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的电镀工艺是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常包括酸性光亮铜电镀、镍/金、锡等工艺。本文将详细介绍电镀工艺中的技术、流程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02、浸酸工艺
浸酸工艺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板面氧化物,活化板面。通常,酸液浓度维持在5%左右,有时会达到10%,旨在防止水分带入导致的槽液硫酸含量波动。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酸浸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板面氧化。此外,若酸液变得浑浊或铜含量过高,应及时更换。
除油与微蚀:
在生产过程中,酸性除油用于清除线路铜面上的氧化物、油墨残膜和余胶,以确保铜与图形电镀铜或镍之间的结合力。微蚀工艺采用过硫酸钠,对线路铜面进行粗化清洁,以确保图形电镀铜与铜之间的结合力。
镀镍与维护:
镀镍工艺在电路板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镀镍作为铜与金的过渡层,防止金铜互相扩散,影响板子的可焊性和使用寿命。镀镍添加剂的补充通常依据千安小时或实际生产板的效果,需控制温度与添加剂进行定期维护。
在进行PCB电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电镀液的选择:应根据电路板的材质、厚度以及所需金属层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镀液。
电镀条件的控制:电镀过程中的电流密度、温度、时间等参数需严格控制,以保证金属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电镀前的预处理:在电镀前,应对电路板进行清洁、除油、除锈等预处理,以确保电镀层与电路板表面的良好结合。
电镀后的处理:电镀完成后,应对电路板进行清洗、烘干等后处理,以去除多余的电镀液和残留物,提高电路板的可靠性。
