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西媒文章:为何印度不能成为新的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2-07-30 10:49    

社会的投资通常侧重于无形的公共产品,如健康和教育等,而莫迪则更倾向投资于有形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他更乐于将电力、煤气和饮用水引入每个家庭;支付建造厕所的资金以改善卫生条件;为女性开设银行账户,给她们提供数字钱包,并由国家存入补贴。正是基于这些措施,莫迪实现了重大的政治成就。   国际投资者仍望而却步   莫迪一直在与不平等现象作斗争,且面临着棘手的任务。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印度30年来的结构转型陷入停滞。许多公司倒闭。经济放缓导致社会发展指数大幅下降。   新冠大流行的打击也异常沉重。该国GDP下降了7%,比任何其他主要的新兴经济体都要多,贫困率在多年呈下降趋势之后再次回升。目前依然有2.7亿印度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莫迪是一个印度教极端民族主义者,他所采取的措施实际上就是经济上的至上主义。正是他一手促使本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土地改革是莫迪政策的另一个支柱,但却并不成功。各个邦拒不执行相关改革措施,且对中央政府并不信任。农民也表示反对,因为他们认为改革只有利于国内的寡头。   资本主义在印度名声并不好。巨额财富往往建立在官商勾结的基础上。这就是为什么莫迪提出的市场改革几乎得不到老百姓支持的原因所在。   此外,印度还拒绝缔结国际贸易协定。例如,印度没有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   政府的措施“并没有解决印度的基本需求”,即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为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制造业出口。印度的经济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橱窗经济”和寡头垄断经济。莫迪随意改变游戏规则,以有利于他的商业盟友。但这种不安全感却让国际投资者望而却步,而这些投资本可以充分发掘该国的经济潜力。   印度的工业缺乏实力。实际上,工业才是能让印度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产业,但莫迪却决心一直处于世界的边缘。他更倾向于将工业限制在国内市场之内。然而,中国的做法恰恰相反。中国一直致力于利用其人力资本吸引外部投资和技术,以期在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使自己变成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未来很可能将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优势也可能是一个重大缺点。缺乏工作机会、贫穷、没有被纳入社会福利网的年轻人口随时可能爆发不满情绪,他们的粮食供应无法得到保障,且随时处于气候危机的压力之下。这种不满情绪势必滋生社会不稳定,而这种情况在一个容易发生政治暴力的国家无异于定时炸弹。

免责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