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检测情况及设计总结 水下工程船码头被撞后的桩基顶部的维修加固方法底板裂缝处理由盐城浩源水下工程有限公司马村油库码头系缆墩两次被撞的检测情况及设计总结,钢板套筒加固方式能够满足桩基加固要求,不足之处在于对桩顶加固设计考虑不够,致使2010年再次撞击后,桩顶混凝土破损严重,钢筋部分断裂。桩顶部是桩基受力薄弱的位置,被撞受损的桩基顶部一般都会发生破损,不能满足刚性连接的需要,所以必须对桩头部位进行特殊处理。 方法一:是采用新增大桩帽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该方法节省材料,但新老混凝土结合成刚性连接的难度比较大,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本项目及广东东莞市燃油公司码头维修加固工程中桩顶修复也采用的此方法。 方法二:预制钢制喇叭口,在墩台底部进行固定,并在墩台底部植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与钢板相焊接,浇筑加适量膨胀剂的C4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压浆至桩顶,后灌注k-801结构粘钢胶粘帖钢板固定。该方法结构比较有效,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预制钢制喇叭口的尺寸及施工受现场实际情况影响较大,且成本相对比较高。 方法三:做一联系承台将各桩基重新固结成一整体,使其能够满足钢性连接的计算要求,其上部与墩台靠摩擦力进行结合(摩擦力须远大于水平荷载),该方法可以避免新老混凝土难以结合的缺陷,该方法适合系缆墩台桩基顶部处理。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病害整治的传统方法为围堰排水修补,该种方法施工所必须的围堰、基础防渗和基坑排水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而且改变结构受力状况,不因素增多。如何修补加固水下病害混凝土建筑物,提高修补质量,简化施工工艺,降低工程费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水下工程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 1、各施工队(车间)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班组长和施工骨干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图纸、规范并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 2、主要工序操作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如焊工、电工、起重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并且有相应的资质。 3、各施工队(车间)必须配备责任心强、熟悉本专业技术和部颁规范、标准的质检员。质检员工作上对口公司质检员,在业务上接受公司质检员的指导和监督。
打捞水中的物体,一般通常情况下,是潜水员下潜水下打捞沉入水底之物,深海区域也可用智能机器打捞探索。水下打捞就是打捞沉没于水中物体的工程。包括打捞船舶、飞行器、货物等。在航道、港口水域中的打捞作业,可达到清理通航障碍物的目的。打捞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涉及测量、潜水、水下切割、封堵、水下爆破和水下焊接等等。
水下切割正常切割的基本操作:一、起割点切割
通常,水下切割过程从工件的边缘开始,直到被切割;但有时由于结构特点或环境原因,切割应从中间开始,从工件边缘切割时,应先将切割带的端部接触到工件边缘,并与切割面垂直,使切割带的内孔位于工件边缘的边缘线上,然后通电并起弧。
尝试使用接触法启动电弧。开始时,尽量不要移动切割带。工件边缘形成凹口后,缓慢向中间移动,开始正常切削;也可在边缘附近划弧(与边缘线的距离不超过10mm)。引弧后,可快速移动到边缘,在边缘形成缺口,然后逐渐切割到中间。
从中间切割比从边缘切割容易。首先,将切割条的末端与工件接触,与工件的切割面形成80°~85°的角度,然后选择接触法或刮擦法进行引弧。引弧后将其保持在原位,直到其被切断,然后开始正常切割。
二、正常切割
正常切割是指初始切口形成后的切割过程。有三种基本的操作方式:支架切割法、尺寸电弧切割法和加深切割法。支架切割法是指在引弧形成初始切口后,切割条倾斜并与切割面保持80°~85°角的电弧氧切割法,所述切割条由所述切割条涂覆套支撑在所述工件表面上,所述切割条在移动过程中不离开所述工件。
此方法可以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在量规上切割也是可靠的。操作方便,效率高。适用于中薄板的水下切割,尺寸电弧切割法是指在初始切口形成后,将切割条提起,使工件表面保持2~3mm左右,使其与工件垂直,然后沿切割线均匀向前移动,使电弧不熄灭。本方法适用于厚度小于5mm的钢板水下切割。
因为潜水员很难在水下保持身体的稳定性,所以弧线不容易保持稳定性。此外,切割质量也略低于支架切割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选择尺寸圆弧切割法,加深切割法是指在初始切口形成后的切割过程中,切割条不断延伸到切割缝中,加深切割缝,直到切割穿过工件,从而前后切割,后切割工件。
该方法适用于支架切割法不易一次切割的厚板或层压板。在运行过程中,切割带的上下运动应协调一致,以保持电弧的稳定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