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狠砸6000亿美元!拜登能在非洲“取代”中国吗? 观察者网     2022-07-01 20:50    

当地时间6月26日的G7峰会上, 美国总统拜登画了一张野心勃勃的基建“大饼”——“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PGII),目标是在2027年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6000亿美元基建资金,其中美国自己承担2000亿美元,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则要筹集3000亿欧元。 尽管拜登没明确提起,但媒体普遍认为这是西方此举是剑指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点击查看大图 当地时间6月26日,拜登在G7峰会上宣布基建计划。图片来源:NBC 这并非拜登首次打这种如意算盘。一年前的G7峰会上,拜登公布过一项规模更大的“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伙伴关系,计划动员足足40多万亿美元。不过,到现在只兑现了可怜的600万美元,其国内同名立法提案也在国会受挫。 如今,拜登用新瓶装旧酒,卷土重来。美国瞄准了清洁能源、卫生系统、性别平等及信息通信技术四方面产业项目,目前公布的“样板项目”大多集中在非洲地区,其次是南美和亚洲。 西非国家利比里亚前公共工程部长朱迪·摩尔(W.Gyude Moore)指出,非洲的基础设施需求是全世界地区中最大的,“任何额外的基础设施融资都会受到欢迎”。但面对已经食言过的西方,他心中存疑,“在实施细节出现之前,会有可信度的问题”。 中非已携手开创合作共赢几十年,围绕拜登雄心勃勃的基建计划,观察者网28日特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汉智,进行了深度解读。 观察者网:PGII和去年的B3W计划是什么关系?有哪些区别? 马汉智:PGII是拜登执政一年多后在全球基础设施领域内较为成熟的一个提法和倡议,相较旧版计划更具有可信度。 去年的B3W倡议是计划投资40多万亿美元,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需求。而今年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目标是在5年内筹集6000亿美元,金额大幅减少了。 一年前的B3W计划,可能很多只是大致的概念,更多是一种政治需要。当时民主党内部存在分歧,加上美国主要的战略资源还是分布在亚太,所以美国既没有资源和能力去推行资金庞大的B3W计划,也没有这种时间和意愿。 点击查看大图 2021年6月,拜登在G7峰会上宣布“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图片来源:法新社 目前PGII计划的内容就非常具体,资金来源相对也比较务实。考虑到实际的需求和能力,PGII整合了早前欧盟“全球门户”基建计划对于非洲地区的1500亿欧元承诺,大致可以看出其资金投入相对而言较为理性。在项目上,也划分了清洁能源、卫生系统、性别平等及信息通信技术四个主要方面。 观察者网:相较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PGII的战略定位如何?有哪些特点? 马汉智:我认为它的目标还是要取代“一带一路”。 近些年来,西方关注到中国在非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和融资,这是以前西方国家严重忽视的。从特朗普时期起,美国就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基础设施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世界国家发展最大的依托。 从在国内“大兴土木”,到在国际上的种种计划,正是美国希望以基建为切入点,去重塑美国在全球发展领域的话语权。美国将性别平等、气候变化等价值观注入了其基建计划,通过强调所谓的“高标准”和“透明度”,为全球基建“定规立制”,事实上就是在叙事方式上抢夺“一带一路”的话语权,其核心就是要排挤中国在基建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具体实施方法上,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点,是以三方或多方合作为主要渠道。尤其是在近两年,常常可以看到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等美国企业,拉上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银行等,与非洲开发银行等非洲本土机构进行合作。 第二点,是对于公私伙伴关系的倚重。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就一直非常强调公私伙伴关系,特别注重撬动私人资本进入基建市场领域。 最后一点,也是最为核心的一点,是通过撬动私人资产,推动非洲公共基础设施的私有化,即为美国资本进入非洲市场创造条件。例如美国政府前些年一直推行的“电力非洲”倡议,尽管基础设施建在非洲,但很多技术和电力线路、发电机等硬件都是美国提供的根据《2018年电力非洲年度报告》的数据,“电力非洲”中的145个私营部门合作伙伴中有一半是美国公司。 观察者网:白宫文件强调了四个领域,即清洁能源、卫生系统、性别平等及信息通信技术上,认为它们“能够定义21世纪下半叶”,您如何解读? 马汉智:应当说,美西方在上述领域都是具有与人比较的优势的,白宫将其提炼出来,有着很强的政治意味——即想要在“软基建”领域,重塑美国的规则主导力和引导力,进行“价值观外交”。 在四个领域中,我认为其中比较新鲜的一点,是美国以往强调得比较少的信息通信技术方面,它其实主要考虑的是对抗中国所谓的“数字威权主义”。 西方的叙事认为,中国在非洲的5G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最终导致非洲国家当局加强对所谓反对派的镇压,收紧对选举的控制。但这实际完全是为了其“价值观外交”而服务的。 华为等中国企业近些年在非洲市场的发展势头比较猛,与非洲政府的数字通信合作涉及到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等等安全领域。因此西方认为,中方在协助建设的过程中,事实上是在获得对于他国安全领域的掌控。 例如,法国《世界报》(Le Monde)就曾“指控”称,自2012年起,中国一直在借援建非盟会议中心对非盟进行窃听。 但其实西方国家试图以“公平透明、避免政治滥用”的通信技术为幌子,把中企从非洲市场中排挤出去,让非洲摆脱所谓的“中国数字威权主义”,完全是在以己度人——因为他们以往在相关领域提供服务或获得一些控制的时候,是能够掌握这些隐私信息的。 观察者网:PGII公布了“样板项目”,重点投资区域为什么都在非洲? 马汉智:非洲基础设施资金缺口比较大,大约有1000多亿美元。自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去年1月启动以后,非洲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在交通设施和电力项目方面,这就代表美国“有利可图”。而非盟和非洲国家近些年来也将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事实上也带动了国际投资。 此外,是基于美国对非洲的一种基本判断,非洲青年人口特别多,因此美国对非洲的未来发展潜力还是比较看好的。 不过,这些样板项目一般都在美国认定的所谓可以点燃“星星之火”的“民主亮点国家”(bright spot),比如肯尼亚、塞内加尔、南非,像一些西非国家、非洲中部国家,美国肯定就不感兴趣。 所以,尽管美国基建计划为部分国家做了一些实事,但其地区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对于非洲国家的普惠性也非常有限,很可能加剧各国之间的发展差距。

免责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