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初源于职务名称,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在中国的现状下,职称主要代表社会地位,有高职称的人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与实际技能未必有直接关联。职称通过申报、评审,由主管部门授予,一般认为决定是否授予职称是由主管部门领导决定,评审主要是形式。
报考要求:
评高级以上级职称,职称外语及计算机必须通过省级组织的统一考试。部分省市取消职称英语及计算机考试要求
其他问题:
1.申报晋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各专业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必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水平能力测试,测试合格者方可申报相应等级的任职资格。水平能力测试由市职改办负责,具体工作委托市人才交流中心组织实施。
2.凡在任职期间工作严重失职,或有重大责任事故,或违反国有法律、法令受到刑事处分,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能参加推荐评审。
3.评审费按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各地各部门不得擅自提高标准。
中级职称申报条件:
(1).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合格,可评为中级职称。
(2).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
(5).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
(具体时间以地方所在地人事局网站信息为准,如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即可。)
关键注意事项:
材料时效性管理
论文发表需注意期刊检索周期,建议提前8-10个月准备。继续教育学时需在申报年度前完成验证,部分省份已开通继续教育电子证书自动关联系统。
跨区域申报规则
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可通过人事代理机构申报,但需提供劳动合同、银行工资流水等劳动关系证明。央企分支机构申报者需通过集团职称评审委员会渠道提交。
争议处理机制
对公示结果有异议者,可在7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申述材料。评委会需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复核,重大争议事项可能启动二次答辩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