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标准
在中国,大部分井盖和路面贴合不紧,车辆压过时轮胎会和井盖产生碰撞,井盖因此成为城市的噪音源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不少日本民众深受井盖噪音之苦,纷纷向地方政府提出要求解决“吵闹的井盖”。日本政府随即修改下水道井盖的标准,将圆柱形的井盖改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井盖,并要求井盖铸造必须到毫米。这样一来,井盖和路面能够严丝合缝地贴合,既杜绝了噪音,也增加了偷到井盖的难度。
发展方向
中国不锈钢井盖的研发和面市的复合井盖制品,基本均按照以下三种技术路线进行。
(1)菱镁材料井盖(无机玻璃钢井盖);
(2)玻璃钢/不锈钢材料手糊井盖;
(3)BMC模塑料井盖;
井盖,已成为日本的一张城市名片。它始于解决实际的细节问题,又因做工精致成为一门艺术,后不断普及发展成一种特殊文化。几乎在日本的每个城市,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下水道井盖,上面印有动物、风景、历史故事或是城市特色,极富设计感。
日本井盖艺术
日本井盖艺术(9张)
“在井盖上使用漂亮图案”这一传统始于19世纪80年代,由一个叫Yasutake Kameda的日本人开创。他是当时日本国家建筑事务所的一名建筑设计师。在那时,日本的城市下水道系统和现中国情况类似,成本昂贵,却毫不显眼,为了让这项庞大的政府工程受到更广泛的民众关注和普及,Yasutake Kameda想到了“让井盖表面更加视觉化,更加吸引眼球”的主意。 [2] 因此,他鼓励各个城市、乡镇和农村自行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井盖设计。渐渐地,个性井盖在全日本流行起来。
比如大阪的井盖上就是樱花怒放的情景,北海道则在井盖上设计了三只跳舞的墨鱼娃娃,名侦探柯南作者居住在的大荣町更是把柯南放上了井盖。2000年时逢日本和荷兰往来400周年,长崎市以荷兰人初次上岸时的情景为图案,在当地设置了特色井盖,上面还醒目地标有纪念文字。日本井盖的图案设计有一定讲究。虽没有明文规定,但一般来说不可采用真人图像。无论多么引以为傲的伟人,被踩在脚下恐怕有些失敬的意思。同理,虽然名胜古迹常被使用,但国宝级的神社或寺庙却很少出现。
但是多数井盖属于地方政府或私有的公有事业公司,日本政府也无权收集这些精美的艺术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