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热水器售后维修热线,万和热水器售后服务电话

主营:合肥万和热水器售后维修电话,合肥万和热水器售后维修电话

免费店铺在线升级

联系方式
  • 公司: 万和热水器售后维修热线,万和热水器售后服务电话
  • 地址: 安徽大市场A区168号附9号
  • 联系: 24小时服务热线
  • 手机:
  • 电话: 400-8122968
  • 微信:
  • 一键开店

合肥瑶海区壁挂炉维修售后,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所在

2023-04-10 01:40:01  40次浏览 次浏览
价 格:面议

壁挂炉的使用给家居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要注意日常使用,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小松鼠壁挂炉故障及检修方法有哪些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小松鼠壁挂炉故障及检修方法

壁挂炉频繁启动

壁挂炉短时间内水温快速上升超过设定温度而熄火,之后水温又快速下降使壁挂炉又重新启动,一直反复地启动。这种情况有可能是采暖系统半堵塞,循环不够通畅,水流速度过慢,造成瞬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需要清洗过滤网,检查采暖系统是否有管路变细情况,并严格施工规范。

壁挂炉熄火

1、壁挂炉启动时燃气压力不稳定,天然气的压力刚好能点着火,而后压力下降,短时间后燃气压力下降,壁挂炉熄火。找天然气公司调高天然气的压力,壁挂炉的燃气压力标准一般是1到1.2公斤(也就是0.12Mpa,1Mpa=10公斤),按照这个标准设置压力,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2、采暖系统有空气,壁挂炉吸排气不通畅,运行时烟管堵塞,会造成壁挂炉因缺氧而熄火。需要检查壁挂炉的吸排气管是否通畅,排除采暖系统管内空气。

E5故障解决方法:

小松鼠壁挂炉常见故障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1. 残火故障:请关闭燃气阀门。

2. 重启复位后试试。

3. 联系人员。

E6/E7故障解决方法:

卫浴/采暖温度传感器故障,联系人员上门检测。

E8故障解决方法:

烟气温度传感器故障:联系人员上门检测。

E9故障解决方法:

采暖系统可能已结冰:联系人员确定系统是否已经结冰

PP故障解决方法:

定期保养提醒,联系上门保养或复位清除代码并重新计时。

一、壁挂炉过热保护维修

一般来讲,过热保护比较简单,壁挂炉OT协议显示02。

(a)限温保护损坏。更换限温保护,有些品牌没有过热保护,而是通过采暖供回水上面的两个温度传感器来控制。可能是由于温度传感器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电路板问题,需要更换电路板。

(b)超温保护。用U型压力计检查阀后大火是否燃气压力过大;检查循环系统阀门是否打开,管道有无堵塞。检查水泵是否卡死不循环,给循环系统排气,防止憋气。

(c)套管机主热交换器堵塞也有可能会造成过热保护报警。

(d)常见的就是水泵没有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调试壁挂炉的时候需要服务人员确认水泵工作,打开水泵前面的大螺丝,排气的同时转动水泵轴承的原因。常见的问题是水泵抱死没有转动。要相信壁挂炉的零配件不是那么容易损坏的,小编多次在各种讲解中给大家灌输这个理念。过热保护损坏的可能性太小了。之所以讲解一些可能性,那是因为在水泵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其他还是需要检查的。

故障现象:壁挂炉熄火,主控器报警,故障显示屏显示过热保护干烧故障代码。

故障原因:

(a)采暖阀门被关闭,导致主热交换器中的水温急速上升,热水温度超过90,导致旁通阀打开。

(b)采暖管路堵塞,使水循环速度减慢,水温急速上升,热水温度超过90。

(c)过热保护温控器不良,应常闭而不能常闭。

(d)三通阀流向切换功能紊乱(三通阀型),有可能为连接线错位或者球体装配错位及球体旋转不良。导致在采暖时,热水流经三通阀进入板换而进行小循环,水温急剧上升。

(e)电路板故障。

(f)水泵没有工作。

(g)系统过滤器堵塞(同系统阻力大)。

解决方法:

(a)打开采暖供回水阀门。

(b)疏通采暖管道。

(c)更换过热保护温控器。

(d)连接线错位则纠正连接线;球体装配错位就重新正确装配三通阀球体;球体旋转不良则更换三通阀。

(e)更换电路板。

(f)打开水泵大螺丝,旋转轴承,带动水泵旋转起来。

(g)清洗过滤器。

壁挂炉保养要点

1、如果换热器内壁上的水垢越来越厚,会使换热器的管径不断变细,从而导致壁挂炉水流不畅,影响到壁挂炉的换热效率。

2、壁挂炉内暖气片内残留着一些杂质,这些杂质在高温的环境下容易分解成水垢,吸附在换热器的内壁上,从而增强循环水泵的压力,缩短壁挂炉的使用期限。

3、在使用壁挂炉时,不能经常更换暖气片中的水,建议使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后再更滑暖气片内的脏水。

4、因为每更换一次水,就会将水中大量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带走。

5、如果是次使用壁挂炉,需要先注入保护剂。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百业店铺 更多 >

特别提醒: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产品及其它相关信息,均由用户自行发布。
购买相关产品时务必先行确认商家资质、产品质量以及比较产品价格,慎重作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谨防欺诈行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