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
矿物油是人类为广泛使用的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由于受以下因素影响,矿物油则成为了废矿物油。
1、被外来杂质污染: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系统和机器外壳封闭不严,灰尘、沙砾浸入油中;也容易被各种机械杂质弄脏,如金属屑末、灰尘、沙砾、纤维物质等。
2、吸水: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液压传动系统或水冷却装置不够严密,使水流入油中。空气中的水分也能被油吸收,其吸水性随油温升高而增大。
3、热分解:当油和机械设备在高温下接触时,油会发生热分解,产生胶质和焦碳,导致油失去使用价值。
4、氧化: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空气的氧化作用,氧化会生成一些有害物质,如酸类、胶质、沥青等,使油颜色变暗,黏度增加,酸值增大,进一步会出现沉淀状的污泥。
5、被燃料油稀释:该类废油主要指内燃机润滑油,由于部分燃料油没有完全燃烧而渗入到润滑油中,使润滑油失去原有的润滑特性。
废矿物油的分类及标签要求:
1、 废矿物油分类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执行,按行业来源分类如下:
—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
—涂料、油墨、颜料及相关产品制造;
—专用化学品制造;
—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
—非特定行业。
2、 应在废矿物油包装容器的适当位置粘贴废矿物油标签,标签应清晰易读,不应人为遮盖或污染。
3、废柴油、废煤油、废汽油、废分散油、废松香油等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0℃的废矿
物油,应标明“易燃”。
废矿物油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废矿物油一旦大量进入外环境,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它会破坏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生物机能障碍。例如废矿物油污染土壤后由于其粘稠性较大,除了堵塞土壤孔隙及破坏土质外,还能粘在植物根部形成一层粘膜,妨碍根部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植物根部腐烂,缺乏营养而大面积死亡。当土壤孔隙较大时,石油废水还可以渗透到土壤深层,甚至污染浅层地下水。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废矿物油,2013年我国废矿物油行业产生量约624万吨,到2018年产生量达到了731.7万吨。
废矿物油再生工艺技术
1.再净化工艺:沉降、离心、过滤、絮凝,一个或几个联用。
该工艺大致相当于过去的简易再生,主要目的是脱去废油中的水、一般悬浊的机械杂质和以胶体状态稳定分散的机械杂质。主要用于使用单位自行再生,生产自用的再生润滑油。虽然不能全部指标都符合新油指标,但是基本上与新油混合或补充添加剂后可以使用。
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缺点是油品质量差,其中的废渣、絮凝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再净化工艺:在“再净化”基础上增加化学精制或吸附精制。
在脱水或絮凝之后,再加白土精制或硫酸-白土精制,或化学脱金属、化学破乳等,生产金属加工液、非苛刻条件下使用的润滑油、脱模油、清洁的燃料、清洁的道路油等。
从目前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此工艺技术也存在较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并且生产出的再生油品质量一般达不到新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