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杂铜会比再生黄铜棒贵呢?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 白铜是铜和镍的合金 青铜是铜和除了锌和镍以外的元素形成的合金,主要有锡青铜,铝青铜等 紫铜是铜含量很高的铜,其它杂质总含量在1%以下。 普通黄铜 它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 当含锌量小于 39% 时,锌能溶于铜内形成单相 a ,称单相黄铜 ,塑性好,适于冷热加压加工。 当含锌量大于 39% 时,有 a 单相还有以铜锌为基的 b 固溶体,称双相黄铜, b 使塑性小而抗拉强度上升,只适于热压力加工 若继续增加锌的质量分数 ,则抗拉强度下降,无使用价值 代号用“ H +数字”表示, H 表示黄铜,数字表示铜的质量分数。 如 H68 表示含铜量为 68% ,含锌量为 32% ,的黄铜,铸造黄铜则在代号前“ Z ”字,如 ZH62 如 Zcuzn38 表示含锌量为 38% ,余量为铜的铸造黄铜。 H90 、 H80 单相,金黄颜色,故有金色共称之,称为镀层,装饰品,奖章等。 H68 、 H59 属于双相黄铜,广泛用于电器上的结构件,如螺栓,螺母,垫圈、弹簧等。 一般情况下,冷变形加工用单相黄铜 热变形加工用双相黄铜。
在过去几年内,铜表现出了两种属性,一种是作为商品的属性,一种是金融属性。作为商品的铜在过去几年内一直处于供应偏紧状态,铜价自然保持上涨的态势。而铜价上涨所带来的高额回报无疑吸引了更多资金的介入,这些资金将铜视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投资铜可以提高收益、规避通膨胀的风险,于是铜又被赋予了金融的属性。进入2003年后,铜价开始进入了上升通道,年均价格由2003年的1579美元上涨到2006年的6665美元/吨,涨幅达到322,其中2006年5月11日,铜价瞬间达到了8800美无/吨的历史高位,铜的金融属性被夸大到了,同时也告别了3000美元/吨,并进入了高铜价的时代。此后在罢工、咫风、基金、库存、美国次级债风波、中国需求等等因素的作用下,铜价开始宽幅波动,波动区间在5500 ~8500美元之间。从目前情况看,虽然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近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对铜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低库存和对中国铜需求的强劲预期仍然是支持铜价的主要因素。因此预计近期铜价仍会在较高价位,并宽幅波动。
废铜回收以后如何进行分类:
种:包括裸露、无涂层、无合金的纯铜线,表面无氧化,不含毛丝,铜线直径不小于1.6mm。
第二种包括洁净、无色泽、无涂层、无锡、无合金的纯铜线和铜电缆线,不含毛丝和烧过的易碎的铜线。
第三种无合金的废铜线,含有杂料,含铜量为96%(小含量94%)。不得含有过分铅化和锡化的铜线、焊接过的铜线、黄铜和青铜线、过多的油、废钢铁和非金属、脆的过烧线、绝缘性铜线和过多的细丝线。需用适当方式清除尘垢。
各种纯铜废料,主要包括铜材加工厂和铜加工制造厂产生的纯铜的边角料、切头、废次材、半成品、线材、废品等;允许有报废的纯铜裸线和铜管等其它纯铜制品,但不许有水垢、油污、涂层等;废铜料中不允许含有任何杂质和铜合金,也不许含有毛丝、车屑、磨屑和厚度小于1mm的铜板。
其实他们都叫紫铜,不过市场交易比较多的那种叫做紫杂铜,铜含量在80%左右,还有黄铜也交易的比较多的废金属品种,一般的黄铜是59黄铜就是含纯铜59%的,其余的成分以锌为主,这种铜也叫做黄杂铜。
废铜供应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新废铜,主要就是在生产铜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废料,通常冶金厂会自行处理,产铜企业会直接回炉,用来生产铜。
废铜供应中还有一类就是旧废铜,主要是在使用之后被丢弃的铜资源,通常会被回收商回收之后,集中起来卖给造铜企业。回收商通常从废旧建筑物以及交通工具中拆卸废铜,铜资源不论是裸露还是被包着,一般情况都可以被回收再生。
通常情况下,三分之一的废铜以精铜形势形成,三分之二以铜合金形式重新使用。废铜回收在利用具有工艺简化、设备简单、回收率高、节能、成本低等优点。废铜利用率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国家铜生产水平,我国废铜利用率还不高,着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并且在节能环保方面还十分落后。
我国废铜供应进口量大幅度减少,这也是由于我国废铜利用率逐渐提高所造成的。冶炼厂使用废铜也同时缓解了铜矿石供给压力。虽然我国废铜进口量减少,依然依靠大量进口,主要来自美、德、日、俄,主要是其他国家对废铜分类严格,以及质量较高,获得国内企业青睐。
中国在废铜供应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就是废铜分类标准以及质量方面差距,伴随我国工业化速度加快,废铜回收、贸易以及再利用产业一定会有较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