施效益证明等相关材料,可附在相应专利证书后面。
论文、著作:公开发表的论文,先提供刊物封面、版权页、目录(标记出本人论文位置),再是论文正文;著作则提供封面、出版编号页、目录、内容摘要及与本人相关的篇幅等。如果有论文检索报告,可放在论文相关材料之后。若有学术会议交流论文,需提交交流集封面、目录、正文等,若无交流集,则提供会议通知、日程安排、发言顺序、入选论文等。
课题研究材料:如课题立项申请表、科技项目合同、鉴定或验收证书等,按课题研究的流程顺序装订。
项目相关材料:通常包括项目合同、中标通知、人员备案表、竣工验收表等,也可按照项目开展的时间顺序排列。如果有施工组织实施方案、会议纪要、分部验收等能体现个人在项目中具体工作的材料,可依次附在后面。
经济效益证明材料:如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税务证明等,用以说明参与项目或工作带来的经济收益,可按时间顺序或与具体项目的对应关系整理。
社会效益证明材料:例如客户反馈意见、用户使用报告、社会评价等,可根据材料的类型或来源进行分类排列。
其他业绩材料:如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报告、实例材料等,以及单位出具的关于个人业绩的证明或推荐函等。
为确保材料装订符合当地评审要求,建议仔细阅读当地人社部门或相关评审机构发布的职称评审通知和指南,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格式进行装订。如有疑问,也可直接咨询评审机构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